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30232B - 一种微型器件、用于该微型器件的封装模具及封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型器件、用于该微型器件的封装模具及封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30232B
CN104030232B CN201310075103.XA CN201310075103A CN104030232B CN 104030232 B CN104030232 B CN 104030232B CN 201310075103 A CN201310075103 A CN 201310075103A CN 104030232 B CN104030232 B CN 1040302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device
substrate
cover plate
chamb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751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30232A (zh
Inventor
谢元华
姜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kasa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hanghai) Co Ltd Of Prosperous Micro-Syste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hanghai) Co Ltd Of Prosperous Micro-System filed Critic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hanghai) Co Ltd Of Prosperous Micro-System
Priority to CN2013100751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302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30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0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30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02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微型器件的封装模具,所述微型器件具有一连通其前、后两端且允许溶剂流过的内部流道,所述封装模具包括相互盖合的衬底及盖板,其中,所述盖板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流入口,以及设置在其侧面的流出口;所述盖板与所述衬底相互盖合后,形成一与所述微型器件大小尺寸紧密配合的且用于收容所述微型器件的密封腔,在所述密封腔相对于所述微型器件前后端的两端设置有流入腔及流出腔,通过所述内部流道连通所述流入腔及所述流出腔;所述流入腔通过一流入通道与所述流入口连通;所述流出腔通过一流出通道与所述流出口连通;从而,所述溶剂自所述流入口流入,经流入通道、流入腔、内部流道、流出腔、流出通道,从所述流出口流出。

Description

一种微型器件、用于该微型器件的封装模具及封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装模具及封装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微型器件的封装模具及封装方法。
本发明同时涉及一种由该封装模具封装成型的微型器件。
背景技术
微型器件是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多个活动的组件,可多种材料组成的结构,常常要处于高温、高湿或酸碱性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微型器件与外部环境进行数据、信息和能量的交换,要靠接口功能来实现.在微型器件中,常见接口有生物医学接口、微流体接口等,接口是微型器件封装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直接决定器件或系统功能能否实现.对于生物医学接口来说,要求系统封装在使用中能抵抗化学腐蚀,对周围细胞组织无损害,合适的I/O接口,且器件中的被检测介质要得到很好的密封与外界有微通道;对封装时给器件带来的应力要尽可能的小。
微型器件因为应用领域十分宽广,涉及多学科技术领域,往往是根据所需功能制作出各种微器件,故微型器件封装难以形成规范的标准的封装类型。因此,微型器件封装在很多情况下是专用封装。现有用于检测技术的封装是一种将由玻璃片作模具,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质。采用玻璃/PDMS来封装实现的。先做一个有(突出)和通道的的阳模板,然后用PDMS复制出PDMS阴模板,再将PDMS阴模板与玻璃粘合就可以了。PDMS可以在紫外光活化后与玻璃实现永久性粘合。立孔在制作PDMS的时候,在阳模板通道上加个立柱。浇出来的PDMS形成立孔。用于与质谱联接的接口也在固化过程中被固定通道封装的方法,这种用于检测的封装技术的缺点是无法使用有机溶剂,制造设备成本高,材质性能设计不能满足实际检测要求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微流体检测及其他系统结构设计提供一些模块式的外部流体接口,从而使微器件能使用统一的、标准化的封装批量生产,减少在封装设备上的投资,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并要求封装可以向二维空间自由扩展和连接,形成模块,完成某些功能,保证尽可能高的封装密封性,工艺相对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微型器件的封装模具,所述微型器件具有一连通其前、后两端且允许溶剂流过的内部流道,所述封装模具包括相互盖合的衬底及盖板,其中,所述盖板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流入口,以及设置在其侧面的流出口;所述盖板与所述衬底相互盖合后,形成一与所述微型器件大小尺寸紧密配合的且用于收容所述微型器件的密封腔,在所述密封腔相对于所述微型器件前后端的两端设置有流入腔及流出腔,通过所述内部流道连通所述流入腔及所述流出腔;所述流入腔通过一流入通道与所述流入口连通;所述流出腔通过一流出通道与所述流出口连通;从而,所述溶剂自所述流入口流入,经流入通道、流入腔、内部流道、流出腔、流出通道,从所述流出口流出。
优选地,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一与所述微型器件大小尺寸紧密配合的沟槽;当所述盖板与所述衬底相互盖合后,所述沟槽形成所述密封腔。
优选地,在本发明中,在所述衬底的顶部设置有一与所述微型器件大小尺寸紧密配合的第一凹槽;在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组合形成所述密封腔。
优选地,在本发明中,所述流入腔、所述密封腔及所述流出腔为连体结构。
优选地,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微型器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连接腔,所述微型器件的接脚设置在所述连接腔中。进一步,所述连接腔与所述密封腔的中间部分相连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由所述封装模具封装成型的微型器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封装模具对微型器件进行封装的方法,其中,所述微型器件具有一连通其前、后两端的内部流道,所述封装模具包括相互盖合的衬底及盖板,所述盖板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流入口,以及设置在一侧的流出口;所述盖板与所述衬底相互盖合后,形成一与所述微型器件大小尺寸紧密配合的密封腔,以及在所述密封腔两端设置有流入腔及流出腔;所述流入腔通过一流入通道与所述流入口连通;所述流出腔通过一流出通道与所述流出口连通;所述微型器件被固定在所述密封腔内,所述内部流道连通所述流入腔及所述流出腔,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微型器件键合在所述衬底上;
-将所述微型器件的接脚与外部连通;
-将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衬底上,并使所述微型器件位于所述密封腔中;
-在所述微型器件与所述密封腔之间的间隙中填充可固化材料;
-固化所述可固化材料,并将所述盖板与所述衬底相粘接。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使用封装模具对微型器件进行封装的方法,其中,所述微型器件具有一连通其前、后两端的内部流道,所述封装模具包括相互盖合的衬底及盖板,所述盖板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流入口,以及设置在一侧的流出口;在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一与所述微型器件大小尺寸紧密配合的沟槽,当所述盖板与所述衬底相互盖合后,所述沟槽形成所述密封腔,以及在所述密封腔两端设置有流入腔及流出腔;所述流入腔通过一流入通道与所述流入口连通;所述流出腔通过一流出通道与所述流出口连通;所述微型器件被固定在所述密封腔内,所述内部流道连通所述流入腔及所述流出腔,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微型器件键合在所述衬底上;
-将所述微型器件的接脚与外部连通;
-将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衬底上,并使所述沟槽的两端对准所述微型器件的前、后两端;
-在所述微型器件与所述沟槽之间的间隙中填充可固化材料;
-固化所述可固化材料,并将所述盖板与所述衬底相粘接。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使用封装模具对微型器件进行封装的方法,其中,所述微型器件具有一连通其前、后两端的内部流道,所述封装模具包括相互盖合的衬底及盖板,所述盖板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流入口,以及设置在一侧的流出口;在所述衬底的顶部设置有一与所述微型器件大小尺寸紧密配合的第一凹槽,在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组合形成所述密封腔在所述密封腔两端设置有流入腔及流出腔;所述流入腔通过一流入通道与所述流入口连通;所述流出腔通过一流出通道与所述流出口连通;所述微型器件被固定在所述密封腔内,所述内部流道连通所述流入腔及所述流出腔,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微型器件键合在所述衬底的第一凹槽中;
-将所述微型器件的接脚与外部连通;
-将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衬底上,并使所述第二凹槽对准所述第一凹槽;
-在所述微型器件与所述密封腔之间的间隙中填充可固化材料;
-固化所述可固化材料,并将所述盖板与所述衬底相粘接。
基于上述设置及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封装模具及封装方法形成一个包围式结构的封装,可以阻止胶体蔓延,保证封装成型;还可以有效地保护内置的通道,增加溶剂输出输入便捷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封装模具及由该封装模具封装的微型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A-2E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封装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微型器件200的封装模具100及由该封装模具100封装成型的的微型器件200。该微型器件200在图中以黑色长方体形式示出,其具有一连通其前、后两端的内部流道(未示出)。封装模具100包括相互盖合的衬底110及盖板120,其中,盖板120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流入口121,以及设置在一侧的流出口122。
当盖板120与衬底110相互盖合后,形成一与微型器件200大小尺寸紧密配合的密封腔130,以及在密封腔130的两端形成流入腔131及流出腔132。其中,密封腔130在图中表现为黑色粗虚线,流入腔131通过一流入通道133与流入口121相连通;流出腔132则通过一流出通道134与流出口122相连通。微型器件200被固定在密封腔130内,内部流道则连通密封腔130两端的流入腔131及流出腔132。微型器件200与密封腔130之间的配合是紧密的,从而实质上阻断了密封腔130两端的流入腔131及流出腔132,这两个腔体之间仅能依靠微型器件200的内部流道连通。倘若微型器件200与密封腔130之间存有一些间隙,也可以通过在这些间隙中填充可固化材料,然后对这些固化材料进行固化从而实现密封。
基于上述设置,可以实现对微型器件形成一个有效的密封,经过填充物胶体的固化,形成一个相对的密封环境使流体(有机溶剂)可以顺利沿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自流入口121流入,经流入通道133、流入腔131、内部流道(未示出)、流出腔132、流出通道134,从流出口122流出,并转换现有复杂引线工艺,利于大规模制造生产,该技术具体广泛的适用性,不受微型器件本身的制造工艺限制。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密封腔130还可以根据如下两种方式形成:
第一种,在盖板120的底部设置一与微型器件200大小尺寸紧密配合的沟槽,而衬底110呈一平面,这样当盖板120与衬底110相互盖合后,该沟槽实质上就形成密封腔130。
第二种,在衬底110的顶部设置有一与微型器件200大小尺寸紧密配合的第一凹槽,在盖板120的底部设置有一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实质上也与微型器件200的大小尺寸紧密配合,当盖板120与衬底110相互盖合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组合形成密封腔130。
另外,为了便于对模具进行开模制作,可以将流入腔131、密封腔130及流出腔132作为连体结构一次加工成型。
为了便于调节微型器件200的接脚,可以在微型器件200的左、右两侧,即在密封腔130的两侧设置有连接腔140,微型器件的接脚设置在连接腔140中。如图1所示,连接腔140被表现为黑色点划线围绕的部分,其与密封腔130的中间部分连通,且高度略大于密封腔130的高度,由于密封腔130的前、后两端部分仍旧保持与微型器件200的紧密配合,这样,流入腔131与流出腔132之间仍旧只能通过微型器件200的内部流道连通。当需要引出微型器件200的接脚时,可以沿微型器件的前、后端方向对封装后的模具切割,当切至连接腔140的边缘时,即可仅让微型器件的接脚外露,而微型器件的其余部分则处于封装模具的保护之下。
图2A-2E则示出了本发明使用前述优选实施例所提出的封装模具100对微型器件200进行封装的步骤示意图。
如图2A所示,为封装模具100的衬底110,将其放置在一平面上。
如图2B所示,将微型器件200键合在衬底110上,可以通过胶体来
实现固定。
如图2C所示,利用导电胶体将微型器件两侧的接脚与外部进行连通。这里所采用的导电胶体仅仅是一种优选,并非作出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对该导电胶体等效替换的方式均可实现该功能。
如图2D所示,将盖板120盖合在衬底110上,在微型器件200与密封腔130之间的间隙中填充可固化材料。然后再对可固化材料进行固化,再将盖板与衬底进行粘接,可以采用胶体,如图2E所示。
根据密封腔不同的形成方式,在将盖板盖合在衬底上时会有些许不
同,例如,根据前述第一种形成方式,需要将沟槽的两端对准微型器件的前、后两端;而根据前述第二种形成方式,需要将第二凹槽对准第一凹槽。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微型器件的封装模具,所述微型器件具有一连通其前、后两端且允许溶剂流过的内部流道,所述封装模具包括相互盖合的衬底及盖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流入口,以及设置在其侧面的流出口;
所述盖板与所述衬底相互盖合后,形成一与所述微型器件大小尺寸紧密配合的且用于收容所述微型器件的密封腔,在所述密封腔相对于所述微型器件前后端的两端设置有流入腔及流出腔,通过所述内部流道连通所述流入腔及所述流出腔;
所述流入腔通过一流入通道与所述流入口连通;
所述流出腔通过一流出通道与所述流出口连通;
从而,所述溶剂自所述流入口流入,经流入通道、流入腔、内部流道、流出腔、流出通道,从所述流出口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一与所述微型器件大小尺寸紧密配合的沟槽;
当所述盖板与所述衬底相互盖合后,所述沟槽形成所述密封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衬底的顶部设置有一与所述微型器件大小尺寸紧密配合的第一凹槽;
在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组合形成所述密封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入腔、所述密封腔及所述流出腔为连体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微型器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连接腔,所述微型器件的接脚设置在所述连接腔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腔与所述密封腔的中间部分相连通。
7.一种由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模具封装成型的微型器件。
8.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模具对微型器件进行封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微型器件键合在所述衬底上;
-将所述微型器件的接脚与外部连通;
-将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衬底上,并使所述微型器件位于所述密封腔中;
-在所述微型器件与所述密封腔之间的间隙中填充可固化材料;
-固化所述可固化材料,并将所述盖板与所述衬底相粘接。
9.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模具对微型器件进行封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微型器件键合在所述衬底上;
-将所述微型器件的接脚与外部连通;
-将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衬底上,并使所述沟槽的两端对准所述微型器件的前、后两端;
-在所述微型器件与所述沟槽之间的间隙中填充可固化材料;
-固化所述可固化材料,并将所述盖板与所述衬底相粘接。
10.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装模具对微型器件进行封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微型器件键合在所述衬底的第一凹槽中;
-将所述微型器件的接脚与外部连通;
-将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衬底上,并使所述第二凹槽对准所述第一凹槽;
-在所述微型器件与所述密封腔之间的间隙中填充可固化材料;
-固化所述可固化材料,并将所述盖板与所述衬底相粘接。
CN201310075103.XA 2013-03-08 2013-03-08 一种微型器件、用于该微型器件的封装模具及封装方法 Active CN1040302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75103.XA CN104030232B (zh) 2013-03-08 2013-03-08 一种微型器件、用于该微型器件的封装模具及封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75103.XA CN104030232B (zh) 2013-03-08 2013-03-08 一种微型器件、用于该微型器件的封装模具及封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0232A CN104030232A (zh) 2014-09-10
CN104030232B true CN104030232B (zh) 2017-03-15

Family

ID=51461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75103.XA Active CN104030232B (zh) 2013-03-08 2013-03-08 一种微型器件、用于该微型器件的封装模具及封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302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210777A1 (de) 2022-10-13 2024-04-18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Mikrofluidische Kartusche, mikrofluidisch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 ihrem Betrieb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7378C (zh) * 2002-05-15 2008-10-22 黄智礼 微结构器件制造和微系统集成
CN102145265A (zh) * 2011-04-12 2011-08-10 江苏大学 一种压电微流体混合器
CN102275859A (zh) * 2010-06-13 2011-12-14 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Mems微传感器的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2111067U (zh) * 2011-04-20 2012-01-11 海太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模具的改进
CN203222475U (zh) * 2013-03-08 2013-10-02 昌微系统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器件及用于该微型器件的封装模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26392A (ja) * 2004-04-15 2005-11-24 Tama Tlo Kk 試料導入マイクロデバイス
JP2009014469A (ja) * 2007-07-04 2009-01-22 Hitachi Ulsi Systems Co Ltd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7378C (zh) * 2002-05-15 2008-10-22 黄智礼 微结构器件制造和微系统集成
CN102275859A (zh) * 2010-06-13 2011-12-14 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Mems微传感器的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45265A (zh) * 2011-04-12 2011-08-10 江苏大学 一种压电微流体混合器
CN202111067U (zh) * 2011-04-20 2012-01-11 海太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模具的改进
CN203222475U (zh) * 2013-03-08 2013-10-02 昌微系统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器件及用于该微型器件的封装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0232A (zh)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3673B (zh) 基板结构及电子设备
US10151612B2 (en) Flow sensor package
CN102344110B (zh) 微机电系统器件的方形扁平无引脚封装结构及方法
CN102331325A (zh) 压力传感器封装系统和方法
CN104868872A (zh) 声表面波滤波器封装结构
JP5351943B2 (ja) 両面センサパッケージとして使用される装置
CN102044602A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CN104030232B (zh) 一种微型器件、用于该微型器件的封装模具及封装方法
KR20110104513A (ko) 캡슐화된 에지를 갖는 솔라 모듈
CN203222475U (zh) 一种微型器件及用于该微型器件的封装模具
CN101150888B (zh) 微机电麦克风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CN104030237B (zh) 一种微型器件及用于微型器件的封装模具
CN105293421A (zh) 微机电感测装置封装结构及制造工艺
CN107527874A (zh) 腔式压力传感器器件
TW201312711A (zh) 塑封預模內空封裝之結構改良
CN103395735B (zh) 微机电系统器件的封装结构
CN102593090B (zh) 具有安装在隔离引线的基座上的管芯的引线框封装
CN203247083U (zh) 一种微型器件及用于微型器件的封装模具
WO2014057765A1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7637777U (zh) 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声表面波滤波器及终端设备
CN202712172U (zh) 一种多芯片双基岛的sop封装结构
CN207398072U (zh) 用于半导体封装制程的封装模具
CN105470213A (zh) 一次封装成型的光距离传感器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97416A (zh) 复合式感测装置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CN101712449B (zh) 可实现玻璃浆料在mems圆片级气密封装的双腐蚀槽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09

Address after: 323000 Zhejiang Lishui city Liandu District Town Park Nanshan Road No. 131 room 108 yuan

Patentee after: ANPAC BIO-MEDICAL SCIENCE (LISHUI)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25 Shanghai, Luwan District, South Road, room No. 316, room 105

Patentee before: CHANG HE BIO-MEDICAL SCIENCE (YANGZHOU)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23000 801 Bi Xing street, Bi Hu Town, Liandu District, Lishui,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AnPac Bio-Medical Science (Lishui) Co.,Ltd.

Address before: 323000 room 108, No. 131 Nanshan Garden Road, Bi Hu Town, Liandu District, Lishui,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ANPAC BIO-MEDICAL SCIENCE (LISHUI)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2

Address after: 1st Floor, No. 860, Fuping Road,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200333

Patentee after: CHANG HE BIO-MEDICAL SCIENCE (Y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323000 801 Bi Xing street, Bi Hu Town, Liandu District, Lishui,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AnPac Bio-Medical Science (Lishu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8

Address after: 200331, Room 206, Building 6, No. 2653 Zhenbei Road,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Ningkasai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1st Floor, No. 860, Fuping Road,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200333

Patentee before: CHANG HE BIO-MEDICAL SCIENCE (YANG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