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8205B -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8205B
CN103958205B CN201280057709.4A CN201280057709A CN103958205B CN 103958205 B CN103958205 B CN 103958205B CN 201280057709 A CN201280057709 A CN 201280057709A CN 103958205 B CN103958205 B CN 103958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segment
drafting
controlling value
strok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77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8205A (zh
Inventor
古川隆弘
正法地哲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58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8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8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82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single radiation source per colour, e.g. lighting beams or shutter arrangements
    • B41J2/44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single radiation source per colour, e.g. lighting beams or shutter arrangements using la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02Positioning or observing the workpiece, e.g. with respect to the point of impact; Aligning, aiming or focusing the laser b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036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7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heating selectively by radiation or ultrasonic waves
    • B41J2/475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heating selectively by radiation or ultrasonic waves using thermosensitive substrates, e.g.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01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special character, e.g. for Chinese characters or barc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一种产生用于通过在记录介质上照射激光来绘制视觉信息的绘制命令的信息处理设备包含:线信息获得单元,其获得包含线的开始点的所述线的线信息;线段划分单元,其获得在可忽视来自绘制邻近线的残余热的影响之前必须逝去的预定时间周期中将绘制的绘制距离,且将所述线的从所述开始点到所述绘制距离的至少一部分划分为具有预定长度的线段;以及控制因数调整单元,其调整影响所述线段的密度的激光控制因数的控制值,使得在较大范围上调整受较大量残余热影响的所述线段的所述控制值。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以及用于执行信息处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本发明特定来说涉及产生用于通过照射激光而在记录介质上绘制对象的绘制命令的信息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用于使用激光在例如纸张等片介质上写入字符和符号的技术实际上在各种领域中应用。举例来说,此技术可用以促进在用于工厂和其它位点的容器的标签上绘制字符和其它对象。而且,实践应用正在开发可重写热纸张(下文称为“可重写纸张”),其可多次绘制和擦除对象。举例来说,在将此技术应用于在产品分配中使用的容器的上下文中,由于容器的目的地不一定在每次分派容器时都相同,因此可使用以上技术来擦除标签上绘制的字符,使得可在同一标签上绘制新字符。以此方式,可减少更换标签的需要。
应注意,可在某一温度下擦除可重写纸张的颜色,且热纸张在被施加甚至更高温度时可形成颜色。然而,当施加过量的热时,可重写纸张可容易降级。也就是说,可重写纸张的性质可更改,可重写纸张的寿命可减少,且/或可重写纸张例如可能失去其完全擦除其颜色的能力。将热进一步施加到已处于相对高温度的区时过量加热可发生。在标签上绘制对象的情况下,字符和符号交叉的区和/或其中绘制邻近平行线以填入区中的区可能容易由于过量加热而降级。
考虑到以上内容,已知控制技术用于控制激光照射设备以避免在可重写纸张上施加过量的热(例如,参见第2008-62506号和第2011-116116号日本公开专利公开案)。
第2008-62506号日本公开专利公开案揭示一种控制方法,用于在绘制彼此邻近的平行线时控制绘制第一线的开始与绘制第二线的结束之间的时间以及第一线和第二线的重叠宽度。
第2011-116116号日本公开专利公开案揭示了将图像描绘目标划分为多个行(线段)且控制激光输出和/或每一行的绘制速度。以此方式,可防止过量加热,可改善可重写纸张的着色特性,且可改善有色区的图像质量。
然而,如上所述仅将图像描绘目标划分为多个行可能不会充分改善有色区的图像质量。
图1是说明当将绘制的笔划相对短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图。在图1的左侧展示的向上和向下指向的两个箭头表示将绘制的对象的笔划(线)。激光照射设备首先绘制左笔划(向下指向的箭头)且随后绘制右笔划(向上指向的箭头)。因此,当绘制右笔划时,残余热可从绘制左笔划剩余。
在图1的右侧的箭头说明控制用于绘制右笔划的扫描速度的示范性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将一个笔划划分为给定数目的线段,且针对每一线段调整扫描速度。在图1的所说明实例中,将右笔划划分为四个线段。应注意,针对左笔划未逐段地控制扫描速度。在图1中将左笔划分为三个段以说明影响线段的残余热的差异;然而,当绘制左笔划时扫描速度维持恒定。
如图1中所示,在左笔划的开始点周围的残余热的量相对小,而在笔划的结束点附近的残余热的量相对大。因此,当绘制划分为四个线段的右笔划时,较低线段经布置以在比较高线段快的扫描速度下绘制。假定用于绘制右笔划的四个线段的扫描速度表示为如图1所示的绘制速度S(1)-S(4),其中S(4)表示正常绘制速度,其关系可表示如下:S(1)>S(2)>S(3)>S(4)。
在图1中,将右笔划划分为四个线段,即使笔划相对短。因此,包含右笔划的结束点的线段是在正常绘制速度S(4)下绘制,即使热可能仍在左笔划的开始点周围剩余。在此情况下,在右笔划的上部部分处可重写纸张的温度可上升到不合意地高的水平。
图2是说明当将绘制的笔划相对长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图。在图2中,即使笔划比图1中的笔划长,也仍将右笔划划分为四个线段。应注意,未如图1的实例中逐段地控制用于绘制左笔划的扫描速度。
在图2中,由于笔划相对长,因此残余热不会在左笔划的开始点周围剩余,在左笔划的中间部分处的残余热的量相对小,且在左笔划的结束点周围的残余热的量相对大。然而,右笔划的线段是以类似于图1的方式在绘制速度S(1)-S(4)下绘制,其中较低线段是以比较高线段高的速度绘制。在此情况下,在最快绘制速度S(1)下绘制的线段的结束部分位于左笔划的中间部分附近,该处残余热的量较小,且因此,在此部分处可重写纸张的温度可不会上升到足够水平。应注意,相同问题在以下地方发生:在绘制速度S(2)下绘制的线段的结束部分,其位于左笔划的中间部分附近,该处残余热的量较小;以及在速度S(3)下绘制的线段的结束部分,其位于左笔划的开始点附近,该处不存在残余热。
如可了解,用于绘制邻近笔划的绘制时间以及来自绘制邻近笔划的残余热的影响取决于笔划的长度而不同。然而,现有技术并未预期用于基于此些因素确定适当激光输出水平和绘制速度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一般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其大体上避免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引起的一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其能够控制残余热对记录介质的着色质量的影响,进而改善在记录介质上绘制的笔划的着色质量。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其产生用于提示绘制设备通过在记录介质上照射激光来绘制视觉信息的绘制命令。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含:线信息获得单元,其获得包含线的开始点的所述线的线信息;线段划分单元,其获得在可忽视来自绘制邻近线的残余热的影响之前必须逝去的预定时间周期中将绘制的绘制距离,且将所述线的从所述开始点到所述绘制距离的至少一部分划分为具有预定长度的线段,所述绘制距离是基于所述预定时间周期和用于绘制所述线的绘制速度来确定;以及控制因数调整单元,其调整影响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线段的密度的激光控制因数的控制值,所述控制值是相对于正常控制值调整,使得在较大范围上调整受较大量残余热影响的用于所述线段的所述控制值。
本发明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其能够控制残余热对记录介质的着色质量的影响,进而改善在记录介质上绘制的笔划的着色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当将绘制的笔划相对短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图;
图2是说明当将绘制的笔划相对长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图;
图3展示上面绘制有字符和对象的标签,作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可重写纸张的实例;
图4A和4B说明其中在可重写纸张上绘制字母T的实例;
图5A到5B说明绘制对象和由写入控制设备用来绘制绘制对象的控制命令的实例;
图6A到6D说明在可重写纸张上绘制条形码的情况下产生控制命令的示范性方式;
图7A和7B是展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由写入控制设备产生的控制命令控制绘制速度的示范性方式的图;
图8是展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激光写入系统的示范性配置的图;
图9是展示连接到写入控制设备的激光照射设备的示范性硬件配置的图;
图10A到10B是展示图像处理设备和写入控制设备的示范性硬件配置的框图;
图11是展示写入控制设备的示范性功能配置的框图;
图12A到12B说明在可忽视来自绘制笔划的残余热的影响之前必须逝去的预定时间周期;
图13说明预定时间与绘制距离之间的示范性关系;
图14是展示将笔划划分为线段的示范性方式的图;
图15是展示调整用于绘制每一线段的绘制速度和/或激光输出水平的示范性方式的图;
图16是展示指定用于绘制线段的控制值的示范性控制命令的表;
图17是展示由写入控制设备执行以调整绘制速度和/或激光输出水平的控制值的示范性过程步骤的流程图;
图18是展示图17的步骤S20的示范性详细过程步骤的流程图;
图19是展示图17的S40的示范性详细过程步骤的流程图;
图20是展示图17的步骤S50的示范性详细过程步骤的流程图;
图21是展示图17的步骤S60的示范性详细过程步骤的流程图;
图22A到22B说明在笔划经划分的划分数目小于或等于用于控制值的调整水平数目的情况下调整控制值的示范性方式;
图23A到23B说明在其中划分数目大于调整水平数目的情况下调整控制值的示范性方式;
图24A到24B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产生控制命令的示范性方式;以及
图25A到25B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产生控制命令的其它示范性方式。
参考标号的描述
11:传送器
12:激光写入系统
13:容器
14:可重写纸张
20:写入控制设备
21:激光振荡器
22:点直径调整透镜
23:方向控制马达
24:方向控制镜
25:焦距调整透镜
30:激光照射设备
31:线段划分单元
32:激光输出调整单元
33:绘制速度调整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控制命令]
图3展示上面绘制有字符和其它对象的标签,作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可重写纸张的实例。图3中所示的标签具有多个对象,例如其上绘制的数字、字符、图形和条形码。当绘制字符时,激光由透镜会聚成聚焦光束,使得甚至可绘制复杂的字符。当使用激光绘制字符和其它对象时,控制激光照射位置,使得通过激光光束绘制字符的笔划(线)。
图4A和4B说明其中在可重写纸张上绘制字母T的实例。图4A展示由打印设备输出的字母T的示范性打印输出。字母T由两个笔划构成,一条横线和一条竖直线。在使用激光绘制此字母T的情况下,控制激光照射以绘制以上两个笔划。
图4B展示构成字母T的两个笔划的开始点和结束点(s1,e1)和(s2,e2)的示范性对。用于控制激光照射位置的写入控制设备可通过使用例如电流镜调整激光光束的位置将激光照射位置移动到开始点s1而不照射任何激光。随后,写入控制设备可开始激光照射(下文可简称为“激光接通”)且将光束从开始点s1移动到结束点e1。
随后,写入控制设备可停止激光照射(下文可简称为“激光断开”)且将激光照射位置移动到开始点s2而不照射任何激光。随后,写入控制设备可开始激光照射且将激光光束从开始点s2移动到结束点e2。以此方式,可在可重写纸张上绘制构成字母T的两个笔划。
当如上所述在可重写纸张上绘制字符和其它对象时,写入控制设备可使用控制命令(绘制命令)控制例如激光照射设备等绘制设备的激光照射操作,所述控制命令指示例如“从开始点到结束点激光接通,且移动激光光束”。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笔划涉及从激光接通到激光断开绘制的一条线。应注意,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将一个笔划划分为多个线段且逐段地绘制所述笔划,但激光在绘制笔划的线段的整个时间是接通的,使得笔划仍被视为一条线。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一线段可产生控制命令和向量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每一线段可重复激光接通和激光断开,但在此情况下,笔划的线段将被视为多个笔划。
图5A展示包含字符和图形的示范性绘制对象。图5B展示由写入控制设备使用的示范性控制命令。应注意,图5B中所示的控制命令中的参考ln、W、Sp和Ep表示如下:
-ln:线数(笔划数)
-W:激光接通/断开(“1”表示接通,且“0”表示断开)
-Sp:开始点坐标
-Ep:结束点坐标
应注意,将坐标表示为(X,Y),其中X指定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且Y指定垂直方向上的位置。X的坐标值随着位置向右移动而增加。Y的坐标值随着位置向上移动而增加。应注意,以上界定坐标点的方式仅是说明性实例,且也可使用其它方法。
在可重写纸张上绘制例如字符或图形(下文也称为“绘制对象”)等对象时,基于绘制对象产生用于控制激光光束的控制命令。应注意,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激光照射控制可预期额外过程,例如使字符从其原始位置旋转、移除线之间的重叠部分,以及设置其它信息项目。有关于此,绘制将转换为光束控制命令的对象数据优选地是以向量数据格式。
图6A到6D说明在可重写纸张上绘制条形码的情况下产生控制命令的示范性方式。应注意,虽然所说明实例涉及在绘制一维条形码的情况下产生控制命令,但可以类似方式产生用于绘制二维条形码的控制命令。而且,在此图形的某一区中着色的情况下可使用产生控制命令的所说明方式。在以下描述的实例中,假定写入控制设备产生向量数据和控制命令。
图6A展示可由用户输入到写入控制设备的示范性条形码。应注意,条形码可符合若干标准,例如JAN(日本商品号码)、EAN(欧洲商品号码)和UPC(通用产品代码)。符合此些标准的条形码可基于以某一图案布置的平行线(条)的宽度和间距而表示由若干数位组成的数字。所述标准界定用于将条的宽度和间距转换为数字0到9的规则。计算机可将数位序列(例如,最大12个数位)转换为条形码且打印输出条形码,且扫描仪可读取条形码且将条形码转换回到原始数位序列。
在绘制例如图6A所示的条形码的情况下,用户可输入由条形码表示的数位序列或构成条形码的条的位置信息。应注意,在输入数位序列的情况下,写入控制设备基于对应条形码标准的转换规则计算构成条形码的条的位置信息。以此方式,可确定图6A所示的条形码的条的位置。举例来说,关于从图6A所示的左边的第二条,所述条的左上角的位置信息是(0,200),且所述条的右下角的位置信息是(30,0)。应注意,以上位置信息仅是一个说明性实例,且位置信息可取决于界定坐标点方式而变化。
当在可重写纸张上照射时激光可布置成光束。为了促进在可重写纸张上绘制的条变为黑色(即,增加密度),控制绘制设备以扫描可重写纸张的将绘制条的区,使得所述区可着色。举例来说,如图6B所示,写入控制设备可基于条的位置信息产生向量数据。也就是说,通过提取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的垂直线可产生向量数据。应注意,向量以预定距离(间距)间隔开。所述间距(向量之间的水平距离)是可调整的,且可基于例如点光直径、激光输出和可重写纸张的着色质量等因素事先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如上所述绘制条形码时除了垂直向量数据之外还可产生水平向量数据。然而,在此情况下可产生大量向量数据。因此,在本实例中,仅产生条的垂直向量数据。
图6B展示包含同一方向上的向量的向量数据的实例。当从此向量数据产生控制命令时,空闲运行距离(即,在未照射激光时沿着照射位置的移动距离)可相对长,且绘制条形码可能花费相对长时间。因此,为了减少绘制时间,控制命令优选经布置以在向前扫描和向后扫描操作两者期间照射激光。图6C展示包含具有在向前方向与向后方向之间交替的方向的向量的向量数据的实例。通过从此向量数据产生控制命令,可减少用于绘制条形码的绘制时间。
然而在此情况下,来自绘制前一笔划的残余热可能影响下一笔划的着色(密度)。因此,写入控制设备可将笔划划分为多个线段且针对线段中的每一者调整绘制速度和/或激光输出。
图6D展示用于绘制多个笔划的示范性控制命令。在图6D中,ln表示笔划数目,W表示激光接通/断开状态,Sp表示开始点坐标,且Ep表示结束点坐标。在所说明实例中,将间距设定为等于“2”。因此,图6B所示的条的前三个笔划的开始点Sp和结束点Ep的坐标可如下:
0:(0,200)→(0,0)
1:(2,0)→(2,200)
2:(4,200)→(4,0)
以此方式,针对绘制在水平方向上彼此移位预定间距且经布置以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绘制的邻近笔划可产生控制命令。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笔划的长度可基于控制命令而确定。应注意,相对于笔划0(ln=0)和笔划1(ln=1),笔划0可视为向前笔划且笔划1可视为向后笔划。相对于笔划1(ln=1)和笔划2(ln=2),笔划1可视为向前笔划且笔划2可视为向后笔划。也就是说,除了第一笔划(ln=0)之外的任何笔划均可视为相对于邻近笔划的向后笔划。
写入控制设备可基于封闭区的位置信息而产生控制命令以绘制多个笔划用于在封闭区中着色。应注意,虽然笔划经布置为彼此大体上平行,但其不一定必须完全平行。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6C所示的向量数据和/或例如图6D所示的控制命令可事先产生。在此情况下,写入控制设备可仅需要将向量数据的向量划分为多个线段且针对每一线段调整绘制速度和激光输出。在此实施例中,可减少写入控制设备的处理负载。
[绘制速度控制]
图7A和7B是展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由写入控制设备产生的控制命令控制绘制速度的示范性方式的图。
图7A展示其中在将绘制相对长笔划时由控制命令控制绘制速度的示范性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写入控制设备确定在残余热可视为已消失之前从绘制向前笔划的时间必须逝去的时间t。通过事先确定时间t,可确定一个向后笔划的受来自绘制向前笔划的残余热影响的部分。在绘制向后笔划时,可确定时间t逝去的点(见图7A中的带圆形部分),且在此点之后可不考虑来自绘制向前笔划的残余热的影响。也就是说,当绘制向后笔划的将不受来自绘制向前笔划的残余热影响的部分时不需要控制绘制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向后笔划的在时间t逝去之前绘制的部分可划分为线段,且可针对这些线段控制绘制速度。在图7A中,向后笔划的经受此速度控制的部分划分为三个线段l(1)-l(3)。由于当绘制向后笔划的较靠近开始点的部分时来自绘制向前笔划的残余热的影响较大,因此调整绘制速度以使得向后笔划的较低线段以比较高线段高的速度绘制。
假定使用第一到x绘制速度S(1)-S(x)来绘制笔划,且绘制速度之间的关系界定为S(1)>S(2)>S(3)>S(4)…>S(x),在本实施例中,最慢绘制速度S(x)对应于正常绘制速度。
在图7A中,写入控制设备将用于绘制线段l(1)的绘制速度调整到S(1),将用于绘制线段l(2)的绘制速度调整到S(2),且将用于绘制线段l(3)的绘制速度调整到S(3)。
如可了解,在本实施例中,可基于影响线段的残余热的量来确定用于绘制线段的适当绘制速度。以此方式,可重写纸张的将绘制向后笔划的一部分的温度可升高到合意的水平。
图7B展示其中在将绘制相对短笔划时由控制命令控制绘制速度的示范性方式。在向后笔划相对短的情况下,在绘制向后笔划时向后笔划的整个长度可受来自绘制向前笔划的残余热影响。如上文描述,当绘制向后笔划的较靠近开始点的一部分时残余热的影响较大。因此,将向后笔划划分为若干线段以调整用于绘制线段中的每一者的绘制速度。应注意,在本实施例中,无论笔划的长度如何,线段的长度都是固定的。因此,向后笔划经划分的线段的数目可取决于向后笔划的长度而变化。而且,包含向后笔划的结束点的线段可比其余线段短。
在图7B中,写入控制设备将向后笔划划分为三个线段l(1)-l(3),且将用于绘制线段l(1)的绘制速度调整到S(1),将用于绘制线段l(2)的绘制速度调整到S(2),且将用于绘制线段l(3)的绘制速度调整到S(3)。以此方式,向后笔划的受来自绘制向前笔划的少量残余热影响的部分可以比正常绘制速度快的绘制速度S(3)绘制,使得可防止可重写纸张过热。
根据本实施例,写入控制设备已事先确定时间t,将向后笔划的在时间t逝去之前绘制的部分划分为具有预定长度的多个线段,且控制用于绘制线段的绘制速度。以此方式,当绘制多个笔划以对例如封闭区着色时可控制残余热的影响。
[系统配置]
图8是展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激光写入系统12的示范性配置的图。在图8中,容器13沿着传送器11移动,且可重写纸张14固定、附接或可移除地放置于容器13上。激光写入系统12沿着传送器11的传送路径布置,使得其可面对可重写纸张14。激光写入系统12可使用例如传感器检测容器13何时经过,且可绘制例如图3所示的包含字符、数字、符号和/或图形的对象。
激光写入系统12包含激光照射设备30、写入控制设备20和图像处理设备100。图像处理设备100接受用户操作输入,将例如标签数据等信息提供到写入控制设备20,且发出绘制请求。写入控制设备20是信息处理设备,其基于从图像处理设备100获得的标签数据产生控制命令且基于控制命令控制激光照射设备30。激光照射设备30在可重写纸张上照射激光,且控制激光的激光照射位置以在可重写纸张上绘制例如字符等对象。应注意,激光写入系统12的以上配置仅是说明性实例,且在其它实施例中,图像处理设备100和写入控制设备20的功能可互换。举例来说,图像处理设备100可经布置以基于标签数据产生控制命令。在另一实例中,图像处理设备100和写入控制设备20可组合为单个设备。在其它实例中,写入控制设备20可经布置以执行上述图像处理设备100的一或多个功能。
图9是展示连接到写入控制设备20的激光照射设备30的示范性硬件配置的图。激光照射设备30包含照射激光的激光振荡器21,改变激光的方向的方向控制镜24,驱动方向控制镜24的方向控制马达23,点直径调整透镜22,以及焦距调整透镜25。
在本实施例中,激光振荡器21是半导体激光器(LD:激光二极管)。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激光振荡器21可例如为气体激光器、固态激光器或液体激光器。方向控制马达23可为伺服马达,其例如沿着两条轴控制方向控制镜24的反射表面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方向控制马达23和方向控制镜24实现电流镜。点直径调整透镜22调整激光的点直径。焦距调整透镜25通过会聚激光而调整激光的焦距。
当写入控制设备20将基于激光输出控制值的工作循环PWM信号以及基于控制命令中包含的控制值的电压或电流供应到激光振荡器21时,可照射具有根据控制值调整的强度的光束。在调整绘制速度的情况下,写入控制设备20首先获得激光扫描角。由于激光照射设备30与可重写纸张14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因此通过确定用于在笔划或线段的开始点上照射激光的角度控制镜24的方向以及用于在笔划或线段的结束点上照射激光的角度控制镜24的方向,可获得激光扫描角。写入控制设备20可基于控制命令中包含的绘制速度控制值将角度控制镜24的激光照射位置从开始点方向变化到结束点方向。举例来说,在使用电流镜的情况下,角度控制镜24的方向可由施加到磁场中的线圈的电压控制。可事先提供用于将X轴方向和Y轴方向转换为电压的转换表,且基于控制命令中包含的绘制速度控制值可以恒定角速率改变绘制速度。
可重写纸张14包含保护层、包含热可逆膜的记录层、基底层以及背涂层,这些层从顶侧朝向底侧以此次序布置。可重写纸张14优选地具备某一程度的柔性以及耐久性,使得其可再使用多次。应注意,可重写纸张14不限于例如纸张等由植物纤维制成的介质,且也可为由例如无机物质制成的介质。
可重写纸张14包含可重写显示区,其对应于其上可重写对象的可逆显示区。可重写显示区可包含例如热变色膜等可逆热敏介质。可逆热敏介质可为可以取决于温度而可逆地改变透明度的类型,或可以取决于温度而可逆地改变色调的类型。在本实施例中,在记录层中包含无色染料和显色剂以实现可重写特性的热可逆膜用作可逆热敏介质,其可取决于温度而可逆地改变色调。
应注意,通过将无色染料和显色剂加热到其熔点(例如,180℃)以致使材料的结合且随后快速地冷却材料,可从脱色状态形成颜色。在此情况下,染料和显色剂可聚集,同时其仍结合在一起以形成有色状态。
另一方面,通过将无色染料和显色剂再加热到将不致使材料熔化的温度(例如,130-170℃)可实现脱色。在此情况下,无色染料与显色剂之间的结合可被破坏,且显色剂可自身结晶以形成脱色状态。
应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无色染料可为任何类型的无色或浅色染料前驱体,其可选自常规已知类型的染料前驱体。
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100经配置以在具有合意的着色质量的可重写记录介质上绘制对象。图像处理设备100还可经配置以在不可重写(一次写入)记录介质上绘制对象。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根据记录介质的敏感性调整绘制速度和激光输出。也就是说,用于在可重写记录介质上绘制的适当绘制速度和激光输出可不同于用于在不可重写记录介质上绘制的适当绘制速度和激光输出。因此,绘制速度和激光输出可调整到用于在不可重写记录介质上绘制对象的适当范围。而且应注意,可在无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激光照射控制。
图10A是展示图像处理设备100的示范性硬件配置的框图。应注意,图像处理设备100例如可为常规信息处理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平板计算机。
图像处理设备100包含CPU101、ROM102、RAM103、HDD104、网络接口105、图形板106、键盘107、鼠标108、介质驱动器109,以及光盘驱动器110。CPU101执行存储在HDD104中的程序130,且执行图像处理设备100的总体控制。ROM102存储IPL(初始程序加载器)和静态数据。RAM103由CPU101用作工作区域以执行存储在HDD104中的程序130。
HDD104存储程序130和OS(操作系统)以由CPU101执行。程序130在图像处理设备100上运行以基于例如将绘制的图形的框和尖端等配置信息产生控制命令。网络接口105可为例如以太网(注册商标)卡,其建立图像处理设备100与网络之间的连接。应注意,网络接口105主要在层1和2中操作。由层3或更高层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可由TCP/IP协议堆栈或OS中包含的程序执行。
图形板106解译视频RAM上由CPU101写入的绘制命令,且在显示器120上显示各种信息项目,例如窗口、菜单、光标、字符和/或图像。
键盘107包含表示字符、数字值、用于输入各种命令的符号的键。键盘107接受用户操作输入且向CPU101通知所述用户输入。类似地,鼠标108接受用户操作输入,例如光标的移动或从菜单的过程的选择。
介质驱动器109控制例如快闪存储器等记录介质121上的数据的读取和写入(记录)。光盘驱动器110控制例如蓝光光盘、CD或DVD等可装卸式光学介质122上的数据的读取和写入。图像处理设备100还包含总线112,用于建立上述硬件组件之间的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程序130可以计算机可安装且计算机可执行的文件格式记录在例如记录介质121或光学介质122等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在另一实施例中,程序130可从服务器(未图示)下载于图像处理设备100中作为计算机可安装且计算机可执行文件。
图10B是展示写入控制设备20的示范性硬件配置的框图。应注意,图10B说明其中写入控制设备20由计算机实现且写入控制设备20的功能主要由软件实施的示范性情况。应注意,在其它实施例中,写入控制设备20可在不使用计算机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专用于特定功能的IC来实现,所述IC例如为ASIC(专用集成电路)。
写入控制设备20包含CPU201、存储器202、存储媒体接口203、通信装置204、硬盘205、输入装置206以及显示器207。硬盘205存储:控制命令DB210,其具有用于对图形着色或在其中绘制字符、数字或注册符号的控制命令;以及控制程序220,其用于基于控制命令控制激光振荡器21和方向控制马达23。
CPU201从硬盘205读取控制程序220且执行控制程序220以在可重写纸张14上绘制例如字符等对象。存储器202可为易失性存储器,例如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可由CPU201用作用于执行控制程序220的工作区域。输入装置206可包含例如键盘和/或鼠标等装置,其使得用户能够输入用于控制激光照射设备30的控制命令。显示器207是基于例如由控制程序220指定的屏幕信息以预定分辨率和预定色深显示GUI(图形用户接口)屏幕的用户接口。显示器207可例如显示键入字段,用于键入将在可重写纸张14上绘制的字符或对象。
存储介质接口203可具有安装于其中的可装卸式存储介质230。存储介质接口203用以从存储介质230读取数据和/或在存储介质230上写入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程序220和控制命令DB210可存储在存储介质230中且以此方式分布。在此情况下,控制程序220和控制命令DB210可从存储介质230读取且安装在硬盘205中。在另一实施例中,控制程序220和控制命令DB210可从预定服务器下载,所述预定服务器经由网络连接到写入控制设备20。
存储介质230是可装卸式且便携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蓝光光盘、CD、DVD、SD卡、多媒体卡或xD卡。通信装置204用于将控制命令发送到激光振荡器21或方向控制马达23,且可为以太网卡或串行通信装置,例如USB(通用串行总线)、IEEE1394端口或蓝牙(注册商标)端口。
图11是展示写入控制设备20的示范性功能配置的框图。在图11中,写入控制设备20连接到主机接口40和激光照射设备30。主机接口40用于与网络或图像处理设备100建立连接。主机接口40从图像处理设备100获得将在标签上绘制的对象的数据。举例来说,主机接口40可获得将转换为条形码的数位序列、条形码或图形的配置信息,或者将绘制的字符、数字或符号的字体数据或配置信息。应注意,主机接口40是本发明的线段信息获得单元的示范性实施例。
写入控制设备20包含线段划分单元31、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绘制位置确定单元34,以及绘制次序确定单元35。应注意,写入控制设备20的这些功能单元可由CPU201实现,所述CPU与例如图10B中所示的写入控制设备20的硬件组件协调而制成控制程序220以执行各种功能。
绘制位置确定单元34获得待绘制的对象的位置信息,例如条形码或图形,且产生待绘制的笔划的笔划信息,例如图6B中所示的笔划信息,以对由外部框界定的区进行着色。应注意,间距可为固定的或由用户指定。
绘制次序确定单元35布置邻近笔划的开始点和结束点的位置以用例如图6C所示的方式更改,使得绘制时间可减少。而且,绘制次序确定单元35确定待绘制的笔划的次序。举例来说,绘制次序确定单元35可以从最右边或最左边笔划开始以从一侧到另一侧的次序绘制笔划。
线段划分单元31将向后笔划划分为多个线段。应注意,下文描述线段划分单元31的细节。
在线段划分单元31将笔划划分为多个线段之后,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将绘制速度指派给用于绘制线段的控制命令。也就是说,在线段划分单元31将笔划划分为多个线段之前,在用于绘制笔划的控制命令中仅指定一个绘制速度控制值。因此,在将笔划划分为多个线段之后,将绘制速度控制值指派给线段中的每一者。可调整线段的绘制速度控制值,使得将较快绘制速度指派给位于接收来自残余热的较大影响的区处的线段。以此方式,可例如防止可重写纸张14过热。而且,可将较慢的绘制速度指派给位于接收来自残余热的较少影响的区处的线段。以此方式,可重写纸张14的温度可上升到例如用于绘制线段的足够水平。应注意,绘制速度是相对于正常绘制速度来调整。如图7A和7B所示的实例中,当正常绘制速度是最慢绘制速度时,可不使用比正常绘制速度慢的绘制速度。
在线段划分单元31将笔划划分为多个线段之后,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将激光输出控制值指派给用于绘制线段的控制命令。也就是说,在线段划分单元31将笔划划分为线段之后,在用于绘制笔划的控制命令中仅指定一个激光输出控制值。因此,在将笔划划分为多个线段之后,将激光输出控制值指派给线段中的每一者。可调整用于线段的激光输出控制值,使得将较慢激光输出控制值指派给位于接收来自残余热的较大影响的区的线段。以此方式,可例如防止可重写纸张14过热。而且,可将较高激光输出控制值指派给位于接收来自残余热的较少影响的区的线段。以此方式,可将可重写纸张14加热到用于绘制线段的足够温度。应注意,用于线段的激光输出控制值是相对于正常激光输出值来调整。
写入控制设备20的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和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是本发明的控制因数调整单元的示范性实施例。而且,应注意,虽然在以上实例中调整激光输出和绘制速度两者,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可执行以上激光输出控制操作或绘制速度控制操作中的仅一者。
[线段划分]
图12A到12B和图13到15是展示将笔划划分为多个线段的示范性方式的图。
图12A说明在可忽视来自绘制邻近线的残余热的影响之前必须逝去的时间t。当例如从顶侧到底侧绘制笔划时,激光光束扫描笔划的给定点(例如,图12A中所示的圆形)。关于此给定点,在激光光束经过此给定点之后热开始立即释放,且在某个时间周期逝去之后,给定点处的温度可减小到预定阈值或更低。当温度下降到低于预定阈值时,可认为在给定点处无残余值剩余。在本实例中,预定时间t表示从激光光束经过给定点时直到给定点处的温度下降到低于预定阈值的时间周期。
通过在一区上以正常激光输出水平扫描激光光束且例如监视此区处的温度改变可通过实验(或模拟)获得时间t。应注意,由于时间t可取决于环境温度而变化,因此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根据环境温度可将时间t设定为等于不同值。而且,由于时间t可取决于激光输出水平而变化,因此根据激光输出水平可将时间t设定为等于不同值。
图12B是展示实例的表,其中根据激光输出水平和环境温度将时间t设定为等于不同值。举例来说,当环境温度是T1且激光输出水平是P(1)时,时间t等于t1;当环境温度是T2且激光输出水平是P(2)时,时间t等于t2;且当环境温度是T3且激光输出水平是P(3)时,时间t等于t3。在P(1)<P(2)<P(3)的情况下,t1<t2<t3。在另一实施例中,替代于事先确定时间t的值,用户可将时间t的值输入到写入控制设备20。
图13展示时间t与绘制距离之间的示范性关系。如果从激光光束经过向前笔划的给定点的时间直到激光光束经过向后笔划的对应邻近点的时间的时间周期比时间t长,那么可确定在此点之后绘制的向后笔划的部分可不受残余热影响。向后笔划的开始点与给定点之间的距离(下文称为“距离lt”)等于在时间t期间扫描的总绘制距离的一半。也就是说,在时间t期间绘制向前笔划和向后笔划的等距离部分。在本实例中,确定在距离lt上延伸的向后笔划的部分以使得可针对绘制此部分调整绘制速度和/或激光输出水平。
线段划分单元31将预定时间t乘以正常绘制速度S(x)以获得随着时间t的激光点光的绘制距离。距离lt是此绘制距离的一半,使得其可通过以下公式获得:
lt=(1/2)×S(x)×t
应注意,正常绘制速度S(x)对应于在无残余热影响(或可忽视残余热的影响)的正常条件下正常用以使用正常激光输出获得所需着色(密度)的绘制速度。根据本实施例的写入控制设备20经配置以将用于绘制向后笔划的在距离lt上延伸的部分的线段的绘制速度调整到比上述正常绘制速度S(x)快的绘制速度。应注意,在某些实施例中,正常绘制速度S(x)可为可调整的。然而,在以下描述中,假定正常绘制速度S(x)为固定的。
而且应注意,一旦基于正常绘制速度S(x)确定时间t的值,便可明白地确定距离lt。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事先确定距离lt以及时间t的值。
图14是展示将笔划划分为线段的示范性方式的图。线段划分单元31以自然数n划分距离lt。自然数n可表示除了用于绘制线段的绘制速度可调整到的正常绘制速度之外的不同绘制速度的数目。而且,自然数n可表示除了用于绘制线段的激光输出水平可调整到的正常激光输出水平之外的不同激光输出水平的数目。举例来说,在绘制速度可调整到不包括正常绘制速度的十个不同水平的情况下,n=10。在激光输出水平可调整到不包括正常激光输出水平的十个不同水平的情况下,n=10。在绘制速度和激光输出水平可各自调整到十个不同水平的情况下,n=100(10×10)。在下文描述的实例中,假定n=3。应注意,在n的值增加时可以较高准确性控制向后笔划的着色(密度)。
通过将距离lt除以调整水平n的数目可获得每一线段的长度lu,如下文所示。
lu=lt/n
应注意,由于无论待绘制的笔划的长度如何均可确定距离lt,因此无论笔划长度如何也可确定长度lu。
线段划分单元31将待绘制的笔划划分为各自具有长度lu的线段。假定lo表示笔划长度,通过将笔划长度lo除以线段长度lu可确定对应于笔划可划分为的线段数目的划分数目m,如下文所示。
m=lo/lu(舍入到最近的整数)
应注意,上述将笔划划分为线段表示用于绘制笔划的控制值的划分(切换),但不表示多次执行激光接通/断开操作以绘制笔划。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甚至当将笔划划分为多个线段时,在绘制笔划的整个时间期间激光保持接通。
线段划分单元31将向后笔划划分为从向后笔划的开始点的长度lu的线段。应注意,针对在第(n+1)线段之后的向后笔划的部分不调整控制值,使得几乎不需要将笔划划分为另外的线段。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线段划分单元31可在将笔划划分为(n+1)个线段之后停止线段划分过程。
[绘制速度和激光输出调整]
图15是展示调整用于绘制每一线段的绘制速度和/或激光输出的示范性方式的图。在图15的所说明实例中,在从向后笔划的开始点的距离lt上,将向后笔划划分为三个线段l(1)-l(3)。在本实施例中,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和/或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调整用于绘制线段l(1)-l(3)的绘制速度控制值和/或激光输出控制值。
假定用于绘制线段的绘制速度控制值和激光输出控制值如下表示:
-S(1)-S(n):用于线段l(1)-l(n)的绘制速度控制值
-P(1)-P(n):用于线段l(1)-l(n)的激光输出控制值
括号内的“1”和“n”表示从开始点的线段号。
在所说明实例中,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可将用于线段l(1)的绘制速度控制值调整到S(1),将用于线段l(2)的绘制速度控制值调整到S(2),将用于线段l(3)的绘制速度控制值调整到S(3)。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可将用于线段l(1)的激光输出控制值调整到P(1),将用于线段l(2)的绘制速度控制值调整到P(2),将用于线段l(3)的绘制速度控制值调整到P(3)。
在一个实施例中,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和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可调整用于绘制线段的控制值,如下:
用于线段l(1)的P(1)和S(1)
用于线段l(2)的P(2)和S(2)
用于线段l(3)的P(3)和S(3)
应注意,正常绘制速度和正常激光输出(正常控制值)用以绘制向后笔划的越过距离lt的部分。也就是说,绘制速度和激光输出不需要针对此部分调整。
图16是展示指定用于绘制线段的控制值的示范性控制命令的表。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一线段产生此控制命令。在图16中,控制值由字节表示。举例来说,前四个字节(即,字节0到3)表示开始点的X和Y坐标,且字节4到7表示线段的结束点的X和Y坐标。字节8和9表示激光输出控制值,且字节10和11表示绘制速度控制值。
在本实施例中,当线段划分单元31将笔划划分为线段时可确定线段的开始点和结束点的X和Y坐标。当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确定将用于线段的激光输出控制值时可确定激光输出控制值。当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确定将用于线段的绘制速度控制值时可确定绘制速度控制值。
[操作]
图17是展示由写入控制设备20执行以调整绘制速度和/或激光输出的示范性过程步骤的流程图。当用户输入命令以产生例如条形码或图形等绘制对象时可开始图17所示的过程。
当过程开始时,线段划分单元31确定控制值可调整到的调整水平的数目n(S10)。在本实例中,假定事先确定调整水平的数目n。
随后,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和/或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确定每一调整水平的激光输出和/或绘制速度(S20)。应注意,下文参见图18描述步骤S20的详细过程步骤。
随后,线段划分单元31基于公式lu=lt/n计算笔划将划分为的线段的长度lu(S30)。
随后,线段划分单元31将笔划划分为具有长度lu的线段(S40)。应注意,下文参见图19描述步骤S40的详细过程步骤。
随后,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和/或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将绘制速度控制值和/或激光输出控制值指派给每一线段(S50)。应注意,下文参见图20描述步骤S50的详细过程步骤。
随后,写入控制设备20基于指派给每一线段的指定绘制速度控制值和/或激光输出控制值的控制命令绘制例如条形码等绘制对象(S60)。
图18是展示用于确定用于每一调整水平的激光输出和/或绘制速度的步骤S20的示范性过程步骤的流程图。
首先,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和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基于以下公式获得激光输出增量值和绘制速度增量值(S21)。
激光输出增量(Pstep)=(控制结束处的激光输出控制值–控制开始处的激光输出控制值)/n
绘制速度增量(Sstep)=(控制结束处的绘制速度控制值–控制开始处的绘制速度控制值)/n
应注意,控制结束处的激光输出控制值对应于激光输出控制值的n个水平的最大激光输出控制值(即,比正常激光输出低一个水平的激光输出)。控制开始处的激光输出控制值对应于激光输出控制值的n个水平的最小激光输出控制值。控制结束处的绘制速度控制值对应于绘制速度控制值的n个水平的最慢绘制速度控制值(即,比正常绘制速度快一个水平的绘制速度)。控制开始处的绘制速度控制值对应于绘制速度控制值的n个水平的最快绘制速度控制值。
接着,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将绘制速度控制值S(1)设定为等于控制开始处的绘制速度控制值。类似地,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将激光输出控制值P(1)设定为等于控制开始处的激光输出控制值(S22)。
随后,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和/或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确定n是否大于1(n>1?)(S23)。
如果n不大于1(S23,否),那么调整水平的数目n等于1(n=1),使得在确定控制值S(1)和P(1)之后控制值确定过程可结束。
如果n大于1(S23,是),那么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和/或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将计数器值i设定为等于2(i=2)(S24)。计数器值i用以确定用于结束图18的确定过程的条件是否满足。
随后,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和/或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确定计数器值i是否小于或等于调整水平的数目n(i≦n?)(S25)。
如果计数器值i不小于或等于调整水平的数目n(S25,否),那么在确定控制值S(1)和P(1)之后确定过程可结束。
如果计数器值i小于或等于调整水平的数目n(S25,是),那么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和/或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基于以下公式调整控制值S(i)或P(i),(S26):
绘制速度控制值S(i)=S(i-1)+Sstep
激光输出控制值P(i)=P(i-1)+Pstep
随后,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和/或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将计数器值i递增1(i=i+1)(S27)。
随后,过程返回到步骤S25,其中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和/或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确定计数器值i是否小于或等于调整水平的数目n(i≦n?)。
如可了解,在图18的确定过程中,将计数器值i递增1,且将绘制速度控制值和/或激光输出控制值递增增量值Pstep和/或Sstep,直到计数器值i达到超过调整水平的数目n的值。
图19是展示用于将笔划划分为线段的S40的示范性过程步骤的流程图。应注意,在图19所示的实例中,防止线段划分单元31将笔划划分为多于n+1个线段。在替代实例中,无论调整水平的数目n如何均可将笔划划分为线段。
首先,线段划分单元31计算对应于笔划可划分为的线段的数目的划分数目m(m=lo/lu)(S41)。应注意,当lo/lu的商不是整数时,将其舍入到最近的整数以获得划分数目m。
随后,线段划分单元31将计数器值i的初始值设定为“1”(i=1)(S42)。随后,线段划分单元31在计数器值i小于m(i<m)且小于或等于n(i≦n)(S43,是)时重复以下过程步骤。
首先,在从开始点的长度lu处的划分点处划分待划分的笔划(原始笔划)(S44)。
将从开始点到划分点延伸的经划分笔划部分界定为线段l(i)(S45)。
随后将不包含线段l(i)的剩余笔划部分识别为目标笔划(S46)。
随后,线段划分单元31将计数器值i递增1(i=i+1)(S47)。
随后,过程回到步骤S43且做出计数器值i是否小于m(i<m)且小于或等于n(i≦n)的确定。如果计数器值i大于或等于m(i≧m)或大于n(i>n)(S43,否),那么图19的划分过程结束。应注意,当在满足前一条件(i≧m)时图19的划分过程结束时,在过程结束时的计数器值i对应于笔划将划分为的线段的数目。通过满足后一条件(i>n)在过程结束时的计数器值i还对应于笔划经划分的线段的数目,因为当线段计数器值i超过n时停止划分过程。也就是说,无论是否通过满足前一条件或后一条件图19的过程结束,在划分过程结束时的计数器值i对应于笔划经划分为的线段的数目。
在另一实例中,在步骤S43中使用的确定条件可仅基于计数器值i是否大于或等于m(i≧m)。在此情况下,无论调整水平的数目n如何均可将笔划划分为m个线段。当划分数目m大于n时,在第(n+1)线段之后的线段可指派给正常绘制速度控制值和/或正常激光输出控制值,如下文描述。
在另一实例中,正常绘制速度控制值和/或正常激光输出控制值可初始指派给恰在步骤S40中将笔划划分为线段之后的所有线段。在此情况下,可省略将正常绘制速度控制值和/或正常激光输出控制值指派给在第(n+1)线段之后的线段的过程。
图20是展示图17的步骤S50的示范性详细过程步骤的流程图。
首先,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和/或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将计数器值j的初始值设定为等于“1”(j=1)(步骤S51)。
随后,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和/或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在j小于或等于i(j≦i)且小于或等于n(j≦n)(S52,是)时重复以下过程步骤。
在步骤S53中,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将线段l(j)的绘制速度调整到绘制速度控制值S(j)(线段l(j)绘制速度=绘制速度控制值S(j)),和/或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将线段l(j)的激光输出调整到激光输出控制值P(j)(线段l(j)激光输出=激光输出控制值P(j))。
在步骤S54中,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或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将计数器值j递增1(j=j+1)。
随后,过程回到步骤S52且做出计数器值j是否大于笔划经划分为的线段的数目i(j>i)或计数器值j是否大于n(j>n)的确定。如果计数器值j大于i或大于n(步骤S52,否),那么过程继续到步骤S55。应注意,由于i对应于笔划经划分的线段的数目,因此在计数器值j超过i之后经受控制值调整的线段均将不保留。而且,在计数器值j超过调整水平数目n时,正常绘制速度和/或正常激光输出可用于剩余线段。
当计数器值j大于n(j>n)(S52,否)时,尚未被指派控制值的一或多个线段在计数器值j小于或等于i(j≦i)的情况下仍可保留。因此,在此情况下,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或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确定计数器值j是否小于或等于i(j≦i)(S55)。
如果计数器值j不小于或等于i(S55,否),那么图20的控制值调整过程结束。
如果计数器值j小于或等于i(S55,是),那么绘制调整单元33或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重复以下过程步骤。
在步骤S56中,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将线段l(j)的绘制速度调整到正常绘制速度控制值(线段l(j)的绘制速度=正常绘制速度控制值),和/或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将线段l(j)的激光输出调整到正常激光输出控制值(线段l(j)的激光输出=正常激光输出控制值)。
在步骤S57中,绘制速度调整单元33和/或激光输出调整单元32将计数器值j递增1(j=j+1)。
过程随后回到步骤S55以确定j是否小于或等于i(j≦i)。当计数器值j超过i时,图20的控制值调整过程结束。
应注意,图20的以上控制值调整过程甚至在无论调整水平数目n如何笔划均经划分为线段的情况下(当图19的步骤S43的确定条件仅基于计数器值i是否大于或等于m时)也可相同。在此情况下,在步骤S52中将计数器值j确定为大于n(j>n)之后,过程继续到步骤S55,且将正常绘制速度控制值和/或正常激光输出控制值指派给在第(n+1)线段之后的线段。
图21是展示图17的步骤S60的示范性详细过程步骤的流程图。写入控制设备20将计数器值j的初始值设定为等于“1”(j=1)(S61)。
在计数器值j小于或等于线段的数目i(j≦i)(S62,是)时,写入控制设备20使用绘制速度控制值S(j)和/或激光输出控制值P(j)绘制线段l(j)(S63)。
随后,写入控制设备20将计数器值j递增1(j=j+1)(S64)。
当计数器值j超过对应于笔划经划分为的线段的数目i时,图21的绘制过程结束。
[笔划划分和控制值调整实例]
在下文中,描述划分笔划且指派用于线段的控制值的示范性情况。应注意,在以下实例中,控制值可调整到的调整水平数目n假定为3(n=3)。而且在以下实例中,假定控制值是用于调整绘制速度。然而,这些实例可类似地应用于其中控制值用于调整激光输出或用于调整绘制速度和激光输出的情况。
图22A说明其中笔划经划分的划分数目m小于或等于n的情况。当笔划的长度相对短时划分数目m可小于或等于n。当调整水平数目n相对大且待划分笔划相对短时此情况可能发生。图22A说明其中m和n均等于3(m=3,n=3)的情况。
由于在图22A中m和n均设定为等于3,因此,使用不同的绘制速度控制值绘制笔划经划分为的三个线段。也就是说,将绘制速度控制值S(1)指派给线段l(1),将绘制速度控制值S(2)指派给线段l(2),且将绘制速度控制值S(3)指派给线段l(3)。
图22B说明其中划分数目m小于或等于n且笔划的长度比图22A所示实例短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无论笔划长度如何,线段的长度在长度lu处都是固定的。因此,在图22B中,线段l(3)的长度小于长度lu,且基于影响线段l(3)的残余热的量可将适当控制值指派给线段l(3)。应注意常规上,笔划将划分为具有与图1所示相等长度的线段。因此,当笔划的长度如图22B所示实例中那样短时,根据残余热的影响的适当控制值可不指派给线段。举例来说,正常绘制速度将指派给绘制线l(3),在此情况下可重写纸张14可容易过热。
图23A说明其中划分数目m大于调整水平数目n的情况。当笔划的长度相对长时划分数目m可大于n。当笔划的长度相对长且调整水平数目n相对小时此情况可能发生。图23A说明其中m等于5(m=5)的情况。
在图23A中,以类似于图22A所示实例的方式将控制值S(1)-S(3)指派给线段l(1)-l(3)。由于图23A中的笔划比图22A所示的长,因此将笔划划分为额外线段l(4)和l(5)。在本实施例中,在图20的步骤S56中将用于正常绘制速度的控制值指派给线段l(4)和l(5)。也就是说,线段l(4)和l(5)经布置以使用正常绘制速度来绘制。以此方式,向后笔划的不受残余热影响的部分可使用正常绘制速度(最慢绘制速度)绘制,使得可将可重写纸张14加热到用于引起着色的足够温度。
应注意,图23A说明其中在图19的步骤S43中使用的确定条件仅基于计数器值i是否小于划分数目m(i<m)的情况。也就是说,无论调整水平的数目n如何均将图23A中的笔划划分为线段。
图23B说明其中笔划的长度与图23A中所示相同但笔划未划分为多于(n+1)个线段的情况。也就是说,由于在本实例中n等于3(n=3),因此将图23B的笔划划分直到第四线段l(4)而不是第五线段,且第四线段l(4)的长度等于(笔划长度-lu×n)。
应注意,图23B说明其中在图19的步骤S43中使用的确定条件是基于计数器值i是否小于划分数目m(i<m)以及计数器值i是否小于或等于调整水平数目n(i≦n)的情况。也就是说,当划分数目m大于调整水平数目n时,笔划未划分为(n+1)个以上线段。以此方式,与例如图23A所示情况相比可更有效地执行控制值调整。
图24A说明其中写入设备20以如下条件绘制条形码的示范性情况:
-在残余热的影响消失之前可绘制的长度:3000
-绘制速度可调整到的调整水平数目:3
-用于每一控制值的绘制速度值:S(1)=1030,S(2)=1020,S(3)=1010
-正常绘制速度:S(4)=1000
-条形码的高度(笔划长度):2000
-线段长度:3000/3=1000
-在划分之后的线段数目:2000/1000=2
基于以上条件,将用于绘制条形码的笔划划分为两个线段,表示为l(1)和l(2)。因此,将绘制速度S(1)=1030指派给线段l(1),且将绘制速度S(2)=1020指派给线段l(2)。
图24B说明其中写入设备20以如下条件绘制条形码的示范性情况:
-在残余热的影响消失之前可绘制的长度:3000
-绘制速度可调整到的调整水平数目:3
-用于每一控制值的绘制速度值:S(1)=1030,S(2)=1020,S(3)=1010
-正常绘制速度:S(4)=1000
-条形码的高度(笔划长度):4000
-线段长度:3000/3=1000
-在划分之后的线段数目:4000/1000=4
基于以上条件,将用于绘制条形码的笔划划分为四个线段,表示为l(1)到l(4)。因此,将绘制速度S(1)=1030指派给线段l(1),将绘制速度S(2)=1020指派给线段l(2),将绘制速度S(3)=1010指派给线段l(3),且将正常绘制速度S(4)=1000指派给线段l(4)。
图25A说明其中写入控制设备20以如下条件绘制条形码的示范性情况:
-在残余热的影响消失之前可绘制的长度:3000
-绘制速度可调整到的调整水平数目:3
-用于每一控制值的绘制速度值:S(1)=1030,S(2)=1020,S(3)=1010
-正常绘制速度:S(4)=1000
-条形码的高度(笔划长度):6000
-线段长度:3000/3=1000
-在划分之后的线段数目:6000/1000=6
基于以上条件,可将用于绘制条形码的笔划划分为六个线段,表示为l(1)到l(6)。因此,将绘制速度S(1)=1030指派给线段l(1),将绘制速度S(2)=1020指派给线段l(2),将绘制速度S(3)=1010指派给线段l(3),且将正常绘制速度S(4)=1000指派给线段l(4)到l(6)。
图25B说明其中图25A所示的笔划未划分为多于3+1个线段的示范性情况。在图25B中,将笔划划分直到线段l(4),但不再进一步划分。也就是说,笔划的对应于图25A中的线段l(4)到l(6)的部分构成图25B中的线段l(4),且将正常绘制速度S(4)=1000指派给线段l(4)。
如可了解,根据本实施例的写入控制设备20无论笔划的长度如何均将笔划划分为具有固定长度lu的线段,使得可根据残余热的影响将用于绘制每一线段的绘制速度和/或激光输出调整到适当水平。举例来说,即使笔划相对短,也将笔划划分为具有固定长度lu的线段,且指派适当的绘制速度和/或激光输出以绘制笔划的上部部分,使得可防止可重写纸张14在上部部分处过热。而且,即使笔划相对长,也仍将笔划划分为具有固定长度lu的线段,且指派适当的绘制速度和/或激光输出以绘制线段,使得可将可重写纸张14加热到足够的温度以引起着色。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且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变化和修改。
本申请案基于且主张分别在2011年11月25日和2012年9月7日申请的第2011-258140号和第2012-197727号日本专利申请案的优先权日期的权益,以上每一申请案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Claims (11)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其产生用于提示绘制设备通过在记录介质上照射激光光线来绘制视觉信息的绘制命令,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线信息获得单元,其获得包含线的开始点的所述线的线信息;
线段划分单元,其获得在可忽视来自绘制邻近线的残余热的影响之前必须逝去的预定时间周期中绘制的绘制距离,且将所述线的从所述开始点到所述绘制距离的至少一部分划分为具有预定长度的线段,所述绘制距离是基于所述预定时间周期和用于绘制所述线的绘制速度来确定;以及
控制因数调整单元,其调整影响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线段的密度的激光控制因数的控制值,所述控制值是相对于正常控制值来调整,使得在较大范围上调整受较大量残余热影响的所述线段的所述控制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线段划分单元通过获得用于所述激光控制因数的所述控制值的调整水平数目且以所述调整水平数目划分所述绘制距离来确定所述线段的所述预定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线段划分单元将所述线的整个长度划分为所述线段;
所述控制因数调整单元将超过所述绘制距离而定位的线段的所述控制值调整到正常控制值;以及
所述控制因数调整单元将位于所述线的从所述开始点到所述绘制距离的所述部分内的所述线段的所述控制值调整到经调整控制值,所述经调整控制值将所述线段的所述密度调整到与所述正常控制值相比减少的水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线段划分单元将所述线已经被划分为的线段数目与用于所述控制值的所述调整水平数目进行比较,且当所述线段数目超过所述调整水平数目时停止将所述线划分为所述线段;
所述控制因数调整单元将位于所述线的从所述开始点到所述绘制距离的所述部分内的所述线段的所述控制值调整到经调整控制值,所述经调整控制值将所述线段的所述密度调整到与正常控制值相比减少的水平;以及
所述控制因数调整单元将所述线的超过所述绘制距离的一部分的所述控制值调整到所述正常控制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当所述线的整个长度比所述绘制距离短时,所述线段划分单元将所述线的所述整个长度划分为从所述线的所述开始点具有所述预定长度的所述线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包含所述线的结束点的线段的长度小于具有所述预定长度的所述线段的所述预定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激光控制因数包含激光输出水平和用于绘制所述线的所述绘制速度中的至少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因数调整单元调整所述激光输出水平和用于绘制所述线段的所述绘制速度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控制值,使得较靠近所述开始点而定位的线段是以较低的激光输出水平和较高的绘制速度来绘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绘制命令是用于通过使用所述激光光线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扫描大体上彼此平行且邻近的所述线来绘制条形码的矩形区。
10.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由信息处理设备使用以产生用于提示绘制设备通过在记录介质上照射激光光线来绘制视觉信息的绘制命令,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步骤:
获得包含线的开始点的所述线的线信息;
获得在可忽视来自绘制邻近线的残余热的影响之前必须逝去的预定时间周期中绘制的绘制距离,且将所述线的从所述开始点到所述绘制距离的至少一部分划分为具有预定长度的线段,所述绘制距离是基于所述预定时间周期和用于绘制所述线的绘制速度来确定;以及
调整影响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线段的密度的激光控制因数的控制值,所述控制值是相对于正常控制值来调整,使得在较大范围上调整受较大量残余热影响的所述线段的所述控制值。
11.一种用于通过照射激光光线在记录介质上绘制视觉信息的信息处理系统,所述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线信息获得单元,其获得包含线的开始点的所述线的线信息;
线段划分单元,其获得在可忽视来自绘制邻近线的残余热的影响之前必须逝去的预定时间周期中将绘制的绘制距离,且将所述线的从所述开始点到所述绘制距离的至少一部分划分为具有预定长度的线段,所述绘制距离是基于所述预定时间周期和用于绘制所述线的绘制速度来确定;
控制因数调整单元,其调整影响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线段的密度的激光控制因数的控制值,所述控制值是相对于正常控制值来调整,使得在较大范围上调整受较大量残余热影响的所述线段的所述控制值;以及
激光照射设备,其通过使用针对所述线段调整的所述控制值从所述线段的一端到另一端照射所述激光光线来绘制所述线段。
CN201280057709.4A 2011-11-25 2012-11-20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582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8140 2011-11-25
JP2011-258140 2011-11-25
JP2012-197727 2012-09-07
JP2012197727A JP5971041B2 (ja) 2011-11-25 2012-09-07 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PCT/JP2012/080523 WO2013077453A1 (en) 2011-11-25 2012-11-20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8205A CN103958205A (zh) 2014-07-30
CN103958205B true CN103958205B (zh) 2016-03-09

Family

ID=48469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770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58205B (zh) 2011-11-25 2012-11-20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982170B2 (zh)
EP (1) EP2782760B1 (zh)
JP (1) JP5971041B2 (zh)
KR (1) KR101563097B1 (zh)
CN (1) CN103958205B (zh)
BR (1) BR112014012614A2 (zh)
RU (1) RU2571255C1 (zh)
WO (1) WO20130774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02269A1 (de) * 2017-02-13 2018-08-16 Sauer Gmbh Verfahren zur bearbeitung einer werkstückoberfläche mittels eines lasers
JP7310498B2 (ja) * 2019-09-27 2023-07-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レーザ加工システム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8173A (ja) * 2000-12-12 2002-06-25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レーザマーキング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EP1834795A1 (en) * 2006-03-14 2007-09-1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1138917A (zh) * 2006-09-07 2008-03-12 琳得科株式会社 非接触型可改写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
EP2246264A1 (de) * 2009-04-29 2010-11-03 Claudius Peters Technologies GmbH Aufsteckvorrichtung und Aufsteckverfahren für Ventilsäcke
JP2011056910A (ja) * 2009-09-14 2011-03-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WO2011049147A1 (en) * 2009-10-19 2011-04-28 Ricoh Company, Ltd. Marking control device, laser application device, marking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marking control progr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34913B1 (ko) * 2005-03-31 2013-02-19 린텍 가부시키가이샤 비접촉형 리라이트 서멀 라벨의 기록방법
JP5397070B2 (ja) * 2008-08-13 2014-0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装置、レーザ照射装置、最適化フォントデータdb、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5316354B2 (ja) 2008-12-03 2013-10-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装置、レーザ照射装置、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5321276B2 (ja) 2009-06-18 2013-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ーザー照射装置、レーザー照射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720155B2 (ja) * 2009-10-19 2015-05-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描画制御方法、レーザ照射装置、描画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れ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5707830B2 (ja) * 2009-10-19 2015-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699481B2 (ja) * 2009-10-27 2015-04-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描画制御装置、レーザ照射システム、描画方法、描画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5644287B2 (ja) * 2010-09-07 2014-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描画制御装置、レーザ照射装置、描画制御方法、描画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れ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5655552B2 (ja) 2010-12-24 2015-0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8173A (ja) * 2000-12-12 2002-06-25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レーザマーキング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EP1834795A1 (en) * 2006-03-14 2007-09-1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1138917A (zh) * 2006-09-07 2008-03-12 琳得科株式会社 非接触型可改写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
EP2246264A1 (de) * 2009-04-29 2010-11-03 Claudius Peters Technologies GmbH Aufsteckvorrichtung und Aufsteckverfahren für Ventilsäcke
JP2011056910A (ja) * 2009-09-14 2011-03-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WO2011049147A1 (en) * 2009-10-19 2011-04-28 Ricoh Company, Ltd. Marking control device, laser application device, marking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marking control progra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82170B2 (en) 2015-03-17
EP2782760B1 (en) 2015-09-16
RU2571255C1 (ru) 2015-12-20
EP2782760A4 (en) 2014-10-01
JP5971041B2 (ja) 2016-08-17
KR20140098093A (ko) 2014-08-07
US20140313274A1 (en) 2014-10-23
EP2782760A1 (en) 2014-10-01
WO2013077453A1 (en) 2013-05-30
KR101563097B1 (ko) 2015-10-23
JP2013129188A (ja) 2013-07-04
BR112014012614A2 (pt) 2017-06-06
CN103958205A (zh)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3404B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2227313B (zh) 控制装置、激光投射装置、记录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02666111B (zh) 绘制控制方法和激光照射设备
JP2011025647A (ja) 制御装置、レーザ照射装置、最適化フォントデータdb、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857035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958205B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JP538131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レーザ照射装置、描画情報生成方法、制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JP598300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JP6665537B2 (ja) データ生成装置、データ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518158B1 (ko) 레이저 묘화 제어 장치, 레이저 묘화 장치, 레이저 묘화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CN103287121B (zh) 信息处理设备、系统和信息处理方法
JP596231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JP6331361B2 (ja) 寿命推定装置、レーザー光照射システム、寿命推定方法
JP5915781B2 (ja) 描画制御方法、レーザ照射装置、描画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れ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