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0874A - 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0874A
CN103950874A CN201410213129.0A CN201410213129A CN103950874A CN 103950874 A CN103950874 A CN 103950874A CN 201410213129 A CN201410213129 A CN 201410213129A CN 103950874 A CN103950874 A CN 103950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actuating
elevate
actuating cylinder
folding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31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0874B (zh
Inventor
毕和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2131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508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50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0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0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08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包括折叠式升降架、折叠式悬梯、顶层平台;折叠式升降架下端设有底座,顶层平台固定在折叠式升降架的上端;折叠式悬梯与顶层平台铰接。另外还包括轿厢,轿厢通过轨道与折叠式升降架和折叠式悬梯连接。本发明可实现更高的消防救援高度和更大的救援范围,消防、救援范围不受工作高度限制,灭火功能更强、效率更高,救助、输送作业快速、高效,高空输送能力更强,设备具有自保能力,造价低,易于制造。

Description

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空救援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高空消防救援设备主要有伸缩式消防云梯车以及伸缩主臂末端铰接伸缩曲臂结构的高空消防救援车等主要类型。
伸缩式消防云梯车其各节云梯完全伸出后的有效高度和作业范围比较小,可用于普通楼房的消防救援,不适应现代高层建筑火灾消防救援。
伸缩主臂末端铰接伸缩曲臂结构的高空消防救援车升举高度比较大,是目前高空消防救援的主流设备,也是公知的最先进的高空消防救援设备,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以及高强度材料的应用,个别设备升举高度现已达到百米以上。该类设备以伸缩式吊臂为升降主臂,为增加高度并便于外伸工作台,在伸缩主臂的末端铰接安装有另一组可以通过铰轴折叠的伸缩副臂,副臂末端加装作业平台。该类设备作业臂全部伸出后总长度较大,能够达到的作业高度较高,但基于其结构特征的限制,高空作业中如果水平方向外伸过大或外伸作业平台负荷过大,会导致设备整体倾覆。因而,该类设备存在高空施救作业实际有效范围过小的问题。
高层建筑火灾消防救援作业主要在过火层及以上的高度进行,由于受到建筑结构、火情、场地、道路、风向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在火灾现场,紧急情况下高空消防救援车辆难以保证能够在最为合适的距离和位置作业。受车辆底盘支撑方式、支撑范围限制,设备向上伸出高度越大,则重心越高,作业臂外伸形成的倾覆力矩越大,导致高空有效作业范围越小,即便设备能够达到施救所需高度,往往也无法将作业臂末端的施救平台送至所需位置。
目前公知的高空消防救援车除高空救援作业范围过小之外,同时还存在救援效率低以及灭火效率低的问题:
目前公知的最先进的高空消防救援车,其工作平台从初始状态升举到百米高度进行人员施救后再降回到地面的时间至少需要几十分钟,并且,由于消防救援作业平台承载能力限制,在此期间,最多只能将两到三个火灾受困人员送至地面,其他火灾现场受困者只能等待。然而,火灾发生后,高层建筑的火势从过火层蔓延至顶层的最短时间可能仅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
目前公知的高空消防救援车一般只在作业臂末端的作业平台安装消防炮,用于高空消防作业。在进行人员施救输送的过程中,由于消防炮所在的作业平台已经脱离应有的高度和位置,因而无法在人员输送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灭火作业,加之其缓慢的升降过程耗费大量的时间,其实际后果往往是难以逆转的火势蔓延、失控,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增加。
以上所述目前公知的高空消防救援设备存在的问题,在现场作业中有大量验证,但其本身的结构无法克服这些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包括折叠式升降架、折叠式悬梯、顶层平台;
所述折叠式升降架下端设有底座,所述顶层平台固定在折叠式升降架的上端;
所述折叠式悬梯与顶层平台铰接。
作为优选,折叠式升降架包括上下设置的2层及以上的升降平台、上下两层升降平台之间设置的折臂、以及与折臂配套的升举液压缸;
所述折臂由上层折臂下端与下层折臂上端铰接组成,所述上层折臂的上端与上层升降平台连接,所述下层折臂的下端与下层升降平台或底座连接;
所述升举液压缸包括上层升举液压缸和下层升举液压缸;所述上层折臂、下层折臂分别与上层升举液压缸、下层升举液压缸相适配;
所述上层升举液压缸的缸筒末端或末端加长后与位于上层的升降平台铰接,其活塞杆末端与上层折臂的下部或下层折臂的上部铰接;
每支所述上层升举液压缸配置一个齿轮泵;每支上层升举液压缸通过所配置的齿轮泵与同层相邻的上层升举液压缸形成油路连接;同层所有上层升举液压缸通过各自配置的齿轮泵形成头尾循环连接;
如同层设有4支上层升举液压缸,每支上层升举液压缸包括出油口和进油口,第一支上层升举液压缸的出油口和第一个齿轮泵的进油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齿轮泵出油口与同层第二支上层升举液压缸进油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液压缸出油口与第二个齿轮泵进油口管路连接,所述齿轮泵出油口与同层第三支上层升举液压缸进油口管路连接,所述液压缸出油口与第三个齿轮泵进油口管路连接,所述齿轮泵出油口与同层第四支上层升举液压缸进油口管路连接,所述液压缸出油口与第四个齿轮泵进油口管路连接,所述齿轮泵出油口则通过液压管路连接到第一支上层升举液压缸的进油口;同层的四支上层升举液压缸之间通过液压管路以及各自的齿轮泵首尾相联,构成封闭的油路;
所述下层升举液压缸的缸筒末端或末端加长后与位于下层的升降平台铰接,其活塞杆末端与上层折臂的下部或下层折臂的上部铰接;
每支所述下层升举液压缸配置一个齿轮泵;每支下层升举液压缸通过所配置的齿轮泵与同层相邻的下层升举液压缸形成油路连接;同层所有下层升举液压缸通过各自配置的齿轮泵形成头尾循环连接;
如同层设有4支下层升举液压缸,每支下层升举液压缸包括出油口和进油口;第一支下层升举液压缸的出油口和第一个齿轮泵的进油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齿轮泵出油口与同层第二支下层升举液压缸进油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液压缸出油口与第二个齿轮泵进油口管路连接,所述齿轮泵出油口与同层第三支下层升举液压缸进油口管路连接,所述液压缸出油口与第三个齿轮泵进油口管路连接,所述齿轮泵出油口与同层第四支下层升举液压缸进油口管路连接,所述液压缸出油口与第四个齿轮泵进油口管路连接,所述齿轮泵出油口则通过液压管路连接到第一支下层升举液压缸的进油口;同层的四支下层升举液压缸之间通过液压管路以及各自的齿轮泵首尾相联,构成封闭的油路;
所述上层升举液压缸和所述下层升举液压缸均为活塞两边杆径相等的双出杆液压缸;在同层升降平台中,上层的四支升举液压缸具有相同的缸径、杆径及长度特征,下层的四支升举液压缸具有相同的缸径、杆径及长度特征;
同层升降平台内,所述上层升举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和所述下层升举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所述折臂的铰接位置一致,同为共同铰接于上折臂下部相同位置,或同为共同铰接于下折臂上部相同位置;
所述上层升举液压缸和下层升举液压缸的出油口、进油口随上下折臂的升、降动作互相转换。
作为优选,折臂包括组合折臂;所述组合折臂由相邻的两根上层折臂或下层折臂之间通过连接件刚性连接而成。
作为优选,折叠式悬梯包括多节首尾依次铰接的组合悬臂、高度液压缸和用于驱动各节组合悬臂执行折叠开合动作的收放液压缸;
所述组合悬臂包括左右两支互相平行的直臂以及将所述左右两支直臂连接固定在一起的连接件,所述组合悬臂的左右直臂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升降平台组合折臂的左右臂的间距相同;
所述组合悬臂的左右直臂的两端设有铰轴,所述铰轴每一端左右共轴;
所述折叠式悬梯的最下端即第一节组合悬臂的下端与顶层平台铰接;
第一节组合悬臂的上端通过铰轴与第二节组合悬臂的下端铰接;第二节组合悬臂的上端通过铰轴与第三节组合悬臂的下端铰接,各组合悬臂依次铰接连接,直至连接最后一节组合悬臂;各节组合悬臂通过端部铰轴进行正向、反向依次折叠后,可实现紧密、平行折叠;
每两节组合悬臂之间互相铰接端的两侧同轴安装有一对可以沿铰轴转动且具有同方向伸出的末端的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伸出方向与前后的组合悬臂的对折方向相同,所述支撑杆的末端设有与组合悬臂铰轴平行的铰轴;
位于所述组合悬臂两端相邻的支撑杆的伸出方向相反并呈交错排列;
所述支撑杆末端与收放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铰接,所述收放液压缸的缸筒末端或末端接长后与组合悬臂两侧的铰轴铰接;
每对支撑杆末端铰接连接有四支收放液压缸,其中每个支撑杆末端均与前、后两节组合悬臂各自位于同侧的一支收放液压缸活塞杆末端对应铰接,每对支撑杆所铰接的四支收放液压缸构成一组收放液压缸;
所述高度液压缸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与顶层平台和第一节组合悬臂通过铰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节组合悬臂通过高度液压缸的伸缩调节末端高度。
作为优选,折叠式悬梯还包括用于搭挂的液压旋转挂钩;所述液压旋转挂钩包括挂钩、固定轴和驱动液压缸;所述挂钩前端弯曲,挂钩的中部通过固定轴与最后一节组合悬臂的末端铰接,挂钩后端与驱动液压缸的一端铰接,驱动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最后一节组合悬臂铰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平衡配重机构;所述平衡配重机构包括折叠伸缩臂、平衡液压缸和平衡配重水箱;所述折叠伸缩臂的一端与顶层平台铰接,另一端与平衡配重水箱连接;所述平衡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顶层平台和折叠伸缩臂铰接,并推动折叠伸缩臂展开和收拢。
作为优选,折叠伸缩臂由面对的2根短直臂和面对的2根长直臂相互铰接构成可伸缩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一角与顶层平台铰接,1根短直臂的一端向上延伸与平衡配重水箱连接;1根长直臂的一端向上延伸与顶层平台所设滑道中的滑块铰接;平衡液压缸设在滑道中,平衡液压缸两端分别与顶层平台与滑块铰接并推动滑块在滑道中移动。
作为优选,折叠伸缩臂为平行四边形结构。
作为优选,还包括轿厢输送系统;所述轿厢输送系统包括轿厢、轨道和牵引钢缆;所述轿厢下部装有滚轮,所述轨道从折叠式升降架底层的组合折臂起,经由顶层平台一直铺设到折叠式悬梯末端;所述轿厢通过滚轮与轨道连接并以牵引钢缆拖动。
作为优选,轨道为具有C型截面的内腔,所述滚轮限定在C型内腔滑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实现更高的消防救援高度和更大的救援范围,消防、救援范围不受工作高度限制,灭火功能更强、效率更高,救助、输送作业快速、高效,高空输送能力更强,设备具有自保能力,造价低,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实施例的折叠式升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实施例的顶层平台和配重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实施例的折叠式悬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实施例的轿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实施例的收拢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实施例的挂钩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升降平台,3-独立折臂,4-组合折臂,5-组合折臂连接件,6-下层升举液压缸,7-上层升举液压缸,8-顶层平台,9-折叠伸缩臂,10-配重水箱,11-组合悬臂,12-支撑杆,13-收放液压缸,14-轨道,15-轿厢,16-挂钩,17-驱动液压缸,18-高度液压缸,19-滑块,20-平衡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一种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由折叠式升降架、折叠式悬梯、顶层平台组成。
折叠式升降架下端设有底座1,顶层平台8固定在折叠式升降架的上端。
折叠式悬梯的第一节下端与顶层平台铰接。
轿厢15安装在轨道14上,轨道14铺设在折叠式升降架和折叠式悬梯上。
在图2中,折叠式升降架包括底座1及各层的升降平台2、折臂、与折臂配套的升举液压缸。
折臂由上层折臂与下层折臂铰接组成,上层折臂的上端与上层的升降平台2连接,下层折臂的下端与下层的升降平台2或底座1连接。
其中组合折臂4是将两侧的折臂通过组合折臂连接件连接,独立折臂3则两侧的折臂互不连接而独立。之所以设置组合折臂,是为了便于在组合折臂的连接件上面铺设轨道14。
为驱动折臂运动,每支上层折臂配置一支上层升举液压缸7,每支下层折臂同样配置一支下层升举液压缸6。
其中,上层升举液压缸7的缸筒末端或末端加长后与上层的升降平台铰接,其活塞杆末端与上层折臂的下部或下层折臂的上部铰接。
上层升举液压缸7设有出油口和进油口。在位于同一层的四支上层升举液压缸中,每支上层升举液压缸都配有一个齿轮泵,其中第一支上层升举液压缸的出油口和第一个齿轮泵的进油口通过管路连接,齿轮泵出油口与同层第二支上层升举液压缸进油口通过管路连接,液压缸出油口与第二个齿轮泵进油口管路连接,齿轮泵出油口与同层第三支上层升举液压缸进油口管路连接,液压缸出油口与第三个齿轮泵进油口管路连接,齿轮泵出油口与同层第四支上层升举液压缸进油口管路连接,液压缸出油口与第四个齿轮泵进油口管路连接,齿轮泵出油口则通过液压管路连接到第一支上层升举液压缸的进油口;同层的四支上层升举液压缸之间通过液压管路以及各自的齿轮泵首尾相联,构成封闭的油路。
下层升举液压缸的缸筒末端或末端加长后与支撑平台铰接,其活塞杆末端与上层折臂的下部或下层折臂的上部铰接。
下层升举液压缸6包括出油口和进油口;第一支下层升举液压缸的出油口和第一个齿轮泵的进油口通过管路连接,齿轮泵出油口与同层第二支下层升举液压缸进油口通过管路连接,液压缸出油口与第二个齿轮泵进油口管路连接,齿轮泵出油口与同层第三支下层升举液压缸进油口管路连接,液压缸出油口与第三个齿轮泵进油口管路连接,齿轮泵出油口与同层第四支下层升举液压缸进油口管路连接,液压缸出油口与第四个齿轮泵进油口管路连接,齿轮泵出油口则通过液压管路连接到第一套下层升举液压缸的进油口;同层的四支下层升举液压缸之间通过液压管路以及各自的齿轮泵首尾相联,构成封闭的油路。
上层升举液压缸7和下层升举液压缸6均为活塞两边杆径相等的双出杆液压缸;在同层升降平台中,上层的四支升举液压缸具有相同的缸径、杆径及长度特征,下层的四支升举液压缸具有相同的缸径、杆径及长度特征。
在同一层升降平台内,上层升举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和下层升举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折臂的铰接位置一致,同为共同铰接于上折臂下部相同位置,或同为共同铰接于下折臂上部相同位置。
上层升举液压缸和下层升举液压缸的出油口、进油口随上下折臂的升、降动作互相转换。
在图4中,折叠式悬梯包括多副首尾依次铰接的组合悬臂11、高度液压缸和用于驱动各节组合悬臂执行折叠开合动作的收放液压缸13。
组合悬臂11包括左右两支互相平行的直臂以及将左右两支直臂连接固定在一起的结构件。为了便于从折叠式升降架通到折叠式悬梯铺设轨道,组合悬臂的左右直臂之间的间距与升降平台的组合折臂的左右臂的间距相同。
在组合悬臂11的左右直臂的两端设有铰轴,铰轴每一端左右共轴。
折叠式悬梯的最下端即第一节组合悬臂的下端与顶层平台铰接。
第一节组合悬臂的上端通过铰轴与第二节组合悬臂的下端铰接;第二节组合悬臂的上端通过铰轴与第三节组合悬臂的下端铰接,各组合悬臂依次铰接连接,直至连接最后一节组合悬臂。
每两节组合悬臂之间互相铰接端的两边同轴、对称安装有一对可以沿铰轴转动的支撑杆12,支撑杆的末端设有与组合悬臂铰轴平行的铰轴。
第一节组合悬臂是通过安装在顶层平台上的高度液压缸18升举的,高度液压缸18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与顶层平台和第一节组合悬臂通过铰接方式连接,第一节组合悬臂通过高度液压缸的伸缩动作实现折叠升降(图3)。
收放液压缸3的缸筒末端或末端接长后与组合悬臂两侧的铰轴铰接;收放液压缸活塞杆末端与支撑杆12末端的铰轴铰接。
每对支撑杆的末端分别与四支收放液压缸铰接,其中每个支撑杆末端与装在前、后两节组合悬臂同侧的一支收放液压缸活塞杆末端对应铰接,每对支撑杆所铰接的四支收放液压缸构成一组收放液压缸。
在图7中,在折叠式悬梯的末端安装一对液压旋转挂钩。液压旋转挂钩由挂钩16、固定轴和驱动液压缸17组成。挂钩16的前端为弯曲的钩状,挂钩的中部通过固定轴与位于折叠式悬梯末端的组合悬臂铰接,挂钩的后端与驱动液压缸17的一端铰接,驱动液压缸的另一端与组合悬臂铰接。
在图3中,在顶层平台设有平衡配重机构。平衡配重机构由折叠伸缩臂9、平衡液压缸20和平衡用的配重水箱10组成。
折叠伸缩臂由2副平行四边形机构组成,每副平行四边形机构是由面对的2根短直臂和面对的2根长直臂相互铰接构成可伸缩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机构的一角与与顶层平台铰接,1根短直臂的一端延伸加长后与平衡配重水箱10连接。1根长直臂的一端向上延伸与顶层平台所设滑道中的滑块19铰接。平衡液压缸20设在滑道中,平衡液压缸20的一端与顶层平台铰接,另一端与滑块19铰接并推动滑块在滑道中移动。
平衡配重机构是与折叠式悬梯配套使用的,当折叠式悬梯在空中向右逐步展开时,整个高空消防救援装置的重心会向右偏移,这里平衡配重机构的配重水箱通过折叠伸缩臂向左伸展,以达到平衡整个高空消防救援装置重心的作用。
在图5中,高空消防救援装置还设有轿厢输送系统。轿厢输送系统由轿厢15、轨道14和牵引钢缆构成。轿厢15下部装有滚轮,轨道14从折叠式升降架的底层起,沿组合折臂4一侧经由顶层平台一直铺设到折叠式悬梯末端。轿厢通过滚轮与轨道连接并以牵引钢缆拖动。轨道为具有C型截面的内腔,滚轮限定在C型内腔滑动。
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1)底座1:作为底层升降平台的支撑平台及整套机构的基座部分,用于承载全部上层构件,并作为平台辅助升降机构、钢缆卷扬机等设施的承载、安装基座,底座通过回转盘与专用车辆底盘连接安装,实现机动作业和全向回转。
2)升降平台2:设有多层升降平台,每层的升降平台2分别与位于上层和下层的独立折臂、组合折臂以及升举液压缸铰接,对各部分铰接部件提供刚性支撑。升降平台还用于承载齿轮泵及其他配套设施,下层升降平台上部的平台作为上层升降平台的支撑平台,升降平台的后部还作为轿厢滚轮过度轨道的安装载体。
3)顶层平台8:安装在折叠式升降架的最上端。位于其上部的折叠式悬梯、高度液压缸以及位于其下部的独立折臂、组合折臂、升举液压缸分别与之相铰接,为各部分铰接部件提供刚性支撑。顶层平台还作为折叠伸缩式平衡配重机构的安装载体。顶层平台后部带有轿厢滚轮过度轨道、轿厢通道口、通道口折叠盖板,折叠盖板放倒后,顶层平台作为人员避难缓冲地带、设备操控工位和器材堆放场地,折叠盖板全部向上折起来后,轿厢通道口可作为折叠式悬梯折叠状态下轿厢的吊挂存放位置。顶层平台的前部可以安装消防水炮、齿轮泵等设施,两侧及后端安装具有一定高度、强度的刚性整体围挡,用于保护人员免于坠落及增大平台强抗剪能力和整体刚度。
4)独立折臂3:设在升降平台的前部并与上层或下层升降平台铰接,提供升降平台的升降高度及负载支撑,独立折臂还作为底层平台至顶层平台之间的消防管道及配套动力、控制、通讯线缆的连接、安装载体。
5)组合折臂4:设在升降平台的后部并与上层或下层升降平台铰接,提供升降平台的升降高度及负载支撑,组合升降折臂还作为底层平台至顶层平台之间的轿厢滚轮轨道、轿厢牵引钢缆引导支撑滑轮机构的连接、安装载体。
6)升举液压缸:升举液压缸用于驱动上层折臂或下层折臂的打开及折叠并提供升降平台的升降。升举液压缸同时还提供各层升降平台的平衡支撑,确保升降平台在升、降动作过程中不发生倾斜、偏移。升举液压缸还提供整个折叠式升降架升起后的稳定支撑,确保整个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的整体刚性,避免因负载变化或风力影响发生前后弯折、倾斜。
7)折叠式悬梯:通过展开使其末端接近、到达所需作业位置,进行人员输送、救助和消防灭火作业。折叠式悬梯通过向前和向上展开的形式提供水平方向的作业范围以及附加的空间高度。折叠式悬梯末端用于安装消防水炮、液压旋转挂钩、扶手,并安装高音广播喇叭、监控摄像机等辅助设施。折叠式悬梯还作为轿厢滚轮轨道、轿厢牵引钢缆引导支撑滑轮机构、消防管道及配套动力、控制、通讯线缆的连接、安装载体。
8)支撑杆12和收放液压缸13:支撑杆和收放液压缸在折叠式悬梯的组合悬臂铰轴两侧铰接组合连接,每对支撑杆铰接四支收放液压缸构成一组,在组合悬臂铰轴两侧对称设置,同组每侧两支、两侧共四支收放液压缸的同步伸、缩,通过对应铰接的支撑杆作为支撑,驱动支撑杆铰轴前后的两节组合悬臂展开或折叠合拢,各组支撑杆和收放液压缸联合动作,则构成折叠式悬梯的水平作业范围和作业高度的调整,支撑杆和收放液压缸同时还用于支撑、固定折叠式悬梯所需作业形态,增强其整体刚度。
9)高度液压缸:高度液压缸的活塞杆及缸筒分别与第一节组合悬臂及顶层平台铰接,通过伸缩动作驱动第一节组合悬臂的折叠升降。
10)液压旋转挂钩:一对液压旋转挂钩安装在折叠式悬梯的末端,挂钩在待命状态时向上竖起,与装在折叠式悬梯末端的扶手并列。挂钩通过驱动液压缸的驱动可以作向前、向下做大角度范围的往返转动。
液压旋转挂钩用于搭挂建筑物墙体、窗体、突出物等,以便稳定、支撑折叠式悬梯,提高折叠式悬梯的负载能力,增加轿厢输送人数,并可用于挂取、吊运人员、器材以及紧急情况下的窗体、玻璃、防护网破拆、清障等。
11)轿厢15:用于从底座1到顶层平台8和顶层平台到折臂悬梯的末端之间输送人员、器材。轿厢15两侧的围栏式对开门打开后直立锁紧于轿厢两侧,用做保护消防作业人员及受困人员的安全围栏。轿厢运行时人员平卧,轿厢门闭锁,用于保护承载人员免于因轿厢运行水平角度变化而失控坠落。
12)轿厢牵引钢缆引导支撑滑轮机构:用于引导、支撑轿厢牵引钢缆沿设定的路径在固定的区域内运行,确保本机构在包括平卧状态、升降状态和直立后正常作业状态的所有情况下,轿厢牵引钢缆不发生卡缆、脱轮、钢缆外露等状况,并确保轿厢牵引钢缆挂架顺利通行。本实施例的轿厢牵引钢缆引导支撑滑轮机构支持折叠式升降架在完全展开状态下,轿厢自底座至折叠式悬梯末端全程轨道的连续运行;并支持折叠式升降架在折叠状态下,轿厢在折叠式悬梯全长轨道的正常运行,同样支持折叠式悬梯在折叠状态且各层升降平台升起直立状态下,轿厢在顶层平台以下全长高度内的轨道区域正常运行。
13)轨道14:轨道是由多段轨道组合而成,从底座向上沿组合折臂一直铺设至折叠式悬梯的末端,用于引导、承载并限定轿厢沿设定的路径运行,确保轿厢不发生脱轨。
14)平衡配重机构:平衡配重机构包括折叠式伸缩臂、平衡液压缸及平衡配重水箱,全部升降平台升到顶部后,配重水箱先行通过与顶层平台消防水管连接的管道充水增重。
由于折叠式悬梯向前方展开时,将使得顶层平台产生向前部的倾转力矩,外伸距离加大、附加的荷载加大都会造成顶层平台向一侧的倾转转力矩加大,如该倾转力矩加大至超过底部支撑构件的允许值,将造成整个高空消防救援装置的向前倾倒。
通过平衡液压缸驱动折叠式伸缩臂,可以调整配重水箱与顶层平台的距离,这样就改变配重水箱与顶层平台之间的力臂长度,所形成的的反向力矩可以抵消因折叠式悬梯外伸或负载加大而造成的向一侧前倾的力矩,使得顶层平台仅承受竖向的重力而不承受过量的前倾力矩,因此,平衡配重机构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强顶层平台上折叠式悬梯的外伸作业范围和负载能力。
15)消防管道及动力、控制、通讯管线:消防管道用于提供消防用水、泡沫介质的输送。动力管线用于电力、液压系统的输送;控制管线用于传输整个系统的运行控制信号。通讯管线提供通讯联络、广播、监控等信号的传输。
各部分的动作机理如下:
1)升降架:升降架是由多层升降平台组成,为整个机构的升降主体部分,负责将顶层平台附带消防救援作业设施升举到预定高度,各层升降平台通过上、下折臂与上层、下层升举液压缸的联合动作实现升降。
每层升降平台中,四支上层升举液压缸和四支下层升举液压缸分别通过各自的四联齿轮泵依次首尾互联,构成各自的封闭液压油路,由于所有同层的上层升举液压缸和下层升举液压缸分别具有相同的缸径和杆径,并且液压缸活塞两边杆径相等,因此,同层升举液压缸在伸缩过程中,其进油口的进油量与其出油口的排油量具有相等的体积,在排净气体的封闭液压油路中,同层的另外三支升举液压缸也必须同时发生与之体积相同的进油量及排油量,形成封闭液压油路中同层全部四支升举液压缸完全一致的同步动作,否则,封闭液压油路中的任何升举液压缸都无法动作;同样,同层中任何一支升举液压缸进、排油量发生变化,必须有同层另外三支升举液压缸发生与之完全同步的进、排油量变化,亦即构成封闭液压油路的同层所有四支升举压缸完全一致的同步动作,其中任何个体都无法形成与众不同的动作。
同层升降平台中,上层与下层各自封闭液压油路中的所有四支升举液压缸完全一致的同步进、排油量,表现为各自四支升举液压缸的活塞杆分别发生完全一致的同步伸缩动作。
通过各自四联齿轮泵的液压驱动,上层四支升举液压缸和下层四支升举液压缸分别发生完全一致的同步伸缩动作,并通过各自两端与所对应的上部平台、下部支撑平台的铰接以及各自与所对应折臂的共同铰接,为升降平台的升降动作共同提供动力。
上、下层升举液压缸的四联齿轮泵产生液压驱动时,升举液压缸伸长,下层升举液压缸将下折臂向上撑开,同时,上层升举液压缸通过以上、下层升举液压缸在下折臂上的共同铰接处为支撑点,将平台向上撑开,并带动上折臂打开,同时,下折臂通过上折臂对平台产生支撑作用力,所在层平台向上升起。
为优化升举液压缸对于升降平台升降动作的联合作用力效果,避免联动过程中,同一层升降平台内的上、下层升举液压缸因活塞杆伸缩速度不相适配而产生副作用,需根据同层内上、下层升举液压缸动作全程液压油实际流量的比例,应将上、下层升举液压缸的四联齿轮泵进行流量匹配。
在上述动作过程中,由于上、下层升举液压缸分别具有完全一致的同步动作,二者具有伸出长度分别完全相等、伸缩速度分别完全相同的特征,而且二者伸缩速度相适配,因此,基于上、下层升举液压缸伸、缩动作分别完全一致并互相适配的特征,自身为刚性体的升降平台,只能发生向上的升举动作,没有其他方向的位移和倾斜,升举过程中,上层升降平台与支撑的下层升降平台始终保持平行、对应,因此,上、下层升举液压缸在作用于升降平台升举的同时,还具有对升降平台升举动作保持平衡的作用。
随着升降平台的上升,同层升降平台折臂的上、下折臂最终形成上、下平行状态,同时总体长度相适配的上、下层升举液压缸均伸出至极限长度,升降平台到达工作高度,此时停止齿轮泵运行并同时截止上、下两层升举液压缸的液压油路,使之内部封闭的液压油路不能发生液压油循环流动,则升降平台停留在正常工作状态。
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升降平台存在前后变形、摇晃的可能性,多层升降平台的同步摇晃或共振将引起整个机构的失稳甚至倾覆。然而,升降平台的这种变形、摇晃必然使与之铰接的上、下层升举液压缸分别产生前、后两两相反的伸缩动作,基于同层升降平台上、下层升举液压缸只能发生各自完全一致、同步的伸缩动作的特征,升降平台前后变形、摇晃的动作实际上受到上、下层升举液压缸的联合抵抗。因此,升举液压缸除了具有对升降平台提供升举力以及保持平衡的作用,还具有提高升降平台整体刚度、抗变形、保持升降平台稳定性的作用。
打开上、下两层升举液压缸的封闭液压油路的截止阀,开动齿轮泵并转换进、出液压油方向,升举液压缸发生收缩动作,使得上、下折臂折叠合拢,升降平台产生降落动作,升降平台降落过程中,各部分作用机理不变,动作方向相反,升举液压缸同样具有平衡、稳定作用。为减少齿轮泵的工作负荷,可在齿轮泵进、出液压油管路上并连安装旁通管路及控制阀,以便使升降平台的下降过程可以通过自重完成,并全过程自动保持平衡、稳定。
升降平台下降至上、下折臂完全折叠合拢时,上、下层升举液压缸分别同时回缩至最短长度,升降平台降至最低位置,关闭齿轮泵和旁通阀,升降平台进入待命、机动状态。
本实施例各层升降平台的动作机理相同;
2)折叠式悬梯:折叠式悬梯在待命、机动期间,其全部各节组合悬臂完全折叠后安置于顶层平台顶部,与顶层平台平行,以最大程度上降低空间高度,便于机动运输;在此期间,其最后一节组合悬臂末端的扶手以及液压旋转挂钩在折叠后的组合悬臂的后部悬挂倒置,与输送轿厢一同存放于顶层平台开放状态的轿厢通道口空间内。
与升降平台顶层平台铰接的第一节组合悬臂通过高度液压缸实现折叠升降以及定位支撑。
折叠式悬梯在高举或高举外伸作业状态下,为实现输送轿厢的上、下全程连续运行,高度液压缸将第一节组合悬臂升举到其轿厢滚轮轨道与顶层平台的平台过度轨道相适配的角度后进行固定支撑。在输送轿厢实施上、下分段运行或折叠式悬梯实施其他方式作业的情况下,高度液压缸可以将第一节组合悬臂升举、固定到允许区间内的任何角度,并可随时进行调整。
从第一节组合悬臂到最后一节组合悬臂之间的各节组合悬臂与组合悬臂的铰接角度调整、控制及固定,通过以支撑杆为共同支撑的收放液压缸组合实现,每组四支收放液压缸及与之铰接的一对支撑杆控制、操作一套前后铰接的组合悬臂。
收放液压缸与升降平台的上、下层升举液压缸具有同样的结构和相同的动作机理:即每组四支等杆径双出杆液压缸通过进、出油口经由各自的齿轮泵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封闭的液压油路,构成一组收放液压缸。
同组每侧前、后各一支、两侧共四支收放液压缸同步伸、缩,通过两侧对应铰接的支撑杆作为两侧活塞杆的共同支撑点,驱动与支撑杆下部铰轴同轴铰接的前后的两节组合悬臂折叠开、合,并支撑、维持、固定调整后前后两节组合悬臂的角度;通过调整各节组合悬臂首尾铰接所形成的角度以及整体形态,可构成即适合轿厢通行,又与折叠式悬梯的水平作业距离和作业高度相适配的作业臂,并通过对折叠式悬梯做整体角度调整或分段角度调整,使其末端抵达、或靠近预期作业位置。
各节组合悬臂铰接角度的开、合转变通过其液压油路的换向阀控制执行,调整到位时,关闭收放液压缸封闭液压油路的截止阀,截止其闭合液压油路内部的液压油循环流动,收放液压缸起到支撑、固定折叠式悬梯所需作业形态、增强、保持其整体刚度的作用。
近距离作业时,可将后部的组合悬臂折合,只保留前部组合悬臂外伸,以适合近距离作业。
3)液压旋转挂钩:
液压旋转挂钩由挂钩,固定轴和挂钩液压缸组成,分为左、右两套设置在最后一节组合悬臂的末端,待命、机动状态下,挂钩竖立并与最后一节组合悬臂末端的扶手并列平行;作业过程中,通过挂钩液压缸驱动,挂钩前端弯曲部分做大角度的转动,并可停留、固定在范围内的任何角度。
液压旋转挂钩用于搭挂建筑物墙体、窗体、突出物等,通过液压挂钩的可靠搭挂,对折叠式悬梯末端构成刚性支撑,可以加强折叠式悬梯的稳定性、提高安全系数和负载能力,增加轿厢可输送人数;液压挂钩还可用于挂取、吊运人员、器材以及紧急情况下的窗体、玻璃、防护网破拆、清障等。
4)平衡配重机构:平衡配重机构通过设在顶层平台后部两侧对称的平行四边形的伸缩臂与可充水的配重水箱连接,由液压缸驱动改变配重水箱到顶层平台后端的距离,由此改变平衡配重水箱与顶层平台之间的力臂长度,产生相应的反向力矩以抵消因折叠式悬梯外展或负载加大而造成的前倾力矩,使得顶层平台承受的前倾力矩最大程度上低于其允许值。
平衡配重机构既增大了顶层平台上折叠式悬梯的外伸作业范围和负载能力,又提高并保证了机构的整体稳定性。
5)轿厢:轿厢具有下部、两边和后部共四面固定的围板,围板用于在救援和输送过程中隔离火场对人体的红外辐射,其前部开放,装有攀登扶手,轿厢两侧围板边部铰接安装有围栏式对开门,对开门仅能向外开启90度至与轿厢两侧围板平行位置,关闭时只能到到两门平行,轿厢门开启到限位及关闭到限位后均自动锁紧;轿厢两侧的围栏式对开门打开后直立锁紧于轿厢两侧,用做保护消防作业人员的安全围栏;轿厢做全程输送运行时人员平卧于轿厢底板,轿厢门闭锁,用于保护承载人员免于因轿厢运行时状态、角度、速度等变化而失控坠落。
轿厢下部通过滚轮支架对称安装有四组滚轮,分两排对称安装于轿厢下部的两侧,滚轮限定在C型的轨道内腔运行,确保轿厢不会因滚轮脱轨而偏离运行路径。轿厢通过轿厢牵引钢缆的牵引运行,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轿厢可沿滚轮轨道分别实现全程连续运行或上、下分段运行。
在折叠式悬梯处于折叠合拢的待命或机动状态下,为避免增加高度,轿厢在对应于顶层平台通道口位置,通过滚轮及滚轮轨道闭门倒挂于第二节组合悬臂末端的下部。为留出轿厢的存放空间,顶层平台折叠盖板完全打开并折叠于顶层平台的后上方。
6)轨道:轨道由组合折臂轨道、平台过度轨道以及组合悬臂轨道三部分的多段轨道组合而成。
平台过度轨道竖向固定安装于升降平台与上、下组合折臂铰接部位,各层升降平台折叠降落到底后,各平台过度轨道上下首尾对接。
组合折臂轨道设在组合折臂的平行两直臂之间,沿组合折臂外侧平行固定安装,轨道的一端延伸至组合折臂铰接处,端部预留组合折臂折叠状态下可供轿厢牵引钢缆的反向钢缆垂直通过轨道时的槽口,另一端延伸至接近组合折臂与升降平台铰接处,组合折臂完全打开后与对应的平台过度轨道对接。
组合悬臂轨道设在组合悬臂的两臂之间,沿组合悬臂外表面平行固定安装,轨道的两端延伸至两节组合悬臂铰接处,端部预留组合悬臂折叠状态下可供轿厢牵引钢缆的反向钢缆垂直通过轨道时的槽口。
第一节组合悬臂轨道的下端延伸至接近组合悬臂与顶层平台铰接处,第一节组合悬臂升起到预定角度时与顶层平台过度轨道上端对接。
在折叠式升降架与折叠式悬梯折叠合拢状态下,各部分轨道随各部分平台、组合折臂及组合悬臂分散折叠。当各折叠部分完全打开进入正常消防救援作业状态后,轨道实现各段对应对接,构成一条从底座起沿升降平台后部且经过顶层平台转入组合悬臂上部直达折叠式悬梯末端的上、下可以全程贯通的完整轨道,用于承载、引导输送轿厢按照轨道设定的路径运行。
工作过程:
1)待命、机动状态:如图6所示,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机构在待命、机动状态下其各层升降平台均完全折叠降落至最低位置;升降辅助机构收缩至最低,通过将其下部平台的楔块插入底座上对应的楔槽,在各层平台中间的通道中定位固定;顶层平台上的折叠式组合折臂完全折叠,平置于顶层平台上部;输送轿厢在第二节组合折臂的末端以闭门状态与折叠式悬梯末端的扶手、液压挂钩一同倒挂于顶层平台完全开放的轿厢通道口空间内;折叠伸缩式的平衡配重机构收缩至平衡力臂最短状态,平衡配重水箱排空停靠于顶层平台后端;机构底座通过回转盘调整至与运载车辆底盘呈长轴平行,以适应机构的停放与机动。
2)辅助升举:平台升举辅助机构在辅助升举作业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升降动作与其上下平台中楔块的伸缩相配合实现自身的上下移动对位并完成各平台的辅助升降;升降平台升举作业从最下部的第一层平台开始,第一层平台通过辅助升举机构开始并完成升举过程后,平台升举辅助机构移动至第二层平台对应位置,并辅助第二层平台升起,然后转入第三层平台,直至完成对顶层升降平台的辅助升举动作后,通过其上部插入顶层平台对应楔槽的楔块将自身固定于顶层平台下部;
3)升降平台升降作业:各层升降平台升举动作之前的初始状态为各折臂完全折合并与平台平行;借助平台辅助升举机构提供的的辅助升力,平台升举从初期联合辅助机构一同升举过渡到完全自主升举,随着平台的上升,同层升降平台折臂的上、下折臂最终形成上、下平行状态,此时上、下层升举液压缸均伸出至极限长度,平台到达工作高度,平台升举过程停止,升举液压缸油路截止,转入支撑状态,升降平台停留、保持在工作高度;
升降平台的升举方式也可以采用先从上到下将各层平台完成辅助升举阶段后停止,再从下到上依次完成各层升降平台的自主升举阶段的方式;
升降平台也可采用快捷方式进行升举:先从下层平台开始升举,下层升降平台进入自主升举阶段后转为自主升举方式继续进行,升举辅助机构转入执行上层平台的辅助升举,并依次向上进行,在此期间,各上层平台自主升举直至完成其升举过程后停止;
各层升降平台的降落不需要辅助,可通过齿轮泵驱动或打开旁路阀通过自重完成降落;升降平台降落方式可选择从上层平台开始降落,也可采用各层平台同时降落的方式;
各层升降平台下降至上、下折臂完全折合时,升降平台降落至初始高度,进入待命、机动状态;
为应对相对于升降平台总高度过低的过火部位的消防救援,并适应输送轿厢全程贯通的需要,可采取将叠加高度可与现场消防救援所需高度相对应的上部各层平台升举、下部平台保持折叠的方式进行作业;
4)折叠式悬梯动作特征:处于待命、机动初始状态的折叠式悬梯完全折叠并平置于顶层平台上部,输送轿厢通过轿厢滚轮、滚轮支架吊挂在第二节组合悬臂末端的轨道上,后部与末节悬臂的扶手、液压挂钩前后并列一同置于折叠盖板完全打开后的顶层平台轿厢通道口空间内;
折叠式悬梯开始作业时,首先通过组合的收放液压缸将各节悬臂通过各自的折叠铰轴打开,各节组合悬臂向上、向前做折叠展开动作,输送轿厢及扶手、液压挂钩随同所在悬臂向上升起并脱离顶层平台的轿厢通道口;通过底座上设置的钢缆卷扬机同步收放因组合悬臂开合动作而发生的钢缆长度变化部分,并保持适当的绷紧力度,输送轿厢仅随同第二节组合悬臂向上翻转而不沿轨道移位;同时,第一节组合悬臂通过高度液压缸的伸缩动作调整上扬角度;
通过各组收放液压缸以及第一节组合悬臂高度液压缸的动作、控制,折叠式悬梯构成自顶层平台起向上、向前连续、平直延伸的直臂形态;为能与高空消防救援作业现场所需水平距离和高度相适配,折叠式悬梯可以通过组合的收放液压缸进一步调整为弯曲程度在输送轿厢运行适配范围内的弧状结构形态,以改变整体长度,使折叠式悬梯末端与水平作业距离相适配,并通过高度液压缸动作实现与消防救援作业位置高度的适配调整;
折叠式悬梯通过底座下部的回转盘实现水平方向的调整;
各层升降平台保持折叠状态,折叠式组合折臂通过调整为向前、向下弯曲程度在输送轿厢运行适配范围内的弧形结构形态,可以进行地面高度以下的坑、洞救援以及轿厢输送作业;
消防救援作业结束后,预先将输送轿厢以及液压旋转挂钩调整至初始位置后,通过组合的收放液压缸以及高度液压缸动作,折叠式悬梯回到平卧于顶层平台的初始形态,恢复待命、机动状态;
5)轿厢动作特征:轿厢通过其下部轿厢牵引钢缆的前后牵引沿轨道运行,输送轿厢的运行区间为从下部底座到折叠式悬梯末端即消防救援位置的全程长度;轿厢在消防救援位置时,轿厢对开门向两边开启并锁止于竖向状态,作为两侧的护栏,轿厢输送运行时人员平卧于轿厢内,对开门闭锁;
每副轿厢滚轮由前后双轮排列构成并具有一定的直径,对于轨道端部因折臂铰接折叠而形成的轨道对接间隙,轿厢滚轮具有一定宽度限制的适配通过能力;轿厢通过滚轮支架支撑在保持距离折臂外表面一定处高度运行,轿厢底面的高度与轿厢通过轨道间隙时所需的过障高度相适配;
折叠式悬梯做向上、向前伸出的作业过程中,第一节组合悬臂轿厢轨道下端与顶层平台过度轨道上端的对应状态在轿厢通行适配范围之内时,输送轿厢可通过顶层平台的轿厢通道口做上、下贯通的全程连续运行;轿厢全程运行时,顶层平台轿厢通道口盖板后部放倒平卧,作为人员停留缓冲区和器材临时堆放区,前部折起作为安全围挡,留出的前部空间作为轿厢通道;
当第一节组合悬臂轨道与顶层平台过度轨道的对应状态在轿厢通行适配范围之外时,输送轿厢仅能在折叠式悬梯区间或下部的升降平台区间做分段运行;轿厢在消防救援作业过程中仅做上部区段输送运行时,可将轿厢通道盖板全部放倒平卧,增加缓冲区面积并防止顶层平台人员坠落,通过轿厢在折叠式悬梯末端的消防救援位置与顶层平台之间的输送运行,将受困人员、器材在缓冲区暂留;需要救援的人员过多时,紧急情况下为争取时间也可将火灾受困人员分批救出后暂留缓冲区,前端抢救作业完成后,再将滞留于缓冲区的人员向下输送至地面;
通过高度液压缸将第一节组合悬臂轨道与顶层平台过度轨道相对应的状态调整至轿厢通行适配范围内,输送轿厢可由区段运行恢复全程连续运行或改变运行区段;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式升降架、折叠式悬梯、顶层平台;
所述折叠式升降架下端设有底座,所述顶层平台固定在折叠式升降架的上端;
所述折叠式悬梯与顶层平台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升降架包括上下设置的2层及以上的升降平台、上下两层升降平台之间设置的折臂、以及与折臂配套的升举液压缸;
所述折臂由上层折臂下端与下层折臂上端铰接组成,所述上层折臂的上端与上层升降平台连接,所述下层折臂的下端与下层升降平台或底座连接;
所述升举液压缸包括上层升举液压缸和下层升举液压缸;所述上层折臂、下层折臂分别与上层升举液压缸、下层升举液压缸相适配;
所述上层升举液压缸的缸筒末端或末端加长后与位于上层的升降平台铰接,其活塞杆末端与上层折臂的下部或下层折臂的上部铰接;
每支所述上层升举液压缸配置一个齿轮泵;每支上层升举液压缸通过所配置的齿轮泵与同层相邻的上层升举液压缸形成油路连接;同层所有上层升举液压缸通过各自配置的齿轮泵形成头尾循环连接;
所述下层升举液压缸的缸筒末端或末端加长后与位于下层的升降平台铰接,其活塞杆末端与上层折臂的下部或下层折臂的上部铰接;
每支所述下层升举液压缸配置一个齿轮泵;每支下层升举液压缸通过所配置的齿轮泵与同层相邻的下层升举液压缸形成油路连接;同层所有下层升举液压缸通过各自配置的齿轮泵形成头尾循环连接;
所述上层升举液压缸和所述下层升举液压缸均为活塞两边杆径相等的双出杆液压缸;在同层升降平台中,上层的四支升举液压缸具有相同的缸径、杆径及长度特征,下层的四支升举液压缸具有相同的缸径、杆径及长度特征;
同层升降平台内,所述上层升举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和所述下层升举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所述折臂的铰接位置一致,同为共同铰接于上折臂下部相同位置,或同为共同铰接于下折臂上部相同位置;
所述上层升举液压缸和下层升举液压缸的出油口、进油口随上下折臂的升、降动作互相转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臂包括组合折臂;所述组合折臂由相邻的两根上层折臂或下层折臂之间通过连接件刚性连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悬梯包括多节首尾依次铰接的组合悬臂、高度液压缸和用于驱动各节组合悬臂执行折叠开合动作的收放液压缸;
所述组合悬臂包括左右两支互相平行的直臂以及将所述左右两支直臂连接固定在一起的连接件,所述组合悬臂的左右直臂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升降平台组合折臂的左右臂的间距相同;
所述组合悬臂的左右直臂的两端设有铰轴,所述铰轴每一端左右共轴;
所述折叠式悬梯的最下端即第一节组合悬臂的下端与顶层平台铰接;
第一节组合悬臂的上端通过铰轴与第二节组合悬臂的下端铰接;第二节组合悬臂的上端通过铰轴与第三节组合悬臂的下端铰接,各组合悬臂依次铰接连接,直至连接最后一节组合悬臂;
每两节组合悬臂之间互相铰接端的两侧同轴安装有一对可以沿铰轴转动且具有同方向伸出的末端的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伸出方向与前后的组合悬臂的对折方向相同,所述支撑杆的末端设有与组合悬臂铰轴平行的铰轴;支撑杆的伸出方向与
位于所述组合悬臂两端相邻的支撑杆的伸出方向相反并呈交错排列;
所述支撑杆末端与收放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铰接,所述收放液压缸的缸筒末端或末端接长后与组合悬臂两侧的铰轴铰接;
每对支撑杆末端铰接连接有四支收放液压缸,其中每个支撑杆末端均与前、后两节组合悬臂各自位于同侧的一支收放液压缸活塞杆末端对应铰接,每对支撑杆所铰接的四支收放液压缸构成一组收放液压缸;
所述高度液压缸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与顶层平台和第一节组合悬臂通过铰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节组合悬臂通过高度液压缸的伸缩调节末端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悬梯还包括用于搭挂的液压旋转挂钩;所述液压旋转挂钩包括挂钩、固定轴和驱动液压缸;所述挂钩前端弯曲,挂钩的中部通过固定轴与最后一节组合悬臂的末端铰接,挂钩后端与驱动液压缸的一端铰接,驱动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最后一节组合悬臂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衡配重机构;所述平衡配重机构包括折叠伸缩臂、平衡液压缸和平衡配重水箱;所述折叠伸缩臂的一端与顶层平台铰接,另一端与平衡配重水箱连接;所述平衡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顶层平台和折叠伸缩臂铰接,并推动折叠伸缩臂展开和收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伸缩臂由面对的2根短直臂和面对的2根长直臂相互铰接构成可伸缩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一角与顶层平台铰接,其中1根短直臂的一端向上延伸与平衡配重水箱连接;1根长直臂的一端向上延伸与顶层平台所设滑道中的滑块铰接;所述平衡液压缸设在滑道中,平衡液压缸两端分别与顶层平台与滑块铰接并推动滑块在滑道中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轿厢输送系统;所述轿厢输送系统包括轿厢、轨道和牵引钢缆;所述轿厢下部装有滚轮,所述轨道从折叠式升降架底层的组合折臂起,经由顶层平台一直铺设到折叠式悬梯末端;所述轿厢通过滚轮与轨道连接并以牵引钢缆拖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为具有C型截面的内腔,所述滚轮限定在C型内腔滑动。
CN201410213129.0A 2014-05-20 2014-05-20 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508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3129.0A CN103950874B (zh) 2014-05-20 2014-05-20 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3129.0A CN103950874B (zh) 2014-05-20 2014-05-20 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0874A true CN103950874A (zh) 2014-07-30
CN103950874B CN103950874B (zh) 2016-09-28

Family

ID=51328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312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50874B (zh) 2014-05-20 2014-05-20 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5087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5347A (zh) * 2017-09-15 2018-02-23 湖北华舟重工应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臂式高层快速救援车
CN108238574A (zh) * 2017-12-13 2018-07-03 肇庆鼎湖檀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火灾救援的装置
CN108915578A (zh) * 2018-06-08 2018-11-30 太仓市冠东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救火输送云梯
CN108945389A (zh) * 2018-08-18 2018-12-07 晨龙飞机(荆门)有限公司 一种中小型飞机登机装置
CN109876314A (zh) * 2019-03-21 2019-06-14 陈乐宇 一种消防高空作业救援装置
CN115259043A (zh) * 2022-09-02 2022-11-01 南通邦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港口设备高空作业平台的爬梯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0912A (en) * 1971-08-13 1974-04-02 Simon Eng Dudley Ltd Access equipment
CN1089614C (zh) * 1997-12-09 2002-08-28 郑清伟 无人消防设备
CN201254946Y (zh) * 2008-08-25 2009-06-10 沈阳捷通消防车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云梯
CN203079478U (zh) * 2012-12-31 2013-07-24 邵明 一种高层楼房外置式车载机动消防救援电梯
CN103601099A (zh) * 2013-11-22 2014-02-26 毕和军 一种折臂式液压升降平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0912A (en) * 1971-08-13 1974-04-02 Simon Eng Dudley Ltd Access equipment
CN1089614C (zh) * 1997-12-09 2002-08-28 郑清伟 无人消防设备
CN201254946Y (zh) * 2008-08-25 2009-06-10 沈阳捷通消防车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云梯
CN203079478U (zh) * 2012-12-31 2013-07-24 邵明 一种高层楼房外置式车载机动消防救援电梯
CN103601099A (zh) * 2013-11-22 2014-02-26 毕和军 一种折臂式液压升降平台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5347A (zh) * 2017-09-15 2018-02-23 湖北华舟重工应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臂式高层快速救援车
CN108238574A (zh) * 2017-12-13 2018-07-03 肇庆鼎湖檀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火灾救援的装置
CN108915578A (zh) * 2018-06-08 2018-11-30 太仓市冠东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救火输送云梯
CN108945389A (zh) * 2018-08-18 2018-12-07 晨龙飞机(荆门)有限公司 一种中小型飞机登机装置
CN108945389B (zh) * 2018-08-18 2020-08-11 晨龙飞机(荆门)有限公司 一种中小型飞机登机装置
CN109876314A (zh) * 2019-03-21 2019-06-14 陈乐宇 一种消防高空作业救援装置
CN115259043A (zh) * 2022-09-02 2022-11-01 南通邦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港口设备高空作业平台的爬梯装置
CN115259043B (zh) * 2022-09-02 2024-03-19 南通邦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港口设备高空作业平台的爬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0874B (zh) 2016-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0874A (zh) 折叠式高空消防救援装置
ES2444639T3 (es) Método y aparato para alcanzar desde el exterior un nivel superior de una estructura alta
CN107106884A (zh) 消防设备用的转台组件
CN107106885A (zh) 包括消防泵、水箱、云梯、水带储存装置和落地梯储存装置的消防设备
CN107469243A (zh) 高层建筑外部救援用抛挂系统
CN102166394B (zh) 一种高层建筑用高空消防救援装置
CN107261347B (zh) 一种超高层建筑消防救援及灭火系统
CN109289139A (zh) 一种高空消防系统
CN103007453B (zh) 高层建筑消防救援系统
CN209361720U (zh) 一种高空消防系统
CN108861967A (zh) 建筑外墙爬升轨道救援系统
US1960355A (en) Transportable bridge
CN106976826A (zh) 一种智能重型举高消防车
CN111803838A (zh) 一种消防灭火救援集装箱
CN101022983A (zh) 从高层建筑上层部分的外面到达的方法和设备
CN207614195U (zh) 一种可升降救援平台
CN110485289A (zh) 一种可伸缩式双索面斜拉桥塔柱拉索区的检修平台
CN105473789B (zh) 剪叉式伸缩结构
CN106395560B (zh) 预埋导轨式双臂超高层建筑消防救援系统
CN202036717U (zh) 高层建筑用高空消防救援装置
CN201906365U (zh) 吊篮式攀爬消防救生舱
CN106476671A (zh) 一种警用攀登突击车
CN215136145U (zh) 一种超高空消防救援系统
CN113244541B (zh) 一种超高空消防救援系统及其救援方法
CN214129959U (zh) 空浮式主动救生气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