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8639B - 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58639B CN104058639B CN201410290220.2A CN201410290220A CN104058639B CN 104058639 B CN104058639 B CN 104058639B CN 201410290220 A CN201410290220 A CN 201410290220A CN 104058639 B CN104058639 B CN 1040586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gfc
- regeneration
- compound
- ogfc compound
- tha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该方法选取性能改善试验后的冻融劈裂强度比作为再生OGFC混合料的性能控制指标,若此项指标不满足要求,则通过添加质量为再生OGFC混合料质量的0.1‑0.3%的纤维素,以解决再生OGFC混合料的最大油石比较小的问题,进而改善再生OGFC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从而实现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本发明的设计方法简单、配合比准确,充分利用了OGFC旧料的潜在价值,将其还原为再生OGFC混合料,进而降低了OGFC的造价。采用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可以更好的改善再生OGFC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从而实现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纤维改性技术的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开级配抗滑磨耗层(Open Graded Friction Course,简称OGFC)是指用大空隙率的沥青混合料铺筑,能迅速从其内部排走路表雨水,具有集抗滑、降噪、防眩光、渗水于一体的道路铺装材料,一般用作排水路面的上面层或上面层和中面层。随着排水路面的应用推广,作为排水路面最主要的面层材料OGFC的使用量急剧增长。
但排水路面的使用寿命比较短,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OGFC铣刨料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将OGFC旧料再生为普通沥青混合料,则OGFC旧料中含有的大量的优质矿料和老化程度较低的高黏沥青得不到充分利用,于是造成资源的二次浪费。如果将OGFC旧料再生为OGFC混合料,则某些混合料的性能不易满足要求,应用于道路上会造成一系列的病害,可见,OGFC旧料的还原再生技术难以应用于实际道路工程中。
因此,开发一种基于性能改善措施的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使其满足路用性能的要求,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且具有非常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开号为CN101792996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正压电效应自发电沥青混凝土路面,其沥青混凝土的组成由粗集料、细集料、沥青及矿粉复合而成,配合比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的AC、OGFC、ATB等级配进行配合。该发明的沥青混凝土的组成按照传统的方法配制,而且都是采用新料,并未利用旧料的潜在价值,起不到旧料还原再生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纤维改性技术的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该方法选取性能改善试验后的冻融劈裂强度比作为再生OGFC混合料的性能控制指标,若此项指标不满足要求,则通过添加质量为再生OGFC混合料质量的0.1-0.3%的纤维素,以解决再生OGFC混合料的最大油石比较小的问题,提高再生OGFC混合料的油石比,进而改善再生OGFC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从而实现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该设计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再生OGFC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设计,确保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三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对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进行设计,以确定OGFC旧料的最大添加量。
(2)通过冻融劈裂试验对再生OGFC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进行评价,冻融劈裂强度比大于等于80%,再生OGFC混合料满足要求,可以不采用纤维改性的方法对再生OGFC混合料进行性能改善;本发明中的冻融劈裂强度是再生OGFC混合料试件在冻融循环后测定的劈裂强度,通过测定再生OGFC混合料试件在受到水损坏前后的劈裂破坏的强度比来评价再生OGFC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3)冻融劈裂强度比小于80%,需要对再生OGFC混合料的性能进行改善,添加纤维素,同时提高再生OGFC混合料的油石比,确保再生OGFC混合料的谢伦堡析漏损失试验的结果小于等于0.1%;
(4)通过冻融劈裂试验对步骤(3)中提高了油石比的再生OGFC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进行评价,冻融劈裂强度比大于等于80%,再生OGFC混合料满足要求;
(5)冻融劈裂强度比小于80%,重复步骤(3)-(4),直至再生OGFC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满足要求。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3)中添加的纤维素的质量为再生OGFC混合料的0.1-0.3%。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所述再生OGFC混合料的试件浸入水中。试件必须完全浸入水中,不能与空气接触。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所用的低温冷冻容器的等效直径为所述试件直径的1.2-1.5倍。试件的形状为圆柱形,直径一般为50-100mm,长度一般为50-150mm。低温冷冻时,所用容器的形状不固定,可以为圆筒形、槽形等。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水位面与所述试件顶面的距离为20-50mm。经过大量试验得知,所用容器的等效直径为试件直径的1.2-1.5倍,并且水位面没过试件顶面20-50mm为最佳。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再生OGFC混合料包括OGFC旧料、纤维素、高黏改性沥青、新矿料、矿粉。
在OGFC路面的使用过程中,其空隙会被积蓄的灰尘、轮胎橡胶颗粒等固体颗粒物堵塞。经过长期使用后,由于空隙被一些外来物质堵塞,从而导致排水、降噪等效果急剧下降,甚至消失,进而使得OGFC路面的使用时间变短,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OGFC铣刨料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将OGFC旧料再生为普通沥青混合料,则OGFC旧料中含有的大量的优质矿料和老化程度较低的高黏沥青得不到充分利用,于是造成资源的二次浪费。因此要充分利用OGFC旧料的价值,将其还原为再生OGFC混合料,进而降低了OGFC的造价。
高黏改性沥青是在沥青中加入热塑性橡胶类的高分子改性剂和添加剂的分子结合型改性沥青,其粘度较大,在再生OGFC混合料中的粗集料、细集料间的粘附性非常好,抗剥离性及贮藏稳定性良好。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再生OGFC混合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OGFC旧料15-20%,纤维素0.1-0.6%,高黏改性沥青4-6%,矿粉2-6%,余量为新矿料。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OGFC旧料中含有矿料和沥青,其中矿料的含量很大,且都是优质的,沥青的老化程度也比较低,更多的是高黏沥青,因此OGFC旧料具有很高的还原再生价值。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纤维素包括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聚合物化学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纤维素能够增强OGFC旧料、新矿料和高黏改性沥青之间的粘附性,促进OGFC旧料中的沥青与高黏改性沥青的融合,进而实现OGFC旧料中沥青的还原再生。
另外,纤维素中以松散的絮状纤维存在,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避免矿粉、添加的高黏改性沥青、OGFC旧料中的沥青成为胶团而不能均匀地分散在矿料之间,纤维素可适当分散胶团。纤维素还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作用,尤其在高温季节,沥青容易受热膨胀,纤维内部的空隙可成为缓冲的余地,不至于成为自由沥青而泛油。更为优选的是木质素纤维,它的吸油量最大,防析漏效果最好。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新矿料包括玄武岩、安山岩、花岗岩中的一种或几种。
添加的新矿料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玄武岩、安山岩、花岗岩属于粗集料,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性、抗冻性、耐腐蚀性、抗冲击性、耐磨光性、抗破碎性、良好的粘附性。OGFC混合料具有较大的空隙率,这是基于含量较多的粗集料之间的嵌挤作用,而粗集料的嵌挤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粗集料石质的坚硬性、粗集料的颗粒形状和棱角性。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新矿料还包括机制砂。机制砂属于细集料,是由轧制砂石破碎得到的,表面比较粗糙,对提高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和动稳定度的效果明显。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矿粉包括石灰粉、消石灰、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矿粉是由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过磨细得到的。OGFC中的沥青吸附在矿粉的表面上形成油膜,然后与粗集料、细集料产生粘附作用。
本发明的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简单、配合比准确,充分利用了OGFC旧料的潜在价值,将其还原为再生OGFC混合料,进而降低了OGFC的造价。采用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可以更好的改善再生OGFC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从而实现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所制备的再生OGFC混合料的功能效果与用新料制备的OGFC混合料的功能效果相同,甚至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以再生OGFC-13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为例。
1、原材料的性能测试
采用玄武岩和机制砂作为骨料,高黏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纤维素选用木质素纤维,矿粉选用石灰粉。高黏改性沥青性能测试结果如表一所示,木质素纤维性能测试结果如表二所示。
OGFC-13旧料的老化程度为5年,其中含有矿料和高黏沥青,测定OGFC-13旧料的级配和油石比,合成级配如表三所示,油石比为4.5%。
表一:高黏改性沥青性能测试结果
表二:木质素纤维性能测试结果
指标 | 单位 | 试验结果 | 技术要求 |
灰分含量 | % | 20.1 | 18±5,无挥发物 |
PH值 | - | 7.5 | 7.5±1.0 |
吸油率 | % | 5.0 | 纤维质量的5.0±1.0倍 |
含水率 | % | 3.0 | <5%(以质量计) |
表三:OGFC-13旧料合成级配
根据我国行业测试标准对高黏改性沥青和木质素纤维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均符合我国规范中的相应规定。
2、再生OGFC-13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纤维改性技术的再生OGFC-13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其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1)结合旧料的合成级配,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对OGFC-13型沥青混合料的规定,添加新矿料(玄武岩、机制砂)和矿粉(石灰粉),进行目标级配的合成,矿粉的掺配比例为6%,旧料的掺配比例为20%,木质素纤维的掺配比例为0.6%,初拟油石比为5.0%,结合旧料中的沥青含量添加高黏改性沥青,其掺配比例为6%。再生OGFC-13混合料的合成级配如表四所示。对初步设计的再生OGFC-13混合料进行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三项性能指标的测试,测试结果如表五所示。
表四:再生OGFC-13合成级配
表五:再生OGFC-13混合料性能测试结果
由表五可知,再生OGFC-13混合料的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三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则旧料的最大掺配比确定为20%。
(2)通过冻融劈裂试验对再生OGFC-13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进行评价,冻融劈裂强度比为82.5%,满足该项指标大于等于80%的要求,因此设计的再生OGFC-13混合料的配合比满足要求,不需要采用纤维改性的方法对再生OGFC-13混合料进行性能改善。
在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再生OGFC-13混合料的试件形状为圆柱形,直径为100mm,长度为150mm,试件完全浸入水中,不与空气接触。
在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所用的低温冷冻容器的形状为圆筒形,其等效直径为试件直径的1.5倍,且水位面与试件顶面的距离为50mm。
通过上述设计方法制备的再生OGFC-13混合料的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OGFC-13旧料20%,纤维素0.6%,高黏改性沥青6%,石灰粉6%,余量为玄武岩和机制砂。
实施例二:
以再生OGFC-13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为例。
1、原材料的性能测试
采用安山岩和机制砂作为骨料,高黏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纤维素选用木质素纤维和矿物纤维两种,矿粉选用石灰粉和消石灰两种。根据我国行业测试标准对高黏改性沥青、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均符合我国规范中的相应规定。
OGFC-13旧料的老化程度为5年,其中含有矿料和高黏沥青,测定OGFC-13旧料的级配和油石比,合成级配如表三所示,油石比为4.5%。
2、再生OGFC-13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纤维改性技术的再生OGFC-13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其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1)结合旧料的合成级配,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对OGFC-13型沥青混合料的规定,添加新矿料(安山岩、机制砂)和矿粉(石灰粉、消石灰),进行目标级配的合成,矿粉的掺配比例为2%,旧料的掺配比例为15%,纤维素的掺配比例为0.1%,初拟油石比为5.0%,结合旧料中的沥青含量添加高黏改性沥青,其掺配比例为4%。对初步设计的再生OGFC-13混合料进行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三项性能指标的测试,测试结果均符合我国规范中的相应规定,则旧料的最大掺配比确定为15%。
(2)通过冻融劈裂试验对再生OGFC-13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进行评价,冻融劈裂强度比为78.5%,不满足该项指标大于等于80%的要求,因此需要采用纤维改性的方法对再生OGFC-13混合料进行性能改善。
(3)向初步设计的再生OGFC-13混合料中添加木质素纤维,其质量为再生OGFC-13混合料的0.3%,同时将再生OGFC-13混合料的油石比提高到5.5%,对再生OGFC-13混合料进行谢伦堡析漏损失试验,其结果为0.05%,符合析漏损失小于等于0.1%的要求。
(4)通过冻融劈裂试验对步骤(3)中提高了油石比的再生OGFC-13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进行评价,冻融劈裂强度比为86.4%,满足该项指标大于等于80%的要求,因此设计的再生OGFC-13混合料的配合比满足要求。
在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再生OGFC-13混合料的试件形状为圆柱形,直径为75mm,长度为100mm,试件完全浸入水中,不与空气接触。
在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所用的低温冷冻容器的形状为槽形,其等效直径为试件直径的1.2倍,且水位面与试件顶面的距离为35mm。
通过上述设计方法制备的再生OGFC-13混合料的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OGFC-13旧料15%,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0.4%,高黏改性沥青4%,矿粉(石灰粉、消石灰)2%,余量为安山岩和机制砂。
实施例三:
以再生OGFC-20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为例。
1、原材料的性能测试
采用玄武岩和机制砂作为骨料,高黏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纤维素选用木质素纤维,矿粉选用消石灰。根据我国行业测试标准对高黏改性沥青、木质素纤维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均符合我国规范中的相应规定。
OGFC-20旧料的老化程度为7年,其中含有矿料和高黏沥青,测定OGFC-20旧料的级配和油石比,其油石比为4.0%。
2、再生OGFC-20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纤维改性技术的再生OGFC-20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其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1)结合旧料的合成级配,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对OGFC-20型沥青混合料的规定,添加玄武岩、机制砂和消石灰,进行目标级配的合成,消石灰的掺配比例为4%,旧料的掺配比例为18%,木质素纤维的掺配比例为0.2%,初拟油石比为4.5%,结合旧料中的沥青含量添加高黏改性沥青,其掺配比例为5%。对初步设计的再生OGFC-20混合料进行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三项性能指标的测试,测试结果均符合我国规范中的相应规定,则旧料的最大掺配比确定为18%。
(2)通过冻融劈裂试验对再生OGFC-20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进行评价,冻融劈裂强度比为75.5%,不满足该项指标大于等于80%的要求,因此需要采用纤维改性的方法对再生OGFC-20混合料进行性能改善。
(3)向初步设计的再生OGFC-20混合料中添加木质素纤维,其质量为再生OGFC-20混合料的0.1%,同时将再生OGFC-20混合料的油石比提高到5.0%,对再生OGFC-20混合料进行谢伦堡析漏损失试验,其结果为0.08%,符合析漏损失小于等于0.1%的要求。
(4)通过冻融劈裂试验对步骤(3)中提高了油石比的再生OGFC-20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进行评价,冻融劈裂强度比为78.4%,不满足该项指标大于等于80%的要求,因此需要采用纤维改性的方法对再生OGFC-20混合料再次进行性能改善。
(5)向再生OGFC-20混合料中继续添加木质素纤维,此次添加的质量为再生OGFC-20混合料的0.2%,同时将再生OGFC-20混合料的油石比提高到5.5%,对再生OGFC-20混合料进行谢伦堡析漏损失试验,其结果为0.08%,符合析漏损失小于等于0.1%的要求。
(6)通过冻融劈裂试验对步骤(5)中提高了油石比的再生OGFC-20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进行评价,冻融劈裂强度比为83.4%,满足该项指标大于等于80%的要求,因此设计的再生OGFC-20混合料的配合比满足要求。
在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再生OGFC-20混合料的试件形状为圆柱形,直径为50mm,长度为50mm,试件完全浸入水中,不与空气接触。
在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所用的低温冷冻容器的形状为圆筒形,其等效直径为试件直径的1.4倍,且水位面与试件顶面的距离为20mm。
通过上述设计方法制备的再生OGFC-20混合料的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OGFC-20旧料18%,木质素纤维0.5%,高黏改性沥青5%,消石灰4%,余量为玄武岩和机制砂。
实施例四:
以再生OGFC-20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为例。
1、原材料的性能测试
采用花岗岩和机制砂作为骨料,高黏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纤维素选用木质素纤维,矿粉选用石灰粉。根据我国行业测试标准对高黏改性沥青、木质素纤维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均符合我国规范中的相应规定。
OGFC-20旧料的老化程度为6年,其中含有矿料和高黏沥青,测定OGFC-20旧料的级配和油石比,其油石比为4.0%。
2、再生OGFC-20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纤维改性技术的再生OGFC-20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其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1)结合旧料的合成级配,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对OGFC-20型沥青混合料的规定,添加花岗岩、机制砂和石灰粉,进行目标级配的合成,石灰粉的掺配比例为5%,旧料的掺配比例为20%,木质素纤维的掺配比例为0.3%,初拟油石比为4.5%,结合旧料中的沥青含量添加高黏改性沥青,其掺配比例为5.5%。对初步设计的再生OGFC-20混合料进行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三项性能指标的测试,测试结果均符合我国规范中的相应规定,则旧料的最大掺配比确定为20%。
(2)通过冻融劈裂试验对再生OGFC-20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进行评价,冻融劈裂强度比为79.0%,不满足该项指标大于等于80%的要求,因此需要采用纤维改性的方法对再生OGFC-20混合料进行性能改善。
(3)向初步设计的再生OGFC-20混合料中添加木质素纤维,其质量为再生OGFC-20混合料的0.1%,同时将再生OGFC-20混合料的油石比提高到5.5%,对再生OGFC-20混合料进行谢伦堡析漏损失试验,其结果为0.06%,符合析漏损失小于等于0.1%的要求。
(4)通过冻融劈裂试验对步骤(3)中提高了油石比的再生OGFC-20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进行评价,冻融劈裂强度比为85.4%,满足该项指标大于等于80%的要求,因此设计的再生OGFC-20混合料的配合比满足要求。
在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再生OGFC-20混合料的试件形状为圆柱形,直径为80mm,长度为120mm,试件完全浸入水中,不与空气接触。
在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所用的低温冷冻容器的形状为圆筒形,其等效直径为试件直径的1.4倍,且水位面与试件顶面的距离为40mm。
通过上述设计方法制备的再生OGFC-20混合料的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OGFC-20旧料20%,木质素纤维0.4%,高黏改性沥青5.5%,石灰粉5%,余量为花岗岩和机制砂。
实施例五:
以再生OGFC-20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为例。原材料的性能测试结果、组成设计方法、各组分的配合比等与实施例四相同。
在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再生OGFC-20混合料的试件形状为圆柱形,直径为65mm,长度为80mm,试件完全浸入水中,不与空气接触。
在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所用的低温冷冻容器的形状为槽形,其等效直径为试件直径的1.3倍,且水位面与试件顶面的距离为30mm。
实施例六:
以再生OGFC-20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为例。原材料的性能测试结果、组成设计方法、各组分的配合比等与实施例四相同。
在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再生OGFC-20混合料的试件形状为圆柱形,直径为95mm,长度为110mm,试件完全浸入水中,不与空气接触。
在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所用的低温冷冻容器的形状为圆筒形,其等效直径为试件直径的1.45倍,且水位面与试件顶面的距离为45mm。
实施例七:
以再生OGFC-13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为例。原材料的性能测试结果、组成设计方法、各组分的配合比等与实施例二相同。
在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再生OGFC-13混合料的试件形状为圆柱形,直径为90mm,长度为90mm,试件完全浸入水中,不与空气接触。
在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所用的低温冷冻容器的形状为圆筒形,其等效直径为试件直径的1.5倍,且水位面与试件顶面的距离为45mm。
实施例八:
以再生OGFC-13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为例。原材料的性能测试结果、组成设计方法、各组分的配合比等与实施例二相同。
在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再生OGFC-13混合料的试件形状为圆柱形,直径为70mm,长度为60mm,试件完全浸入水中,不与空气接触。
在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所用的低温冷冻容器的形状为圆筒形,其等效直径为试件直径的1.5倍,且水位面与试件顶面的距离为25mm。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发明的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包括上述本发明说明书的发明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附图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并为使说明书简明而没有将这些组合构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其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再生OGFC混合料的规定,结合旧料的合成级配,添加玄武岩、机制砂和消石灰进行目标级配的合成,消石灰的掺配比例为4%,旧料的掺配比例为18%,第一次添加木质素纤维的掺配比例为0.2%,初拟油石比为4.5%,结合旧料中的沥青含量添加高黏改性沥青,其掺配比例为5%,对初步设计的再生OGFC混合料进行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三项性能指标的测试,测试结果均符合我国规范中的相应规定;
(2)通过冻融劈裂试验对再生OGFC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进行评价,其冻融劈裂强度比为75.5%,不满足该项指标大于等于80%的要求,需要采用纤维改性的方法对再生OGFC混合料进行性能改善;
(3)向初步设计的再生OGFC混合料中第二次添加木质素纤维,其添加质量为再生OGFC混合料的0.1%,同时将再生OGFC混合料的油石比提高到5.0%,对再生OGFC混合料进行谢伦堡析漏损失试验,其结果为0.08%,符合析漏损失小于等于0.1%的要求;
(4)通过冻融劈裂试验对步骤(3)中提高了油石比的再生OGFC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进行评价,其冻融劈裂强度比为78.4%,不满足该项指标大于等于80%的要求,需要采用纤维改性的方法对再生OGFC混合料再次进行性能改善;
(5)向再生OGFC混合料中第三次添加木质素纤维,其添加质量为再生OGFC混合料的0.2%,同时将再生OGFC混合料的油石比提高到5.5%,对再生OGFC混合料进行谢伦堡析漏损失试验,其结果为0.08%,符合析漏损失小于等于0.1%的要求;
(6)通过冻融劈裂试验对步骤(5)中提高了油石比的再生OGFC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进行评价,其冻融劈裂强度比为83.4%,满足该项指标大于等于80%的要求,则所设计的再生OGFC混合料的配合比满足要求;
逐次添加木质素纤维,同时逐次提高油石比,最终制备的再生OGFC混合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OGFC旧料18%,木质素纤维0.5%,高黏改性沥青5%,消石灰4%,余量为玄武岩和机制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所述再生OGFC混合料的试件浸入水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所用的低温冷冻容器的等效直径为所述试件直径的1.2-1.5倍。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冻融劈裂试验的过程中,水位面与所述试件顶面的距离为20-5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OGFC旧料中含有矿料和沥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90220.2A CN104058639B (zh) | 2014-06-25 | 2014-06-25 | 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90220.2A CN104058639B (zh) | 2014-06-25 | 2014-06-25 | 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58639A CN104058639A (zh) | 2014-09-24 |
CN104058639B true CN104058639B (zh) | 2016-09-21 |
Family
ID=51546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90220.2A Active CN104058639B (zh) | 2014-06-25 | 2014-06-25 | 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05863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69958A (zh) * | 2018-10-30 | 2019-01-25 |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 掺水泥大孔隙透水性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制备和测定方法 |
CN111548057B (zh) * | 2020-06-08 | 2020-12-08 |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7480A (zh) * | 2005-02-04 | 2005-08-24 | 杨林江 | 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加工方法 |
JP2008208606A (ja) * | 2007-02-26 | 2008-09-11 | Nippo Corporation:Kk | 再生骨材製造方法および再生ポーラスアスファルト混合物製造方法 |
JP5180572B2 (ja) * | 2007-12-13 | 2013-04-10 | ニチレキ株式会社 | 再生ポーラスアスファルト舗装用バインダとそれを用いる舗装用混合物並びに舗装体 |
CN101244911A (zh) * | 2008-01-16 | 2008-08-20 | 武汉理工大学 |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方法 |
-
2014
- 2014-06-25 CN CN201410290220.2A patent/CN10405863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58639A (zh) | 2014-09-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03244A (zh) | 骨架嵌挤型粗粒式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组成及其确定方法 | |
CN104003661B (zh) | 一种透水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19913B (zh) | 高性能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 |
CN106320129A (zh) | 一种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 |
CN105421182B (zh) | 一种建筑垃圾用于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方法 | |
WO2017165989A1 (zh) | 一种聚氨酯橡胶混凝土材料及该材料的加工方法 | |
CN109650781A (zh) | 一种中低温温拌高摩阻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30608B (zh) | 一种再生ogfc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960727B (zh) | 大掺量抗疲劳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 |
CN104058639B (zh) | 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 |
CN103833267A (zh) | 一种易施工的耐久性高强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制方法及应用 | |
CN103601423B (zh) | 一种节能减排型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
Ogunbiyi et al. | Comparative study of cement stabilized clay brick and sandcrete block as a building component | |
CN102787547B (zh) |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施工的方法 | |
CN102887666A (zh) | 一种具有高抗车辙能力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0432048B1 (ko) | 아스팔트 도로 포장용 개질 역청 혼합물 | |
CN104973822A (zh) | 一种用于铺石子路的胶水及其应用方法 | |
Massara et al. | The Marshall Characteristics of Mixed Asphalt Concrete-Wearing Course Using Kudo Gum Additive | |
CN105884289A (zh) | 透水性混凝土 | |
Li et al. | Performance of Optimized Composition of Epoxy Resin Adhesive Used in High Friction Surface Treatment | |
CN114315231B (zh) | 一种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及沥青玛蹄脂碎石结构层 | |
Sun et al. | Research on road performance and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ubber/SBS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 |
Dong et al. | Laboratory evaluation on performance of crumb rubber SMA | |
Mohapatra | evaluation of performance of flax fiber in the SMA Mix using slag as aggregate replacement | |
CN106316223B (zh) | 一种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22 Address after: 100044 No. 1, Exhibition Road,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atentee after: BEIJING MUNICIPAL BRIDG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44 No. 1, Xicheng District exhibition museum,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