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7429B - 一种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7429B
CN103947429B CN201410195503.9A CN201410195503A CN103947429B CN 103947429 B CN103947429 B CN 103947429B CN 201410195503 A CN201410195503 A CN 201410195503A CN 103947429 B CN103947429 B CN 1039474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
glauca
breeding
gastrodia elata
bacterium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955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7429A (zh
Inventor
刘修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19550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474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47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7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7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7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02P60/216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育出第一代自交系的乌天麻和绿天麻,调控天麻花期相遇,分别杂交,培育出乌绿或绿乌天麻种子,再将乌绿或者绿乌天麻种子通过仿生种植或者田间种植的方法,培育出需要的乌绿或者绿乌天麻。本发明的乌绿或绿乌天麻,采用天麻素含量较高的乌天麻和绿天麻分别自交,再杂交,培育出的天麻素含量高,且产量高的乌绿或绿乌天麻。

Description

一种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麻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境内,天麻有乌天麻、红天麻、黄天麻、绿天麻四个品种。历年来,我国以栽培乌、红两种天麻为主。乌天麻主产云南,形态好、药用品质好、折干率高,但适应范围小,分生力差,产量低;红天麻主产三峡一带,适应性广、产量高、繁殖力强、抗病力强,但干湿比大、药用质量比乌天麻差。乌红杂交天麻则是以云南乌天麻自交系同三峡地区红天麻自交系杂交而成,集合了父母系的优点:抗病虫害力强、形态好、药用品质即天麻素含量高达0.6%,比乌天麻高60.24%,比红天麻高出一倍多;乌红杂交天麻产量高,每平方米单产达7.5公斤,比乌天麻高出4公斤,比红天麻高出两公斤,生长周期与乌、红两种天麻差不多。
虽然乌红天麻产量高,但天麻素含量却并不是很高,所以如何解决天麻产量的同时,还能保证天麻素的含量,成为目前天麻种植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采用天麻素含量较高的乌天麻和绿天麻杂交培育,然后进一步通过仿野生种植或田间种植,同时保证天麻种植产量和天麻素含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地理位置为东经102°19′22″-102°56′18″,北纬29°28′4″-29°57′4″,海拔高度在800-1000米,年平均气温13-15℃,相对湿度80-83%的地方为天麻的育种基地;在育种基地中选择本县不同区域的乌天麻和绿天麻分别纯化自交,通过24个月的培育,选育出第一代自交系的乌天麻和绿天麻;同时分别测定出乌天麻和绿天麻的生物学积温,根据乌天麻和绿天麻的生物学积温和生物学起点温度,调控天麻花期相遇,在温室育种房中将第一代自交系的乌天麻作为母本,绿天麻作为父本,培育出杂交乌绿天麻种子;或者将乌天麻作为父本,绿天麻作为母本,培育出杂交绿乌天麻种子。
确定种植地的环境状况:如果为田间种植,则选择栽培袋培养模式;如果为仿野生种植,则选择仿野生种植模式。其中:
在栽培袋培养模式下,具体操作步骤为:
材料准备:塑料育种袋、洁净河沙、杂木屑、蜜环菌栽培种、萌发菌栽培种、菌材、阔叶树杂叶和乌绿或绿乌天麻种子;
浸泡杀菌:把塑料育种袋、洁净河沙、杂木屑、菌材和阔叶树杂叶经过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杀菌处理后,浸泡杀菌4小时备用;将阔叶树杂叶和乌绿或绿乌天麻种子蜜环菌栽培种、萌发菌栽培种装袋育种;
袋装育种:将乌绿或绿乌天麻种子均匀地拌在萌发菌栽培种中,将菌材、蜜环菌栽培种、培养基,装入塑料育种袋中育种,将塑料育种袋四周扎小孔;
育种管理:将塑料育种袋放到育种房育种基地中进行培养,塑料育种袋上面覆盖5-6cm的浸泡杀菌后的洁净河沙和杂木屑;在自然光照下,保持通风良好;经过6-8个月培育后,选择体形荷苞为长椭圆,饱满,颜色白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长度为2-4cm的种麻送入6-9℃环境中再培育20-25天,即可移入大田种植,培育出乌绿或绿乌杂交天麻;
在仿野生种植模式下,具体操作步骤为:
种植基地:海拔高度在1000米-2000米之间,地温在18-23度,土壤pH值在5-6之间的酸性沙壤土,在采挖过野生天麻的林间杂灌林下,同时具有50%遮荫率的地方作为种植基地;
菌材准备:选择直径6cm-8cm、长30cm的阔叶树鲜段材为大菌材,大菌材取40斤,每节段材上砍2-3面的鱼鳞口;选择直径3cm以下,长10cm的阔叶树枝条为小菌材,取10斤;将蜜环菌栽培种、大小菌材通过多菌灵液浸泡4小时后待用;取5斤干树叶,并使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浸泡24小时后待用;
菌丝培养:先挖底长70cm,宽70cm,深为10-15cm的坑,然后消毒,摆放一层浸泡过的树叶,将浸泡过4小时的大菌材按鱼鳞口向上的方向竖排摆放,在大菌材之间放置一层小菌材;蜜环菌栽培种分成小块状放入大菌材鱼鳞口处以及两头,并在大菌材之间填充腐质土,浇灌足水份,使大菌材、小菌材、蜜环菌栽培种和土壤均匀打湿接触;再摆放一层树叶,并盖10-15cm厚的栽培土,浇灌适量水;最后盖上3cm-5cm厚的树叶或稻草。
种麻点播:经过4-6个月的培养,待蜜环菌菌丝浸入大菌材以后,先将遮盖物和上层栽培土取开,把乌绿或绿乌天麻种子放到长有蜜环菌菌丝的大菌材处,并成错窝摆放,窝距10cm,在麻种间填充长3cm以下的新小枝材,先回填刚挖起来栽培土,与大菌材齐平,浇灌足水份,使大菌材、小菌材、天麻种子和土壤均匀打湿接触,又摆放一层泡过的树叶,回填10cm-15cm厚的土壤,最后盖上3cm-5cm厚的树叶;在培养好的天麻蜜环菌床中,经过1年的生长,培养出乌绿或绿乌杂交天麻。
萌发菌菌种的培养包括:
母种培养,培养基质:马铃薯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1g、水1000ml;培养温度25±1℃,培养时间15-20天;
原种培养,培养基质:将质量百分比为37%的阔叶树杂木屑、42%的杂木碎枝叶、18%的麸皮、1.5%的白糖、1.5%的石膏,装瓶,灭菌,无菌室接母种,培养室温度25±1℃,时间55-65天;
栽培种培养,培养基质:将质量百分比为78%的阔叶树杂叶、19%的麸皮、1.5%的白糖、1.5%的石膏;装袋,灭菌,无菌室接原种,培养室温度25±1℃,时间65-75天。
蜜环菌栽培种的培养包括:
母种培养,培养基质:马铃薯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1g、水1000ml,培养温度25±1℃,培养时间15-20天;
原种培养,培养基质:将质量百分比为37%的阔叶树杂木屑、30%的麸皮、30%的玉米面、1.5%的白糖、1.5%的石膏,装瓶,灭菌,无菌室接母种,培养室温度25±1℃,时间35-45天;
栽培种培养,培养基质:将质量百分比为78%的阔叶树杂细枝条、10%的木屑、10%的麸皮、1%的白糖、1%的石膏,装瓶,灭菌,无菌室接原种,培养室温度25±1℃,时间35-40天。
装袋育种过程中的培养基采用洁净河沙、木屑、树叶和树枝菌材。
在仿野生种植模式下,育种基地的地势坡度为9-10度。
在育种管理时,自然光照的条件下,温度超过25℃时采用遮阳网遮阳。
在菌丝培养时,大菌材放置的间距为4-5cm。
装袋育种中,培养基采用洁净河沙、木屑、树叶和大小菌材混合而成。
在育种管理时,培养温度为18-23℃,湿度为50-60%。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种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采用乌天麻和绿天麻分别纯化自交后杂交,然后分别仿野生种植或田间种植,产出乌绿或绿乌天麻,天麻产量高,而且天麻素的含量也明显提高;同时提供了生产天麻用的蜜环菌栽培种和萌发菌菌种,非常有助于自交天麻和杂交天麻的培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地实施例,阐述本发明的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本发明中所指的乌绿天麻是指乌绿杂交天麻的母本是乌天麻,父本是绿天麻;而绿乌杂交天麻的母本是绿天麻,父本是乌天麻。
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地理位置为东经102°19′22″-102°56′18″,北纬29°28′4″-29°57′4″,海拔高度在800-1000米,年平均气温13-15℃,相对湿度80-83%的地方为天麻的育种基地;在育种基地中选择不同区域的乌天麻和绿天麻分别纯化自交,通过24个月的培育,选育出第一代自交系的母本和父本;通过3-4年的重复观察分别测定出乌天麻和绿天麻的生物学积温,根据乌天麻和绿天麻的生物学积温和生物学起点温度。该地区乌天麻的起点温度是12.3℃,绿天麻的起点温度是12.9℃。乌天麻的箭麻从移栽到开花阶段的生物学积温是895℃,绿天麻的箭麻从移栽到开花阶段的生物学积温是936℃。然后建立调控天麻花期相遇的微分方程,
Y=-6239189865X+50.34926378,
|Y|=|0.89358736|>Z0.006=0.6481;
Y绿=-546834569X+60.63783492,
|Y|=|-0.987236935|>Z0.007=0.7648。
根据该微分方程,在温室育种房中通过第一代自交系的母本和父本,培育出杂交天麻种子,根据母本或父本的选择不同,可分别培育出乌绿或绿乌杂交天麻种子。
计算本方程是:在当年的12月5日将本县乌天麻作母本与另一地区的绿天麻作父本进行杂交;同时放入6~8℃的空调内,乌天麻在次年的4月25日从空调内取出移栽到育种盆中;绿天麻在次年的3月25日从空调内取出移栽到育种盆中;乌天麻和绿天麻的花期于5月23日后相遇,就可授粉杂交。
确定种植地的环境状况,如果为田间种植,选择栽培袋培养模式;如果为仿野生种植,则选择仿野生种植模式,其中:
在栽培袋培养模式下,具体操作步骤为:
材料准备:塑料育种袋、洁净河沙、杂木屑、蜜环菌栽培种、萌发菌栽培种、菌材、阔叶树杂叶;采摘杂交天麻蒴果10-15个,抖出杂交天麻种子;
浸泡杀菌:把塑料育种袋、洁净河沙、杂木屑、菌材和阔叶树杂叶经过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杀菌处理后,浸泡杀菌4小时备用;将阔叶树杂叶和乌绿或绿乌天麻种子、蜜环菌栽培种、萌发菌栽培种装袋育种。
袋装育种:将杂交天麻种子均匀地拌在萌发菌栽培种中,使用长43cm宽36cm塑料育种袋、长25cm直径3cm以下的小菌材、枝条蜜环菌栽培种、培养基,采用分层或混播的方式装入塑料育种袋中育种,将袋装四周扎小孔。培养基采用洁净河沙、木屑、树叶和大小菌材混合而成。
育种管理:将塑料育种袋放到育种房或育种基地中进行培养,塑料育种袋上面覆盖5-6cm的浸泡杀菌后的洁净河沙和杂木屑;在自然光照下,培养温度为18-23℃,湿度为50-60%;保持通风良好,温度超过25℃时采用遮阳网遮阳。经过6-8个月培育后,选择体形荷苞为长椭圆,饱满,颜色白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长度为2-4cm的种麻送入6-9℃环境中再培育20-25天,即可移入大田种植,培养出乌绿或绿乌杂交天麻;
在仿野生种植模式下,具体操作步骤为:
种植基地:海拔高度在1000米-2000米之间,地温在18-23度,土壤pH值在5-6之间的酸性沙壤土,在采挖过野生天麻的林间杂灌林下,同时具有50%遮荫率的地方作为种植基地;育种基地的地势坡度为9-10度。
菌材准备:选择直径6cm-8cm、长30cm的阔叶树鲜段材为大菌材,大菌材取40斤,每节段材上砍2-3面的鱼鳞口;选择直径3cm以下,长10cm的阔叶树枝条为小菌材,取10斤;将大小菌材通过多菌灵液浸泡4小时后待用;取5斤干树叶,并使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浸泡24小时后待用。
菌丝培养:先挖底长70cm,宽70cm,深为10-15cm的坑,然后消毒,摆放一层浸泡过的树叶,将浸泡过4小时的大菌材按鱼鳞口向上的方向竖排摆放,大菌材放置的间距为4-5cm。在每节大菌材间放置一层小菌材;蜜环菌栽培种分成块状放入大菌材鱼鳞口处以及两头,并在大菌材之间填充腐质土,浇灌足水份,使大菌材、小菌材、蜜环菌栽培种和土壤均匀打湿接触;再摆放一层树叶,并盖10-15cm厚的栽培土,浇灌适量水;最后盖上3cm-5cm厚的树叶、稻草等杂草。
种麻点播:经过4-6个月的培养,待蜜环菌菌丝浸入菌材以后,先将遮盖物和栽培土取开,把种麻放到长有蜜环菌菌丝的大菌材处,并成错窝摆放,窝距10cm,在麻种间填充长3cm以下的新小枝材,先回填刚挖起来的栽培土,与大菌材齐平,浇灌足水份,使大菌材、小菌材、种麻和土壤均匀打湿接触,又摆放一层泡过的树叶,回填10cm-15cm厚的土壤,最后盖上3cm-5cm厚的树叶;在培养好的天麻蜜环菌床中,经过1年的生长,培养出乌绿或绿乌杂交天麻。
本发明所采用的萌发菌菌种的培养包括:
母种培养,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1g、水1000ml;培养温度25±1℃,培养时间15~20天。
原种培养,培养基质:按质量百分比计算,将除去有毒汁、芳香及油脂外的阔叶树杂木屑37%、杂木碎枝叶42%、麸皮18%、白糖1.5%、石膏1.5%;装瓶经高压灭菌,无菌室接母种,培养室温度25±1℃,时间55~65天。
栽培种培养,培养基质:按质量百分比计算,将除去有毒汁、芳香和油脂外的阔叶树杂叶78%、麸皮19%、白糖1.5%、石膏1.5%;装袋经高压灭菌,无菌室接原种,培养室温度25±1℃,时间65~75天。
本发明所采用的蜜环菌栽培种的培养包括:
母种培养,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1g、水1000ml。培养温度25±1℃,培养时间15~20天。
原种培养,培养基质:按质量百分比计算,除去有毒汁、芳香和油脂外的阔叶树杂木屑37%、麸皮30%、玉米面30%、白糖1.5%、石膏1.5%。装瓶经高压灭菌,无菌室接母种,培养室温度25±1℃,时间35~45天。
栽培种培养,培养基质:按质量百分比计算,除去有毒汁、芳香和油脂外的阔叶树杂细枝条78%、木屑10%、麸皮10%、白糖1%、石膏1%。装瓶经高压灭菌,无菌室接原种,培养室温度25±1℃,时间35~40天。
杂交第一代种麻生长出来的天麻,包括可作为商品麻的箭麻,以及可作为下一代种植的白麻和米麻;种麻继续种植,又可繁育出箭麻和下一代种麻;按照这样的无性繁殖,可连续进行3年种植,三年无性繁殖后可淘汰。然后再通过乌天麻和绿天麻的自交、杂交的繁殖方法来培育出新天麻种麻。

Claims (9)

1.一种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地理位置为东经102°19′22"-102°56′18″,北纬29°28′4″-29°57′4″,海拔高度在800-1000米,年平均气温13-15℃,相对湿度80-83%的地方为天麻的育种基地;在育种基地中选择不同区域的乌天麻和绿天麻分别纯化自交,通过24个月的培育,选育出第一代自交系的乌天麻和绿天麻;同时分别测定出乌天麻和绿天麻的生物学积温,根据乌天麻和绿天麻的生物学积温和生物学起点温度,调控天麻花期相遇,在温室育种房中将第一代自交系的乌天麻作为母本,绿天麻作为父本,培育出杂交乌绿天麻种子;或者将乌天麻作为父本,绿天麻作为母本,培育出杂交绿乌天麻种子;
确定种植地的环境状况:如果为田间种植,则选择栽培袋培养模式;如果为仿野生种植,则选择仿野生种植模式,其中:
在栽培袋培养模式下,具体操作步骤为:
材料准备:塑料育种袋、洁净河沙、杂木屑、蜜环菌栽培种、萌发菌栽培种、菌材、阔叶树杂叶和乌绿或绿乌天麻种子;
浸泡杀菌:把塑料育种袋、洁净河沙、杂木屑、菌材、阔叶树杂叶经过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杀菌处理后,浸泡杀菌4小时备用;将阔叶树杂叶和乌绿或绿乌天麻种子、蜜环菌栽培种、萌发菌栽培种装袋育种;
袋装育种:将乌绿或绿乌天麻种子均匀地拌在萌发菌栽培种中,将菌材、蜜环菌栽培种、培养基,装入塑料育种袋中育种,将塑料育种袋四周扎小孔;
育种管理:将塑料育种袋放到育种房或育种基地中进行培养,塑料育种袋上面覆盖5-6cm的浸泡杀菌后的洁净河沙和杂木屑;在自然光照下,保持通风良好;经过6-8个月培育后,选择体形荷苞为长椭圆,饱满,颜色白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长度为2-4cm的种麻送入6-9℃环境中再培育20-25天,即可移入大田种植,培育出乌绿或绿乌杂交天麻;
在仿野生种植模式下,具体操作步骤为:
种植基地:海拔高度在1000米-2000米之间,地温在18-23度,土壤pH值在5-6之间的酸性沙壤土,在采挖过野生天麻的林间杂灌林下,同时具有50%遮荫率的地方作为种植基地;
菌材准备:选择直径6cm-8cm、长30cm的阔叶树鲜段材为大菌材,大菌材取40斤,每节段材上砍2-3面的鱼鳞口;选择直径3cm以下,长10cm的阔叶树枝条为小菌材,取10斤;将蜜环菌栽培种、大小菌材经过多菌灵液浸泡4小时后待用;取5斤干树叶,并使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浸泡24小时后待用;
菌丝培养:先挖底长70cm,宽70cm,深为10-15cm的坑,然后消毒,摆放一层浸泡过的树叶,将浸泡过4小时的大小菌材按鱼鳞口向上的方向竖排摆放,在大菌材之间放置一层小菌材;蜜环菌栽培种分成小块状放入大菌材鱼鳞口处以及两头,并在大菌材之间填充腐质土,浇灌足水份,使大菌材、小菌材、蜜环菌栽培种和土壤均匀打湿接触;再摆放一层树叶,并盖10-15cm厚的栽培土,浇灌适量水;最后盖上3cm-5cm厚的树叶或稻草;
种麻点播:经过4-6个月的培养,待蜜环菌菌丝浸入大菌材以后,先将遮盖物和栽培土取开,把乌绿或绿乌天麻种子放到长有蜜环菌菌丝的大菌材处,并成错窝摆放,窝距10cm,在麻种间填充长3cm以下的新小枝材,先回填刚挖起来栽培土,与大菌材齐平,浇灌足水份,使大菌材、小菌材、天麻种子和土壤均匀打湿接触,又摆放一层泡过的树叶,回填10cm-15cm厚的土壤,最后盖上3cm-5cm厚的树叶;在培养好的天麻蜜环菌床中,经过1年的生长,培养出乌绿或绿乌杂交天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萌发菌菌种的培养包括,
母种培养,培养基质:马铃薯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1g、水1000ml;培养温度25±1℃,培养时间15-20天;
原种培养,培养基质:将质量百分比为37%的阔叶树杂木屑、42%的杂木碎枝叶、18%的麸皮、1.5%的白糖、1.5%的石膏,装瓶,灭菌,无菌室接母种,培养室温度25±1℃,时间55-65天;
栽培种培养,培养基质:将质量百分比为78%的阔叶树杂叶、19%的麸皮、1.5%的白糖、1.5%的石膏;装袋,灭菌,无菌室接原种,培养室温度25±1℃,时间65-75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蜜环菌栽培种的培养包括:
母种培养,培养基质:马铃薯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1g、水1000ml,培养温度25±1℃,培养时间15-20天;
原种培养,培养基质:将质量百分比为37%的阔叶树杂木屑、30%的麸皮、30%的玉米面、1.5%的白糖、1.5%的石膏,装瓶,灭菌,无菌室接母种,培养室温度25±1℃,时间35-45天;
栽培种培养,培养基质:将质量百分比为78%的阔叶树杂细枝条、10%的木屑、10%的麸皮、1%的白糖、1%的石膏,装瓶,灭菌,无菌室接原种,培养室温度25±1℃,时间35-40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装袋育种过程中的培养基采用洁净河沙、木屑、树叶和树枝菌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仿野生种植模式下,育种基地的地势坡度为9-1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育种管理时,自然光照的条件下,温度超过25℃时采用遮阳网遮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菌丝培养时,大菌材放置的间距为4-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育种管理时,培养温度为18-23℃,湿度为50-6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袋育种中,培养基采用洁净河沙、木屑、树叶和大小菌材混合而成。
CN201410195503.9A 2014-05-04 2014-05-04 一种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 Active CN103947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5503.9A CN103947429B (zh) 2014-05-04 2014-05-04 一种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5503.9A CN103947429B (zh) 2014-05-04 2014-05-04 一种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7429A CN103947429A (zh) 2014-07-30
CN103947429B true CN103947429B (zh) 2016-02-03

Family

ID=51324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95503.9A Active CN103947429B (zh) 2014-05-04 2014-05-04 一种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474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1692B (zh) * 2014-09-30 2017-04-26 刘波 一种袋料栽培天麻的方法
CN105794438A (zh) * 2014-12-30 2016-07-27 谢孝钦 一种天麻栽培方法
CN104904492A (zh) * 2015-02-16 2015-09-16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高卢蜜环菌及在促进天麻有性繁殖生长中的应用及栽培方式
CN104663218B (zh) * 2015-03-09 2017-03-08 曹安江 一种天麻箱栽种植方法
CN104663219B (zh) * 2015-03-09 2017-06-16 昭通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天麻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4871784B (zh) * 2015-05-31 2017-08-25 贵州省喜春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乌红杂交天麻的种植方法
CN104885753A (zh) * 2015-05-31 2015-09-09 贵州省心意天麻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天麻的栽培方法
CN105075592A (zh) * 2015-08-05 2015-11-25 青川县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 一种仿野生绿乌天麻的培育技术
CN106105710A (zh) * 2016-06-30 2016-11-16 广州聚注专利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皇竹草种植天麻的方法
CN106134981A (zh) * 2016-07-11 2016-11-23 绥宁县博世康天麻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纯天然野生绿乌天麻杂交育种及栽培方法
CN106171498A (zh) * 2016-08-29 2016-12-07 迪庆香格里拉念慈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海拔绿天麻的栽培方法
CN107771668A (zh) * 2016-08-31 2018-03-09 南漳致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杂交天麻中乌天麻优良特性的育种方法
CN106465630A (zh) * 2016-08-31 2017-03-01 康县陇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野生乌天麻人工驯化繁育方法
CN107242025A (zh) * 2017-08-14 2017-10-13 叙永县三合堂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天麻仿野生种植优质菌床培育方法
CN107439350B (zh) * 2017-08-25 2019-11-19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联合中药材种植科技服务中心 天麻蜜环菌培育方法
CN108450268A (zh) * 2018-01-19 2018-08-28 普安县红星村康泰中草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利用人工菌棒种植天麻的方法
CN110367073B (zh) * 2019-09-04 2022-02-01 普安县雄阳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天麻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10692469A (zh) * 2019-09-29 2020-01-17 安龙县欣蔓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产白及的种植方法
CN111328635A (zh) * 2020-03-26 2020-06-26 吉林师范大学 一种长白山仿野生天麻菌种培育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06C (zh) * 1994-01-20 2000-12-13 刘喜明 天麻栽培方法
CN1256868C (zh) * 2000-10-27 2006-05-24 湖北三峡科技学校 乌红或红乌杂交天麻制种方法
KR20070100204A (ko) * 2007-08-30 2007-10-10 박우걸 2단 이상 고효율 다단계식 천마실내재배법
CN101180933A (zh) * 2007-12-12 2008-05-21 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
CN101595833A (zh) * 2008-06-07 2009-12-09 高士友 一种天麻良种选育方法
CN101695247B (zh) * 2009-10-28 2011-06-0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一种仿野生条件人工栽培天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CN101940116B (zh) * 2010-08-11 2012-05-09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天麻林下一次成麻栽培技术方法
CN102487716A (zh) * 2011-12-22 2012-06-13 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 天麻原生环境种植法
CN102612964A (zh) * 2012-04-05 2012-08-0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一种天麻仿野生有性繁殖栽培方法
CN103548562B (zh) * 2013-10-23 2015-08-05 关岭百龙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麻有性繁殖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3583208A (zh) * 2013-11-01 2014-02-19 略阳县荣昌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林下原生态天麻种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7429A (zh)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7429B (zh) 一种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
CN102047806B (zh) 一种猪苓与天麻套种的栽培方法
CN103168751B (zh) 一种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
CN101180933A (zh) 一种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
CN103828713A (zh) 一种大麦耐盐碱种质筛选及高产栽培方法
CN106962195B (zh) 一种甘蓝制种方法
CN107455259B (zh) 一种牛大力的培育方法
CN103766135A (zh) 一种高产、稳产栽培天麻的新技术
CN104938286A (zh) 一种梨杂交播种育苗方法
CN104756808A (zh) 杂交水稻防衰壮籽抗倒高产栽培技术
CN104620854A (zh) 准野生紫灵芝栽培工艺
CN102792885B (zh) 一种耐涝休眠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的选育方法
CN104969756A (zh) 紫薇嫩枝容器扦插方法
CN101176431A (zh) 当年快繁马铃薯原原种薯的栽培方法
CN102792831B (zh) 红豆杉高效快繁技术
CN104303754A (zh) 一种山药栽子的大规模培育方法
CN106134714A (zh) 一种乌红天麻杂交品种培育方法
CN103430751B (zh) 一种天冬种苗的繁殖方法
CN102613075B (zh) 濒危蕨类植物水蕨的繁育方法
CN105103869A (zh) 一种野生天麻的栽培方法
CN102960207A (zh) 半夏高效栽培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CN107216186A (zh) 具有抗病促生作用功能生物有机肥的生产方法及施用方法
CN106358661A (zh) 一种根瘤菌母种的培育方法
CN105850480A (zh) 一种有机糯玉米的种植方法
CN109997637A (zh) 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