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4310A - 水平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平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4310A
CN103964310A CN201410195223.8A CN201410195223A CN103964310A CN 103964310 A CN103964310 A CN 103964310A CN 201410195223 A CN201410195223 A CN 201410195223A CN 103964310 A CN103964310 A CN 103964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l
seal ring
ing
oil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952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4310B (zh
Inventor
王爱丽
袁杰
吴玉
张涛
孙绮林
袁任重
刘青松
周国丰
刘治
李晓
余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Lingao Nuclear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19522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43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4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4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4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4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平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均匀设置于设备的外围的水平调节机构,水平调节机构包括花兰螺丝、竖直移动机构及连接件;竖直移动机构包括壳体及竖直滑动地设置于壳体的输出轴,花兰螺丝包括螺母及上螺杆、下螺杆,上螺杆及下螺杆分别螺纹连接于螺母的上下两端,上螺杆上端与吊具连接,下螺杆下端与输出轴固定,连接件上端固定于壳体,连接件下端与设备连接。本发明水平调节装置将多个水平调节机构均匀设置在设备的外围,并且水平调节机构中包括了花兰螺丝及竖直移动机构,因此通过调节花兰螺丝及竖直移动机构,能够改变设备与水平调节机构的连接处的高度位置,通过分别调节多个水平调节机构,就能够实现调整设备水平度的目的。

Description

水平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装设备用调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吊装设备的吊装水平度进行调整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核电站等具有较多大型设备的场所,需要使用吊车等吊具来对大型设备进行吊装、安装,吊具的使用能够解决人力所不能及的问题,实现设备的高效安装。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吊具一般都只能将设备吊起、移动到预定的高度和位置,然后进行安装,而在吊装的过程中无法对设备的水平度进行调整,因此就存在被吊起的设备与安装位置间的精确度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可能需要反复进行多次吊装,才能够使设备精确对应安装位置,顺利完成设备的安装。另外,还有可能在设备与安装位置并不对应的情况下造成表面安装成功,实际安装不稳定的问题,形成安全隐患。可见,在吊装的过程中对设备的水平度进行调整,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吊装、安装效率及保证安装精度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在吊装过程中对设备的水平度进行调整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吊装过程中对设备的水平度进行调整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平调节装置,与吊具连接并调节设备的水平度,所述水平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均匀设置于所述设备的外围的水平调节机构,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花兰螺丝、竖直移动机构及连接件;所述竖直移动机构包括壳体及竖直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输出轴,所述花兰螺丝包括螺母及上螺杆、下螺杆,所述上螺杆及下螺杆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母的上下两端,所述上螺杆的上端与所述吊具连接,所述下螺杆的下端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设备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将多个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均匀设置在所述设备的外围,并且所述水平调节机构中包括了所述花兰螺丝及所述竖直移动机构,因此在吊起所述设备之前,通过调节所述花兰螺丝中所述上螺杆及下螺杆在所述螺母上的相对位置,可以改变所述上螺杆相对所述竖直移动机构的高度位置,并通过所述壳体及连接件改变所述设备与水平调节机构的连接处在吊起后的高位位置,当分别单独调整多个所述水平调节机构中的所述花兰螺丝时,就能够起到粗调所述设备吊起后的水平度的作用。粗调完成后,吊起所述设备,并通过单独调整多个所述水平调节机构中所述输出轴在所述壳体上的高度位置,实现对所述设备的水平度的精细调节。通过以上的粗调及精细调节,可以使所述设备精确对应安装位置,一次安装到位,提高吊装、安装效率,避免安装不稳定的情况出现。
较佳地,所述上螺杆的上端形成吊钩,所述吊钩与所述吊具钩挂连接。通过所述吊钩,所述水平调节机构能够便捷地与所述吊具实现连接或脱离所述吊具。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固定有销轴,所述设备上设置有吊耳,所述销轴插接入所述吊耳内。
较佳地,所述螺母的上端与下端的螺纹的旋向相反。将所述螺母的上下两端的螺纹旋向设置为相反,是为了加强螺纹连接紧固性,防止螺纹脱离。
较佳地,所述水平调节装置包括三个所述水平调节机构,且三个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呈120度间隔地环绕设置于所述设备的外围。
较佳地,所述竖直移动机构为液压缸,所述壳体为所述液压缸的缸体,所述输出轴为设置于所述缸体的活塞杆,所述液压缸还包括阀座及电磁阀;所述缸体具有内腔,所述活塞杆具有轴肩,所述轴肩内置于所述内腔且将所述内腔密封地分成上油腔及下油腔,所述活塞杆的两端密封地伸出所述缸体;所述阀座固定于所述缸体外侧,所述电磁阀固定于所述阀座上,所述阀座内设有上油道及下油道,所述上油道分别与所述上油腔及所述电磁阀的进口连通,所述下油道分别与所述下油腔及所述电磁阀的出口连通。使用液压缸作为竖直移动机构,藉由所述上油腔与下油腔之间的油压差异来推动所述活塞杆上下移动,能够提高所述水平调节机构的承载能力,并且由于所述活塞杆的运动较为缓慢,能够确保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液压缸还包括补油装置,所述阀座内还设有补油油道,所述补油油道具有相互连通的大、小径,且所述大径的一端密闭,所述小径的一端与所述下油道连通;所述补油装置内置于所述大径内,且所述补油装置包括弹性元件及密封塞,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密封塞与所述大径的密闭端之间,且提供使所述密封塞抵触于所述大径与所述小径的连接端面的弹性力。通过在所述阀座内设置补油油道及补油装置,利用所述下油腔内的油压变化,通过所述弹性元件及密封塞对所述补油通道进行启或关闭,使所述补油油道内的液压油能在所述下油腔处于负压时自动向其补充,并在所述下油腔处于正压时自动顶推所述密封塞而填充所述补油油道;因此,无需外部设置补油装置,有效简化液压缸的结构,使其控制更加简单方便。
具体地,所述液压缸还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设置于所述上油道内。通过设置所述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可以降低液压油对下油腔的冲击,从而避免整个所述液压缸在工作时产生波动及振荡。
更具体地,所述阻尼器具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的内径小于所述上油道的内径。所述进水孔可防止在电磁换向阀开启后所述上油腔的液压油快速涌向下油腔,一方面避免了整个所述液压缸在工作时产生波动及振荡,另一方面所述阻尼器的孔径大小具有控制水平度调整精度的作用,即孔径大液压流量大,电磁阀每次开启时活塞杆运动距离大,反之活塞杆运动距离小,从而调整所述缸体相对所述活塞杆移动的精度。
更具体地,所述上油道内设有呈平面的肩部,所述阻尼器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所述阻尼器的端面抵顶于所述肩部。
更具体地,所述上油道内设有呈锥面的肩部,所述阻尼器的一端的端面呈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锥面抵顶于所述肩部。
具体地,所述上油腔内设有衬套、压缩弹簧、垫圈、第一密封结构及第二密封结构,所述衬套及所述垫圈分别套接于所述活塞杆,所述压缩弹簧设置于所述衬套与所述垫圈之间,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轴肩与所述垫圈之间,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衬套与所述缸体之间。所述垫圈可以将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抵压于所述轴肩上,所述衬套可以将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抵压于所述缸体上,因此,利用所述压缩弹簧可以使所述垫圈及所述衬套自动地将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及第二密封结构限制于各自的位置,防止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及第二密封结构发生移位而影响密封性能。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环、第一外密封圈及第一内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外侧面具有第一外密封槽,内侧面具有第一内密封槽及第一压力面,所述第一外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密封槽内且与所述内腔的壁面抵触,所述第一内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密封槽内且与所述活塞杆的外侧面抵触,所述第一压力面与所述活塞杆的外侧面呈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压力面的面积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外密封槽与所述第一密封环的端面之间的面积。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内密封圈及第一外密封圈,使所述第一密封环与所述活塞杆之间形成静密封,所述第一密环与所述内腔的壁面形成动密封,并且,利用所述第一压力面与所述活塞杆的外侧面呈间隙配合,从而使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内侧面受到的压力大于外侧面的压力,从而使所述第一密封环膨胀而抵压于所述内腔的壁面,有利于增强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力面开设有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一密封环且与所述上油腔连通。所述第一油槽可以将所述上油腔内的油引导到所述第一压力面,从而保证第一压力面受到油压,防止所述第一密封环与所述活塞杆抱死而使所述第一压力面不能受到油压。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槽为螺旋槽。
更具体地,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第二密封环、第二外密封圈及第二内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内侧面具有第二内密封槽,外侧面具有第二外密封槽及第二压力面,所述第二内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密封槽内且与所述活塞杆的外侧面抵触,所述第二外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密封槽内且与所述缸体的内壁面抵触,所述第二压力面与所述缸体的内壁面呈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压力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内密封槽与所述第二密封环的端面之间的面积。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内密封圈及第二外密封圈,使所述第二密封环与所述活塞杆之间形成动密封,所述第二密封环与所述缸体的内壁面形成静密封,并且,利用所述第二压力面与所述缸体的内壁面呈间隙配合,从而使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外侧面受到的压力大于内侧面的压力,从而使所述第二密封环抵压于所述活塞杆的外侧面,有利于增强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力面开设有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二密封环且与所述上油腔连通。所述第二油槽可以将所述上油腔内的油引导到所述第二压力面,从而保证第二压力面受到油压。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油槽为螺旋槽。
较佳地,所述缸体的颈部与所述活塞杆之间设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对所述活塞杆的伸缩起到导向作用。
较佳地,所述缸体的颈部与所述活塞杆之间设有尘刮,所述尘刮位于靠近所述缸体的外端面处。所述尘刮可以在所述活塞杆退缩入所述内腔时清理所述活塞杆外侧面的杂质,从而保证与所述内腔之间的密封性能。
较佳地,所述缸体包括主体及缸盖,所述缸盖密封地固定于所述主体的一端。将所述缸体设置为主体及缸盖的拆卸式结构,可以方便对所述液压缸进行检修。
具体地,所述缸盖与所述主体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及挡圈,所述缸盖设有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圈及挡圈设置于所述第三密封槽内,且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主体的内壁面抵触。所述第三密封圈及挡圈可以对所述缸盖与所述主体之间进行密封,从而保证所述液压缸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水平调节装置中水平调节机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水平调节机构中液压缸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水平调节机构中液压缸的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3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水平调节机构中液压缸的阻尼器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中阻尼器置于上油道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水平调节机构中液压缸的阻尼器的另一种结构的结构图。
图10是图1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水平调节机构的液压缸中第一密封环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水平调节机构的液压缸中第二密封环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水平调节装置在设备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平调节装置,与吊具(未图示)连接并调节设备的水平度,所述水平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均匀设置于所述设备的外围的水平调节机构1000,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000包括花兰螺丝200、竖直移动机构及连接件300;所述竖直移动机构包括壳体及竖直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输出轴,所述花兰螺丝200包括螺母201及上螺杆202、下螺杆203,所述上螺杆202及下螺杆203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母201的上下两端,所述上螺杆202的上端与所述吊具连接,所述下螺杆203的下端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300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连接件300的下端与所述设备连接。
所述上螺杆202的上端形成吊钩202a,所述吊钩202a与所述吊具钩挂连接。所述连接件300的下端固定有销轴301,所述设备上设置有吊耳,所述销轴121插接入所述吊耳内。所述螺母201的上端与下端的螺纹的旋向相反。通过所述吊钩202a,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000能够便捷地与所述吊具实现连接或脱离所述吊具。将所述螺母201的上下两端的螺纹旋向设置为相反,是为了加强螺纹连接紧固性,防止螺纹脱离。
结合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直移动机构为一液压缸100,所述壳体为所述液压缸100的缸体1,所述输出轴为设置于所述缸体1的活塞杆2,所述液压缸100还包括阀座3、电磁阀4、补油装置5及阻尼器6。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2与所述花兰螺丝200的所述下螺杆203固定,在实际实施中,可以将所述活塞杆2及下螺杆203设置为一整体,即在所述活塞杆2的上端直接形成螺纹,然后将所述活塞杆2与所述螺母201螺纹连接。
所述缸体1包括主体11及缸盖12,所述缸盖12密封地固定于所述主体11的一端,所述主体11呈中空结构,且两端开口,所述缸盖12与所述主体11连接时内部形成内腔;所述活塞杆2具有轴肩21,所述轴肩21内置于所述内腔且将所述内腔密封地分成上油腔13及下油腔14,所述活塞杆2的两端密封地伸出所述缸体1;具体地,所述活塞杆2的一端穿过所述缸盖12向外伸出,另一端穿过所述主体11向外伸出。所述阀座3固定于所述主体11外侧,所述阀座3内设有上油道31、下油道32及补油油道33,所述上油道31分别与所述上油腔13及所述电磁阀4的进口密封地连通,所述下油道32分别与所述下油腔14及所述电磁阀4的出口密封地连通,所述电磁阀4固定于所述阀座3上;所述补油油道33具有相互连通的大径33a、小径33b,且所述大径33a的一端通过锁紧螺母33c密闭,所述小径33b的一端与所述下油道32连通;所述补油装置5内置于所述大径33a内,其包括弹性元件51及密封塞52,本发明所述弹性元件51为压缩弹簧,当然,可以为其他具有回复作用力的弹性件;所述密封塞52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大径33a内,所述密封塞52与所述大径33a的内壁面通过O型圈52a密封;所述弹性元件51设置于所述密封塞52与所述大径33a、33b的密闭端之间,且提供使所述密封塞52抵触于所述大径33a与所述小径33b的连接端面的弹性力。
再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阻尼器6设置于所述上油道31内。所述阻尼器6具有进水孔61,所述进水孔61的内径小于所述上油道31的内径。通过设置所述阻尼器6,在所述阻尼器6上开设进水孔61,所述进水孔61可防止在电磁阀4开启后所述上油腔13的液压油快速涌向下油腔14,一方面避免了整个液压缸100在工作时产生波动及振荡,另一方面所述阻尼器6的孔径大小具有控制水平度调整精度的作用,即孔径大液压流量大,电磁阀4每次开启时活塞杆2运动距离大,反之活塞杆2运动距离小,从而调整所述缸体1相对所述活塞杆2移动的精度。具体地,所述阻尼器6还开设有通孔62,所述通孔62与所述上油道31及进水孔61连通,所述通孔62的内径小于所述上油道31的内径且大于所述进水孔61的内径,所述通孔62与所述进水孔61之间呈逐渐收窄的结构;由于所述进水孔61内径较小,所述通孔62一方面可以方便进水孔61的加工,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液压油进入进水孔61。所述上油道31内设有呈平面的肩部31a,所述肩部31a的两侧为孔径不同大小的油道,所述阻尼器6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63,当所述上油道31内具有油压时,所述阻尼器6的平面63抵顶于所述肩部31a而密封,所述进水孔61与所述上油道31的较小的孔径的油道连通。所述肩部31a与所述阻尼器6的平面63的配合可以保证液压油只能从所述进水孔61流出,从而保证所述阻尼器6的有效性。
如图8及图9所示,本发明所述上油道31内的肩部31a’还可以设成锥面,而所述阻尼器6的一端的端面则呈锥形结构63’,所述锥形结构的锥面63’抵顶于所述肩部31a’的锥面,这样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再请参阅图2,所述上油腔13内设有衬套15、压缩弹簧16、垫圈17、第一密封结构18及第二密封结构19,所述衬套15及所述垫圈17分别套接于所述活塞杆2,所述压缩弹簧16设置于所述衬套15与所述垫圈17之间,所述第一密封结构18设置于所述轴肩21与所述垫圈17之间,所述第二密封结构19设置于所述衬套15与所述缸盖12之间。所述垫圈17可以将所述第一密封结构18抵压于所述轴肩21上,所述衬套15可以将所述第二密封结构19抵压于所述缸盖12上,因此,利用所述压缩弹簧可16以使所述垫圈17及所述衬套15自动地将所述第一密封结构18及第二密封结构19限制于各自的位置,防止所述第一密封结构18及第二密封结构19发生移位而影响密封性能。
请参阅图10,具体地,所述第一密封结构18包括第一密封环181、第一外密封圈182及第一内密封圈183,所述第一密封环181的外侧面具有第一外密封槽181a,内侧面具有第一内密封槽181b及第一压力面181c,所述第一外密封圈182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密封槽181a内且与所述上油腔13的壁面抵触,所述第一内密封圈183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密封槽181b内且与所述活塞杆2的外侧面抵触,所述第一压力面181c与所述活塞杆2的外侧面呈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压力面2的面积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外密封槽182与所述第一密封环181的端面之间的面积。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内密封圈183及第一外密封圈181a,使所述第一密封环181与所述活塞杆2之间形成静密封,所述第一密封环181与所述上油腔13的壁面形成动密封,并且,利用所述第一压力面181c与所述活塞杆2的外侧面呈间隙配合,从而使所述第一密封环181的内侧面受到的压力大于外侧面的压力,从而使所述第一密封环181抵压于所述上油腔13的壁面,有利于增强密封性能。
再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压力面181c开设有第一油槽181d,所述第一油槽181d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一密封环181且与所述上油腔13连通。所述第一油槽181d可以将所述上油腔13内的油引导到所述第一压力面181c,从而保证第一压力面181受到油压,防止所述第一密封环181与所述活塞杆2抱死而使所述第一压力面181不能受到油压。所述第一油槽181d为螺旋槽。
再请参阅图12,所述第二密封结构19包括第二密封环191、第二外密封圈192及第二内密封圈193,所述第二密封环191的内侧面具有第二内密封槽191a,外侧面具有第二外密封槽191b及第二压力面191c,所述第二内密封圈193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密封槽191a内且与所述活塞杆2的外侧面抵触,所述第二外密封圈192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密封槽191b内且与所述缸盖12的内壁面抵触,所述第二压力面191c与所述缸盖12的内壁面呈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压力面191c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内密封槽191a与所述第二密封环191的端面之间的面积。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内密封圈193及第二外密封圈192,使所述第二密封环191与所述活塞杆2之间形成动密封,所述第二密封环191与所述缸盖12的内壁面形成静密封,并且,利用所述第二压力面191c与所述缸盖12的内壁面呈间隙配合,从而使所述第二密封环191的外侧面受到的压力大于内侧面的压力,从而使所述第二密封环191抵压于所述活塞杆2的外侧面,有利于增强密封性能。
再请参阅图13,所述第二压力面191c开设有第二油槽191d,所述第二油槽191d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二密封环191且与所述上油腔13连通。所述第二油槽191d可以将所述上油腔13内的油引导到所述第二压力面191c,从而保证第二压力面191c受到油压,防止所述第二密封环191与所述缸盖12抱死而使所述第二压力面191c不能受到油压。所述第二油槽191d为螺旋槽。
再如图12所示,所述缸盖12及所述主体11的颈部与所述活塞杆2之间分别设有导向环7。所述导向环7对所述活塞杆2的伸缩起到导向作用。所述缸盖12及所述主体11的颈部与所述活塞杆2之间分别设有尘刮8,其中一所述尘刮8位于靠近所述缸盖12的外端面处,且位于所述导向环7与所述缸盖12的外端面之间。另一所述尘刮8位于靠近所述主体11的外端面处,且位于所述导向环7与所述主体11的外端面之间。所述尘刮8可以在所述活塞杆2退缩入所述内腔时清理所述活塞杆2外侧面的杂质,从而保证与所述内腔之间的密封性能。
再请次参阅图12,本发明中所述缸体1为主体11及缸盖12的拆卸式结构可以方便对本发明液压缸100进行检修。由于缸盖12与主体11之间需要密封,因此,所述缸盖12与所述主体11之间还设有第三密封圈1a及挡圈1b,所述缸盖12设有第三密封槽12a,所述第三密封圈1a及挡圈1b设置于所述第三密封槽12a内,且所述第三密封圈1a与所述主体11的内壁面抵触。所述第三密封圈1a及挡圈1b可以对所述缸盖12与所述主体11之间进行密封,从而保证所述液压缸100的密封性。
综合上述内容并结合图14,本发明所述水平调节装置包括三个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000,且三个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000呈120度间隔地环绕设置于设备2000的外围。所述吊具上的三根吊索分别与三个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000中的所述吊钩202a连接,所述水平调节装置作为吊具与设备2000的过渡连接件300,一起参与设备2000的吊装。被吊装的设备2000可以是核电站内反应堆整体螺栓拉伸机或其他设备。
在开始吊装之前,所述设备2000位于贮存装置上,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000连接于所述设备2000及吊具之间但未把设备2000吊起,因此此时所述花兰螺丝200还未受到拉力。操作人员分别通过手工扭转来调整三个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000中的所述花兰螺丝200,以改变所述花兰螺丝200中所述上螺杆202与下螺杆203的相对位置,即改变所述吊钩202a相对所述液压缸100的高度位置,从而进行水平度粗调,直至水平度满足要求。
然后接通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000的电源,用所述吊具将所述设备2000吊起,当所述设备2000为核电站内反应堆整体螺栓拉伸机时,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000与安全壳内顶盖吊具配合使用。起吊前,所述上油腔13充满液压油,所述下油腔14具有较少的液压油且下油道32的液压油处于一定压力之中,因此,所述下油道32的液压油通过所述补油油道33将所述密封塞52顶开,从而使所述弹性元件51压缩而打开,并使液压油注满于所述补油油道33内。当起吊后,所述吊具对所述活塞杆2产生向上的拉力,所述设备2000对所述缸体1产生向下的拉力,这时,所述上油腔13内的液压油在所述活塞杆2的轴肩21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液压,从而阻止所述缸体1相对所述活塞杆2相对滑动。与此同时,所述下油腔14产生负压,这时,所述下油道32及补油油道33内的液压油自动流向所述下油腔14对所述下油腔14补油,同时,所述密封塞52在所述弹性元件51的作用力下移动到所述大径33a与小径33b的连接处,将所述大径33a密封。这时,即可支撑起所述设备2000。当所述设备2000被提升到目标高度上方且水平度不满足要求时,根据所述水平调节装置的控制盒上水平度的指示,按相应的调水平按钮,向指定的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000中的所述电磁阀4发出指令,启动所述电磁阀4,使所述电磁阀4打开,这时,所述上油腔13与下油腔14通过所述上油道31及下油道32连通,由于所述上油腔13内的压力较大,因此,所述上油腔13内的液压油经过所述上油道31及下油道32向所述下油腔14流动,此时,所述缸体1相对所述活塞杆2缓慢的向下移动,从而使该水平调节机构1000与所述设备2000的连接处向下缓慢移动,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三个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000的所述电磁阀4发出若干次指令,可以达到精确调整所述设备2000的水平度的目的,使所述设备2000精确地与安装位置对应。
当水平度误差超出了所述水平调节装置的调整范围时,需使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000中的所述活塞杆2调整复位后再重新调水平。而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000中的所述活塞杆2在受拉承载情况下无法自动下降实现复位,因此复位前需把所述设备2000重新放置在贮存装置上,然后按所述控制盒上的复位按钮,使所述电磁阀4一直保持通电打开状态,液压缸100的上油腔13与下油腔14连通,所述活塞杆2依靠其自重及所述上油腔13中所述压缩弹簧16的弹力把所述下油腔14中的液压油压至所述上油腔13,从而使所述活塞杆2下移,实现所述水平调节装置的归零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将三个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000均匀设置在所述设备2000的外围,并且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000中设置了所述花兰螺丝200及所述液压缸100,因此在吊起所述设备2000之前,通过调节所述花兰螺丝200中所述上螺杆202及下螺杆203在所述螺母201上的相对位置,可以改变所述吊钩202a相对所述液压缸100的高度位置,从而通过所述连接件300与销轴301改变所述设备2000与水平调节机构1000的连接处在吊起后的高度位置,当分别单独调整三个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000中的所述花兰螺丝200时,就能够起到粗调所述设备2000吊起后的水平度的作用。粗调完成后,吊起所述设备2000,并通过单独调整多个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000中所述液压缸100的电磁阀4的开闭改变所述活塞杆相对所述缸体1的高度位置,实现对所述设备2000的水平度的精细调节。通过以上的粗调及精细调节,可以使所述设备2000精确对应安装位置,一次安装到位,提高吊装、安装效率,避免安装不稳定的情况出现。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水平调节装置,与吊具连接并调节设备的水平度,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均匀设置于所述设备的外围的水平调节机构,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花兰螺丝、竖直移动机构及连接件;所述竖直移动机构包括壳体及竖直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输出轴,所述花兰螺丝包括螺母及上螺杆、下螺杆,所述上螺杆及下螺杆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母的上下两端,所述上螺杆的上端与所述吊具连接,所述下螺杆的下端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设备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螺杆的上端形成吊钩,所述吊钩与所述吊具钩挂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固定有销轴,所述设备上设置有吊耳,所述销轴插接入所述吊耳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的上端与下端的螺纹的旋向相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调节装置包括三个所述水平调节机构,且三个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呈120度间隔地环绕设置于所述设备的外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移动机构为液压缸,所述壳体为所述液压缸的缸体,所述输出轴为设置于所述缸体的活塞杆,所述液压缸还包括阀座及电磁阀;所述缸体具有内腔,所述活塞杆具有轴肩,所述轴肩内置于所述内腔且将所述内腔密封地分成上油腔及下油腔,所述活塞杆的两端密封地伸出所述缸体;所述阀座固定于所述缸体外侧,所述电磁阀固定于所述阀座上,所述阀座内设有上油道及下油道,所述上油道分别与所述上油腔及所述电磁阀的进口连通,所述下油道分别与所述下油腔及所述电磁阀的出口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还包括补油装置,所述阀座内还设有补油油道,所述补油油道具有相互连通的大、小径,且所述大径的一端密闭,所述小径的一端与所述下油道连通;所述补油装置内置于所述大径内,且所述补油装置包括弹性元件及密封塞,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密封塞与所述大径的密闭端之间,且提供使所述密封塞抵触于所述大径与所述小径的连接端面的弹性力。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还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设置于所述上油道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具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的内径小于所述上油道的内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道内设有呈平面的肩部,所述阻尼器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所述阻尼器的端面抵顶于所述肩部。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道内设有呈锥面的肩部,所述阻尼器的一端的端面呈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锥面抵顶于所述肩部。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腔内设有衬套、压缩弹簧、垫圈、第一密封结构及第二密封结构,所述衬套及所述垫圈分别套接于所述活塞杆,所述压缩弹簧设置于所述衬套与所述垫圈之间,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轴肩与所述垫圈之间,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衬套与所述缸体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环、第一外密封圈及第一内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外侧面具有第一外密封槽,内侧面具有第一内密封槽及第一压力面,所述第一外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密封槽内且与所述内腔的壁面抵触,所述第一内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密封槽内且与所述活塞杆的外侧面抵触,所述第一压力面与所述活塞杆的外侧面呈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压力面的面积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外密封槽与所述第一密封环的端面之间的面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面开设有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一密封环且与所述上油腔连通。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为螺旋槽。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第二密封环、第二外密封圈及第二内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内侧面具有第二内密封槽,外侧面具有第二外密封槽及第二压力面,所述第二内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密封槽内且与所述活塞杆的外侧面抵触,所述第二外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密封槽内且与所述缸体的内壁面抵触,所述第二压力面与所述缸体的内壁面呈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压力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内密封槽与所述第二密封环的端面之间的面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力面开设有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二密封环且与所述上油腔连通。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槽为螺旋槽。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的颈部与所述活塞杆之间设有导向环。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的颈部与所述活塞杆之间设有尘刮,所述尘刮位于靠近所述缸体的外端面处。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包括主体及缸盖,所述缸盖密封地固定于所述主体的一端。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与所述主体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及挡圈,所述缸盖设有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圈及挡圈设置于所述第三密封槽内,且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主体的内壁面抵触。
CN201410195223.8A 2014-05-09 2014-05-09 水平调节装置 Active CN1039643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5223.8A CN103964310B (zh) 2014-05-09 2014-05-09 水平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5223.8A CN103964310B (zh) 2014-05-09 2014-05-09 水平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4310A true CN103964310A (zh) 2014-08-06
CN103964310B CN103964310B (zh) 2015-12-30

Family

ID=51234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95223.8A Active CN103964310B (zh) 2014-05-09 2014-05-09 水平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431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65959Y (zh) * 2006-01-20 2007-02-07 江苏富力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数控剪板机刀片调整装置
CN202599607U (zh) * 2012-05-07 2012-12-12 金华市盛和柴油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平衡机的转子支撑调节装置
CN203197365U (zh) * 2013-03-22 2013-09-18 陈定富 路桩割管机
EP2647590A1 (en) * 2012-04-04 2013-10-09 SNA Europe Industries Iberia, S.A. Precision handling equipment for machinery and the automotive sector
CN203845701U (zh) * 2014-05-09 2014-09-24 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平调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65959Y (zh) * 2006-01-20 2007-02-07 江苏富力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数控剪板机刀片调整装置
EP2647590A1 (en) * 2012-04-04 2013-10-09 SNA Europe Industries Iberia, S.A. Precision handling equipment for machinery and the automotive sector
CN202599607U (zh) * 2012-05-07 2012-12-12 金华市盛和柴油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平衡机的转子支撑调节装置
CN203197365U (zh) * 2013-03-22 2013-09-18 陈定富 路桩割管机
CN203845701U (zh) * 2014-05-09 2014-09-24 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平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4310B (zh) 201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45701U (zh) 水平调节装置
CN102146979B (zh) 无泄漏电流变体阻尼器
CN104895995B (zh) 小型无人机起落架缓冲器
CN103967863B (zh) 吊装用液压缸
CN104763808A (zh) 压力容器快开门低阻高效锁紧方法及装置
CN103964310B (zh) 水平调节装置
CN103759064B (zh) 一种超低压精密减压阀
CN105508496B (zh) 并联磁流变体减振器
CN105004474A (zh) 一种可调节预紧式压电测力仪液压标定加载装置
CN209305933U (zh) 一种灌装阀结构
CN203847473U (zh) 吊装用液压缸
CN208619433U (zh) 盾构管片拼装机随动液压控制系统
RU160458U1 (ru) Регулятор расхода жидкости
CN208203887U (zh) 一种气弹簧及门
CN207598786U (zh) 一种智能粘滞流体阻尼器
CN209026094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用减振装置
CN107271288B (zh) 万吨级加载试验装置移动横梁提升系统
CN202560921U (zh) 一种无泄漏电磁流体阻尼器
CN207261702U (zh) 泥炮回转油缸的分体式节流阀杆装置及其组件
CN208185384U (zh) 润滑型直线模组
CN208719054U (zh) 一种自适应挠性液压油缸
CN102537189A (zh) 一种无泄漏电流变体电磁流体阻尼器
CN207539259U (zh) 一种可调整型油压缓冲器
CN203392794U (zh) 便携式升降机构
CN105952934B (zh) 带可调式球体型双向压力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2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Shangbu Road West of the city of Shenzhen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15 layer (1502-1504, 1506)

Applicant after: Zhongkehu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Applicant after: Lingao Nuclear Power Co., Ltd.

Applicant after: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Shangbu Road West of the city of Shenzhen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15 layer (1502-1504, 1506)

Applicant before: Zhongkehu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o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Shangbu Road West of the city of Shenzhen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15 layer (1502-1504, 1506)

Patentee after: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after: Lingao Nuclear Power Co., 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Shangbu Road West of the city of Shenzhen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15 layer (1502-1504, 1506)

Patentee before: Zhongkehu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Patentee before: Lingao Nuclear Power Co., 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