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0390B - 一种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及其膜分离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及其膜分离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0390B
CN103990390B CN201410252098.XA CN201410252098A CN103990390B CN 103990390 B CN103990390 B CN 103990390B CN 201410252098 A CN201410252098 A CN 201410252098A CN 103990390 B CN103990390 B CN 1039903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seperation
seperation film
conducting polymer
ion condu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20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90390A (zh
Inventor
张小珍
韩润林
汪永清
周健儿
常启兵
胡学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4102520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903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90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0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90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03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包括电子导电网格膜、电极板、具有离子导电性的高分子基分离膜;所述分离膜呈平面、且至少一表平面为起分离作用的功能层,所述分离膜至少其功能层具有离子导电性;所述电子导电网格膜设置在分离膜为功能层的表平面上,所述电极板与分离膜的另一表平面呈间隙设置;所述电子导电网格膜、电极板分别与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相连。此外,还公开了采用上述分离膜元件的膜分离组件。本发明便于组装和控制,通过引入外加直流电场增强离子的截留和去除,大大提高了膜对离子的截留率而不降低膜的通量,同时显著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经济性,从而有助于实现规模化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及其膜分离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及工业废水离子脱除、特别是重金属离子脱除等领域的有机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及其膜分离组件。
背景技术
膜分离过程属于速度分离过程中的一种,其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当在膜的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时(如压力差、浓度差和电位差等),在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分在膜中具有不同的渗透能力,从而能够选择性地透过膜,进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此方法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不仅具有分离效率高、能耗低、占地面积小、过程简单、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便于与其他技术集成等优点,而且可以直接分离一些按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体系,如共沸体系、热敏性体系。
目前应用于海水淡化和离子脱除领域的膜技术主要是反渗透法、电渗析法和纳滤法。其中,反渗透法脱盐率较高、膜渗透通量较小,需要的操作压力也比较高(约1.5~20MPa);电渗析法脱盐过程其直流电场的电压较高(100~300V),与反渗透膜法相比,其脱盐率和水回收率较低,且易发生浓差极化而导致结垢,设备复杂易损;纳滤膜法在高价无机盐离子脱除领域具有较高的分离选择性。此外,膜蒸馏技术等也为膜法解决水资源短缺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膜蒸馏技术使用的膜为微孔膜,推动力为膜两侧的蒸汽压差,机理与传统蒸馏过程相似,虽然其选择性较高,但其分离效率较低,目前还难以规模化应用。上述膜分离技术中,除膜蒸馏技术使用的是疏水性微孔膜以外,其他应用于离子脱盐的膜技术所使用的均为致密膜,这就导致膜的渗透通量较低、能耗高。近年来,也研究开发了具有离子导电性的陶瓷微滤膜技术,在辅助电场的作用下用于离子去除。但该技术所使用的无机导电陶瓷材料存在着合成过程较难控制、无机膜孔径控制困难等问题,渗透通量较低,限制了其工业应用的范围。同时,由于无机材料的刚性和脆性特征,为组装设计带来了限制,装填密度较低、有效作用面积小、运行成本高,难以实现规模化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引入外加直流电场而实现离子截留去除、便于组装和控制的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以大大提高膜对离子的截留率而不降低膜的通量,同时显著降低使用成本、提高经济性,从而有助于实现规模化应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上述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的膜分离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包括电子导电网格膜、电极板、具有离子导电性的高分子基分离膜;所述分离膜呈平面、且至少一表平面为起分离作用的功能层,所述分离膜至少其功能层具有离子导电性;所述电子导电网格膜设置在分离膜为功能层的表平面上,所述电极板与分离膜的另一表平面呈间隙设置;所述电子导电网格膜、电极板分别与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相连。
本发明使用具有离子导电性的高分子基分离膜,通过设置电子导电网格膜、电极板(包括呈网状的电极板)而引入外接直流电场,使得导电分离膜的两侧产生电势差,从而对同种带电离子具有较强的排斥作用,实现分离膜对离子的截留。本发明使用的分离膜可以是膜本体具有离子导电性,即整个膜既起分离作用又作为支撑体;也可以只是膜表面的起分离作用的功能层具有离子导电性,而膜的其余部分作为支撑体。使用时,进料液从分离膜的铺设有电子导电网格膜的一侧进入,经过分离膜的截留分离,渗透液透过分离膜、经与电极板之间的间隙流出。
上述方案中,本发明所述分离膜的电阻率为3~2000Ω·cm,所述外接直流电源电压为2~14V,只需在外加直流弱电场的辅助作用下,即可强化分离膜所带的电荷,大大提高膜对离子的截留率而不降低膜的通量。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电极板与分离膜之间的间隙为1~10mm。所述分离膜其功能层的厚度为0.1~200μm,孔径为0~100nm,分离膜可以是致密膜,如具有离子导电性的离子交换膜、荷电反渗透膜、荷电纳滤膜,也可以是多孔膜,如荷电超滤膜、荷电微滤膜。
上述方案中,本发明所述分离膜其电荷特征可以是带负电或正电,可以为以下物质经磺化、羧酸化、季铵化或季磷化改性的高分子成膜聚合物:聚醚砜(PES)、聚砜(PSf)、聚苯砜(PSU)、聚醚酮类、聚偏氟乙烯(PVDF)、聚丙烯腈(PAN)或纤维素系列衍生物。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分离膜也可以是在高分子有机材料中引入无机材料而形成的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引入具有导电性的纳米银、纳米金、石墨、石墨烯、碳化硅、分子筛、镧锶钴铁、钛酸钙、镧锶锰、氧化钇、氧化锆、铬酸镧、钛酸钡、钛酸铅等钙钛矿型无机材料,可以加强分离膜的离子导电性;或者,引入无导电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如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铁等,以获得渗透通量较高的分离膜。所述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可以由以下原料制成:镧锶钴铁1~12wt%、高分子有机材料8~20wt%、溶剂68~85wt%;所述高分子有机材料为聚醚砜(PES)、聚砜(PSf)、聚苯砜(PSU)、聚醚酮类、聚偏氟乙烯(PVDF)、聚丙烯腈(PAN)或纤维素系列衍生物;所述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或N-甲基吡咯烷酮(NMP)等强极性溶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膜分离组件,由一个或一个以上膜分离单元组成;所述膜分离单元由上述的二个分离膜元件构成,所述二个分离膜元件的电极板为同一个电极板。
上述方案中,本发明所述各膜分离单元并行呈间隔排列设置而构成板框式膜分离组件。或者,所述膜分离单元的三边密封、一边开口而构成分离膜袋;所述各分离膜袋呈间隔叠放,其开口一边固定连接在管壁具有通孔的中心管上,其袋体卷曲绕在中心管外而构成卷式膜分离组件。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外加电压较低的直流电场,便可大大提高膜对离子的截留率而不降低膜的通量,运行成本低,显著提高了膜的分离效率和经济适用性。
(2)制备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控制调整,使用灵活。采用不同荷电类型的导电膜和不同电场连接方式,可以实现膜对不同类型离子的高截留率。同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在高分子材料中引入不同的无机材料,实现分离膜离子导电性或渗透通量的提高,适用领域广泛,尤其适用于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及重金属离子脱除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3)采用高分子基体、呈平面的分离膜,作用面积大,且材料具有柔韧性,便于组装成不同的组件装置,可大大提高装填密度和有效作用面积,进一步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有助于促进规模化应用和发展。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一分离膜元件的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二板框式膜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三卷式膜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子导电网格膜1,电极板2、分离膜3,膜分离单元4,中心管5,通孔5a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种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的实施例,包括电子导电网格膜1、电极板2、具有离子导电性的高分子基分离膜3。
如图1和图2所示,分离膜3呈平面、且至少一表平面为起分离作用的功能层,分离膜3至少其功能层具有离子导电性,电阻率为3~2000Ω·cm。
分离膜3其功能层的厚度为0.1~200μm,孔径为0~100nm。分离膜3可以是致密膜,如具有离子导电性的离子交换膜、荷电反渗透膜、荷电纳滤膜,也可以是多孔膜,如荷电超滤膜、荷电微滤膜。
分离膜3的材质为高分子成膜聚合物,例如可以是经磺化改性或羧酸化改性的聚醚砜(PES)、聚砜(PSf)、聚苯砜(PSU)、聚醚酮类、聚偏氟乙烯(PVDF)、聚丙烯腈(PAN)或纤维素系列衍生物等带负电的高分子材料,也可以是经季铵化或季磷化改性后的聚醚砜(PES)、聚砜(PSf)、聚苯砜(PSU)、聚醚酮类、聚偏氟乙烯(PVDF)、聚丙烯腈(PAN)或纤维素系列衍生物等带正电的高分子材料。此外,还可以在高分子有机材料中引入无机材料而形成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例如,引入具有导电性的纳米银、纳米金、石墨、石墨烯、碳化硅、分子筛、镧锶钴铁、钛酸钙、镧锶锰、氧化钇、氧化锆、铬酸镧、钛酸钡、钛酸铅等钙钛矿型无机材料,或者引入无导电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如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铁等。
如图3所示,电子导电网格膜1设置在分离膜3为功能层的表平面上,电子导电网格膜1可以是导电高分子或者金属材料网膜,可以采用喷涂、印刷电路或压膜方式在分离膜3的表面获得接触良好的导电高分子或导电金属薄膜网。
电极板2与分离膜3的另一表平面呈间隙设置,该间隙为1~10mm。电极板2可以采用石墨或惰性金属材料。电子导电网格膜1、电极板2分别与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相连,外接直流电源电压为2~14V。
如图3所示,使用时,进料液从分离膜3的铺设有电子导电网格膜1的一侧进入,经过分离膜3的截留分离,渗透液透过分离膜3、经与电极板2之间的间隙流出。
实施例二:
图4所示为本发明板框式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膜分离组件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为由一个或一个以上膜分离单元4组成的板框式组件。膜分离单元4由实施例一的二个分离膜元件构成,该二个分离膜元件的电极板2为同一个电极板。各膜分离单元4并行呈间隔排列设置。
实施例三:
图5所示为本发明卷式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膜分离组件的实施例,为由一个或一个以上膜分离单元4(见图4)组成的卷式组件。膜分离单元4的三边密封、一边开口而构成分离膜袋;各分离膜袋呈间隔叠放,其开口一边固定连接在管壁具有通孔的中心管上(见图5),其袋体卷曲绕在中心管外而构成卷式膜分离组件。
使用时,进料液从组件的一端沿轴向进入,经过分离膜3的截留分离,渗透液透过分离膜3、经与电极板2之间的间隙,从膜袋的开口一边流入通孔5a而到达中心管5内,然后沿轴向从中心管5的端头流出。截留物则从组件的另一端沿轴向排出。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分离膜元件的制备应用实施例之一。
1、分离膜的制备:
以聚醚砜(PES)为有机相,引入平均粒径为100nm的镧锶钴铁(La0.6Sr0.4Co0.2Fe0.8O3,LSCF)作为无机粒子填充剂,采用相转化法制备成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具体如下:将8wt%的LSCF、8wt%的PES、84wt%的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混合均匀,抽真空,在无纺布上刮膜,在凝胶浴中发生相转化得到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
2、应用:
通过电子导电网格膜1、电极板2分别与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相连,调节外接直流电场电压为7V,处理溶液为1g/L的MgCl2溶液。在外压为0.1MPa时,分离膜对无机盐离子的截留率为76%,水通量可达316L/m2h。在没有外加电场时,分离膜对无机盐离子没有截留效果。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分离膜元件的制备应用实施例之二。
1、分离膜的制备:
采用18wt%氯甲基化聚砜与82wt%的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混合均匀,抽真空,在无纺布上刮膜,在凝胶浴中成膜后,在三甲胺溶液中季铵化得到荷正电的对称高分子纳滤膜。
2、应用
通过电子导电网格膜1、电极板2分别与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相连,调节外接直流电场电压为7V,处理溶液为1g/L的MgCl2溶液。在外压为0.3MPa时,分离膜对无机盐离子的截留率为86%,水通量为276L/m2h。在没有外加电场时,分离膜对无机盐离子的截留率为55%,水通量为273L/m2h。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分离膜元件的制备应用实施例之三。
1、分离膜的制备:
采用1wt%磺化聚砜水溶液涂覆在聚砜超滤膜表面,在120℃下与交联剂作用固化成膜,得到荷负电复合纳滤膜。
2、应用
通过电子导电网格膜1、电极板2分别与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相连,调节外接直流电场电压为7V,处理溶液为1g/L的Na2SO4溶液。在外压为0.3MPa时,分离膜对无机盐离子的截留率为98%,水通量为167L/m2h。在没有外加电场时,分离膜对无机盐离子的截留率为82%,水通量为167L/m2h。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分离膜元件的制备应用实施例之四。
1、分离膜的制备:
采用实例五制备的荷正电高分子纳滤膜进行拉伸,得到荷正电的高分子微孔膜。
2、应用
通过电子导电网格膜1、电极板2分别与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相连,调节外接直流电场电压为7V,处理溶液为1g/L的MgCl2溶液。在外压为0.1MPa时,分离膜对无机盐离子的截留率为72%,水通量为437L/m2h。在没有外加电场时,分离膜对无机盐离子的截留率为24%,水通量为437L/m2h。

Claims (10)

1.一种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导电网格膜(1)、电极板(2)、具有离子导电性的高分子基分离膜(3);所述分离膜(3)呈平面、且至少一表平面为起分离作用的功能层,所述分离膜(3)至少其功能层具有离子导电性;所述电子导电网格膜(1)设置在分离膜(3)为功能层的表平面上,所述电极板(2)与分离膜(3)的另一表平面呈间隙设置;所述电子导电网格膜(1)、电极板(2)分别与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相连;所述电子导电网格膜(1)的上侧为进料液的进入侧;所述电极板(2)与分离膜(3)之间的间隙为渗透液的流出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膜(3)的电阻率为3~2000Ω·cm,所述外接直流电源电压为2~14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2)与分离膜(1)之间的间隙为1~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膜(3)其功能层的厚度为0.1~200μm,孔径为0~1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膜(3)为以下物质经磺化、羧酸化、季铵化或季磷化改性的高分子成膜聚合物:聚醚砜、聚砜、聚苯砜、聚醚酮类、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或纤维素系列衍生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膜(3)为在高分子有机材料中引入具有导电性的纳米银、纳米金、石墨、石墨烯、碳化硅、分子筛、镧锶钴铁、钛酸钙、镧锶锰、氧化钇、氧化锆、铬酸镧、钛酸钡、钛酸铅无机材料,或无导电性的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铁无机非金属材料而形成的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
7.根据权利要6所述的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由以下原料制成:镧锶钴铁1~12wt%、高分子有机材料8~20wt%、溶剂68~85wt%;所述高分子有机材料为聚醚砜、聚砜、聚苯砜、聚醚酮类、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或纤维素系列衍生物;所述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N-甲基吡咯烷酮。
8.一种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膜分离组件,其特征在于:由一个或一个以上膜分离单元(4)组成;所述膜分离单元(4)由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二个分离膜元件构成,所述二个分离膜元件的电极板(2)为同一个电极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膜分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膜分离单元(4)并行呈间隔排列设置而构成板框式膜分离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膜分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分离单元(4)的三边密封、一边开口而构成分离膜袋;所述各分离膜袋呈间隔叠加,其开口一边固定连接在管壁具有通孔(5a)的中心管(5)上,其袋体卷曲绕在中心管(5)外而构成卷式膜分离组件。
CN201410252098.XA 2014-06-09 2014-06-09 一种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及其膜分离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903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2098.XA CN103990390B (zh) 2014-06-09 2014-06-09 一种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及其膜分离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2098.XA CN103990390B (zh) 2014-06-09 2014-06-09 一种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及其膜分离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0390A CN103990390A (zh) 2014-08-20
CN103990390B true CN103990390B (zh) 2017-03-01

Family

ID=51304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209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90390B (zh) 2014-06-09 2014-06-09 一种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及其膜分离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903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2127B (zh) * 2017-07-24 2021-03-16 赵寰宇 一种电去离子装置
CN107537322B (zh) * 2017-08-17 2021-05-25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截盐用rGO/CNT三维复合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8889129A (zh) * 2018-08-29 2018-11-27 湖北世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混合驱动纳滤膜组件及井矿盐制盐工艺
US11820681B2 (en) * 2018-10-26 2023-11-21 Robert Bosch Gmbh Voltage-controlled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enabling selective ion affinities for water desalination and device containing the same
CN109589802B (zh) * 2018-11-06 2021-08-24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锌溴液流电池的多孔分离膜及其制法
CN110586042B (zh) * 2019-08-13 2022-11-25 武汉轻工大学 废水处理的方法及六价铬离子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CN113209842B (zh) * 2021-04-02 2022-08-23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过滤刚果红时具有电场敏感性的复合分离膜
CN114950141B (zh) * 2022-06-08 2024-01-26 林金龙 导电分离膜袋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04010A (ja) * 1985-03-07 1986-09-10 Nitto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合膜によるイオン性物質の透過制御法
JPH01254211A (ja) * 1988-03-31 1989-10-11 Nitto Denko Corp 物質分離装置
GB8901581D0 (en) * 1989-01-25 1989-03-15 Alcan Int Ltd Filter cleaning
SG81338A1 (en) * 1999-12-17 2001-06-19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Water-processing domestic appliance with assembly for de-ionizing water
JP3702234B2 (ja) * 2002-02-25 2005-10-05 西日本環境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ナトリウム溶液の電解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ナトリウム回収システム
DE10319044A1 (de) * 2003-04-25 2004-11-11 Bergische Universität Wuppertal Vorrichtung zur elektrolytischen und oxidativen Behandlung von Abwässern, hierbei eingesetzte Filtrationsmembranen, deren Herstellung sowie Verfahren zur Behandlung von Abwässern mittels dieser Anlage und/oder dieser Filtrationsmembranen
CN202398295U (zh) * 2012-01-11 2012-08-29 天津大学 具有电解氧化作用的螺旋卷式膜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0390A (zh) 2014-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0390B (zh) 一种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基分离膜元件及其膜分离组件
Chen et al. A large-area free-standing graphene oxide multilayer membrane with high stability for nanofiltration applications
CN107029562B (zh) 一种基于MXene的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Shokrollahzadeh et al. Fabrication of thin film composite forward osmosis membrane using electrospun polysulfone/polyacrylonitrile blend nanofibers as porous substrate
CN103977718B (zh) 一种高水通量正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27759A (zh) 一种高性能正渗透膜及其静电纺丝制备方法
Obaid et al. Breakthroughs in the fabrication of electrospun-nanofiber-supported thin film composite/nanocomposite membranes for the forward osmosis process: A review
KR101004707B1 (ko) 이온제거용 축전식 전극 및 그를 이용한 전해셀
CN104587852A (zh) 一种重金属离子吸附型ps中空纤维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Wei et al. Carbon nanotube hollow fiber membranes: High-throughput fabrication, structural control and electrochemically improved selectivity
US11583808B2 (en) Method of preparation of conductive polymer/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and the use thereof
Gao et al. A method for the efficient fabric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mosaic membranes by inkjet printing
CN105854626A (zh) 一种复合反渗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KR20130034433A (ko) 해수 중의 금속이온 회수 공정
JP5062630B2 (ja) 複合繊維体、その製造方法、フィルタ及び流体濾過方法
CN106245232A (zh) 氧化石墨烯@高聚物纳米纤维多层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Ma et al. Electrospray interface-less polymerization to fabricate high-performance thin film composite polyamide membranes with controllable skin layer growth
US10472262B2 (en) Electrical-storage type desalination electrode modul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esalination device using same
JP2020504453A (ja) 多孔質炭素電極を製造するプロセス
CN103240005A (zh) 一种管式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79650A (zh) 一种自组装技术制备电吸附组件的方法
KR101757859B1 (ko) 나노입자 함유 이중층 중공사막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2495195B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非对称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方法
CN105582816A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正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Wang et al. Conductive 3D networks in a 2D layer for high performance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with high flux-retention and robust cyclic stabil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33001 Jingdezhen Tao Yang University, Jingdezhen South Road, pearl mountain, Jiangxi

Applicant after: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333001 Tao Yang Road, Jingdezhen, Jiangxi Province,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Applicant before: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Xiaozhen

Inventor after: Han Runlin

Inventor after: Wang Yongqing

Inventor after: Zhou Jianer

Inventor after: Chang Qibing

Inventor after: Hu Xuebing

Inventor before: Zhou Jianer

Inventor before: Han Runlin

Inventor before: Wang Yongq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aozhen

Inventor before: Chang Qibing

Inventor before: Hu Xueb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