CN104070809A - 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0809A
CN104070809A CN201410119977.5A CN201410119977A CN104070809A CN 104070809 A CN104070809 A CN 104070809A CN 201410119977 A CN201410119977 A CN 201410119977A CN 104070809 A CN104070809 A CN 1040708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medium
ejected
jet head
absorb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99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0809B (zh
Inventor
大胁宽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70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0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8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5Using suction for maintaining printing material fl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能够得到所预期的打印特性。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液体喷射头,其相对于被喷出介质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地进行移动,并对被喷出介质喷出液体;输送单元,其将被喷出介质相对于液体喷射头在第二方向上相对地进行输送;吸附单元,其对被喷出介质的与液体喷射头相反一侧的面进行吸附;控制单元,其控制为,吸附单元在液体喷射头对所述被喷出介质喷出所述液体的情况下进行吸附,而在由输送单元于第二方向上相对地对所述被喷出介质进行输送时,与所述液体的喷出时相比,减弱吸附力。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
本申请主张在2013年3月2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号为2013-067697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中,已知一种在设置有与喷嘴连通的压力室的流道形成基板的一面侧设置压电元件(致动器装置),并利用压电元件的位移使压力室内的压力发生变动,从而从喷嘴喷出油墨滴的喷墨式记录头。在搭载有这样的喷墨式记录头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中,通过向记录介质喷出油墨并使之渗入记录介质,从而形成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由于记录介质吸收油墨,吸收的部分膨胀并浮起,从而在其周围形成凹凸的情况。当形成这样的凹凸时,记录头的液体喷射面与记录介质之间的距离将发生变化,从而喷墨式记录装置将无法得到所预期的打印特性。
为了减少这样的凹凸,已知一种在载置有记录介质的压印板中设置抽吸风扇,通过驱动该抽吸风扇来使记录介质吸附在压印板上的技术。
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通过将记录介质吸附在压印板上,从而能够平整记录介质,由此能够抑制因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凹凸而导致的打印特性的降低。然而,在这样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中,存在摩擦力因抽吸而增大,致使记录介质不易输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也无法得到所预期的打印特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27515号公报(权利要求1等)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打印特性的液体喷射装置。
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液体喷射头,其相对于被喷出介质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地进行移动,并对所述被喷出介质喷出液体;输送单元,其将被喷出介质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头在第二方向上相对地进行输送;吸附单元,其对所述被喷出介质的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相反一侧的面进行吸附;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为,所述吸附单元在所述液体喷射头对所述被喷出介质喷出所述液体的情况下进行吸附,而在由所述输送单元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地对所述被喷出介质进行输送时,与所述液体的喷出时相比,减弱吸附力。由于具有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即,在所述液体喷射头对所述被喷出介质喷出所述液体的情况下进行吸附,在由所述输送单元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地对所述被喷出介质进行输送时,与所述液体的喷出时相比,减弱吸附力的方式,从而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地输送所述被喷出介质时,吸附力减弱(降低),由此能够顺畅地输送被喷出介质,进而能够得到所预期的打印特性。此外,在此,减弱吸附力包括完全不进行吸附的状态(吸附力为0的情况)。
优选为,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吸附单元控制为,在所述液体喷射头对所述被喷出介质喷出所述液体的情况下,对所述被喷出介质的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对置的区域进行吸附,而在不再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对置的区域,与对置时相比,减弱吸附力。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举出如下方式,即,所述吸附单元遍及所述第一方向而设置,并且被构成为,能够针对遍及所述第一方向而被分割为多个区域的每个区域,改变吸附力,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吸附单元控制为,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对置的区域的所述吸附单元进行吸附,不再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对置的区域的所述吸附单元与对置时相比,减弱吸附力。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举出如下方式,即,所述吸附单元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被喷出介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地进行移动,所述吸附单元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头进行移动,并被控制为,在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对置的区域进行吸附,在不再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对置的区域,与对置时相比,减弱吸附力。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举出如下情况,即,所述吸附单元为,通过对所述被喷出介质的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相反一侧的面进行抽吸以形成负压,从而对所述被喷出介质进行吸附的抽吸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举出如下情况,即,还具有压印板,该压印板相对于所述被喷出介质相对地进行移动,并且对所述被喷出介质的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相反一侧的面进行支承,所述吸附单元将所述被喷出介质吸附在所述压印板上。
优选为,所述控制单元在由所述输送单元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地输送所述被喷出介质时,使吸附力减弱至零。通过使吸附力减弱至零,从而使输送最为容易。
另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印刷信号,对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印刷动作和所述吸附单元的吸附动作进行控制。
另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被喷出介质的外侧将相对于所述被喷出介质的吸附力设为零。
另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输送单元在每次所述液体喷射头结束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时,将所述被喷出介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地进行输送,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吸附单元控制为,在每次所述输送单元对所述被喷出介质进行输送时,减弱吸附力。
另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减弱所述吸附单元的吸附力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将吸附力设为未减弱吸附力的情况下的50%。
另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吸附单元具有抽吸风扇,所述抽吸风扇被设置在所述压印板内部。
或者,可以为一种方法,其为由液体喷射头向被喷出介质喷出液体的方法,其中,使输送单元反复执行将所述被喷出介质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头相对地进行输送的动作和不进行输送的动作,将对所述被喷出介质进行吸附的吸附单元控制为,与不由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所述被喷出介质的情况相比,在由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所述被喷出介质的情况下,对所述被喷出介质的吸附力较弱。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2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印板的示意剖视图。
图3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头的剖视图。
图4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为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抽吸单元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示意剖视图。
图6为用于对其他抽吸单元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在记录装置I中,在喷墨式记录头1(后文中,也称作记录头1)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有构成油墨供给单元的墨盒2,搭载了该记录头1的滑架3以能够轴向移动的方式被设置于,安装在装置主体4上的滑架轴5。该记录头1例如采用喷出黑色油墨组成物以及彩色油墨组成物的结构。
另外,在喷墨式记录装置I上设置有对该喷墨式记录装置I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即控制装置100,对此将在后文中详细描述。
而且,通过驱动电机6的驱动力经由未图示的多个齿轮以及同步齿形带7传递至滑架3,从而搭载了记录头1的滑架3沿着滑架轴5进行移动。另一方面,在装置主体4上沿着滑架轴5而设置有压印板8,由未图示的供纸辊等供给的纸等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薄片S被载置于压印板8上并被输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印板8在载置有记录薄片S的载置面81上设置有狭缝状的开口82。开口82形成有多个,并沿着主扫描方向(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叙述)遍及压印板8的长度方向而排列设置。
如图2所示,在压印板8内部,与各开口82对置地设置有遮挡板83。该遮挡板83被构成为能够开闭,分别由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叙述的控制装置100进行开闭控制。另外,在压印板8内部,设置有抽吸风扇84,由此能够将压印板8的内部形成为负压。因此,在抽吸风扇84为驱动的状态且遮挡板83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对如下的记录薄片S从打印面的背面侧(即与记录头相反一侧的面)进行抽吸并进行吸附,所述记录薄片S载置于与处于该打开状态的遮挡板83对应的开口82上。另外,在遮挡板83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载置于与处于与该关闭状态的遮挡板83对应的开口82上的记录薄片S不会被吸附。
所涉及的抽吸风扇84也由控制装置100进行驱动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该抽吸风扇84、开口82以及遮挡板83构成抽吸单元80。
在此,对搭载于这样的喷墨式记录装置I中的喷墨式记录头1进行说明。图3为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记录头的剖视图。
如图3所示,流道形成基板50由单晶硅基板构成,在其一面侧的表层部分上,于宽度方向(短边方向)上并排设置有由多个隔壁51划分而成的压力产生室52。另外,在各个压力产生室5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侧,经由作为液体供给通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供给通道54,而连通有用于向各个压力产生室52供给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的歧管53。另外,流道形成基板50的压力产生室52的开口面侧由振动板55密封,在另一面侧经由粘合剂、热熔敷薄膜而粘合有喷嘴板57,该喷嘴板57为,贯穿设置有喷嘴开口56的喷嘴形成部件的一个示例。
在流道形成基板50上形成的振动板55例如由复合板形成,该复合板包括由树脂薄膜等弹性部件构成的弹性膜55a、支承该弹性膜55a的例如由金属材料等构成的支承板55b,弹性膜55a侧与流道形成基板50接合。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膜55a由厚度为数μm左右的PPS(聚苯硫醚)薄膜构成,支承板55b由厚度为数十μm左右的不锈钢钢板(SUS)构成。另外,在振动板55的与各个压力产生室52对置的区域内设置有与压电致动器11的顶端部抵接的岛部59。即,在振动板55的与各个压力产生室52的边缘部对置的区域形成有厚度比其他区域薄的薄壁部60,在该薄壁部60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岛部59。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振动板55上设置岛部59,从而在振动板55上设置有厚度比其他区域(薄壁部60)厚的厚壁部。
另外,在振动板55的与歧管53对置的区域设置有可塑性部61,该可塑性部61与薄壁部60相同,是通过蚀刻来去除支承板55b而实质上仅由弹性膜55a构成的。此外,该可塑性部61起到如下作用,即,当在歧管53内产生压力变化时,该可塑性部61的弹性膜55a变形,而吸收压力变化,从而将歧管53内的压力始终保持为恒定。
在振动板55上固定有具有油墨供给通道的头壳体58,该油墨供给通道为,与未图示的多个作为液体存积体的一个示例的墨盒连接的液体供给通道的一个示例,并且在该头壳体58上高精度地定位并固定有压电致动器单元10。即,头壳体58设置有贯穿的收纳部58a,在该收纳部58a的一个内面上,压电致动器单元10通过各个压电致动器11的顶端经由粘合剂63粘合于,被设置在振动板55上的与各个压力产生室52对应的区域内的各个岛部59(厚壁部)而被固定。
在此,压电致动器单元10具有压电致动器形成部件13以及固定板14,所述压电致动器形成部件13具有多个压电致动器11沿其宽度方向并排设置而成的列,所述固定板14以使压电致动器形成部件13的顶端部(一端部)侧成为自由端的方式而将其基端部(另一端部)侧作为固定端而接合。
压电致动器形成部件13通过将压电材料层15与构成压电致动器11的两个极的内部电极、即独立电极16和共用电极17交替夹持并层压而形成,其中,所述独立电极16与相邻的压电致动器11电独立,所述共用电极17与相邻的压电致动器11电共用。
在该压电致动器形成部件13上,例如通过线锯等而形成有多个狭缝18,其顶端部侧被分割成梳齿状,从而形成了压电致动器11的列。
另外,压电致动器11的与固定板14接合的区域为不对振动起作用的非活性区域,如果对构成压电致动器11的独立电极16以及共用电极17间施加电压时,则只有未与固定板14接合的顶端部侧的区域进行振动。
这样的压电致动器单元10中,固定板14的与固定有压电致动器形成部件13的面相反一侧的面,被固定于头壳体58的收纳部58a。另外,各压电致动器11的顶端面经由粘合剂63而粘合于振动板55的岛部(厚壁部)59上。
而且,在头壳体58上固定有布线基板33,该布线基板33设置有分别与电路基板30的各个布线31连接的多个导电焊盘32,头壳体58的收纳部58a实质上被该布线基板33封堵。在布线基板33上,在与头壳体58的收纳部58a对置的区域,形成狭缝状的开口部34,电路基板30从该布线基板33的开口部34向收纳部58a的外侧折弯而被拉出。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压电致动器单元10的电路基板30例如由搭载有用于驱动压电致动器11的驱动IC(未图示)的覆晶薄膜(COF)构成。此外,电路基板30的各布线31在其基端部侧,例如通过焊锡、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等而与构成压电致动器11的独立电极16以及共用电极17连接。另一方面,在顶端部侧,各布线31与布线基板33的各导电焊盘32接合。具体而言,在从布线基板33的开口部34向收纳部58a的外侧被拉出的电路基板30的顶端部沿着布线基板33的表面而被折弯的状态下,各布线31与布线基板33的各导电焊盘32接合。
此外,在这样的喷墨式记录头1中,当喷出油墨滴时,利用压电致动器11以及振动板55的变形,使各个压力产生室52的容积发生变化,从而从预定的喷嘴开口56喷出油墨滴。具体而言,如果从图1所示的墨盒2向歧管53供给油墨,则油墨将经由油墨供给通道54而被分配至各个压力产生室52。实际上,通过对压电致动器11施加电压,从而使压电致动器11收缩。由此,振动板55与压电致动器11一起变形,压力产生室52的容积变大,从而油墨被导入至压力产生室52内。然后,当油墨充满内部直至到达喷嘴开口56后,根据经由布线基板33而从控制装置100供给的记录信号,解除对压电致动器11的独立电极16以及共用电极17施加的电压。由此,压电致动器11伸长而恢复至原来的状态,并且振动板55也移位并恢复至原来的状态。结果,压力产生室52的容积收缩,压力产生室52内的压力升高,从而从喷嘴开口56喷出油墨滴。
对控制具有这样的喷墨式记录头1的喷墨式记录装置I的控制装置100进行说明。此外,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如图4所示,在喷墨式记录装置I中,具有作为进行实际的印刷的机构部的记录头1、驱动电机6和送纸电机、对记录头1以及控制驱动电机6和送纸电机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100。
控制装置100具有印刷控制单元101、记录头驱动电路102、位置控制单元103以及抽吸控制单元104。
印刷控制单元101在印刷信号从喷墨式记录装置I被输入至控制装置100中时,开始对记录头1的印刷动作的控制。例如,印刷控制单元101随着印刷信号的输入而经由记录头驱动电路102向压电致动器11施加驱动脉冲(记录信号),从而从记录头1喷出油墨。另外,印刷控制单元101在印刷信号被输入至喷墨式记录装置I中时,将印刷动作信号输入给位置控制单元103以及抽吸控制单元104。
位置控制单元103根据印刷动作信号,实施记录头1的印刷时和清洗动作时等的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的定位。
在印刷动作信号被输入至位置控制单元103中的情况下,位置控制单元103驱动驱动电机6以使滑架3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进行记录头1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定位,并驱动未图示的送纸电机以使记录薄片S在副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进行相对于记录薄片S的记录头1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定位。也就是说,主扫描方向(第一方向)为滑架3的移动方向,副扫描方向(第二方向)为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记录薄片S的输送方向。此外,位置控制单元103在印刷时使搭载有记录头1的滑架3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并且使记录薄片S在副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记录头1在主扫描方向上往返一次时,将使记录薄片S在副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
抽吸控制单元104根据印刷动作信号,对抽吸单元80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抽吸控制单元104的控制在印刷信号从控制单元101被输入时开始。在本实施方式中,抽吸控制单元104在控制开始后使抽吸风扇84动作,并且与滑架3的动作一并,使遮挡板83进行开闭动作。
具体而言,抽吸控制单元104在印刷动作信号被输入时,在记录头1对记录薄片S进行打印的情况下进行抽吸,而在于副扫描方向上输送记录薄片S时不进行抽吸。而且,对进行该打印的情况进行说明,抽吸控制单元104对记录薄片S的与记录头1对置的区域进行吸附,记录头1移动,在曾经对置的区域内不进行吸附。
详细地对抽吸控制单元104的控制内容进行说明,抽吸控制单元104在印刷动作信号被输入时使抽吸风扇84动作。在抽吸风扇84动作的状态下,抽吸控制单元104在记录薄片S于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的情况下控制为,使全部的遮挡板83成为关闭状态。
通过这样构成,由于在记录薄片S于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的情况下,记录薄片S未被吸附,因而容易输送,从而能够抑制印刷位置的偏移,进而抑制打印特性的降低。也就是说,考虑到了如下情况,即,在压印板8的全部的开口82的遮挡板83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抽吸力较大,因此即使在这种状态下想要将记录薄片S在副扫描方向上进行输送,也难以进行记录薄片S的副扫描方向上的输送,从而印刷位置容易偏移,这与打印特性的降低紧密相关。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时以使抽吸单元80停止的方式来由抽吸控制单元104进行控制,从而抑制印刷位置的偏移,由此抑制打印特性的降低。
此外,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抽吸控制单元104在滑架3进行动作而于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并且记录头1进行油墨喷出(进行打印)的情况下,控制为,仅使与记录头1对置的位置处的遮挡板83成为打开状态,并控制为,使不与记录头1对置的位置处的遮挡板83成为关闭状态。
因此,抽吸控制单元104从位置控制单元103获得滑架3的、即记录头1的位置信息,并且从记录头驱动电路102获得记录头1的驱动信息。然后,抽吸控制单元104基于这些信息,对只需将设置于哪个开口82上的遮挡板83设为打开状态即可进行判断,并仅使与记录头1对置的位置处的遮挡板83成为开状态。
此外,在记录头1于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而位于记录薄片S的外侧的情况下,抽吸控制单元104控制为,使全部的遮挡板83成为关闭状态。
通过这样的抽吸控制单元104所进行的控制,如图5所示,当滑架3被驱动而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只有与记录头1对置的位置处的遮挡板83成为开状态,而不与记录头1对置的位置处的遮挡板83成为关闭状态。在接下来的瞬间,记录头1移动,因此当前与记录头1对置的位置处的遮挡板83成为关闭状态。即,不再与液体喷射头对置的区域的抽吸单元80与对置时相比,吸附力减弱。并且,由于与正在喷出油墨的记录头1对置的位置处的遮挡板83成为打开状态,因此记录薄片S被吸附于压印板8的载置面81上。由此,由记录头1实施打印的记录薄片S的区域变得平整而不再凹凸,因此抑制了打印特性的降低。
此外,关于记录薄片S的不与记录头1对置的位置,遮挡板83成为关闭状态,从而记录薄片S未被吸附于压印板8的载置面81上,记录薄片S只在压印板8中的与正在喷射液体的记录头1对置的区域被吸附,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打印特性的降低。
即,即使在由记录头1喷出油墨的过程中,压印板8的全部的开口82的遮挡板83成为打开状态,从而记录薄片S在主扫描方向被完全抽吸,记录薄片S的副扫描方向上的输送也不存在问题。但是,还考虑到了如下情况,即,如果记录薄片S在主扫描方向被完全抽吸,则会有应力施加在记录薄片S上,从而根据记录薄片S的种类的不同,在记录薄片S上更容易产生折皱。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只在压印板8中与正在喷射液体的记录头1对置的区域内进行抽吸,因此施加于记录薄片S的应力较小,由此不易产生折皱。因此,优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采用如下结构,即,对于记录薄片S的不与记录头1对置的位置,遮挡板83成为关闭状态从而记录薄片S不会被吸附于压印板8的载置面81上。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过程中(液体喷出过程中),与记录头1对置的液体喷出区域被抽吸而成为平整面,并且,在记录薄片S于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的情况下,记录薄片S未被抽吸,因此容易输送,从而能够抑制印刷位置的偏移,进而抑制打印特性的降低。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在形成于压印板8的各开口82上设置的各遮挡板83各自的开闭状态进行控制,从而与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记录头1对应地进行记录薄片S的抽吸,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可以被构成为,抽吸单元80本身与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记录头1对应地进行移动。另外,抽吸风扇84本身也可以在压印板8内移动。即,只需构成为该抽吸区域与记录头1的移动对应地进行移动便可。此时,优选为,形成如下的结构,即,利用齿轮、带等而使抽吸单元80与记录头1相互联动,以使抽吸单元80存在与记录头1对置的位置。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抽吸单元80吸附记录薄片S,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只要能够将记录薄片S在预定的情况下吸附于压印板8的载置面上,便能够使用任意的单元,例如可以利用静电而仅在如上所述的预定的情况下进行吸附。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通过从记录头1侧按压记录薄片S而从记录头1侧吸附记录薄片S。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预定的情况下,使遮挡板83成为关闭状态(抽吸力为零的状态),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改变遮挡板83的开度。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通过将遮挡板83的开度相对于开口82而设定为50%,从而降低抽吸力,即减弱对记录薄片S的吸附力。即使形成为这样的结构,也能够通过降低抽吸力从而顺畅地进行记录薄片S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输送。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82的形状为狭缝状,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以矩阵状设置多个矩形形状的开口,其形状也可以为圆形等。只需设置比记录头1小的开口便可。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多个开口82而设置一个抽吸风扇84,并驱动该抽吸风扇84来使压印板8内成为负压,以进行抽吸,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在压印板8内设置多个抽吸风扇84。在设置多个抽吸风扇84的情况下,可以将压印板8内部划分成与各抽吸风扇84对应的多个区域,并针对每个区域而实施由抽吸风扇84进行的抽吸控制。另外,还可以针对每个区域单独地改变由抽吸风扇84进行的抽吸控制的吸附力。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对与各开口82对应的各遮挡板83的开闭状态进行控制,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在压印板8的长度方向上,将各开口82以及与之对应的各遮挡板83划分为多个区域,并针对每个区域控制遮挡板83的开闭状态。另外,在以此种方式在压印板8的长度方向上将各开口82以及与之对应的各遮挡板83划分为多个区域的情况下,可以不针对各开口82设置各遮挡板83,而是遍及各区域内的多个开口82,设置遮挡板83。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只有与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记录头对置的区域的开口82的遮挡板83成为打开状态,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构成为预先使记录头1的移动方向上的开口82的遮挡板83成为打开状态。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可靠地吸附记录薄片S,从而能够更稳定地进行打印。特别是能够在使记录头1高速移动的情况下,抑制打印特性的降低。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记录头1移动至记录薄片S的外侧的情况下,即便记录薄片S不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也将全部的开口82的遮挡板83形成为关闭状态,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记录薄片S不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也可以将遮挡板83形成为打开状态。另外,在记录头1移动至记录薄片S的外侧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与记录头1即将移动到的位置的开口82对应的遮挡板83形成为打开状态,并将其余的开口82形成为关闭状态。
而且,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当使记录头1在主扫描方向上往返一次时,使记录薄片S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采用当使记录头1在主扫描方向上往返多次时,使记录薄片S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当记录头1移动至记录薄片S的外侧的情况下,既可以将遮挡板83形成为打开状态也可以形成为关闭状态。
另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记录头1在主扫描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移动,记录薄片S在副扫描方向、即第二方向上移动,但并不局限于此。只需记录头1相对于记录薄片S在第一方向相对地进行移动,记录薄片S相对于记录头1在第二方向上相对地进行移动即可,例如,可以构成为记录头1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上移动。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基本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将两个以上的上述实施方式、改变例组合在一起,也可以将它们与以下的一个或者两个以上实施方式进行组合。
另外,在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使流道(压力产生室)产生压力变化的压力产生单元,例示出了使用压电材料层15的压电致动器11,但压力产生单元并不特别局限于此,可以使用所谓的静电致动器、热敏式致动器等。原本记录头1的结构也不受任何限定,可以采用各种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喷墨式记录装置I为,作为液体存积单元的墨盒2搭载于滑架3上的结构,但并不特别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将油墨容器等液体贮留单元固定于装置主体4上,并将贮留单元与喷墨式记录头1经由软管等供给管进行连接。另外,液体存积单元也可以不被搭载于喷墨式记录装置中。
此外,在上述的示例中,作为喷墨式记录装置I,例示出了记录头1搭载于滑架3上并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装置,但其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喷墨式记录装置I例如可以为将记录头1固定,并使纸等记录薄片S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从而进行印刷的、所谓的行式记录装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构成为,在使纸等记录薄片S于副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时使抽吸控制单元104不对抽吸单元8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列举喷墨式记录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广泛地以具有液体喷射头的所有液体喷射装置作为对象,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喷射油墨以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作为其他的液体喷射头,例如,可以举出在打印机等图像记录装置中使用的各种记录头、在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器的制造中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射头、在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器、FED(场致发射显示器)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头、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喷射头等,可应用于具有上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中。
符号说明
I  喷墨式记录装置(液体喷射装置),1  喷墨式记录头(液体喷射头),10  压电致动器单元,11  压电致动器,50  流道形成基板,52  压力产生室,58  头壳体,100  控制装置(控制单元),101  印刷控制单元,104  抽吸控制单元。

Claims (13)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体喷射头,其相对于被喷出介质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地进行移动,并对所述被喷出介质喷出液体;
输送单元,其将被喷出介质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头在第二方向上相对地进行输送;
吸附单元,其对所述被喷出介质的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相反一侧的面进行吸附;以及
控制单元,其控制为,所述吸附单元在所述液体喷射头对所述被喷出介质喷出所述液体的情况下进行吸附,而在由所述输送单元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地对所述被喷出介质进行输送时,与所述液体的喷出时相比,减弱吸附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吸附单元控制为,在所述液体喷射头对所述被喷出介质喷出所述液体的情况下,对所述被喷出介质的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对置的区域进行吸附,而在不再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对置的区域,与对置时相比,减弱吸附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单元遍及所述第一方向而设置,并且被构成为,能够针对遍及所述第一方向而被分割为多个区域的每个区域,改变吸附力,
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吸附单元控制为,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对置的区域的所述吸附单元进行吸附,不再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对置的区域的所述吸附单元与对置时相比,减弱吸附力。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单元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被喷出介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地进行移动,
所述吸附单元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头进行移动,并被控制为,在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对置的区域进行吸附,在不再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对置的区域,与对置时相比,减弱吸附力。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印刷信号,对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印刷动作和所述吸附单元的吸附动作进行控制。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被喷出介质的外侧将相对于所述被喷出介质的吸附力设为零。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单元在每次所述液体喷射头结束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时,将所述被喷出介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地进行输送,
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吸附单元控制为,在每次所述输送单元对所述被喷出介质进行输送时,减弱吸附力。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减弱所述吸附单元的吸附力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将吸附力设为未减弱吸附力的情况下的50%。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单元为,通过对所述被喷出介质的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相反一侧的面进行抽吸以形成负压,从而对所述被喷出介质进行吸附的抽吸单元。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压印板,该压印板相对于所述被喷出介质相对地进行移动,并且对所述被喷出介质的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相反一侧的面进行支承,
所述吸附单元将所述被喷出介质吸附在所述压印板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单元具有抽吸风扇,
所述抽吸风扇被设置在所述压印板内部。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由所述输送单元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地输送所述被喷出介质时,使吸附力减弱至零。
13.一种方法,其为由液体喷射头向被喷出介质喷出液体的方法,其中,
使输送单元反复执行将所述被喷出介质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头相对地进行输送的动作和不进行输送的动作,
将对所述被喷出介质进行吸附的吸附单元控制为,与不由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所述被喷出介质的情况相比,在由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所述被喷出介质的情况下,对所述被喷出介质的吸附力较弱。
CN201410119977.5A 2013-03-27 2014-03-27 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040708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7697A JP2014188907A (ja) 2013-03-27 2013-03-27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3-067697 2013-03-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0809A true CN104070809A (zh) 2014-10-01
CN104070809B CN104070809B (zh) 2016-08-17

Family

ID=51592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9977.5A Active CN104070809B (zh) 2013-03-27 2014-03-27 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16827B2 (zh)
JP (1) JP2014188907A (zh)
CN (1) CN1040708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14159A (ja) * 2017-07-07 2019-01-31 マイクロクラフト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基板保持装置、基板保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62750A1 (en) * 2000-11-29 2002-05-30 Geoff Wotton Printer with vacuum platen having bimetallic valve sheet providing selectable active area
US20020110400A1 (en) * 2001-02-09 2002-08-15 Beehler James O. Printer with vacuum platen having selectable active area
EP1308303A1 (en) * 2001-10-31 2003-05-07 Hewlett Packard Company, a Delaware Corporation A printzone vacuum adapter for a printing apparatus
EP2008831A1 (fr) * 2007-06-29 2008-12-31 Jesús Francisco Barberan Latorre Système d'application de vide sur les plateaux d'imprimantes par projection
US20110057380A1 (en) * 2009-09-07 2011-03-1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398417A (zh) * 2010-09-10 2012-04-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CN102452226A (zh) * 2010-10-19 2012-05-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7515A (ja) 2000-10-20 2002-05-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637960B2 (en) * 2001-10-31 2003-10-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Vacuum holddown device for hardcopy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62750A1 (en) * 2000-11-29 2002-05-30 Geoff Wotton Printer with vacuum platen having bimetallic valve sheet providing selectable active area
US20020110400A1 (en) * 2001-02-09 2002-08-15 Beehler James O. Printer with vacuum platen having selectable active area
EP1308303A1 (en) * 2001-10-31 2003-05-07 Hewlett Packard Company, a Delaware Corporation A printzone vacuum adapter for a printing apparatus
EP2008831A1 (fr) * 2007-06-29 2008-12-31 Jesús Francisco Barberan Latorre Système d'application de vide sur les plateaux d'imprimantes par projection
US20110057380A1 (en) * 2009-09-07 2011-03-1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398417A (zh) * 2010-09-10 2012-04-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CN102452226A (zh) * 2010-10-19 2012-05-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16827B2 (en) 2015-04-28
US20140292853A1 (en) 2014-10-02
JP2014188907A (ja) 2014-10-06
CN104070809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07890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US8998381B2 (en) Liquid jet head and liquid jet apparatus
US9375925B2 (en) Liquid-ejection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724925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unit,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wiping method, and printing method
JP6658353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2009292061A (ja) 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8154085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2018154072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2019142174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H1033788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4070809A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7131317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US8678545B2 (en) Inkjet head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7217820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及び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2014076645A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12374A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US20170057227A1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9151095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ヘッドモジュール、液体カートリッジ、液体吐出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7494624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及び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2011201225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7119413B2 (ja) ヘッド用振動板部材、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7087453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2017105008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2023018766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及び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2022024735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及び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