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4088B - 通风装置和具有该通风装置的冷藏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通风装置和具有该通风装置的冷藏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4088B
CN103964088B CN201310031939.XA CN201310031939A CN103964088B CN 103964088 B CN103964088 B CN 103964088B CN 201310031939 A CN201310031939 A CN 201310031939A CN 103964088 B CN103964088 B CN 1039640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insulated container
ventilation unit
frozen products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193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4088A (zh
Inventor
黄田化
王世魁
胡亮
蒋云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Qingdao CIMC Special Reefer Co Ltd
Qingdao CIMC Reefer Container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Qingdao CIMC Special Reefer Co Ltd
Qingdao CIMC Reefer Container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Qingdao CIMC Special Reefer Co Ltd, Qingdao CIMC Reefer Container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3193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40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4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4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4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4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8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ans
    • F25D2317/0684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ans the fans allowing rotation in reverse direction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风装置和具有该通风装置的冷藏集装箱。该通风装置包括:流动风道;通风风道,其连接至流动风道的第一端,以在流动风道和通风风道中形成连续的气流通路,通风风道上沿其纵向设置有风口;以及风扇,其设置在流动风道的第二端,以形成从风口到流动风道的第二端的第一气流路径,在通风装置安装在冷藏集装箱内的上部的安装状态下,通风风道沿冷藏集装箱的宽度方向位于冷藏集装箱的后端,且流动风道的第二端朝向冷藏集装箱的前端。该通风装置可以实现箱体内空气的循环流通,保证箱内各处温度的均匀性,尤其可以保证冷藏集装箱后端的温度可以达到设定要求。此外,该通风装置还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Description

通风装置和具有该通风装置的冷藏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藏集装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冷藏集装箱的通风装置和具有该通风装置的冷藏集装箱。
背景技术
随着冷藏运输市场和技术的发展,用户对冷藏集装箱箱内温度的均匀性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冷藏集装箱箱体的结构限制使其制冷机只能安装在箱体的前端。由于送风风道(如T地板)的尺寸限制,与制冷机距离较远的后端循环风量显著减少,因而导致后端的温度与制冷机所在的前端的温度会具有一定的差距,使得箱体的后端(尤其是后端的上部)的温度无法达到预定要求,造成箱内温度分布不均匀而使货物受到损耗。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冷藏集装箱的通风装置和具有该通风装置的冷藏集装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冷藏集装箱的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流动风道;通风风道,所述通风风道连接至所述流动风道的第一端,以在所述流动风道和所述通风风道中形成连续的气流通路,所述通风风道上沿着所述通风通道的纵向设置有风口;以及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流动风道的第二端,以形成从所述风口到所述流动风道的所述第二端的第一气流路径。在所述通风装置安装在冷藏集装箱内的上部的安装状态下,所述通风风道沿所述冷藏集装箱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冷藏集装箱的后端,且所述流动风道的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冷藏集装箱的前端。
优选地,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风扇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其中,所述风扇正向旋转时,形成所述第一气流路径;所述风扇反向旋转时,形成从所述流动风道的所述第二端到所述风口的第二气流路径。
优选地,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用于在所述安装状态下监测所述冷藏集装箱的箱门的状态,并将监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构造为在所述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控制所述风扇正向旋转,以形成所述第一气流路径,且在所述箱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控制所述风扇反向旋转,以形成所述第二气流路径。
优选地,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感测所述冷藏集装箱外的环境温度,并将感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构造为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
优选地,所述流动风道包括第一流动风道和第二流动风道,所述第一流动风道和所述第二流动风道分别在所述通风风道的两端垂直地连接至所述通风风道,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流动风道和所述第二流动风道分别靠近所述冷藏集装箱的两个侧壁。
优选地,所述风口设置在所述通风风道的底部,且沿所述通风风道的纵向贯穿所述通风风道。
优选地,所述风口是由间隔开的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形成的,所述第一底壁相对于所述第二底壁靠近所述流动风道设置,所述第一底壁的形成所述风口的边缘向下倾斜。
优选地,所述第一底壁与所述通风风道的顶壁之间的间距不小于所述第二底壁与所述通风风道的所述顶壁之间的间距。
优选地,所述通风风道的底部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多个所述风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冷藏集装箱,所述冷藏集装箱包括如上所述的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安装在所述冷藏集装箱内的上部,其中所述通风装置的所述通风风道沿所述冷藏集装箱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冷藏集装箱的后端,且所述通风装置的所述流动风道的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冷藏集装箱的前端。
本发明的用于冷藏集装箱的通风装置可以实现箱体内空气的循环流通,保证箱内各处温度的均匀性,尤其可以保证冷藏集装箱后端的温度可以达到设定要求。此外,该通风装置还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通风装置的冷藏集装箱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风风道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安装有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的冷藏集装箱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其中通风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以及
图5是安装有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的冷藏集装箱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其中通风装置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中,术语“前端”一般指沿水平方向靠近冷藏集装箱的制冷机的一端,“后端”一般指沿水平方向远离冷藏集装箱的制冷机的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藏集装箱,如图1所示,该冷藏集装箱100包括底板120、与该底板120相对设置的顶板110、在顶板110和底板120之间且设置在底板120的一组对边上的一对侧壁130以及在顶板110和底板120之间且设置在底板120的另一组对边上的一对端壁。为了提高冷藏集装箱100内的温度的均匀性,冷藏集装箱100内可以设置有通风装置200。此外,为了示出通风装置200在图1中未示出端壁。通风装置200安装在冷藏集装箱100内的上部,例如可以安装在顶板110上,也可以安装在侧壁130的顶端。作为示例,通风装置200可以安装在顶板110上,并且下文中会结合附图详细描述该通风装置200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该冷藏集装箱100不限于制冷集装箱,其还可以包括例如保温集装箱等的任何需要维持箱内温度的集装箱。
具体地,如图2-3所示,该通风装置200包括流动风道210、通风风道220和风扇230。通风风道220与流动风道210的第一端连接并且连通,以在流动风道210和通风风道220中形成连续的气流通路,使气体能够在流动风道210和通风风道220中连续流通。通风风道220上设有风口221,以使空气能够从该风口221中进入通风风道220。风口221沿通风风道220的纵向设置。此处的“纵向设置”是指风口221沿着通风风道220的纵向贯穿通风风道220或者沿着通风风道220的纵向呈离散式地设置。当通风风道220包括离散的多个子风口时,每个子风口可以是沿通风风道220的纵向设置,也可以沿其横向设置或者沿其它任意方向设置。风扇230安装在流动风道210的第二端,从而形成从风口221到流动风道210的第二端的第一气流路径(如图4所示)。为了增强冷藏集装箱100内的空气流动,结合图1所示,当通风装置200安装在冷藏集装箱100的顶板110的安装状态下,通风风道220沿冷藏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安装在顶板110的后端;且流动风道210的第二端,即安装风扇230的一端,朝向冷藏集装箱100的前端。工作时,如图4所示,使风扇230正向旋转,以在流动风道210内形成负压,进而将空气从通风风道220的风口221中吸入,流向流动风道210的第二端,即安装风扇230的一端,从而形成了从风口221到流动风道210的第二端的第一气流路径。箱内的空气自流动风道的第二端排向冷藏集装箱的前端,使得前端的空气被挤压继而流向后端,后端的空气再被风口221吸入,如此往复循环形成了箱体内空气的循环流动。此外,制冷机通常安装在冷藏集装箱100的前端,风口221沿着通风风道200的纵向设置,在安装至冷藏集装箱100的顶板110的安装状态下,风口221在冷藏集装箱100的后端沿着冷藏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设置,而将后部的空气吸入通风装置200。该通风装置200通过使位于流通风道210第二端的风扇230正向旋转,形成从风口221到流动风道210的第二端的第一气流路径,将冷藏集装箱100的后端上方的温度相对较高的空气引导至冷藏集装箱的前端,促进箱体内的空气循环,保证箱体内的温度均匀。
进一步,当冷藏集装箱的箱门打开的时候,外界的空气容易进入冷藏集装箱内,对箱内的温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优选地,通风装置200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在冷藏集装箱100的箱门处于不同的状态时控制风扇230的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以保证不论箱门打开或者关闭,冷藏集装箱内的温度都能保持均衡且维持在设定的温度。具体地,当风扇正向旋转的时候,形成如上文所述的第一气流路径,此时可以在冷藏集装箱100的箱内形成循环的空气流动路径(参见图4),保证了冷藏集装箱内的温度的均匀性。当风扇反向旋转的时候,为出风模式,如图5所示,通风风道220底部的风口221为出风口,冷藏集装箱内的空气从流动风道210的第二端(即安装风扇230的一端)流向风口221,形成第二气流路径,从风口221流出的风在冷藏集装箱100的箱门处形成风幕,阻挡外界的空气进入箱内。
当冷藏集装箱的箱门处于不同的状态时,需要控制风扇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因此,优选地,通风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监测装置(未示出)。当通风装置200安装在冷藏集装箱100上的时候,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冷藏集装箱100的箱门的状态,并将监测结果发送至控制装置,基于该监测结果,控制装置控制风扇230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具体地,如图4所示,当监测到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控制装置控制风扇230正向旋转,以形成第一气流路径,此时在冷藏集装箱的箱内形成循环的空气流动路径,保证冷藏集装箱箱内温度的均匀性;如图5所示,当监测到箱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控制装置控制风扇230反向旋转,以形成第二气流路径,从风口221排出的风在冷藏集装箱100的箱门处形成风幕,阻挡外界的空气进入箱内。该监测装置可以是设置在冷藏集装箱100的箱门处的行程开关,也可以是任何能够检测冷藏集装箱100的箱门的状态的传感器等,本发明并不意欲对此做出限制。监测装置通过自动监测箱门的状态并将结果发送至控制装置,进而控制通风装置200内的空气流动,以保证箱内温度的稳定。监测装置的安装实现了该通风装置的自动化,使用更为方便。
当然,通风装置200可以不包括该监测装置,而是包括手动的操作件。该手动的操作件能够控制风扇230的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手动的操作件可以设置在冷藏集装箱100的箱门处或者设置在任何方便人操作的位置处。在打算打开箱门之前,可以通过手动的操作件控制风扇230反向旋转,以形成阻挡箱外的空气进入箱内的风幕。在箱门关闭之后,可以手动地操作该操作件,以使风扇230正向旋转,继续促进箱内的空气循环。此外,监测装置和手动的操作件也可以同时存在,以避免其中之一失效而影响该功能的实现。
进一步优选地,通风装置2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由于季节变化以及运输过程中地理位置改变等各种因素会对环境温度产生影响,可能需要对风扇230的转速进行调整。温度传感器可以用于感测冷藏集装箱100外的环境温度,并将感测结果发送至控制装置,基于该感测结果,控制装置控制风扇230的转速。具体地,在箱外温度高于箱内温度的前提下,当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环境温度相对较高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风扇230快速旋转;当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环境温度相对较低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风扇230的转速较慢。通过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不同的环境温度,控制装置相应地控制风扇230快速旋转或慢速旋转,以实现节能和维持箱内温度恒定的目的。
优选地,如图2所示,流动风道210包括第一流动风道211和第二流动风道212。作为示例,第一流动风道211和第二流动风道212的横截面呈矩形。可以理解,此处流动风道210的数量和结构并不限定于附图中所示出的数量和结构。例如,第一流动风道211和第二流动风道212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圆形或其它形状,只要不影响风扇230的安装且可以使风从其中流过即可,本发明并不意欲对此做出限定。另外,流动风道210的数量也可以设置多于两个,或仅设置一个流动风道,同样能达到本发明的效果。在仅设置一个流动风道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工作时冷藏集装箱内空气循环的力度不足,就要增加流动风道的横截面积,以设置功率较大的风扇。但是,这样可能会占用冷藏集装箱的内部空间,影响货物的堆码。而设置多于两个流动风道同样可能占用冷藏集装箱的内部空间且加工相对不便。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流动风道211和第二流动风道212分别在通风风道220的两端垂直地连接至通风风道220,以能够在第一流动风道211、第二流动风道212和通风风道220中形成气流通路。当通风装置200安装在冷藏集装箱100的顶板110上的时候,第一流动风道211和第二流动风道212可以分别靠近冷藏集装箱100的两个侧壁130设置,以尽量避免对冷藏集装箱的内部空间产生影响。当然,除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流动风道211和第二流动风道212也可以与冷藏集装箱100的两个侧壁130间隔开地设置(如图1所示)。此外,第一流动风道211和第二流动风道212也可以在通风风道220的除两端之外的其它部位与通风风道220连接,例如通风风道220的中部等。上述实施方式都可以达到本发明的效果。相比较之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仅安装方便、结构简单而且不会对货物的堆码及装卸产生影响且可以节省箱内的空间。
优选地,如图3所示,风口221设置在通风风道220的底部。当然风口221也可以设置在通风风道220的其它部位,例如通风风道220的靠近冷藏集装箱的后端的侧壁上,或者可以在通风风道220的底部以及侧壁上都设置风口221。相比较之下,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只在通风风道220的底部设置风口221,使得当形成上文所述的第二气流路径(如图5所示)的时候,从风口221处送出的风量更为集中,阻挡外界空气进入箱内的效果也会更理想。进一步优选地,风口221沿通风风道220的纵向设置且贯穿通风风道220,以形成连续的风幕。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种设置方式,如上文所述,风口221也可以沿通风风道220的纵向呈离散式排列,同样可以达到本发明的效果,相比较之下,本发明的制造方式更为方便。
如图3和图5所示,风口221是由间隔开的第一底壁221A和第二底壁221B形成的,第一底壁221A靠近流动风道210设置,第二底壁221B远离流动风道210设置。优选地,第一底壁221A的形成风口221的边缘向下倾斜,以在风扇反向旋转的情况下使风口221排出的气流的运动具有竖直向下和向箱体的后端的分量,这样能形成与外界空气对流的风幕,阻挡效果更好,且制作简便。
继续参考图3和图5,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底壁221A与通风风道220的顶壁221C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底壁221B与通风风道220的顶壁221C之间的间距。当第一底壁221A与通风风道220的顶壁221C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底壁221B与通风风道220的顶壁221C之间的间距时,从风口221处送出的风能尽量多地覆盖到冷藏集装箱的箱门的上部区域,以形成足够的阻挡力来防止外界空气从冷藏集装箱的箱门的上部区域进入冷藏集装箱内,避免影响箱内的温度。而冷藏集装箱的箱门的下部区域,可以利用T地板中的送风风道排出的气流达到阻挡目的。这种优选实施方式在箱门开启时对箱外的空气的阻挡效果较佳,并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通风风道的底部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多个风口,这样能使从风口送出的风量更均匀,风幕更完整。
综上所述,该用于冷藏集装箱的通风装置可以实现箱体内空气的循环流通,保证箱内各处温度的均匀性,尤其可以保证冷藏集装箱后端的温度可以达到设定要求。此外,该通风装置还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通风装置的冷藏集装箱。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冷藏集装箱100包括通风装置200。通风装置200的通风风道220沿冷藏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位于冷藏集装箱100的后端,且通风装置200的流动风道210的第二端(安装风扇230的一端)朝向冷藏集装箱100的前端。对于通风装置200包含的各个部件可以参照上文相应部分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详述。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冷藏集装箱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包括:
流动风道;
通风风道,所述通风风道连接至所述流动风道的第一端,以在所述流动风道和所述通风风道中形成连续的气流通路,所述通风风道上沿着所述通风风道的纵向设置有风口;以及
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流动风道的第二端,以形成从所述风口到所述流动风道的所述第二端的第一气流路径,
在所述通风装置安装在冷藏集装箱内的上部的安装状态下,所述通风风道沿所述冷藏集装箱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冷藏集装箱的后端,且所述流动风道的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冷藏集装箱的前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风扇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其中,所述风扇正向旋转时,形成所述第一气流路径;所述风扇反向旋转时,形成从所述流动风道的所述第二端到所述风口的第二气流路径。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用于在所述安装状态下监测所述冷藏集装箱的箱门的状态,并将监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构造为在所述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控制所述风扇正向旋转,以形成所述第一气流路径,且在所述箱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控制所述风扇反向旋转,以形成所述第二气流路径。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感测所述冷藏集装箱外的环境温度,并将感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构造为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风道包括第一流动风道和第二流动风道,所述第一流动风道和所述第二流动风道分别在所述通风风道的两端垂直地连接至所述通风风道,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流动风道和所述第二流动风道分别靠近所述冷藏集装箱的两个侧壁。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设置在所述通风风道的底部,且沿所述通风风道的纵向贯穿所述通风风道。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是由间隔开的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形成的,所述第一底壁相对于所述第二底壁靠近所述流动风道设置,所述第一底壁的形成所述风口的边缘向下倾斜。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壁与所述通风风道的顶壁之间的间距不小于所述第二底壁与所述通风风道的所述顶壁之间的间距。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风道的底部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多个所述风口。
10.一种冷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集装箱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安装在所述冷藏集装箱内的上部,其中所述通风装置的所述通风风道沿所述冷藏集装箱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冷藏集装箱的后端,且所述通风装置的所述流动风道的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冷藏集装箱的前端。
CN201310031939.XA 2013-01-28 2013-01-28 通风装置和具有该通风装置的冷藏集装箱 Active CN1039640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1939.XA CN103964088B (zh) 2013-01-28 2013-01-28 通风装置和具有该通风装置的冷藏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1939.XA CN103964088B (zh) 2013-01-28 2013-01-28 通风装置和具有该通风装置的冷藏集装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4088A CN103964088A (zh) 2014-08-06
CN103964088B true CN103964088B (zh) 2017-10-31

Family

ID=51234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1939.XA Active CN103964088B (zh) 2013-01-28 2013-01-28 通风装置和具有该通风装置的冷藏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40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6279A (zh) * 2014-08-22 2016-03-30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一种散粮集装箱监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337826B (zh) * 2015-07-10 2019-04-12 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 调速系统及具有其的冷藏集装箱
FI127731B (fi) * 2016-09-07 2019-01-15 Macgregor Finland Oy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lämpötilan ja ilmavirtauksen säätämiseksi konttilaivan kannella
CN110171638A (zh) * 2018-07-18 2019-08-27 太仓中集冷藏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运输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036A (zh) * 1996-09-26 1998-05-20 科纳斯通技术有限公司 可以控制温度分布的冷藏容器
CN2716184Y (zh) * 2004-05-27 2005-08-10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装置及使用该通风装置的集装箱
CN101342979A (zh) * 2007-07-12 2009-01-14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集装箱
WO2010091181A1 (en) * 2009-02-09 2010-08-12 Carrier Corporation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mprovement in refrigerated container
CN102133969A (zh) * 2011-03-07 2011-07-27 山东博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生物安全储药箱
CN102344019A (zh) * 2011-09-05 2012-02-08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生姜恒温恒湿储藏箱
CN102658930A (zh) * 2012-05-15 2012-09-12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多温控冷藏集装箱及其温度调节方法
CN203033236U (zh) * 2013-01-28 2013-07-03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通风装置和具有该通风装置的冷藏集装箱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036A (zh) * 1996-09-26 1998-05-20 科纳斯通技术有限公司 可以控制温度分布的冷藏容器
CN2716184Y (zh) * 2004-05-27 2005-08-10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装置及使用该通风装置的集装箱
CN101342979A (zh) * 2007-07-12 2009-01-14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集装箱
WO2010091181A1 (en) * 2009-02-09 2010-08-12 Carrier Corporation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mprovement in refrigerated container
CN102133969A (zh) * 2011-03-07 2011-07-27 山东博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生物安全储药箱
CN102344019A (zh) * 2011-09-05 2012-02-08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生姜恒温恒湿储藏箱
CN102658930A (zh) * 2012-05-15 2012-09-12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多温控冷藏集装箱及其温度调节方法
CN203033236U (zh) * 2013-01-28 2013-07-03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通风装置和具有该通风装置的冷藏集装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4088A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4088B (zh) 通风装置和具有该通风装置的冷藏集装箱
CN107062750B (zh) 一种风冷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05657998B (zh) 货柜数据中心
CN106247594A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WO2015103935A1 (zh) 冰箱及冰箱内风帘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5650963B (zh) 一种冷柜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20955A (zh) 模块型数据中心
CN104215051B (zh) 被褥烘干装置
KR101628317B1 (ko) 열회수형환기장치
KR100985199B1 (ko) 팬필터유닛을 이용한 클린건조기
CN107606868A (zh) 一种抽屉及冰箱
CN107090704B (zh) 烘干装置、干衣机及洗衣机
CN106225089A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5674658B (zh) 一种冷柜及其控制方法
CN203033236U (zh) 通风装置和具有该通风装置的冷藏集装箱
CN206222467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106556199A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1233655U (zh) 一种具有干湿气分离功能的烘干房
CN103954101A (zh) 一种可回收余热的通风干燥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716349B (zh) 一种冷柜及其控制方法
CN109099649A (zh) 一种自动排气控温烘干装置
CN205536790U (zh) 冷柜
CN112378147B (zh) 冷库
KR102077003B1 (ko) 닭장의 환기방법
CN209399728U (zh) 一种烘箱节能提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