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3018A - 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3018A
CN103963018A CN201310047929.5A CN201310047929A CN103963018A CN 103963018 A CN103963018 A CN 103963018A CN 201310047929 A CN201310047929 A CN 201310047929A CN 103963018 A CN103963018 A CN 103963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electric tool
motor
axis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79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3018B (zh
Inventor
李成道
张士松
钟红风
庞晓丽
谢明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479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30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3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30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30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30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包括电机、由电机驱动的用于加工工件的两个工作头、支撑所有工作头的主壳体,主壳体包括靠近待加工工件的加工端,两个工作头可被择一的保持于加工端,电动工具还包括连接主壳体的第一、第二手柄,第一、第二手柄的延伸轴线均与位于加工端的工作头的延伸轴线交叉。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两个手柄来支撑电动工具,提高了电动工具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了加工精度,并且大幅降低了手柄内部电机振动对加工精度的负面影响,有效的提高了该类电动工具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双工作头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当前,具有不同类型的工作头的电动工具均采用单手柄来支撑,用户在使用该类型电动工具时,需要在稳定握持单手柄的同时,通过扭动手部来转动手柄来调整该电动工具的加工方向,在长久使用该电动工具后,容易对用户手部产生损害;同时,为了配合不同类别的两个工作头的转速需求,驱动工作头转动的电机的输出功率也需大幅提升,伴随而来的是电机的振动也随之大幅增加,并且该类电动工具,为了降低体积,均将电机设置于手柄内,从而使得手柄无法保持稳定,造成用户在使用该类型电动工具时,无法轻松的通过扭转单个手柄实现精准调整加工方向,容易造成工件加工失败,造成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电动工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两个手柄的双工作头电动工具。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其包括电机、由所述电机驱动的用于加工工件的两个工作头、支撑所述工作头的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包括靠近待加工工件的加工端,所述两个工作头可被择一的保持于所述加工端,所述电动工具还包括连接所述主壳体的第一、第二手柄,所述第一、第二手柄的延伸轴线均与位于所述加工端的工作头的延伸轴线交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轴线与两个工作头的延伸轴线均交叉,所述两个工作头围绕所述电机轴的轴线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主壳体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与工作头之间还连接有传动轴以传递电机的旋转动力至工作头,所述传动轴的轴线与两个工作头延伸轴线均交叉,所述两个工作头围绕所述传动轴的轴线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主壳体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动工具还包括支撑所述两个工作头的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与两个工作头共同围绕所述传动轴的轴线相对于所述主壳体旋转,以调整所述两个工作头之一至加工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并与其共同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手柄的延伸轴线与所述传动轴的轴线平行或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轴驱动一转轴,所述两个工作头分置于所述转轴的两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第二手柄的延伸轴线交叉且所述第一、第二手柄位于所述主壳体的同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收容于所述第二手柄内,所述第一手柄连接为所述电机供电的电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第二手柄之间连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设于所述电池与电机供电端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动工具,通过两个手柄来支撑电动工具,提高了电动工具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了加工精度,并且大幅降低了手柄内部电机振动对加工精度的负面影响,提高了该类电动工具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可以通过下面的能够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同时结合附图描述而清楚地获得。
图1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动工具于第一工作状态的侧视图,此时,第一工作头位于加工端,第二工作头位于工作头收容部内。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动工具于第二工作状态的侧视图,此时,第二工作头位于加工端,第一工作头位于工作头收容部内。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动工具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电动工具的爆炸图。
图示中的相关元件对应编号如下:
电动工具,100 转轴,14 传动轴轴线,31
第一工作头,11 电机,20 主壳体,40
第二工作头,12 电机轴,21 加工端,41
工作头轴线,13 传动轴,30 内壳体,42
工作头收容部,43 第一套筒部,44 第二手柄,52
开口部,431 第二套筒部,45 第二手柄轴线,521
第一护壁,432 第一手柄,51 电池,53
第二护壁,433 第一手柄轴线,511 连接臂,5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动工具100具有类型各异的至少两个工作头,通过调整各个工作头位置,使得当前所需工作头保持于电动工具100中面对待加工工件的加工端,从而使得电动工具100具有多种的加工能力。
参图1、图2与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动工具100包括第一、第二工作头11、12,优选的,两个工作头分别为批头与钻头。
其中,电动工具100包括驱动两个工作头工作的电机20,该电机20与两个工作头之间连接有传动轴30,该传动轴30传递电机20的旋转动力至两个工作头上。
本实施例中,传动轴30与电机的电机轴21共线设置并通过减速结构互连,减速结构的结构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做赘述。当然,电机轴21与传动轴30也可交叉设置或平行设置,依然能达成前述功效。
具体的,电动工具100包括支撑第一、第二工作头11、12的主壳体40,传动轴30延伸至主壳体40内部,前述两个工作头在主壳体40内与传动轴30配接后延伸而出,使得工作头能够充分加工工件的同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优选的,第一、第二工作头11、12分别设置于一转轴14的两端并相背延伸,该转轴14与传动轴30齿轮配接,在该传动轴30带动下,驱动两个工作头工作。
当然,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各个工作头可采用单独的转轴连接至传动轴30上,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主壳体40包括有加工端41,该加工端41朝向待加工工件,位于加工端41的工作头的工作头延伸轴线13与当前电动工具100的加工方向保持一致,使得用户通过位于加工端41的工作头对工件精准加工。
具体的,传动轴30具有传动轴轴线31,该传动轴轴线31与第一、第二工作头11、12的延伸轴线均交叉,两个工作头整体围绕该传动轴轴线31在主壳体40内旋转,使得两个工作头的位置切换;并且两个工作头的旋转区域均经过该加工端41,在用户所需工作头运动至加工端41时,停止转动工作头,实现根据加工需求调整电动工具100使用的工作头类型。
由于,第一、第二工作头11、12位于转轴14的两端,二者延伸轴线共线设置,优选的,设置传动轴轴线31垂直于两个工作头的延伸轴线。
当然,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通过电机20自身的电机轴21直接驱动第一、第二工作头11、12,两个工作头围绕电机轴21的延伸轴线相对于主壳体40转动,实现将所需工作头替换至加工端41;当然,用户还可通过更换工作头来调整位于加工端41的工作头类型,并不局限于通过转动工作头方式实现切换工作头,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主壳体40外侧还连接有第一、第二手柄51、52,两个手柄对应包括第一手柄轴线511与第二手柄轴线521,第一、第二手柄轴线511、521均与前述工作头轴线13交叉,通过握持两个手柄来操控电动工具100,解决了单一手柄所带来的加工方向无法准确控制的弊端,提高了加工精度。
具体的,前述第一手柄51作为主手柄固定连接主壳体40,用户通过握持第一手柄51实现稳定操控电动工具100,并轻松调整两个工作头的位置。当然,第一手柄51也可枢转连接主壳体40,用户可根据操作需求,设定第一手柄51的延伸方向,以获得最佳的操作体验。
特别的,电动工具100还包括支撑第一、第二工作头11、12的内壳体42,该内壳体42位于主壳体40内并与其枢转连接,两个工作头与内壳体42紧密结合的同时,可共同围绕传动轴轴线31相对于主壳体40转动。
当然,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可省略内壳体,第一、第二工作头11、12直接活动设置于主壳体40之中,用户通过手动切换两个工作头的位置。
本实例中,主壳体40内设有与加工端41位置相背的工作头收容部43,在第一工作头11位于加工端41时,第二工作头12对应位于工作头收容部43之中,避免第二工作头12对用户造成意外伤害。
当然,在工作头的数量超过两个时,工作头收容部43的宽度也适应性调整,从而收容除位于加工端41的工作头之外的其余工作头,从而提高电动工具100的安全性。
特别的,第一手柄51连接工作头收容部43远离加工端41的尾端,使得用户握持第一手柄51时,主壳体40不会对用户手部产生碰触,提高了用户握持舒适度。
具体的,工作头收容部43包括位于第一、第二工作头11、12转动路径上的开口部431、及形成该开口部431的第一护壁432以及第二护壁433,第一、第二护壁432、433分别枢转连接内壳体42顶部与底部的。
优选的,第一、第二护壁432、433远离开口部431延伸至内壳体42一侧形成前述加工端41,从而使得加工端41始终与工作头收容部43相对应。
特别的,主、内壳体40、42之间还设置有锁定结构(未标示),用户所需工作头进入加工端41时,该锁定机构使得主、内壳体40、42之间相对固定,将所需工作头保持于该加工端41,此时,另一工作头也处于工作头收容部43之内,保证了电动工具100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优选的,第二手柄52固定连接内壳体42并沿传动轴轴线31延伸,此时传动轴轴线31与第二手柄轴线521为相同一直线,并且电机20与第二手柄52同轴布置,从而降低第二手柄52的宽度,用户轻松握持第二手柄52实现支撑主壳体40以及工作头,并且第二手柄52与内壳体42共同运动,使得用户可通过调整第二手柄52的位置,实现转动内壳体42以及工作头,并且用户不需要碰触工作头,保证调整工作头的效率,同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当然,第二手柄52可与该内壳体42枢转连接,该第二手柄52仅起到支撑主壳体40以及工作头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第二手柄52与内壳体42对接部分套持有第一套筒部44,第二护壁533连接该第一套筒部44的外侧。
本发明中,第一、第二手柄51、52并不限定于同一平面,其可根据用户握持习惯进行设定,满足用户长久使用的需求。优选的,第一、第二手柄轴线511、521交叉设置,即第一、第二手柄51、52也位于同一个平面中;优选的,设置第一、第二手柄51、52位于主壳体40的同一侧,使得用户能更好的握持两个手柄。
参图4所示,第二手柄52中收容有电机20,第一手柄51连接有对该电机20进行供电的电池53,通过将电机20、电池53分置于两个手柄内,调整电动工具100的重心位于两个手柄之间,使得用户在握持手柄时,重心不会明显偏向某一手柄,使得用户两个手分摊电动工具的重量,在长期使用该电动工具时,有效保护用户手部健康。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机20与电池53分开设置于两个手柄之中,有效降低了单个手柄的体积,使得电动工具100小型化、便携化,且电机20与第二手柄52同轴设置使得第二手柄52的宽度降低,握持便利;第二手柄52内设有电机20,其振动较大从而作为辅助手柄,第一手柄51作为主手柄,其内部还设置有对该输出线路进行控制的开关电路,并未设置有电机20,其振动较小,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第一手柄51更精准的操控该电动工具100。
在电机轴21与传动轴30交叉设置时,电机20与第二手柄52不同轴设置,使得电机20在第二手柄52内设置更自由,更高效的调整电动工具100的重心位置。
特别的,电机20与电池53之间还连接有连接臂54,连接臂54内侧为中空,该中空连同第一、第二手柄51、52内部空间,使得连接电池53输出端的输出线路能够自该连接臂54内延伸至电机20的供电端,保证了电机20的正常工作。
优选的,第二手柄52底部套设于第二套筒部45之中,在第二手柄52与内壳体42共同转动时,前述连接臂54连接第二套筒部45的外侧,使得第二手柄52在第二套筒部45围绕传动轴轴线31转动,保证了电动工具100结构的稳定性。
特别的,由于输出线路的存在,在第二手柄52与主壳体40共同转动时,输出线路不断被拉扯环绕,容易造成输出线路拉断,进而影响整个电动工具100的使用。优选的,通过第二手柄52围绕该传动轴轴线31往复摆动以达到更换位于加工端41中的工作头,在主、内壳体40、42之间设置限位机构(未标示),保证第二手柄52转动过程中具有极限位置,由于工作头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使得该限位机构使得第二手柄52围绕传动轴轴线31的摆动角为180度。
当然,若增加工作头的数量,需适应性调整限位机构的位置,从而调整第二手柄52的摆动角度,在此不做赘述。
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动工具100,通过第一、第二手柄11、12支撑电动工具100,提高了电动工具100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了加工质量;同时,通过两个手柄的配合能够高效的调整电动工具100的加工方向,大幅降低了其内部电机20振动对加工精度的负面影响,保证了加工精度,有效的提高了该类电动工具100的用户体验;同时,通过将电机20与电池53分置于两个手柄之中,调整电动工具100的重心位于两个手柄之间,降低了长久使用该工具对握持手部的损害,满足该工具长久使用的需求。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工具,包括电机、由所述电机驱动的用于加工工件的两个工作头、支撑所述工作头的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包括靠近待加工工件的加工端,所述两个工作头可被择一的保持于所述加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工具还包括连接所述主壳体的第一、第二手柄,所述第一、第二手柄的延伸轴线均与位于所述加工端的工作头的延伸轴线交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轴线与两个工作头的延伸轴线均交叉,所述两个工作头围绕所述电机轴的轴线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主壳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与工作头之间还连接有传动轴以传递电机的旋转动力至工作头,所述传动轴的轴线与两个工作头延伸轴线均交叉,所述两个工作头围绕所述传动轴的轴线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主壳体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工具还包括支撑所述两个工作头的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与两个工作头共同围绕所述传动轴的轴线相对于所述主壳体旋转,以调整所述两个工作头之一至加工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并与其共同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手柄的延伸轴线与所述传动轴的轴线平行或重合。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驱动一转轴,所述两个工作头分置于所述转轴的两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手柄的延伸轴线交叉且所述第一、第二手柄位于所述主壳体的同一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收容于所述第二手柄内,所述第一手柄连接为所述电机供电的电池。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工具,所述第一、第二手柄之间连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设于所述电池与电机供电端之间。
CN201310047929.5A 2013-02-06 2013-02-06 电动工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630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7929.5A CN103963018B (zh) 2013-02-06 2013-02-06 电动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7929.5A CN103963018B (zh) 2013-02-06 2013-02-06 电动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3018A true CN103963018A (zh) 2014-08-06
CN103963018B CN103963018B (zh) 2016-08-03

Family

ID=51233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792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63018B (zh) 2013-02-06 2013-02-06 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301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1744A1 (zh) * 2020-07-03 2022-01-0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83955A (en) * 1971-04-21 1974-01-08 Gkn Screws Fasteners Ltd Power tool
CN1313170A (zh) * 1997-08-30 2001-09-19 布莱克-德克尔公司 一种具有可互换的刀架的电动工具
CN101224572A (zh) * 2006-12-01 2008-07-2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可摆动地铰接的隔振手柄的手持式工具机
EP1952947A1 (de) * 2007-02-02 2008-08-06 ERGOBIONIK GmbH Kraftgetriebenes Handwerkzeug zum Bohren und/oder Schrauben
CN201505743U (zh) * 2009-09-02 2010-06-16 刘青 双头手电钻
WO2012127018A1 (en) * 2011-03-23 2012-09-27 Hexagon Technology Center Gmbh Working tool position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83955A (en) * 1971-04-21 1974-01-08 Gkn Screws Fasteners Ltd Power tool
CN1313170A (zh) * 1997-08-30 2001-09-19 布莱克-德克尔公司 一种具有可互换的刀架的电动工具
CN101224572A (zh) * 2006-12-01 2008-07-2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可摆动地铰接的隔振手柄的手持式工具机
EP1952947A1 (de) * 2007-02-02 2008-08-06 ERGOBIONIK GmbH Kraftgetriebenes Handwerkzeug zum Bohren und/oder Schrauben
CN201505743U (zh) * 2009-09-02 2010-06-16 刘青 双头手电钻
WO2012127018A1 (en) * 2011-03-23 2012-09-27 Hexagon Technology Center Gmbh Working tool positioning 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1744A1 (zh) * 2020-07-03 2022-01-0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3018B (zh) 201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119133A1 (ja) 研削工具
WO2017173705A1 (zh) 一种基于无刷电机的可控可拆卸式动力设备
US8328599B2 (en) Internal rotation type direct motor-drive portable angle grinder
CN104128904A (zh) 一种手自一体的螺丝批
JP2016064472A (ja) 関節式ロボットアームの手首構造
CN101856811A (zh) 便携式角冲击工具
CN105619342B (zh) 电动工具
CN102554886A (zh) 手持工具机、尤其是钻机或螺旋钻机
CN103963018A (zh) 电动工具
CN201019815Y (zh) 一种用于骨科的多功能手术工具
JP2003145447A (ja) 電動工具
CN211387163U (zh) 往复锯
CN104227671A (zh) 电动工具
US20140090862A1 (en) Handheld power tool having a drive motor embodied to provide a predetermined maximum motor power level
CN102554816A (zh) 夹紧附件
CN207495176U (zh) 一种用于地板生产用的榫头倒角机
CN201573179U (zh) 动力工具
CN210850127U (zh) 一种具有两个动力源的电动工具
CN102079061B (zh) 动力工具
CN211332142U (zh) 一种机械制造用钻攻一体机床
WO2014119757A1 (ja) 動力工具
CN208811130U (zh) 一种新型保护盖多孔台钻
CN209550670U (zh) 一种建筑用手持电钻
CN204686190U (zh) 一种直线前后往复式锉刀机
JP2007030081A (ja) タレット式旋盤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回転工具と固定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28

Address after: 215123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City Industrial Park East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123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City Industrial Park East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Baoshide Electric Tools Co., Ltd., Suzhou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