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2237A - 用于电池的包壳体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池的包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2237A
CN104022237A CN201310596697.9A CN201310596697A CN104022237A CN 104022237 A CN104022237 A CN 104022237A CN 201310596697 A CN201310596697 A CN 201310596697A CN 104022237 A CN104022237 A CN 1040222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member
housing
pack
locking protuberance
guiding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966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在旭
李允浩
金容羽
李硕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22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22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7Organic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池的包壳体,其通过增加内部联接力而具有简化的结构,并且能够增加模具的寿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便将多个单电池容纳其中,其中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联接构件,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具有形成在其边缘处的连结孔,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联接构件,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具有形成在其边缘处的引导构件和锁定突出部,从而第一联接构件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引导构件移动,并且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所述连结孔与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锁定突出部接合。

Description

用于电池的包壳体
技术领域
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各方面涉及用于电池的包壳体(pack case)。
背景技术
与没有被设计为再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可再充电电池能够重复充电和放电。具有单个单电池的低容量可再充电电池例如被用在小型便携式电子装置中,例如移动电话、膝上电脑和可携式摄像机。包括被连接成包形状的多个可再充电单电池的大容量可再充电电池被用作例如用来驱动混合电动车等的电动机的电源。
可再充电电池被制造成各种形状,例如,圆柱形形状和棱柱形形状。
可再充电电池大体通过将包括正电极、负电极和定位在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作为绝缘体的隔板的电极组件以及电解质容纳在壳体中,并且利用盖组件密封该壳体而被构造。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被连接到电极组件并且通过盖板暴露出来以便伸到外部。
根据电池的应用领域,多个可再充电电池被提供并插入到包壳体中,并且随后被彼此串联或并联连接。因此,由于可再充电电池最终以包壳体的形式使用,因此包壳体具有牢固的结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特点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池的包壳体,其通过增加内部联接力而具有简化的结构,并且能够增加用于制造该包壳体的模具的寿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用于电池的包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联接构件,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包括连结孔;和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联接构件,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包括引导构件和锁定突出部;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被构造为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引导构件移动并使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所述连结孔与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锁定突出部接合;并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被构造为在它们之间容纳一个或多个单电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底部区域被封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包括在所述连结孔的侧部处的开口,并且所述第一联接构件为大体U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构件包括穿过所述引导构件的引导槽,并且所述引导构件为大体L形。
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可被构造为被插入所述引导槽中并且沿所述引导槽被引导,以使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所述连结孔与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锁定突出部接合。
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可被固定在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锁定突出部处以及所述引导构件的所述引导槽处。
所述引导构件可包括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并且所述锁定突出部可在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和所述第二引导构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底部区域跨越在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和所述第二引导构件之间,以便接触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和所述第二引导构件。
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锁定突出部的底部可垂直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锁定突出部所位于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联接构件进一步包括在所述锁定突出部的上侧处的斜表面。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斜表面可被构造为当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被联接到所述第二联接构件时向所述第一联接构件施加力。
所述力可被施加到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中心,并且所述力可导致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弹性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进一步包括另一连结孔。
所述连结孔和所述另一连结孔可通过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中心处的分离部件而分离。
所述连结孔和所述另一连结孔可被设置在沿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直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联接构件进一步包括另一锁定突出部。
所述锁定突出部和所述另一锁定突出部可被设置在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直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进一步包括另一连结孔,所述第二联接构件进一步包括另一锁定突出部,并且所述连结孔和所述另一连结孔被构造为被分别联接到所述锁定突出部和所述另一锁定突出部。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一种用于电池的包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联接构件,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包括斜表面和锁定突出部;和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联接构件,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包括引导构件、斜表面和锁定突出部,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被构造为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引导构件移动并使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所述锁定突出部与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锁定突出部接合,并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被构造为在它们之间容纳一个或多个单电池。
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斜表面可被构造为当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联接构件被联接在一起时向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所述斜表面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弹性变形。
在根据本发明的包壳体的实施例中,具有连结孔的第一联接构件位于(例如,形成在)第一壳体的边缘处,并且具有引导构件和锁定突出部的第二联接构件位于(例如,形成在)与第一壳体结合的第二壳体的边缘处。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联接构件沿第二联接构件的引导构件移动,并且第一联接构件的连结孔与第二联接构件的锁定突出部接合,从而增加包壳体的联接力并建立牢固的接合。根据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面,与其它包壳体相比,所要求的用于接合的例如钩子等联接构件的数量减少,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壳体可具有简化的结构,并且用于制造包壳体的模具可被简化,从而增加了模具的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与说明书一起例示出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各原理。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壳体的透视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包壳体的分解透视图;
图3为图1中示出的包壳体中的第一壳体的透明透视图;
图4为图1中示出的包壳体中的第二壳体的透视图;
图5a为图1中示出的包壳体的第一联接构件的放大视图;
图5b为图1中示出的包壳体的第二联接构件的放大视图;
图5c和图5d为例示出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在图1的包壳体中彼此联接的过程的放大视图;
图6a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包壳体的第二联接构件的放大视图;
图6b为例示出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在图6a的包壳体中彼此联接的过程的放大视图;
图7a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包壳体的第一联接构件的放大视图;
图7b为例示出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在图7a的包壳体中彼此联接的过程的放大视图;
图8a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包壳体的第一联接构件的放大视图;
图8b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包壳体的第二联接构件的放大视图;
图8c为例示出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在图8a的包壳体中彼此联接的过程的放大视图;
图9a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包壳体的第一联接构件的放大视图;
图9b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包壳体的第二联接构件的放大视图;和
图9c为例示出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在图9a的包壳体中彼此联接的过程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从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践本发明。通过例示的方式仅示出和描述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发明可以很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阐释为限于本文提出的各实施例。另外,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当第一元件被提及为在第二元件“上”时,该第一元件能够直接在第二元件上,或者间接在第二元件上而在它们之间布置有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相似的附图标记在整个说明书中指代相似的元件。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壳体的透视图,图2为图1中示出的包壳体的分解透视图,图3为图1中示出的包壳体中的第一壳体的透明透视图,图4为图1中示出的包壳体中的第二壳体的透视图,图5a为例示出提供在图1中示出的包壳体中的第一联接构件的放大视图,图5b为例示出提供在图1中示出的包壳体中的第二联接构件的放大视图,图5c和图5d为例示出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在图1的包壳体中彼此联接的过程的放大视图。
参见图1至图5d,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
第一壳体110可被联接到第二壳体120的上侧。第一壳体110可由作为电绝缘体的塑料材料制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图3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包括提供在其中的障壁111,以便向下固定容纳在包壳体100中的一个或多个单电池。另外,第一壳体110具有待连接到外部设备的连接部112,连接部112位于(例如,形成在)与包壳体100附接到外部设备/从外部设备拆卸的方向垂直的内表面上。外部设备的端子可通过连接部112被连接到第一壳体110,从而对定位在包壳体100内的单电池充电或者从单电池接收电力。例如,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快艇包括被构造为由包括包壳体实施例的电池供电的电动机。
参见图5a,第一壳体110包括在(例如,形成在)其边缘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处的第一联接构件113。第一联接构件113被成形为从第一壳体110的边缘向下伸出的环。第一联接构件113具有形成在其中的连结孔113a,并且连结孔113a的底部区域113b被封闭,以便具有基本矩形或方形形状(例如,被成形为大体矩形或方形)。因此,与连结孔113a接合的第二壳体120由底部区域113b牢固地固定。
另外,第一壳体110包括形成在其边缘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处的第二联接构件114。第二联接构件114形成在第一联接构件113所形成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处。提供一对第二联接构件114,包括形成为基本‘L’形状的引导构件114a(例如,该引导构件为大体L形)和在引导构件114a之间(例如,形成在引导构件114a之间)的锁定突出部114b。如稍后将描述的那样,第二联接构件114与形成在第二壳体120中并且包括连结孔125a的环形第一联接构件125接合。在此情况下,引导构件114a引导第二壳体120的第一联接构件125的被接合方向(例如,接合方向),并且锁定突出部114b被联接和固定到第二壳体120的第一联接构件125。
另外,因为第二联接构件114具有与第二壳体120的第二联接构件126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构造,因此将在稍后参照第二壳体120的第二联接构件126详细描述。
第二壳体120与第一壳体110结合。第二壳体120被联接到第一壳体110的下侧。与第一壳体110类似,第二壳体120也可由作为电绝缘体的塑料材料制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0具有提供在其中的容纳空间121,以便容纳一个或多个单电池。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0具有待连接到外部设备的连接部122,连接部122形成在与包壳体100附接到外部设备/从外部设备拆卸的方向垂直的内表面上。
连接引线形成在容纳空间121的相反端部处,形成一个或多个单电池的充电/放电路径,并且可延伸到第二壳体120的连接部122。连接部122与第一壳体110的连接部112匹配,并且外部设备连接到匹配的连接部112和122,从而对一个或多个单电池充电或从单电池接收电力。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0具有联接槽123,该联接槽123沿与包壳体100附接到外部设备/从外部设备拆卸的方向平行的短侧形成。外部设备的突起被联接到联接槽123,从而引导包壳体100连接到外部设备。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0包括组装/分离突起124,该组装/分离突起124形成在与包壳体100附接到外部设备/从外部设备拆卸的方向垂直的内表面上。组装/分离突起124与外部设备接合,从而通过当包壳体100被连接到外部设备时保持包壳体100的连接状态组装包壳体100或通过取消与外部设备的连接状态分离包壳体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0具有形成在其边缘的一部分处的第一联接构件125。第一联接构件125具有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联接构件113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构造。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联接构件125因形成在其中链接的孔125a具有基本矩形或方形形状(例如,被大体成形为矩形或大体成形为方形)。连结孔125a与形成在第一壳体110的第二联接构件114中的锁定突出部114b接合。
参见图5b,第二壳体120包括第二联接构件126。提供一对第二联接构件126,包括形成为基本‘L’形状的引导构件126a(例如,该引导构件为大体L形)和形成在引导构件126a之间的锁定突出部126b。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联接构件113的底部区域113b跨越在一对引导构件126a之间,以便接触该对引导构件126a。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构件126a包括提供在其中的引导槽126c。引导槽126c被形成为竖直地穿过引导构件126a。第一壳体110的第一联接构件113被插入引导构件126a的引导槽126c中并且沿引导构件126a的引导槽126c被引导,并且向下移动从而联接到引导槽126c。
锁定突出部126b在引导构件126a之间伸出。尽管锁定突出部126b的底部垂直于第二壳体120,但锁定突出部126b的顶部相对于第二壳体120倾斜从而具有斜的(例如,斜)表面126d。
参见图5c,当第一壳体110的第一联接构件113下降时,斜的(例如,斜)表面126d可引导第一联接构件113的底部区域113b被弯曲。例如,斜表面126d可被构造为当第一联接构件被联接到第二联接构件时向第一联接构件113施加力。该力可被施加到联接构件113的中心,并且该力可导致第一联接构件113弹性变形。因此,第一联接构件113可被容易地固定到锁定突出部126b的底部。
另外,参见图5d,在完成联接的状态下,第一壳体110的第一联接构件113的底部区域113b通过形成在第二壳体120的第二联接构件126中的锁定突出部126b和引导构件126a在所有方向上(或者至少三个方向)被固定,从而防止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彼此分离(或者减少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彼此分离的可能性)。因此,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包壳体100具有改进的联接力,从而与传统的包壳体相比减少了诸如用来联接的钩子等联接构件的数量。因此,包壳体100可具有简化的结构,并且用于制造包壳体100的模具也可被简化,从而增加模具的寿命。
另外,尽管没有分开描述,第一壳体110的第一联接构件113具有与第二壳体120的第一联接构件125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构造,并且第一壳体110的第二联接构件114具有与第二壳体120的第二联接构件126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构造。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0的第一联接构件125被插入到第一壳体110的第二联接构件114中,以便以与上述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方式联接到第二联接构件114。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包壳体的构造。
图6a为例示出提供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包壳体中的第二联接构件的放大视图,图6b为例示出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在图6a示出的包壳体中彼此联接的过程的放大视图。
与之前实施例的功能部件和操作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功能部件和操作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并且下面的描述将集中在本实施例与之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上。
参见图6a,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包壳体中,第二壳体的第二联接构件226包括提供在其中的引导孔(或引导槽)226b,以便引导第一壳体的第一联接构件113。
参见图6b,在完成联接之后,第一壳体的第一联接构件113由引导构件226a和锁定突出部126b保持在固定状态。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包壳体的构造。
图7a为例示出提供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包壳体中的第一联接构件的放大视图,图7b为例示出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在图7a的包壳体中彼此联接的过程的放大视图。
参见图7a,在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包壳体中,第一壳体的第一联接构件313包括具有开放侧的连结孔313a,以便具有基本‘U’形状(例如,大体为U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联接构件313包括在连结孔313a的侧部处的开口,并且第一联接构件313为大体U形。
参见图7b,类似于之前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完成联接之后,第一壳体的第一联接构件313由引导构件126a和锁定突出部126b保持在固定状态。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包壳体的构造。
图8a为例示出提供在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包壳体中的第一联接构件的放大视图,图8b为例示出提供在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包壳体中的第二联接构件的放大视图,图8c为例示出图8a的第一联接构件和图8b的第二联接构件彼此联接的过程的放大视图。
参见图8a,在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包壳体中,第一壳体的第一联接构件413包括提供在其中的两个连结孔413a和413b(例如,连结孔413a和另一连结孔413b),并且具有形成在其中心处的分离部(例如,分离部件)413c。连结孔413a和413b被设置为在竖直方向上形成直线。例如,连结孔413a和另一连结孔413b可被设置在沿第一联接构件413的长度方向的直线上。
另外,参见图8b,第二壳体的第二联接构件426包括两个锁定突出部126b和426b(例如,锁定突出部126b和另一锁定突出部426b),以对应于第一联接构件413。锁定突出部126b和426b被设置为在竖直方向上形成直线。例如,锁定突出部126b和另一锁定突出部426b可被设置在沿第二联接构件426的长度方向的直线上。第二联接构件可进一步包括斜表面126d和另一斜表面426d。
因此,如图8c所示,如果沿第二联接构件426的引导构件126a完成联接,则形成第一壳体的第一联接构件413的连结孔413a和413b被分别联接到锁定突出部126b和426b。因此,当被联接在一起时,第一壳体的第一联接构件413由第二壳体的第二联接构件426固定。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包壳体的构造。
图9a为例示出提供在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包壳体中的第一联接构件的放大视图,图9b为例示出提供在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包壳体中的第二联接构件的放大视图,并且图9c为例示出图9a的第一联接构件和图9b的第二联接构件彼此联接的过程的放大视图。
参见图9a,在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包壳体中,第一壳体的第一联接构件513的底部具有斜的(例如,斜)表面513a,并且锁定突出部513b形成在第一联接构件513的顶部处。
另外,参见图9b,第二壳体的第二联接构件526包括在一对引导构件126a之间的锁定突出部526a和斜的(例如,斜)表面526b,从而对应于第一联接构件513。锁定突出部526a形成在第二联接构件526的底部处,并且斜的(例如,斜)表面526b形成在第二联接构件526的顶部。
参见图9c,形成第一壳体的第一联接构件513的斜的(例如,斜)表面513a向下移动同时使形成第二壳体的第二联接构件526的斜的(例如,斜)表面526b变形。另外,在完成移动之后,第一联接构件513的锁定突出部513b与第二联接构件526的锁定突出部526a接合,从而固定第一联接构件513和第二联接构件526的最终位置。另外,在接合状态下,锁定突出部513b和526a彼此接合随后被固定,并且第一联接构件513和第二联接构件526的侧部被引导构件126a固定。因此,第一壳体的第一联接构件513与第二壳体的第二联接构件526能够以牢固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结合特定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包壳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实施例,而是旨在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
【一些附图标记的解释】
100:包壳体                        110:第一壳体
113:第一联接构件                  113a:连结孔
114:第二联接构件                  114a:引导构件
114b:锁定突出部                   120:第二壳体
125:第一联接构件                  125a:连结孔
126:第二联接构件                  126a:引导构件
126b:锁定突出部

Claims (20)

1.一种用于电池的包壳体,所述包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联接构件,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包括连结孔;和
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联接构件,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包括引导构件和锁定突出部;
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被构造为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引导构件移动并使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所述连结孔与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锁定突出部接合;并且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被构造为在它们之间容纳一个或多个单电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壳体,其中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底部区域被封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壳体,其中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包括在所述连结孔的侧部处的开口,并且所述第一联接构件为大体U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壳体,其中所述引导构件包括穿过所述引导构件的引导槽,并且所述引导构件为大体L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壳体,其中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被构造为被插入所述引导槽中并且沿所述引导槽被引导,以使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所述连结孔与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锁定突出部接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壳体,其中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被固定在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锁定突出部处以及所述引导构件的所述引导槽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壳体,其中所述引导构件包括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并且所述锁定突出部在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和所述第二引导构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壳体,其中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底部区域跨越在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和所述第二引导构件之间,以便接触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和所述第二引导构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壳体,其中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锁定突出部的底部垂直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锁定突出部所位于的表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壳体,其中所述第二联接构件进一步包括在所述锁定突出部的上侧处的斜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包壳体,其中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斜表面被构造为当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被联接到所述第二联接构件时向所述第一联接构件施加力。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壳体,其中所述力被施加到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中心,并且所述力导致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弹性变形。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壳体,其中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进一步包括另一连结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包壳体,其中所述连结孔和所述另一连结孔通过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中心处的分离部件而分离。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包壳体,其中所述连结孔和所述另一连结孔被设置在沿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直线上。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壳体,其中所述第二联接构件进一步包括另一锁定突出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包壳体,其中所述锁定突出部和所述另一锁定突出部被设置在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直线上。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壳体,其中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进一步包括另一连结孔,所述第二联接构件进一步包括另一锁定突出部,并且所述连结孔和所述另一连结孔被构造为被分别联接到所述锁定突出部和所述另一锁定突出部。
19.一种用于电池的包壳体,所述包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联接构件,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包括斜表面和锁定突出部;和
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联接构件,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包括引导构件、斜表面和锁定突出部,
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被构造为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引导构件移动并使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所述锁定突出部与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锁定突出部接合,并且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被构造为在它们之间容纳一个或多个单电池。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包壳体,其中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所述斜表面被构造为当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联接构件被联接在一起时向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所述斜表面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弹性变形。
CN201310596697.9A 2013-02-28 2013-11-22 用于电池的包壳体 Pending CN1040222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770874P 2013-02-28 2013-02-28
US61/770,874 2013-02-28
US13/949,167 2013-07-23
US13/949,167 US20140242449A1 (en) 2013-02-28 2013-07-23 Pack Case for Batter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2237A true CN104022237A (zh) 2014-09-03

Family

ID=49080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96697.9A Pending CN104022237A (zh) 2013-02-28 2013-11-22 用于电池的包壳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42449A1 (zh)
EP (1) EP2772959A3 (zh)
JP (1) JP2014170740A (zh)
KR (1) KR20140108099A (zh)
CN (1) CN10402223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5742A (zh) * 2016-06-15 2018-08-31 株式会社Lg化学 包括以卡接式连接部件接合的外壳部件的电池模组
CN110582865A (zh) * 2016-10-14 2019-12-17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电池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5031B2 (ja) * 2014-07-07 2018-08-01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活動量測定装置、活動量の測定方法、活動量の測定プログラム
USD768068S1 (en) * 2015-04-13 2016-10-04 Ningbo CStar Import & Export Co., Ltd Power bank
KR101849593B1 (ko) * 2016-03-23 2018-04-17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배터리모듈용 직렬연결장치
USD899355S1 (en) 2016-08-15 2020-10-20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Battery
WO2018234722A1 (en) 2017-06-19 2018-12-27 Tti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imited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KR102394697B1 (ko) * 2017-07-21 2022-05-0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용 팩 케이스
KR102184368B1 (ko) * 2017-12-11 2020-11-3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USD912487S1 (en) 2019-06-12 2021-03-09 Techtronic Cordless Gp Interface of a power tool
US11145929B2 (en) 2019-08-09 2021-10-12 Techtronic Cordless Gp Battery pack
CN112310547A (zh) 2020-04-09 2021-02-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用电装置和电池的生产方法
KR20210133541A (ko) * 2020-04-29 2021-11-08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CN112952266A (zh) * 2021-01-28 2021-06-11 南华大学 新能源电池盒弹性锁扣结构
KR20230151173A (ko) * 2022-04-25 2023-11-01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교체형 배터리 모듈
CN116111249B (zh) * 2023-04-12 2023-06-23 安徽省银瑞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由单体电芯组合成的电能存储装置及其存储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03534A1 (de) * 1981-02-03 1982-08-05 Varta Batterie Ag, 3000 Hannover Batteriegehaeuse aus kunststoff
CN1442912A (zh) * 2002-03-05 2003-09-17 索尼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容纳壳
CN102456908A (zh) * 2010-10-26 2012-05-16 索尼公司 电池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97631A (ja) * 1996-04-30 1997-11-18 Toshiba Corp 携帯形機器
JP2008140730A (ja) * 2006-12-05 2008-06-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パック電池
KR100988655B1 (ko) * 2008-09-19 2010-10-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03534A1 (de) * 1981-02-03 1982-08-05 Varta Batterie Ag, 3000 Hannover Batteriegehaeuse aus kunststoff
CN1442912A (zh) * 2002-03-05 2003-09-17 索尼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容纳壳
CN102456908A (zh) * 2010-10-26 2012-05-16 索尼公司 电池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5742A (zh) * 2016-06-15 2018-08-31 株式会社Lg化学 包括以卡接式连接部件接合的外壳部件的电池模组
CN108475742B (zh) * 2016-06-15 2021-02-26 株式会社Lg化学 包括以卡接式连接部件接合的外壳部件的电池模组
CN110582865A (zh) * 2016-10-14 2019-12-17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电池组
CN110582865B (zh) * 2016-10-14 2023-09-08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电池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72959A2 (en) 2014-09-03
KR20140108099A (ko) 2014-09-05
EP2772959A3 (en) 2016-07-13
JP2014170740A (ja) 2014-09-18
US20140242449A1 (en) 2014-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2237A (zh) 用于电池的包壳体
CN105322211B (zh) 电池组和电池操作系统
KR101689750B1 (ko) 배터리 팩
CN100446306C (zh) 可再充电电池组件
US10971778B2 (en) Battery pack
CN102412381B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102339962B (zh) 电池包
KR20140006410A (ko) 전지팩
JP5319165B2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ケース
KR102211192B1 (ko) 단위전지모듈, 전지모듈과 전지팩 및 이들의 제조방법
US20160164051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US10153463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1170198B (zh) 二次电池
KR102315974B1 (ko) 전장 어셈블리 및 상기 전장 어셈블리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CN111433936B (zh) 电池组连接器和包括其的电池组
EP2797138A1 (en) Battery pack
KR101720616B1 (ko) 배터리 팩
KR20140002118A (ko) 조립이 용이한 일체형 이차전지모듈
WO2023155537A1 (zh) 连接器、电池和用电装置
KR102569937B1 (ko) 전극 리드 연결용 커넥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터리 모듈
KR20150106735A (ko) 전지팩
CN116249652A (zh) 连接部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4730968A (zh) 设置有轨道式插口的电池模块及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EP4092821A1 (en) Battery module
KR20170002082A (ko) 배터리 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