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4319A - 载波聚合下的功率余量上报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载波聚合下的功率余量上报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4319A
CN103974319A CN201310034627.4A CN201310034627A CN103974319A CN 103974319 A CN103974319 A CN 103974319A CN 201310034627 A CN201310034627 A CN 201310034627A CN 103974319 A CN103974319 A CN 1039743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carrier
carrier
uplink
pusch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46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4319B (zh
Inventor
高雪娟
林亚男
沈祖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3100346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74319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PCT/CN2014/071479 priority patent/WO2014117696A1/zh
Priority to KR1020157023490A priority patent/KR101980222B1/ko
Priority to ES14746333.5T priority patent/ES2628133T3/es
Priority to EP14746333.5A priority patent/EP2953406B1/en
Priority to US14/763,159 priority patent/US9723576B2/en
Priority to JP2015555574A priority patent/JP6157643B2/ja
Publication of CN103974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4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4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4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5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载波聚合下的功率余量PH上报方法和设备,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用于解决在终端支持在不同载波组对应的不同上行载波上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时,如何进行PH上报的问题。本发明中,终端对需要上报PH的多个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中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类型Type1 PH和一个Type2 PH;对需要上报PH的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Type1 PH,并将生成的各Type1 PH和Type2 PH,在当前上行子帧中上报给网络侧。本发明解决了上述问题。

Description

载波聚合下的功率余量上报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波聚合下的功率余量上报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及以前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一个小区中只有一个载波,最大带宽为20MHz,如图1所示。在长期演进增强(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系统中,系统峰值速率比LTE有巨大的提高,要求达到下行1Gbps,上行500Mbps。只使用一个带宽为20MHz的载波无法达到峰值速率要求。因此,LTE-A系统引入了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技术,即将同一个基站(eNB)下的多个连续或不连续的载波聚合在一起,同时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服务,如图2所示。这些聚合在一起的载波称为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每个小区都可以是一个成员载波,不同eNB下的小区(成员载波)不能聚合。为了保证对LTE UE的后相兼容性,每一个载波最大不超过20MHz。
在UE聚合的成员载波中定义1个主成员载波(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PCC),包括下行PCC和上行PCC,其他成员载波都称为辅成员载波(SecondaryComponent Carrier,SCC)。
在LTE-A版本10(Rel-10)中,UE聚合的每个成员载波都对应1个载波的最大发射功率PCMAX,c,该载波最大发射功率的取值范围为PCMAX_L,c≤PCMAX,c≤PCMAX_H,c,PCMAX_L,c和PCMAX_H,c是UE按照下述方式确定的:
在频带内(Intra-band)CA时:
公式1:PCMAX_L,c=MIN{PEMAX,c–TC,c,PPowerClass–MAX(MPRc+A-MPRc,P-MPRc)–TC,c};
公式2:PCMAX_H,c=MIN{PEMAX,c,PPowerClass};
在频带间(Inter-band)CA时:
公式3:PCMAX_L,c=MIN{PEMAX,c–TC,c,PPowerClass–MAX(MPRc+A-MPRc+TIB,c,P-MPRc)–TC,c};
公式4:PCMAX_H,c=MIN{PEMAX,c,PPowerClass};
其中,PEMAX,c为网络侧配置给每个成员载波的允许最大功率,PPowerClass为不考虑任何功率回退的与UE传输所在频带相关的UE功率等级,P-MPR(PowerManagement Maximum Power Reduction,功率管理最大功率回退)为预先定义的最大功率回退值,TC,c=1.5dB或0,为每个成员载波对应的边频带传输功率回退值;MPRc(Maximum Power Reduction,最大功率回退)、A-MPRc(Additional-Maximum Power Reduction,额外的最大功率回退)为每个成员载波对应的与传输带宽、调制阶数、具体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分配等相关的功率回退值;TIB,c为额外边带回退值;
Intra-band CA时,每个成员载波的MPRc相同,A-MPRc也相同,都根据各聚合的成员载波上重叠传输的上行信道和上行信号的传输带宽之和来确定,当存在多种调制方式,以最高阶调制方式为准;Inter-band CA时,假设各聚合成员载波处于独立的不同频带,每个成员载波仅按照该成员载波上重叠传输的上行信道和上行信号的传输带宽之和来确定功率回退参数,因此,每个成员载波的MPRc可能不同,A-MPRc也可能不同,当存在多种调制方式,以最高阶调制方式为准。
在LTE-A系统中,不同于LTE系统,支持以下几个特性:一个成员载波上采用非连续资源分配方式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在PCC上PUSCH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PUCCH)同时发送;不同成员载波上的PUSCH和PUCCH同时发送;不同成员载波上的PUSCH同时发送。
UE上报的功率余量(Power Headroom,PH)主要用于基站判断UE的剩余功率,以便合理调度PUSCH在更多物理资源块(PRB)上传输而避免功率受限。因此,基于LTE-A系统中的上述传输特性,每个成员载波的功率回退情况都可能不同,因此每个成员载波都需要上报对应的PH,以使基站更为合理的调度该成员载波上的上行传输,此外,PH不仅要体现PUSCH的功率余量,还要体现PUCCH和PUSCH同时传输时的功率余量;因此,在LTE-A Rel-10系统中,定义了如下两种PH上报类型:
第一,类型1(Type1)PH:主要用于反映PUSCH传输的功率余量,每个成员载波都需要上报。
第二,类型2(Type2)PH:主要用于反映PUCCH与PUSCH同时传输的功率余量,仅PCC上报该PH。
LTE支持三种双工方式:如图3A所示的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FDD)、如图3B所示的半频分双工(Half-FDD,H-FDD)以及如图3C所示的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其中,FDD是指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在不同的载波频段上进行,基站和终端都可以同时进行接收和发送信号,为了达到这个目的,FDD设备需要两套收发信机以及双工滤波器。H-FDD与FDD的差别在于终端不可以同时进行信号的发送与接收,即H-FDD的基站与FDD的基站相同,但是H-FDD的终端相对FDD的终端可以简化,只保留一套收发信机并节省双工器的成本。TDD是指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在相同的载波频段上进行,基站(终端)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信道的发送(接收)或者接收(发送)。
在LTE-A后续演进系统中很可能支持FDD载波和TDD载波进行载波聚合,此时,UE可能支持在不同的载波组对应的不同的上行载波上传输PUCCH,在多个上行载波上都可能出现PUCCH与PUSCH同时传输,对于这种情况,目前还没有相应的PH上报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下的功率余量上报方法和设备,用于解决在终端支持在不同载波组对应的不同上行载波上传输PUCCH时,如何进行PH上报的问题。
一种载波聚合下的功率余量PH上报方法,终端聚合多个下行载波,该多个下行载波被划分为多个载波组;对于每个载波组,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被指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上行载波;该方法包括:
终端对需要上报PH的多个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中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类型Type1PH和一个Type2PH;对需要上报PH的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Type1 PH;
终端将生成的各Type1 PH和Type2 PH,在当前上行子帧中上报给网络侧。
一种载波聚合下的功率余量PH接收方法,该方法包括:
网络侧接收终端上报的功率余量PH信息;该终端聚合多个下行载波,该多个下行载波被划分为多个载波组;对于每个载波组,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被指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上行载波;
网络侧从所述PH信息中获取需要进行PH上报的多个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中的每个上行载波,分别对应的一个类型Type1 PH和一个Type2PH;
网络侧从所述PH信息中获取需要进行PH上报的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每个上行载波分别对应的一个Type1 PH。
一种终端,该终端聚合多个下行载波,该多个下行载波被划分为多个载波组,对于每个载波组,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被指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上行载波;该终端包括:
PH生成单元,用于对需要上报PH的多个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中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类型Type1 PH和一个Type2 PH;对需要上报PH的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Type1 PH;
PH上报单元,用于将生成的各Type1 PH和Type2 PH,在当前上行子帧中上报给网络侧。
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PH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功率余量PH信息;该终端聚合多个下行载波,该多个下行载波被划分为多个载波组,对于每个载波组,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被指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上行载波;
PH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PH信息中获取需要进行PH上报的多个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中的每个上行载波,分别对应的一个类型Type1 PH和一个Type2 PH;
从所述PH信息中获取需要进行PH上报的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每个上行载波分别对应的一个Type1 PH。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终端对需要上报PH的多个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中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类型Type1 PH和一个Type2 PH;对需要上报PH的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Type1 PH,并将生成的各Type1 PH和Type2 PH,在当前上行子帧中上报给网络侧。可见,在终端支持在不同载波组对应的不同上行载波上传输PUCCH时,本方案给出了终端进行PH上报的具体实现方法,从而解决了在终端支持在不同载波组对应的不同上行载波上传输PUCCH时,如何进行PH上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LTE小区的载波分布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LTE-A载波聚合示意图;
图3A为现有技术中的FDD示意图;
图3B为现有技术中的H-FDD示意图;
图3C为现有技术中的TDD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载波组划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FDD载波和TDD载波聚合时,由于FDD载波和TDD载波的工作方式不同,可能引入一种新的上行传输方案,如图4所示,即:
终端聚合多个下行载波,每个下行载波与一个上行载波配对;将聚合的下行载波(图4中的各下行载波以C表示)分为N个载波组Si,一个下行载波只属于一个载波组,每个载波组中的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一个载波组内的所有TDD载波采用相同的TDD上/下行配置;N为大于1的整数。
对于每个载波组Si,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CUL,i被指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上行载波;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采用与该载波组相同的双工方式,该上行载波采用与对应载波组相同的TDD上/下行配置。不同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不同。
UE在载波组内接收的下行数据对应的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信息,通过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的PUCCH进行传输,即UE可以在多个上行载波分别传输PUCCH。
上述下行载波与上行载波的配对关系,是网络侧通过系统信息SIB-1配置给UE的,一个下行载波与一个上行载波配对;由于该配对关系通常是由SIB-1消息通知给UE的,因此也称为SIB-1配对关系(SIB-1 linkage);通常,一个下行载波仅存在1个与之配对的上行载波或者不存在与之配对的上行载波;对于FDD,其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使用不同的频率资源,通常,下行载波和上行载波总是成对配置,此时称为上下行对称的载波聚合,当然FDD载波也可以存在没有配对的上行载波的FDD下行载波(称为DL only载波),此时称为上下行非对称的载波聚合;对于TDD,其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共用相同的频率资源,通过不同的发送时间区分上下行传输,因此同一个载波在不同的传输时间内分别扮演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因此,在对下行载波分组时,与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原则上也应属于同一个载波组。
如果从服务小区聚合的概念进行描述,UE聚合的每个服务小区包含1个上行载波和1个下行载波,对于FDD而言,该服务小区包含的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为不同频点上的载波,对于TDD而言,该服务小区包含的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为同一频点上的载波;每个服务小区可以同时包含1个上行载波和一个下行载波,也可以仅包含1个下行载波,这是可以根据SIB-1信息获得的;例如:服务小区1、2、3都包含1个上行载波和1个下行载波,服务小区4仅包含1个下行载波,则载波分组后服务小区1、2一组(或者说下行载波1和下行载波2一组),则该载波组中实际包含2个上行载波和2个下行载波,这两个上行载波为与该两个下行载波分别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分组后服务小区3、4一组(或者说下行载波3、4一组),则该载波组中实际包含了1个上行载波和2个下行载波,其中一个下行载波没有配对的上行载波。
为了解决在终端支持在不同载波组对应的不同上行载波上传输PUCCH时,如何进行PH上报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下述载波聚合下的PH上报方法。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载波聚合下的PH上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终端对需要上报PH的多个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中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类型(Type)1 PH和一个Type2 PH;对需要上报PH的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Type1 PH;
步骤51:终端将生成的各Type1 PH和Type2 PH,在当前上行子帧中上报给网络侧。
进一步的,在步骤50之前,终端可以按照如下方法划分载波组:终端根据网络侧下发的配置信息将自身聚合的多个下行载波划分为多个载波组,每个载波组包含至少一个下行载波;以及,
终端对于每个载波组,根据网络侧下发的高层信令或与网络侧的预先约定,将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确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50的具体实现可以为:对于需要上报PH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需要上报PH的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c的Type1 PH;
对于需要上报PH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其中,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是指与该上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下行载波所在的载波组。
具体的,上述对于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PH,具体实现可以如下: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都不存在PUCCH传输(考虑到与一个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中仅有一个上行载波可以传输PUCCH,因此该描述实际等效于: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所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CCH传输,后续的相同描述的解释同此处),则按照如下公式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三生成上行载波c的Type1 PH;
或者,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SCH和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公式一:
PHtype1,c(i)=PCMAX,c(i)-{10log10(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TF,c(i)+fc(i)}[dB];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即,根据与该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各上行载波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实际存在的上行传输(如PUCCH传输、PUSCH传输、SRS传输等)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不考虑其他载波组中对应的上行传输);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具体可以参见LTE-A通信协议的描述;
公式二: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所述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即不论在与该载波组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各上行载波上是否存在PUCCH传输,都仅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这些上行载波上仅存在PUSCH传输,也不考虑其他载波组中对应的上行传输),或者,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该上行载波c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该上行载波c上的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以及与该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除了该上行载波c以外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即仅假设当前上行载波上没有PUCCH传输,在与该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除了该上行载波c以外的上行载波上,如果存在上行传输(例如PUSCH、SRS等),则需要考虑这些上行传输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具体可以参见LTE-A通信协议的描述;
公式三: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最大功率回退MPR值等于0、额外的最大功率回退A-MPR值等于0dB、功率管理最大功率回退P-MPR值等于0、以及边频带传输功率回退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具体可以参见LTE-A通信协议的描述。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对于上述三种情况中的每种情况,不考虑其他载波组中是否存在PUCCH传输,即不论其他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是否存在PUCCH传输,只要满足上述对应条件,就都按照相应的公式一/公式二/公式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具体的,对于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具体实现可以如下: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CCH和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四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五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且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六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和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七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公式四: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即根据该载波组中的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各上行载波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实际存在的上行传输(如PUCCH、PUSCH、SRS等)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不考虑其他载波组中对应的上行传输);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具体可以参见LTE-A通信协议的描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具体可以参见LTE-A通信协议的描述;
公式五: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具体可以参见LTE-A通信协议的描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具体可以参见LTE-A通信协议的描述;
公式六: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具体可以参见LTE-A通信协议的描述;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具体可以参见LTE-A通信协议的描述;
公式七:
PH type 2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具体可以参见LTE-A通信协议的描述。
对于上述四种情况中的每种情况,此时不考虑其他载波组中是否存在PUCCH传输,即不论其他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是否存在PUCCH传输,只要满足上述对应条件,就都按照相应的公式四/公式五/公式六/公式七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计算功率回退值时,也不考虑与其他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步骤50的具体实现可以为:对于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对于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具体的,对于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具体实现可以如下: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任何一个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都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八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至少一个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或者,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八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SCH和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公式八:
PHtype1,c(i)=PCMAX,c(i)-{10log10(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TF,c(i)+fc(i)}[dB];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具体可以参见LTE-A通信协议的描述;
公式九: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dB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所有上行载波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所述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即假设终端的任何一个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都不存在PUCCH传输,仅考虑所有上行载波上实际存在的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或者,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该上行载波c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该上行载波c上的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以及所述UE的除了该上行载波c以外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即仅假设UE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CCH传输,与其他载波组所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如果存在PUCCH传输,也需要考虑该PUC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即对于除了当前上行载波以外的其他上行载波上的上行信道,如PUCCH/PUSCH/SRS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都需要考虑);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具体可以参见LTE-A通信协议的描述;
公式十: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具体可以参见LTE-A通信协议的描述。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对于上述三种情况中的每种情况,都需要考虑所有载波组中是否存在PUCCH传输,即任何一个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是存在PUCCH传输时,都认为该上行子帧i中存在PUCCH传输,并按照满足的对应条件,选择相应的公式八/或公式九/或公式十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具体的,对于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具体实现可以如下: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CCH传输和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且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和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四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公式十一: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F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具体可以参见LTE-A通信协议的描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具体可以参见LTE-A通信协议的描述;
公式十二: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具体可以参见LTE-A通信协议的描述;
公式十三: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具体可以参见LTE-A通信协议的描述;
公式十四:
PH type 2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边频带传输功率回退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具体可以参见LTE-A通信协议的描述。
进一步的,终端在按照公式二或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时,终端的物理层可以将上报给终端的高层。
本方法中,功率回退值包括但不限于:MPR值和A-MPR值;上行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上行传输带宽、调制阶数和资源块RB分配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本发明中,根据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功率回退值的方法以及根据功率回退值确定PCMAX,c(i)或的方法可以参见LTE-A通信协议36.101的描述。
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下的PH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网络侧接收终端上报的PH信息;该终端聚合多个下行载波;该多个下行载波被划分为多个载波组;对于每个载波组,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被指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
步骤61:网络侧从接收到的PH信息中获取需要进行PH上报的多个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中的每个上行载波,分别对应的一个Type1 PH和一个Type2 PH;网络侧从接收到的PH信息中获取需要进行PH上报的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每个上行载波分别对应的一个Type1 PH。
进一步的,在网络侧接收终端上报的PH信息之前,网络侧可以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指示终端将聚合的多个下行载波划分为多个载波组,每个载波组包含至少一个下行载波;以及,
网络侧向终端发送高层信令,该高层信令对于每个载波组,指示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作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或者,网络侧对于每个载波组,根据与终端的预先约定将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确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步骤61之后,对于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网络侧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1 PH是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
对于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网络侧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2PH是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
具体的,对于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网络侧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1 PH是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具体实现可以如下: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都不存在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或者,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SCH和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公式一:
PHtype1,c(i)=PCMAX,c(i)-{10log10(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TF,c(i)+fc(i)}[dB];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二: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所述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或者,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该上行载波c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该上行载波c上的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以及与该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除了该上行载波c以外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三: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最大功率回退MPR值等于0、额外的最大功率回退A-MPR值等于0dB、功率管理最大功率回退P-MPR值等于0、以及边频带传输功率回退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具体的,对于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网络侧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2 PH是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具体实现可以如下: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CCH和PUS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四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五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且不存在PUS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六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和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七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PH;
公式四: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五: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六: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七:
PH type 2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步骤61之后,对于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网络侧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1 PH是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
对于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网络侧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2PH是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
具体的,对于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网络侧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1 PH是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具体实现可以如下: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任何一个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都不存在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八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至少一个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或者,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八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SCH和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公式八:
PHtype1,c(i)=PCMAX,c(i)-{10log10(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TF,c(i)+fc(i)}[dB];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九: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dB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所有上行载波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所述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或者,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该上行载波c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该上行载波c上的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以及所述终端的除了该上行载波c以外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具体的,对于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网络侧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2 PH是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具体实现可以如下: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CCH传输和PUS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且不存在PUS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和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四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公式十一: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二: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三: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四:
PH type 2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边频带传输功率回退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没有特指某种上行信道(如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时,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通常指,上行载波上实际存在的上行传输(如PUCCH传输、PUSCH传输、SRS传输等)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
本方法中,功率回退值包括但不限于:MPR值和A-MPR值;上行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上行传输带宽、调制阶数和资源块RB分配信息中的一个或任意组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系统中聚合了5个载波C1、C2、C3、C4、C5,且C1为UE的PCC,基站将5个载波划分为3个载波组,其中S1={C1,C2},S2={C3,C4},S3={C5},并确定载波组S1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例如用于在PUCCH上反馈该载波组的下行子帧对应的ACK/NACK信息)的上行载波为CUL,1,S2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为CUL,4,S3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为CUL,5,,其中,UE的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中存在的上行信道如图4中右边一列所示,对于每个上行载波的PH,按照如下方式计算:
第一种方法:仅考虑与该上行载波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
对于上行载波CUL,1,需同时上报Type1 PH和Type2 PH:
由于当前上行载波CUL,1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与载波组中S1中的下行载波C1和C2分别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CUL,1和CUL,2中存在PUCCH,因此,Type1 PH满足公式二的条件,按照公式二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与载波组S1中的下行载波C1和C2分别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CUL,1和CUL,2上的PUSCH的传输相关信息而获得,即假设上行载波CUL,1上不存在PUCCH传输,Inter-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1上的PUS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Intra-band CA情况下,根据上行载波CUL,1和CUL,2上的PUSCH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或者,
由于当前上行载波CUL,1上存在PUSCH传输,且同时存在PUCCH,因此,Type1 PH满足公式二的条件,按照公式二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该上行载波CUL,1上的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以及与该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除了该上行载波CUL,1以外的上行载波CUL,2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而获得,即假设上行载波CUL,1上不存在PUCCH传输,Inter-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1上的PUS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Intra-band CA情况下,根据上行载波CUL,1和CUL,2上的PUSCH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
Type2 PH满足公式四的条件,按照公式四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与载波组S1中的下行载波C1和C2分别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CUL,1和CUL,2上的实际存在的上行信道(即此时实例中为PUCCH和PUSCH)的传输相关信息而获得,即Inter-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1上的PUCCH和PUSCH的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Intra-bandCA情况下,根据上行载波CUL,1和CUL,2上的PUCCH和PUSCH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
对于上行载波CUL,2,仅上报Type1 PH:
由于当前上行载波CUL,2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与载波组中S1中的下行载波C1和C2分别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CUL,1和CUL,2中存在PUCCH,因此,Type1 PH满足公式二的条件,按照公式二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与载波组S1中的下行载波C1和C2分别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CUL,1和CUL,2上的PUSCH的传输相关信息而获得,即假设上行载波CUL,1上不存在PUCCH传输,Inter-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2上的PUS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Intra-band CA情况下,根据上行载波CUL,1和CUL,2上的PUSCH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或者,
由于当前上行载波CUL,2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因此,Type1 PH满足公式一的条件,按照公式一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与上行载波CUL,1所对应的载波组S1中的下行载波C1和C2分别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CUL,1和CUL,2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而获得,即Inter-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2上的PUS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Intra-band CA情况下,根据上行载波CUL,1和CUL,2上的所有PUCCH和PUSCH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
对于上行载波CUL,3,仅上报Type1 PH:
由于当前上行载波CUL,3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与载波组中S2中的下行载波C3和C4分别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CUL,3和CUL,4中存在PUCCH,因此,Type1 PH满足公式二的条件,按照公式二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与载波组S2中的下行载波C3和C4分别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CUL,3和CUL,4上的PUSCH的传输相关信息而获得,即假设上行载波CUL,4上不存在PUCCH传输,Inter-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3上的PUS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Intra-band CA情况下,仅根据上行载波CUL,3上的PUSCH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或者,
由于当前上行载波CUL,3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因此,Type1 PH满足公式一的条件,按照公式一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与上行载波CUL,3所对应的载波组S2中的下行载波C3和C4分别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CUL,3和CUL,4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而获得,即Inter-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3上的PUS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Intra-band CA情况下,根据上行载波CUL,3和CUL,4上的所有PUCCH和PUSCH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
对于上行载波CUL,4,需同时上报Type1 PH和Type2 PH:
由于当前上行载波CUL,4上不存在PUSCH传输,Type1 PH满足公式三的条件,按照公式三获得,即上报一个virtual Type1 PH,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假设MPR=0dB,A-MPR=0dB,P-MPR=0dB以及ΔTC=0dB获得;
Type2 PH满足公式六的条件,按照公式六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与载波组S2中的下行载波C3和C4分别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CUL,3和CUL,4上的实际存在的上行信道(即此时实例中为PUCCH和PUSCH)的传输相关信息而获得,即Inter-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4上的PUC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Intra-band CA情况下,根据上行载波CUL,3和CUL,4上的PUCCH和PUSCH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
对于上行载波CUL,5,需同时上报Type1 PH和Type2 PH:
由于当前上行载波CUL,5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与载波组中S3中的下行载波C5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CUL,5上不存在PUCCH,Type1 PH满足公式一的条件,按照公式一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与载波组S3中的下行载波C5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CUL,5上的上行信道(此处即为PUSCH)的传输相关信息而获得,即Inter-band CA和Intra-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5上的PUS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或者,
由于当前上行载波CUL,5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Type1 PH满足公式一的条件,按照公式一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与载波组S3中的下行载波C5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CUL,5上的上行信道(此处即为PUSCH)的传输相关信息而获得,即Inter-band CA和Intra-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5上的PUS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
Type2 PH满足公式五的条件,按照公式五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与载波组S3中的下行载波C5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CUL,5上的实际存在的上行信道(即此时实例中为PUSCH)的传输相关信息而获得,即Inter-band CA和Intra-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5上的PUS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
第二种方法:考虑所有上行载波上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
对于上行载波CUL,1,需同时上报Type1 PH和Type2 PH:
由于当前上行载波CUL,1上存在PUSCH传输,且UE在与至少一个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如上行载波和CUL,1和CUL,4,Type1 PH满足公式九的条件,按照公式九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所有上行载波上的PUSCH的传输相关信息获得,即假设上行载波CUL,1和CUL,4上不存在PUCCH传输,Inter-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1上的PUS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Intra-band CA情况下,根据所有上行载波上的PUSCH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或者,
由于当前上行载波CUL,1上存在PUSCH传输,且该载波上同时存在PUCCH,Type1 PH满足公式九的条件,按照公式九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该上行载波CUL,1上的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以及UE的所有上行载波中除了该上行载波CUL,1以外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而获得,即仅假设上行载波CUL,1上不存在PUCCH传输,Inter-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1上的PUS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Intra-band CA情况下,根据上行载波CUL,1上的PUSCH、以及其他上行载波上的PUCCH和PUSCH的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
Type2 PH满足公式十一的条件,按照公式十一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所有上行载波上的实际存在的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信息获得,即Inter-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1上的PUCCH和PUSCH的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Intra-band CA情况下,根据所有载波上的PUCCH和PUSCH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
对于上行载波CUL,2,仅上报Type1 PH:
由于当前上行载波CUL,2上存在PUSCH传输,且UE在与至少一个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如上行载波和CUL,1和CUL,4,Type1 PH满足公式九的条件,按照公式九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所有上行载波上的PUSCH的传输相关信息获得,即假设上行载波CUL,1和CUL,4上不存在PUCCH传输,Inter-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2上的PUS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Intra-band CA情况下,根据所有上行载波上的PUSCH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或者,
由于当前上行载波CUL,2上存在PUSCH传输,且该载波上不存在PUCCH,Type1 PH满足公式八的条件,按照公式八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而获得,即,Inter-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2上的PUS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Intra-band CA情况下,根据所有上行载波上的所有PUCCH和PUSCH的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
对于上行载波CUL,3,仅上报Type1 PH:
由于当前上行载波CUL,3上存在PUSCH传输,且UE在与至少一个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如上行载波和CUL,1和CUL,4,Type1 PH满足公式九的条件,按照公式九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所有上行载波上的PUSCH的传输相关信息获得,即假设上行载波CUL,1和CUL,4上不存在PUCCH传输,Inter-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3上的PUS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Intra-band CA情况下,根据所有上行载波上的PUSCH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或者,
由于当前上行载波CUL,3上存在PUSCH传输,且该载波上不存在PUCCH,Type1 PH满足公式八的条件,按照公式八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而获得,即,Inter-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3上的PUS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Intra-band CA情况下,根据所有上行载波上的所有PUCCH和PUSCH的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
对于上行载波CUL,4,需同时上报Type1 PH和Type2 PH:
由于当前上行载波CUL,4上不存在PUSCH传输,Type1 PH满足公式十的条件,按照公式十获得,即上报一个virtual Type1 PH,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假设MPR=0dB,A-MPR=0dB,P-MPR=0dB以及ΔTC=0dB获得;
Type2 PH满足公式十三的条件,按照公式十三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所有上行载波上的实际存在的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信息获得,即Inter-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4上的PUC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Intra-band CA情况下,根据所有上行载波上的PUCCH和PUSCH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
对于上行载波CUL,5,需同时上报Type1 PH和Type2 PH:
由于当前上行载波CUL,5上存在PUSCH传输,且UE在与至少一个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如上行载波和CUL,1和CUL,4,Type1 PH满足公式九的条件,按照公式九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所有上行载波上的PUSCH的传输相关信息获得,即假设上行载波CUL,1和CUL,4上不存在PUCCH传输,Inter-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5上的PUS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Intra-band CA情况下,根据所有上行载波上的PUSCH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或者,
由于当前上行载波CUL,5上存在PUSCH传输,且该载波上不存在PUCCH,Type1 PH满足公式八的条件,按照公式八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而获得,即,Inter-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5上的PUS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Intra-band CA情况下,根据所有上行载波上的所有PUCCH和PUSCH的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
Type2 PH满足公式十二的条件,按照公式十二获得,其中的功率回退值基于所有上行载波上的实际存在的上行信道的传输相关信息获得,即Inter-band CA时仅根据当前上行载波CUL,5上的PUSCH的传输带宽、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Intra-band CA情况下,根据所有上行载波上的PUCCH和PUSCH传输带宽之和、最高调制等级、RB分配等信息来确定。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聚合多个下行载波,每个下行载波与一个上行载波配对,该多个下行载波被划分为多个载波组,对于每个载波组,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被指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上行载波;该终端包括:
PH生成单元80,用于对需要上报PH的多个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中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类型Type1 PH和一个Type2 PH;对需要上报PH的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Type1PH;
PH上报单元81,用于将生成的各Type1 PH和Type2 PH,在当前上行子帧中上报给网络侧。
进一步的,该终端还包括:
配置单元82,用于在对需要上报PH的多个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中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Type1 PH和一个Type2 PH之前,根据网络侧下发的配置信息将自身聚合的多个下行载波划分为多个载波组,每个载波组包含至少一个下行载波;
对于每个载波组,根据网络侧下发的高层信令或与网络侧的预先约定,将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确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
进一步的,所述PH生成单元80包括: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其中,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是指与该上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下行载波所在的载波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生成单元用于: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都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或者,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SCH和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公式一:
PHtype1,c(i)=PCMAX,c(i)-{10log10(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TF,c(i)+fc(i)}[dB];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二: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所述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或者,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该上行载波c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该上行载波c上的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以及与该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除了该上行载波c以外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三: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最大功率回退MPR值等于0、额外的最大功率回退A-MPR值等于0dB、功率管理最大功率回退P-MPR值等于0、以及边频带传输功率回退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生成单元用于: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CCH和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四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五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且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六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和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七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公式四: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五: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六: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七:
PH type 2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PH生成单元80包括:
第三生成单元,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第四生成单元,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生成单元用于: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任何一个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都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八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至少一个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或者,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八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SCH和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公式八:
PHtype1,c(i)=PCMAX,c(i)-{10log10(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TF,c(i)+fc(i)}[dB];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九: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dB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所有上行载波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所述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或者,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该上行载波c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该上行载波c上的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以及所述终端的除了该上行载波c以外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生成单元用于: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CCH传输和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且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和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四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公式十一: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O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二: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三: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O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四:
PH type 2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边频带传输功率回退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生成单元还用于:在按照公式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时,将所述上报给所述终端的高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生成单元还用于:在按照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时,将所述上报给所述终端的高层。
进一步的,所述功率回退值包括:MPR值和A-MPR值;
所述上行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上行传输带宽、调制阶数和资源块RB分配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参见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PH接收单元90,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功率余量PH信息;该终端聚合多个下行载波,该多个下行载波被划分为多个载波组,对于每个载波组,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被指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上行载波;
PH获取单元91,用于从所述PH信息中获取需要进行PH上报的多个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中的每个上行载波,分别对应的一个类型Type1 PH和一个Type2 PH;
从所述PH信息中获取需要进行PH上报的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每个上行载波分别对应的一个Type1 PH。
进一步的,该基站还包括:
配置单元92,用于在接收终端上报的PH信息之前,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指示终端将聚合的多个下行载波划分为多个载波组,每个载波组包含至少一个下行载波;
向终端发送高层信令,该高层信令对于每个载波组,指示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作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或者,对于每个载波组,根据与终端的预先约定将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确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
进一步的,所述PH获取单元91还用于:
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1 PH是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
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2 PH是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
进一步的,所述PH获取单元91用于: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都不存在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或者,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SCH和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公式一:
PHtype1,c(i)=PCMAX,c(i)-{10log10(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TF,c(i)+fc(i)}[dB];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二: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所述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或者,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该上行载波c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该上行载波c上的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以及与该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除了该上行载波c以外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三: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最大功率回退MPR值等于0、额外的最大功率回退A-MPR值等于0dB、功率管理最大功率回退P-MPR值等于0、以及边频带传输功率回退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PH获取单元91用于: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CCH和PUS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四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五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且不存在PUS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六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和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七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公式四: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五: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六: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七:
PH type 2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PH获取单元91还用于:
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1 PH是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
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2 PH是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
进一步的,所述PH获取单元91用于: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任何一个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都不存在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八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至少一个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或者,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八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SCH和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公式八:
PHtype1,c(i)=PCMAX,c(i)-{10log10(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TF,c(i)+fc(i)}[dB];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九: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dB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所有上行载波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所述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或者,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该上行载波c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该上行载波c上的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以及所述终端的除了该上行载波c以外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PH获取单元91用于: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CCH传输和PUS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且不存在PUS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和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四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公式十一: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二: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三: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四:
PH type 2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边频带传输功率回退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功率回退值包括:MPR值和A-MPR值;
所述上行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上行传输带宽、调制阶数和资源块RB分配信息。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终端对需要上报PH的多个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中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类型Type1 PH和一个Type2 PH;对需要上报PH的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Type1 PH,并将生成的各Type1 PH和Type2 PH,在当前上行子帧中上报给网络侧。可见,在终端支持在不同载波组对应的不同上行载波上传输PUCCH时,本方案给出了终端进行PH上报的具体实现方法,从而解决了在终端支持在不同载波组对应的不同上行载波上传输PUCCH时,如何进行PH上报的问题。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40)

1.一种载波聚合下的功率余量PH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聚合多个下行载波,该多个下行载波被划分为多个载波组;对于每个载波组,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被指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上行载波;该方法包括:
终端对需要上报PH的多个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中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类型Type1 PH和一个Type2 PH;对需要上报PH的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Type1 PH;
终端将生成的各Type1 PH和Type2 PH,在当前上行子帧中上报给网络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终端对需要上报PH的多个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中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Type1 PH和一个Type2 PH之前,进一步包括:
终端根据网络侧下发的配置信息将自身聚合的多个下行载波划分为多个载波组,每个载波组包含至少一个下行载波;
终端对于每个载波组,根据网络侧下发的高层信令或与网络侧的预先约定,将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确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其中,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是指与该上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下行载波所在的载波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具体包括: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都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或者,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SCH和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公式一:
PHtype1,c(i)=PCMAX,c(i)-{10log10(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TF,c(i)+fc(i)}[dB];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二: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所述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或者,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该上行载波c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该上行载波c上的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以及与该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除了该上行载波c以外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SCH,c(j)、αc(j)、PLc、ΔTE,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三: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最大功率回退MPR值等于0、额外的最大功率回退A-MPR值等于0dB、功率管理最大功率回退P-MPR值等于0、以及边频带传输功率回退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具体包括: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CCH和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四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五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且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六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和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七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公式四: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E,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五: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六: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七:
PH type 2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具体包括: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任何一个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都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八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至少一个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或者,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八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SCH和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公式八:
PHtype1,c(i)=PCMAX,c(i)-{10log10(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TF,c(i)+fc(i)}[dB];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九: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dB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所有上行载波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所述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或者,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该上行载波c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该上行载波c上的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以及所述终端的除了该上行载波c以外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具体包括: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CCH传输和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且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和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四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公式十一: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二: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三: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四:
PH type 2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边频带传输功率回退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按照公式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时,进一步包括:
所述终端的物理层将所述上报给所述终端的高层。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按照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时,进一步包括:
所述终端的物理层将所述上报给所述终端的高层。
11.如权利要求4-5、7-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回退值包括:MPR值和A-MPR值;
所述上行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上行传输带宽、调制阶数和资源块RB分配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12.一种载波聚合下的功率余量PH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聚合多个下行载波,该多个下行载波被划分为多个载波组;对于每个载波组,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被指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上行载波;该方法包括:
网络侧接收终端上报的功率余量PH信息;
网络侧从所述PH信息中获取需要进行PH上报的多个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中的每个上行载波,分别对应的一个类型Type1 PH和一个Type2PH;
网络侧从所述PH信息中获取需要进行PH上报的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每个上行载波分别对应的一个Type1 PH。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网络侧接收终端上报的PH信息之前,进一步包括:
网络侧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指示终端将聚合的多个下行载波划分为多个载波组,每个载波组包含至少一个下行载波;
网络侧向终端发送高层信令,该高层信令对于每个载波组,指示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作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或者,网络侧对于每个载波组,根据与终端的预先约定将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确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网络侧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1 PH是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
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网络侧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2 PH是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网络侧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1 PH是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具体包括: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都不存在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或者,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SCH和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公式一:
PHtype1,c(i)=PCMAX,c(i)-{10log10(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TF,c(i)+fc(i)}[dB];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二: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所述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或者,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该上行载波c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该上行载波c上的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以及与该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除了该上行载波c以外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三: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最大功率回退MPR值等于0、额外的最大功率回退A-MPR值等于0dB、功率管理最大功率回退P-MPR值等于0、以及边频带传输功率回退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网络侧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2 PH是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具体包括: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CCH和PUS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四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五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且不存在PUS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六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和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七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PH;
公式四: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五: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六: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 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七:
PH type 2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网络侧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1 PH是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
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网络侧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2 PH是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网络侧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1 PH是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具体包括: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任何一个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都不存在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八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至少一个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或者,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八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SCH和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公式八:
PHtype1,c(i)=PCMAX,c(i)-{10log10(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TF,c(i)+fc(i)}[dB];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九: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dB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所有上行载波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所述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或者,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该上行载波c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该上行载波c上的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以及所述终端的除了该上行载波c以外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网络侧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2 PH是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具体包括: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CCH传输和PUS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且不存在PUS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网络侧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和PUCCH传输,则网络侧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四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公式十一: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二: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三: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四:
PH type 2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边频带传输功率回退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20.如权利要求15-16、18-1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回退值包括:MPR值和A-MPR值;
所述上行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上行传输带宽、调制阶数和资源块RB分配信息中的一个或任意组合。
2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聚合多个下行载波,该多个下行载波被划分为多个载波组,对于每个载波组,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被指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上行载波;该终端包括:
PH生成单元,用于对需要上报PH的多个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中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类型Type1 PH和一个Type2 PH;对需要上报PH的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Type1 PH;
PH上报单元,用于将生成的各Type1 PH和Type2 PH,在当前上行子帧中上报给网络侧。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还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在对需要上报PH的多个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中的每个上行载波,生成一个Type1 PH和一个Type2 PH之前,根据网络侧下发的配置信息将自身聚合的多个下行载波划分为多个载波组,每个载波组包含至少一个下行载波;
对于每个载波组,根据网络侧下发的高层信令或与网络侧的预先约定,将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确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PH生成单元包括: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其中,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是指与该上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下行载波所在的载波组。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成单元用于: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都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或者,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SCH和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公式一:
PHtype1,c(i)=PCMAX,c(i)-{10log10(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TF,c(i)+fc(i)}[dB];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二: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所述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或者,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该上行载波c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该上行载波c上的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以及与该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除了该上行载波c以外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三: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最大功率回退MPR值等于0、额外的最大功率回退A-MPR值等于0dB、功率管理最大功率回退P-MPR值等于0、以及边频带传输功率回退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成单元用于: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CCH和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四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五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且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六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和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七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公式四: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五: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六: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 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七:
PH type 2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PH生成单元包括:
第三生成单元,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第四生成单元,用于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生成单元用于: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任何一个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都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八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至少一个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或者,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八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SCH和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公式八:
PHtype1,c(i)=PCMAX,c(i)-{10log10(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TF,c(i)+fc(i)}[dB];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九: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dB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所有上行载波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所述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或者,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该上行载波c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该上行载波c上的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以及所述终端的除了该上行载波c以外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生成单元用于: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CCH传输和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且不存在PUS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和PUCCH传输,则按照如下公式十四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公式十一: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二: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三: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四:
PH type 2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边频带传输功率回退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成单元还用于:在按照公式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时,将所述上报给所述终端的高层。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生成单元还用于:在按照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时,将所述上报给所述终端的高层。
31.如权利要求24-25、27-28中任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回退值包括:MPR值和A-MPR值;
所述上行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上行传输带宽、调制阶数和资源块RB分配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32.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基站包括:
PH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功率余量PH信息;该终端聚合多个下行载波,该多个下行载波被划分为多个载波组,对于每个载波组,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被指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上行载波;
PH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PH信息中获取需要进行PH上报的多个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中的每个上行载波,分别对应的一个类型Type1 PH和一个Type2 PH;
从所述PH信息中获取需要进行PH上报的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每个上行载波分别对应的一个Type1 PH。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基站还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在接收终端上报的PH信息之前,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指示终端将聚合的多个下行载波划分为多个载波组,每个载波组包含至少一个下行载波;
向终端发送高层信令,该高层信令对于每个载波组,指示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作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或者,对于每个载波组,根据与终端的预先约定将与该载波组中的一个指定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确定为该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PH获取单元还用于:
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1 PH是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
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2 PH是终端根据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PH获取单元用于: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都不存在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与该上行载波所对应的载波组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或者,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SCH和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公式一:
PHtype1,c(i)=PCMAX,c(i)-{10log10(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TF,c(i)+fc(i)}[dB];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二: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所述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或者,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该上行载波c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该上行载波c上的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以及与该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除了该上行载波c以外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三: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最大功率回退MPR值等于0、额外的最大功率回退A-MPR值等于0dB、功率管理最大功率回退P-MPR值等于0、以及边频带传输功率回退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PH获取单元用于: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CCH和PUS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四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五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且不存在PUS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六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和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七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公式四: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五: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六: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与上行载波c所对应的载波组中的各下行载波存在配对关系的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七:
PH type 2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37.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PH获取单元还用于:
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和除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之外的上行载波,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1 PH是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
对于所述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确定该上行载波对应的Type2 PH是终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生成的。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PH获取单元用于: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任何一个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都不存在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八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至少一个载波组对应的用于传输PUCCH的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或者,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八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SCH和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九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1 PH;
公式八:
PHtype1,c(i)=PCMAX,c(i)-{10log10(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TF,c(i)+fc(i)}[dB];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九: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dB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所有上行载波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所述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或者,确定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假设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该上行载波c上仅存在PUSCH传输,并根据该上行载波c上的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以及所述终端的除了该上行载波c以外的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
PH typel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PH获取单元用于: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同时存在PUCCH传输和PUS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一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且不存在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二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存在PUCCH传输、且不存在PUS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三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若确定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该上行载波上不存在PUSCH传输和PUCCH传输,则确定终端按照如下公式十四生成该上行载波的Type2 PH;
公式十一: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二: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10 log 10 ( M PUSCH , c ( i )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F , c ( i )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MPUSCH,c(i)、PO_PUSCH,c(j)、αc(j)、PLc、ΔTF,c(i)和f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SCH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三:
PH type 2 , c ( i ) = P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h c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c ( F ) + Δ TxD , c ( F ′ )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PCMAX,c(i)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确定PCMAX,c(i)时所使用的功率回退值是根据所有上行载波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上行传输相关信息确定的;PO_PUCCH,c,PLc,hc(nCQI,nHARQ,nSR),ΔF_PUCCH,c(F),ΔTxD,c(F')和gc(i)为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传输的PUCCH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公式十四:
PH type 2 , c ( i ) = P ~ CMAX , c ( i ) - 10 log 10 10 ( P O _ PUSCH , c ( 1 ) + α c ( 1 ) · PL c + f c ( i ) ) / 10 + 10 ( P 0 _ PUCCH , c + PL c + g c ( i ) ) / 10 [ dB ] ;
其中,c为该上行载波的载波编号,是终端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在上行载波c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在MPR值等于0、A-MPR值等于0dB、P-MPR值等于0、以及边频带传输功率回退ΔTC值等于0的假设下得到的;PO_PUSCH,c(1)、αc(1)、PLc和f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S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PO_PUCCH,c、PLc和gc(i)为预先定义的上行载波c上在当前上行子帧i中的虚拟PUCCH传输的功率计算参数。
40.如权利要求35-36、38-39中任一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回退值包括:MPR值和A-MPR值;
所述上行传输相关信息包括:上行传输带宽、调制阶数和资源块RB分配信息中的一个或任意组合。
CN201310034627.4A 2013-01-29 2013-01-29 载波聚合下的功率余量上报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39743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4627.4A CN103974319B (zh) 2013-01-29 2013-01-29 载波聚合下的功率余量上报方法和设备
KR1020157023490A KR101980222B1 (ko) 2013-01-29 2014-01-26 캐리어 집성 하의 전력 헤드 룸의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ES14746333.5T ES2628133T3 (es) 2013-01-29 2014-01-26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de notificación de margen de potencia en agregación de portadoras
EP14746333.5A EP2953406B1 (en) 2013-01-29 2014-01-26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power headroom under carrier aggregation
PCT/CN2014/071479 WO2014117696A1 (zh) 2013-01-29 2014-01-26 载波聚合下的功率余量上报方法和设备
US14/763,159 US9723576B2 (en) 2013-01-29 2014-01-26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power headroom under carrier aggregation
JP2015555574A JP6157643B2 (ja) 2013-01-29 2014-01-26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場合のパワーヘッドルームの報告方法及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4627.4A CN103974319B (zh) 2013-01-29 2013-01-29 载波聚合下的功率余量上报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4319A true CN103974319A (zh) 2014-08-06
CN103974319B CN103974319B (zh) 2017-08-11

Family

ID=51243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4627.4A Active CN103974319B (zh) 2013-01-29 2013-01-29 载波聚合下的功率余量上报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723576B2 (zh)
EP (1) EP2953406B1 (zh)
JP (1) JP6157643B2 (zh)
KR (1) KR101980222B1 (zh)
CN (1) CN103974319B (zh)
ES (1) ES2628133T3 (zh)
WO (1) WO2014117696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854A (zh) * 2015-04-07 2016-11-2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将功率余量信息报告给基站端的方法
CN107690157A (zh) * 2016-08-04 2018-02-1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报功率余量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058634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CN108781418A (zh) * 2016-04-01 2018-11-09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不同发送时间间隔长度发送不同功率余量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019171A1 (zh) * 2017-07-28 2019-01-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结果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9392072A (zh) * 2017-08-14 2019-02-26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余量的计算方法
CN109803363A (zh) * 2017-11-17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WO2019161542A1 (zh) * 2018-02-23 2019-08-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余量上报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436111A (zh) * 2019-01-11 2020-07-2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确定功率余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436070A (zh) * 2019-01-11 2020-07-2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功率余量上报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9803B (zh) * 2013-01-10 2018-03-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命令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248317B1 (en) * 2015-01-23 2020-03-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configuring the wireless device
WO2016182392A1 (ko) * 2015-05-13 2016-1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계타입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 전력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064799A1 (en) * 2016-10-07 2018-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alloca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CN108259149B (zh) * 2016-12-29 2023-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US10375719B2 (en) * 2017-03-21 2019-08-06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procedure for new radio carrier aggregation
US11856530B2 (en) 2018-12-13 2023-12-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979892B2 (en) * 2019-07-30 2021-04-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Efficient device capabilities enquiry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s wireless network
US20210022018A1 (en) * 2019-10-03 2021-01-2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selection of ca configuration for nr normal ca requirement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30866A1 (en) * 2009-03-20 2010-09-22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measurement reporting for CSG cells in a LTE system
CN102448160A (zh) * 2010-09-30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场景下上报功率上升空间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80338A (zh) * 2010-11-29 2012-05-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指示方法、上报方法、服务站点和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22810B1 (ko) * 2008-12-03 2017-04-05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캐리어 집적에 대한 업링크 파워 헤드룸 보고
JP5020300B2 (ja) 2009-10-28 2012-09-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移動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EP2317815A1 (en) * 2009-11-02 2011-05-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Power-limit report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1778416B (zh) * 2010-02-10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上升空间的测量和报告方法及终端
US20130064131A1 (en) * 2010-06-17 2013-03-14 Pantech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ower information in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 system
ES2773049T3 (es) * 2010-06-18 2020-07-0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s para proporcionar informes de margen de potencia dispuestos en orden de índices de portadora de componentes y terminales inalámbricos y estaciones base conexos
US8594718B2 (en) * 2010-06-18 2013-11-26 Intel Corporation Uplink power headroom calculation and reporting for OFDMA carrier aggreg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316569B (zh) * 2010-06-29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载波聚合场景下的phr上报方法和系统
CN102104905B (zh) * 2010-08-13 2014-02-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载波聚合场景下的功率余量上报方法和设备
KR101276853B1 (ko) * 2010-08-17 2013-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캐리어를 지원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파워 헤드룸 리포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144038B2 (en) * 2010-11-05 2015-09-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culating power headroom in carrier aggreg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215866A1 (en) * 2010-11-05 2013-08-22 Jae Hyun Ah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ower information about component carrier in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 system
CN102123437B (zh) * 2011-03-03 2016-02-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功率余量上报和调度子帧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US9344985B2 (en) * 2011-03-08 2016-05-1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Propagation delay difference reporting for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EP3780780A1 (en) * 2011-08-12 2021-02-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US20140177602A1 (en) * 2012-12-20 2014-06-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iming management and uplink power control
EP2944134B1 (en) * 2013-01-14 2019-1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ling uplink transmit power report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30866A1 (en) * 2009-03-20 2010-09-22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measurement reporting for CSG cells in a LTE system
CN102448160A (zh) * 2010-09-30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场景下上报功率上升空间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80338A (zh) * 2010-11-29 2012-05-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指示方法、上报方法、服务站点和终端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854A (zh) * 2015-04-07 2016-11-2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将功率余量信息报告给基站端的方法
CN106162854B (zh) * 2015-04-07 2020-06-02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将功率余量信息报告给基站端的方法
CN108781418A (zh) * 2016-04-01 2018-11-09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不同发送时间间隔长度发送不同功率余量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8781418B (zh) * 2016-04-01 2022-03-25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不同发送时间间隔长度发送不同功率余量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90157A (zh) * 2016-08-04 2018-02-1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报功率余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14873A (zh) * 2016-09-30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WO2018058634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CN114071559B (zh) * 2016-09-30 2024-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US11856532B2 (en) 2016-09-30 2023-12-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N114071559A (zh) * 2016-09-30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US11178622B2 (en) 2016-09-30 2021-11-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N109451791B (zh) * 2017-07-28 2021-08-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结果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WO2019019171A1 (zh) * 2017-07-28 2019-01-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结果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9451791A (zh) * 2017-07-28 2019-03-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结果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US11368255B2 (en) 2017-07-28 2022-06-2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result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CN109392072A (zh) * 2017-08-14 2019-02-26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余量的计算方法
CN109392072B (zh) * 2017-08-14 2021-08-03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余量的计算方法
US11516754B2 (en) 2017-11-17 2022-11-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9803363A (zh) * 2017-11-17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US11039407B2 (en) 2018-02-23 2021-06-1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ower headroom repor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1542092A (zh) * 2018-02-23 2020-08-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余量上报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785558B2 (en) 2018-02-23 2023-10-1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ower headroom repor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WO2019161542A1 (zh) * 2018-02-23 2019-08-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余量上报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436070A (zh) * 2019-01-11 2020-07-2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功率余量上报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436111B (zh) * 2019-01-11 2022-04-2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确定功率余量的方法
CN111436070B (zh) * 2019-01-11 2022-05-24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功率余量上报的方法
CN111436111A (zh) * 2019-01-11 2020-07-2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确定功率余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53406B1 (en) 2017-03-29
ES2628133T3 (es) 2017-08-01
CN103974319B (zh) 2017-08-11
KR101980222B1 (ko) 2019-05-20
KR20150119878A (ko) 2015-10-26
US20150358927A1 (en) 2015-12-10
EP2953406A4 (en) 2015-12-09
US9723576B2 (en) 2017-08-01
WO2014117696A1 (zh) 2014-08-07
EP2953406A1 (en) 2015-12-09
JP2016510561A (ja) 2016-04-07
JP6157643B2 (ja) 2017-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4319A (zh) 载波聚合下的功率余量上报方法和设备
US1178559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procedure for different serving cells
JP6956065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送/受信
US1004530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multiple element carrier wave system
CN102742331B (zh)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控制上行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8553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73030B (zh)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348269B (zh)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RU2510595C2 (ru) Способ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сообщения резерва мощности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ее ему 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EP2638750B1 (en) Carrier grouping for power headroom report
CN102938693B (zh) Lte-a tdd不同上下行配比的反馈方法
CN103124428B (zh)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300301A (zh) 处理发射功率控制及控制信令的方法及其通讯装置
KR20130116273A (ko) 컨피규어러블 단말 캐리어 최대 전송전력의 보고방법 및 장치
CN108347762B (zh) 功率余量报告的上报方法和上报装置
CN104067545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终端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
US10588095B2 (en) Power usage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664176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26294A (zh) 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4703271A (zh) 一种上报功率余量报告的方法及装置
JP7058640B2 (ja) 電力ヘッドルームレポート方法及び装置
CN102647800B (zh) 载波聚合中的功率余量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CN102378245B (zh) 功率余量报告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78339A (zh) 一种用于载波聚合功控场景下的功率缩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5

Address after: 100083 No. 29,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Assignee: SHANGHAI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ssigno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980020072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ower margin reporting method and equipment under carrier aggrega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