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2080A - 影像发送装置、影像发送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影像发送装置、影像发送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2080A
CN104012080A CN201280062605.2A CN201280062605A CN104012080A CN 104012080 A CN104012080 A CN 104012080A CN 201280062605 A CN201280062605 A CN 201280062605A CN 104012080 A CN104012080 A CN 104012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wireless
video signal
image
traffic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26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12080B (zh
Inventor
川崎真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12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2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12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20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15Interfacing a Home Network, e.g. for connecting the client to a plurality of peripher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38Transmitter circuitry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该影像发送装置、影像发送方法和程序中,影像分辨率取得部(121)取得影像信号的分辨率。包含天线部(154)的无线部(15)无线发送影像信号,并且从无线接收被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终端无线接收对影像信号进行无线接收时的接收电波强度和最小接收灵敏度。通信速率设定部(141)根据取得的影像信号的分辨率,设定无线发送影像信号时的通信速率。发送输出控制部(151)使无线部(15)以由通信速率设定部(141)设定的通信速率无线发送影像信号,并且在设定的通信速率低于第1规定值、并且由无线部(15)无线接收到的接收电波强度与最小接收灵敏度之差为第2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以抑制该差的方式抑制无线部(15)的无线发送输出。

Description

影像发送装置、影像发送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影像发送装置、影像发送方法和程序。
本申请根据2011年12月21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279737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相邻房间之间的影像信号传送系统中,根据从室内空间的有效活用的观点,为了削减用于传送影像信号的缆线而导入各种无线传送系统。图15是示出相邻房间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概略图。在图示的例子中,房间1和房间2这2个房间相邻。在房间1中,使用CH1从影像发送装置Tx1对影像接收装置Rx1发送全高清(Full HD)影像的数据。并且,使用CH2从影像发送装置Tx2对影像接收装置Rx2发送全高清影像的数据。在房间2中,使用CH1从影像发送装置Tx3对影像接收装置Rx3发送SD影像的数据。
如图所示,有时多个房间相邻,假设在多个房间中使用相同的无线频道(channel)进行通信。根据隔开房间的墙壁等的材质和电波的频率,电波透射墙壁,一个无线系统的电波可能干扰不同的无线系统。特别是在实时地无线传送全高清影像这样的高分辨率的影像信号的情况下,一般通信速率为高速,所以S/N比较小,不耐受干扰。
在图示的例子中,包含影像发送装置Tx1和影像接收装置Rx1的系统在房间1中使用CH1无线传送全高清影像。并且,包含影像发送装置Tx3和影像接收装置Rx3的系统在房间2中使用CH1无线传送SD影像。因此,包含影像发送装置Tx1和影像接收装置Rx1的系统从包含影像发送装置Tx3和影像接收装置Rx3的系统受到干扰。其原因为,包含影像发送装置Tx1和影像接收装置Rx1的系统以及包含影像发送装置Tx3和影像接收装置Rx3的系统的发送输出电平是相同程度的发送输出电平。
作为避免干扰的方法,除了改变各系统在通信中使用的频道(改变频率)的方法以外,还存在降低影像发送装置的发送输出的方法。但是,当单纯降低影像接收装置的发送输出时,可能未达到影像接收装置能够接收信号的信号电平,对通信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并且,还考虑通过将包含影像发送装置Tx3和影像接收装置Rx3的系统的通信速率变更为与包含影像发送装置Tx1和影像接收装置Rx1的系统的通信速率相同的通信速率,并缩短包含影像发送装置Tx3和影像接收装置Rx3的系统的通信时间,从而抑制干扰。但是,如上所述,由于使通信速率成为高速会变得不耐受干扰,所以,包含影像发送装置Tx3和影像接收装置Rx3的系统可能从包含影像发送装置Tx1和影像接收装置Rx1的系统受到干扰。
并且,公知有如下技术:根据通信速率和S/N比,通过切换无线通信中使用的天线数,有效活用天线资源,确保适当的通信质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该技术,能够抑制影像发送装置发送信号时的过剩的发送功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547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未涉及影像信号的无线传送,存在如下问题:在发送SD影像这样的低分辨率的影像信号的情况下,也将通信速率设定为较高,发送输出可能提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影像发送装置、影像发送方法和程序,能够维持与要发送的影像信号的分辨率对应的发送输出、并进一步降低针对其他装置的电波干扰。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影像发送装置具有:影像分辨率取得部,其取得影像信号的分辨率;包含天线的无线通信部,其无线发送所述影像信号,并且从无线接收所述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终端,无线接收对所述影像信号进行无线接收时的接收电波强度和最小接收灵敏度;以及通信速率设定部,其根据所述取得的影像信号的分辨率,设定无线发送所述影像信号时的通信速率。所述无线通信部具有发送输出控制部,该发送输出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无线通信部以由所述通信速率设定部设定的所述通信速率无线发送所述影像信号,并且进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设定的通信速率低于第1规定值、并且所述无线通信部无线接收到的所述接收电波强度与所述最小接收灵敏度之差为第2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以抑制该差的方式抑制所述无线通信部的无线发送输出。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影像发送装置中,所述发送输出控制部通过改变所述天线的指向性,来抑制所述无线发送输出。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式,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或第2方式的影像发送装置中,所述发送输出控制部通过控制供给到所述天线的信号电平,来抑制所述无线发送输出。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式,也可以是,本发明的第1方式~第3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影像发送装置还具有:干扰波检测部,其检测有无干扰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的干扰波;到来方向估计部,其估计所述干扰波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干扰波的到来方向;以及波束形成部,其在所述到来方向估计部估计出的所述到来方向上形成所述天线的指向性的零点。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式,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第4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影像发送装置中,所述发送输出控制部在所述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垂直同步期间内抑制所述无线发送输出。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式,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第5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影像发送装置中,所述发送输出控制部抑制无线发送控制信号时的所述无线发送输出。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式,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影像发送装置中,所述天线是阵列天线,所述发送输出控制部抑制对所述终端无线发送与所述阵列天线的控制有关的信号时的所述无线发送输出。
并且,本发明的第8方式的影像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影像分辨率取得步骤,取得影像信号的分辨率;无线通信步骤,无线发送所述影像信号,并且从无线接收所述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终端,无线接收对所述影像信号进行无线接收时的接收电波强度和最小接收灵敏度;通信速率设定步骤,根据所述取得的影像信号的分辨率,设定无线发送所述影像信号时的通信速率;以及发送输出控制步骤,进行控制,以使无线通信部以在所述通信速率设定步骤中设定的所述通信速率无线发送所述影像信号,并且进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设定的通信速率低于第1规定值、并且所述无线通信步骤中无线接收到的所述接收电波强度与所述最小接收灵敏度之差为第2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以抑制该差的方式抑制所述无线通信部的无线发送输出。
并且,本发明的第9方式的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影像分辨率取得步骤,取得影像信号的分辨率;无线通信步骤,无线发送所述影像信号,并且从无线接收所述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终端,无线接收对所述影像信号进行无线接收时的接收电波强度和最小接收灵敏度;通信速率设定步骤,根据所述取得的影像信号的分辨率,设定无线发送所述影像信号时的通信速率;以及发送输出控制步骤,进行控制,以使无线通信部以在所述通信速率设定步骤中设定的所述通信速率无线发送所述影像信号,并且进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设定的通信速率低于第1规定值、并且所述无线通信步骤中无线接收到的所述接收电波强度与所述最小接收灵敏度之差为第2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以抑制该差的方式抑制所述无线通信部的无线发送输出。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影像发送装置、影像发送方法、程序,影像分辨率取得部取得影像信号的分辨率。此外,包含天线的无线通信部无线发送影像信号,并且从无线接收被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终端,无线接收对影像信号进行无线接收时的接收电波强度和最小接收灵敏度。并且,通信速率设定部根据取得的影像信号的分辨率,设定无线发送影像信号时的通信速率。并且,发送输出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无线通信部以由通信速率设定部设定的通信速率无线发送影像信号,并且进行控制,以使得在设定的通信速率低于第1规定值、并且无线通信部无线接收到的接收电波强度与最小接收灵敏度之差为第2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以抑制该差的方式抑制无线通信部的无线发送输出。由此,能够维持与要发送的影像信号的分辨率对应的发送输出,并抑制无线通信部的无线发送输出,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针对其他装置的电波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影像收发系统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影像发送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影像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速率表的数据构造的概略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最小接收灵敏度表的数据构造的概略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部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部的指向性与发送输出的关系的概略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增益抑制表的数据构造的概略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影像发送装置对影像接收装置无线发送影像信号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影像接收装置接收从影像发送装置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信号的最小接收灵敏度表的数据构造的概略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影像发送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影像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影像发送装置对影像接收装置无线发送影像信号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相邻房间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影像收发系统的结构的概略图。影像收发系统1具有影像发送装置10和影像接收装置20。影像发送装置10取得影像信号,并将所取得的影像信号发送到作为连接目的地的影像接收装置20。影像接收装置20接收从影像发送装置10发送的影像信号,并在监视器等中显示基于接收到的影像信号的影像。影像发送装置10与影像接收装置20之间的通信路径是无线通信。
接着,对影像发送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发送装置10的结构的框图。在图示的例子中,影像发送装置10具有影像取得部11、影像处理部12、存储部13、控制部14、无线部15(无线通信部)、操作部16、显示部17。并且,影像处理部12具有影像分辨率取得部121。并且,控制部14具有通信速率设定部141。并且,无线部15具有发送输出控制部151、发送部152、接收部153、天线部154。本实施方式所必须的结构是影像处理部12的影像分辨率取得部121、控制部14的通信速率设定部141、无线部15(包含发送输出控制部151)。
影像取得部11取得对图1所示的影像接收装置20发送的影像信号。影像取得部11例如从其他装置取得影像信号。影像处理部12对影像取得部11取得的影像信号进行处理。影像分辨率取得部121取得由影像取得部11取得的影像信号的分辨率。存储部13存储程序和各种数据。
控制部14进行影像发送装置10所具有的各部的控制。通信速率设定部141设定对影像接收装置20发送影像信号时的通信速率。通信速率的设定方法在后面叙述。
无线部15通过建立基于无线的通信连接,与图1所示的影像接收装置20进行影像信号和控制信号等的收发。发送输出控制部151对发送部152的发送输出进行控制。发送部152对图1所示的影像接收装置20发送无线信号。接收部153接收从图1所示的影像接收装置20发送的无线信号。
天线部154例如是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自适应阵列天线,通过降低天线增益来抑制发送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指向特性来降低天线增益。由于基于自适应阵列天线的天线指向特性的变更方法的详细情况是公知的,所以省略说明,但是,存在如下方法:通过适当地控制输入到各天线元件的无线信号的相位和振幅,来控制从天线部154射出的指向性(波束形状)。操作部16具有用户能够操作的按钮或杆,从用户受理指示的输入。显示部17显示各种状态等。
接着,对影像接收装置2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影像接收装置20的结构的框图。在图示的例子中,影像接收装置20具有无线部21、显示部22、存储部23、控制部24、影像处理部25、影像输出部26、操作部27。并且,无线部21具有接收部211、接收电波强度取得部212、最小接收灵敏度取得部213、通信速率取得部214、发送部215、天线部216。并且,影像处理部25具有影像显示控制部251。
无线部21通过建立基于无线的通信连接,与图2所示的影像发送装置10进行影像信号和控制信号等的收发。接收部211接收从图2所示的影像发送装置10发送的无线信号。接收电波强度取得部212取得由接收部211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电波强度。最小接收灵敏度取得部213取得能够接收无线信号的最小的接收灵敏度。通信速率取得部214取得无线信号的通信速率。发送部215对图2所示的影像发送装置10发送信号。天线部216例如是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自适应阵列天线,能够变更指向性。
显示部22显示各种状态等。存储部23存储程序和无线设定信息等各种数据。控制部24进行影像接收装置20所具有的各部的控制。影像处理部25进行接收部211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影像信号的影像处理。影像显示控制部251对输出到影像输出部26的影像信号进行控制。影像输出部26输出由影像处理部25进行影像处理后的影像信号。操作部27具有用户能够操作的按钮或杆,从用户受理指示的输入。
接着,对影像发送装置10的存储部13所存储的通信速率表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速率表的数据构造的概略图。通信速率表具有“影像比特率”和“通信速率”的数据项目,按照每行相关联地存储各数据项目的数据。
数据项目“影像比特率”存储影像发送装置10发送的影像信号的比特率。数据项目“通信速率”存储对影像接收装置20无线发送数据项目“影像比特率”存储的比特率的影像信号所需要的通信速率。影像比特率和通信速率的单位为“Mbps”。
在通信速率表中预先存储有能够实时地无线发送影像信号的最低限度的通信速率。即,对于影像信号的比特率较低的值,相关联地存储有较低的通信速率的值。例如,为了无线发送1920×1080 60i的非压缩影像信号(图像尺寸:1920×1080像素、每1秒的帧数:60帧、隔行扫描、每1个像素的比特数:8比特、RGB格式),最低限度需要大约1.5Gbps的通信速率。作为通信速率的选择项,在存在4Gbps、2Gbps、1Gbps这3种选择的情况下,与该影像的比特率相关联地预先存储发送速率“2Gbps”。
在图示的例子中,行101的数据项目“影像比特率”中存储的值为“3000”,数据项目“通信速率”中存储的值为“4000”。这表示对影像接收装置20无线发送影像比特率“3000Mbps”的影像信号所需要的通信速率为“4000Mbps”。其他行如图所示。即,行102表示对影像接收装置20无线发送影像比特率“1500Mbps”的影像信号所需要的通信速率为“2000Mbps”。并且,行103表示对影像接收装置20无线发送影像比特率“750Mbps”的影像信号所需要的通信速率为“1000Mbps”。由此,在确定了对影像接收装置20发送的影像信号的比特率的情况下,能够唯一确定对影像接收装置20无线发送该影像信号所需要的通信速率。
接着,对影像接收装置20的存储部23存储的最小接收灵敏度表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最小接收灵敏度表的数据构造的概略图。最小接收灵敏度表具有“通信速率”和“最小接收灵敏度”的数据项目,按照每行相关联地存储各数据项目的数据。
数据项目“通信速率”存储影像发送装置10发送的影像信号的通信速率。数据项目“最小接收灵敏度”存储能够接收以数据项目“通信速率”存储的通信速率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最小的接收灵敏度。通信速率的单位为“Mbps”,最小接收灵敏度的单位为“dBm”。
在图示的例子中,行201的数据项目“通信速率”中存储的值为“4000”,数据项目“最小接收灵敏度”中存储的值为“-65”。这表示能够接收以通信速率“4000Mbps”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最小的接收灵敏度为“-65dBm”。其他行如图所示。即,行202表示能够接收以通信速率“2000Mbps”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最小的接收灵敏度为“-70dBm”,行203表示能够接收以通信速率“1000Mbps”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最小的接收灵敏度为“-73dBm”。并且,行204表示能够接收以通信速率“500Mbps”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最小的接收灵敏度为“-76dBm”。由此,在确定了从影像发送装置10发送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影像信号的比特率的情况下,能够唯一确定能够接收该无线信号的最小的接收灵敏度。
接着,对天线部154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部154的结构的概略图。在图示的例子中,天线部154具有n个天线元件1541-1~1541-n和n个加权电路1542-1~1542-n。加权电路1542-1~1542-n根据发送输出控制部151的控制,对天线元件1541-1~1541-n的输出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加权电路1542-1~1542-n通过控制输入到各天线的信号的加权W1~Wn,来改变各天线元件1541-1~1541-n放射的信号输出。由此,由于发送输出控制部151能够改变各天线元件1541-1~1541-n的指向性,所以,能够控制对天线元件1541-1~1541-n的输出进行合成后的指向性。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部154的指向性与发送输出的关系的概略图。图7(1)是示出天线部154的发送输出较高的情况下的天线指向性形状的概略图。图7(2)是示出天线部154的发送输出较低的情况下的天线指向性形状的概略图。如图7(1)所示,通过改变天线指向性以使得无线信号到达较远,能够提高发送输出。并且,如图7(2)所示,通过改变天线指向性以使得无线信号仅到达附近,能够降低发送输出。
接着,对影像发送装置10的存储部13存储的天线增益抑制表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增益抑制表的数据构造的概略图。天线增益抑制表具有“S/N差异”和“抑制量”的数据项目,按照每行相关联地存储各数据项目的数据。
数据项目“S/N差异”存储接收电波强度与最小接收灵敏度的差异。数据项目“抑制量”存储在数据项目“S/N差异”存储的S/N差异的情况下能够降低输出的增益量。S/N差异的单位为“dB”,降低量的单位为“dB”。如果接收电波强度与最小接收灵敏度的差值大于规定值(第2规定值),则即使降低发送输出,也不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因此,在天线增益抑制表中,根据规定值而预先存储有能够降低的输出值。规定值可以预先决定,也可以任意设定。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设规定值为6dB。
在图示的例子中,行301的数据项目“S/N差异”中存储的值为“20”,数据项目“抑制量”中存储的值为“14”。这表示在S/N差异为20dB的情况下能够降低14dB的输出。其他行如图所示。由此,在确定了S/N差异的情况下,能够唯一确定能够降低的输出量。
接着,对影像发送装置10向影像接收装置20无线发送影像信号的步骤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发送装置10对影像接收装置20无线发送影像信号的步骤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所必须的步骤为S102(影像分辨率取得)、S105(通信速率选择)、S106(影像信号发送)、S107(规定率以下的判断)、S108(接收电波强度取得)、S109(最小接收灵敏度取得)、S110(发送输出抑制量计算)、S112(发送输出变更)。
(步骤S101)影像发送装置10在与影像接收装置20之间的通信建立后,等待输入影像信号。在输入了影像信号的情况下,影像取得部11取得影像信号。控制部14判定影像取得部11是否取得影像信号。在控制部14判定为取得了影像信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2的处理,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再次执行步骤S101的处理。在对影像发送装置10输入了影像信号的情况下,影像取得部11始终取得影像信号,直到结束处理为止。
(步骤S102)影像分辨率取得部121取得由影像取得部11取得的影像信号的分辨率。由影像分辨率取得部121取得的分辨率例如包括画面尺寸、帧率、颜色信息等。然后,进入步骤S103的处理。
(步骤S103)控制部14根据步骤S102的处理中由影像分辨率取得部121取得的影像信号的分辨率,判定是否是影像接收装置20能够显示的分辨率的影像信号。例如,控制部14从影像接收装置20取得EDID(Extended display identification data:扩展显示标识数据)等,根据所取得的EDID判定影像接收装置20是否能够显示影像信号。在控制部14判定为是影像接收装置20能够显示的分辨率的影像信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5的处理,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4的处理。
(步骤S104)控制部14在显示部17中显示错误消息。然后,返回步骤S101的处理。
(步骤S105)通信速率设定部141根据步骤S102的处理中由影像分辨率取得部121取得的影像信号的分辨率和存储部13存储的通信速率表,选择对影像接收装置20无线发送步骤S101中由影像取得部11取得的影像信号所需要的通信速率。然后,进入步骤S106的处理。例如,如图5所示,在步骤S101的处理中由影像取得部11取得的影像信号的比特率为“3000Mbps”的情况下,通信速率设定部141选择“4000Mbps”作为对影像接收装置20无线发送所需要的通信速率。
(步骤S106)发送部152经由天线部154对影像接收装置20无线发送由影像取得部11取得的影像信号。然后,进入步骤S107的处理。
(步骤S107)通信速率设定部141判定步骤S105的处理中选择出的通信速率是否为规定通信速率(第1规定值)以下(例如1000Mbps)。在通信速率设定部141判定为规定通信速率以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8的处理,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06的处理。规定通信速率可以预先决定,也可以任意设定。
(步骤S108)在从影像接收装置20发送了表示接收电波强度的接收电波强度信息的情况下,接收部153对接收电波强度信息进行接收。发送输出控制部151判定接收部153是否接收到接收电波强度信息。在发送输出控制部151判定为接收到接收电波强度信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9的处理,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06的处理。
(步骤S109)在从影像接收装置20发送了表示最小接收灵敏度的最小接收灵敏度信息的情况下,接收部153接收最小接收灵敏度信息。发送输出控制部151判定接收部153是否接收到最小接收灵敏度信息。在发送输出控制部151判定为接收到最小接收灵敏度信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0的处理,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06的处理。
(步骤S110)发送输出控制部151根据步骤S108的处理中由接收部153接收到的接收电波强度信息和步骤S109的处理中由接收部153接收到的最小接收灵敏度信息,计算发送输出的抑制量。然后,进入步骤S111的处理。发送输出的抑制量的计算方法如参照图8说明的那样。
(步骤S111)发送输出控制部151根据步骤S110的处理中计算出的发送输出的抑制量,判定是否能够降低发送输出。在发送输出控制部151判定为能够降低发送输出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2的处理,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06的处理。
(步骤S112)发送输出控制部151根据步骤S110的处理中计算出的发送输出的抑制量,对发送部152的发送输出进行变更。然后,进入步骤S113的处理。也可以不是一次性地降低步骤S110的处理中计算出的全部发送输出的抑制量,而是逐渐降低。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当存在20db的差异时,能够降低14dB的输出。例如,在分5次降低输出的情况下,由于对14dB进行5等分后大约为3dB,所以,以每次3dB的方式阶段地降低到作为极限的S/N差异6dB。
(步骤S113)在从影像接收装置20发送了表示接收错误增加的错误增加通知的情况下,接收部153接收错误增加通知。发送输出控制部151判定接收部153是否接收到错误增加通知。在发送输出控制部151判定为接收到错误增加通知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4的处理,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06的处理。
(步骤S114)发送输出控制部151使发送部152的发送输出返回在步骤S112的处理中进行变更之前的发送输出。然后,返回步骤S106的处理。在步骤S112中阶段地降低发送输出的情况下,也可以阶段地返回发送输出。
接着,对影像接收装置20接收从影像发送装置10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步骤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影像接收装置20接收从影像发送装置10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步骤的流程图。
(步骤S201)影像接收装置20在与影像发送装置10之间的通信建立后,进行待机处理,直到从影像发送装置10发送无线信号为止。在从影像发送装置10无线发送了无线信号的情况下,接收部211接收无线信号。控制部24判定接收部211是否接收到从影像发送装置10无线发送的无线信号。
在控制部24判定为接收到无线信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2的处理,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再次执行步骤S201的处理。
(步骤S202)接收电波强度取得部212根据由接收部211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取得从影像发送装置10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波强度。然后,进入步骤S203的处理。
(步骤S203)通信速率取得部214根据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包的头部中存储的通信速率设定值(未图示),取得无线信号的通信速率。然后,进入步骤S204的处理。
(步骤S204)最小接收灵敏度取得部213根据步骤S203的处理中由通信速率取得部214取得的无线信号的通信速率和存储部23存储的最小接收灵敏度表,取得能够接收无线信号的最小的接收灵敏度即最小接收灵敏度。然后,进入步骤S205的处理。例如,如图5所示,在步骤S203的处理中由通信速率取得部214取得的无线信号的通信速率为“4000Mbps”的情况下,最小接收灵敏度取得部213取得能够接收无线信号的最小接收灵敏度“-65dBm”。
(步骤S205)发送部215对影像发送装置10发送表示步骤S202的处理中由接收电波强度取得部212取得的接收电波强度的信息、以及表示步骤S204的处理中由最小接收灵敏度取得部213取得的最小接收灵敏度的信息。
然后,进入步骤S206的处理。优选在接收部211未接收无线信号的期间内,发送部215执行表示接收电波强度的信息和表示最小接收灵敏度的信息的发送。例如,优选在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解调而生成的影像信号的垂直同步期间内,发送部215执行表示接收电波强度的信息和表示最小接收灵敏度的信息的发送。
(步骤S206)控制部24判定接收部211的接收错误是否增加。在控制部24判定为接收部211的接收错误增加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7的处理,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01的处理。
(步骤S207)发送部215对影像发送装置10发送错误增加通知。然后,返回步骤S201的处理。
影像接收装置20的控制部24对由接收部211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解调并生成影像信号。然后,影像显示控制部251对控制部24生成的影像信号进行处理。影像输出部26输出由影像显示控制部251进行处理后的影像信号。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影像发送装置10根据以无线信号发送的影像信号的分辨率,以成为影像接收装置20能够接收无线信号的输出电平以上、且输出电平更低的方式降低输出电平,发送无线信号。由此,影像发送装置10抑制了无线信号的发送输出,因此,能够降低无线传送低分辨率的影像信号的系统对无线传送高分辨率的影像信号的系统引起干扰。
并且,如上所述,在无线发送分辨率较高且影像比特率较高的影像信号的情况下,需要提高通信速率,所以,在影像发送装置10中,也可以不进行发送输出的控制。另一方面,在对分辨率较低且影像比特率较低的影像信号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能够将通信速率设定为较低,所以,也可以在影像发送装置10中进行发送输出的控制。
在影像信号为MPEG等压缩后的影像信号的情况下,即使图像尺寸和帧率较高,比特率也由于压缩而变低,所以,能够将通信速率设定为较低。因此,影像发送装置10能够降低输出电平,对影像接收装置20无线发送压缩后的影像信号。因此,能够降低对无线传送高分辨率的影像信号的系统引起干扰。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影像接收装置20对影像发送装置10发送接收电波强度值和最小接收灵敏度值,影像发送装置10根据接收电波强度值和最小接收灵敏度值确定发送输出的抑制量,但是,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由影像接收装置20根据接收电波强度值和最小接收灵敏度值确定抑制量,并对影像发送装置10发送确定出的抑制量。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减轻影像发送装置10的处理负荷。
并且,作为发送输出的变更方法,也可以通过抑制供给到天线部154所具有的各天线元件1541-1~1541-n的信号振幅来实现。并且,作为发送输出的变更方法,也可以通过切断与天线部154所具有的各天线元件1541-1~1541-n连接的功率放大器的电源来实现。在通过抑制信号振幅来变更发送输出的情况下,天线部154所具有的天线元件1541-1~1541-n可以是一个。并且,在通过切断功率放大器的电源来变更发送输出的情况下,天线部154所具有的天线元件1541-1~1541-n可以是两个。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控制发送影像信号的无线信号的发送输出之外,还对发送控制信号的无线信号的发送输出进行控制。通常,控制信号与影像信号相比,数据量较少,转送速度也是非常低速。因此,影像发送装置10即使将发送控制信号的无线信号的发送输出设定为比发送影像信号的无线信号的发送输出更低,也能够对影像接收装置20发送控制信号,而不会受到噪声的影响。
本实施方式的影像收发系统1的结构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影像收发系统1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发送装置10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影像发送装置10的结构相同。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影像接收装置20的结构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影像接收装置20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接着,对影像接收装置20的存储部23存储的控制信号的最小接收灵敏度表进行说明。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信号的最小接收灵敏度表的数据构造的概略图。控制信号的最小接收灵敏度表具有“通信速率”和“最小接收灵敏度”的数据项目,按照每行相关联地存储各数据项目的数据。
数据项目“通信速率”存储由影像发送装置10发送的控制信号的通信速率。数据项目“最小接收灵敏度”存储能够接收以数据项目“通信速率”存储的通信速率无线发送的控制信号的最小的接收灵敏度。通信速率的单位为“Mbps”,最小接收灵敏度的单位为“dBm”。
在图示的例子中,行401的数据项目“通信速率”中存储的值为“20”,数据项目“最小接收灵敏度”中存储的值为“-76”。这表示能够无线接收以通信速率“20Mbps”发送的控制信号的最小的接收灵敏度为“-76dBm”。其他行如图所示。即,行402表示能够无线接收以通信速率“10Mbps”发送的控制信号的最小的接收灵敏度为“-85dBm”。并且,行4032表示能够无线接收以通信速率“5Mbps”发送的控制信号的最小的接收灵敏度为“-88dBm”。由此,在确定了从影像发送装置10发送的控制信号的通信速率的情况下,能够唯一确定能够无线接收该控制信号的最小的接收灵敏度。
影像发送装置10对影像接收装置20无线发送控制信号的步骤是与影像发送装置10对影像接收装置20无线发送影像信号的步骤(图9所示的步骤)相同的步骤。并且,影像接收装置20接收从影像发送装置10无线发送的控制信号的步骤是与影像接收装置20接收从影像发送装置10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步骤(图10所示的顺序)相同的步骤。
如上所述,影像接收装置20的存储部23存储控制信号的最小接收灵敏度表,由此,影像发送装置10能够分别设定发送影像信号的无线信号的输出值和发送控制信号的无线信号的输出值。由此,能够减低控制信号的干扰。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通过变更发送输出来抑制干扰,还估计干扰波的到来方法,通过调零(null steering)来抑制干扰。本实施方式的影像收发系统2具有影像发送装置30和影像接收装置40。与第1实施方式的影像收发系统1同样,影像发送装置30取得影像信号,并将所取得的影像信号发送到作为连接目的地的影像接收装置40。影像接收装置40在监视器等中显示基于所发送的影像信号的影像。影像发送装置30与影像接收装置40之间的通信路径是无线。
接着,对影像发送装置3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发送装置30的结构的框图。在图示的例子中,影像发送装置30具有影像取得部11、影像处理部12、存储部13、控制部34、无线部35(无线通信部)、操作部16、显示部17。并且,影像处理部12具有影像分辨率取得部121。并且,控制部34具有通信速率设定部141和到来方向估计部341。并且,无线部35具有发送输出控制部151、发送部152、接收部153、天线部154、干扰波检测部351、波束形成部352。
影像取得部11、影像处理部12、存储部13、操作部16、显示部17与第1实施方式的各部相同。控制部34进行影像发送装置30所具有的各部的控制。通信速率设定部141设定对影像接收装置40无线发送影像信号时的通信速率。到来方向估计部341估计由干扰波检测部351检测到的电波被发送来的方向。例如,到来方向估计部341通过波束成形法或具有更高准确度的MUSIC等算法,估计干扰波的入射方向。
无线部35通过建立基于无线的通信连接,与影像接收装置40进行影像信号和控制信号等的收发。发送输出控制部151对发送部152的发送输出进行控制。发送部152对影像接收装置40发送无线信号。接收部153接收从影像接收装置40发送的无线信号。天线部154是使用多个天线的自适应阵列天线。干扰波检测部351检测从期望通信对象以外(自身通信中的对象以外)发送的电波。波束形成部352进行调零。调零是如下的技术:通过MMSE(最小二乘误差法)或MSN(最大SNR法)等使指向性图案的零点自动朝向干扰方向,由此,能够减轻来自外界的干扰波的影响。
接着,对影像接收装置4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影像接收装置40的结构的框图。在图示的例子中,影像接收装置40具有无线部41、显示部22、存储部23、控制部44、影像处理部25、影像输出部26、操作部27。并且,无线部41具有接收部211、接收电波强度取得部212、最小接收灵敏度取得部213、通信速率取得部214、发送部215、天线部216、干扰波检测部411、波束形成部412、发送输出控制部413。并且,影像处理部25具有影像显示控制部251。并且,控制部44具有到来方向估计部441。
显示部22、存储部23、影像处理部25、影像输出部26、操作部27与第1实施方式的各部相同。无线部41通过建立基于无线的通信连接,与影像发送装置30进行影像信号和控制信号等的收发。
接收部211、接收电波强度取得部212、最小接收灵敏度取得部213、通信速率取得部214、发送部215、天线部216与第1实施方式的各部相同。
干扰波检测部411检测从期望通信对象以外(自身通信中的对象以外)发送的电波。波束形成部412进行调零。发送输出控制部413对发送部215的发送输出进行控制。控制部44进行影像接收装置40所具有的各部的控制。到来方向估计部441估计干扰波检测部411检测到的电波被发送来的方向。
接着,对影像发送装置30对影像接收装置40无线发送影像信号的步骤进行说明。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影像发送装置30对影像接收装置40无线发送影像信号的步骤的流程图。
步骤S301~步骤S313的处理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步骤S101~步骤113的处理相同的处理。
(步骤S314)干扰波检测部351检测从其他装置发送的干扰波,判定是否存在干扰波。在干扰波检测部351判定为存在从其他装置发送的干扰波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15的处理,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17的处理。
(步骤S315)到来方向估计部341根据步骤S314的处理中由干扰波检测部351检测到的干扰波,估计干扰波的到来方向。然后,进入步骤S316的处理。
(步骤S316)波束形成部352根据步骤S315的处理中由到来方向估计部341估计出的干扰波的到来方向,通过调零来抑制干扰波的影响。然后,返回步骤S306的处理。
(步骤S317)发送输出控制部151使发送部152的发送输出返回在步骤S312的处理中进行变更之前的发送输出。然后,返回步骤S306的处理。
接着,对影像接收装置40接收从影像发送装置30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步骤进行说明。影像接收装置40接收从影像发送装置30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步骤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影像接收装置20接收从影像发送装置10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步骤相同的步骤。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影像发送装置30通过变更发送输出来抑制干扰,进而,估计干扰波的到来方法,通过调零来抑制干扰。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针对其他装置的干扰,还能够进一步降低从其他装置受到的干扰。
也可以通过将用于实现这些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使计算机系统读入该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并执行,从而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影像发送装置10、30所具有的各部的功能全体或其一部分、影像接收装置20、40所具有的各部的功能全体或其一部分。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含OS和周边设备等硬件。
并且,“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等存储部。进而,“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可以包含如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在短时间内动态保持程序的部件、如作为该情况下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保持一定时间的程序的部件。并且,上述程序可以用于实现所述功能的一部分,进而,也可以与已经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进行组合来实现所述功能。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第1~第3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结构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含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应用于能够维持与要发送的影像信号的分辨率对应的发送输出并抑制无线通信部的无线发送输出、能够进一步降低针对其他装置的电波干扰的影像发送装置、影像发送方法和程序等。
标号说明
1、2:影像收发系统;10、30:影像发送装置;11:影像取得部;12、25:影像处理部;13、23:存储部;14、24、34、44:控制部;15、21、35、41:无线部;16、27:操作部;17、22:显示部;20、40:影像接收装置;26:影像输出部;121:影像分辨率取得部;141:通信速率设定部;151、413:发送输出控制部;152、215:发送部;153、211:接收部;154、216:天线部;212:接收电波强度取得部;213:最小接收灵敏度取得部;214:通信速率取得部;251:影像显示控制部;341、441:到来方向估计部;351、411:干扰波检测部;352、412:波束形成部;1541-1~1541-n:天线元件;1542-1~1542-n:加权电路。

Claims (9)

1.一种影像发送装置,该影像发送装置具有:
影像分辨率取得部,其取得影像信号的分辨率;
包含天线的无线通信部,其无线发送所述影像信号,并且从无线接收所述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终端,无线接收对所述影像信号进行无线接收时的接收电波强度和最小接收灵敏度;以及
通信速率设定部,其根据所述取得的影像信号的分辨率,设定无线发送所述影像信号时的通信速率,
所述无线通信部具有发送输出控制部,该发送输出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无线通信部以由所述通信速率设定部设定的所述通信速率无线发送所述影像信号,并且进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设定的通信速率低于第1规定值、并且所述无线通信部无线接收到的所述接收电波强度与所述最小接收灵敏度之差为第2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以抑制该差的方式抑制所述无线通信部的无线发送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输出控制部通过改变所述天线的指向性,来抑制所述无线发送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输出控制部通过控制供给到所述天线的信号电平,来抑制所述无线发送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影像发送装置还具有:
干扰波检测部,其检测有无干扰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的干扰波;
到来方向估计部,其估计由所述干扰波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干扰波的到来方向;以及
波束形成部,其在由所述到来方向估计部估计出的所述到来方向上形成所述天线的指向性的零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输出控制部在所述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垂直同步期间内抑制所述无线发送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输出控制部抑制无线发送控制信号时的所述无线发送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影像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天线是阵列天线,
所述发送输出控制部抑制对所述终端无线发送与所述阵列天线的控制有关的信号时的所述无线发送输出。
8.一种影像发送方法,该影像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影像分辨率取得步骤,取得影像信号的分辨率;
无线通信步骤,无线发送所述影像信号,并且从无线接收所述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终端,无线接收对所述影像信号进行无线接收时的接收电波强度和最小接收灵敏度;
通信速率设定步骤,根据所述取得的影像信号的分辨率,设定无线发送所述影像信号时的通信速率;以及
发送输出控制步骤,进行控制,以使无线通信部以所述通信速率设定步骤中设定的所述通信速率无线发送所述影像信号,并且进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设定的通信速率低于第1规定值、并且所述无线通信步骤中无线接收到的所述接收电波强度与所述最小接收灵敏度之差为第2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以抑制该差的方式抑制所述无线通信部的无线发送输出。
9.一种程序,该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
影像分辨率取得步骤,取得影像信号的分辨率;
无线通信步骤,无线发送所述影像信号,并且从无线接收所述无线发送的影像信号的终端,无线接收对所述影像信号进行无线接收时的接收电波强度和最小接收灵敏度;
通信速率设定步骤,根据所述取得的影像信号的分辨率,设定无线发送所述影像信号时的通信速率;以及
发送输出控制步骤,进行控制,以使无线通信部以所述通信速率设定步骤中设定的所述通信速率无线发送所述影像信号,并且进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设定的通信速率低于第1规定值、并且所述无线通信步骤中无线接收到的所述接收电波强度与所述最小接收灵敏度之差为第2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以抑制该差的方式抑制所述无线通信部的无线发送输出。
CN201280062605.2A 2011-12-21 2012-12-19 影像发送装置和影像发送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120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9737 2011-12-21
JP2011279737A JP5659138B2 (ja) 2011-12-21 2011-12-21 映像送信装置、映像送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CT/JP2012/082926 WO2013094640A1 (ja) 2011-12-21 2012-12-19 映像送信装置、映像送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2080A true CN104012080A (zh) 2014-08-27
CN104012080B CN104012080B (zh) 2017-06-16

Family

ID=48668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260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12080B (zh) 2011-12-21 2012-12-19 影像发送装置和影像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94711B2 (zh)
EP (1) EP2797318A4 (zh)
JP (1) JP5659138B2 (zh)
CN (1) CN104012080B (zh)
WO (1) WO201309464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1820A (zh) * 2018-04-02 2019-10-18 天擎积体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能自动调整发射功率的无线传输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08345A1 (en) * 2014-01-17 2015-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at a transceiver
US9628796B2 (en) * 2014-05-15 2017-04-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to optimize video performance in wireless-dock with ultra-high definition display
US10224626B1 (en) * 2015-07-24 2019-03-05 Ethertronics, Inc. Co-located active steering antennas configured for band switching, impedance matching and unit selectivity
JP7040569B2 (ja) * 2020-08-31 2022-03-2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KR102576768B1 (ko) 2021-06-28 2023-09-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A/v 수신 장치 및 무선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KR20240023106A (ko) * 2021-09-09 2024-0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A/v 전송 장치 및 a/v 수신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6035A (zh) * 1998-05-20 2000-06-07 Ntt移动通信网株式会社 防止干扰的射频通信系统
CN1256058A (zh) * 1998-01-28 2000-06-07 Ntt移动通信网株式会社 通信信道选择方法及基站设备
US20060172711A1 (en) * 2005-01-28 2006-08-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Multi-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multi-sectored antenna
CN101116265A (zh) * 2005-02-09 2008-01-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装置和基于发送功率控制的干扰避免方法
US20080240031A1 (en) * 2007-03-26 2008-10-02 Karim Nassiri-Toussi Extensions to adaptive beam-steering method
CN101808323A (zh) * 2010-04-23 2010-08-18 金宝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信号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19236B1 (en) * 1998-09-18 2003-02-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utomatic power control in uncoordinated frequency-hopping radio systems
JP4544938B2 (ja) 2004-08-12 2010-09-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401461B2 (en) * 2006-02-14 2013-03-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wirelessly transmitting setting information of display unit
JP4735472B2 (ja) * 2006-08-23 2011-07-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携帯電話端末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ローノイズアンプ切替え閾値制御方法
JP5593596B2 (ja) * 2008-02-04 2014-09-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映像信号送信装置および映像信号送信方法
JP5312108B2 (ja) * 2009-03-12 2013-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1130369A (ja) * 2009-12-21 2011-06-30 Toshiba Corp 通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12100207A (ja) * 2010-11-05 2012-05-24 Sharp Corp 映像表示装置,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6058A (zh) * 1998-01-28 2000-06-07 Ntt移动通信网株式会社 通信信道选择方法及基站设备
CN1256035A (zh) * 1998-05-20 2000-06-07 Ntt移动通信网株式会社 防止干扰的射频通信系统
US20060172711A1 (en) * 2005-01-28 2006-08-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Multi-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multi-sectored antenna
CN101116265A (zh) * 2005-02-09 2008-01-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装置和基于发送功率控制的干扰避免方法
US20080240031A1 (en) * 2007-03-26 2008-10-02 Karim Nassiri-Toussi Extensions to adaptive beam-steering method
CN101808323A (zh) * 2010-04-23 2010-08-18 金宝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信号处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1820A (zh) * 2018-04-02 2019-10-18 天擎积体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能自动调整发射功率的无线传输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59138B2 (ja) 2015-01-28
US20140289782A1 (en) 2014-09-25
US9094711B2 (en) 2015-07-28
CN104012080B (zh) 2017-06-16
EP2797318A4 (en) 2015-09-09
JP2013131898A (ja) 2013-07-04
WO2013094640A1 (ja) 2013-06-27
EP2797318A1 (en) 2014-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2080A (zh) 影像发送装置、影像发送方法和程序
JP6670411B2 (ja) Mimoトレーニング方法及び無線装置
US871798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MIMO/DSM operating mode
US10236962B2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downlink channel quality, transmit end, receive end, and system
CN108365930B (zh) 上行测量参考信号的功率控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EP189727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data throughput
CN107454997B (zh) 选择天线的方法、设备和视频眼镜
CN108092702B (zh) 智能天线自适应调整方法、智能天线装置及智能电视
CN108347272A (zh) 一种基于波束组进行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KR20100101280A (ko) 복수의 단말에서 간섭 정렬 스킴에 따라 통신하는 타겟 단말을 선택하는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그 방법
TW200849717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tting smart antenna
KR20130084442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 거부 공격을 감지하기 위한 기지국 및 그 방법
CN109219062B (zh) 一种波束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EP2826163A1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wireless connection in a mimo system using multi-sector directional antennas
CN111464222A (zh) 发射信号的接收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05731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빔형성 방법 및 장치
US20230318721A1 (en) Receiver, transmitter, device,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feedback sensing
CN113285741B (zh) 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090253452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Interference Wave Judging Method
US9942827B2 (en) Dynamic crossband link method and wireless extender
CN112532363A (zh) Srs传输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US8068877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ntenna selection
US9717093B2 (en) Access point and associated antenna selecting method
CN114915326A (zh) 射频感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803309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6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