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3809A - 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3809A
CN103943809A CN201310581336.7A CN201310581336A CN103943809A CN 103943809 A CN103943809 A CN 103943809A CN 201310581336 A CN201310581336 A CN 201310581336A CN 103943809 A CN103943809 A CN 1039438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sset piece
cover plate
insulating component
secondary cell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813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3809B (zh
Inventor
卞相辕
崔水石
金亨植
吴正元
黃镛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43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3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3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38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66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 H01M50/169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by welding, brazing or sold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5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57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159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密封所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并穿过所述盖板伸出的集电端子;在所述盖板上的联接板;在所述联接板的至少一个区域上的绝缘构件;和在所述联接板上并联接到所述集电端子的端子板。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1月18日在美国专利商标局递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754,468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各方面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与不能再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二次电池能重复地充电和放电。各自包括单个单元单电池的低容量二次电池被广泛地用于诸如移动电话、可携式摄像机或类似物的小型便携电子设备。另一方面,各自包括多个电池单元的大容量二次电池可用作诸如用于电动小型摩托车、混合电动车、电动车或类似物的马达驱动电源。
二次电池可被制造为具有各种形状,例如圆柱形形状或棱柱形形状。二次电池包括由正电极和负电极以及介于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的绝缘隔板形成的电极组件、将电极组件与电解质容纳在其中的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中的盖板。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被连接到电极组件并通过盖板被暴露或伸出到外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一方面,通过减少由于当诸如钉子的针状体穿过电极而在电极之间引起电短路产生的热,二次电池具有改进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容纳所述电组件的壳体;密封所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并穿过所述盖板伸出的集电端子;在所述盖板上的联接板;在所述联接板的至少一个区域上的绝缘构件;和在所述联接板上并联接到所述集电端子的端子板。
所述联接板可接触所述盖板和所述端子板并电连接在所述盖板与所述端子板之间。
所述绝缘构件可在所述联接板的接触所述盖板的表面上。
所述绝缘构件可直接形成在所述联接板上。
所述绝缘构件可直接形成在所述盖板上并被联接到所述联接板的至少一个区域上。
所述绝缘构件可直接形成在所述端子板上并被联接到所述联接板的至少一个区域上。
所述联接板可包括板,并且所述绝缘构件可邻近所述板并联接到所述板。
所述绝缘构件可包括电绝缘材料。
所述联接板可具有穿过其中形成的通孔,并且所述集电端子可穿过所述通孔。
所述绝缘构件可在所述联接板的表面上在所述通孔与所述联接板的横向边缘之间延伸。
所述绝缘构件可在所述联接板的表面上在所述通孔与所述联接板的第一拐角部之间延伸。
所述盖板可具有凹部,所述联接板可包括突起,该突起被接纳在所述凹部中并在所述通孔与所述联接板的与所述第一拐角部隔开的第二拐角部之间从所述联接板的所述表面伸出。
所述绝缘构件可在所述联接板的表面上围绕所述通孔。
所述绝缘构件可具有基本圆形形状并可与所述通孔基本同中心。
所述绝缘构件可被涂覆在所述联接板上。
所述绝缘构件可在所述联接板的接触所述端子板的表面上。
所述二次电池可进一步包括: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并穿过所述盖板伸出的另一集电端子;联接到所述另一集电端子的另一端子板;和在所述盖板与所述另一端子板之间的绝缘板。
所述绝缘构件可在所述联接板的一个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不在所述一个表面的另一部分上。所述联接板的所述一个表面可接触所述盖板和所述端子板中的一个,并且所述绝缘构件可不在所述联接板的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反且接触所述盖板和所述端子板中的另一个的另一表面上。
所述绝缘构件可在所述联接板的接触所述盖板的至少一个区域上和所述联接板的接触所述端子板的至少一个区域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将电极组件容纳在其内部空间中的壳体;联接到所述壳体并密封所述壳体的盖板;联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集电板;联接到所述集电板并伸出到所述盖板的上部分的集电端子;位于所述盖板上的紧固板;和形成在所述紧固板上并联接到所述集电端子的端子板;以及形成在所述紧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绝缘层。
所述绝缘层可形成在所述紧固板与所述盖板接触的表面上或所述紧固板与所述端子板接触的表面上。
所述绝缘层可与所述紧固板分离地提供以然后联接到所述紧固板,或可通过涂覆直接形成在所述紧固板上。
所述绝缘层可关于形成在所述紧固板中的所述集电端子所穿过的通孔形成为面向所述紧固板的长边。
所述绝缘层可关于形成在所述紧固板中的所述集电端子所穿过的通孔形成为面向所述紧固板的边缘。
所述绝缘层可形成为围绕形成在所述紧固板中的所述集电端子所穿过的通孔。
所述绝缘层可形成为同心圆形状,以围绕形成在所述紧固板中的所述集电端子所穿过的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一方面,在二次电池中,紧固板形成于形成第一端子的端子板与盖板之间,通过在所述紧固板的区域上形成绝缘层而限制电流路径,因此,即使由于诸如钉子的针状体的穿透而在二次电池处产生电短路,仍能确保或增加安全性同时通过减少电流的量而减少热。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组装上述二次电池的方法。
附图说明
附图与说明书一起例示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各原理和各方面。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
图2为图1的二次电池沿线I-I’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联接到二次电池的盖板的联接板的透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联接板的透视图;
图5至图8例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组装方法;
图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联接板的透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联接板的透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联接板的透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盖板的透视图;以及
图1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联接到二次电池的联接板的端子板的透视图。
指示附图中一些元件的附图标记的描述
100:二次电池               110:电极组件
120:第一端子               121:第一集电板
122:第一集电端子           123:第一端子板
130:第二端子               131:第二集电板
132:第二集电端子           133:第二端子板
140:壳体                   150:盖组件
151:盖板                   152:衬垫
155,255,355:联接板         156,256,356:绝缘构件
157:绝缘板                 158:绝缘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详细的描述中,已经简单通过例示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的,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全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构造。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图2为图1的二次电池沿线I-I’的剖视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联接到二次电池的盖板的联接板的透视图;并且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联接板的透视图,例示了与盖板接触的表面。
参见图1至图4,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0包括电极组件110、第一端子120或第一集流体、第二端子130或第二集流体、壳体140和盖组件150。
电极组件110可通过卷绕由薄板或层形成的第一电极板111、隔板113和第二电极板112的堆叠或通过堆叠第一电极板111、隔板113和第二电极板112而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板111可用作正电极,第二电极板112可用作负电极。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板111和第二电极板112可相反地设置成具有与上述相反的极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板111通过将第一电极活性物质,例如,过渡金属氧化物涂覆在由金属箔,例如,铝箔制成的第一电极集流体上而形成,并包括未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的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111a。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111a提供第一电极板111与二次电池100的外部之间的电流路径。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电极板111的材料不限于在此列举的那些。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极板112通过将第二电极活性物质,例如,石墨或碳涂覆在由金属箔,例如,铜箔或镍箔制成的第二电极集流体上而形成,并包括未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的第二电极未涂覆部分112a。第二电极未涂覆部分112a提供第二电极板112与二次电池100的外部之间的电流路径。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电极板112的材料不限于在此列举的那些。
位于第一电极板111与第二电极板112之间的隔板113中断或防止其间的电短路,并使得锂离子能够移动。隔板113可由使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其复合膜的多孔薄膜形成。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隔板113的材料不限于在此列举的那些。
分别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板111和第二电极板112的第一端子120和第二端子130被联接到电极组件110的相反端。
电极组件110与电解质基本容纳在壳体140中。电解质可包括诸如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或碳酸二甲酯(DMC)的有机溶剂和诸如LiPF6或LiPF4的锂盐。电解质可为液态、固态或凝胶态。
第一端子120由金属或其等价物制成并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板11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端子120包括第一集电板121、第一集电端子122和第一端子板123。
第一集电板121与伸出到电极组件110的一端的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111a接触并与其联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集电板121可通过焊接联接到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111a。第一集电板121被形成为具有沿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111a形成的竖直区域和相对于该竖直区域基本垂直的水平区域,端子孔121a形成在水平区域中。第一集电端子122的一部分在端子孔121a中被插入第一集电板121中并联接到第一集电板12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集电板121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第一集电板121的材料不限于此。
第一集电端子122穿过盖板151并向上伸出和延伸一长度(例如,预定长度),并在盖板151的下侧处电连接到第一集电板12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集电端子122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第一集电端子122的材料不限于此。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集电端子122包括在水平方向上沿着第一集电板121延伸的凸缘122a、向上伸出并联接到第一端子板123的铆接部122b和沿着铆接部122b的边缘形成的联接部分122c。
凸缘122a在水平方向上沿着第一集电板121形成。另外,凸缘122a从第一集电端子122的待插入到第一集电板121的端子孔121a中的区域竖直伸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端子孔121a的周界部分上执行焊接,由此将第一集电端子122联接到第一集电板121。
铆接部122b被形成为从凸缘122a向上伸出。铆接部122b被铆接同时穿过第一端子板123,并将第一集电端子122机械联接和电联接到第一端子板123。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铆接部122b的周界部分上执行焊接以形成联接部分122c,由此使铆接部122b保持在更紧密联接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端子板123由铝或铝合金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端子板123具有从第一端子板123的上部凹入的倾斜表面123a。当第一集电端子122的铆接部122b被铆接时,铆接部122b容易沿着倾斜表面123a被压缩,由此通过面接触增加第一端子板123与铆接部122b之间的联接面积。因此,第一端子板123可机械联接和电联接到第一集电端子122。
如将在此随后进一步详细描述的,联接板155或紧固板被形成在第一端子板123与盖板150之间。因此,第一端子板123与盖板150具有相同的极性,例如,第一极性。在第一端子板123与盖板150之间流动的电流的量根据联接板155的至少一个区域上的绝缘构件156的位置和面积而被控制,由此减少当例如由于针状体的刺穿在电极之间引起电短路时产生的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端子130具有与第一端子12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第二端子130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10的第二电极板112。第二端子130可包括第二集电板131、第二集电端子132和第二端子板133。
第二集电板131可由铜或铜合金制成,但是第二集电板131的材料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集电板131基本为“L”形并被联接到电极组件110的第二电极板112。另外,第二集电板131包括端子孔131a,第二集电端子132被插入到端子孔131a中以在其中焊接到第二集电板131。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一集电端子122,第二集电端子132被连接到第二集电板131以伸出到盖板151的上部,并包括凸缘132a、铆接部132b和联接部分132c。
第二端子板133被联接到第二集电端子132并包括倾斜表面133a,通过该倾斜表面133a在第二端子板133与铆接部132b之间出现联接力。第二端子板133通过绝缘板157联接到盖板151。因此,具有第二极性的第二端子板133与具有第一极性的盖板151脱离电连接,由此防止或基本防止正常操作期间电极之间的电短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40由诸如铝、铝合金或镀镍钢的导电金属制成并基本被成形为具有开口的六面体,电极组件110、第一端子120和第二端子130被插入并放置在该开口中。虽然图2显示壳体140和盖板151处于组装状态,并且未显示开口,但是壳体140的接触盖板151的周界部分可基本为开口部分。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0中,第一端子120电连接到盖板151和壳体140,从而壳体140具有与第一端子120相同的极性,例如,第一极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40的内表面被绝缘,电极组件110的具有第二极性的第二电极未涂覆部分112a和第二端子130即使当它们由于运动而彼此接触时仍可彼此电隔离,由此防止或基本防止正常操作期间电短路的发生。
盖组件150被联接到壳体140。在一个实施例中,盖组件150包括盖板151、联接板155、在联接板155的至少一个区域上的绝缘构件156和绝缘板157。另外,盖组件150可进一步包括衬垫152、塞153、安全排气部154和绝缘体158。在一个实施例中,联接板155包括板,并且绝缘构件156邻近所述板并联接到所述板。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构件156在联接板155的一个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不在所述一个表面的另一部分上。联接板155的所述一个表面接触盖板151和第一端子板123中的一个,并且绝缘构件156不在联接板155的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反且接触盖板151和第一端子板123中的另一个的另一表面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构件156在联接板155的接触盖板151的至少一个区域上和联接板155的接触第一端子板123的至少一个区域上。
盖板151密封壳体140的开口并可由与壳体140相同的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盖板151可通过激光焊接联接到壳体140。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51电连接到第一端子120,并且盖板151和壳体140具有相同的极性,例如,第一极性。
密封衬垫152利用绝缘材料形成在第一集电端子122和第二集电端子132中的每个与盖板151之间,并密封第一集电端子122和第二集电端子132中的每个与盖板151之间的部分。密封衬垫152防止或基本防止外部湿气渗透到二次电池100中或防止或基本防止容纳在二次电池100中的电解质泄漏到外部。
塞153密封盖板151的电解质注入孔151a。安全排气部154被安装在盖板151的排气孔151b中,凹痕154a可形成在安全排气部154中以在参考压力(例如,预定压力)下被打开。
联接板155布置在盖板151与第一端子板123之间。联接板155可由与盖板151相同的材料制成,例如,铝或铝合金,但是联接板155的材料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联接板155包括联接突起155a,凹部,例如联接槽151c形成在盖板151中以被定位为对应于联接突起155a。因此,当联接板155被联接到盖板151时,联接突起155a被联接到联接槽151c以被插入其中。因此,联接板155稳定地联接到盖板151,由此防止或基本防止联接板155在制造或使用期间移动。第一集电端子122和衬垫152穿过形成在联接板155中的通孔155b,从而第一集电端子122可联接到第一端子板123。
联接板155可具有与第一端子板123和盖板151相同的极性,例如,第一极性,并提供联接板155与第一端子板123和盖板151中的每个之间的电流路径。
绝缘构件156或绝缘层被形成在联接板155的一个表面上,或位于联接板155的至少一个区域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中所示,绝缘构件156可形成在联接板155与盖板151接触的第一表面上。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1中所示,绝缘构件456可形成在联接板455与第一端子板123接触的第二表面上,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反。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构件156在联接板155的表面上在通孔151c与联接板155的横向边缘之间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构件156可形成为关于联接板155的通孔155b延伸以面向联接板155的长边。即,如图4中所示,绝缘构件156可从通孔155b的一侧的边缘延伸到联接板155的长侧边缘。
绝缘构件156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并控制联接板155与盖板151彼此接触的和电流流动通过的横截面区域。即,绝缘构件156增加电流路径的电阻并阻止电流流动。因此,如果例如通过针状体穿过壳体140发生电短路,则大量电流流动,绝缘构件156可减少在联接板155与盖板151之间流动的电流的量。因此,能减少由电短路情况下电流流动产生的热,并且能确保或改进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构件156可被单独提供并然后联接到联接板155。在另一实施例中,绝缘构件156可例如通过涂覆直接形成在联接板155上。即,绝缘构件156可为绝缘层,例如,涂覆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中所示,绝缘构件556可形成(例如,直接形成)在盖板551上,或者如图13中所示,绝缘构件656可例如通过涂覆形成在第一端子板623上接触联接板155、455或655的位置处。
绝缘板157形成在第二端子板133与盖板151之间。绝缘板157可成形为对应于联接板155。然而,绝缘板157利用电绝缘材料形成,具有第二极性的第二端子板133与具有第一极性的盖板151脱离电连接,由此防止或基本防止电极之间发生电短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体158紧密接触盖板151。绝缘体158还可紧密接触衬垫152。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体158在第一端子板123和第二端子板133与盖板151之间紧密接触,由此将第一端子板123和第二端子板133联接到盖板151。绝缘体158形成在第二集电板131与盖板151之间以及壳体140与第二集电板131之间,由此防止或基本防止不必要的电短路。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0中,当联接板155形成于形成第一端子120的第一端子板123与盖板151之间时,通过在联接板155的联接板155与盖板151接触的表面上或至少一个区域上形成绝缘构件156而限制电流路径,由此即使例如由于诸如钉子的针状体的穿透在二次电池中产生电短路,仍能确保或增加安全性同时通过减少电流的量而减少热。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组装方法。
图5至图8例示(例如,顺序地例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组装二次电池的方法。
参见图5,第一集电端子122被联接到盖板151。第一集电端子122的铆接部122b与衬垫152一起穿过盖板151并伸出以基本垂直于盖板151的顶表面。铆接部122b可因衬垫152与盖板151脱离电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联接槽151c形成在盖板151的表面上,并且联接槽151c被联接到形成于联接板155的底表面上的连接突起155a。
参见图6,联接板155被联接到第一集电端子122。连接突起155a形成在联接板155中并被联接到盖板151的联接槽151c。因此,联接板155可固定到盖板151的顶表面,以便不围绕第一集电端子122旋转。
另外,如上描述,绝缘构件156可形成在联接板155与盖板151接触的第一表面上。因此,联接板155与盖板151之间流动的电流的量可因绝缘构件156而减少,由此减少当二次电池中发生电短路时产生的热。
参见图7,第一端子板123被联接到第一集电端子122。第一端子板123具有形成在基本中心区域处的通孔123b并在第一集电端子122穿过通孔123b的同时联接到第一集电端子122。第一端子板123与联接板155紧密接触。因此,第一端子板123通过联接板155电连接到盖板151。
参见图8,第一集电端子122的铆接部122b通过铆接工具铆接。在一个实施例中,铆接部122b沿着第一端子板123的倾斜表面123a铆接,并且铆接部122b形成在由第一端子板123的倾斜表面123a形成的空间内。因此,第一集电端子122的铆接部122b牢固地机械固定且电固定到第一端子板123。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着第一集电端子122的铆接部122b与第一端子板123之间的边界执行焊接,由此形成联接部分122c。铆接的结果是,铆接部122b与第一端子板123之间的边界可形成为圆形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环缝焊接沿着边界执行焊接。通过焊接形成的联接部分122c以有效的方式将铆接部122b机械联接并电联接到第一端子板123。结果,具有铆接部122b的第一集电端子122被稳定地联接到第一端子板123。
在一个实施例中,虽然未显示,但是可在第二集电端子132与第二端子板133之间执行铆接和焊接,由此将第二集电端子132稳定地联接到第二端子板133。进一步,盖板151可通过焊接联接到壳体140,电解质可通过盖板151的电解质注入孔151a注入到壳体140中,并且电解质注入孔151a可利用塞153封闭。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
图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联接板的透视图,例示了与盖板接触的表面。
参见图9,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包括联接板255或紧固板和绝缘构件256。除了联接板255和绝缘构件256的构造,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与根据先前描述的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基本相同,因此下面的描述针对联接板255和绝缘构件256。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构件256在联接板255的表面上在通孔155b与联接板255的第一拐角部之间延伸。联接板255包括突起155a,该突起155a被接纳在凹部151c中并在通孔155b与联接板255的与第一拐角部隔开的第二拐角部之间从联接板255的所述表面伸出。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构件256可形成为关于联接板255的通孔155b朝向联接板255的一个拐角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构件256可形成为朝向联接板255的未形成联接突起155a的拐角延伸。考虑联接突起155a的台阶差别(step difference),当绝缘构件256形成在未形成联接突起155a的区域处时,绝缘构件256可更容易稳定地联接到联接板255。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中,紧固面积增加,从而绝缘构件256被设置为面向联接板255的未形成联接突起155a的拐角,由此减少当电极之间发生电短路时流动的电流的量同时减少产生的热。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联接板的透视图,例示了与盖板接触的表面。
参见图10,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包括联接板355或紧固板和绝缘构件356。除了联接板355和绝缘构件356的构造,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与根据先前描述的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基本相同,因此下面的描述针对联接板355和绝缘构件356。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构件356可形成为围绕联接板355的通孔155b。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构件356可关于通孔155b形成同心圆形状。因此,当相对大量的电流可能流动时,绝缘构件356可阻挡通孔155b周围的电流流动,由此更有效地阻挡电流的流动。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中,通过在联接板355的通孔155b周围形成绝缘构件356能进一步减少电流量,并且能有效减少在电短路的情况下产生的热。
尽管已经结合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旨在覆盖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包含的各种修改和等同物及其等同物。

Claims (20)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
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
密封所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
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并穿过所述盖板伸出的集电端子;
在所述盖板上的联接板;
在所述联接板的至少一个区域上的绝缘构件;和
在所述联接板上并联接到所述集电端子的端子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联接板接触所述盖板和所述端子板并电连接在所述盖板与所述端子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绝缘构件在所述联接板的接触所述盖板的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绝缘构件直接形成在所述联接板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绝缘构件直接形成在所述盖板上并被联接到所述联接板的至少一个区域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绝缘构件直接形成在所述端子板上并被联接到所述联接板的所述至少一个区域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联接板包括板,并且所述绝缘构件邻近所述板并联接到所述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绝缘构件包括电绝缘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联接板具有穿过其中形成的通孔,并且所述集电端子穿过所述通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绝缘构件在所述联接板的表面上在所述通孔与所述联接板的横向边缘之间延伸。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绝缘构件在所述联接板的表面上在所述通孔与所述联接板的第一拐角部之间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盖板具有凹部,所述联接板包括突起,该突起被接纳在所述凹部中并在所述通孔与所述联接板的与所述第一拐角部隔开的第二拐角部之间从所述联接板的所述表面伸出。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绝缘构件在所述联接板的表面上围绕所述通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绝缘构件具有圆形形状并与所述通孔同中心。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绝缘构件被涂覆在所述联接板上。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绝缘构件在所述联接板的接触所述端子板的表面上。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进一步包括:
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并穿过所述盖板伸出的另一集电端子;
联接到所述另一集电端子的另一端子板;和
在所述盖板与所述另一端子板之间的绝缘板。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绝缘构件在所述联接板的一个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不在所述一个表面的另一部分上。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联接板的所述一个表面接触所述盖板和所述端子板中的一个,并且所述绝缘构件不在所述联接板的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反且接触所述盖板和所述端子板中的另一个的另一表面上。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绝缘构件在所述联接板的接触所述盖板的至少一个区域上和所述联接板的接触所述端子板的至少一个区域上。
CN201310581336.7A 2013-01-18 2013-11-19 二次电池 Active CN1039438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754468P 2013-01-18 2013-01-18
US61/754,468 2013-01-18
US13/922,162 US10367186B2 (en) 2013-01-18 2013-06-19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an insulating member
US13/922,162 2013-06-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3809A true CN103943809A (zh) 2014-07-23
CN103943809B CN103943809B (zh) 2018-02-02

Family

ID=48782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81336.7A Active CN103943809B (zh) 2013-01-18 2013-11-19 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67186B2 (zh)
EP (1) EP2757614B1 (zh)
JP (1) JP6679204B2 (zh)
KR (1) KR101726907B1 (zh)
CN (1) CN103943809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8193A (zh) * 2013-10-08 2015-04-15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105938891A (zh) * 2015-03-03 2016-09-14 三星Sdi株式会社 具有连接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
CN106257730A (zh) * 2015-06-16 2016-12-2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CN106469802A (zh) * 2015-08-19 2017-03-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108292786A (zh) * 2016-08-17 2018-07-17 株式会社Lg化学 包括用于防止针状导体引起的短路的绝缘体组件的电池单元
CN109428017A (zh) * 2017-08-30 2019-03-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109564999A (zh) * 2016-08-01 2019-04-02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电化学电池单元的可焊接铝端子焊盘
CN115461929A (zh) * 2020-10-23 2022-12-09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WO2023155034A1 (zh) * 2022-02-15 2023-08-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82244B1 (ko) * 2014-09-29 2021-07-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EP3491688B1 (en) 2016-08-01 2021-09-29 CPS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Overcharge protection assembly for a battery cell
US11355823B2 (en) 2016-08-01 2022-06-07 Cps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Overcharge protection systems for prismatic lithium ion battery cells having neutral or non-conductive packaging
JP7095293B2 (ja) * 2018-01-31 2022-07-0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41122A (ko) * 2005-10-14 2007-04-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CN102136561A (zh) * 2010-01-26 2011-07-27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US20110183198A1 (en) * 2010-01-26 2011-07-28 Sangwon Byu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2347464A (zh) * 2010-07-21 2012-02-08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US20120058388A1 (en) * 2010-09-08 2012-03-08 Dukjung Kim Terminal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102487135A (zh) * 2010-12-02 2012-06-06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54504A (ja) 1997-11-20 1999-06-08 Alps Electric Co Ltd 圧力遮断センサ
JPH11154505A (ja) 1997-11-20 1999-06-08 Alps Electric Co Ltd 圧力遮断センサ
JP2000315482A (ja) 1999-04-28 2000-11-14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キャパシタ
JP4967216B2 (ja) 2003-12-05 2012-07-04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非水電解質電池
JP2005044626A (ja) 2003-07-22 2005-02-17 Sanyo Gs Soft Energy Co Ltd 電池
JP5271498B2 (ja) 2007-01-26 2013-08-2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及び組電池
JP2010027546A (ja) 2008-07-24 2010-02-04 Toshiba Corp バッテリ装置
KR101165514B1 (ko) * 2010-01-27 2012-07-16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41122A (ko) * 2005-10-14 2007-04-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CN102136561A (zh) * 2010-01-26 2011-07-27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US20110183198A1 (en) * 2010-01-26 2011-07-28 Sangwon Byu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2347464A (zh) * 2010-07-21 2012-02-08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US20120058388A1 (en) * 2010-09-08 2012-03-08 Dukjung Kim Terminal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102487135A (zh) * 2010-12-02 2012-06-06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8193A (zh) * 2013-10-08 2015-04-15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104518193B (zh) * 2013-10-08 2019-06-11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105938891A (zh) * 2015-03-03 2016-09-14 三星Sdi株式会社 具有连接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
CN105938891B (zh) * 2015-03-03 2021-04-02 三星Sdi株式会社 具有连接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
CN106257730B (zh) * 2015-06-16 2021-04-09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CN106257730A (zh) * 2015-06-16 2016-12-2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US10665828B2 (en) 2015-06-16 2020-05-26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6469802A (zh) * 2015-08-19 2017-03-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109564999B (zh) * 2016-08-01 2022-06-24 Cps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电化学电池单元的可焊接铝端子焊盘
CN109564999A (zh) * 2016-08-01 2019-04-02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电化学电池单元的可焊接铝端子焊盘
US11233289B2 (en) 2016-08-01 2022-01-25 Cps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Weldable aluminum terminal pads of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CN108292786A (zh) * 2016-08-17 2018-07-17 株式会社Lg化学 包括用于防止针状导体引起的短路的绝缘体组件的电池单元
CN108292786B (zh) * 2016-08-17 2021-06-22 株式会社Lg化学 包括用于防止由钉子引起的短路的绝缘体组件的电池单元
CN109428017B (zh) * 2017-08-30 2020-11-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109428017A (zh) * 2017-08-30 2019-03-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115461929A (zh) * 2020-10-23 2022-12-09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WO2023155034A1 (zh) * 2022-02-15 2023-08-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05897A1 (en) 2014-07-24
JP6679204B2 (ja) 2020-04-15
US10367186B2 (en) 2019-07-30
CN103943809B (zh) 2018-02-02
KR20140093574A (ko) 2014-07-28
EP2757614B1 (en) 2018-01-17
JP2014138001A (ja) 2014-07-28
KR101726907B1 (ko) 2017-04-13
EP2757614A1 (en) 2014-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3809A (zh) 二次电池
CN102456864B (zh) 可再充电电池的端子
KR101146414B1 (ko) 이차 전지
KR102483338B1 (ko) 이차 전지
KR102201306B1 (ko) 이차 전지
KR102571487B1 (ko) 이차 전지 및 그 조립 방법
KR101233573B1 (ko) 이차 전지
US9530999B2 (en)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EP2495784A2 (en) Secondary battery
KR20120106539A (ko) 이차 전지 및 이차 전지 팩
CN109428046B (zh) 二次电池
EP2793292B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02136561B (zh) 可再充电电池
KR20120099167A (ko) 이차 전지
JP2012146664A (ja) 2次電池、その組み立て方法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KR102571486B1 (ko) 이차 전지
EP2477250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2165332B1 (ko) 이차 전지
CN104009197A (zh) 可再充电电池
KR101222261B1 (ko) 이차 전지
KR101724001B1 (ko) 이차 전지
KR101233535B1 (ko) 이차전지
KR102337491B1 (ko) 이차 전지
EP3182486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2502554B1 (ko) 이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