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6769B - 振动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振动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6769B
CN104056769B CN201410103461.1A CN201410103461A CN104056769B CN 104056769 B CN104056769 B CN 104056769B CN 201410103461 A CN201410103461 A CN 201410103461A CN 104056769 B CN104056769 B CN 1040567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zoelectric element
elastic component
generating apparatus
mass body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034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56769A (zh
Inventor
金在京
孙延昊
李祥振
文东秀
吴和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us Corporation
Original Assignee
Mol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1375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580720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us Corp filed Critical Mol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56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67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56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67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mechanical energy
    • B06B1/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mechan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systems involving reciprocating masses
    • B06B1/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mechan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systems involving reciprocating masses the masses being elastically coupl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piezoelectric effect or with electrostriction
    • B06B1/064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piezoelectric effect or with electrostriction using a single piezoelectric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2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input and mechanical output, e.g. functioning as actuators or vibrators
    • H10N30/204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input and mechanical output, e.g. functioning as actuators or vibrators using bending displacement, e.g. unimorph, bimorph or multimorph cantilever or membrane benders
    • H10N30/2041Beam type
    • H10N30/2042Cantilevers, i.e. having one fixed en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N30/88Mounts; Supports; Enclosures;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振动产生装置,所述振动产生装置包括:振动传递构件,向振动产生装置的外部传递振动;弹性构件,具有固定到振动传递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端部;质量体,响应于弹性构件的振动而振动;压电元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一个表面上,以设置为面对质量体。质量体的下表面具有台阶部以防止质量体与压电元件之间的接触。质量体的具有台阶部形成在其中的下表面和压电元件设置为彼此分开预定距离。

Description

振动产生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3月20日提交到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的第61/803,602号美国专利申请的权益,并要求于2013年11月13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3-0137516号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该美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和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除非本文另有所指外,在本部分中描述的材料对本文的权利要求而言不是现有技术,也不认为通过包含在本部分中而是现有技术。本公开的实施例通常涉及一种振动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振动产生装置利用电磁力的原理而将电能转换成机械振动。振动产生装置可安装在(例如)移动电话等中,从而用于通过传递振动来安静地通知用户来电呼叫。根据诸如移动电话等的移动设备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向移动设备添加功能的趋势,这种移动设备可以是相对较小的并具有高的质量。对于开发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振动产生装置的需求已经增加,该新型结构能够克服现有的振动产生装置和质量的缺点。
此外,随着移动电话中的智能电话的发行已经快速增加,已经在智能电话中采用触摸屏方案,从而已使用振动电机以在用户触摸触摸屏时产生振动。与触摸屏相关的振动性能的优选的例子如下。首先,因为在触摸触摸屏时产生的振动比在来电呼叫时产生的振动更频繁地产生,所以可能需要增加振动产生装置的操作寿命。其次,为了在用户触摸触摸屏而感觉到振动时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可根据触摸屏的触摸速度来提高振动响应速度。
例如,可使用压电触觉致动器。这种压电触觉致动器可利用在向压电元件施加电压时产生位移的逆压电效应原理,即,通过产生的位移使一定重量的运动件运动而产生振动的原理。
振动器可具有以下示例性特征。能够获得预定水平的或更大的振动力的频率带宽可以较宽,从而可实现稳定的振动特性。可多样化地使用具有在预定的频率范围内的除了单一频率以外的低频和高频的振动。此外,因为振动器可实现快速操作的响应特性,所以可在诸如移动电话等的移动设备中实现触觉振动。
【相关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1)第2011-45486号韩国专利特许公开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对压电元件造成损坏的振动产生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可包括:振动传递构件,向振动产生装置的外部传递振动;弹性构件,具有固定到振动传递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端部;质量体,响应于弹性构件的振动而振动;压电元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一个表面上以设置为面对质量体。质量体的下表面可具有台阶部,以防止质量体与压电元件之间的接触。质量体的具有台阶部形成在其中的下表面和压电元件可设置为彼此分开预定距离。
在质量体的下表面上可形成有倾斜表面,其中,倾斜表面从质量体的台阶部向质量体的末端部向上地倾斜。
弹性构件可包括具有固定到振动传递构件的两端部的底板。
在底板中可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开口,以使形成在压电元件上的电极暴露。
底板可具有形成在底板的开口与底板的末端部之间的至少一个弹性变形辅助孔,从而有助于底板的弹性变形。
开口和弹性变形辅助孔可形成在底板的两侧,以基于底板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相对于彼此对称。
在底板上可形成有至少一个支撑突起,以为压电元件提供安装位置。
弹性构件还可包括从底板的中部的两侧表面延伸的延伸板。
延伸板可包括:支撑板部,分别接触质量体前表面和后表面;连接部,使支撑板部与底板彼此结合。
支撑板部可具有从其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支撑颚以支撑质量体的下表面。支撑颚可插入到形成在质量体的下表面上的支撑颚插入槽中。
振动产生装置还可包括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另一个表面上以设置在压电元件之下。
在构造振动传递构件的下壳体中可形成有至少一个通路孔,从而在弹性构件振动时缓冲构件穿过所述至少一个通路孔。
在下壳体上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突起部,以支撑弹性构件的两端部。
振动产生装置还可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到压电元件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上表面上。
在弹性构件中可形成有开口,以使形成在压电元件的下表面上的电极暴露于外部。电路板可设置有插入孔,压电元件的电极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并且所述电路板可设置有插入到开口中的压电元件连接部。
电路板可设置有外露部,在所述外露部上形成有供电连接终端,所述外露部设置在压电元件连接部的一侧并弯曲。
振动产生装置还可包括安装在压电元件的上表面和/或质量体的被设置为面对压电元件的下表面上的防损构件,以防止压电元件损坏。
防损构件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
振动传递构件可包括:下壳体,具有板状;上壳体,结合到下壳体并具有内部空间。
振动产生装置还可包括安装在上壳体的内表面上的一个或更多个阻尼构件,其中,在弹性构件振动时所述阻尼构件插入到形成在质量体的上表面上的阻尼构件插入槽中。
在质量体的下表面上可形成有曲面,其中,所述曲面从质量体的台阶部向质量体的末端部弯曲。
曲面的曲率可等于或大于弹性构件在向下地变形时的最大程度地变形的状态下的曲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可包括:振动传递构件,向振动产生装置的外部传递振动;弹性构件,具有固定到振动传递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端部;质量体,在弹性构件振动时与弹性构件一起振动;压电元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一个表面上以设置为面对质量体;电路板,连接到压电元件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上表面上;防损构件,安装在压电元件的上表面和质量体的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以面对压电元件并防止压电元件损坏。在弹性构件中可形成有开口以使形成在压电元件的下表面上的电极暴露。电路板可设置有插入到开口中的压电元件连接部。压电元件可设置电路板的位于开口中的压电元件连接部上。
电路板可设置有外露部,在所述外露部上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电源连接终端,所述外露部设置在压电元件连接部的一侧并弯曲。
防损构件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可包括:振动传递构件,向振动产生装置的外部传递振动;弹性构件,具有固定到振动传递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端部;质量体,在弹性构件振动时响应于弹性构件的振动而振动;压电元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一个表面上。弹性构件可包括具有固定到振动传递构件的端部的底板。在底板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支撑突起以支撑压电元件的两端部和两侧表面。
在底板中可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开口以使形成在压电元件上的电极暴露。支撑突起的数量可以是复数个。支撑突起中的至少两个支撑突起可设置在开口的两端部。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可包括:振动传递构件,向振动产生装置的外部传递振动;弹性构件,具有固定到振动传递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端部;质量体,响应于弹性构件的振动而振动;压电元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一个表面上,以设置为面对质量体。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可包括:振动传递构件,向振动产生装置的外部传递振动;弹性构件,具有固定到振动传递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端部;质量体,响应于弹性构件的振动而振动;压电元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面对质量体的一个表面上。质量体的下表面和压电元件设置为彼此分开预定距离。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可包括:振动传递构件,向外部传递振动;弹性构件,具有固定到振动传递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端部;质量体,响应于弹性构件的振动而振动;压电元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两个表面上,所述压电元件中的一个被设置为面对质量体。在质量体的下表面中可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台阶部以防止质量体与压电元件之间的接触。质量体的具有台阶部形成在其中的下表面和压电元件设置为彼此分开预定距离。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可包括:质量体;弹性构件,结合到质量体;压电元件,设置在弹性构件的面对质量体的一个表面上。质量体的面对压电元件的表面可具有防止压电元件与质量体之间的接触的形状。
质量体的表面可形成有与压电元件相对应的一个或更多个台阶部。
质量体的表面可包括从台阶部朝向质量体的末端部延伸的倾斜表面。
弹性构件可包括:底板;支撑板,从底板竖直地延伸并支撑质量体。压电元件可安装在底板的面对质量体的表面上。
振动产生装置还可包括向振动产生装置的外部传递振动的壳体,并且壳体与弹性构件结合。
振动产生装置还可包括附着在壳体的内表面上的一个或更多个阻尼构件。
振动产生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压电元件的面对质量体的表面上的一个或更多个防损构件。
振动产生装置还可包括附着在弹性构件的另一表面上的一个或更多个缓冲构件。
壳体可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缓冲构件能够运动地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开口。
壳体的内表面可包括用于支撑弹性构件的端部的一个或更多个突起。
振动产生装置还可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到压电元件并设置在弹性构件的一个表面上。
弹性构件可包括使形成在压电元件的表面上的电极暴露的一个或更多个开口。电路板可包括插入孔和压电元件连接部,电极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且所述压电元件连接部插入到开口中。
电路板可包括延伸到壳体外部的外部,并且所述外部具有电源连接终端。
弹性构件可具有一个或更多个孔。
质量体的表面可包括位于台阶部与质量体的末端部之间的曲面。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将会被更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中的上壳体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中的下壳体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中的弹性构件的平面视图;
图6是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中的弹性构件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中的压电元件的仰视透视图;
图8是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中的质量体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中的电路板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然而,本公开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以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适合于预期的具体应用的各种实施例及其各种改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夸大元件的形状和尺寸,且相同的标号将始终用于指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还将理解,虽然在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是用来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进行区分。如在本描述和限定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除非文中清楚地表明以外,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100可以以示例的方式包括振动传递构件120、弹性构件140、压电元件160、质量体180、电路板200、缓冲构件220、阻尼构件240以及防损构件260。
下面将定义关于方向的术语。如图3所示,长度方向指X方向以及宽度方向指Y方向。此外,高度方向指Z方向。下面使用上面定义的术语,这些术语具有与定义的意思相同的意思。即,在描述各自的组件过程中,上述的术语表示与定义的方向相同的方向。
振动传递构件120可被构造成向外传递振动并可具有(例如)长方体形,但并不限于长方体形。此外,振动传递构件120可包括上壳体122和下壳体130。例如,上壳体122可具有箱形,该箱形具有内部空间,且下壳体130可具有板形。
图3是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中的上壳体的透视图。
参照图1至图3,振动传递构件120的上壳体122可具有箱形,但是上壳体122的下部可敞开。上壳体122可包括前板123、侧板124、侧板125、后板126以及上板127。侧板124和125中的至少一个的高度可在高度方向上比前板123和后板126中的至少一个的高度矮,以形成开口。
电路板200可通过形成在上壳体122的端部的开口而暴露在振动传递构件120的外部。
在前板123和/或后板126中可形成有单个或多个槽129,以使上壳体122固定地结合到下壳体130。
在上板127中可形成有通气孔128,以在弹性构件140振动时使空气流向振动传递构件120的内部或外部。
图4是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中的下壳体的透视图。
参照图1至图4,下壳体130可具有板状。在下壳体130的两端部上或附近可分别形成有突起部132,以支撑弹性构件140的两端部。例如,突起部132可通过凹入而形成并具有矩形柱状。
在下壳体130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处设置有延伸板133,该延伸板133延伸以沿其长度方向从上壳体122突出。延伸板133可以为电路板200的暴露部设置安放表面。
此外,在下壳体130的中部中可形成有通路孔134,从而缓冲构件220可穿过该下壳体130。通路孔134可用作运动路径,在弹性构件140振动时,安装在弹性构件140上的缓冲构件220通过该运动路径而从下壳体130向下地下降。
此外,根据缓冲构件220的形状通路孔134可具有各种形状。
下壳体130可形成有结合壁部136,以增大下壳体130与上壳体122之间的结合力。结合壁部136的外表面可接触前板123和后板126的内表面,以被构造成在上壳体122与下壳体130彼此结合时增大上壳体122与下壳体130之间的接触面积。
此外,在下壳体130中可形成有槽138,从而与形成在上壳体122中的多个槽129相对应。下壳体130的槽138和上壳体122的槽129(有利于下壳体130与上壳体122之间的装配)可不形成在下壳体130和上壳体122中。
图5是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中的弹性构件的平面视图。图6是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中的弹性构件的透视图。
参照图1至图6,弹性构件140可具有固定到振动传递构件120的端部。例如,弹性构件140可固定到下壳体130的突起部132。因此,在弹性构件140的两端部可分别具有固定端。虽然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弹性构件140以示例的方式固定到下壳体130,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弹性构件140可安装在下壳体122中。
此外,弹性构件140可安装在振动传递构件120中,从而弹性构件140的两端部插入在上壳体122与下壳体130之间。
弹性构件140可包括底板142和延伸板144,如图5和图6所示。底板142可包括用于将压电元件160安装在弹性构件140上的多个支撑突起142a和支撑突起142b。
两个支撑突起142a可支撑压电元件160的两侧表面,且另外的支撑突起142b可支撑压电元件160的另外的两侧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
因此,压电元件160可被安装在预定位置,且可增大底板142和压电元件160之间的结合力,以在压电元件160变形时有助于底板142的弹性变形。
此外,可通过支撑突起142a和支撑突起142b增大底板142与压电元件160之间的结合力,以防止压电元件160与底板142分开。
此外,在压电元件160变形时支撑突起142a和支撑突起142b可用来放大压电元件160的变形量。例如,支撑突起142a和支撑突起142b可支撑压电元件160的两端部和两侧表面,从而在压电元件160变形时提高将变形量传移到底板142的效率。
在底板142中可形成有开口142c,以使电路板200和压电元件160彼此电连接。开口142c可形成在底板142中,从而在安装压电元件160时可暴露压电元件160的下表面的两端部。即,在安装压电元件160时,压电元件160的下表面的中部可由底板142支撑,且压电元件160的下表面的两端部可暴露到开口142c。
单个或多个弹性变形辅助孔142d可形成在底板142的开口142c与端部之间,以降低底板142的刚度,从而有助于底板142的弹性变形。即,弹性变形辅助孔142d(为了有助于与底板142两端部邻近的区域的弹性变形而形成的孔)的数量可按照复数的形式设置,且弹性变形辅助孔142d可具有各种形状。
在底板142的两端部可分别形成有支撑部142e。支撑部142e可分别由下壳体130的突起部132支撑。
延伸板144可包括:支撑板部146,分别接触质量体18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连接部148,分别使支撑板部146和底板142彼此连接,和/或如图6所示支撑质量体180。
连接部148可从底板142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分别延伸。此外,连接部148可包括第一连接部148a和第二连接部148b,该第一连接部148a和第二连接部148b设置为沿长度方向以预定距离彼此分开。
连接部148可包括第一连接部148a和第二连接部148b,从而支撑板部146与底板142可彼此更稳固地连接。
支撑板部146可沿质量体18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可具有分别接触质量体18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和/或支撑质量体180的内表面。例如,支撑板部146的长度可等于或长于质量体180的长度。支撑板部146可具有与质量体180的形状大体相对应的形状。
支撑板部146可设置有用于支撑质量体180的下表面的支撑颚146a。支撑颚146a可设置为沿支撑板部146的长度方向彼此分开预定距离。例如,支撑颚146a可分别设置为与质量体180的两端部邻近。
质量体180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可由支撑颚146a控制。例如,质量体180可设置为通过支撑颚146a而与弹性构件140的底板142分开预定距离。
图7是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中的压电元件的仰视透视图。
参照图1至图7,压电元件160可安装在弹性构件140的一个表面上,以设置为面对质量体180。例如,压电元件160可固定地安装在底板142的上表面上,以设置在质量体180的下表面与弹性构件140的底板142之间。
压电元件160可具有如图7所示的(例如)矩形柱状,但并不限于是矩形柱状。压电元件160的下表面的一端部可设置有电极162。电极162可从压电元件160的下表面突出,并具有正极(+)162a和负极(-)162b。
在压电元件160安装在弹性构件140的底板142上的情况下,压电元件160的两侧表面可由两个支撑突起142a支撑,且压电元件16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可由两个支撑突起142b支撑。
此外,在压电元件160安装在底板142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极162可插入到底板142的开口142c中。
此外,在压电元件160安装在底板142上的情况下,压电元件160可设置为与质量体180的下表面分开预定距离。
图8是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中的质量体的透视图。
参照图1至图8,在弹性构件140振动时质量体180可与弹性构件140一起振动。质量体180可具有(例如)棒状,并在质量体180的下表面上可形成有台阶部182,以防止质量体180与压电元件160之间的接触。
此外,质量体180的台阶部182形成在其上的下表面设置为与压电元件160分开预定距离。质量体180可设置有台阶部182,以防止在弹性构件140的底板142响应于压电元件160的膨胀和收缩而弹性地变形时压电元件160与质量体180之间接触。因此,即使在底板142弹性变形时,压电元件160与质量体180也可不彼此接触。
台阶部182可具有单个或多个台阶。
在质量体180的下表面的两端部可形成有止动部184,以在弹性构件140弹性变形时限制质量体180的位移。即,止动部184可接触弹性构件140的底板142的两端部,以限制质量体180的位移。因此,可防止质量体180与底板142之间在底板142的两端部的内部区域中接触。
例如,在弹性构件140弹性变形时或在向振动产生装置100施加外部冲击时止动部184可接触弹性构件140的底板142的两端部,从而质量体180不能向下地下降至低于预定水平。因此,可防止质量体180与压电元件160之间的接触。
支撑颚插入槽186可分别形成在质量体180上,以设置在质量体180的止动部184和台阶部182之间。质量体180可安装在弹性构件160上,从而弹性构件140的支撑颚146a分别插入到支撑颚插入槽186中。此外,质量体180的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可由支撑颚146a控制。
此外,在质量体180的下表面上可从质量体180的台阶部182形成有倾斜表面188。倾斜表面188可具有倾斜度,以在弹性构件140弹性变形时防止与底板142接触。例如,倾斜表面188的倾斜度可等于或小于底板142在弹性地变形时最大程度地变形的形态下的倾斜度的绝对值。
虽然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图8示出了倾斜表面188倾斜并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这种倾斜的情况,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此。例如,在质量体180的下表面上可形成有曲面。曲面从质量体180的台阶部182向其末端弯曲。
曲面的曲率可等于或大于弹性构件140在向下变形时最大程度地变形的状态下的曲率。
此外,在质量体180的上表面上可形成有阻尼构件插入槽190。阻尼构件插入槽190可设置在阻尼构件240之下,并在弹性构件140振动时阻尼构件240可插入到阻尼构件插入槽190中。
图9是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中的电路板的透视图。
参照图2和图9,电路板200可连接到压电元件160并与弹性构件140一起振动。电路板200可设置有压电元件连接部202。压电元件连接部202可具有插入孔204,压电元件160的电极162插入到该插入孔204中。
压电元件连接部202可插入到形成在弹性构件140的底板142中的开口142c(在图5中示出)中。
因此,用于使压电元件160和电路板200彼此连接的焊接件可设置在底板142的开口142c中,从而可抑制由于焊接而导致的厚度的增加。
压电元件连接部202可相对于电路板200的主体206而形成为台阶状。压电元件连接部202和主体可通过倾斜部205彼此连接。
倾斜部205可设置有支撑突起插入孔205a,底板142的支撑突起142a(在图5中示出)插入到该支撑突起插入孔205a中。
在主体206中可形成有多个孔和/或槽,以与底板142一起平稳地振动。
电路板200可设置有外露部208,在外露部208上形成有供电连接终端208a并暴露于上壳体122的外部。外露部208可相对于主体206形成为台阶状。
示意性的描述装配电路板200的方案。电路板200可安装在弹性构件140的底板142的上表面上。例如,主体206可安装在底板142的上表面上,且从主体206的一端延伸的倾斜部205和压电元件连接部202可插入到形成在底板142中的开口142c中。
这里,倾斜部205和压电元件连接部202可通过底板142的支撑突起142a而设置在预定位置。插入到开口142c中的压电元件连接部202可设置在压电元件160之下。
从主体206的另一端延伸的外露部208可通过设置在上壳体122的侧板125之下的开口而使上壳体122暴露到外部。
外露部208可安置在下壳体130的延伸板133上。
参照图1和图2,缓冲构件220可固定地安装在弹性构件140的下表面上。例如,缓冲构件220可安装在弹性构件140的底板142的下表面上,从而与底板142一起振动。
在弹性构件140振动时,缓冲构件220在经由形成在下壳体130中的通路孔134穿过下壳体130的同时可从下壳体130向下地下降。
缓冲构件220通过下壳体130不会受到振动干扰,从而可减小弹性构件140的位移量。
阻尼构件240可固定地安装在上壳体122的上板126的下表面上,并被设置在质量体180的阻尼构件插入槽190中。阻尼构件240可(例如)减小由于质量体180与上壳体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噪音,并防止对上壳体122和/或质量体180的损坏。
防损构件260可安装在压电元件160的上表面上,以防止对压电元件160的损坏。例如,防损构件260可由附着到压电元件160的上表面的带形成。
上述的缓冲构件220、阻尼构件240和/或防损构件260可不包括在振动产生装置100中。
例如,因为压电元件160可安装在弹性构件140的底板142的上表面上,所以在向振动产生装置施加外部冲击时可防止对压电元件160的损坏。此外,因为可防止压电元件160与下壳体130之间的接触,所以可减少噪音的产生。因此,可提高在振动传递构件120的内部空间中的由弹性构件140划分的下区域的空间利用率。振动产生装置100可被进一步地变薄。
在电路板200的压电元件连接部202安装到形成在弹性构件140的底板142中的开口142c中时,可防止由于使电路板200和压电元件160彼此连接的焊接件而使厚度增大。
此外,因为缓冲构件220可通过穿过下壳体130的通路孔134而从下壳体130向下地下降,所以可实现振动产生装置100的变薄。
如上所述,压电元件160可安装在弹性构件140的上表面上,从而在向振动产生装置施加外部冲击时压电元件160和下壳体130可不彼此接触,因而可防止对压电元件160的损坏。
此外,用于防止质量体180和压电元件160之间的接触的台阶部182可形成在质量体180中,因而可防止对压电元件160的损坏。
此外,具有与弹性构件140在最大程度地变形时的形状相对应的倾斜度的倾斜表面188可形成在质量体180的下表面上,因而可防止由于质量体180和弹性构件140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噪音。
此外,可通过弹性构件140的支撑部142a和支撑部142b而提高在压电元件160变形时传移变形量的效率,并可通过弹性构件140的支撑部142a和支撑部142b而增大压电元件160与弹性构件140之间的结合力。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然而,将通过上面提及的描述来省略并替代对与上面提及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的详细描述。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参照图10,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300可以以示例的方式包括振动传递构件120、弹性构件140、压电元件360、质量体180、电路板200、缓冲构件220、阻尼构件240以及防损构件260。
因为振动传递构件120、弹性构件140、质量体180、电路板200、缓冲构件220、阻尼构件240以及防损构件260与根据本公开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100的那些部分相同或相似,所以将省略对这些部分的详细的描述。
压电元件360可安装在弹性构件140的两个表面上,且压电元件360中的一个可设置为面对质量体180。例如,压电元件360可包括:第一压电元件362,安装在弹性构件140的一个表面上;第二压电元件362,安装在弹性构件140的另一个表面上。
如上所述,压电元件360可包括安装在弹性构件140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一压电元件362和第二压电元件364,因而可增加振动量。
缓冲构件220可固定地安装在第二压电元件364上,所述第二压电元件364形成在弹性构件140的另一个表面上。
压电元件360可安装在弹性构件140的上表面上,从而在向振动产生装置施加外部冲击时压电元件360与下壳体130不会彼此接触,因而可防止对压电元件360的损坏。
此外,用于防止质量体180与压电元件360之间的接触的台阶部182形成在质量体180上,因而可防止对压电元件360的损坏。
此外,具有与弹性构件140最大程度地变形时的形状相对应的倾斜度的倾斜表面188形成在质量体180的下表面上,因而可防止由于质量体180与弹性构件140之间的接触而产生噪音。
虽然以上已经示出和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作出修改和变化。因此,以上示出的讨论并不意图是精确的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

Claims (41)

1.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包括:
振动传递构件,向振动产生装置的外部传递振动;
弹性构件,具有固定到振动传递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端部;
质量体,响应于弹性构件的振动而振动;
压电元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面对质量体的一个表面上,
其中,质量体的下表面具有台阶部,以防止质量体与压电元件之间的接触,
其中,质量体的下表面和压电元件可设置为彼此分开预定距离,
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到压电元件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上表面上,
在弹性构件中形成有开口,并使形成在压电元件的下表面上的电极暴露,
电路板设置有插入孔和压电元件连接部,压电元件的电极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且所述压电元件连接部插入到开口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在质量体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从质量体的台阶部向质量体的末端部向上地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弹性构件包括具有固定到振动传递构件的两端部的底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在底板中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开口,以使形成在压电元件上的电极暴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底板具有形成在底板的开口与底板的末端部之间的至少一个弹性变形辅助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开口和弹性变形辅助孔对称地形成在底板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在底板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支撑突起,以便为压电元件提供安装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弹性构件还包括从底板的中部的侧表面延伸的延伸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延伸板包括:
支撑板部,支撑质量体;
连接部,使支撑板部与底板彼此结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支撑板部具有从其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支撑颚以支撑质量体的下表面,所述支撑颚插入到形成在质量体的下表面上的支撑颚插入槽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还包括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另一个表面上并设置在压电元件之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振动传递构件包括下壳体,在所述下壳体中形成有至少一个通路孔,从而在弹性构件振动时缓冲构件穿过振动传递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在下壳体上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突起部,且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突起部用于支撑弹性构件的端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电路板设置有外露部,在所述外露部上形成有供电连接终端,且所述外露部设置在压电元件连接部的一侧并弯曲。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压电元件的上表面和质量体的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防损构件,所述防损构件用于防止对压电元件的损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防损构件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振动传递构件包括:
下壳体,具有板状;上壳体,结合到下壳体并具有内部空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还包括安装在上壳体的内表面上的一个或更多个阻尼构件,在弹性构件振动时所述一个或更多个阻尼构件插入到形成在质量体的上表面上的阻尼构件插入槽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在质量体的下表面上形成有曲面,所述曲面从质量体的台阶部向质量体的末端部弯曲。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曲面的曲率等于或大于弹性构件在向下地变形时的最大程度地变形的状态下的曲率。
21.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包括:
振动传递构件,向振动产生装置的外部传递振动;
弹性构件,具有固定到振动传递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端部;
质量体,响应于弹性构件的振动而振动;
压电元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面对质量体的一个表面上;
电路板,连接到压电元件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上表面上;
防损构件,安装在压电元件的上表面和质量体的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防止对压电元件的损坏,
其中:
在弹性构件中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使形成在压电元件的下表面上的电极暴露,
电路板设置有插入孔和压电元件连接部,压电元件的电极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且所述压电元件连接部插入到开口中。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电路板设置有外露部,在所述外露部上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供电连接终端,所述外露部设置在压电元件连接部的一侧并弯曲。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防损构件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
24.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包括:
振动传递构件,向振动产生装置的外部传递振动;
弹性构件,具有固定到振动传递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端部;
质量体,响应于弹性构件的振动而振动;
压电元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一个表面上,
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包括具有固定到振动传递构件的端部的底板,
其中,在底板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支撑突起且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突起用于支撑压电元件,
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到压电元件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上表面上,
在弹性构件中形成有开口,并使形成在压电元件的下表面上的电极暴露,
电路板设置有插入孔和压电元件连接部,压电元件的电极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且所述压电元件连接部插入到开口中。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
在底板中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开口,并且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开口使形成在压电元件上的电极暴露,
支撑突起中的至少两个支撑突起设置在开口的两端部。
26.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包括:
振动传递构件,向振动产生装置的外部传递振动;
弹性构件,具有固定到振动传递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端部;
质量体,响应于弹性构件的振动而振动;
压电元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面对质量体的一个表面上,其中
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到压电元件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上表面上,
在弹性构件中形成有开口,并使形成在压电元件的下表面上的电极暴露,
电路板设置有插入孔和压电元件连接部,压电元件的电极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且所述压电元件连接部插入到开口中。
27.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包括:
振动传递构件,向振动产生装置的外部传递振动;
弹性构件,具有固定到振动传递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端部;
质量体,响应于弹性构件的振动而振动;
压电元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面对质量体的一个表面上,
其中,质量体的下表面和压电元件设置为彼此分开预定距离,
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到压电元件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上表面上,
在弹性构件中形成有开口,并使形成在压电元件的下表面上的电极暴露,
电路板设置有插入孔和压电元件连接部,压电元件的电极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且所述压电元件连接部插入到开口中。
28.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包括:
振动传递构件,向振动产生装置的外部传递振动;
弹性构件,具有固定到振动传递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端部;
质量体,响应于弹性构件的振动而振动;
压电元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两个表面上,所述压电元件中的一个被设置为面对质量体,
其中,质量体的下表面具有台阶部以防止质量体与压电元件之间的接触,
其中,质量体的下表面和压电元件设置为彼此分开预定距离,
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到压电元件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上表面上,
在弹性构件中形成有开口,并使形成在压电元件的下表面上的电极暴露,
电路板设置有插入孔和压电元件连接部,压电元件的电极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且所述压电元件连接部插入到开口中。
29.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包括:
质量体;
弹性构件,结合到质量体;
压电元件,设置在弹性构件的面对质量体的一个表面上,
其中,质量体的面对压电元件的表面具有防止压电元件与质量体之间的接触的形状,
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到压电元件并安装在弹性构件的上表面上,
在弹性构件中形成有开口,并使形成在压电元件的下表面上的电极暴露,
电路板设置有插入孔和压电元件连接部,压电元件的电极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且所述压电元件连接部插入到开口中。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质量体的表面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台阶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台阶部被形成为与压电元件相对应。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质量体的表面包括从台阶部朝向质量体的末端部延伸的倾斜表面。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弹性构件包括:
底板;
支撑板,从底板竖直地延伸并支撑质量体,
其中,压电元件安装在底板的面对质量体的表面上。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还包括向振动产生装置的外部传递振动的壳体,且所述壳体与弹性构件结合。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还包括附着在壳体的内表面上的一个或更多个阻尼构件。
35.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压电元件的面对质量体的表面上的一个或更多个防损构件。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还包括附着在弹性构件的另一表面上的一个或更多个缓冲构件。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缓冲构件能够运动地穿过所述开口。
38.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壳体的内表面包括用于支撑弹性构件的端部的一个或更多个突起。
39.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电路板包括延伸到壳体外部的外部,并且所述外部具有供电连接终端。
4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弹性构件具有一个或更多个孔。
4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质量体的表面包括位于台阶部与质量体的末端部之间的曲面。
CN201410103461.1A 2013-03-20 2014-03-19 振动产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567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03602P 2013-03-20 2013-03-20
US61/803,602 2013-03-20
KR10-2013-0137516 2013-11-13
KR1020130137516A KR101580720B1 (ko) 2013-03-20 2013-11-13 진동발생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6769A CN104056769A (zh) 2014-09-24
CN104056769B true CN104056769B (zh) 2016-09-28

Family

ID=51544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346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56769B (zh) 2013-03-20 2014-03-19 振动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475094B2 (zh)
JP (1) JP5843371B2 (zh)
CN (1) CN1040567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48867B2 (ja) * 2011-10-06 2015-07-15 ハイソニック.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Hysonic.Co., Ltd. 圧電素子が装着されたバイブレータ
KR20150089474A (ko) * 2014-01-28 2015-08-0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진동발생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138335B1 (ko) * 2014-01-28 2020-07-27 주식회사 엠플러스 진동발생장치
KR101662126B1 (ko) * 2014-05-02 2016-10-05 주식회사 엠플러스 진동발생장치
KR101640446B1 (ko) * 2014-10-10 2016-07-18 주식회사 엠플러스 압전 진동 액츄에이터
CN106298688B (zh) * 2015-05-28 2018-11-06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封装型功率电路模块
CN107624242B (zh) * 2016-09-07 2020-02-07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TWM547213U (zh) * 2017-05-19 2017-08-11 Topray Mems Inc 具有彈片式懸吊系統的線性震動致動器
CN109283683B (zh) * 2018-10-15 2023-01-03 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振动幅度的光纤扫描器
CN114788305A (zh) * 2019-12-11 2022-07-22 络菲尔特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活动线圈和活动磁体的线性振动致动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7654A (ja) * 1996-06-10 1997-12-22 Sumitomo Metal Ind Ltd バイブレータ
JP2000140759A (ja) * 1998-11-09 2000-05-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圧電バイブレータ
EP1501074A2 (en) * 2003-07-24 2005-01-26 Taiyo Yuden Co., Ltd. Piezoelectric vibrator
JP2011245437A (ja) * 2010-05-28 2011-12-08 Nec Tokin Corp 振動装置
CN202123052U (zh) * 2011-05-23 2012-01-25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振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10362B1 (ko) 2005-08-12 2007-04-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을 구비한 이동통신단말기
KR20080042560A (ko) 2006-11-10 2008-05-15 정재호 진동파를 이용한 터치패널
JP5065494B2 (ja) * 2008-08-27 2012-10-31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圧電振動子、発振器、電子機器及び電波時計並びに圧電振動子の製造方法
JP2011091719A (ja) * 2009-10-26 2011-05-06 Authentic Ltd 撓み振動型アクチュエータ
KR101250798B1 (ko) 2009-10-27 2013-04-04 주식회사 로브 자기-진동 증폭 기능을 갖는 구조로 된 압전진동장치 및 이를 진동수단으로 채용한 전기/전자기기
KR101157868B1 (ko) 2012-04-10 2012-06-22 주식회사 블루콤 피에조 진동 모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7654A (ja) * 1996-06-10 1997-12-22 Sumitomo Metal Ind Ltd バイブレータ
JP2000140759A (ja) * 1998-11-09 2000-05-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圧電バイブレータ
EP1501074A2 (en) * 2003-07-24 2005-01-26 Taiyo Yuden Co., Ltd. Piezoelectric vibrator
JP2011245437A (ja) * 2010-05-28 2011-12-08 Nec Tokin Corp 振動装置
CN202123052U (zh) * 2011-05-23 2012-01-25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振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85064A1 (en) 2014-09-25
US20160233411A1 (en) 2016-08-11
US9475094B2 (en) 2016-10-25
JP2014180663A (ja) 2014-09-29
CN104056769A (zh) 2014-09-24
JP5843371B2 (ja)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56769B (zh) 振动产生装置
KR20140137722A (ko) 진동발생장치
CN104283455B (zh) 振动器
US9660172B2 (en) Vibrator
US20150214463A1 (en) Vibrat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US20200274432A1 (en) Vibration generating device
CN104841628B (zh) 振动产生设备
KR101580720B1 (ko) 진동발생장치
CN104283454B (zh) 振动器
US20150214464A1 (en) Vibration generating device
CN104467528B (zh) 振动器
KR101648863B1 (ko) 진동발생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EP2613560A1 (en) Vibration Speaker
CN107029972B (zh) 振动产生设备
US9827594B2 (en) Vibration generating device
CN117175882B (zh) 振动马达和电子设备
KR101653641B1 (ko) 진동발생장치
US9240541B2 (en) Piezoelectric vibration module and vibrat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50015695A (ko) 진동발생장치
KR20160072684A (ko) 진동발생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150089336A (ko) 진동발생장치
CN106300866A (zh) 线性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KR20150053644A (ko) 진동발생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14

Address after: Samsung Gyeonggi Do Road South Korea Suwon Lingtong District 168 Street fan Mei Tan Dong two layer 38

Applicant after: Mol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