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35619B - 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35619B CN104035619B CN201410263938.2A CN201410263938A CN104035619B CN 104035619 B CN104035619 B CN 104035619B CN 201410263938 A CN201410263938 A CN 201410263938A CN 104035619 B CN104035619 B CN 1040356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sd
- esd protection
- sensing unit
- nmos
- driver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包括:感应单元阵列,所述感应单元阵列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感应单元,其中,所述感应单元内设置有将静电电流流出所述感应单元的第一ESD保护单元。本发明通过在感应单元设置有第一ESD保护单元,加快静电电流流出工作电路,从而实现对感应单元的ESD保护、增强了电路的ESD防护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ESD保护向来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特别是进入深亚微米工艺后,随着相关尺寸的减小,各种器件和电路的ESD防护能力快速下降,因此ESD保护的电路的设计就处于更加突出的位置。
目前对于一般的IC设计,ESD保护一般在pad(电路引脚)上进行处理。因为整个芯片除了pad外,其他部分都有塑封体进行封装,这就使IC内部的电路与外部的空间进行了有效的ESD隔离。但是对于生物识别的IC而言,整个感应阵列是直接与外部空间接触、暴露在外面,也是和待识别的生物体有直接接触的(如手,衣服等),此时就没有封装的隔离,接触到的外部静电电流较多,增加了电路中泄放静电电流的压力。另外,感应阵列的面积较大,使得感应阵列中的静电电流不能很快地泄放出去,容易造成对工作电路的破坏、损坏电路中的元器件等。因此,需要制作出电流的泄放路径,如多层次的网状结构等,使其在对器件、电路等带来的损坏作用前,将其均匀地通过各泄放路快速地径泄放到pad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以加速感应单元内静电电流流出感应单元,避免对工作电路的破坏。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包括:感应单元阵列,所述感应单元阵列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感应单元,其中,所述感应单元内设置有将静电电流流出所述感应单元的第一ESD保护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形成于相邻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第二ESD保护单元,其中,所述第一ESD保护单元和第二ESD保护单元被配合设置为由所述第一ESD保护单元将所述感应单元内的静电电流流向所述第二ESD保护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ESD保护单元的抗ESD能力强于所述第一ESD保护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应单元由多个感应单元块组成,所述感应单元块包括顶层感应区域、金属走线层、N型阱区域、P型阱区域及深处N型阱区域,相邻所述感应单元块的同一N型阱区域和/或同一P型阱区域被连通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ESD保护单元包括NMOSESD、GGNMOS以及与NMOSESD和GGNMOS关联设置、供驱动所述NMOSESD和所述GGNMOS的驱动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ESD保护单元还包括开关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开关单元可选择地切换控制所述NMOSESD和所述GGNMOS。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应单元以矩阵排列,所述驱动单元位于以矩阵排列的所述感应单元的行与列的交汇处,其中,每个所述驱动单元对应行或列的任一侧电性连接有相同数量的所述NMOSESD。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驱动单元四周邻设有与该驱动单元直接相连相同数量的NMOSESD。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二ESD保护单元中,所述GGNMOS的数量多于所述NMOSESD的数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感应单元设置有第一ESD保护单元,避免静电电流流入工作电路,且将感应电流流向位于相邻感应单元行或列之间的第二ESD保护单元,第二ESD保护单元通过驱动单元切换驱动NMOSESD和GGNMOS,以使静电电流快速流出,最终将静电电流引向电路引脚泄放,从而实现分级保护,逐级来减弱ESD对整个识别感应装置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感应单元的一感应单元块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多个感应单元块的同一性质区域合并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感应单元块的金属层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ESD保护单元的驱动单元与NMOSESD的切换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ESD保护单元的驱动单元与GGNMOS的切换电路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的感应单元、第二及第三ESD保护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的整体结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首先参阅图1和图6,其中,图1为本发明的感应单元块电路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的感应单元、第二及第三ESD保护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包括感应单元10、第二ESD保护单元20以及第三ESD保护单元30。在本发明中,作用于感应单元10的静电电流流向第二ESD保护单元20,作用于或者流向第二ESD保护单元20的静电电流经ESD保护器件作用流向第三ESD保护单元30,作用于或者流向第三ESD保护单元30的静电电流最终流向I/O的pad(电路引脚)上泄放出去。特别地,第一、第二、第三ESD保护单元(12、20、30)被配合设置为感应单元10的静电电流流向第二ESD保护单元20,第二ESD保护单元20的静电电流流向第三ESD保护单元30。
具体地,该识别感应装置包括感应单元阵列,该感应单元阵列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感应单元10,感应单元10内设置有第一ESD保护单元12,第二ESD保护单元20形成于相邻感应单元10之间;第三ESD保护单元30则设置于感应阵列的外围,其中,感应单元10电性连接于第二ESD保护单元20,第二ESD保护单元20电性连接于第三ESD保护单元30。通过第一、第二及第三ESD保护单元(12、20、30)的作用,感应单元10的静电电流流向第二ESD保护单元20,第二ESD保护单元20的感应电流流向第三ESD保护单元30。感应单元10内设置的第一ESD保护单元12为二极管与电阻配合组成或其他ESD保护器件,详细地,pad上的静电释放正向电压通过向上的二极管正向导通,使静电释放电流流到电源线上;当出现静电释放负向电压,使对地线的二极管导通,从而使静电释放电流流向地线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应单元10为设有ESD保护器件的触摸屏感应单元。特别地,在本发明中,第二ESD保护单元20的抗ESD能力强于第一ESD保护单元10,第三ESD保护单元30的抗ESD能力强于第二ESD保护单元20。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中,感应单元10由多个感应单元块组成,感应单元块11包括顶层感应区域111、金属走线层112,N型阱区域113、P型阱区域114及深处N型阱区域115。其中,至少各个区域的外围设置有电源线和地线,相邻区域之间以特定间隙分隔开。优选地,相邻感应单元块11的同一N型阱区域113和/或同一P型阱区域114被连通设置,如此设置,可以将小区域的N型阱113或P型阱114合并成较大的N型阱113或P型阱114,从而使其可以装配更多的ESD保护器件,需要说明的是,在感应单元中,可选择性地在感应单元块内设置有第一ESD保护单元,并非每个感应单元块均需设置第一ESD保护单元,具体地根据版图设计而定,在此不再详细阐述。本实施方式中,将同一性质的N型阱113或P型阱114拼接合并后,可以将同一区域的电源线和地线共用,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设计的间隙,从而减小线阻,增大静电电流的就近流出感应单元10的通透性,使感应电流加快流出,从而增强了抗ESD的能力,并且使本发明的整体布线更加简洁,其节省出的空间增加了其他信号线的走线灵活性。另外,将同一性质的N型阱113或P型114阱合并,可减少感应单元10内的闩锁效应。再次参照图3,金属走线层112包括多个层金属走线,使流静电电流的电源和地线在各个层上都连续,形成一个流出静电电流的网络,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就不再详细说明。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中,该第二ESD保护单元20包括NMOSESD22(版图设计ESD规则的NMOS晶体管)、GGNMOS23以及与NMOSESD22和GGNMOS23关联设置、供驱动NMOSESD22和GGNMOS22的驱动单元21。该第二ESD保护单元还包括开关单元24,驱动单元21通过开关单元24可选择地控制NMOSESD22和GGNOMS23,其中,驱动单元21可驱动NMOSESD22以使静电电流流向第三ESD保护单元30。详细地,在IC上电时,减少驱动单元21驱动的NMOSESD22数,以减少上电时的漏电,同时搭配一定数量的GGNOMS23,由于GGNOMS23在该阶段不会漏电,因此上电速度受ESD电路的影响大大减弱。在ESD发生时,同时使用GGNOMS23和NMOSESD22,该第二ESD保护单元20的NMOSESD22在驱动单元21的驱动下皆启动,让静电电流流到地线或者电源线上。具体地,该驱动单元21通过开关单元24可选择地控制NMOSESD22或GGNOMS23。具体地,该装置包括两种工作形式:IC上电时,驱动单元21驱动部分NMOSESD22工作的一工作形式以及ESD发生时,驱动单元21接受到感应信号后驱动全部NMOSESD22工作的另一工作形式。驱动单元21包括驱动部分NMOSESD22的RC触发电路和反向器链A,该驱动单元21还包括上电触发电路、上电判断延迟电路、反相器链B、下拉电路,其信号传播方向依次为芯片上电触发信号、上电判断延迟电路、反相器链B、下拉电路。其中,下拉电路的输出与反相器链A的输出存在竞争关系,通过本发明的合理设计,可使各自在不同使用条件下发挥主要作用。根据电路设计规则,在第二ESD保护单元20中,GGNOMS23的数量多于NMOSESD22的数量。
特别地,请参照图6,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应单元10以矩阵排列,驱动单元21位于以矩阵排列的感应单元10的行与列的交汇处,将驱动单元21放置在以矩阵排列的感应单元10的行与列的交汇处,这样可以让感应单元10流出的静电电流或生物体产生的电流以最短的距离来引起驱动单元21的响应。其中,每个驱动单元21对应行或列的任一侧具有相同数量的NMOSESD22,优选地,每个驱动单元21的四周邻设有与该驱动单元21直接相连相同数量的NMOSESD22,具体地根据需要而定,同时驱动单元21的上下左右数量要相等,以使静电电流均衡地流出第二ESD保护单元20。
在本发明中,第三ESD保护单元30包括外圈地线31以及位于外圈地线31外围的外圈电源线32,外圈地线31与外圈电源线32之间连接有MOS电容电路,从而使外围电源线32和外围地线31耦合,得到更纯洁的电源。另外,该第三ESD保护单元30电性连接于I/O的pad上,并且形成或者作用于第三ESD保护单元30的静电电流流向pad泄放出去。
具体地,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的整体结构电路图。位于感应单元10的静电电流经第一ESD保护单元12的作用,使得静电电流通过VDD1和GND1流向第二ESD保护单元20,第二ESD保护单元20中的静电电流在NMOSESD22和GGNOMS23配合作用下,驱动静电电流通过VDD2和GND2汇流流向VDD3和GND3,经VDD3和GND3流向第三ESD保护单元30,最终流向I/O的pad上泄放出去。
本发明通过将邻近感应单元块11同一性质区域合并,减小了感应单元10之间的闩锁效应,避免静电电流流入工作电路,且在感应单元10添加ESD保护器件,将感应电流流向位于相邻感应单元10行或列的第二ESD保护单元20,第二ESD保护单元20的驱动单元21通过开关单元24切换驱动NMOSESD22和GGNOMS23,以使静电电流流向感应单元阵列外围的第三ESD保护单元30,最终将静电电流引向pad泄放,从而实现分级保护,逐级来减弱ESD对整个识别感应装置的影响。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应单元阵列,所述感应单元阵列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感应单元,其中,所述感应单元内设置有将静电电流流出所述感应单元的第一ESD保护单元;
形成于相邻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第二ESD保护单元,其中,所述第一ESD保护单元和第二ESD保护单元被配合设置为由所述第一ESD保护单元将所述感应单元内的静电电流流向所述第二ESD保护单元;所述第二ESD保护单元包括NMOSESD、GGNMOS以及与NMOSESD和GGNMOS关联设置、供驱动所述NMOSESD和所述GGNMOS的驱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ESD保护单元的抗ESD能力强于所述第一ESD保护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两种工作形式:IC上电时,所述驱动单元驱动部分所述NMOSESD工作的一工作形式以及ESD发生时,所述驱动单元接受到感应信号后驱动全部所述NMOSESD工作的另一工作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单元由多个感应单元块组成,所述感应单元块包括顶层感应区域、金属走线层、N型阱区域、P型阱区域及深处N型阱区域,相邻所述感应单元块的同一N型阱区域和/或同一P型阱区域被连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ESD保护单元还包括开关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开关单元可选择地切换控制所述NMOSESD和所述GGNMOS。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单元以矩阵排列,所述驱动单元位于以矩阵排列的所述感应单元的行与列的交汇处,其中,每个所述驱动单元对应行或列的任一侧电性连接有相同数量的所述NMOSESD。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驱动单元四周邻设有与该驱动单元直接相连相同数量的NMOSESD。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ESD保护单元中,所述GGNMOS的数量多于所述NMOSESD的数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63938.2A CN104035619B (zh) | 2014-06-13 | 2014-06-13 | 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63938.2A CN104035619B (zh) | 2014-06-13 | 2014-06-13 | 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35619A CN104035619A (zh) | 2014-09-10 |
CN104035619B true CN104035619B (zh) | 2017-02-15 |
Family
ID=51466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63938.2A Active CN104035619B (zh) | 2014-06-13 | 2014-06-13 | 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035619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3477A (zh) * | 1996-01-26 | 1997-10-29 | 哈里公司 | 具有展露集成电路芯片窗口的集成电路器件及其相关方法 |
CN1510749A (zh) * | 2002-12-23 | 2004-07-07 | 矽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自身触发效能的静电放电防护电路 |
CN203950286U (zh) * | 2014-06-13 | 2014-11-19 | 上海思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17649B2 (en) * | 2000-12-28 | 2003-09-09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Low substrate-noise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s with bi-directional silicon diodes |
-
2014
- 2014-06-13 CN CN201410263938.2A patent/CN1040356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3477A (zh) * | 1996-01-26 | 1997-10-29 | 哈里公司 | 具有展露集成电路芯片窗口的集成电路器件及其相关方法 |
CN1510749A (zh) * | 2002-12-23 | 2004-07-07 | 矽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自身触发效能的静电放电防护电路 |
CN203950286U (zh) * | 2014-06-13 | 2014-11-19 | 上海思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35619A (zh) | 2014-09-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59117C (zh) | 具有静电释放保护单元的集成电路装置 | |
CN101506976B (zh) | 性能改善的n沟道esd箝位电路 | |
US5287241A (en) | Shunt circuit f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 |
CN1312771C (zh) | 静电放电保护元件 | |
KR101231992B1 (ko) | 집적 회로 내의 esd 보호의 점유면적을 감소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1061616A (zh) | 静电放电保护电路 | |
CN1998120A (zh) | 用于提供电流控制的静电放电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 |
JPH02138773A (ja) | Mosfet | |
CN103001206A (zh) | 在混合电压芯片中使用低电压晶体管来钳住高电压电源的esd电源钳位 | |
CN102474255A (zh) | 对静电放电的加强耐受性 | |
CN102142440B (zh) | 一种可控硅器件 | |
US6977420B2 (en) | ESD protection circuit utilizing floating lateral clamp diodes | |
US20100219476A1 (en) |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device f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 |
CN106158833A (zh) | 半导体静电放电保护元件 | |
KR101043737B1 (ko) | 정전기 방전 보호 소자 | |
US10186504B2 (en)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 |
CN102034857B (zh) | 一种pmos场效应晶体管辅助触发的双向可控硅 | |
KR101128897B1 (ko) | 반도체 장치 | |
CN104035619B (zh) | 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 | |
CN104035618B (zh) | 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 | |
CN203894724U (zh) | 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 | |
CN203950286U (zh) | 一种基于esd保护的生物识别感应装置 | |
US9324703B2 (en) | High-performance device for protection from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 |
KR101068569B1 (ko) | 반도체 소자의 보호회로 | |
CN103985706B (zh) | 静电放电防护装置及其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