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6367A - 用于制作细胞的立体构造体制作用的支承体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作细胞的立体构造体制作用的支承体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6367A
CN103946367A CN201280055879.9A CN201280055879A CN103946367A CN 103946367 A CN103946367 A CN 103946367A CN 201280055879 A CN201280055879 A CN 201280055879A CN 103946367 A CN103946367 A CN 103946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s
pedestal
opening
guide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58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山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ga University NUC
CYFUSE BIOMEDICAL KK
Original Assignee
Saga University NUC
CYFUSE BIOMEDICAL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ga University NUC, CYFUSE BIOMEDICAL KK filed Critical Saga University NUC
Publication of CN103946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63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062General methods for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5/00Means for supporting, enclosing or fixing the microorganisms, e.g. immunocoatings
    • C12M25/14Scaffolds; Matr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5/00Means for supporting, enclosing or fixing the microorganisms, e.g. immuno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3/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 C12M33/04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by injection or suction, e.g. using pipettes, syringes, need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1/00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uses
    • C12M21/08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uses for producing artificial tissue or for ex-vivo cultivation of tissu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961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with work-holder for assembl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Prostheses (AREA)
  • Immobilizing And Processing Of Enzymes And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细胞固定用支承体制作装置能够简单地制作在基座上排列有针状体的支承体。制作装置(2)具备:基座(10)、支架(4)、插入导向件(6)及对位机构。基座(10)保持于支架(4)上。在基座(10)上形成多个开口(15),在该开口(15)中插入固定针状体(20)。在支架(4)附近设置插入导向件(6),插入导向件(6)具备用于大致平行地排列载置多个针状体(20)的插槽(12)。在插入导向件(6)上以与开口(15)的配置对应的方式形成多个载置针状体(20)的插槽(12),对位机构使插入导向件(6)移动,以使供给口(12a)与开口(15)邻接。在以供给口(12a)与开口(15)邻接的方式配置之后,将针状体(20)导入开口(15)内,在基座(10)上植设针状体(20)而形成支承体。

Description

用于制作细胞的立体构造体制作用的支承体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作在制造细胞的立体构造体时作为锚定使用的支承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再生医学的研究正在发展。例如代替破坏的细胞,而将人工培养的细胞用于患处而对患处进行再生治疗。作为用于该目的的细胞的培养方法,目前已知例如在碟或培养皿上培养细胞的二维培养,通过二维培养形成的细胞进行特定处理而从碟或培养皿剥离并用于患处。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改进用于治疗关节中的软骨损伤的软骨样组织的生成方法。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研究着立体性地构筑再生医学用的细胞的技术,并稳步进行开发。例如,作为将细胞构筑成立体构造体的一个方法,已设计有使用成为培养时的锚定的支承体的构筑方法,专利文献2及3中对作为锚定的支承体有记载。
但是,作为在制作细胞的立体构造体时使用的支承体,例如如专利文献4所示,设计有在基座(基板)上植设有多个针状体的支承体,但在基座上植设的针状体的个数越多,支承体的制作中越需要花费劳力和时间。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7-5021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1611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6-513013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08/123614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简单地制作在基座上排列有针状体的支承体。
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细胞固定用支承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基座,其排列有用于植设针状体的开口;支架,其保持所述基座;插入导向件,其具备与所述开口对应而载置针状体的多个插槽,在所述插槽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向所述基座供给所述针状体的供给口。
(2)如(1)中记载的装置,其中,还具有对位机构,该对位机构使所述插入导向件移动,以使所述供给口与保持于所述支架的基座上的开口对应。
(3)如(1)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基座的开口排列成矩阵状。
(4)如(1)中记载的装置,其中,所述对位机构调节所述插入导向件的位置,使所述插槽的供给口与所述基座的开口对应。
(5)一种细胞固定用支承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向(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装置的插入导向件设置针状体的工序;在所述制作装置的基座上植设所述针状体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制作装置,可以简单地制作向形成排列于基座上的开口导入针状体而在基座上植设有多个针状体的支承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制作装置的概况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重叠设置有多个基座的本发明制作装置的概况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制作装置的方式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重叠设置有多个基座的本发明制作装置的概况立体图;
图5是从配置成矩阵状的开口的下侧一行向上侧一行依次从前端向开口插入针状体来制作支承体的说明图;
图6是从配置成矩阵状的开口的上侧一行向下侧一行依次从后端向开口插入针状体来制作支承体的说明图;
图7是说明具备卡接机构的插入导向件和其周边构造的局部剖面图;
图8是说明可以将多个针状体一并插入开口的推入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制作支承体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0是由制作装置制造的支承体的立体图;
图11是说明在制作的支承体上层叠球状体而形成立体构造体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2是说明按照每个片材从支承体提升立体构造体而取得立体构造体的情形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2   制作装置
4   支架
4a  侧壁
4b  止动部
6   插入导向件
10  基座
12  插槽
12a 供给口
15  开口
20  针状体
20a 前端
20b 后端
30  隔垫
50  卡接机构
52  插入导向件
54  导向件支承体
56  卡合爪
58  弹簧
60  插槽
70、71、72 凹口
80  推入部件
90  片材
92  球状体
95  吸移管
98  支承体
102  制作装置
104  支架
106  插入导向件
108  施力板
112  插槽
H    垂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概要]
目前,在立体性地配置细胞来制作细胞的立体构造体的情况下,使用成为锚定的支承体,但为了制作该支承体,需要花费劳力和时间。
特别是在使用设置有针状体的基座(基板)作为支承体且在该针状体上刺穿球状体等细胞块来制作细胞的立体构造体的情况下,为了取得更大的立体构造体,考虑在基座上植设多个针状体而形成成为锚定的支承体。但是,为了提供更大的立体构造体,相应地必须在基座上植设大量的针状体,因此,支承体的形成方面需要劳力。对于这种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在基座上容易地植设多个针状体而简单地制作支承体的装置(细胞固定用支承体制作装置),本发明人发明了支承体的制作装置,该支承体的制作装置具备如下的机构(对位机构),该机构保持形成有用于安装针状体的多个开口的基座,可以移动地设置可以与形成于基座的多个开口对应而载置针状体的针状体的插入导向件,使插入导向件移动,以能够向基座开口导入针状体。
以下对本发明制作装置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示例,并不是将本发明仅限定于该实施方式的意思。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宗旨,就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本说明书包含成为本申请优先权主张的基础的特愿2011-252495号说明书(申请日:2011年11月18日)的内容。本说明书中引用的全部刊行物、例如技术文献及公开公报、专利公报、其它专利文献的整体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参考被引入。
[方式(I)]
图1是说明本发明制作装置的概要的说明图。另外,图2是表示设置有多个基座的图1的制作装置的概况的立体图。
如图1、2所示,制作装置2具备:基座10、支架4及插入导向件6,根据需要,还具备对位机构。成为支承体主体的基础的基座10例如形成为板状,支架4为了保持该基座10,与基座10的形状相对应地具备侧壁4a和止动部4b。在基座10上形成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开口15,在该开口15中插入固定针状体20。在支架4的旁边设置插入导向件6,插入导向件6具备用于大致平行地排列载置多个针状体20的插槽12。各插槽12以针状体20的前端20a比后端20b更靠近位于支架4侧的方式载置针状体20。针状体20只要以串的方式发挥作用即可,其形状不限定于前端尖、后端粗的针状。因此,针状体20的形状也可以从例如前端到后端一样细地形成,也可以设为峰和谷交替重复的螺丝那样的形状。针状体20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利用聚丙烯或尼龙等之类的树脂或不锈钢等合金形成。图1及2中示例了支架4保持3个基座10的方式,但支架4保持的基座10的数量没必要限制为3个,也可以不足3个,也可以为4个以上。
在插入导向件6的各插槽12的支架4侧的端部形成供给口12a,经由该供给口12a可以将载置于插槽12的针状体20供给到插入导向件6的外部,例如可以将针状体20供给至基座10。制作装置2所具备的对位机构可以使插入导向件6与保持于支架4的基座10接触,且对支架方向施加压力。在插入导向件6上以与例如形成于基座的矩阵状的开口15对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插槽12。插槽只要能够可移动地载置针状体,就可以设为任意形状。
在基座10上矩阵状地形成有例如26行26列(26×26)的开口15的实施方式中,在各行中形成有26个开口15,在插入导向件6上,与1行所有的开口15相对应地形成有26个插槽12。但是,本发明中,设于插入导向件6的插槽12的数量也可以为开口15的数量的一部分。在各插槽12上能够可移动地载置针状体20,在各插槽12的支架4侧的端部形成有用于将针状体20供给到插入导向件6外部的供给口12a。
对位机构通过使该供给口12a与基座10的开口15邻接地配置,能够将载置于插槽12上的针状体20从插槽12内导入开口15内。作为将针状体导入开口的方法,例如可举出,使用以下说明的推入部件,从针状体的后端20b向基座方向施加力而推出针状体的方法及利用电荷的电气方法,但不限定于这些方法,只要可以将针状体导入开口,则也可以采用任意方法。优选供给口12a和基座10上的开口15以不形成间隙的方式配置,但也可以以不妨碍导入针状体20的程度使供给口12a和开口15在空间上隔开。
当将针状体导入基座时,针状体从基座前面侧的开口15沿形成于基座的孔而贯通开口整体,并从基座里侧的开口突出而植设于基座上。在该情况下,当重叠多个基座时,贯通第一个基座的针状体与下一个整齐排列的第二个基座抵接。但是,该第二个基座也以与第一个基座相同的模式形成开口,因此,针状体可以导入第二个基座的开口15。因此,即使在重叠使用多个基座的情况下,针状体也会扎透第二个基座而不会折弯。
当使不同的开口模式的基座整齐排列时,如上述,有时产生贯通第一个基座的针状体扎透第二个基座的问题。因此,使用不同的开口模式的基座时,只要以针状体长度的量空出间隔整齐排列下一个基座,或不整齐排列多个基座,在每一次作业中,在支架上设置一个基座并向该基座插入针状体即可。
在各基座10上形成有例如26×26的开口15(开口15不限定于26×26),但与相邻的开口15的间隔(间距)也可以与在制造细胞的立体构造体时刺穿针状体20的细胞块(球状体)的大小相对应地适当设定。根据该开口间隔(间距),规定由本发明的制造装置制造的支承体的针状体的间隔。针状体彼此的间隔可以根据使针状体贯通的细胞块(球状体)的大小进行变动,但优选以细胞块直径的大致100%~110%的长度进行规定。在一实施方式中,在细胞块的直径为1mm的情况下,优选针状体彼此的间隔约为1mm~1.1mm。按照在使针状体贯通细胞块时以可以与相邻的细胞块接触那样的间隔定位针状体的方式,设定开口的间隔。
将针状体植设于基座而制作的支承体可以按照插入导向件的长度方向抽出、或从插入导向件上取出。特别是在排列多个基座并将针状体插入第二个基座的开口的情况下,只要按照插入导向件的长度方向即与第二个基座的相反侧的方向抽出即可。
[方式(II)]
在上述制作装置2中,将针状体从针状体20的前端20a导入开口15,但也可以设为从针状体20的后端20b导入基座10的开口15的装置。在该情况下,若将针状体20载置于基座20上,则针状体20向插入导向件6侧突出(参照图6),因此,需要使插入导向件6从上侧向下侧移动而将针状体20导入开口。图3是对从针状体20的后端20b向基座10的开口15导入针状体20的制作装置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另外,图4是在图3所示的制作装置中保持多个基座时的概况立体图。
如图3及4所示,制作装置102具备:基座10、支架104、插入导向件106、对位机构、施力板108等。支架104具有与基座10的侧面10c接触的侧壁104a和在被挤压的状态下与基座10的周边部10b接触的止动部104b。施力板108向插入导向件106侧推压支架104内的基座10,基座10的周边部10b在被挤压的状态下与止动部104b接触,使基座10靠近并保持于插入导向件106侧。
制作装置102具备施力板108,施力板108将支架104内的基座10向插入导向件106侧施力。施力板108向插入导向件106侧按压基座10,由此,基座10的周边部10b在被挤压的状态下与支架104接触并牢固地固定以不能移动。由此,例如,若将针状体20的植设完成的基座10从支架104内抽取,则与该抽取的基座10相邻的基座10被施力板108向插入导向件106侧挤压而移动。移动开始后,基座10的周边部10b在被挤压的状态下与支架104的止动部104b接触而停止,并且基座10上的开口15以可以与插入导向件106的供给口112a连通的方式露出。露出开口15之后,再次向插入导向件106的插槽112载置针状体20并使针状体20从插槽112导入开口15内,由此,可以向基座10的开口15中植设针状体20。可以保持于支架104内的基座10在图3及4中示例了3个,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4个以上,也可以不足3个。
[对位机构]
图1和2所示的制作装置2及图3和4所示的制作装置102分别具备用于使插槽12、112的供给口12a、112a与基座10的开口15对应的对位机构。作为构成对位机构的部件,可以列举隔垫或卡接机构等,但不限定于此。
图1、2中示例的制作装置2具备对位机构,对位机构可以调节插入导向件6的位置(例如,高度)。通过调节插入导向件6的高度,可以决定将供给口12a与哪个开口15连通。优选插入导向件6的供给口12a和基座10上的开口15不形成间隙,但也可以以不妨碍导入针状体20的程度,使供给口12a和开口15在空间上隔开。即使这样配置插入导向件6和基座10,也可以将针状体20从插槽12导入开口。
作为调节插入导向件6的高度的装置,考虑各种各样的构造,在此,对在插入导向件6的下侧层叠隔垫来调节高度的实施方式进行示例,但调节插入导向件6的高度的方法不限定于以下的例子。
图5是说明在插入导向件6的下侧层叠隔垫而使插入导向件6上升的对位机构的说明图。
如图5(a)所示,通过在插入导向件6的下侧层叠配置隔垫30,可以使插入导向件6上升,由此,可以调节插入导向件6的位置(图5(b))。隔垫30设为例如与矩阵中配置的开口的垂直方向H的行间间距相同的厚度,由此,通过层叠隔垫30,插入导向件6可以使插槽12的供给口12a与上侧相邻的行的开口15连通而使载置于插槽12的针状体20导入开口15内。在从前端20a向下侧行的开口15插入针状体20结束后,在插入导向件6的下方层叠隔垫30,由此,可以使插槽12的供给口12a与一行上侧的行的开口15连通,而可以向开口15内导入针状体20。
通过从配置成矩阵状的开口15的最下行的开口(端部开口)15开始导入针状体20,并重复进行上述作业,可以向设置成矩阵状的所有的开口15植设针状体20。另外,根据设为目的的支承体和由该支承体制作的细胞的立体构造体的形状不同,有时也不向所有的开口15植设针状体。通过从配置成矩阵状的开口中选择设置针状体的开口,可以得到希望形状的支承体,使用该支承体可以得到具有希望形状的细胞的立体构造体。
如图5所示,在从前端20a向开口15导入针状体20且将针状体20推入开口15内直到后端20b收纳于开口15内而在基座10上植设针状20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插入导向件6沿垂直方向H从下侧向上侧移动而向开口15导入针状体20,但图5的机构也可以使插入导向件6从上侧向下侧移动而向所有的开口15导入针状体20。在使插入导向件6从上侧向下侧移动的情况下,在预先层叠的隔垫30上载置插入导向件6,并与向开口15内导入针状体20对应地逐个去掉隔垫30,由此,可以使插入导向件6从上侧向下侧移动,同时将针状体20导入开口15内而在基座10上植设针状体20。
在使用图5所示的隔垫30调节插入导向件6的高度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隔垫30的表面侧设置凹陷/突起,且在隔垫30的背面侧设置与另一隔垫30的表面侧的凹陷/突起嵌合的突起/凹陷,防止隔垫30摆动而提高稳定性。例如,通过在隔垫30的表面侧设置凹陷30a,且使该凹陷30a与形成于插入导向件6的底面的突起(省略图示)嵌合,能够使插入导向件6以不能摆动的方式稳定地位于制作装置2上。通过使插入导向件6以不能摆动的方式保持于制作装置2上,能够稳定地维持形成于插槽12一端的供给口12a和基座10的开口15的连通,并能够更可靠地将载置于插槽12内的针状体20导入开口15内。
图5(a)及(b)所示的对位机构也可以使插入导向件6沿垂直方向H从下侧向上侧移动而将针状体20植设于基座10上,也可以使插入导向件6从上侧向下侧移动而将针状体20植设于基座10上。以下说明的图6所示的另一对位机构中,使插入导向件6从上侧向下侧移动而使针状体20植设于基座10上。
图6是表示在图3及4中示例的插入导向件106的下侧预先层叠隔垫30并从上一行向下一行依次导入针状体的对位机构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如图6(a)所示,例如,向最上行的开口(端部开口)15导入针状体20完之后,去掉一个隔垫30,以一行的量降低插入导向件106的高度,而能够向从上起第二行的各开口15导入针状体20。在向从上起第二行的开口15导入针状体20之后,如图6(b)所示,再次去掉一个隔垫30,并再次以一行的量降低插入导向件106的高度,而能够向从上起第三行的各开口15导入针状体20。这样,预先层叠隔垫30并从上侧向下侧移动移动导向件106,也可以在基座10上植设针状体20。
在这样从针状体20的后端20b向开口15导入针状体20而在基座10上植设针状体20的实施方式中,针状体20从基座10向插入导向件106侧突出,因此,从上侧向下侧移动插入导向件106而将针状体20导入开口15。
另外,上述图5及图6中,使用隔垫使插入导向件6、106进行上升/下降,但使载置针状体20的插入导向件上升/下降的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卡接机构上升/下降自如地支承插入导向件的两侧。通过使插入导向件利用卡接机构支承地上升/下降,能够更简单地进行插入导向件的移动。图7是将由卡接机构在垂直方向H上移动自如地保持插入导向件的对位机构以与垂直方向H大致平行的平面切断的局部剖面图。
如图7所示,卡接机构也可以是一般使用的机构,例如,卡接机构50具备:插入导向件52、在垂直方向H上可移动地支承该插入导向件52的导向件支承体54。插入导向件52具备:载置针状体20的插槽60、卡合爪56、向外侧对卡合爪56施力的弹簧58,导向件支承体54具有与卡合爪56卡合的凹口70、71及72。
在一实施方式中,各凹口70~72沿垂直方向H形成,凹口70、71、72的间隔与基座10的开口15(参照图1)的行间间距对应。由此,例如,在从卡合爪56与凹口70卡合的状态向上移动插入导向件52以使卡合爪56与凹口71卡合的情况下,对插入导向件进行对位,以能够向上一行的一个开口15导入针状体20。另外,在从卡合爪56与凹口70卡合的状态向下移动插入导向件52以使卡合爪56与凹口72卡合的情况下,对插入导向件进行对位,以能够向下一行的一个开口15导入针状体20。由于与基座10的开口15的行间间距相对应地形成导向件支承体54的各个凹口70~72,因此,卡接机构能够在插槽60的供给口通过基座10的下一个开口15那样的状态下使插入导向件52静止。这样,通过使用插入导向件52具备卡合爪56且在垂直方向H上可移动地支承插入导向件52的导向件支承体54上设置凹口70~72的卡接机构,可以不使用上述的隔垫30而简单地调节插入导向件52的高度。如上所述,也可以使用卡接机构作为插入导向件的移动调节装置。
另外,除了上述隔垫或卡接机构之外,也可以通过利用机器人或设置高度控制机构对插入导向件进行对位。
此外,上述说明是对沿垂直方向H植设针状体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应理解为还包含沿水平方向植设针状体那样结构的制造装置及沿倾斜方向植设针状体那样结构的制造装置。
[针状体的导入效率的改善]
在图1或图3所示的制作装置2、102中,在从插入导向件6、106的插槽12、112向基座10上的开口15导入针状体20时,也可以通过手工作业将针状体20从每一个插槽12、112导入开口15内,但如图8所示,也可以将多个针状体20一并从插槽导入开口。
图8是说明使用将载置于图1或2中示例的插槽12的针状体20一并推入基座10的开口15的推入部件向开口15内导入针状体20的方式的说明图。如图8所示,在推入部件80形成与插槽12的凹陷一致的多个挤压件82,针状体20的端部在被挤压的状态下与该挤压件82接触。在该状态下,若向供给口12a侧移动推入部件80,则向基座10推出载置于插槽12上的针状体20并经由供给口12a向基座10的开口内导入针状体20。通过在推入部件80上形成与所有的插槽12卡合的挤压件82,能够将全部插槽12内的针状体20从插槽12一并导入基座10,能够减少向针状体20的开口15内导入所花费劳力而提高便利性。
[立体构造体]
使用本发明的制作装置2、102使植设于基座10的针状体20贯通细胞团块(球状体)并进行堆积,由此,能够形成细胞的立体构造体。作为此时使用的细胞,例如,可以列举:干细胞(ES细胞,脐带血源性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等)、体细胞、肿瘤细胞等未分化细胞或其分化细胞。另外,可以使用:可以从未分化间充质干细胞容易地进行诱导分化的成纤维细胞、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上皮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或脂肪细胞,也可以使用关节软骨细胞或骨细胞等细胞。另外,球状体未必需要作为单一种类的细胞团块形成,只要可以形成球状体,就可以利用多种细胞形成。
细胞大致分为悬浮细胞和锚定依赖性细胞,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的细胞属于前者,皮肤或骨等细胞属于后者。皮肤或骨等细胞在培养液中在漂浮的状态下死亡,而需要通过附着于玻璃等碟上进行繁殖。因此,例如,在利用聚四氟乙烯对表面进行了处理的培养容器中,若要将细胞集中于一个部位,则细胞需要锚定并相互粘接,而形成细胞团块即球状体。另外,当球状体彼此粘接、融合时,可以形成较大形状的球状体。认为通过介设球状体,在细胞周期中,细胞转换成静止期而增加蛋白质的生产。因此,在本发明中,为了将细胞诱导成静止期,优选从暂时设为球状体形成细胞的立体构造体。
用于细胞培养的培养液也取决于培养对象的细胞,可以使用常用的合成培养基或天然培养基。若考虑源自动物源性物质的细菌/病菌等感染、供给时期及质量的稳定性,则优选为合成培养基。作为合成培养基,例如,可以使用:α-MEM(Mnimum Essential Medium)、DMEM(达尔伯克改进伊格尔培养基)RPMI1640培养基、CMRC培养基、HAM培养基、DME/F12培养基、MCDB培养基等。也可以向这些培养基中适当添加生长因子或成长因子、荷尔蒙等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药理作用的其它各种物质。通过添加这种物质,可以对培养细胞赋予特定的功能,或变化细胞本来的功能。作为一例,作为成长因子或细胞生长因子,具有:骨形成蛋白质(BMP: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Fibroblast Growth Factor)、转化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转铁蛋白等已知的血清成分(浓度进行适当调整)、各种维生素或链霉素等抗生物质等。作为荷尔蒙,例如,可以列举:胰岛素、转铁蛋白、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甲状腺素、3,3',5-三碘甲腺原氨酸、1-甲基-3-丁基黄嘌呤、黄体酮等。
作为其它生理活性物质,例如典型性地列举:抗坏血酸(特别是L-抗坏血酸)、生物素、泛酸钙、二磷酸抗坏血酸、维生素D等维生素类、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蛋白质、脂质、脂质酸源、亚油酸、胆固醇、丙酮酸、DNA及RNA合成用核甙、糖皮质激素、维甲酸、甘油磷酸、硫代甘油等。
图9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制作装置制作支承体时的代表性的顺序的流程图。在此,沿着图1及2中示例的制作装置2进行说明(因此,使用图5所示例的对位机构)。
如图9所示,用户将与制作的支承体的形状对应的基座10设置于支架4上。在插入导向件6上形成多个插槽12,且在支架4上设置基座10之后,例如,以插槽12的供给口12a与基座10的最下行的开口(端部开口)15连通的方式使插入导向件6在被挤压的状态下与支架4接触,由此,执行对位。在以插入导向件6的插槽12与基座10的开口15连通的方式对插入导向件6的位置进行了对位之后,在各插槽12上载置针状体20。在将针状体20载置于各插槽12之后,使载置于插槽12的针状体20移动到开口15内,而向各开口15内导入针状体20。
在载置于插槽12的所有的针状体20的后端20b导入开口15内之后,在插入导向件6的下方层叠隔垫30,并使插槽12的供给口12a与上一行的一个开口15对应。在进行插入导向件6的对位之后,在各插槽12内重新载置针状体20,并从各插槽12向开口15内导入针状体20。通过重复该作业,完成在基座10上矩阵状地植设有针状体20的支承体。
图10是表示由制作装置制作的支承体的概况的立体图。
如图10所示,在基座10上的所有的开口15上植设针状体20而制作支承体98之后,从支架4取出该支承体98。在支架4上保持有多个基座10的情况下,能够使下一个基座10的开口15露出并立即开始下一个支承体的制作作业。此外,图9所示的、设置基座的工序、插入导向件的对位工序、设置针状体的工序未必需要按照上述所示的顺序进行实施,例如,也可以在设置针状体之后进行插入导向件的对位,也可以同时进行插入导向件的对位和针状体的设置。另外,图10中,在基座10上植设有26×26的合计676个针状体20,但这为一例,针状体20的数量也可以比该情况多,也可以比该情况少。在基座上植设的针状体的数量及其长度也可以适当选择,以符合所要目的的细胞的立体构造体的形状。
[立体构造体的构筑]
在使用支承体98构筑细胞的立体构造体的情况下,例如在支承体98上覆盖可剥离的片材,使针状体20贯通于该片材上,并使该针状体贯通球状体。图11是表示使用采用本发明的制作装置制作的支承体98形成细胞的立体构造体的情形的说明图。
如图11所示,在支承体98上覆盖片材90。片材90可以从基座10剥离,为了使例如针状体20可以容易贯通,也可以形成网状或与针状体20相对应地具有孔。通过将该片材90配置于基座10和球状体92之间,可以容易地将以球状体92为基础而形成的细胞的立体构造体从基座10分离。作为片材材料,例如,优选为进行了氟加工或进行了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合物加工的材料。另外,片材材料也可以是Teflon(注册商标)、poly-HEMA、丙烯板、氯乙烯板、ABS树脂板、聚酯系树脂板、聚碳酸酯板等树脂、PP(聚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E(聚乙烯)、POM(聚缩醛)、PC(聚碳酸酯)、PEEK(聚醚醚酮)、MCN(单体浇铸尼龙)、6N(6尼龙)、66N(66尼龙)等工程塑料。
在基座10上覆盖片材90后,使用吸移管95等并使各个针状体20插通球状体92进行堆积。使球状体贯通于针状体上的操作不仅可以使用吸移管95进行,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例如机械臂或镊子等进行,用户可以适当选择而进行使球状体贯通于针状体上的操作。通过球状体彼此的接触,球状体可以在针状体的轴方向(纵方向)上融合。
另外,针状体在贯通球状体时,以可以与相邻的球状体接触那样的间隔进行定位,因此,也可以在与针状体的轴成水平方向(横方向)上融合。通过这种球状体的融合,由被基座10上的针状体20刺穿的球状体92形成细胞的立体的构造体。图12是说明在支承体上堆积球状体而构筑立体构造体且在相邻的球状体粘接后,将该立体构造体与片材一起从支承体分离取得的情形的说明图。如图12所示,在相邻的球状体92彼此粘接后,将片材90与细胞的立体构造体一起从支承体98分开。由此,可以取得以球状体为基础而形成的细胞的立体构造体。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制作装置,通过具备:保持基座的基座保持部、具备载置针状体的插槽的插入导向件、调节插入导向件相对于基座的位置以使插入导向件的插槽与基座上的开口连通的位置调节部,由此,能够按照各行在基座上的开口植设针状体,并能够简单地制作用于形成细胞立体构造体的支承体。

Claims (5)

1.一种细胞固定用支承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座,其排列有用于植设针状体的开口;
支架,其保持所述基座;
插入导向件,其具备与所述开口对应而载置针状体的多个插槽,在所述插槽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向所述基座供给所述针状体的供给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还具有对位机构,该对位机构使所述插入导向件移动,以使所述供给口与保持于所述支架的基座上的开口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基座的开口排列成矩阵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对位机构调节所述插入导向件的位置,使所述插槽的供给口与所述基座的开口对应。
5.一种细胞固定用支承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向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的插入导向件设置针状体的工序;
在所述制作装置的基座上植设所述针状体的工序。
CN201280055879.9A 2011-11-18 2012-11-16 用于制作细胞的立体构造体制作用的支承体的装置 Pending CN1039463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2495 2011-11-18
JP2011252495 2011-11-18
PCT/JP2012/079800 WO2013073672A1 (ja) 2011-11-18 2012-11-16 細胞の立体構造体作製用の支持体を作製するため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6367A true CN103946367A (zh) 2014-07-23

Family

ID=48429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5879.9A Pending CN103946367A (zh) 2011-11-18 2012-11-16 用于制作细胞的立体构造体制作用的支承体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83356A1 (zh)
EP (1) EP2781590A4 (zh)
JP (1) JPWO2013073672A1 (zh)
CN (1) CN103946367A (zh)
WO (1) WO20130736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213451A (ja) * 2014-05-08 2015-12-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メッシュプレート付針状治具
CN107850317B (zh) * 2015-05-19 2020-03-03 布罗恩-努托恩有限责任公司 模块化通风抽油烟机
JP6880384B2 (ja) * 2015-09-30 2021-06-02 澁谷工業株式会社 細胞塊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660544B2 (ja) * 2015-09-30 2020-03-11 澁谷工業株式会社 細胞塊シート培養装置
JP6882658B2 (ja) * 2015-10-29 2021-06-02 澁谷工業株式会社 細胞の集合構造体の作製方法および作製装置
GB2553074B (en) * 2016-02-05 2020-11-18 Revivocell Ltd A cell culture device
DK3514227T3 (da) * 2016-09-13 2020-09-14 Jiro Ono Fremgangsmåde til fremstilling af tredimensionel cellestruktur og støtte anvendt til samme
JP7236155B2 (ja) * 2019-02-01 2023-03-09 株式会社サイフューズ 細胞構造体固定抜去システ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05129U (zh) * 1990-02-17 1991-10-31
CN101613911A (zh) * 2008-06-24 2009-12-30 奥斯卡迪罗机械制造公司 用于针刺机的针板
CN101679947A (zh) * 2007-03-30 2010-03-24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细胞立体构造体的生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56214B1 (fr) * 1983-12-08 1986-08-14 Merieux Inst Procede de preparation en serie de seringues auto-injectables contenant un medicament lyophilise et dispositif de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ede
DE10249766A1 (de) * 2001-12-04 2003-07-10 Matthias 99086 Erfurt Schreiber Schichtgefässmatrix für den universellen Gewebeaufbau und Vorrichtung zur Inkubation
JP4353510B2 (ja) 2002-09-09 2009-10-28 株式会社カネカ 組織再生用支持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486367B1 (ko) 2003-01-14 2005-04-29 학교법인연세대학교 외벽에 반투막이 형성된 생분해성 이중 다공성 스캐폴드및 이를 이용한 조직세포 배양방법
JP2007502127A (ja) 2003-05-23 2007-02-08 ホイゼルマン・ハンス・イェルク 生体外で軟骨様組織を生成させる方法
US7622298B2 (en) * 2006-03-24 2009-11-24 Norits, Inc. Method for creating perfusable microvessel systems
IT1398807B1 (it) * 2009-10-29 2013-03-18 Marzaro Metodo di preparazione di un tessuto organico a-cellulare di origine umana o animale per la rivitalizzazione
JP5896104B2 (ja) * 2011-06-24 2016-03-30 国立大学法人佐賀大学 細胞の立体構造体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05129U (zh) * 1990-02-17 1991-10-31
CN101679947A (zh) * 2007-03-30 2010-03-24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细胞立体构造体的生产方法
CN101613911A (zh) * 2008-06-24 2009-12-30 奥斯卡迪罗机械制造公司 用于针刺机的针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宋井玲等: "《自动机械设计》", 31 October 2011, article "定位机构", pages: 189-19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83356A1 (en) 2014-09-25
EP2781590A1 (en) 2014-09-24
WO2013073672A1 (ja) 2013-05-23
EP2781590A4 (en) 2015-07-15
JPWO2013073672A1 (ja) 2015-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6367A (zh) 用于制作细胞的立体构造体制作用的支承体的装置
CN105308170B (zh) 培养容器和培养方法
Swain et al. Advances in embryo culture platforms: novel approaches to improve preimplantation embryo development through modifications of the microenvironment
KR101678796B1 (ko) 세포 배양 장치 및 방법
KR102083083B1 (ko) 고효율 오가노이드 배양 디바이스 및 배양 시스템
KR101711354B1 (ko) 자가-조립가능 다세포체 및 이들을 이용하여 3차원 생물학적 구조체를 생산하는 방법
Vazin et al. Engineering strategies to emulate the stem cell niche
JP5583312B2 (ja) 組織体形成用基材、組織体形成キット、それを用いた組織体形成法、及び該組織体形成法により形成された三次元組織体
EP1992685A1 (en) Novel cell culture method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and collecting cell masses using the same
KR20170056241A (ko) 세포배양 칩 및 생성방법
KR20150036810A (ko) 세포의 입체 구조체의 제조 방법
CN102719391A (zh) 双相多孔三维细胞培养支架
CN212669708U (zh) 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
Zheng et al. 3D construction of shape-controllable tissues through self-bonding of multicellular microcapsules
US11802263B2 (en) Culture vessel for three-dimensional cell cultiva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cell co-cultivation method using same
Gupta et al. Towards single cell encapsulation for precision biology and medicine
CN103436491B (zh) 一种基于昆虫翅基底的细胞密度和排列可控培养的方法
CN111909846A (zh) 一种类器官培养芯片及其使用方法
KR102072156B1 (ko) 3차원 세포배양을 위한 삽입형 배양용기, 키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3차원 세포 공배양방법
WO2022059777A1 (ja) 人工三次元組織製造装置および人工三次元組織製造方法
CN118256348A (zh) 类器官共培养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200008374A (ko) 세포 배양 및 전달 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3차원 세포 구상체 제조 및 전달 방법
CA2372219A1 (en) Modular cell support systems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cell growth
US20240318113A1 (en) Culture system
CN112877211A (zh) 一种类器官培养阵列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