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3942B - 天线及具有所述天线的便携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及具有所述天线的便携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3942B
CN103943942B CN201410030602.1A CN201410030602A CN103943942B CN 103943942 B CN103943942 B CN 103943942B CN 201410030602 A CN201410030602 A CN 201410030602A CN 103943942 B CN103943942 B CN 1039439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cb
auxiliary
capacitor
auxiliary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06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3942A (zh
Inventor
徐才珉
朴在善
李惠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43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3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3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39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01Q1/523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between antennas of an arr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10Resona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14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using frequency dependent circuits or components, e.g. trap circuits or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和具有所述天线装置的便携式设备。所述天线装置包括:主天线,具有第一辐射器图案;以及辅助天线,通过与主天线相邻的金属表面与主天线分离。所述辅助天线在谐振频率处谐振,所述谐振频率由在与金属表面相邻的印刷电路板(PCB)裁剪区域中设置的至少一个电容器来确定。

Description

天线及具有所述天线的便携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地涉及一种天线及具有所述天线的便携式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配置用于设置在便携式设备的有限空间结构中的多频带天线。
背景技术
通常,便携式设备是用户可以在手持的同时与其它人进行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随着可以执行多种功能的多媒体的发展,考虑到便携性,目前的便携式终端已经发展为具有小、薄、轻的配置。
具体地,需要在当今的便携式设备中提供多频带通信的能力,以便在保持小尺寸和轻重量的同时发送/接收多种类型和协议(例如,多种多媒体环境及互联网环境)的RF信号。需要多频带能力,以便在传统电话功能之外,进行高速数据信号通信。
典型的便携式设备包括数据输入和输出设备、扬声器、麦克风、天线以及其他电子装置。为了方便性和可靠性,目前的设计采用内部天线而不是外部天线。通常,由于共享了电话专用通信天线和数据通信天线,所以即使使用一个天线辐射器,封装问题还不是一个严重问题。然而,随着多媒体相关数据通信增加,难以用一个电话专用通信天线提供多种服务,因此需要数据通信专用天线。此外,随着通信方法从当前广泛使用的3G通信方法发展为4G长期演进(LTE)通信方法,单独添加了4G通信天线,并因此增加了便携式设备中安装的天线数量。由此,缩小了便携式设备中每个天线的天线分配空间。如此,难以在便携式设备中的有限空间内封装多个天线。
因此,由于对具有高功能性的小型轻便超薄便携式设备的不断需求,需要一种在便携式设备内尽可能小的内部空间中满足所需性能的天线。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及具有所述天线装置的便携式设备的实施例,其中在便携式设备中具有可操作于不同频带的多个天线,并能够防止由于天线之间的干扰而导致的天线特性失真现象。
在实施例中,便携式设备中的天线装置包括:主天线,具有第一辐射器图案;以及辅助天线,通过与主天线相邻的金属表面与主天线分离。辅助天线在谐振频率处谐振,所述谐振频率由在与金属表面相邻的印刷电路板(PCB)裁剪区域中设置的至少一个电容器来确定。
在实施例中,具有天线装置的便携式设备包括PCB,PCB具有与最上金属层相邻形成的第一和第二裁剪区域以及通过电介质层与最上层分离的至少一个下金属层。主天线设于第一裁剪区域,并具有配置用于以第一谐振频率操作的第一辐射器。辅助天线包括至少一个电容器,辅助天线设于第二裁剪区域,并配置为以由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确定的第二谐振频率谐振。辅助天线通过在第二裁剪区域外围的地表面进行辐射。
在实施例中,设置在便携式设备中的天线装置包括:主天线,辐射从PCB供给的RF(射频)信号,在PCB和设于PCB第一侧的主天线的金属图案辐射器之间传输RF信号。至少一个电容器在其一侧连接到地表面,所述地表面至少部分地包围在PCB的相反侧在PCB的部分区域中形成的第二裁剪区域。通过RF馈电点向辅助天线供给来自PCB的RF信号,辅助天线向电容器传输该信号,并通过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返回到PCB的地表面的路径来发射和接收RF波。辅助天线发射和接收由电容器确定的谐振频带的RF波。
附图说明
根据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将更清楚本公开的方面、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用于形成或安装天线的PCB的横截面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的平面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辅助天线的网络分析器数据的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作为辅助天线的多谐振天线的平面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实施例的多谐振天线的结构的平面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实施例的多谐振天线的结构的平面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实施例的多谐振天线的结构的平面视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实施例的多谐振天线的结构的图;以及
图9和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仿真结果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贯穿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的视图仅是示意性视图,并不是按比例或完全成比例的。为了避免混淆本公开的主题,可以省略对在此结合的公知功能和结构的详细描述。
在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便携式设备可以是多种信息通信设备及多媒体设备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移动通信终端、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手(PDA)、国际移动电信2000(IMT-2000)终端、码分多址(CDMA)终端、宽带码分多址(WCDMA)终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终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终端、增强数据GSM环境(EDGE)终端、通用移动电信服务(UMTS)终端、数字广播终端、及自动取款机(ATM)中的任一种。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用于形成或安装天线装置的印刷电路板(PCB)的横截面视图,且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示例天线装置的结构的平面视图。
参考图1和2,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设备105包括由主(第一)天线100和辅助(第二)天线200构成的天线装置1000。
主天线100和辅助天线200具有不同配置类型且可以具有不同辐射原理。天线100和200可以设于便携式设备内设置的印刷电路板(PCB)的下端部。例如,如图2所示,天线100、200可以在便携式设备的宽度方向W上有横向偏移。
如图1所示,PCB10可以是多层板,即,堆叠结构的板,其中以重复方式交替地堆叠电介质层13和金属镀层15。电介质层16直接在最上的镀层17下方。将PCB10的最上层金属镀层17的一部分被去除的区域称作裁剪区域。图2中的区域111和210是示例裁剪区域。
主天线100形成在这种裁剪区域111附近,以便防止辐射增益效率由于外围金属体而劣化。裁剪区域的裁剪空间提供了天线的导电材料和邻近的其他部件金属之间的分离。可以使用金属材料例如金、银、铜、镍和铝作为金属镀层,但是从成本角度,铜是优选的。
辅助天线200横向邻近主天线100,并设于在最上层金属镀层的一部分上形成的裁剪区域210中。在该示例中,主天线100和辅助天线200通过金属表面130分离。
金属表面130是PCB的最上层金属镀层,并称作主天线100的裁剪区域111和辅助天线200的裁剪区域210之外的区域。金属表面130用作主天线100和辅助天线200的地表面。在该示例中,天线100的最右部97电连接到表面130的一侧,以便提供用于调谐实现所需谐振的分流电抗(shunt reactance)。
主天线100通过供电的金属图案来发射和接收射频(RF)波(例如,UHF或微波)。下文中,将金属图案称作辐射器图案或仅称作“辐射器”。
RF信号通过供电连接110从PCB10的RF电路(未示出)向辐射器120传输,并由于天线100的谐振特性而以电磁波的形式从设备105发射。主天线100的谐振频率由辐射器图案120的总长度、辐射器图案120水平长度和垂直长度以及PCB的介电常数确定。
例如,随着辐射器图案120的长度缩短,天线的谐振频率可以改变为较高频率,且随着辐射器图案120的长度延长,天线的谐振频率可以改变为较低频率。
例如,主天线100可以形成为平面倒F天线(PIFA)。PIFA天线是这样的天线,其具有平面辐射元件(薄金属板的形式),还具有为匹配目的通过接地部分而返回到PCB的辐射部分,由此形成与颠倒的字母“F”类似的结构(如在右侧部分95所见)。
备选地或附加地,主天线100可以是通过对PCB10刻蚀天线电路形成的天线;通过由于堆叠结构的PCB层和过孔91的连接而沿PCB10的Z轴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及穿过图2纸面的方向)形成的辐射器进行辐射的天线;通过金属图案镀覆而在载体中形成的天线;通过后熔接(rear fusion-bonding)产生的天线;使用柔性PCB(FPCB)形成的天线;激光直接成型(LDS)天线;和/或由一些其它类型的注入工艺产生的天线。在图2的示例中,过孔连接91将顶层金属(由最上层17的金属构成)与下层金属15连接,由此扩展辐射器图案120的辐射器长度。
主天线100可以是具有用于蓝牙(BT)、全球定位系统(GPS)、及WiFi的1.56GHz或更高频带的天线,以及执行全球移动通信(GSM)、码分多址(CDMA)和宽带码分多址(WCDMA)通信的天线中至少之一。
辅助天线200在回送(loop back)结构中采用至少一个物理电容器,并由此具有与主天线100不同的结构和辐射原理。具体地,辅助天线200形成在PCB10的最上层金属镀层17的裁剪区域210中,并具有连接到裁剪区域210外围的地表面133的部分。在裁剪区域210中,设置了至少一个电容器220,例如,片式电容器。
辅助天线200发射通过PCB10的传输线从RF发射机(未示出)提供的RF信号,并且在接收到外部信号时向PCB10的RF接收机提供接收信号。天线200在馈电连接器230(可替换地称为“RF馈电点”或“供电连接器”等)处从PCB10进行馈电。在发射时,通过馈电连接器230向电容器220发送从PCB10供给的RF信号,其中电容器220在其另一侧(端子或极板)连接到地表面133,由此作为返回路径的一部分以便实现在所需频率处的谐振。(注意,图2将电容器220例示为包括三个串联连接的电容器。)由此,辅助天线200具有以由电容器220的电容和物理结构确定的谐振频带来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驱动特性。
具体地,本示例实施例的辅助天线200设于通过金属表面130与主天线100分离预定距离的位置处。由于两个天线100和200的辐射原理不同,可以最小化两个天线100和200之间的相互干扰。
也就是说,主天线100通过辐射器图案120发射和接收电磁波,并具有由辐射器图案120的长度确定的谐振频率。另一方面,辅助天线200通过围绕裁剪区域210的地表面133发射和接收电磁波,并具有由设置在裁剪区域210中的至少一个电容器220的电容确定的谐振频率。
电容器220可以在一侧117接收来自PCB的供电连接器230的功率,且其另一侧115可以连接到地表面133。在备选实施例中,另一侧115可以选择性地连接到地表面133。也就是说,可以包括可选的切换电路(未示出)以便选择性地在电容器220的另一侧117和地表面133之间进行连接,例如,在导线119(连接到地表面133)和电容侧117之间进行连接。
当分流元件(shunt element)240连接到供电单元230时,可以通过分流元件240匹配电容器220的阻抗,以便实现所需频率处的谐振。因此,另一侧115可以不连接到地表面133。例如,电感元件可以用作分流元件240。
在图2的示例天线装置中,馈电连接器230是三角形的类型。PCB10的传输线(未示出)具有信号线和接地点。如图2所示,三角形连接器230的底边通过过孔等(未示出)电连接到信号线,且三角形的顶点连接到与表面133相同电势的接地点。辅助天线200包括可以是引线或导线形式的辐射元件113,该辐射元件113的第一端连接到三角形的底边且相反端连接到电容器220的第一侧115。辐射元件113可以大致沿便携式设备105的长度方向L延伸,以便在PCB10的下部位置处连接到电容器220。分流元件240并联在三角形的底边和地表面133之间。另一导线119的第一端连接到电容器220的相反侧117,且相反端118连接到地表面133。电容器220的第一侧115通过较短导线在点114处连接到地表面130。
所示安装在PCB10顶层17上的设备105的其它部件93、94和95可以与天线装置无关,且可以或可以不影响示例天线装置的性能特性。
图3示出了辅助天线200的网络分析器数据,其中带内谐振阻抗表示由于连接到供电单元230的分流元件240而改变后的状态。
辅助天线200可以通过调整多个电容器220的电容,来将辅助天线200的谐振频率调谐到所需频率范围。
换言之,可以根据电容值改变对应天线的谐振频率。例如,当增加电容值时,辅助天线200的低频带谐振频率移向频带的高端。因此,通过调整电容器的连接结构和电容值,可以调整低频带的谐振频率。
具体地,辅助天线200设于邻近本示例实施例的主天线100的区域处,且可以实现不同频带的多谐振天线。
图4是示出了天线装置的另一示例实施例1000’的平面视图,其中辅助天线实现为多谐振天线。天线装置1000’包括主天线100和辅助天线400。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辅助天线400可以由分别设于多个裁剪区域210和310处的多个辅助天线300a和300b形成。
具体地,描述了设于第一裁剪区域210的第一辅助天线300a和设于第二裁剪区域310的第二辅助天线300b。
设计为在相对较低频带处谐振的第一辅助天线300a设于便携式设备105’的内部,而在相对较高频带处谐振的第二辅助天线300b设于便携式设备的外周边缘侧。
由于针对低频带设计的天线应安排在比高频带天线宽的区域处,所以优选地将高频带的第二辅助天线300b设于便携式设备的外周边缘侧,并将低频带的第一辅助天线300a设于便携式设备的内部。
构成第一辅助天线300a和第二辅助天线300b的电容器范围可以形成为约0.7p到30p,并在该情况下,频带可以是在400MHz的低频带到2G或更高的高频带的范围。
在图4的示例实施例中,第二辅助天线300b与图2的辅助天线200在结构上相同或类似,因此将不再赘述。辅助天线300b包括与天线200中相同或相似功能的RF馈电连接器330、分流元件340和辐射器元件130b。第一辅助天线300a可以类似地包括:所示的RF馈电连接器和分流元件、连接在馈电连接器和至少一个电容器(示例为三个串联的电容器)的第一侧415之间的辐射器413。电容器组的相反侧419连接到地表面130b。注意,天线装置1000’包括与图2的地表面130不同的地表面130’,不同之处在于由于裁剪区域210而去除了中心部分。认为地表面130’包括三个部分130a、130b及130c,其中部分130c是为天线100的右侧部分提供地连接的附加部分。部分130b将辅助天线300a、300b分离。天线300b的电容器的第一侧315连接到地部分130b的右手侧。天线300a的电容器的第二侧连接到部分130b的左手侧。天线300a的电容器的第一侧415通过也连接到辐射器413的相反端的至少一个短导线,连接到地部分130a。
在第一辅助天线300a和第二辅助天线300b中,由于通过围绕每个裁剪区域的地表面130b或133进行辐射,所以即使第一辅助天线300a和第二辅助天线300b位置相邻,仍可以最小化这两个天线之间的辐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辅助天线300a和第二辅助天线300b的隔离可以为约-13到-15dB。
根据这种方式,当如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辅助天线中那样使用电容器实现多谐振天线时,空间限制不大,且可以在主天线100(即PCB型天线)外围额外设置辅助天线,由此可以有效使用空间。
图5到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其它示例实施例的多谐振天线的示例结构的平面视图。
图5示出了由连接为轨道(rail)结构的多个电容510器确定谐振频率的辅助天线500。
轨道结构的电容器510设于在PCB的最上层金属镀层的一部分中形成的裁剪区域处。电容器510从供电连接器530接收RF信号功率,供电连接器530可以与上述RF馈电连接器130相同或相似;且分流元件540可以并联连接在连接器530的信号线和地表面133之间。辐射元件513的第一端连接到连接器530的信号线。电容器510的一对第一端515a、515b连接到辐射元件513的相反端。电容器510的一对第二端517a、517b可以连接到地表面133。
电容器510具有不同电容,且由并联的多个电容器C1-C6形成。
例如,电容器510由并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器组C1、C2和C3及第二电容器组C4、C5和C6形成。优选地,第一电容器组C1、C2和C3的电容与第二电容器组C4、C5和C6的电容不同。
构成第一电容器组的多个电容器C1、C2和C3串联连接,且每个电容器C1、C2和C3的电容可以相同或不同。
构成第二电容器组的多个电容器C4、C5和C6串联连接,且每个电容器C4、C5和C6的电容可以相同或不同。
例如,第一电容器组C1、C2和C3可以用于实现辅助天线500的低频带的谐振频率,而第二电容器组C4、C5和C6可以用于实现辅助天线500的高频带的谐振频率。
根据这种方式,通过轨道结构的电容器,即,具有不同电容的第一电容器组和第二电容器组的并联结构的连接,辅助天线500可以成为具有不同谐振频率的多谐振天线。
图6示出了由通过T型结构的辐射器元件613并联连接的多个电容器610确定谐振频率的辅助天线600。
多个电容器610设于在PCB的最上层金属镀层的一部分中形成的裁剪区域处。多个电容器610从可以与分流元件640并联的RF馈电连接器630接收功率供给。多个电容器610的一端615可以连接到地表面130,而另一端617连接到地表面133。
多个电容器610具有不同电容,且由并联连接的电容器C7-C12形成。例如,多个电容器610可以由设于T型结构的金属图案613处的第三电容器组C7、C8和C9及第四电容器组C10、C11和C12形成。
由于通过在第三电容器组C7、C8和C9及第四电容器组C10、C11和C12之间连接的T型结构辐射器元件613划分来自RF馈电630的电流,所以第三电容器组C7、C8和C9及第四电容器组C10、C11和C12成为并联连接结构。
优选地,第三电容器组及第四电容器组的电容形成为不同。
构成第三电容器组的多个电容器C7、C8和C9可以串联连接,且每个电容器C7、C8和C9的电容可以相同或不同。
构成第四电容器组的多个电容器C10、C11和C12可以串联,且每个电容器C10、C11和C12的电容可以相同或不同。
例如,第三电容器组可以用于实现辅助天线600的低频带的谐振频率,而第四电容器组可以用于实现辅助天线600的高频带的谐振频率。
根据这种方式,通过由T型结构的金属图案并联连接且具有不同电容的第三电容器组和第四电容器组,辅助天线600可以成为具有不同谐振频率的多谐振天线。
图7示出了由通过第一改型T型结构的金属图案713并联连接的多个电容器710确定谐振频率的辅助天线700。
多个电容器710设于在PCB的最上层金属镀层的一部分中形成的裁剪区域处,并包括通过第一改型T型结构的金属图案713并联连接的第五电容器组C13、C14和C15及第六电容器组C16、C17和C18。
第五电容器组和第六电容器组通过第一改型T型结构的辐射器元件713由不同的RF馈电733和735来供电,并通过共享地线725而并联连接。
也就是说,第五电容器组和第六电容器组通过地线和另一供电线的连接而并联连接,其中地线由共同连接的第一改型T型结构的金属图案共享。
第五电容器组和第六电容器组可以通过单独的供电单元733和735来供给不同信号功率水平的功率,或可以供给具有相同信号功率水平的功率。
优选地,第五电容器组和第六电容器组的电容形成为不同。
构成第五电容器组的多个电容器C13、C14和C15可以串联连接,且每个电容器C13、C14和C15的电容可以相同或不同。
构成第六电容器组的多个电容器C16、C17和C18可以串联连接,且每个电容器C16、C17和C18的电容可以相同或不同。
例如,第五电容器组可以用于实现辅助天线700的低频带的谐振频率,而第六电容器组可以用于表现辅助天线700的高频带的谐振频率。
根据这种方式,辅助天线700可以是多谐振天线,由于通过第一改型T型结构的辐射器元件713供电并共享地线的第五电容器组和第六电容器组而具有不同的谐振频率。
分离的供电连接器733和735可以用划分并向第五电容器组和第六电容器组施加从PCB供电源(未示出)供给的信号功率的单个连接器来替换。
图8示出了由通过第二改型T型结构的辐射器元件813和814并联连接的多个电容器810确定谐振频率的辅助天线800。
多个电容器810设于在PCB的最上层金属镀层的一部分中形成的裁剪区域处,并包括通过第二改型T型结构的辐射器813和814连接的第七电容器组C19、C20和C21及第八电容器组C22、C23和C24。
第七电容器组和第八电容器组分别通过第二改型T型结构的辐射器813和814由不同的供电馈电833和835来供电,并分别连接到地表面130和133。
也就是说,第七电容器组和第八电容器组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到不同供电线,且其相反端(第二端)分别连接到地表面130或133。
第七电容器组和第八电容器组可以供给具有不同信号功率水平的功率,或可以供给具有相同功率水平的功率。
优选地,第七电容器组和第八电容器组的电容形成为不同。
构成第七电容器组的多个电容器C19、C20和C21可以串联连接,且每个电容器C19、C20和C21的电容可以相同或不同。
构成第八电容器组的多个电容器可以串联连接,且每个电容器C22、C23和C24的电容可以相同或不同。
例如,第七电容器组可以用于实现辅助天线800的低频带的谐振频率,而第八电容器组可以用于实现辅助天线800的高频带的谐振频率。
根据这种方式,辅助天线800可以是多谐振天线,由于通过第二改型T型结构的辐射器元件813和814供电的第七电容器组和第八电容器组而具有不同的谐振频率。
分离的供电连接器833和835可以用划分并向第七电容器组和第八电容器组施加从PCB供电源(未示出)供给的信号功率的组合连接器来替换。
图9示出了针对图2中通过至少一个电容器220而实现多谐振频率的辅助天线200,使用网络分析器对回波(反射)损耗dB的测量结果。从测量结果中可以看出,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辅助天线200可以实现在约0.9GHz到2GHz范围内在双频带中表现出宽带特性的-5dB带宽(回波损耗至少为5dB的带宽)。
图10示出了在图5中由于按轨道结构连接的多个电容器510而实现多谐振频率的辅助天线500中,使用网络分析器测量回波损耗dB的结果。从测量结果中可以看出,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辅助天线500可以实现从约0.9GHz到2.1GHz表现出宽带特性的-5dB带宽。
本示例实施例的辅助天线可以通过使用上述原理调谐至少一个电容器的连接结构来调整电容,从而获得用户/便携式设备设计者所需的谐振频率。
当在具有较小较窄区域的便携式设备中设置多个天线时,本公开邻近主天线的多谐振辅助天线的配置和安设技术可以增加效率并允许天线在多个频带中操作。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公开的天线和具有该天线的便携式设备中,通过相邻设置辐射原理和结构不同的天线,在防止由于天线之间的干扰造成的天线特性失真现象的同时,可以保证多频带天线的安装空间。
此外,根据本公开,通过调整至少一个电容器的电容,可以将天线的谐振频率调谐到所需频率带。
尽管上文中详述了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应清楚地认识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对这里所述的基础发明构思的多种改变和修改,且这些改变和修改仍然落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设置在便携式设备中的天线装置,包括:
主天线,具有第一辐射器图案;
金属表面,与主天线相邻;以及
辅助天线,具有在与金属表面相邻的印刷电路板PCB的裁剪区域中设置的多个电容器,所述辅助天线通过金属表面与主天线分离;
其中所述辅助天线通过具有不同电容的所述多个电容器来实现多谐振频率;以及
其中所述多个电容器包括并联连接的轨道结构的第一多个电容器和第二多个电容器,其中每组多个电容器的相对端连接到PCB的地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辅助天线通过在裁剪区域外围的至少一个金属表面进行辐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主天线和辅助天线在不同频带谐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辅助天线还包括用于阻抗匹配的分流元件,分流元件连接在供电连接器的信号线和地表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主天线和辅助天线均设于便携式设备中的PCB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辅助天线至少包括第一和第二辅助天线,所述第一和第二辅助天线在不同频带谐振并分别设于PCB的多个裁剪区域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具有相对较低频带的第一或第二辅助天线设于PCB的中心区域,且具有相对较高频带的第一或第二辅助天线设于PCB的外周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设置在便携式设备中,
其中主天线辐射从印刷电路板PCB供给的RF信号,在PCB和设于PCB第一侧的主天线的金属图案辐射器之间传输RF信号;以及
辅助天线通过RF馈电点向所述多个电容器传输从PCB供给的RF信号,并通过经由所述多个电容器返回到PCB的地表面的路径来发射和接收RF波,并发射和接收谐振频带的RF波。
9.一种包括天线装置的便携式设备,包括:
印刷电路板PCB,包括与最上金属层相邻形成的第一和第二裁剪区域以及通过电介质层与最上层分离的至少一个下金属层;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
其中主天线设于第一裁剪区域,且被配置用于以第一谐振频率操作;以及
其中辅助天线设于第二裁剪区域,且辅助天线通过在第二裁剪区域外围的地表面进行辐射。
CN201410030602.1A 2013-01-23 2014-01-22 天线及具有所述天线的便携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439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07232 2013-01-23
KR1020130007232A KR102003710B1 (ko) 2013-01-23 2013-01-23 안테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단말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3942A CN103943942A (zh) 2014-07-23
CN103943942B true CN103943942B (zh) 2018-08-31

Family

ID=49955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060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43942B (zh) 2013-01-23 2014-01-22 天线及具有所述天线的便携式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92118B2 (zh)
EP (1) EP2760076B1 (zh)
KR (1) KR102003710B1 (zh)
CN (1) CN103943942B (zh)
AU (1) AU2014200229B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99907A1 (en) * 2021-06-11 2022-12-15 Wistron Neweb Corp. Antenna structur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1149A (zh) * 2015-02-27 2016-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信号收发装置及信号收发方法
US10259078B2 (en) * 2015-06-30 2019-04-16 Motorola Mobility Llc Antenna structure and methods for changing an intrinsic property of a substrate material of the antenna structure
WO2017163424A1 (ja) * 2016-03-25 2017-09-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分散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KR102085251B1 (ko) * 2018-08-24 2020-03-05 (주)파트론 전자 기기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28233A2 (en) * 2009-11-27 2011-06-01 Fujitsu Limited Antenna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11158057A1 (en) * 2010-06-18 2011-12-22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Two port antennas with separate antenna branches including respective filters
CN102684722A (zh) * 2011-03-07 2012-09-19 苹果公司 具有接收器分集的可调谐天线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7339A (en) * 1998-02-23 2000-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strate antenna
US6483463B2 (en) * 2001-03-27 2002-11-19 Centurion Wireless Technologies, Inc. Diversity antenna system including two planar inverted F antennas
US7760146B2 (en) * 2005-03-24 2010-07-20 Nokia Corporation Internal digital TV antennas for hand-held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US7450072B2 (en) * 2006-03-28 2008-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ified inverted-F antenna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08013021A1 (fr) 2006-07-28 2008-01-3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Dispositif d'antenne et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radio
TWI343670B (en) * 2007-01-02 2011-06-11 Delta Networks Inc Plane antenna
US8068058B2 (en) * 2007-07-06 2011-11-29 Laird Technologies, Inc. Antenna assembly with connectors having an internal conductive channel
US20100097282A1 (en) 2008-10-22 2010-04-22 Psion Teklogix Inc. Multi-band compact antenna system for handheld devices
US8213982B2 (en) 2009-06-01 2012-07-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nhanced internal antenna architecture for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US8648763B2 (en) * 2010-02-11 2014-02-11 Radina Co., Ltd Ground radiator using capacitor
WO2011099693A2 (ko) * 2010-02-11 2011-08-18 라디나 주식회사 그라운드 방사 안테나
US9070969B2 (en) * 2010-07-06 2015-06-30 Apple Inc. Tunable antenna systems
JP5534027B2 (ja) * 2010-11-18 2014-06-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
US9583824B2 (en) * 2011-09-28 2017-02-28 Sony Corporation Multi-band wireless terminals with a hybrid antenna along an end portion, and related multi-band antenna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28233A2 (en) * 2009-11-27 2011-06-01 Fujitsu Limited Antenna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11158057A1 (en) * 2010-06-18 2011-12-22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Two port antennas with separate antenna branches including respective filters
CN102684722A (zh) * 2011-03-07 2012-09-19 苹果公司 具有接收器分集的可调谐天线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99907A1 (en) * 2021-06-11 2022-12-15 Wistron Neweb Corp. Antenna structure
US11824568B2 (en) * 2021-06-11 2023-11-21 Wistron Neweb Corp. Antenna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92118B2 (en) 2017-06-27
CN103943942A (zh) 2014-07-23
KR20140094785A (ko) 2014-07-31
EP2760076B1 (en) 2019-10-16
US20140203982A1 (en) 2014-07-24
AU2014200229B2 (en) 2017-09-07
EP2760076A1 (en) 2014-07-30
KR102003710B1 (ko) 2019-07-25
AU2014200229A1 (en) 2014-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32669B2 (ja) 無給電放射素子を有するデュアル・バンド・ダイバーシチ・アンテナ
TWI466381B (zh) 行動通訊裝置及其天線
US20060290569A1 (en)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a module and a radio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having such an arrangement
CN103943942B (zh) 天线及具有所述天线的便携式设备
CN102394361B (zh) 一种超宽带天线及终端
US20110102272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ntenna Thereof
KR20020084283A (ko) 복수의 안테나를 갖는 무선 단말기
US11355853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2518300A (ja) アンテナ構成、プリント回路基板、携帯電子機器、及び変換キット
JP2011528520A (ja) アンテナ装置
US10944153B1 (en)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multi-band antenna structures
US7642966B2 (en) Carrier and device
EP1564837A2 (en) Antenna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having antenna
JP2004530383A (ja) スロットアンテナを備える無線通信装置
JP5288668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9419327B2 (en) System for radiat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US9306274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antenna mounting method
EP2375488B1 (en) Planar antenna and handheld device
US10374311B2 (en) Antenna for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3078445A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17293525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7673753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7525846A (zh) 电子设备
CN115548649A (zh)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7199800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