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9750A - 用于无线对接的配置和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对接的配置和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9750A
CN103959750A CN201280057667.4A CN201280057667A CN103959750A CN 103959750 A CN103959750 A CN 103959750A CN 201280057667 A CN201280057667 A CN 201280057667A CN 103959750 A CN103959750 A CN 103959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cking station
docking
equipment
portable set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76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9750B (zh
Inventor
W.迪斯
K.J.G.霍特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03959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9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9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97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06F9/4411Configuring for operating with peripheral devices; Loading of device dr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4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means, e.g. RF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wireless LAN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针对寻求与无线对接系统环境中的对接站无线地对接的便携式设备的自动对接的启动的可配置性和可控制性通过本文中所公开的方法和系统来实现。便携式设备检测在无线对接环境中的对接站。当对接站被检测到时,通信路径在便携式设备与对接站之间被建立。针对接收信号的接收信号特征水平被测量。接收信号特征水平被与确定的门限相比较,使得至少在接收信号水平超过所确定的门限时,将便携式设备对接到对接站能够被完成。所确定的门限是优选地基于对于超过用于在便携式设备与对接站之间建立通信所需要的最小信号强度水平的接收信号特征水平所做出的信号测量的。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对接的配置和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的领域,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便携式设备和对接站(docking station)的无线对接。
背景技术
对接允许便携式设备被与对接站耦合。耦合可以经由有线连接或经由无线连接而发生。典型地,对接过程和移除(undocking)过程是完全自动的并且不需要用户干涉。例如,便携式设备能够主动地探测以找到用于建立对接环境的对接站和/或其它外围设备。一旦对接环境被发现,便携式设备就能够自动地建立连接并且开始对接。
然而,便携式设备一发现对接站就自动地开始对接过程不总是所期望的。遵守Wi-Fi Direct以及蓝牙协议的无线设备典型地展示出10米或更大的通信范围,尤其是在这样的设备使用对于高质量连接所需要的传输功率时,其将被预期为是在无线对接中的情况。在这种范围下,便携式设备用户无法看见或甚至无法知道对接正在其处被尝试的站。自动对接在这种场景下然后可能导致非计划中的且可能地尴尬的结果。
在办公室环境中,便携式设备可能尝试与携带便携式设备的用户所经过的每一个对接站对接。便携式设备甚至可以尝试与位于周围办公室隔间里的相邻或附近的办公桌上的对接站对接。被尝试的自动对接能够中断或者干扰针对由尝试自动对接的便携式设备所发现的对接环境中的设备的通信或处理会话或者使其显著地降级。如果这些自动对接尝试中的任一个是成功的,则便携式设备的屏幕内容可能可在对接环境中的另一且可能更大的显示器上观看。因此,最初在便携式设备上显示的信息的安全和隐私可能通过将便携式设备的信息示出给正在观看自动对接环境中的附设显示器的一个或多个陌生人而被危害(compromised)到。
发明内容
鉴于自动对接的这些问题,允许对接和移除的起始由用户可控制且可配置对于总体用户体验来说似乎将是有益的。
针对依照本发明的原理的至少测量针对接收信号的接收信号特征水平的无线对接系统,通过将接收信号特征水平与确定的门限相比较、以及然后至少在接收信号水平超过所确定的门限时将便携式设备的状态转变为与对接站的对接状态来实现对自动对接的启动的可配置性和可控制性。所确定的门限优选地是基于对超过用于在便携式设备与对接站之间建立通信所需要的最小信号强度水平的接收信号特征水平所做出的信号测量的。
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的细节下面在附图和描述中被阐述。即使被以一种特定方式描述,也应该清楚实施方案可以被以各种方式配置或者体现。例如,实施方案可以被执行为方法,或者体现为被配置来执行一组操作的装置,或者体现为存储用于执行一组操作的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它方面和特征从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考虑的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上面提到的特征和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和得到它们的方式将通过参考结合附图进行的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变得更加明显,并且本文中的实施例将通过参考结合附图进行的实施例的以下描述而被更好地理解,其中:
图1和2每个都描绘了示出示范性便携设备以及依照本发明的原理所实现的供替换的无线对接环境的系统框图;
图3示出了图1和2中所示出的便携式设备和对接站的更具体的表示;
图4示出了与对接站的对接托架部分对接的便携式设备的另一供替换的实施例;
图5示出了用于配置在启动逻辑对接时要被使用的信号门限T的示范性方法;
图6示出了依照本发明的原理所实现的示范性对接过程;以及
图7示出了依照本发明的原理所实现的示范性移除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所陈述的示范性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且这样的示范性实施例将不被解释为以任何方式限制范围。
无线对接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来为诸如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其它智能设备等等的便携式设备提供典型地固定的或不动的对接环境。如图1中所示,无线对接环境100给予便携式设备110经由对接站120对外围设备130的接入,所述外围设备130诸如显示屏幕、键盘、鼠标、存储媒体以及输入/输出端口,例如,它们的任一个和全部都能够被用来改进针对已对接便携式设备的应用的体验和生产率。例如,用户的移动电话可以被对接到对接站,以及然后例如在与电子邮件客户端、web浏览器或在移动电话上运行的某种其它应用交互时,被给予在该无线对接环境内使用来自TV或计算机的更大显示屏幕的能力。
如图2中所示,对接站甚至可以给予便携式设备对诸如有线或无线局域网(LAN)之类的网络的接入,其中对接站120经由WLAN上的接入点140而被无线地连接到家庭网络客户端。
便携式设备110有时被称作对接方(dockee)或无线对接方。对接站还能够被称为无线对接主机。外围设备一般地经由输入/输出端口以某种沟通方式(诸如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或配对)被连接到对接站。术语“无线对接环境”旨在包括无线对接站以及被连接到对接站或者可从对接站接入的任何外围设备、设备、输入或输出端口、网络等等。为了实现无线对接,便携式设备110与一个或多个对接站120无线地通信,以便获得对无线对接环境100中的一个或多个外围设备130的接入。
诸如蓝牙和Wi-Fi (包括Wi-Fi Direct (直接连接))之类的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提供在便携式设备与对接站之间的无线对接和移除的成功操作所需要的通信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对于特定应用,一个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具有优于其它可用技术的优点。例如,蓝牙将似乎不拥有用于使能对USB外围设备的高质量、低延迟、远程显示输出以及通用接入的充足带宽。因此在特定条件下使用蓝牙和Wi-Fi Direct的组合以用于使能无线对接和移除的不同方面可能是有利的。
还被称为Wi-Fi对等(P2P)的Wi-Fi Direct是用于在无需外部无线接入点的情况下在设备之间建立对等Wi-Fi连接的新的通信标准。在无线对接制度下,Wi-Fi Direct能够被用作便携式设备与对接站之间的主要连接和通信路径。这些通信技术是用于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无线对接系统的实现中所使用的示范性技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其它技术。例如,应当理解,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所有发明技术的实践中可以利用包括蓝牙低功耗(BTLE)和MIMO天线系统的附加的通信技术。
至少部分地基于上面所提到的通信技术中的一个或两者的一组技术在便携式设备与对接站之间被定义,以便在便携式设备以及对接站和连接到该对接站的外围设备之间提供简单方便的自动连接建立。下文描述致力于(address)一组示范性技术,其在便携式设备和对接站的操作中被使用并且被至少部分地定义用于配置和控制对接过程。
在图1中所示出的无线对接环境中,有可能把许多外围设备与单个对接站分组在一起,使得外围设备每个都能够被启动对接动作的便携式设备接入。当便携式设备经由对接站能够接入被认为是选择用于对接的无线对接环境的一部分的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时,它被认为是“对接的” - 也就是说,便携式设备处于对接状态中。当期望从无线对接环境中断开便携式设备时,移除动作被启动。当便携式设备经由对接站不再能够接入那些相同的外围设备或者不再与那些相同外围设备连接时,便携式设备被认为是“移除的” - 也就是说,便携式设备处于移除状态中。依照本发明的原理并且与现有技术对比,在仍然允许用户控制和配置对接和移除过程的同时,对接和移除被尽可能自动地处理。
从移除状态引导到对接状态的对接过程能够被定义成包括大量不同的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但不限于:用来启动对接过程的触发事件;便携式设备与一个或多个无线对接主机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无线连接(即,一个或多个通信路径)的建立;以及无线协议(诸如Wi-Fi信道)和接口设定的选择以便允许便携式设备接入无线对接环境中的每个外围设备并且与其交互。该过程的各部分能够被便携式设备和对接站中的一个或两者承担。
在对接站与便携式设备之间的已建立的连接或通信路径通常是安全的路径,尽管不安全的连接可以被用于对接。安全的连接典型地是基于信任机制的以便保护免于诸如“中间人”攻击之类的恶意攻击,其被良好地记录在技术文献中。在本申请中,信任可以是基于接近以及其它可测量的或预定的条件的。当便携式设备和对接站紧靠在一起时,以下可能存在足够高的置信水平:通信路径的安全以及便携式设备和对接站实际上正在与彼此进行通信并且不是与攻击者或冒名顶替者进行通信。接近同样许可通过用户的目测,所述用户将注意连接是否是值得信任的以及是否有什么似乎是有毛病的。应了解,当便携式设备和对接站足够地极为接近时,将这些设备的发射信号功率水平降低到仅所述两个设备(即,对接站和对接方)能够拾取另一个的信号的足够低的水平可能是适当的。
对接的启动或触发假定便携式设备相对于无线对接环境处于移除状态中。也就是说,便携式设备目前未与所期望的对接站对接。当所期望的对接站被定位并且选择用于对接时,对接动作能够被任何数目的动作或手势触发。例如,便携式设备能够扫描对接站上的近场通信标签来指示与该站对接的明确意图。替换地,对接信号能够响应于用户按压在便携式设备上或甚至在所选对接站上的特定按钮或显示器图标而被生成。其它对接手势或动作被同样设想用于触发对接操作。这些供替换的触发动作包括将便携式设备放置在特定区域内部,诸如在垫的顶上、在相容托架(conforming cradle)内部、或简单地在对接站的特定预定距离内,动作在所有的地方基于无线电信号强度被检测到。其它示范性触发动作也是可能的,并且能够被作为附加的特征实现在对接系统中。
还应理解,对接可以在无线对接环境中的若干对接站与便携式设备之间被启动。当不同的对接站支持能够处理正从便携式设备输送的以及正输送到便携式设备的各种类型的数据或信息的对接环境时,这可能发生。在一个例子中,一个对接站可以将来自便携式设备的视频信息连接到家庭娱乐系统中的诸如HDTV之类的显示外围设备,然而另一单独的对接站将来自相同便携式设备的音频信息连接到已连接的家庭娱乐系统中的诸如环绕声构件之类的音频系统。便携式设备与若干对接站之间的连接的其它例子同时是可能的。
使便携式设备从无线对接环境以及特别是从便携式设备所被对接到的一个或多个对接站移除能够被在此简单地视为对接的反面或对立面。某种的触发事件优选地用于启动移除操作。虽然触发事件可以是用来启动对接的触发事件的反面或对立面,但是应理解,完全不同的触发事件可以并且常常应该被用于移除。例如,当对接是通过将便携式设备放置在对接垫上或者放入对接托架被启动时,如果当从对接垫或托架去除便携式设备时移除被自动地启动,则这可能是不方便的。去除可以简单地是诸如提起便携式设备以便接听电话之类的用户动作。在这个例子中,对于去除动作(即,提起)用户可能根本没有启动移除操作的意图。在电话与对接主机之间的Wi-Fi链路上的已建立的无线对接连接例如能够以某种潜在降级被维持,而无论便携式设备是否被在物理上搁入对接主机托架中。信号降级还可能作为用户的身体阻挡便携式设备与对接站之间的直接信号路径(即,信号路径的线路)的至少某一部分的结果或者仅仅作为当便携式设备在仍然对接的同时正被移动时来自便携式设备与对接站之间的更大离距的接收功率降低的结果而发生。
便携式设备110和对接站120的示范性简化的实现在图3中被示出。便携式设备包括:收发机111;处理器/控制器112;适合于存储配置信息、驱动器信息以及设备应用的存储器113 (例如,存储器113在图中被描绘为存储应用);以及天线114。设备控制和操作经由控制器处理器112来提供,所述控制器处理器112被连接在收发机111与存储器113之间。收发机111提供包括传输和接收的无线电能力。它被连接到天线114。虽然一个天线在图中被示出,但是应理解,便携式设备110可以包括以单模式或甚至双模式能力操作的一个以上的天线。例如,便携式设备应用同样包括但不限于对接过程、移除过程以及门限校准和配置过程。
对接站120包括收发机121、处理器/控制器122、适合于存储配置信息、驱动器信息以及设备应用的存储器123、输入/输出端口124以及天线114。对接站控制和操作经由控制器处理器122来提供,所述控制器处理器122被连接在收发机121与存储器123之间。收发机121为对接站提供包括传输和接收的无线电能力。它被连接到天线125。虽然一个天线在图中被示出,但是应理解,对接站120可以包括以单模式或甚至双模式能力操作的一个以上的天线。例如,对接站应用同样包括但不限于对接过程、移除过程以及门限校准和配置过程。因为对接站允许经由输入/输出端口124连接到外围设备130,所以对接站存储器还将包括用于建立和维持到每个外围设备的连接的驱动器。输入/输出端口124提供足够数目的连接端口,诸如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以及双向端口,以用于连接无线对接环境中的外围设备。
如上面所指出的那样,对接站可以是或者可以包括完全或部分地符合如图4中所示出的便携式设备的轮廓的托架。对接站可以被实现为适合于接受一个或多个便携式设备的放置的电子垫或表面。这样的垫能够类似于目前在商业上可获得的无线充电垫被实现。当便携式设备被放置在垫表面上或附近时,它能够被与对接站对接。
对接站可以被实现为全集成设备,或者它可以被分离成诸如托架420和主要部件422之类的若干构件。在分离的实施例中,对接站的主要部件可以利用诸如图3中的个人计算机或控制器/处理器和存储器等的内部或外部硬件和软件以便提供设备智能、操作及外围设备连通性。外围设备连通性可以被实现为有线或无线通信连接。
对接站以及甚至便携式设备可以被实现有用于启动对接和/或移除序列(未在图中示出)的手段。例如,这样的启动手段能够由按钮来实现,所述按钮在被按压时,使对接或移除启动信号被生成以用于肯定地指示使便携式设备与对接站对接或移除的意图。
对接站可以包括充电元件(未在图中示出)以便补充便携式设备中的电力。充电可以经由与便携式设备的有线(基于接触的)或无线(无接触的)耦合被执行。
在这里,区分物理(physical)对接与逻辑(logical)对接的概念是有用的。当便携式设备正放置在对接垫上时,或者当它被定位于托架中时,或者当它已被用户放置在与对接站或对接环境相关联的区域内部时(无论被物理上划界限还是简单地已知存在于特定边界内),可以说便携式设备物理上对接到对接站。一旦便携式设备进入物理上对接的状态,对于这种发生来说就有可能触发对接动作,这将导致便携式设备同样变得逻辑上对接。便携式设备从物理上对接的状态的去除可能未必导致便携式设备被从其逻辑上对接的状态去除。
物理对接能够由用户出于很多原因而完成,所述原因中的一些可以同时适用。显然,物理对接可以被执行来启动逻辑对接。例如,物理对接还可以被执行以便确保便携式设备被连接到电源以用于有线(基于接触的)或无线(无接触的)充电,如通过将电话放置在充电垫上或者放入充电托架中被实现的那样。进一步地,物理对接可以被执行来增强在便携式设备与一个或多个对接站之间的以及最终在便携式设备与经由(一个或多个)对接站被连接的外围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的质量。便携式设备接近于对接站能够改进信号质量(即,SNR等等)、通信速度以及延迟等等。最后,物理对接能够被视为对接站中的安全机制的输入,使得对接过程能够更安全地进行和/或使得对接过程能够省略一些安全对话步骤,否则用户当从远方逻辑上对接时将不得不经受所述安全对话步骤。将便携式设备放置到对接垫上或放置到对接托架中能够被便携式设备并且被对接站解释为信任的标志。安全对话步骤可以包括便携式设备与对接站之间的pin码认证或密码或质问(challenge)交换等等。
鉴于便携式设备与对接站的直接接近,物理对接有效地阻挠了中间人攻击,在所述中间人攻击中具有合适装备的远程攻击者能够对于对接站冒充便携式设备,或者对于便携式设备冒充对接站。远程攻击者将不得不比用户和便携式设备更靠近对接站。因此,这样的攻击者对于用户而言将是完全可见的。
如上面所提到的那样,物理对接能够被用作用于启动便携式设备到一个或多个对接站的逻辑对接的手段。但逻辑对接简单地基于让便携式设备在一个或多个对接站的通信范围内的逻辑对接的自动启动可能是有问题的,具有许多意外后果。若干场景在下面被呈现来突出这些问题。
当多个对接站在便携式设备的范围内时,用户不清楚便携式设备将最终与哪一个对接站对接。便携式设备可能与附近的无线对接环境对接,即使用户曾经不打算或者预期与该附近的环境对接。例如,当用户携带便携式设备在办公楼内部并且沿着走廊走时,即使对接不是用户想要的,便携式设备也可能尝试与在便携式设备的范围内的以及该便携式设备经过的每一个对接站自动对接。在家庭网络区域中,便携式设备甚至可能尝试与附近邻居的网络中的对接站自动对接。在这种场景中的自动对接从用户篡夺了对用户实际上想要启动与其对接的对接站的选择的控制。
当对接环境具有可用作连接的外围设备的显示屏幕时,典型地预期的是对接能够牵涉屏幕输出从便携式设备到无线对接环境中的显示屏幕的转移。在这样的场景中,随着屏幕输出被转移到对接环境中的显示器,便携式设备上的主动显示输出通常被关掉以便节省便携式设备的电力并且以便避免在可能地两个不同的显示器示出相同的信息内容的情况下对用户产生困惑体验。在这种情形下,现在被自动地对接的便携式设备的屏幕将被消隐并且不可用于供用户观看或交互。如果用户和便携式设备不在附连到对接站的外围设备显示器的观看范围中,则用户将不知道该情形并且将未必知道什么正被显示或甚至它正被显示在哪里。而且,如果外围设备显示器这时正被其它人用于另一观看目的或呈现,则便携式设备的自动对接及其信息的显示将使观看者惊讶和混乱并且其甚至可能将使用户尴尬。根据这些场景,对于用户来说明显地期望能够行使至少对在无线对接过程中的“自动”对接的启动的更多控制。
类似情况能够被做出以用于允许对自动移除的用户配置和控制。使移除操作的启动单独地基于让便携式设备离开对接站的通信范围是效率低的(ineffective)。通过在直到通过使用户从无线对接环境的通信范围中去除便携式设备而完成移除之后才允许便携式设备的独立操作(即,“被移除”)正常地恢复,同样不公平地给用户带来了负担。
实际上可以通过允许用户配置“自动”对接和“自动”移除被许可何时、在哪里以及甚至如何开始而给予控制。经由信号特征测量的距离能够被用作用于启动对接和移除的一个手段。对接和移除手势或其它被定义的动作也能够被用户配置成指示用户对接或者移除便携式设备的意图。
依照本发明的原理,技术在图5中被实现来允许距离的配置,在所述距离处便携式设备能够启动与无线对接站设备的对接和移除。这个距离的配置给予用户和便携式设备对自动对接和自动移除的一定程度上的控制。
用于启动逻辑对接和移除的期望距离能够通过执行在以下步骤中在下面所概述的示范性方法而被校准和配置。这些步骤可以由便携式设备和对接站中的一个或两者中的硬件、软件、固件或上述的任何组合来执行。方法可以被存储在图3中所示出的应用存储器中。
这种技术避免直接地测量距离,并且它利用了由接收信号功率和发射机与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所展示的相关性。通过使用诸如Wi-Fi或蓝牙信号之类的RF信号来直接地测量两个对象之间的距离会是困难的。在用于使用诸如飞行时间测量结果或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之类的RF信号特征或甚至三角测量方法来直接地测量设备在房间内的位置和距离的所报告的研究中已经做出各种尝试。大量的这些技术在Subhan等人的标题为“Minimizing discovery time in Bluetooth networks using localization techniques”并且发表在2010年International Symposium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第648 - 658页(2010年6月)上的技术论文中被讨论。
基于报告的意见,应理解,难以使用诸如RSSI之类的信号测量结果以通用的方式直接地预测距离。这种困难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个设备都不同地测量这些信号特征值。而且,随着设备被更大的物理距离分离,距离估计变得甚至更不准确。此外,测量过程面对由于增加的设备离距而导致的减少的接收功率变得更复杂,因为符合无线标准的许多通信芯片组动态地改变发射功率以维持通信链路的良好质量,这进而使任何测量过程复杂化。最后,应理解,这些测量结果同样取决于在测量、校准以及配置过程期间在两个设备之间所选取的相对定位和角度关系。
如上面所提到的那样,图5中所示出的技术避免了直接地测量距离,并且它利用接收信号功率与在发射机与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之间的相关性。在对接站和便携式设备每个都以相同的在步骤510中选择的或确定的发射功率操作的情况下,便携式设备被移动到与对接站相距所期望的距离处的位置以用于启动对接。通过将预定发射功率以及特定位置和距离使用于配置目的,经由功率测量结果直接地确定距离的问题被消除。
发射功率水平能够被随机地选取,只要它被存储并且在实际对接期间是可检索的以供以后使用。当然,发射功率水平还可能是被协定或标准固定的先前定义的水平。并且,发射功率水平能够经由来自设备中的一个的控制消息被设置。例如,功率水平能够作为对接站与便携式设备之间的消息交换协议的一部分被传达,借此设备中的一个命令另一个设备将发射功率改变为传达的或预定的值。
在当便携式设备被维持在所期望的距离处时的规定的时间间隔期间,便携式设备和/或无线对接站如在步骤520中所示出的那样测量接收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一个这样的特征是在IEEE 802.11标准中定义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RSSI是被天线接收到的功率水平的指示。能够连同RSSI一起或甚至代替RSSI被测量的其它特征是:接收信道功率指示符(RCPI),其在IEEE 802.11标准中被定义为在选择信道中的遍及前导码和整个接收帧的接收RF功率的量度;感知信噪比指示符(PSNI);以及接收信噪比指示符(RSNI)。虽然它们在对IEEE 802.11标准委员会的投稿(诸如J. Kwak的标题为“Proposed Text for PSNI Measurement”的投稿IEEE 802.11-03/958r1)中被定义,但是这些后面的术语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06/0234660和2010/0150125中同样被找到,其全部都通过对其引用被明确地结合在本文中。
利用于这个步骤的时间间隔应该足以允许捕获正被测量的一个或多个信号特征的期望数目的代表性样本。尽管设想了距离和功率能够在仅一个信号特征样本被测量的情况下被正确地校准,但是优选测量针对(一个或多个)信号特征的多个代表性样本。因此,该时间间隔应该足够地长以便许可所期望数目的样本测量结果的捕获。
当足够数目的(一个或多个)信号特征值已被便携式设备和/或无线对接站测量到时,考虑到信号强度典型地经历一定数量的时间变化性,平均值被从测量值中的一些或全部中得到以便改进值的准确性,如在步骤530中所示出的那样。平均甚至可以遍及针对便携式设备和无线对接站两者的值的全体被计算。这个平均值然后在步骤540中作为针对这个特定无线对接环境的配置的一部分被存储。这个值可以被存储在便携式设备、对接站或外部存储设备(未在图中示出)中的任一个或全部中。
当信号特征值已被存储时,它然后能够被便携式设备和/或无线对接站用作门限T以借助于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功率来确定便携式设备与对接站之间的离距是否是在所期望的距离内,使得逻辑对接能够自动地进行。这个存储的信号特征值的使用许可用户维持对于对接和移除的一定程度上的控制。门限T被确定成超过用于在便携式设备与对接站之间建立通信所需要的最小信号强度水平。而且,因为所确定的门限与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有关,所以应理解,所确定的门限指示针对区域的边界,在所述区域内,对接状态旨在被建立在便携式设备与对接站之间。
为了将便携式设备对接到对接站,便携式设备如在图6的步骤610中所示出的那样检测所期望的对接站在无线对接环境中的存在。典型地,像蓝牙设备发现或Wi-Fi direct设备发现(这两者都是在本领域内众所周知的技术)这样的技术能够被用来发现对接站。这些系统在对接站进入对接方(即,便携式设备)的无线电通信范围时发现对接站。本领域内已知的许多供替换的发现机制被同样设想以用于在这里使用。
当所期望的对接站被检测到时,通信路径或连接如在步骤620中所示出的那样在便携式设备与对接站之间被建立。这个通信路径的一个目的是通过它来发送一个或多个分组,使得信号强度能够被测量。次要目的可以是支持度量的计算,以便将它与门限相比较。
针对便携式设备的发射功率水平然后如在步骤630中所示出的那样被控制。在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当便携式设备被放置在特定位置处使得它在与对接站相距期望的距离处时,发射功率水平被预期为基本上是在上面所讨论的配置步骤510中使用的相同的功率水平。对接站与便携式设备之间的控制消息能够被用来命令两个对接设备将它们的发射功率水平改变为上面在步骤510中所提到的适当水平。替代方案可以牵涉其中对接方(即,便携式设备)将它自己的发射功率水平设置为特定确定的发射功率水平并且然后通过上述通信路径将控制消息发送到对接站从而命令对接站同样这样做的过程。例如,对接站和便携式设备中的一个或两者能够以规定的发射功率水平开始发射一个或多个分组。这些一个或多个分组能够包括示出它们以其被发射的发射功率水平的数据负荷。
在另一示范性实施例中,两个对接设备(即,便携式设备和对接站)的发射功率水平被控制成为基本上相等的。这通过在设备之间交换控制消息以便指示要被使用的适当的发射信号功率水平来实现。
如果对接站或便携式设备不具有本地存储的所测量到的门限值,则门限值T应该如在步骤640中所示出的那样被检索或者转发到该设备。所存储的门限T然后被用作用于确定对接(即,逻辑对接)何时能够被启动的一个可能的量度。
在步骤650和660中诸如RSSI之类的接收信号的适当的信号特征水平被测量并且被与所确定的门限T相比较,使得至少在接收信号水平超过所确定的门限时,将便携式设备对接到对接站能够被完成。便携式设备和/或无线对接站设备测量接收信号的(一个或多个)RF信号特征。正被测量的一个或多个信号特征是被用来建立所存储的门限值的(一个或多个)相同的信号特征,这在上面被详细地解释。应理解,信号特征能够包括下列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RSSI、RCPI、PSNI、RSNI等等。
当门限T等于接收信号的适当的信号特征水平或被接收信号的适当的信号特征水平超过持续确定的时间量时,逻辑对接被启动使得对接能够被完成,如在步骤660 (‘是’输出分支)和步骤670中所示出的那样。应了解,被用来确定门限T是相等的还是被超过的信号水平的值还可以是在所确定的时间段内进行的若干单独的测量的平均值。对接的完成牵涉但不限于在便携式设备和与对接站进行通信的外围设备之间建立连接,以及将显示输出从便携式设备显示器转移到连接到对接站的远程显示器。对接的完成可能被在概念上更好地被理解为从移除状态到对接状态的转变。这个术语在不失一般性的情况下可以在本描述中被可交换地使用。
如果门限T不等于接收信号的适当的信号特征水平或者未被接收信号的适当的信号特征水平超过,则逻辑对接不被启动并且测量和比较步骤如在步骤660 (‘否’输出分支)中所示出的那样被重复,其将控制返回到步骤650。
对于移除,有效地颠倒上面所描述的对接过程是可能的。显然,在移除之前,便携式设备已经在逻辑上被与对接站对接。虽然便携式设备被与对接站对接,但是便携式设备保持测量对于所存储的门限T来说是适当的信号特征值,如在步骤710中所示出的那样。这些测量值继续被与门限相比较。只要在步骤720中门限是相等的或者被超过(‘是’输出分支),便携式设备就维持其对接状态,并且必要时,抑制从对接站移除的任何自动尝试。
所测量到的信号特征值一降至门限值以下,如在步骤720中(‘否’输出分支)所示,移除过程就被自动地启动。移除需要但不限于关闭经由对接站在便携式设备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所有连接,以及将任何显示输出从连接到对接站的远程显示器转移回到便携式设备显示器。对于便携式设备来说,移除牵涉从对接状态到移除状态的转变。
同样设想了,步骤710可以被修改,使得当便携式设备已被成功地对接到对接站时,便携式设备能够暂停对对于所存储的门限是适当的信号特征值的任何测量。在这个供替换的实施例中,信号特征测量能够在发生可测量事件之后被恢复,所述可测量事件诸如是通过便携式设备中的运动传感器对改变的检测,或者是对可能地指示便携式设备从对接站的去除的、信号强度的突然显著下降的识别。
通过以这种方式实现系统和方法,对接和移除可以在用户期望的距离处被容易地、自动地以及可靠地启动。这种技术通过尝试从接收到的RF信号直接地测量距离和位置来避免否则将发生的问题。
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以及对于这种系统的准确性能够通过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大量不同的技术来改进。这些技术之一牵涉在确定如与图5相关的门限T时和在如与图6相关的实际对接中使用多个位置以用于测量接收信号的信号特征。另一改进牵涉使用Wi-Fi和蓝牙通信信道来获得门限T。附加的改进牵涉在捕获信号特征值时向便携式设备通知诸如新的接入点之类的干扰源的存在。替代方案在下面立即被描述。
代替仅在一个特定位置处测量RF信号特征测量值,设想了能够在不同的位置和典型角度的预期范围内的设备定向角度处进行若干测量,根据其,用户和便携式设备将正常接近无线对接系统。例如,附加的测量可以在便携式设备与对接站之间的相同距离处但从略微不同的定向角度处进行。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在上面参考图5所讨论的初始位置左边和右边进行附加的测量。这三组测量(即,从初始位置的左边、从初始位置的右边以及从初始位置)能够被包括在用于确定门限值T的平均值计算中。
在实践中,使用仅一个无线通信介质(例如,诸如Wi-Fi Direct)以便进行必要的信号特征测量可能是较简单的或更高效的。应理解,测量的准确性可以通过使用两个不同的无线通信媒体而被改进。这种方法将利用便携式设备和对接站两者通常都能够支持Wi-Fi Direct和蓝牙两者的事实。所有测量和门限能够针对蓝牙和Wi-Fi Direct媒体被复制。当所测量到的蓝牙信号特征和所测量到的Wi-Fi Direct信号特征超过门限值T (或者在移除情况下,下降至门限值T以下)时,对接(或移除)然后将被启动。以这种方式,在所期望的距离处达到所期望的对接和移除行为的可能性被显著地提高。对于这种方法,测量可以被同时执行,因为那将在基本上类似的信道条件下给出最好的表示。如果蓝牙主装置和Wi-Fi Direct组所有者(其在无线对接的情况下都很可能位于无线对接站处)协调在测量期间所使用的频率以便降低所测量到的信号强度值或者否则限制对所测量到的信号强度值的干扰以及其中的变化,它将是优选的。
如果对接站设备(其典型地是固定的或至少暂时不动的)检测到诸如在网络中发射强烈信号的新近添加的接入点之类的新的干扰源已被添加,则对接站能够在连接建立期间用关于新的干扰源的存在的信息来通知便携式设备。便携式设备能够在相对于门限值T计算所测量到的信号特征值时利用这个信息。这种方法还能够被利用来警告用户和便携式设备鉴于干扰源的存在而重新校准便携式设备门限。
在依照上面所讨论的发明原理的另外的供替换的实施例中,对接和移除手势能够被检测来初始化便携式设备与对接站之间的信任关系,以便两个设备能够继续进行对接或移除。检测主要由控制器处理器来执行并且可以包括存储在与控制器处理器相关联的存储器中的应用或程序以及来自收发机的信号强度等等的测量结果。
对接、充电托架和垫可用于与便携式设备一起使用。存在将托架或垫用作对接站的优点。例如,当物理对接是可检测的时,将便携式设备410放置到相容托架420中或到垫上的行为能够作为从便携式设备及其用户到无线对接环境的、逻辑对接应该立即开始的以及在托架/垫处的或连接到托架/垫的对接站的主要部分422能够被便携式设备及其用户信任的明确指示(即,手势)。信任在这个上下文中被理解成意味着,经由到托架中或到垫上的物理对接的手势,便携式设备和用户授权私人的或安全的信息到对接站的传输。
在特定实例中,在这些设备的物理对接之前,无线连接在对接站与便携式设备之间可能是可能的或者是可能存在的,因为例如,设备即使未被在物理上对接也可以是在彼此的传输范围中。通过物理对接的行为,用户旨在如上面所描述的那样启动对接过程并且宣布信任关系。
物理对接的检测能够由对接站或者由便携式设备或者通过由这两个设备所执行的操作的组合来提供。检测能够由对接站中的检测元件来执行,其利用机械传感器或电传感器(无论经由电接触还是经由无线手段)来检测便携式设备的物理上对接的存在。
信号强度也能够在手势中被用来通过利用来自对接站和便携式设备中的一个或两者中的天线的信号测量来检测物理对接。物理对接通过使用信号强度测量的发生可以利用与上面所讨论的信号门限类似的信号门限。在本场景中,物理对接门限将以确保设备足够地紧靠在一起以便物理对接和物理对接手势能够从对接站和便携式设备的空间关系或离距中被推断出的这样一种方式被选择或者计算。物理对接门限实际上可以不同于上面所讨论的用于启动逻辑对接的门限。虽然物理对接门限可以是固定数,但是它还可以基于便携式设备中的天线和无线电系统的属性和/或正被对接站和便携式设备使用的(一个或多个)当前传输功率的知识而被动态地计算。
在另一实施例中,便携式设备和对接站可以包括影响至少一个天线(可能是与包括元件420和422的对接站相关联的天线423)的天线覆盖区F的形状和位置的元件。天线覆盖区F是在其中对接站420/422与便携式设备410之间的接收信号将被测量并且被预期高于用于逻辑对接的启动的门限T的区上的辐射图。天线覆盖区能够部分地通过控制应用于对接站天线423的传输功率而被成形。而且,天线覆盖区还能够部分地通过控制便携式设备天线411的接收灵敏度而被成形。在对接站天线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附近审慎地应用的屏蔽套421还可以被用来影响天线覆盖区F的尺寸和形状。当然,每个天线最初都能够被设计成具有方向场,所述方向场具有适当的尺寸和形状以便实现期望的覆盖区。最后,应理解,当便携式设备进入对接站天线的场时,位于便携式设备中的有源和/或无源元件能够被用来使对接站天线覆盖区成形。便携式设备中的这样的元件可以包括:用于屏蔽套的金属板,或软件应用,或固定硬件元件,其全部都能够被利用来控制天线411的方向性、发射功率以及接收灵敏度中的一个或多个。应注意的是,信号强度中的突然上升可以指示针对便携式设备的物理对接。
本发明原理的另外的细化与通过利用第二门限T2检测移除有关,所述第二门限T2被定义成低于用于逻辑对接的启动的门限T。由便携式设备和/或对接站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被监控来检测移除手势。当信号强度下降至第二门限T2以下时移除手势可以被检测到,所述第二门限T2被定义成低于(或等于)用于逻辑对接的启动的门限T。较低的门限T2被认为对于检测器的鲁棒性来说是有利的并且被认为允许便携式设备在不用感测已发生的物理移除手势的情况下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将能够拾取诸如移动电话之类的便携式设备,并且在不引起移除的情况下以及在不使移除手势被感测到的情况下继续电话会话。由于这个较低的第二门限T2,当用户和便携式设备移动足够地远离对接站时移除被确信。
如上面所提到的那样,物理对接或对接手势能够被利用来在对接站与便携式设备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为了确保信任关系,高信号门限T3能够被使用,其中门限T3是如此高的,以至于考虑到在商业上可获得的电子设备的能力,超过高门限T3的天线信号可能不能够被对接站从远距离定位的便携式设备接收到。也就是说,对接站和便携式设备必须在物理上紧靠在一起以便高门限T3被超过。
此外,作为建立信任关系的一部分,对于诸如私人的、敏感的或安全的信息之类的特定选择的信息而言,便携式设备能够以极其低的功率发射,从而使得所选对接站以外的任何方都难以接收此低功率传输。以补充的方式,对于特定信息而言所选对接站便携式设备能够以极其低的功率发射,从而使得便携式设备以外的任何方都难以接收到在低功率传输中的信息。
为了进一步的保护,超过对接启动门限T特定增量H的任何接收信号强度能够被指定是正被外部攻击者发射的。在这种情况下,将不与所指定的攻击者建立信任关系并且嫌疑的攻击者将被阻止对接。
最后,信任和安全能够通过使用由凭证机构所发出的凭证来改进。在这里,对接站被设计成被凭证机构认证为合法对接站,所述合法对接站将本发明的原理应用为与试图与对接站对接的便携式设备建立信任关系的手段。这种认证导致特定秘密值被放入对接站,其的存在能够在不将实际值泄露给便携式设备或任何窃听者的情况下被便携式设备验证。
本文中所记载的所有例子和条件语言意在供教学目的使用以便帮助读者理解由发明人贡献来促进本领域的本原理和概念,并且将被解释为不限于这样具体地记载的例子和条件。而且,本文中记载原理、本原理的方面和实施例以及其特定例子的所有陈述旨在包含结构及其功能等同物。附加地,意图是,这样的等同物包括当前已知的等同物以及在将来开发的等同物,所述在将来开发的等同物即执行相同的功能而不管结构如何的所开发的任何元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呈现的框图表示体现本发明的原理的说明性系统构件和/或电路的概念性视图。类似地,应了解,任何流程图、流图、状态转换图、伪代码等等表示可以基本上用计算机可读媒体表示并且因此由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的各种过程,而无论这样的计算机或处理器是否被明确地示出。
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元件的功能可以通过使用专用硬件以及能够与适当的软件相关联地执行软件的硬件来提供。当由处理器来提供时,功能可以由单个专用处理器、由单个共享处理器、或者由多个单独的处理器(其中的一些可以被共享)来提供。而且,术语“处理器”或“控制器”的显式使用不应该被解释成排他地指代能够执行软件的硬件,并且可以隐含地包括但不限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硬件、用于存储软件的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及其它非易失性存储装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可以由正被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来实施,并且这样的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处理器可读介质上,所述处理器可读介质诸如例如集成电路、软件载体或其它存储设备,诸如例如硬盘、紧凑磁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只读存储器(“ROM”)。指令可以形成有形地体现在处理器可读介质上的应用程序。如应该清楚的那样,处理器可以包括处理器可读介质,其具有例如用于执行过程的指令。这样的应用程序可以被上传到包括任何适合的架构的机器,并且被包括任何适合的架构的机器执行。优选地,机器被实施在具有诸如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及输入/输出(“I/O”)接口之类的硬件的计算机平台上。计算机平台还可以包括操作系统和微指令代码。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过程和功能可以是可以被CPU执行的微指令代码的一部分或应用程序的一部分或其任何组合。此外,各种其它外围单元可以被连接到诸如附加的数据存储单元和打印单元之类的计算机平台。
应当理解,图中所示出的元件可以用各种形式的硬件、软件、固件或其组合实施。优选地,这些元件被用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实施在一个或多个适当地编程的通用设备上,其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接口。而且,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方案可以被实施为例如方法或过程、装置或软件程序。即使仅在单一形式的实施方案的上下文中被讨论(例如,仅作为方法被讨论),所讨论的特征的实施方案还可以被以其它形式(例如,装置或程序)实施。装置可以如上面所提到的那样被实施。方法可以被实施在例如装置中,所述装置诸如例如处理器,其指的是一般地包括例如计算机、微处理器、集成电路或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处理设备。
应进一步理解的是,因为在附图中所描绘的组成构件和方法中的一些可以用软件实施,所以系统构件或过程功能块之间的实际连接可以取决于本原理被编程的方式而不同。给定本文中的教导,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设想到本原理的这些和类似的实施方案或配置。
大量的实施方案已经被描述。然而,应理解,可以做出各种修改。例如,不同实施方案的元素可以被组合、补充、修改或者去除以产生其它实施方案。附加地,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其它结构和过程可以代替所公开的那些,并且结果得到的实施方案将以至少基本上相同的(一个或多个)方式执行至少基本上相同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以便实现至少基本上与所公开的实施方案相同的(一个或多个)结果。特别地,尽管已经参考附图在本文中对说明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理解,本原理不限于那些精确的实施例,并且在不背离本原理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以由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其中实现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这些和其它实施方案被本申请设想到并且是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9)

1. 一种被适配用于在无线对接环境中使用以便将第一设备与对接站对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在无线对接环境中的所述对接站;
在第一设备与对接站之间建立通信路径;
测量针对接收信号的接收信号特征水平;
将接收信号特征水平与确定的门限相比较,其中所确定的门限超过用于在第一设备与对接站之间建立通信所需要的最小信号强度水平;以及
至少在接收信号特征水平超过所确定的门限时,将第一设备的状态转变为与对接站的对接状态。
2. 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进一步包括在第一设备与对接站之间发送命令以便针对第一设备和对接站中的至少一个将发射功率水平改变为定义的发射功率水平。
3. 如权利要求2中所定义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进一步包括控制针对第一设备和针对对接站的发射功率水平为基本上等于定义的发射功率水平。
4. 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方法,其中所确定的门限与针对在分离第一设备和对接站的特定距离处以发射功率水平所发射的信号的接收信号特征水平有关,其中所述发射功率水平被第一设备和对接站中的至少一个知道。
5. 如权利要求4中所定义的方法,其中接收信号特征水平是选自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接收信道功率指示符(RCPI)、感知信噪比指示符(PSNI)以及接收信噪比指示符(RSNI)中的至少一个的水平。
6. 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方法,其中转变进一步包括当接收信号特征水平等于或者超过所确定的门限时,将第一设备的状态转变为与对接站的对接状态。
7. 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方法,其中转变进一步包括经由对接站建立从第一设备到连接到对接站的一个或多个外围设备的连接。
8. 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方法,其中转变进一步包括检测指示与无线对接环境对接的意图的手势。
9. 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第一设备和对接站中的至少一个的发射功率水平设置为定义的发射功率水平;
在当第一设备和对接站基本上被特定距离和一系列距离中的一个分离时的定义的时间间隔期间,测量针对一个或多个信号特征的至少一个接收信号特征水平;
确定在所定义的时间间隔期间所测量到的针对一个或多个信号特征的至少一个接收信号特征水平的平均值;以及
将所述平均值存储为所确定的门限。
10. 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启动对在第一设备被与对接站对接时所测量到的针对一个或多个信号特征的至少一个接收信号特征水平的测量;
将至少一个接收信号特征水平与所确定的门限相比较;以及
至少当至少一个接收信号特征水平低于所确定的门限时,从对接站将第一设备的状态从对接状态转变为移除状态。
11. 如权利要求10中所定义的方法,其中转变为移除状态进一步包括终止从第一设备到连接到对接站的一个或多个外围设备的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在转变为对接状态期间被建立。
12. 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方法,其中转变进一步包括将第一设备与对接站之间的发射功率水平调整为低功率传输。
13. 如权利要求12中所定义的方法,其中调整进一步包括使来自至少对接站的发射功率的覆盖区最小化成基本上仅包括第一设备和对接站以便通信安全被改进。
14. 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方法,其中所述测量进一步包括将至少一个分组从所述第一设备发射到所述对接站,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分组被以确定的发射信号强度发射。
15. 如权利要求14中所定义的方法,其中所述测量进一步包括将至少一个分组从所述对接站发射到所述第一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分组被以确定的发射信号强度发射。
16. 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分组包括指示所述确定的发射信号强度的数据。
17. 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方法,其中所述测量进一步包括将至少一个分组从所述对接站发射到所述第一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分组被以确定的发射信号强度发射。
18. 如权利要求17中所定义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分组包括指示所述确定的发射信号强度的数据。
19. 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方法,其中所确定的门限指示针对区域的边界,在所述区域内对接状态旨在被建立在第一设备与对接站之间。
CN201280057667.4A 2011-11-23 2012-11-14 用于无线对接的配置和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39597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63141P 2011-11-23 2011-11-23
US61/563,141 2011-11-23
US61/563141 2011-11-23
PCT/IB2012/056416 WO2013076625A1 (en) 2011-11-23 2012-11-14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ation and control of wireless dock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9750A true CN103959750A (zh) 2014-07-30
CN103959750B CN103959750B (zh) 2016-02-24

Family

ID=47459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7667.4A Active CN103959750B (zh) 2011-11-23 2012-11-14 用于无线对接的配置和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9578442B2 (zh)
EP (2) EP3352440B1 (zh)
JP (1) JP6692601B2 (zh)
CN (1) CN103959750B (zh)
AU (2) AU2012342079B2 (zh)
BR (1) BR112014012068B1 (zh)
ES (1) ES2741650T3 (zh)
IN (1) IN2014CN03721A (zh)
MX (1) MX2014006084A (zh)
MY (1) MY168255A (zh)
RU (1) RU2610140C2 (zh)
SG (1) SG11201402480WA (zh)
TR (1) TR201910695T4 (zh)
WO (1) WO201307662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5417A (zh) * 2014-09-10 2017-04-26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无线对接体验的管理能力
CN113490147A (zh) * 2016-12-14 2021-10-08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建立关于便携式设备和车辆的位置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76611A1 (en) 2011-11-23 2013-05-3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ation and control of mixer for audio system using wireless docking system
US9578442B2 (en) 2011-11-23 2017-02-2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configurable control of wireless docking between a portable device and a docking station
RU2630376C2 (ru) 2012-02-02 2017-09-07 Конинклейке Филипс Н.В. Беспроводная стыковка с управлением с контролем несущей
US9442526B2 (en) 2012-05-04 2016-09-13 JPMorgan Chase, Bank, N.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9436220B2 (en) 2012-05-04 2016-09-06 Jpmorgan Chase Bank, N.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20130346661A1 (en) * 2012-06-25 2013-12-26 Hendricks Investment Holding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obile device docking
TR201802287T4 (tr) * 2012-10-11 2018-03-2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Birden fazla istemci için bir dinamik çevrede kablosuz yerleştirme için ana sistem cihazı, istemci cihazı ve yöntem.
US9647481B2 (en) * 2012-12-04 2017-05-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ocking a dockee with a docking host utilizing a wireless charger in a wireless docking environment
US9629099B2 (en) * 2013-01-24 2017-04-1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US9634757B2 (en) * 2013-06-14 2017-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Vicinity-based undocking for a wireless docking application
US9793739B2 (en) * 2013-08-07 2017-10-17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WO2015047329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proximity detection for wireless docking
US9495319B2 (en) * 2013-10-01 2016-11-15 Broadcom Corporation Docking to support secure associations and flexible manufacturing
KR102340805B1 (ko) * 2014-03-31 2021-12-21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엔.브이.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US20150296552A1 (en) * 2014-04-09 2015-10-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docking/undocking using fine time measurement
US9521697B2 (en) * 2014-05-15 2016-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ole reversal from wireless docking center to wireless dockee
US20150347351A1 (en) * 2014-05-30 2015-12-03 Apple Inc. Determining Location System Signal Quality
CN106233539B (zh) * 2014-07-31 2019-03-0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基座连接器
US20160088143A1 (en) * 2014-09-24 2016-03-2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graceful disconnection from a wireless docking station
US20160104370A1 (en) 2014-10-14 2016-04-14 Logitech Europe S.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571624B2 (en) 2015-03-24 2017-02-14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terminating a docking session between a mobile device and a docking device
GB2545274B (en) * 2015-12-11 2018-07-11 Displaylink Uk Ltd Wireless docking
US10284566B2 (en) 2016-04-01 2019-05-07 Intel Corporation Proximity detection system
US10713204B2 (en) * 2016-07-28 2020-07-1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trolling a mod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host computer and a detachable peripheral device
US20180095500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Intel Corporation Tap-to-dock
EP3563614B1 (en) 2016-12-29 2023-07-19 Koninklijke Philips N.V.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DE102019212841A1 (de) * 2019-08-27 2021-03-04 BSH Hausgeräte GmbH Dockingstation für ein Anwendergerät
US11468181B2 (en) 2020-04-21 2022-10-1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ecure access to accessory device resources
WO2022015289A1 (en) * 2020-07-14 2022-01-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s
WO2022015302A1 (en) * 2020-07-15 2022-01-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ignal strength based dockings
EP4182799A4 (en) * 2020-07-20 2024-04-10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PAIRING HARDWARE COMPONENTS TO ALLOW OPERATION
KR20220117537A (ko) * 2021-02-17 2022-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력을 조절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20220125065A (ko) * 2021-03-04 2022-09-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사 전력의 조절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US11751263B2 (en) * 2021-03-22 2023-09-05 Dell Products L.P. Connection based teaming with composite link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69927A1 (en) * 2007-04-30 2008-10-30 Szolyga Thomas H Playback of audio information through a wireless docking station
US20080320190A1 (en) * 2007-06-22 2008-12-25 Apple Inc.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host device and an accessory via an intermediate device
CN101588617A (zh) * 2009-05-14 2009-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多模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8816A (en) * 1994-08-02 2000-06-20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cle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6137476A (en) 1994-08-25 2000-10-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Data mouse
JP2000049699A (ja) * 1998-07-28 2000-02-18 Sharp Corp データ通信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その記憶媒体
JP4387493B2 (ja) * 1999-06-15 2009-12-16 株式会社東芝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同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2001117856A (ja) * 1999-10-19 2001-04-27 Toshiba Corp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同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US7076270B2 (en) * 2001-02-28 2006-07-11 Dell Products L.P. Docking s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GB2377129B (en) * 2001-06-29 2005-05-11 Nokia Cor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JP2003023367A (ja) * 2001-07-06 2003-01-24 Toshiba Tec Corp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20040062992A (ko) 2001-12-14 2004-07-09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휴대용 장치를 사용하는 상호 작용을 가능하게 하는 방법
US20030172218A1 (en) 2002-03-08 2003-09-11 Bryan Scott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data between an intelligent docking station and a handheld personal computer
US7243233B2 (en) * 2002-06-28 2007-07-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US7113218B2 (en) * 2002-10-15 2006-09-2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gital docking system user interface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738848B2 (en) 2003-01-14 2010-06-1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Received signal to noise indicator
DK1693977T3 (da) 2003-03-12 2010-08-09 Interdigital Tech Corp System og fremgangsmåde til måling af modtaget kanaleffektindikator (RCPI)
US6958982B2 (en) * 2003-07-16 2005-10-2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mobile station physical measurements and MAC performance statistics in a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of an access point
ATE539522T1 (de) * 2004-06-29 2012-01-15 Nokia Corp Steuerung von peripheriegeräten in einem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kurzer reichweite
JP2006094076A (ja) * 2004-09-24 2006-04-06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高周波電力増幅回路および高周波電力増幅用電子部品
JP4724405B2 (ja) * 2004-10-28 2011-07-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電子機器、並びにそれら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668508B2 (en) * 2004-11-12 2010-02-23 Son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wireless connections in computer
JP2006229583A (ja) * 2005-02-17 2006-08-31 Eastman Kodak Co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並びにドック装置
US8244179B2 (en) 2005-05-12 2012-08-14 Robin Dua Wireless inter-device data processing configured through inter-device transmitted data
JP4435190B2 (ja) 2007-02-16 2010-03-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キー
US8472874B2 (en) 2007-03-14 2013-06-25 Appl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iring of wireless devices using physical presence
US8667144B2 (en) * 2007-07-25 2014-03-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architecture for traditional wire based protocol
US8254992B1 (en) * 2007-10-08 2012-08-28 Motion Computing, Inc. Wireless docking system and pairing protocol for multiple dock environments
US9128669B2 (en) * 2009-03-27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security between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20110099507A1 (en) * 2009-10-28 2011-04-28 Google Inc. Displaying a collection of interactive elements that trigger actions directed to an item
US20130175986A1 (en) * 2010-10-06 2013-07-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 docking system
US8412771B2 (en) 2010-10-21 2013-04-02 Yahoo! Inc. Matching items of user-generated content to entities
US8943229B2 (en) * 2010-12-30 2015-01-27 Google Inc. Peripheral device detection with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WO2012111873A1 (ko) * 2011-02-18 2012-08-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방법 및 장치
US8554970B2 (en) * 2011-04-18 2013-10-0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reating a wireless docking group
US20120309430A1 (en) * 2011-05-31 2012-12-06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for improving discovery of preferred mobile computing locations
US8898489B2 (en) * 2011-07-25 2014-11-25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wireless power docking station module with shared power source and wireless peripheral support
US9578442B2 (en) 2011-11-23 2017-02-2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configurable control of wireless docking between a portable device and a docking station
EP2803144B1 (en) 2012-01-13 2019-07-24 Koninklijke Philips N.V. Wireless docking link budget optimization system
RU2630376C2 (ru) 2012-02-02 2017-09-07 Конинклейке Филипс Н.В. Беспроводная стыковка с управлением с контролем несущей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69927A1 (en) * 2007-04-30 2008-10-30 Szolyga Thomas H Playback of audio information through a wireless docking station
US20080320190A1 (en) * 2007-06-22 2008-12-25 Apple Inc.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host device and an accessory via an intermediate device
CN101588617A (zh) * 2009-05-14 2009-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多模移动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5417A (zh) * 2014-09-10 2017-04-26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无线对接体验的管理能力
CN106605417B (zh) * 2014-09-10 2020-02-07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无线对接体验的管理能力
CN113490147A (zh) * 2016-12-14 2021-10-08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建立关于便携式设备和车辆的位置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30998A1 (en) 2014-11-06
EP3352440A1 (en) 2018-07-25
EP2749014A1 (en) 2014-07-02
IN2014CN03721A (zh) 2015-09-04
WO2013076625A1 (en) 2013-05-30
BR112014012068A8 (pt) 2017-06-20
BR112014012068A2 (pt) 2017-06-13
AU2012342079B2 (en) 2017-04-27
MX2014006084A (es) 2014-06-23
TR201910695T4 (tr) 2019-08-21
AU2017201033B2 (en) 2019-01-24
SG11201402480WA (en) 2014-06-27
AU2017201033A1 (en) 2017-03-09
JP2015506128A (ja) 2015-02-26
RU2610140C2 (ru) 2017-02-08
BR112014012068B1 (pt) 2022-08-23
CN103959750B (zh) 2016-02-24
EP3352440B1 (en) 2020-05-20
JP6692601B2 (ja) 2020-05-13
MY168255A (en) 2018-10-16
AU2012342079A1 (en) 2014-07-17
RU2014125234A (ru) 2015-12-27
ES2741650T3 (es) 2020-02-11
US9578442B2 (en) 2017-02-21
EP2749014B1 (en) 2019-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9750B (zh) 用于无线对接的配置和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EP2997669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KR101101583B1 (ko) 개선된 ad-hoc 접속성을 가진 휴대 통신 장치
CN110169153B (zh) 无线通信系统
KR102140753B1 (ko) 무선 기기에서 빔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KR20160021046A (ko) 통신 태그를 구비한 디바이스의 사용자에 의한 조작을 검출하기 위한 방법, 대응하는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사용자 단말기, 디바이스, 및 시스템
CN10851334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930708B2 (en) Method of reconnecting master device and slave device
US20220322042A1 (en) Terminal Interac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KR102349598B1 (ko) 다중 대역 무선 통신을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US20170295466A1 (en) Proximity detection
JP6555265B2 (ja) 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US2023031972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for
US20230188934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wireless connec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device therefor
KR102499917B1 (ko) 측위를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KR101855326B1 (ko) 휴대용 전자기기 분실방지장치 및 방법
CN108039928A (zh) 接收信号强度测试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US2022034374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location alarm service of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189357A1 (en)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positioning service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2023012820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performing sa query in wlan system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20240056773A1 (en) Locating method using advertisem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for
US2022036109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thereof
US2023011267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wireless lan communication with multiple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s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23018817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7294566B (zh) 一种nfc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