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31265A -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和用于控制信息处理设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和用于控制信息处理设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31265A
CN103931265A CN201280040476.7A CN201280040476A CN103931265A CN 103931265 A CN103931265 A CN 103931265A CN 201280040476 A CN201280040476 A CN 201280040476A CN 103931265 A CN103931265 A CN 103931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telecom
telecom equipment
control unit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04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31265B (zh
Inventor
佐藤雅典
伊东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31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1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31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12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04W12/062Pre-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06Call di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6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security aspects in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M2203/6081Service authorization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7/00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 H04M2207/18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wireles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29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 H04M3/42263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where the same subscriber uses different terminals, i.e. nomadis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Abstract

当连接权被设定给未配备有特定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时,本发明响应于用于执行所述特定功能的执行请求适当地执行所述特定功能。信息处理设备配备有接收单元,该接收单元接收执行请求,以使无线通信设备通过使用通过无线通信而连接到预定网络的连接权来执行特定功能。然后,在接收到执行请求时,连接权被设定给未配备特定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并且如果连接权没有被设定给配备有特定功能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则将连接权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并且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执行请求执行特定功能。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和用于控制信息处理设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这种信息处理设备的通信系统以及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决定公共无线通信网络的技术规范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即3GPP)考虑扩展功能(参见例如非专利文献1)。
通过使用这种被称为“机器对机器设备”的扩展功能,将可以对显示什么服务可以被利用的信息进行灵活使用。这种信息可以被称为合同认证信息(例如可重写的连接权)。作为示例,可以从网络下载合同认证信息,并且附加地或可替换地,可以在网络内使合同认证信息暂时无效然后使其重新生效。
目前,对应于合同认证信息的信息需要被存储在叫做SIM(用户身份模块)卡的物理装置中。然而,如果可以将合同认证信息处理为软件,那么存储的方法可以更灵活。
参考文献列表
非专利文献1:3GPP TR33.812V9.2.0(2010-06)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通过使用上述扩展功能,可以构思与过去不同的使用合同认证信息的新方法。
例如,可以假设在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共享合同认证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假设给不具备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设定连接权的情况。这样,当给不具备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设定连接权时,如果有与该连接权相关的电话号码的呼入呼叫,则不能回答呼叫。这样,例如当给不具备特定功能(例如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设定连接权时,如果发生了执行该特定功能的执行请求,则重要的是使得能够适当地执行该特定功能。
鉴于这种情况开发了本技术并且其目的是:使得在将连接权设定给没有配备特定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时,根据使得能够执行该特定功能的执行请求来适当地执行该特定功能。
问题解决方案
提供本技术以解决以上提及的问题,并且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有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其控制方法以及使计算机执行该方法的程序,该信息处理设备包括接收单元,其接收执行请求,以使无线通信设备通过使用利用无线通信而连接到预定网络的连接权来执行特定功能。在接收到执行请求时,连接权被设定给不包括特定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并且在连接权没有被设定给包括特定功能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时,使连接权被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使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执行请求执行特定功能。相应地,当连接权被设定给没有配备特定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并且连接权没有被设定给配备了特定功能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时,如果接收到允许特定功能被执行的执行请求,则实现这样的操作:通过使连接权被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来使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执行请求执行特定功能。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信息处理设备可以是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信息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执行请求时,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将使连接权被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定请求发送给对连接权进行管理的管理系统。相应地,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接收执行请求时,实现这样的操作:使得执行控制以将使得连接权被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定请求发送给连接权的管理系统。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共享连接权的组可以包括多个无线通信设备,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包括信息处理设备。控制单元可以执行控制,以将组包含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包括特定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识别为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相应地,实现这样的操作:使得形成共享连接权的组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配备了特定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被识别为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当存在包括特定功能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时,控制单元可以执行控制,以将基于用户的操作从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选择的一个无线通信设备识别为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相应地,当存在配备了特定功能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时,实现这样的操作:使得识别基于用户的操作从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选择的一个无线通信设备。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可以将用于标识包括在组中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每一个的标识信息存储在管理组的RO(注册运营商)中。控制单元可以从RO获取标识信息,以使显示单元基于所获取的标识信息显示用于从组包括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选择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选择屏幕,并且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将基于用户在选择屏幕上的操作而选择的无线通信设备识别为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相应地,实现这样的操作:使显示单元基于从RO获取的标识信息显示用于选择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选择屏幕,并且使通过用户在选择屏幕上的操作所选择的无线通信设备被识别为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管理系统可以是SHO(选择的归属运营商)。控制单元可以向SHO作出设定请求。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执行控制以使用由SHO根据设定请求设定的连接权来执行特定功能。相应地,实现这样的操作:执行控制以使用由SHO根据设定请求设定的连接权来执行特定功能。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信息处理设备可以是管理连接权的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执行请求时,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通过使连接权被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来使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执行请求执行特定功能。相应地,当管理连接权的信息处理设备接收执行请求时,实现这样的操作:通过使连接权被设定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来使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执行请求执行特定功能。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当接收到执行请求时,控制单元可以确定特定功能是否被包括在被设定有连接权的无线通信设备中,并且基于确定结果执行控制。相应地,实现这样的操作:确定在给其设定了连接权的无线通信设备中存在/不存在特定功能,并且基于确定结果执行控制。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共享连接权的组可以包括多个无线通信设备,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控制单元可以执行控制,以将组包括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包括特定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识别为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相应地,实现这样的操作:使得形成共享连接权的组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配备了特定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被识别为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控制单元可以将基于用户的操作选择的一个无线通信设备识别为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相应地,实现这样的操作:使得用户选择的一个无线通信设备被识别为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可以将用于标识组包括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每一个的标识信息存储在管理组的RO中。控制单元可以从RO获取标识信息以执行控制,以向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所获取的标识信息。相应地,实现这样的操作:使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从RO获取的标识信息。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控制单元可以执行控制,以将所获取的标识信息作为使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单元显示选择屏幕的信息发送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选择屏幕用于从组包括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选择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相应地,实现这样的操作:使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单元基于标识信息来显示用于从形成组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选择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选择屏幕。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特定功能可以是呼叫功能。相应地,实现这样的操作:由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执行呼叫功能。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信息处理设备可以是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可以通过数据通信功能接收执行请求。相应地,实现这样的操作:通过数据通信功能接收呼叫功能的执行请求。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可以在将设定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连接权转移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之后,使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执行特定功能。相应地,实现这样的操作:将设定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连接权转移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并且由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执行特定功能。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可以通过使第二连接权被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来使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执行特定功能,第二连接权是比设定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连接权更受限制的连接权,并且第二连接权使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执行请求执行特定功能。相应地,实现这样的操作:将第二连接权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并且由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执行特定功能,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权是比设定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连接权更受限制、使得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执行请求来执行特定功能的连接权。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连接权可以是基于用于连接到由通信运营商运营的基站的合同认证信息来连接到基站的权利。相应地,实现这样的操作:将基于用于连接到由通信运营商运营的基站的合同认证信息来连接到基站的权利设定为连接权。
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有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作为被设定使用无线通信连接到预定网络的连接权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不包括特定功能;以及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作为未被设定连接权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特定功能。当接收到使无线通信设备执行特定功能的执行请求时,连接权被设定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并且当连接权没有被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时,使连接权被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使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执行请求执行特定功能。相应地,如果当接收到使无线通信设备执行特定功能的执行请求时连接权被设定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并且连接权没有被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则实现这样的操作:通过使连接权被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来使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执行请求执行特定功能。
发明有益效果
根据本技术,可以实现下述有益效果:能够使得在将连接权设定给没有配备特定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时,根据使得能够执行该特定功能的执行请求来适当地执行该特定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装置)的一种示例用途的简化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的示例性系统配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示例性系统配置的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管理数据库220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的示例性内部配置的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示例性内部配置的框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在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中显示的两个屏幕的示例性显示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在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显示单元370中显示的显示屏幕(转移设定画面430、440)的示例性显示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在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显示单元370中显示的显示屏幕(转移设定画面430、440)的示例性显示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当在不具备呼叫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中终止呼叫时呼入呼叫转移的流程的简化图。
图1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由通信系统100的各种设备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序列图。
图12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由通信系统100的各种设备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序列图。
图13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由通信系统100的各种设备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序列图。
图14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由MCIM的转移源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由MCIM的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由通信系统的各种设备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序列图。
图19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由通信系统的各种设备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序列图。
图20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由MCIM的转移源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在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显示单元370中显示的显示屏幕(转移设定屏幕450)的示例性显示的图。
图23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由通信系统的各种设备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序列图。
图24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由持有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25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由给其设定了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26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实现本技术的形式(在下文中称为实施例)进行描述。将按以下顺序提供描述:
1.第一实施例(通信控制:其中第一无线通信设备300基于组信息决定MCIM(机器通信身份模块)的转移目的地的示例)
2.第二实施例(通信控制:其中SHO基于组信息决定MCIM的转移目的地的示例)
3.第三实施例(通信控制:其中设定了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示例)
<1.第一实施例>
[无线通信设备的示例用途]
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装置)的一种示例用途的简化图。
在图1中,对用户90使用多个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以及第三无线通信设备140)的状态进行了描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是例如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是例如手机以及第三无线通信设备140是例如能够使用无线通信的移动游戏机。假设无线通信设备130和第三无线通信设备140没有配备呼叫功能。
图1的(a)示出用户90使用给其设定了有效的MCIM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状态。
MCIM是合同认证信息的示例,并且合同认证信息是包括电话的用户信息和认证的信息的信息。MCIM是当例如设备被购买时不受限于特定通信运营商并且允许用户在购买后灵活地设定通信运营商的合同认证信息(所谓的软SIM(用户身份模块))。不持有有效的MCIM的情况意味着例如没有持有MCIM本身或者仅持有由MCIM的无效处理所无效的MCIM的情况。在下文中,有效的MCIM将被简称为MCIM。
在图1的(a)示出的状态中,给其设定了MCIM(MCIM131)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可以经由特定通信运营商进行数据通信。另一方面,没有给其设定MCIM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和第三无线通信设备140不能经由特定通信运营商进行数据通信。
图1的(b)示出当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设定了MCIM(MCIM131)时存在由MCIM131标识的电话号码的呼入呼叫的状态。因为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没有配备呼叫功能,因此不能回答呼叫。
这样,如果在给不能进行呼叫的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和第三无线通信设备140)设定了MCIM的情况下有呼入呼叫,则不能回答呼叫。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示出了其中没有配备呼叫功能并且给其设定了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在有呼入呼叫时,通过将MCIM转移给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来回答呼入呼叫的示例。
[通信系统的示例配置]
图2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的示例性系统配置的框图。在图2中,示出了采用包括SHO(选择的归属运营商)和RO(注册运营商)的网络配置的通信系统的示例性配置(例如参见非专利文献1)。
图2的(a)示出当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持有有效的MCIM(MCIM301)时的无线通信示例。图2的(b)示出当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不持有有效的MCIM(MCIM301)(没有设定MCIM)时的无线通信示例。
通信系统10包括RO20、SHO30、基站21、基站31、网络40、主叫侧的通信设备51以及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
此处,RO和SHO示出逻辑角色并且可以假设RO和SHO由不同的运营商运营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假设RO和SHO由同一运营商运营的情况。另外,可以假设存在多个RO或者多个SHO的情况。RO和SHO中的每一个可以整体地配置为信息处理设备,或者包括多个设备。此处,当具有有效的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用作为参考时,RO和SHO意味着相关的角色。这样,有可能针对一个无线通信设备的RO对应于针对另一无线通信设备的SHO。
当如图2的(a)所示的那样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持有有效的MCIM(MCIM301)时,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可以基于MCIM301经由基站31连接到SHO30。当如图2的(b)所示的那样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不持有有效的MCIM(MCIM301)时,相比之下,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不能连接到SHO30。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可以基于PCID(临时连接身份)经由基站21连接到RO20。
PCID是用于连接到RO的标识符(例如,在图4中示出的网络中的终端标识信息225),并且被附到具有软件可下载SIM的机制的所有无线通信设备(装置)。
网络40是网络(例如,公共网络),诸如电话网络和互联网。网络40和SHO30经由网关(未示出)连接。类似地,网络40和RO20经由网关(未示出)连接。
RO20是由提供诸如初始连接注册的服务的无线运营商管理的通信控制设备。RO20对应于例如提供无线连接服务的无线运营商(例如,手机运营商)。RO20包括控制单元(未示出)。
RO20的控制单元进行对经由基站21连接的无线通信设备的认证控制。例如,RO20的控制单元基于经由基站21连接的无线通信设备的PCID来进行认证。然后,RO20向经认证的无线通信设备提供诸如初始连接注册的服务。RO20的控制单元被连接到SHO30以与SHO30交换各种类型的信息。
基站21是经由无线线路连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和RO20的移动通信基站(NodeB)。
SHO30是由提供无线连接服务的无线运营商管理的通信控制设备。SHO30提供互联网服务等,并且对应于例如提供无线连接服务的无线运营商(例如,手机运营商)。SHO30包括控制单元(未示出)。
SHO30的控制单元进行对经由基站31连接的无线通信设备的认证控制。例如,SHO30的控制单元对经由基站31连接的无线通信设备中具有SHO30的有效MCIM(合同认证信息)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认证。然后,SHO30将经认证的无线通信设备经由网关(未示出)连接到网络40。
SHO30的控制单元连接到RO20以与RO20交换各种类型的信息。不持有有效的MCIM(合同认证信息)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基于无线通信设备的PCID经由SHO30连接(受限制的连接)到RO20。
基站31是经由无线线路连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和SHO30的移动通信基站(NodeB)。
主叫侧的通信设备51是对由有效的MCIM(MCIM301)标识的电话号码提交呼叫(呼出呼叫)的通信设备。主叫侧的通信设备51经由网络40连接到SHO30。
当例如如图2的(a)所示的那样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持有有效的MCIM301时,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基于MCIM301经由无线线路连接到基站31并且经由基站31连接到SHO30。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经由基站31连接到SHO30,并且可以回答来自主叫侧的通信设备51的电话呼叫(呼入呼叫)。另外,第二无线通信设备通过连接到SHO30可以经由网络40接收对各种服务(例如内容下载)的提供。当持有有效的MCIM301的无线通信设备300连接到RO20时,无线通信设备经由SHO30连接到RO20。
当如图2的(b)所示的那样无线通信设备300不持有有效的MCIM301时,无线通信设备300可以基于所持有的PCID经由基站21连接(受限制的连接)到RO20。在这种情况下,无线通信设备300经由基站21连接(受限制的连接)到RO20,但是只能进行受限制的通信(例如下载MCIM以及使MCIM有效/无效)。
当无线通信设备300不持有有效的MCIM301时,无线通信设备300可以取决于使用的位置连接到基站21、基站31中的任何之一,并且可以经由这些基站连接到RO20。
因此,不持有有效的MCIM301的无线通信设备300不能接收来自主叫侧的通信设备51的呼入呼叫。即,可以将不持有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理解为与受限制的服务连接的装置(连接RO的装置)。相反,可以将持有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理解为连接了服务的(正常连接)的装置(连接SHO的装置)。不持有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通过经由RO20获取MCIM(例如下载MCIM或者使MCIM有效)来连接到SHO30。这也适用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和第三无线通信设备140,但是这些设备不具有呼叫功能,因此不能提交和终止呼叫。
[通信系统的示例配置]
图3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系统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110、基站121、基站122、基站206、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以及第三无线通信设备140。通信系统100还包括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以及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
通信系统100是对应于图2中示出的通信系统10的系统。更具体地,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对应于图2中示出的SHO30,并且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对应于图2中示出的RO20。这样,在本示例中,省略了与图2中示出的通信系统10中的单元共同的单元的描述部分。
网络110是诸如电话网络和互联网的网络(例如公共网络)。网络110和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经由网关(未示出)连接。类似地,网络110和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经由网关(未示出)连接。
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是由提供无线连接服务的无线运营商管理的通信控制设备,并且对应于图2中示出的SHO30。即,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提供互联网服务等,并且对应于例如提供无线连接服务的无线运营商(例如手机运营商)。通信控制设备120包括控制单元125。
控制单元125执行对经由基站121、基站122连接的无线通信设备的认证控制。例如控制单元125对经由基站121、基站122连接的无线通信设备中具有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的有效的MCIM(合同认证信息)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认证。然后,通信控制设备120将经认证的无线通信设备经由网关(未示出)连接到网络110。
另外,控制单元125连接到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以与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交换各种类型的信息。不持有有效的MCIM(合同认证信息)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基于无线通信设备的PCID经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连接(受限制的连接)到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当从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到MCIM的转移请求时,控制单元125向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发送转移请求。
基站121、基站122是经由无线线路连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第三无线通信设备140和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的移动通信基站(NodeB)。
例如,在通信系统100中,持有有效的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在经由基站121、基站122连接到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之前经由无线线路连接到基站121、基站122。当持有有效的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连接到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时,该无线通信设备经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连接到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
不持有有效的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基于无线通信设备的PCID经由基站206连接(受限制的连接)到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不持有有效的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取决于使用的位置连接到基站121、基站122、基站206中的任何之一,并且可以经由这些基站连接到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
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是由提供诸如初始连接注册的服务的无线运营商管理的通信控制设备,并且对应于图2中示出的RO20。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对应于例如提供无线连接服务的无线运营商(例如,手机运营商)。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包括通信单元205、控制单元210以及组管理数据库220。
通信单元205基于控制单元210的控制来发送和接收各种类型的信息。通信单元205连接到例如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和基站206,并且向经由这些单元连接的每个无线通信设备发送各种类型的信息以及从经由这些单元连接的每个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各种类型的信息。
控制单元210对经由通信单元205(或者经由通信单元205和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连接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各种类型的控制。例如,控制单元210从组管理数据库220获取关于由共享MCIM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形成的组的信息(组信息),并且经由通信单元205和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向无线通信设备提供该组信息。
通过在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之间转移MCIM,可以在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共享MCIM。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与共享相关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设定为组。可以通过组管理数据库220管理组。
组是共享连接权(网络连接权)的组。连接权是使用无线通信连接到预定网络(例如,网络110)的权利,并且对应于例如对MCIM的使用权。即,连接权是基于用于连接到由通信运营商运营的基站的MCIM(合同认证信息)来连接到基站的权利。另外,存在/不存连接权对应于存在/不存在对MCIM的使用权。
组管理数据库220是管理包括共享MCIM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的组的数据库。将参考图4对组管理数据库220进行详细描述。
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是对由MCIM标识的电话号码提交呼叫(呼出呼叫)的通信设备,并且对应于图2中的主叫侧的通信设备51。
例如,控制单元125接收对通过持有MCIM(用于使用无线通信来连接到预定网络的连接权)而变得可执行的呼叫功能(特定功能)的呼叫(执行请求)。然后,如果控制单元125检测到给没有配备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设定了MCIM并且没有给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设定MCIM,那么控制单元给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设定MCIM。然后,控制单元125使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执行呼叫功能。
[组管理数据库的示例配置]
图4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管理数据库220的示意图。
图4示出其中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和第三无线通信设备140进入了组AB的情况。
在组管理数据库220中,存储了组名称221、组ID222,组密码223、装置名称224、终端标识信息225、有效/无效信息226以及呼叫功能信息227以在组单元中相互关联。例如,基于来自各个无线通信设备的请求(组添加请求、组删除请求)由控制单元210持续地更新该信息。
分配给组的名称存储在组名称221中。例如在生成组时存储该名称。
分配给组的组ID存储在组ID222中。分配给组的密码存储在组密码223中。使用该ID和密码作出用于向组添加新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组添加请求。属于组的各个无线通信设备可以预先将分配给该组的ID和密码进行存储(例如,存储在图5中示出的存储器340中)。可替换地,可以使用不在无线通信设备中存储ID和密码而是每次由用户输入ID和密码的布置。
分配给装置的名称存储在装置名称224中。作为一个示例,在向无线通信设备的组中新添加装置时存储该名称。
无线通信设备(装置)的终端标识号存储在终端标识信息225中。终端标识信息是用于标识无线通信设备的标识信息,并且作为一个示例,存储了PCID。在图4中,终端标识信息225中的“PCID#1”对应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以同样的方式,终端标识信息225中的“PCID#2”对应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并且终端标识信息225中的“PCID#3”对应于第三无线通信设备140。
示出无线通信设备处的MCIM有效还是无效(或者是否还存储MCIM)的信息存储在有效/无效信息226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其中MCIM有效的无线通信设备显示为“有效”,并且其中MCIM无效的无线通信设备显示为“无效”。
呼叫功能信息227存储关于无线通信设备中存在/不存在呼叫功能的信息。在图4中,为了简化说明,对于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显示“存在”并且对于不具有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显示“不存在”。
以这种方式,在组管理数据库220中对由共享MCIM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形成的组进行管理。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假设MCIM的转移过程在属于同一组的无线通信设备之间进行。
将对组中的无线通信设备的进入进行描述。例如通过对要被添加的新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添加/进入操作,新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被添加并且进入组中。在这种情况下,在由一个或者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已经进入组中的)而不是由新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对添加/进入的认可操作的条件下,新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被添加并且进入组中。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为了简化说明,示出了其中包括多个无线通信设备的组中共享一个MCIM的示例。然而,本技术可以类似地应用于包括M个无线通信设备的组中共享N个MCIM(M>N)的情况。
[无线通信设备的示例配置]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的内部配置的示例的框图。需要注意的是:将参考图6对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和第三无线通信设备140的内部配置进行描述。
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包括天线311、天线共享单元312、调制单元321、解调单元322、控制单元330、存储器340和MCIM信息存储单元350。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还包括操作单元360、显示单元370、位置信息获取单元380、麦克风391和扬声器392。这些组件通过总线331连接。作为一个示例,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由能够进行电话呼叫和数据通信的移动电话设备实现。
例如,在进行接收处理时,由天线311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经由天线共享单元312通过解调单元322而被解调,并且解调后的接收数据被提供给控制单元330。当接收处理是呼入呼叫处理时,解调后的接收数据(音频数据)经由控制单元330从扬声器392输出为声音。
在例如进行发送处理时,由控制单元330输出的发送数据由调制单元321调制,并且将调制后的发送数据经由天线共享单元312从天线311发送。当发送处理是呼出呼叫处理时,将从麦克风391输入的音频数据经由控制单元330由调制单元321调制,并且将调制后的发送数据(音频数据)经由天线共享单元312从天线311发送。
控制单元330基于存储在存储器340中的控制程序进行各种控制。作为一个示例,控制单元330包括微处理器。例如控制单元330连接到调制单元321和解调单元322,并且向经由基站121、基站122连接的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发送各种数据,并且从其接收各种数据。控制单元330也进行连接处理,例如在不使用MCIM的情况下,基于PCID经由无线连接连接到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具有受限制的连接)。
存储器340是存储用于使控制单元330能够进行除了发送数据、接收数据等之外还能够进行各种控制的控制程序的存储器。作为示例,存储器340包括ROM(只读存储器)和/或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指定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的终端标识信息(PCID#2)和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的装置名称(例如图4中示出的装置名称224)也存储在存储器340中。该装置名称例如通过用户操作来注册。分配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所属的组AB的ID和密码(作为一个示例,图4中示出的组ID222和组密码223)也存储在存储器340中。作为一个示例,该组ID和密码包括在响应于组添加请求给出的、从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发送的并且存储在存储器340中的组添加认证结果中。
MCIM信息存储单元350是存储MCIM(合同认证信息)的存储器。作为MCIM信息存储单元350,作为示例,可以使用UICC(通用集成电路)卡或者用于安全地存储MCIM的专用存储器。需要注意的是:当将UICC卡用作为MCIM信息存储单元350时,使用能够针对MCIM进行有效处理和无效处理的卡,而不是将MCIM永久写入。即,使用使控制单元330能够基于从天线311接收并且解调了的转移信息来针对MCIM进行有效处理和无效处理的装置。也使用了使得MCIM能够被重写的装置。需要注意的是:可以根据由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定义的有效处理和无效处理来进行针对MCIM的有效处理和无效处理。同样,通过在存储器340中设置安全区域,可以将MCIM信息存储单元350设置在存储器340内部。
操作单元360是接受由用户操作的操作输入并且根据接受的操作输入向控制单元330输出信号的操作接受单元。操作单元360包括各种键,诸如数字键和字母键,并且接受由用户做出的指示组添加请求的指令操作(预定操作)。
显示单元370是基于控制单元330的控制来显示各种类型的信息(字符信息、时间信息等)的显示单元。例如,可以使用诸如有机EL(电致发光)面板、LCD(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面板来作为显示单元370。可以通过使用触摸面板来对操作单元360和显示单元370整体地配置,用户可以通过使用用户的手指触摸显示表面或者使用户的手指接近显示表面来在该显示面板上进行操作输入。
位置信息获取单元380获取示出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存在的位置的位置信息,并且向控制单元330输出所获取的位置信息。作为一个示例,可以通过使用由GPS(全球定位系统)信号接收天线(未示出)接收到的GPS信号来计算位置信息的GPS单元来实现位置信息获取单元380。计算出的位置信息包括关于位置的各种数据,诸如接收到GPS信号时的纬度、经度和高度。另外也可以根据获取位置信息的不同的方法来使用对位置信息进行获取的位置信息获取设备。例如,可以根据存在于外围的无线LAN(局域网)使用接入点信息导出位置信息,并且使用对该位置信息进行获取的位置信息获取设备。
[无线通信设备的示例配置]
图6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内部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在图6中,以包括在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中的无线通信功能为重点示出了内部配置的示例。第三无线通信设备140的内部配置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内部配置类似,因此,此处对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内部配置进行了描述,并且省略了对第三无线通信设备140的内部配置的描述。在图6中,与图5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被附到具有与图5中示出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的内部配置相同的内部配置的组件,并且此处省略了对它们的描述。
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包括天线311、天线共享单元312、调制单元321、解调单元322、控制单元330、存储器340以及MCIM信息存储单元350。第一无线通信设备300还包括操作单元360、显示单元370、位置信息获取单元380以及扬声器392。这种组件通过总线331连接。另一方面,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不包括呼叫功能和麦克风391(图5中示出)。
如上所述,不包括呼叫功能和麦克风391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和第三无线通信设备140)不能用于进行呼叫。
此处假设例如接收到用于通过对使用无线通信连接到预定网络的连接权(对于MCIM的使用权)进行使用来执行特定功能(呼叫功能)的执行请求(呼入呼叫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330使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设定MCIM并且发送使无线通信设备执行呼叫功能的请求(转移设定信息)。
控制单元330还将属于同一组的无线通信设备中配备了呼叫功能的那些无线通信设备标识为要给其设定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控制单元330是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控制单元的示例。天线311、天线共享单元312以及解调单元322是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接收单元的示例。
[主叫侧的通信设备中的屏幕的示例显示]
图7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在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中显示的两个屏幕的示例显示的图。假设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图3中示出)是提交了对由包括在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中的MCIM标识的电话号码的呼叫(呼出呼叫)的呼叫的设备。
图7的(a)示出当将MCIM从不具有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转移给具有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时,直到转移完成为止在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中显示的屏幕。图7的(a)中示出的屏幕(等待请求显示屏幕410)是通知正在基于由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作出的呼叫的呼叫来转移MCIM的屏幕。即,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的控制单元125使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显示等待请求显示屏幕410。相应地,通知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的用户呼叫需要一点时间,从而阻止用户在MCIM的转移处理期间停止呼叫。
图7的(b)示出当将MCIM从不具有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转移给具有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时,在转移完成之后在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中显示的屏幕。屏幕(转移完成通知屏幕420)是通知基于由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作出的呼叫的呼叫而进行的对MCIM的转移完成的屏幕。即,可以通过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的控制单元125使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显示等待请求显示屏幕410以通知用户被呼叫方将很快接听。
[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转移设定屏幕的示例显示]
图8和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在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显示单元370中显示的显示屏幕(转移设定屏幕430、440)的示例显示的图。转移设定屏幕430、440是在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接收呼入呼叫的通知并且显示对MCIM的转移进行设定的屏幕时显示的显示屏幕。
在图8中,假设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所属的组中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数目只有一个。在图9中,假设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所属的组中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数目多于一个(两个)。
图8中示出的转移设定屏幕430是用于没有配备呼叫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进行设定操作以向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所属的组中具有呼叫功能的另一无线通信设备转移呼入呼叫的显示屏幕。在转移设定屏幕430上显示通知接收到呼入呼叫的消息以及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所属的组中配备了呼叫功能的其它无线通信设备的名称(例如,装置名称224)。另外,在转移设定屏幕430上显示了开始转移按钮431和拒绝呼入呼叫按钮432。
开始转移按钮431是在应该将呼入呼叫转移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所属的组中的配备了呼叫功能的其它无线通信设备时按下的按钮。在按下开始转移按钮431时,设定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MCIM被转移给其装置名称是“我的手机”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然后,在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中的MCIM设定完成之后,呼入呼叫被转移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将参考图10至图12对呼入呼叫转移处理进行详细描述。
拒绝呼入呼叫按钮432是在拒绝由设定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MCIM2标识的电话号码的呼入呼叫时按下的按钮。例如在按下拒绝呼入呼叫按钮432时,结束呼叫终止处理,并且还将通知拒绝呼入呼叫的通知信息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的控制单元125发送到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
图9中示出的转移设定屏幕440是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所属的组中存在配备了呼叫功能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时进行设定操作以转移呼入呼叫的显示屏幕。在图中9,假设配备了呼叫功能的第四无线通信设备(其装置名称是“第一代智能手机”)进入了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所属的组(组AB)。
在转移设定屏幕440上显示了通知接收到呼入呼叫的消息、选择转移目的地的装置的单选按钮443、444、开始转移按钮441以及拒绝呼入呼叫按钮442。开始转移按钮441和拒绝呼入呼叫按钮442与图8中示出的开始转移按钮431和拒绝呼入呼叫按钮432基本上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的部分。
单选按钮443、单选按钮444是选择呼入呼叫的转移目的地中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单选按钮。如果选择了单选按钮443并且按下开始转移按钮441,那么选择了其装置名称是“我的手机”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并且向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进行MCIM的转移和呼入呼叫的转移。如果选择了单选按钮444并且按下开始转移按钮441,那么选择了其装置名称是“第一代智能手机”的无线通信设备(第四无线通信设备),并且向第四无线通信设备进行MCIM的转移和呼入呼叫的转移。
此处将对针对要被显示的转移设定屏幕430、440的条件进行描述。首先,接收到来自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的呼入呼叫的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对给其设定了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存在/不存在呼叫功能进行检测(例如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持有持有MCIM的设备的信息(服务内容等)并且根据该信息检测存在/不存在呼叫功能)。如果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检测到无线通信设备不具有呼叫功能,那么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通过使用包括在持有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功能之一来通知存在呼入呼叫。
如果例如无线通信设备配备了显示转移设定屏幕430、转移设定屏幕440作为用户接口的功能,那么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向无线通信设备发送信息(呼入呼叫信息)以调用该功能。基于呼入呼叫信息,显示转移设定屏幕430、440。呼入呼叫信息包含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从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获取的组信息,并且无线通信设备分析属于组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存在/不存在呼叫功能(参见图4中的呼叫功能信息227)。然后,如果在组中存在有多个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那么无线通信设备使显示单元显示转移设定屏幕440,如果在组中存在有一个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那么无线通信设备使显示单元显示转移设定屏幕430。
使显示单元显示转移设定屏幕430、440的方法不限于以上方法。如果例如无线通信设备支持SMS(短消息服务)或者电子邮件,那么可以使用SMS或者电子邮件作出通知。
在图8和图9中,假设使显示单元显示转移设定屏幕430或者转移设定屏幕440并且用户作出选择的情况,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该示例。例如,当接收到呼入呼叫信息时,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基于由用户预先设定的内容来确定转移开始或者呼入呼叫拒绝,从而向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自动地发送确定结果。
[呼入呼叫的示例转移]
图10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当在不具有呼叫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中终止呼叫时呼入呼叫的转移的的流程的简化图。
图10的(a)示出其中在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中存在有呼入呼叫的状态,图10的(b)示出其中将MCIM转移以回答呼入呼叫的状态,以及图10的(c)示出其中使用MCIM的转移目的地中的无线通信设备作出呼叫的状态。
如果如图10的(a)所示的那样将MCIM(MCIM131)设定给没有配备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那么不能回答呼入呼叫(呼叫)。这样,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向使用包括在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中的通信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发送用于呼入呼叫的通知的信息(呼入呼叫信息)。接收到呼入呼叫信息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在显示单元370中显示转移设定屏幕以使用户选择是否通过进行MCIM的转移处理来回答呼入呼叫(转移开始或者呼入呼叫拒绝)。
如果如图10的(b)所示的那样用户作出应该回答呼入呼叫的选择,那么使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MCIM无效,并且进行MCIM的转移处理以向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转移MCIM。相应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不能再进行需要MCIM的无线通信。另一方面,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变得可以进行需要MCIM的无线通信。相应地,用户可以通过使用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回答在MCIM设定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定时处接收到的呼入呼叫。
如图10(c)所示,然后,当在MCIM的转移处理完成之后回答呼入呼叫时,进入了使用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的呼叫状态。
[进行呼入呼叫转移处理时的示例通信]
图11至图13是示出构成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每一个设备之间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序列图。
图11至图13假设了其中在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之间进行呼入呼叫转移处理的情况。此处假设将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持有的MCIM(有效的MCIM)转移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并且在转移MCIM之后转移呼入呼叫。顺便提及,图11至图13省略了对第三无线通信设备140的图示。
首先,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处于连接的状态(501)并且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130处于连接的状态(502)。最初,作为呼叫源的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对由设定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MCIM标识的电话号码进行呼叫操作(呼叫操作)(503)。然后,当进行呼叫操作时(503),从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向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发送呼叫信号(504、505)。呼叫信号是被发送以呼叫远程方的信号,并且例如在呼叫的情况下,根据远程方的电话号码的信号被发送。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接收呼叫信号作为使无线通信设备通过使用MCIM来执行特定功能的执行请求。
当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接收到呼叫信号时(505),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的控制单元125检测给其设定了与被叫电话号码相关的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存在/不存在呼叫功能(506)。即,对装置类型进行检测(506)。基于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向给其设定了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当前所提供的服务的内容来确定检测。如果例如将MCIM设定给配备了呼叫功能和数据通信功能的手机,那么呼叫功能和数据通信功能当是前提供的服务。另一方面,如果将MCIM设定给仅配备了数据通信功能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那么数据通信功能是当前提供的服务。
然后,如果检测到与被叫电话号码相关的MCIM设定给了不具备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506),那么控制单元125向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发送等待请求(507、508)。当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接收等待请求时(508),在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的显示单元中显示等待请求显示屏幕(参见图7的(a))(509)。
如果检测到与被叫电话号码相关的MCIM设定给了不具有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506),那么控制单元125向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发送组信息请求(510、511)。然后,接收到组信息请求的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将与被叫电话号码相关的MCIM所属的组的组信息发送给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512、513)。
然后,当接收到组信息时(513),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向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发送包含组信息的呼入呼叫信息(514、515)。相应地,向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传达关于呼入呼叫的信息,并且也传达了关于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的信息(组信息的呼叫功能信息(图4中的呼叫功能信息227))。除了组信息之外,呼入呼叫信息还包含关于呼入呼叫的信息,诸如主叫侧的电话号码。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接收呼入呼叫信息作为使无线通信设备通过使用MCIM执行特定功能的执行请求。
随后,当接收到包含组信息的呼入呼叫信息时(515),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使显示单元370显示转移设定屏幕(参见例如图8和图9)(516)。此处,当显示转移设定屏幕时,基于组信息来确定在属于同一组的无线通信设备中是否有多个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然后,如果有多个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那么显示从其中可以选择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的转移设定屏幕440(图9)。另一方面,如果有一个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那么显示在其上只能作出是否开始转移的选择的转移设定屏幕430(图8)。然后,通过用户的操作对转移进行设定(517)。在该示例中,决定将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装置名称“我的手机”)作为转移目的地的装置。
这样,当在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中进行转移设定操作时(517),转移设定信息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发送到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518、519)。转移设定信息包含指示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的信息(例如图4中的终端标识信息225)以及请求转移开始的信息。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发送转移设定信息作为使对MCIM进行设定的设定请求。
然后,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接收转移设定信息时(519)时,进行MCIM的转移处理(MCIM转移处理520)。
在MCIM转移处理520中,首先,当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接收转移设定屏幕(519)时,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的控制单元125向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521、522)发送MCIM的无效信息。MCIM的无效信息是使持有作为有效的MCIM的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的MCIM无效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处于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连接的状态(501)。这样,MCIM的无效信息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直接发送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521、522)。
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接收MCIM的无效信息时(522),对存储在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MCIM信息存储单元350中的MCIM进行无效处理(523)。相应地,使由第一无线通信设备300持有的MCIM无效,并且因此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不再能够基于MCIM建立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的连接。这样,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通过基于PCID的受限制的连接处于与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连接的连接状态(524)。
当对转移源(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中的MCIM进行无效处理(523),并且转移源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之间的连接被切断时,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的控制单元210检测到断开。例如,控制单元210可以基于MCIM的无效处理进行之后从转移源(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发送到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的关于断开的信息来检测断开。可替换地,控制单元210可以基于其中转移源(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基于由控制单元210检测到的PCID通过受限制的连接连接到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的状态(连接的状态)来检测断开。
当如上所述的那样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的控制单元210检测到转移源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之间的断开时,控制单元210向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发送MCIM的状态信息(526、527)。MCIM的状态信息是指示没有将有效的MCIM设定给任何一个无线通信设备的信息。
当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接收到MCIM的状态信息时(527),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的控制单元125向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发送MCIM的设定信息(528至531)。MCIM的设定信息是给无线通信设备设定有效的MCIM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处于与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连接的状态(502)。这样,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经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向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发送MCIM的设定信息(528至531)。
当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接收到MCIM的设定信息时(531),对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的MCIM信息存储单元350进行MCIM的设定处理(例如,有效处理)(531)。由此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设定了有效的MCIM,因此,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可以基于MCIM建立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的连接(533)。即,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处于通过基于MCIM的连接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连接的状态(533)。
当如上所述的那样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进入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连接的状态时(533),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向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发送转移完成通知(534、535)。转移完成通知是指示MCIM的转移处理完成的通知。然后,当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接收到转移完成通知时(535),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的控制单元210更新组管理数据库220(图3中示出)的内容(536)。在图4中示出的有效/无效信息226中,例如,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终端标识信息225“PCID#1”)从“有效”变为“无效”。另一方面,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终端标识信息225“PCID#2”)从“无效”变为“有效”。
随后,当MCIM的转移处理(MCIM转移处理520)完成时,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向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发送转移完成通知(541、542)。转移完成通知是通知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MCIM的转移处理完成的信息。然后,当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接收到转移完成通知时(542),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使显示单元显示转移完成通知屏幕(例如图7的(b))(543)。相应地,呼叫的人可以知道远程方将很快会回答呼叫。
当MCIM的转移处理(MCIM转移处理520)完成时,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向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发送呼叫信号(544、545)。呼叫信号是被发送以呼叫远程方的信号,并且例如在呼叫的情况下,根据远程方的电话号码的信号被发送。然后,当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接收到呼叫信号时(545),由用户在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中进行回答操作(546)。然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和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进入呼叫状态(547、548)。
[通信系统的示例操作]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操作进行描述。
[MCIM转移源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示例操作]
图14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由MCIM的转移源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控制单元330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是否接收到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发送的呼入呼叫信息(包括组信息)(步骤S901),如果没有接收到,那么继续监视。
然后,当接收到呼入呼叫信息和组信息时(步骤S901),控制单元330基于组信息对同一组中的任何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检测(步骤S902)。接下来,控制单元330确定组中是否存在多个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步骤S903)。然后,如果控制单元确定组中仅存在一个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步骤S903),那么在进行到步骤S906之前,在显示单元370中显示没有针对无线通信设备的选项的转移设定屏幕(参见例如图8)(步骤S904)。顺便提及,步骤S901是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接收过程的示例。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单元确定组中存在多个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步骤S903),那么控制单元330使显示单元370显示具有针对无线通信设备(装置)的选项的转移设定屏幕(参见例如图9)(步骤S905)。
然后,控制单元330确定是否通过用户在显示单元370中显示的转移设定屏幕中的选择操作选择了对呼入呼叫的转移开始(按下了图8中或者图9中的开始转移按钮)(步骤S906)。如果控制单元确定没有选择转移开始(步骤S906),那么控制单元330确定是否选择呼入呼叫拒绝(步骤S907)。如果控制单元确定选择了呼入呼叫拒绝(步骤S907),那么控制单元给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发送信息(呼入呼叫拒绝信息)以将呼入呼叫拒绝通知给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步骤S908)。然后,当步骤S908结束时,由转移源的无线通信设备对通信处理进行的操作结束。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单元在确定是否选择呼入呼叫拒绝的步骤(步骤S907)中确定没有选择呼入呼叫拒绝,那么处理返回到步骤S906。
如果控制单元在确定是否选择了对呼入呼叫的转移开始的步骤(步骤S906)中确定选择了转移开始,那么向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发送关于转移设定的转移设定信息(步骤S909)。随着转移设定信息的发送,通过转移MCIM来转移呼入呼叫的执行指令以及指定在MCIM的转移目的地中的无线通信设备的信息被发送。顺便提及,步骤S909是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执行过程的示例。
然后,控制单元330确定是否接收到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发送的MCIM的无效信息(步骤S910),如果没有接收到,那么继续监视是否接收到。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单元确定接收到MCIM的无效信息(步骤S910),那么控制单元330在结束由转移源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的通信处理的操作之前进行对由MCIM信息存储单元350持有的MCIM的无效处理(步骤S911)。
[MCIM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示例操作]
图15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由MCIM的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进行的示例性通信过程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单元330确定是否接收到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发送的设定信息(步骤S921),如果没有接收到,那么继续对接收进行监视。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单元确定接收到设定信息(步骤S921),那么控制单元330对MCIM信息存储单元350进行MCIM的设定处理(步骤S922)。然后,控制单元330确定是否接收到呼叫的呼叫信号(步骤S923),如果没有接收到,那么继续对接收进行监视。
然后,当控制单元330确定接收到呼叫信号时(步骤S923),控制单元330通过呼叫信号确定用户是否回答呼叫(步骤S924),如果不回答,那么继续监视回答。
然后,当控制单元330通过呼叫信号确定用户回答呼叫时(步骤S924),用主叫侧的通信设备进行呼叫处理(步骤S925)。然后,控制单元330确定呼叫是否结束(步骤S926),如果没有结束,那么继续对呼叫的结束进行监视。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单元330确定呼叫结束(步骤S926),那么控制单元终止由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的通信处理的操作。
[第二通信运营商的示例操作]
图16和图17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的控制单元125确定是否接收到由进行呼叫的通信设备(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提交的呼叫信号(步骤S931),如果没有接收到,那么继续对接收进行监视。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单元125确定接收到呼叫信号(步骤S931),那么控制单元125检测给其设定了与被叫电话号码相关的MCIM的装置(无线通信设备)的装置类型(包括在装置中的功能)(步骤S932)。然后,控制单元125确定被叫装置是否不能够终止呼叫(没有呼叫功能)(步骤S933)。如果控制单元125确定被叫装置能够终止呼叫(呼叫功能可用)(步骤S933),那么控制单元进行到步骤S946。控制单元125确定被叫装置能够终止呼叫的情况是例如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设定了MCIM的情况。顺便提及,步骤S931是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接收过程的示例。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单元125确定被叫装置不能够终止呼叫(步骤S933),那么控制单元125向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发送等待请求(步骤S934)。控制单元125也向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发送关于持有与被叫电话号码相关的MCIM的装置所属的组的组信息的请求(组信息请求)(步骤S935)。
然后,控制单元125确定是否接收到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发送的组信息(步骤S936),如果没有接收到,那么继续对接收进行监视。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单元125确定接收到组信息(步骤S936),那么控制单元向持有与被叫电话号码相关的MCIM的装置(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发送包含组信息的呼入呼叫信息(步骤S937)。然后,控制单元125确定是否接收到由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发送的转移设定信息(步骤S938)。然后,控制单元125确定没有接收到转移设定信息(步骤S939),控制单元125确定是否接收到呼入呼叫拒绝信息(步骤S939),如果没有接收到,那么返回到步骤S938。
如果控制单元确定接收到呼入呼叫拒绝信息(步骤S939),那么在由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进行的拒绝呼叫的处理(呼叫拒绝处理)(步骤S940)之后终止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进行的通信处理的操作。
另一方面,如果在确定是否接收到由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发送的转移设定信息的步骤(步骤S938)中,控制单元确定接收到转移设定信息,那么控制单元125向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发送MCIM的无效信息(步骤S941)。然后,控制单元125确定是否接收到从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发送的MCIM的设定信息(步骤S942),如果没有接收到,那么继续对接收进行监视。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单元125确定接收到MCIM的设定信息(步骤S942),那么控制单元125向由转移设定信息指定的转移目的地的装置(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发送MCIM的设定信息(步骤S943)。经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发送设定信息。
然后,控制单元125确定在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中的MCIM设定是否已完成(步骤S944),如果没有完成,那么继续监视是否完成。例如通过检测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处于能够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通信的状态来确定MCIM设定是否已完成。
如果控制单元125确定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中的MCIM设定已完成(步骤S944),那么控制单元125向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发送转移完成通知(步骤S945)。然后,控制单元125向被叫电话号码发送呼叫信号(步骤S946)。随后,控制单元125确定是否回答呼叫信号(接受)(步骤S947)。然后,如果控制单元125确定不回答呼叫信号(步骤S947),那么控制单元125确定是否接收到呼入呼叫拒绝的任何响应(步骤S948),如果没有呼入呼叫拒绝的响应,那么返回到步骤S947。顺便提及,步骤S941、步骤S943、步骤S946是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执行过程的示例。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单元125确定接收到呼入呼叫拒绝的任何响应(步骤S948),那么在呼叫拒绝处理之后终止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进行的通信处理的操作(步骤S949)。
如果控制单元125在确定是否回答呼叫信号的步骤(步骤S947)中确定回答呼叫信号,那么在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之间对呼叫进行中继的处理(呼叫中继处理)(步骤S950)。
然后,控制单元125确定在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之间的呼叫是否结束(步骤S951),如果呼叫没有结束,那么继续监视是否结束。如果控制单元125确定呼叫结束(步骤S951),那么通过终止呼叫中继处理终止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进行的通信处理的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当没有配备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中有呼入呼叫时,可以在将设定给无线通信设备的MCIM转移给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之后回答呼入呼叫。即,向没有包括在持有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功能进行的呼叫可以通过将MCIM转移给包括该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而被回答。
<2.第二实施例>
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对这样的示例进行了描述:在该示例中,在将包含组信息的呼入呼叫信息发送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之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基于组信息设定(决定)呼入呼叫的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然而,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或者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也可以决定呼入呼叫的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
这样,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将参考图18至图21对其中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决定呼入呼叫的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示例进行描述。
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示例性系统配置和无线通信设备的示例性内部配置与图2、图3、图5以及图6中所示的配置类似,因此,在此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进行呼入呼叫转移处理时的示例通信]
图18和图19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由通信系统的各种设备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序列图。
图18和图19中示出的序列图是图11中示出的序列图的修改,并且不同之处在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决定呼入呼叫的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这样,在图18和图19中,与图11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被附到与图11中的部分通用的部分以在此省略对其的描述。图19中示出的序列图的后部分(对应于图12和图13中的部分)与图12和图13中的部分类似,因此,此处省略对其的图示和描述。
在图18和图19中,将对其中由用户请求向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决定的无线通信设备转移MCIM的确认(许可)的示例进行描述。
在图18中示出的序列图中,在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接收组信息(513)之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决定呼入呼叫的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551)。在该决定中,将由用户预先设定的无线通信设备决定为转移目的地。在该示例中,将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决定为转移目的地的装置(无线通信设备)。
然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发送确认请求以请求对向当前给其设定了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进行MCIM的转移和呼入呼叫的转移进行确认(552,553)。随后,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接收确认请求时,通过用户的操作对确认请求进行响应操作(554)。在响应操作中,例如,使显示单元370显示如图8中的转移设定屏幕430的屏幕,以使用户能够选择转移开始(确认)或者呼入呼叫拒绝。
然后,当通过用户的操作进行对确认(转移开始)的响应操作时(554),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向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发送确认通知(555、556)。确认通知是指示用户确认了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决定的呼入呼叫的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并且向无线通信设备的MCIM的转移被许可的信息。
然后,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接收到确认通知(556)的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向作为呼入呼叫的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发送确认请求(557、558)。然后,当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接收到确认请求时,通过用户的操作进行对确认请求的响应操作(559)。在响应操作中,例如使显示单元370将转移开始的通知连同使用户能够确认转移开始的用于确认的按钮进行显示。然后,当通过用户的操作进行响应操作时(559),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向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发送确认通知(560、561)。可以通过在转移源的无线通信设备和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二者中的用户的操作进行确认操作来防止向当前不在用户手边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MCIM的转移。
在图18和图19中,对其中在转移源的无线通信设备和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二者中都请求用户的确认的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该示例。可以考虑其中没有请求确认就开始MCIM的转移处理的情况或者其中仅在转移源的无线通信设备中请求确认的情况。
[通信系统的示例操作]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操作进行描述。
[MCIM转移源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示例操作]
图20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由MCIM的转移源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图14中示出的处理过程的修改,并且不同之处在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而不是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决定转移设定,并且使用户进行关于该决定的确认操作。这样,相同的附图标记被附到与图14中的处理过程相同的处理过程,并且在此处省略对其的描述。
首先,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控制单元330确定是否接收到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发送的确认请求(步骤S961),如果没有接收到,那么继续对接收进行监视。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单元确定接收到确认请求(步骤S961),那么控制单元使用户进行对确认请求的响应操作(确认请求响应操作)(步骤S962)。然后,控制单元330确定是否通过用户的操作选择了确认(步骤S963)。如果控制单元确定没有选择确认(步骤S963),那么控制单元330确定是否选择了呼入呼叫拒绝(步骤S964),如果没有选择呼入呼叫拒绝,那么返回到步骤S963。
如果控制单元确定选择了呼入呼叫拒绝(步骤S964),那么控制单元发送呼入呼叫拒绝信息(步骤S908)并且终止由转移源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的通信处理的操作。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单元在确定是否选择了确认的步骤(步骤S963)中确定选择了确认,那么在进行到步骤S910之前,控制单元330向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发送对确认的选择的通知(确认通知)(步骤S965)。
[第二通信运营商的示例操作]
图21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图16中示出的处理过程的修改,并且不同之处在于不是向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发送包含组信息的呼入呼叫信息,而是决定呼入呼叫的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并且发送该决定的确认请求。这样,相同的附图标记被附到与图16中的处理过程相同的处理过程,并且在此处省略对其的描述。
如果控制单元125在确定是否接收到组信息的步骤(步骤S936)中确定接收到组信息,那么控制单元125基于接收到的组信息决定呼入呼叫的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步骤S971)。即,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的控制单元125将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决定为呼入呼叫的转移目的地(MCIM的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
然后,控制单元125发送使呼入呼叫的转移目的地(MCIM的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确认呼入呼叫的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的请求(确认请求)(步骤S972)。随后,控制单元125确定是否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接收到对确认请求的确认的通知(确认通知)(步骤S973),如果没有接收到,那么继续对接收进行监视。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单元确定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接收到确认通知(步骤S973),那么控制单元向MCIM的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发送确认请求(步骤S974)。随后,控制单元125确定是否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接收到确认通知(步骤S975),如果没有接收到,那么继续对接收进行监视。
如果控制单元125确定从MCIM的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到确认通知(步骤S975),那么控制单元进行到步骤S941。
如上所述,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决定MCIM的转移目的地,并且基于决定来转移MCIM以能够回答呼入呼叫。
<3.第三实施例>
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对其中将设定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MCIM处理为是无效的并且转移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的示例进行了描述。在这种情况下,其MCIM是无效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不再能基于合同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进行无线通信,并且不能继续进行在无效之前的数据通信。这样,推断出用户会感到不舒服。
因此,在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参考图22至图25,对不是使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MCIM无效并且将该MCIM转移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而是临时地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设定另一有效的MCIM的情况进行描述。
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示例性系统配置和无线通信设备的示例性内部配置与图2、图3、图5和图6中的配置类似,因此,在此处省略对其的描述。
[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转移设定屏幕的示例显示]
图22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显示单元370中显示的显示屏幕(转移设定屏幕450)的示例性显示的图。
图22中的转移设定屏幕450是图8中示出的转移设定屏幕430的修改。转移设定屏幕450的开始转移按钮451和拒绝呼入呼叫按钮452与图8中示出的开始转移按钮431和拒绝呼入呼叫按钮432基本上相同,因此,在此处省略对其的描述。
转移设定屏幕450的不同之处在于:缺少在图8中的转移设定屏幕430中的对通信功能的不可用性的提醒(“然而,请注意:如果您将呼入呼叫转移,那么您将不再能够使用该设备的通信功能”)。
此处将对缺少提醒的原因进行描述。在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当呼入呼叫被转移时,转移源的无线通信设备的MCIM是原封不动的(没有进行无效处理),并且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给转移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设备设定临时合同认证信息。
此处将对临时合同认证信息进行描述。临时合同认证信息是向其强加了一定的限制的合同认证信息(MCIM)并且是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临时发出的合同认证信息。可以将例如次数的限制(例如每日四次)、处理限制(例如仅数据同步处理)、时间限制(例如不多于一个小时)以及大小限制(例如小于300KB)假设为一定的限制。强加了时间限制的合同认证信息可以理解为时间合同认证信息(例如在其上强加了在经过的固定的时间之后自动无效的限制的MCIM)。例如,如果强加了仅对被转移的呼叫可用的使用限制,那么当被转移的呼叫开始时发出临时合同认证信息以对于被转移的呼叫可用(临时可用),并且当被转移的呼叫结束时使临时合同认证信息无效。另外,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可以管理发出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次数(每天发出的次数的上限)、数据量、有效时间等。
尽管在图22中对在组中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数目是一个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进行描述,但是在存在多个配备了呼叫功能无线通信设备的情况下也缺少提醒。即,通过从图9中的显示示例中消除提醒而获得的显示示例变成了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在存在多个配备了呼叫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情况下显示的转移设定屏幕。
[当进行呼入呼叫转移处理时的示例通信]
图23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由通信系统的各种设备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序列图。
图23中示出的序列图是图12和图13中示出的序列图的修改,并且不同之处在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发出临时合同认证信息。这样,在图23中,与图12和图13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被附到与图12和图13中的部分通用的部分,此处省略对其的描述。图23中示出的序列图之前的部分(对应于图11的部分)与图11类似,因此,在此处省略对其的图示和描述。
图23中,示出了设定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通信处理(临时合同认证信息设定处理570),而不是图12中示出的MCIM转移处理520的通信处理。在图23中还示出了在临时合同认证信息设定处理570之后,图13中示出的通信处理(541至548)以及关于临时合同认证信息无效的处理(582至584)。
将对图23中示出的每一个通信处理进行描述。首先,当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接收转移设定信息时(图11中的519),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的控制单元125向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发送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设定信息(571至574)。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设定信息是给无线通信设备设定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与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处于连接的状态(图11中的502)。这样,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设定信息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经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发送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571至574)。
当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接收到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设定信息时(574),对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的MCIM信息存储单元350进行了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设定处理(575)。由此将临时合同认证信息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因此,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可以基于临时合同认证信息建立到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的连接(576)。即,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经过基于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连接而处于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连接的状态(576)。
然后,像图13那样,当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进入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连接的状态时(576),通知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的用户结束转移处理(541至543)。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进行呼叫信号转换处理(581)。呼叫信号转换处理是将由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的用户呼叫的(拨打的)电话号码转换到临时合同认证信息中提供的电话号码的处理。然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通过呼叫经转换的电话号码向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发送呼叫信号(582、583)。
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回答呼叫信号之后直到进入呼叫状态为止的通信处理(546至548)与图13中示出的通信处理相似,因此,在此处省略对其的描述。
然后,在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和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进入呼叫状态之后(547、548),呼叫结束,进行了对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的MCIM信息存储单元350中的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无效处理(584)。由此使由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持有的临时合同认证信息无效,因此,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不再能够基于临时合同认证信息建立到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的连接。这样,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处于通过基于PCID的受限制的连接与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200连接的连接状态(585)。然后,在终止通信处理之前,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放弃(删除)关于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设定的信息(586)。
[通信系统的示例操作]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操作进行描述。
[持有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示例操作]
图24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由持有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24是图14中示出的处理过程的修改,并且除了没有接收到MCIM的无效信息并且没有进行MCIM的无效处理以外与图14相同。即,在图24中示出的流程图中,缺少图14中示出的步骤S910和步骤S911。否则,图24与图14相同,因此,在此处省略对其的描述。
[给其设定了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示例操作]
图25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由给其设定了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25是图15中示出的处理过程的修改,并且不同之处在于设定临时合同认证信息,而不是设定MCIM。这样,相同的附图标记被附到与图15中的处理过程相同的处理过程,并且在此处省略对其的描述。
首先控制单元330确定是否接收到从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发送的设定信息(步骤S981),如果没有接收到,那么继续对接收进行监视。步骤S981中的设定信息是设定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设定信息,而图15中的步骤S921中的设定信息是设定MCIM(合同认证信息)的设定信息。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单元确定接收到设定信息(步骤S981),那么在进行到步骤S923之前,控制单元330对MCIM信息存储单元350进行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设定处理(步骤S982)。
然后,在步骤S926中确定结束呼叫之后,控制单元330进行使临时合同认证信息无效的处理(无效处理)(步骤S983),以终止由给其设定了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的通信处理的操作。
[第二通信运营商的示例操作]
图26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由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120进行的示例性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26是图17中示出的处理过程的修改,并且不同之处在于:使得临时合同认证信息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这样,相同的附图标记被附到与图17中的处理过程相同的处理过程,并且在此处省略对其的描述。图26中示出的流程图之前的部分(对应于图16的部分)与图16类似,因此,在此处省略对其的图示和描述。
首先,如果控制单元125在确定是否接收到由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发送的转移设定信息的步骤(图16中的步骤S938)中确定接收到转移设定信息,那么控制单元125向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发送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设定信息(步骤S991)。然后,控制单元125确定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中的临时合同认证信息设定是否已完成(步骤S992),如果没有完成,那么继续监视是否完成。
如果控制单元125确定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中的临时合同认证信息设定已完成(步骤S992),那么控制单元125向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发送转移完成通知(步骤S945)。然后,在进行到步骤S946之前,控制单元125进行将由主叫侧的通信设备150提交的呼叫信号的电话号码转换到临时合同认证信息的电话号码的转换处理(步骤S993)。
然后,如果控制单元在确定呼叫是否结束的步骤(步骤S951)中确定呼叫结束,那么控制单元在终止通信处理的操作之前进行删除临时合同认证信息设定的处理(设定删除处理)(步骤S994)。
如上所述,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可以在不需要使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MCIM无效的情况下,通过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设定临时合同认证信息来回答对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呼入呼叫。
在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避免了使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通信功能不可用。这样,可以在不显示转移设定屏幕450的情况下自动地转移呼入呼叫。
因此,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回答对没有包括在持有MCIM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功能的呼叫。
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对其中在MCIM转移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300之后不再管MCIM的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不限于该示例。例如,也可以考虑例如其中MCIM返还给最初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的情况。
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向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发送包含组信息的呼入呼叫信息,但是第一实施例不限于该示例。例如,也可以考虑其中第一无线通信设备130总是持有组信息并且基于持有的组信息决定MCIM的转移目的地的情况。
通过以整体配置的信息处理设备(通信控制设备120、200等)作为示例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技术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到信息处理系统,在该信息处理系统中,包括在这些信息处理设备中的每一个单元(例如控制单元或者组管理数据库220)由多个设备形成。尽管通过以由三个或者四个无线通信设备形成的组AB作为示例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由两个或者五个或者更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形成的组。通过以其中在形成组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处理的情况作为示例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本技术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当不形成组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处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用户的操作(例如标识远程无线通信设备的标识信息的输入操作)来设定与其进行通信处理的远程方。
另外,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移动无线通信设备(例如数据通信专用的终端设备)和固定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以收集自动售货机的数据为目的的无线通信设备以及安装在电梯、汽车和电子装置上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家用电器、游戏机和数码相框)。
以上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对其中将对MCIM的使用权用作为网络连接权的示例进行了描述。然而,还可以将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基于其它信息(例如USIM(通用用户标识模块))来连接到指定的网络的连接权。
上述实施例是实现本技术的示例,并且实施例中的事项分别与权利要求中的发明特定事项具有对应关系。同样地,实施例中的事项与权利要求中用相同的名称表示的发明特定事项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然而,本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实现实施例的各种修改。
可以将以上在实施例中描述的处理序列处理为具有一系列的序列的方法或者处理为使计算机执行该一系列的序列的程序以及存储该程序的记录媒体。可以使用硬盘、CD(光盘)、MD(迷你光盘)以及DVD(数字多功能盘)作为记录媒体。另外,可以使用存储卡以及蓝光光盘(注册商标)。
此外,本技术还可以如以下这样配置。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其接收执行请求,以使无线通信设备通过使用利用无线通信而连接到预定网络的连接权来执行特定功能,
其中,在接收到执行请求时,连接权被设定给不包括特定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并且在连接权没有被设定给包括特定功能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时,使连接权被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使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执行请求执行特定功能。
(2)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信息处理设备是第一无线通信设备,
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执行请求时,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将使连接权被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定请求发送给对连接权进行管理的管理系统。
(3)根据(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共享连接权的组包括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包括信息处理设备,以及
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将组包含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包括特定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识别为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4)根据(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当存在包括特定功能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时,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将基于用户的操作从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选择的一个无线通信设备识别为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5)根据(3)或(4)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将用于标识包括在组中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每一个的标识信息存储在管理组的RO(注册运营商)中,以及
控制单元从RO获取标识信息,以使显示单元基于所获取的标识信息显示用于从组包括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选择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选择屏幕,并且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将基于用户在选择屏幕上的操作而选择的无线通信设备识别为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6)根据(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管理系统是SHO(选择的归属运营商),
控制单元向SHO作出设定请求,以及
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执行控制,以使用由SHO根据设定请求设定的连接权来执行特定功能。
(7)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信息处理设备是管理连接权的信息处理设备,以及
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执行请求时,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通过使连接权被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来使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执行请求执行特定功能。
(8)根据(7)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当接收到执行请求时,控制单元确定特定功能是否被包括在被设定有连接权的无线通信设备中,并且基于确定结果执行控制。
(9)根据(7)或(8)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共享连接权的组包括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以及
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将组包括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包括特定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识别为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10)根据(9)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控制单元将基于用户的操作选择的一个无线通信设备识别为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11)根据(9)或(10)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将用于标识组包括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每一个的标识信息存储在管理组的RO中,以及
控制单元从RO获取标识信息以执行控制,以向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所获取的标识信息。
(12)根据(1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将所获取的标识信息作为使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单元显示选择屏幕的信息发送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选择屏幕用于从组包括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选择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13)根据(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特定功能是呼叫功能。
(14)根据(1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信息处理设备是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以及
第一无线通信设备通过数据通信功能接收执行请求。
(15)根据(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在将设定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连接权转移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之后,使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执行特定功能。
(16)根据(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通过使第二连接权被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来使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执行特定功能,第二连接权是比设定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连接权更受限制的连接权,并且第二连接权使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执行请求执行特定功能。
(17)根据(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连接权是基于用于连接到由通信运营商运营的基站的合同认证信息来连接到基站的权利。
(18)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作为被设定使用无线通信连接到预定网络的连接权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不包括特定功能;以及
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作为未被设定连接权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特定功能,
其中,当接收到使无线通信设备执行特定功能的执行请求时,连接权被设定给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并且当连接权没有被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时,使连接权被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使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执行请求执行特定功能。
(19)一种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过程,接收执行请求,以使无线通信设备通过使用利用无线通信而连接到预定网络的连接权来执行特定功能;以及
执行过程,在接收到执行请求时,连接权被设定给不包括特定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并且在连接权没有被设定给包括特定功能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时,使连接权被设定给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使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执行请求执行特定功能。
附图标记列表
10 通信系统
21、31、121、122、206 基站
40 网络
51 主叫侧的通信设备
90 用户
100 通信系统
110 网络
120 通信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运营商)
125、210、330 控制单元
130 第一无线通信设备
140 第三无线通信设备
150 主叫侧的通信设备
200 通信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运营商)
205 通信单元
220 组管理数据库
300 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311 天线
312 天线共享单元
321 调制单元
322 解调单元
331 总线
340 存储器
350 MCIM信息存储单元
360 操作单元
370 显示单元
380 位置信息获取单元
391 麦克风
392 扬声器

Claims (19)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其接收执行请求,以使无线通信设备通过使用利用无线通信而连接到预定网络的连接权来执行特定功能,
其中,在接收到所述执行请求时,所述连接权被设定给不包括所述特定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并且在所述连接权没有被设定给包括所述特定功能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时,使所述连接权被设定给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执行请求执行所述特定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信息处理设备是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
所述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所述执行请求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将使所述连接权被设定给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定请求发送给对所述连接权进行管理的管理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共享所述连接权的组包括多个无线通信设备,所述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将所述组包含的所述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包括所述特定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识别为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当存在包括所述特定功能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将基于用户的操作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选择的一个无线通信设备识别为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将用于标识包括在所述组中的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每一个的标识信息存储在管理所述组的注册运营商中,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注册运营商获取所述标识信息,以使显示单元基于所获取的所述标识信息显示用于从所述组包括的所述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选择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选择屏幕,并且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将基于用户在所述选择屏幕上的操作而选择的无线通信设备识别为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管理系统是选择的归属运营商,
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选择的归属运营商作出所述设定请求,以及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执行控制,以使用由所述选择的归属运营商根据所述设定请求设定的所述连接权来执行所述特定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信息处理设备是管理所述连接权的信息处理设备,以及
所述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所述执行请求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通过使所述连接权被设定给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来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执行请求执行所述特定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当接收到所述执行请求时,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特定功能是否被包括在被设定有所述连接权的无线通信设备中,并且基于确定结果执行所述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共享所述连接权的组包括多个无线通信设备,所述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将所述组包括的所述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包括所述特定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识别为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将基于用户的操作选择的一个无线通信设备识别为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将用于标识所述组包括的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每一个的标识信息存储在管理所述组的注册运营商中,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注册运营商获取所述标识信息以执行控制,以向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所获取的标识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将所获取的标识信息作为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单元显示选择屏幕的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选择屏幕用于从所述组包括的所述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选择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特定功能是呼叫功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信息处理设备是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以及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通过数据通信功能接收所述执行请求。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在将设定给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所述连接权转移给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之后,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执行所述特定功能。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通过使第二连接权被设定给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来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执行所述特定功能,所述第二连接权是比设定给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所述连接权更受限制的连接权,并且所述第二连接权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执行请求执行所述特定功能。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连接权是基于用于连接到由通信运营商运营的基站的合同认证信息来连接到所述基站的权利。
18.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无线通信设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作为被设定使用无线通信连接到预定网络的连接权的无线通信设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不包括特定功能;以及
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作为未被设定所述连接权的无线通信设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所述特定功能,
其中,当接收到使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执行所述特定功能的执行请求时,所述连接权被设定给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并且当所述连接权没有被设定给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时,使所述连接权被设定给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执行请求执行所述特定功能。
19.一种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过程,接收执行请求,以使无线通信设备通过使用利用无线通信而连接到预定网络的连接权来执行特定功能;以及
执行过程,在接收到所述执行请求时,所述连接权被设定给不包括所述特定功能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并且在所述连接权没有被设定给包括所述特定功能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时,使所述连接权被设定给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执行请求执行所述特定功能。
CN201280040476.7A 2011-08-26 2012-08-08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和用于控制信息处理设备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312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4231A JP5948762B2 (ja) 2011-08-26 2011-08-26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1-184231 2011-08-26
PCT/JP2012/070186 WO2013031501A1 (ja) 2011-08-26 2012-08-08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31265A true CN103931265A (zh) 2014-07-16
CN103931265B CN103931265B (zh) 2018-05-15

Family

ID=47756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047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31265B (zh) 2011-08-26 2012-08-08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和用于控制信息处理设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4121B2 (zh)
EP (1) EP2750472B1 (zh)
JP (1) JP5948762B2 (zh)
CN (1) CN103931265B (zh)
BR (1) BR112014003912A2 (zh)
WO (1) WO20130315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02671B2 (en) 2014-07-29 2017-03-21 Xiaomi Inc.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for telephone call transfer
CN104184888A (zh) * 2014-07-29 2014-12-0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呼叫转移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EP2981113B1 (en) 2014-07-31 2019-07-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 service between mobile devices sharing same phone number
KR102345651B1 (ko) * 2014-07-31 2021-12-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 이동통신 시스템 상에서 동일한 전화번호를 공유하는 서로 다른 모바일 디바이스들, 및 동일한 전화번호를 공유하는 서로 다른 모바일 디바이스들에서 이동통신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US10663313B2 (en) * 2017-12-15 2020-05-26 Google Llc Providing traffic warnings to a user based on return journe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6834A (zh) * 2000-11-10 2002-07-0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US20070130340A1 (en) * 2005-12-02 2007-06-07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Cross-platform redirection of communications
CN101515971A (zh) * 2008-02-20 2009-08-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电话通信控制装置、电话通信系统以及电话通信控制方法
WO2010129426A1 (en) * 2009-05-04 2010-11-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 transfer of control of a collaborative session using sip protoc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3368B2 (ja) * 2000-11-10 2007-07-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GB2375261B (en) * 2001-04-30 2004-10-13 Nokia Corp Radiotelephone system
JP2003296274A (ja) * 2002-03-29 2003-10-17 Fujitsu Ltd データ取得システム
JP4671270B2 (ja) 2004-08-31 2011-04-13 ソニー エリクソン モバイル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エービー 携帯通信端末および端末間通信方法
DE202005021930U1 (de) * 2005-08-01 2011-08-08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Faseroptische Auskoppelkabel und vorverbundene Baugruppen mit Toning-Teilen
JP2008011416A (ja) * 2006-06-30 2008-01-17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WO2008059758A1 (fr) * 2006-11-15 2008-05-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ème, procédé et appareil de commande de communication et terminaux de communication
WO2008072488A1 (ja) 2006-12-13 2008-06-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通信制御装置、方法、及び通信端末
US8712474B2 (en) * 2007-04-20 2014-04-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cure soft SIM credential transfer
US8200265B2 (en) * 2008-12-23 2012-06-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ata transfer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US9407686B2 (en) * 2009-02-27 2016-08-02 Blackberry Limited Device to-device transfer
KR20170001731A (ko) * 2009-03-05 2017-01-04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안전한 원격 가입 관리
CN107332816A (zh) * 2009-04-20 2017-11-07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多个域和域所有权的系统
DK2428013T3 (da) * 2009-05-04 2013-08-0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ession push-overførsel
JP5495169B2 (ja) * 2009-06-11 2014-05-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TWI430648B (zh) * 2009-06-12 2014-03-11 Univ Nat Chiao Tung 與通訊對象相關之即時可重組電話號碼系統及運用該系統之通訊方法
US9258697B2 (en) * 2009-06-26 2016-02-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station, posit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10084818A1 (en) * 2009-10-09 2011-04-14 George Cessna Graham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obile device allowing escalation through notification levels
EP2601802B1 (en) * 2010-08-04 2019-04-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lephon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all transfer subscription
EP2636232A4 (en) * 2010-11-01 2016-04-2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GATEWAY DEVICE,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COMPUTER PROGRAM
EP2649833A1 (en) * 2010-12-07 2013-10-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sioning a temporary identity module using a key-sharing scheme
JP5803112B2 (ja) * 2011-01-14 2015-11-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装置、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673150B2 (ja) * 2011-01-31 2015-02-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5842454B2 (ja) * 2011-08-12 2016-01-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6834A (zh) * 2000-11-10 2002-07-0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US20070130340A1 (en) * 2005-12-02 2007-06-07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Cross-platform redirection of communications
CN101515971A (zh) * 2008-02-20 2009-08-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电话通信控制装置、电话通信系统以及电话通信控制方法
WO2010129426A1 (en) * 2009-05-04 2010-11-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 transfer of control of a collaborative session using sip protocol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SG SA: "《3GPP TSG SA, 3GPP TR 33.812 v9.2.0》", 30 June 20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24121B2 (en) 2019-12-31
JP2013046317A (ja) 2013-03-04
WO2013031501A1 (ja) 2013-03-07
EP2750472A4 (en) 2015-04-29
JP5948762B2 (ja) 2016-07-06
EP2750472B1 (en) 2019-05-22
US20140228002A1 (en) 2014-08-14
EP2750472A1 (en) 2014-07-02
BR112014003912A2 (pt) 2017-03-21
CN103931265B (zh) 2018-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03112B2 (ja) 無線端末装置、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
US8532695B2 (en) Mobile telephone, telephone number managing server, telephone number changing system, telephone number requesting method, and telephone number requesting program
CN102821380A (zh) 用于实现移动终端一卡多号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563474A (zh) 无线通信装置、信息处理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3931265A (zh)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和用于控制信息处理设备的方法
EP2453399A1 (en)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CN103477619A (zh) 信息处理装置、无线通信装置、通信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3036938A (zh)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系统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3493518A (zh) 信息处理设备、网络控制设备、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1820481A (zh) 无线通信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3609095A (zh) 无线通信设备、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和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3404186A (zh) 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设备控制方法
US2016026941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P2106168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ubscriber identity code notification apparatus
JP5673150B2 (ja)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6217790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491575B2 (ja) 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3990087B2 (ja)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位置情報取得方法ならびに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位置情報通知方法
JP6278058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0813809B1 (ko) 이동 통신망에서의 호 처리 방법
JP2014183381A (ja) 管理装置、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KR20140035711A (ko) 무료 통화 서비스 제공을 위한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JPWO2012073370A1 (ja) 携帯電話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