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3693A - 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3693A
CN103993693A CN201410082923.6A CN201410082923A CN103993693A CN 103993693 A CN103993693 A CN 103993693A CN 201410082923 A CN201410082923 A CN 201410082923A CN 103993693 A CN103993693 A CN 103993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ching device
suspension rod
ceiling
support
furred cei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29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兆龙
贾杨
官铖
段良友
杨苏春
王晓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Jian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Jian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Jian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Jian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8292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936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993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36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装饰吊顶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通过对承接装置进行力学计算分析和设计吊杆和反支撑的布置方式,根据计算得到的吊顶所能承受的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与吊顶当地设计要求的风荷载标准值Wk进行比较,若W>Wk,则采用该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对吊顶结构进行设计,即满足反支撑施工的质量要求,且根据计算对反支撑结构选取最佳的设计方案,节约吊顶设计的成本,满足反支撑施工的经济要求,完善吊顶反支撑的设置工艺。

Description

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饰吊顶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吊顶工程中,吊杆主要承受吊顶龙骨。面板。轻型灯具等重力作用以及较小的风压荷载,当屋顶顶棚受到向上的推力或在较大的负风压的作用下,由于吊杆过长和刚度不足,就会产生一定的弯曲变形,从而导致整个吊顶系统向上变形和横向变形,吊顶反支撑可以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6.1.11条规定: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得大于300mm,当大于300mm时,应增加吊杆,当吊杆长度大于1.5m时,应增设反支撑。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并增设吊杆,由此可见,规范的要求较为简单,仅指出吊杆长度超过1.5m时应增设反支撑,但反支撑应采用何种材料、如何布置以及如何评判布置效果均未说明,且迄今为止也没有与反支撑设置方法相关的文献和研究,导致施工单位在吊顶反支撑的设置方面十分混乱,因为设计和施工中的不合理,极易造成吊顶变形较大而开裂,且设计施工不合理导致工程造价较高,带来很大的经济方面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空间反支撑设置方法,通过对承接装置进行力学计算分析和设计吊杆和反支撑的布置方式,满足反支撑施工的质量要求和经济要求,完善吊顶反支撑的设置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包括垂直固定于顶板结构与主龙骨之间的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计算稳定系数Φ,根据承接装置的安全设计长度1和承接装置的截面回转半径i计算得到长细比λn,根据长细比λn的取值,确定承接装置的截面类别,进一步计算得到承接装置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
步骤二:计算单根承接装置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N,根据所采用的承接装置的钢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的设计值f、承接装置的毛截面面积以及步骤一计算得到的稳定系数Φ,计算得到单根承接装置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N;
步骤三:计算单根承接装置所分担的材料自重Ng,根据承接装置所采用的主龙骨类型、副龙骨类型和面板的类型,计算得到单根承接装置所分担的材料自重Ng
步骤四:计算吊顶所能承受的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根据吊顶设计用承接装置的横向间距d1和纵向间距d2,计算吊顶单元受风荷载面积S,根据活荷载分项系数以及步骤二和步骤三计算得到的单根承接装置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N和单根承接装置所分担的材料自重Ng得到吊顶所能承受的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
步骤五:根据步骤四计算得到的吊顶所能承受的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与吊顶当地设计要求的风荷载标准值Wk进行比较,若W>Wk,则采用该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对吊顶结构进行设计。
优选的是,所述的吊顶分为上人吊顶和不上人吊顶两种类型,步骤三中的单根承接装置所分担的材料自重Ng还包括上人吊顶荷载值和不上人吊顶荷载值。
优选的是,所述的承接装置为吊杆,吊杆顶端与顶板结构采用半刚性连接方式垂直连接,吊杆底端与主龙骨采用铰接方式垂直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承接装置由吊杆和反支撑组成,吊杆顶端与顶板结构采用半刚性连接方式垂直连接,吊杆底端与主龙骨采用铰接方式垂直连接;反支撑顶端与顶板结构采用半刚性连接方式垂直连接,反支撑底端与主龙骨采用铰接方式垂直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反支撑为加强型反支撑,该加强型反支撑的顶端与顶板结构垂直连接,底端通过吊杆与主龙骨垂直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吊杆和反支撑采在主龙骨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上采用隔一设一布设方式,即每设置一根吊杆增设一根反支撑。
优选的是,所述的吊杆和反支撑采在主龙骨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上采用隔二设一布设方式,即每设置两根吊杆增设一根反支撑。
优选的是,所述的吊顶周圈设置有防止吊顶横向变形的45°反支撑,承接装置设于45°反支撑所包围的区域中间,该45°反支撑与主龙骨之间的夹角为45°,45°反支撑的上端通过膨胀螺栓与顶板结构固定,45°反支撑的下端通过铆钉与主龙骨固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通过对承接装置进行力学计算分析和设计吊杆和反支撑的布置方式,根据计算得到的吊顶所能承受的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与吊顶当地设计要求的风荷载标准值Wk进行比较,若W>Wk,则采用该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对吊顶结构进行设计,即满足反支撑施工的质量要求,且根据计算对反支撑结构选取最佳的设计方案,节约吊顶设计的成本,满足反支撑施工的经济要求,完善吊顶反支撑的设置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包括垂直固定于顶板结构与主龙骨之间的承接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计算稳定系数Φ,根据承接装置的安全设计长度1和承接装置的截面回转半径i计算得到长细比λn,根据长细比λn的取值,确定承接装置的截面类别,进一步计算得到承接装置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附录C之规定,长细比λn与承接装置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的计算公式为:
λ n = λ π f y / E ≤ 0.215 时:
   (式1.1)
当λn>0.215时:
   (式1.2)
式1.1和式1.2中:
i—截面回转半径;
l—承接装置长度;
l0—承接装置计算长度;
λn—长细比,λn=l0/i;
fy—承接装置的屈服强度(或屈服点);
E—承接装置的弹性模量。
其中,α1、α2、α3为系数,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表5.1.2的截面分类,截面类别与系数的关系见表1.0。
表1.0
步骤二:计算单根承接装置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N,根据所采用的承接装置的钢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的设计值f、承接装置的毛截面面积以及步骤一计算得到的稳定系数Φ,计算得到单根承接装置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N;
N≤φfA   (式1.3)
式1.3中:
φ—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f—钢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
A—毛截面面积。
步骤三:计算单根承接装置所分担的材料自重Ng,根据承接装置所采用的主龙骨类型、副龙骨类型和面板的类型,计算得到单根承接装置所分担的材料自重Ng
Ng=N主龙骨+N副龙骨+N面板   (式1.4)
步骤四:计算吊顶所能承受的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根据吊顶设计用承接装置的横向间距d1和纵向间距d2,计算吊顶单元受风荷载面积S,根据活荷载分项系数以及步骤二和步骤三计算得到的单根承接装置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N和单根承接装置所分担的材料自重Ng得到吊顶所能承受的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
W=(N+Ng)/(γQ*d1*d2)   (式1.5)
   (式1.6)
式1.6中:
N—单根承接装置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
γQ—活荷载系数;
Ng—每根承接装置所分担的材料自重;
d1、d2—承接装置的横向间距及纵向间距。
按照荷载最不利组合进行考虑,材料自重分项系数取为1.0,活荷载系数γQ通常取值为1.4。
步骤五;根据步骤四计算得到的吊顶所能承受的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与吊顶当地设计要求的风荷载标准值Wk进行比较,若W>Wk,则采用该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对吊顶结构进行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根据吊顶上人或不上人情况,可将吊顶分为上人吊顶和不上人吊顶两种类型,上人吊顶情况下,承接装置长度小于1.0m时采用直径8mm的承接装置;承接装置长度大于1.0m时采用直径10mm的吊杆;不上人情况下,承接装置长度小于1.0m时采用直径6mm的承接装置,承接装置长度大于1.0m时采用直径8mm的承接装置。不同直径承接装置的承载力不同,直径大的承接装置的承受负风压较大。
吊顶类型直接影响步骤三中的单根承接装置所分担的材料自重Ng,不同类型的龙骨材料、和面板材料在承接装置上的自重不同。通常上人吊顶采用60系列主龙骨,重量为0.89kg/m、50系列副龙骨,重量为0.4kg/m;不上人吊顶采用38系列主龙骨,重量为0.58kg/m、50系列副龙骨,重量为0.4kg/m。通常面板类型为双层9.5mm石膏板重量为19kg/m2、单层15mm石膏板重量为15kg/m2、单层12mm石膏板重量为12kg/m2、单层2.0mm铝板重量为5.4kg/m2,在计算单根承接装置所分担的材料自重Ng时可忽略连接件及铆钉等固定装置的重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承接装置的设置方法相同,区别在于顶板结构与主龙骨之间承接装置为吊杆,吊杆顶端与顶板结构采用半刚性连接方式垂直连接,吊杆底端与主龙骨采用铰接方式垂直连接,面板类型分别采用双层9.5mm石膏板、单层15mm石膏板、单层12mm石膏板、单层2.0mm铝板;吊杆长度从1000mm—2500mm;承接装置即吊杆的横向间距及纵向间距d1*d2分别设置为0.9m*0.9m、1.0m*1.0m、1.1m*1.1m和1.2m*1.2m。
表2.0为根据式1.6得到的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
表2.0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N/m2
表3.0为根据式1.6得到的不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
表3.0不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N/m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承接装置的设置方法相同,区别在于顶板结构与主龙骨之间的承接装置由吊杆和反支撑组成,吊杆顶端与顶板结构结构采用半刚性连接方式垂直连接,吊杆底端与主龙骨采用铰接方式垂直连接;反支撑顶端与顶板结构采用半刚性连接方式垂直连接,反支撑底端与主龙骨采用铰接方式垂直连接,该90°反支撑可防止吊顶向上变形。
在计算步骤四中吊顶所能承受的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根据吊顶设计用承接装置的横向间距d1和纵向间距d2,计算吊顶单元受风荷载面积S,根据单根吊杆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N1和单根反支撑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N2,进而得到吊杆吊顶所能承受的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1和反支撑吊顶所能承受的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2,吊顶所能承受的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为W1和W2的总和:
   (式1.7)
式1.7中:
N1—单根吊杆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
N2—单根反支撑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
γQ—活荷载系数;
ω1、ω2—设置系数(根据吊杆和反支撑的设置方式);
Ng—每根吊杆或反支撑所分担的材料自重;
d1、d2—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及纵向间距。
按照荷载最不利组合进行考虑,材料自重分项系数取为1.0,活荷载系数γQ通常取值为1.4,通常吊杆和反支撑的设置间距相同,承接装置的横向间距d1和纵向间距d2为相邻承接装置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设置系数根据吊杆和反支撑的设置方式有关,当支撑装置的吊杆与反支撑为隔一设一布置时,当支撑装置的吊杆与反支撑为隔二设一布置时, ω 1 = 3 4 , ω 2 = 1 4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承接装置的设置方法相同,区别在于实施例3中的反支撑为加强型反支撑,加强型反支撑通常采用3#或4#角钢,图1为加强型反支撑的结构示意图。该加强型反支撑1的顶端与顶板结构2垂直连接,底端通过吊杆3与主龙骨4垂直连接,便于调节吊顶主龙骨4和副龙骨标高以及平整度,吊杆3通常采用直径为10mm的钢筋,吊杆3长度选取300mm,吊杆3与角钢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焊接处做防锈处理。
实施例5
本实施例5与实施例3的承接装置的设置方法相同,区别在于吊杆和反支撑采在主龙骨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上采用隔一设一布设方式,即每设置一根吊杆增设一根反支撑,且吊杆的横向间距B1、纵向间距B2与反支撑的横向间距D1、纵向间距D2相等,即式1.7可简化为:
                                      (式1.8)
式1.8中:
N1—单根吊杆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
N2—单根反支撑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
γQ—活荷载系数;
Ng—每根承接装置所分担的材料自重;
d1、d2—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及纵向间距。
按照荷载最不利组合进行考虑,材料自重分项系数取为1.0,活荷载系数γQ通常取值为1.4。
表4.0为根据式1.8得到的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其中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及纵向间距d1*d2分别设置为0.9m*0.9m、1.0m*1.0m、1.1m*1.1m和1.2m*1.2m,吊杆的横向间距与反支撑的横向间距相等,均为两倍的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吊杆的纵向间距与反支撑的纵向间距相等,均为两倍的支撑装置的纵向间距。面板类型分别采用双层9.5mm石膏板、单层15mm石膏板、单层12mm石膏板、单层2.0mm铝板;支撑装置的长度即吊杆和反支撑的长度从1000mm—2500mm;反支撑采用30mm*30mm*3mm规格的角钢和40mm*40mm*4规格的角钢。
表4.0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吊杆与反支撑隔一设一)(N/m2
表5.0为根据式1.8得到的不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其中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及纵向间距d1*d2分别设置为0.9m*0.9m、1.0m*1.0m、1.1m*1.1m和1.2m*1.2m,吊杆的横向间距与反支撑的横向间距相等,均为两倍的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吊杆的纵向间距与反支撑的纵向间距相等,均为两倍的支撑装置的纵向间距。面板类型分别采用双层9.5mm石膏板、单层15mm石膏板、单层12mm石膏板、单层2.0mm铝板;支撑装置的长度即吊杆和反支撑的长度从1000mm—2500mm;反支撑采用30mm*30mm*3mm规格的角钢和40mm*40mm*4规格的角钢。
表5.0不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吊杆与反支撑隔一设一)(N/m2
实施例6
本实施例6与实施例4的承接装置的设置方法相同,即反支撑类型采用加强型反支撑,区别在于吊杆和反支撑采在主龙骨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上采用隔一设一布设方式,即每设置一根吊杆增设一根加强型反支撑。
表6.0为根据式1.8得到的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其中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及纵向间距d1*d2分别设置为0.9m*0.9m、1.0m*1.0m、1.1m*1.1m和1.2m*1.2m,吊杆的横向间距与反支撑的横向间距相等,均为两倍的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吊杆的纵向间距与反支撑的纵向间距相等,均为两倍的支撑装置的纵向间距。面板类型分别采用双层9.5mm石膏板、单层15mm石膏板、单层12mm石膏板、单层2.0mm铝板;支撑装置的长度即吊杆和反支撑的长度从1000mm—2500mm;反支撑采用30mm*30mm*3mm规格的角钢和40mm*40mm*4规格的角钢。
表6.0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吊杆与加强型反支撑隔一设一)(N/m2
表7.0为根据式1.8得到的不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其中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及纵向间距d1*d2分别设置为0.9m*0.9m、1.0m*1.0m、1.1m*1.1m和1.2m*1.2m,吊杆的横向间距与反支撑的横向间距相等,均为两倍的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吊杆的纵向间距与反支撑的纵向间距相等,均为两倍的支撑装置的纵向间距。面板类型分别采用双层9.5mm石膏板、单层15mm石膏板、单层12mm石膏板、单层2.0mm铝板;支撑装置的长度即吊杆和反支撑的长度从1000mm—2500mm;反支撑采用30mm*30mm*3mm规格的角钢和40mm*40mm*4规格的角钢。
表7.0不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吊杆与加强型反支撑隔一设一)(N/m2
实施例7
本实施例7与实施例3的承接装置的设置方法相同,区别在于吊杆和反支撑采在主龙骨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上采用隔二设一布设方式,即每设置两根吊杆增设一根反支撑,且吊杆的横向间距B1、纵向间距B2与反支撑的横向间距D1、纵向间距D2相等,即式1.7可简化为:
                                   (式1.9)
式1.9中:
N1—单根吊杆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
N2—单根反支撑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
γQ—活荷载系数;
Ng—每根承接装置所分担的材料自重;
d1、d2—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及纵向间距。
按照荷载最不利组合进行考虑,材料自重分项系数取为1.0,活荷载系数γQ通常取值为1.4。
表8.0为根据式1.9得到的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其中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及纵向间距d1*d2分别设置为0.9m*0.9m、1.0m*1.0m、1.1m*1.1m和1.2m*1.2m,且吊杆与吊杆、吊杆与反支撑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相等,均等于的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面板类型分别采用双层9.5mm石膏板、单层15mm石膏板、单层12mm石膏板、单层2.0mm铝板;支撑装置的长度即吊杆和反支撑的长度从1000mm—2500mm;反支撑采用30mm*30mm*3mm规格的角钢和40mm*40mm*4规格的角钢。
表8.0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吊杆与反支撑隔二设一)(N/m2
表9.0为根据式1.9得到的不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其中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及纵向间距d1*d2分别设置为0.9m*0.9m、1.0m*1.0m、1.1m*1.1m和1.2m*1.2m,吊杆的横向间距与反支撑的横向间距相等,均为两倍的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且吊杆与吊杆、吊杆与反支撑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相等,均等于的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面板类型分别采用双层9.5mm石膏板、单层15mm石膏板、单层12mm石膏板、单层2.0mm铝板;支撑装置的长度即吊杆和反支撑的长度从1000mm—2500mm;反支撑采用30mm*30mm*3mm规格的角钢和40mm*40mm*4规格的角钢。
表9.0不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吊杆与反支撑隔二设一)(N/m2
实施例8
本实施例8与实施例4的承接装置的设置方法相同,即反支撑类型采用加强型反支撑,区别在于吊杆和反支撑采在主龙骨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上采用隔二设一布设方式,即每设置两根吊杆增设一根加强型反支撑。
表10.0为根据式1.9得到的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其中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及纵向间距d1*d2分别设置为0.9m*0.9m、1.0m*1.0m、1.1m*1.1m和1.2m*1.2m,且吊杆与吊杆、吊杆与反支撑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相等,均等于的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面板类型分别采用双层9.5mm石膏板、单层15mm石膏板、单层12mm石膏板、单层2.0mm铝板;支撑装置的长度即吊杆和反支撑的长度从1000mm—2500mm;反支撑采用30mm*30mm*3mm规格的角钢和40mm*40mm*4规格的角钢。
表10.0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吊杆与加强型反支撑隔二设一)(N/m2
表11.0为根据式1.9得到的不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其中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及纵向间距d1*d2分别设置为0.9m*0.9m、1.0m*1.0m、1.1m*1.1m和1.2m*1.2m,且吊杆与吊杆、吊杆与反支撑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相等,均等于的支撑装置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面板类型分别采用双层9.5mm石膏板、单层15mm石膏板、单层12mm石膏板、单层2.0mm铝板;支撑装置的长度即吊杆和反支撑的长度从1000mm—2500mm;反支撑采用30mm*30mm*3mm规格的角钢和40mm*40mm*4规格的角钢。
表11.0不上人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吊杆与加强型反支撑隔二设一)(N/m2
实施例9
本实施例9与实施例1的承接装置的设置方法相同,区别在于吊顶周圈设置有防止吊顶横向变形的45°反支撑,承接装置设于45°反支撑所包围的区域中间,该45°反支撑与主龙骨之间的夹角为45°,45°反支撑的上端通过膨胀螺栓与顶板结构固定,45°反支撑的下端通过铆钉与主龙骨固定。
综上所述,根据吊顶设计面积、支撑装置长度和支撑装置纵向间距、横向间距、面板材料、主龙骨材料、副龙骨材料,采用以上实施例1—实施例9的承接装置的设置方法,得到的吊顶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与吊顶当地设计要求的风荷载标准值Wk进行比较,若W>Wk,则采用该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对吊顶结构进行设计,即满足反支撑施工的质量要求,且根据计算对反支撑结构选取最佳的设计方案,节约吊顶设计的成本,增加吊顶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满足反支撑施工的经济要求,完善吊顶反支撑的设置工艺。

Claims (8)

1.一种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包括垂直固定于顶板结构与主龙骨之间的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计算稳定系数Φ,根据承接装置的安全设计长度1和承接装置的截面回转半径i计算得到长细比λn,根据长细比λn的取值,确定承接装置的截面类别,进一步计算得到承接装置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
步骤二:计算单根承接装置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N,根据所采用的承接装置的钢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的设计值f、承接装置的毛截面面积以及步骤一计算得到的稳定系数Φ,计算得到单根承接装置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N;
步骤三:计算单根承接装置所分担的材料自重Ng,根据承接装置所采用的主龙骨类型、副龙骨类型和面板的类型,计算得到单根承接装置所分担的材料自重Ng
步骤四:计算吊顶所能承受的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根据吊顶设计用承接装置的横向间距d1和纵向间距d2,计算吊顶单元受风荷载面积S,根据活荷载分项系数以及步骤二和步骤三计算得到的单根承接装置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N和单根承接装置所分担的材料自重Ng得到吊顶所能承受的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
步骤五;根据步骤四计算得到的吊顶所能承受的极限风荷载标准值W,与吊顶当地设计要求的风荷载标准值Wk进行比较,若W>Wk,则采用该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对吊顶结构进行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顶分为上人吊顶和不上人吊顶两种类型,步骤三中的单根承接装置所分担的材料自重Ng还包括上人吊顶荷载值和不上人吊顶荷载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接装置为吊杆,吊杆顶端与顶板结构采用半刚性连接方式垂直连接,吊杆底端与主龙骨采用铰接方式垂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接装置由吊杆和反支撑组成,吊杆顶端与顶板结构采用半刚性连接方式垂直连接,吊杆底端与主龙骨采用铰接方式垂直连接;反支撑顶端与顶板结构采用半刚性连接方式垂直连接,反支撑底端与主龙骨采用铰接方式垂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支撑为加强型反支撑,该加强型反支撑的顶端与顶板结构垂直连接,底端通过吊杆与主龙骨垂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项所述的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杆和反支撑采在主龙骨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上采用隔一设一布设方式,即每设置一根吊杆增设一根反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项所述的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杆和反支撑采在主龙骨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上采用隔二设一布设方式,即每设置两根吊杆增设一根反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顶周圈设置有防止吊顶横向变形的45°反支撑,承接装置设于45°反支撑所包围的区域中间,该45°反支撑与主龙骨之间的夹角为45°,45°反支撑的上端通过膨胀螺栓与顶板结构固定,45°反支撑的下端通过铆钉与主龙骨固定。
CN201410082923.6A 2014-03-07 2014-03-07 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 Pending CN1039936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2923.6A CN103993693A (zh) 2014-03-07 2014-03-07 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2923.6A CN103993693A (zh) 2014-03-07 2014-03-07 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3693A true CN103993693A (zh) 2014-08-20

Family

ID=51308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2923.6A Pending CN103993693A (zh) 2014-03-07 2014-03-07 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9369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3774A (zh) * 2015-09-24 2015-12-09 青岛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组合装配式吊顶反向支撑体系结构及设计安装一体化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62873A (ja) * 2011-02-04 2012-08-30 Kirii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o Ltd 天井構造およびブレース材と天井仕上板の固定金具
CN202466923U (zh) * 2011-12-27 2012-10-03 北京弘高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吊顶反支撑
CN202611077U (zh) * 2012-06-11 2012-12-19 魏志鹏 一种轻钢龙骨吊杆反支撑构件
CN202913557U (zh) * 2012-12-01 2013-05-01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吊顶反支撑装置
CN103485468A (zh) * 2013-09-23 2014-01-01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反支撑吊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62873A (ja) * 2011-02-04 2012-08-30 Kirii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o Ltd 天井構造およびブレース材と天井仕上板の固定金具
CN202466923U (zh) * 2011-12-27 2012-10-03 北京弘高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吊顶反支撑
CN202611077U (zh) * 2012-06-11 2012-12-19 魏志鹏 一种轻钢龙骨吊杆反支撑构件
CN202913557U (zh) * 2012-12-01 2013-05-01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吊顶反支撑装置
CN103485468A (zh) * 2013-09-23 2014-01-01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反支撑吊杆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庞俊霞: "浅谈装饰吊顶反支撑", 《山西建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3774A (zh) * 2015-09-24 2015-12-09 青岛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组合装配式吊顶反向支撑体系结构及设计安装一体化方法
CN105133774B (zh) * 2015-09-24 2017-05-17 青岛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组合装配式吊顶反向支撑体系结构及设计安装一体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asii et al. Estimate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a new space composite structure
CN104563494B (zh) 一种用于承插盘扣式钢管支撑架的转换支撑体系及施工工法
CN204475846U (zh) 一种用于承插盘扣式钢管支撑架的转换支撑体系
CN103711201A (zh)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体系
CN101892736B (zh) 高空移动吊篮施工方法
CN107227812B (zh) 一种倒锥型悬挑砖连拱幕墙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4988994B (zh) 一种组合构件
CN107476581B (zh) 一种钢结构双层悬挑结构吊装安装方法
CN201723853U (zh) 大型公共建筑安装工程管线综合排布技术综合支吊架
CN104988989A (zh) 一种活动式建筑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WO2014126544A1 (e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reinforcement used on columns and structural walls in buildings
CN104110136A (zh) 结构转换层内含h型钢大梁的混凝土浇筑模板搭设方法
CN103993693A (zh) 大空间吊顶反支撑设置方法
CN202520017U (zh) 一种看台变截面预应力悬挑式折梁施工结构
CN102322140A (zh) 大跨度挑檐模板支撑施工方法
Gasii Production of full-scale experimental modular specimens of the steel and concrete composite cable space frame
CN104775557B (zh) 一种大跨度装配整体式空腹夹层板楼盖
CN102409845A (zh) 一种梁模板支撑架
CN211899202U (zh) 吊顶转换层系统
CN205297287U (zh) 可伸缩梯脚多场地适用人字梯
CN204826727U (zh) 一种可拆卸、周转的钢筋加工防护棚
CN201495629U (zh) 一种预应力巨型支撑-框架结构
Ovchinnikova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software package in the improvement of floors made of hollow core slabs
CN110359548A (zh) 一种钢桁架悬挂混合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3938719B (zh) 大柱间距厂房墙面的t形墙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