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20389B - 一种脱硫增效装置及其应用于现有设备的改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脱硫增效装置及其应用于现有设备的改装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20389B CN103920389B CN201410183185.4A CN201410183185A CN103920389B CN 103920389 B CN103920389 B CN 103920389B CN 201410183185 A CN201410183185 A CN 201410183185A CN 103920389 B CN103920389 B CN 1039203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region
- shower
- serosity
- existing equipment
- plat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硫增效装置,包括:浆液喷淋模块,其内部设置有喷淋管;浆池增容分区模块,其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浆液池分区为氧化区和吸收区的分区隔离组件;连通管道,其一端与所述喷淋管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吸收区连通;循环泵,其通过所述连通管道将所述吸收区的浆液泵入所述喷淋管中。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脱硫增效装置,能够有效提高现有设备的脱硫效率,同时控制脱硫增效改造的投资成本,并保证脱硫系统的稳定运行,实现烟气的达标排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脱硫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脱硫增效装置及其应用于现有设备的改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新颁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也在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两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新的排污收费制度的实施也对电厂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在此情况下,现有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一般为95%),已无法满足新的环保排放标准要求,因此烟气脱硫装置的改造己是势在必行。
脱硫增效改造通常有三种方式:
方式一,串联一座脱硫塔;
方式二,控制燃煤中硫的含量;
方式三,在现有脱硫系统中加入脱硫增效剂。
但是,以上三种方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方案一需串联的脱硫塔投资高,占地面积大,大多数电厂无法提供足够的场地,改造方案难以实施;
方案二极大地增加了燃煤成本,对多数电厂来说并不是较好的解决方案;
方案三虽然在使用初期能够明显提高脱硫效率,但是无法有效保证脱硫系统长时间的稳定运行,原因在于,脱硫增效剂在实际运行一段时间后,就难以维持高水平的脱硫效率,进而影响了脱硫系统的稳定运行。而且现在使用的脱硫增效剂难以灵活适应不同煤种和负荷的变化,同时现有的脱硫增效剂增加了石膏中杂质的含量,降低了石膏的纯度。
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脱硫效率,实现烟气的达标排放,同时控制脱硫增效改造的投资成本,并保证脱硫系统的稳定运行,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硫增效装置及其应用于现有设备的改装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现有设备的脱硫效率,实现烟气的达标排放。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脱硫增效装置,包括:
浆液喷淋模块,其内部设置有喷淋管;
浆池增容分区模块,其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浆液池分区为氧化区和吸收区的分区隔离组件;
连通管道,其一端与所述喷淋管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吸收区连通;
循环泵,其通过所述连通管道将所述吸收区的浆液泵入所述喷淋管中。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浆液喷淋模块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层喷淋管,每层所述喷淋管包括多根喷淋管,且该多根喷淋管的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上;
每层所述喷淋管中,相邻的所述喷淋管交叉错位布置,且相邻的所述喷淋管的轴线成一角度,该角度为5°-30°。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喷淋管为缩径管;
和/或;
所述喷淋管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
和/或;
所述循环泵为离心泵。
进一步优选地,每根所述喷淋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雾化喷嘴,
所述雾化喷嘴的喷淋角度为40°-120°,和/或,所述雾化喷嘴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分区隔离组件包括间隔排布的分区隔离板和分区隔离管,其中,相邻的所述分区隔离板和所述分区隔离管之间留有供浆液流通的间隙。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分区隔离板包括板体和设置在该板体两侧的翼片;
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为所述分区隔离管的轴线方向;
所述翼片的数目为多个,且沿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分布。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分区隔离管在沿其轴线方向上设置有止逆式喷嘴,且该止逆式喷嘴分布于所述分区隔离管的两侧;在所述分区隔离管的两侧,所述止逆式喷嘴与所述翼片间隔布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翼片沿所述板体均匀分布;
和/或;
所述止逆式喷嘴沿所述分区隔离管均匀分布;
和/或;
在垂直于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板体具有半圆形截面或矩形截面或三角形截面;
和/或;
所述止逆式喷嘴为孔板式喷嘴,所述分区隔离管侧边引出侧管,所述止逆式喷嘴设置在该侧管处,且所述侧管内部设置有止逆瓣。
根据如前述的脱硫增效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将其应用于现有设备的改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现有设备的喷淋层与除雾器之间进行切割,将所述浆液喷淋模块置于现有设备的喷淋层与除雾器之间;
在现有设备的浆液池位置进行切割,将现有设备的浆液池分割为上浆液池和下浆液池,将所述浆池增容分区模块置于该切割位置处,并位于所述上浆液池和所述下浆液池之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浆液喷淋模块与所述浆池增容分区模块在安装时,采用液压提升安装方式;
和/或;
采用加固件对脱硫增效装置与现有设备的连接位置处进行加固。
本发明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技术效果:
1、能够有效提高现有设备的脱硫效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现有脱硫设备的脱硫增效装置,其结构简单,由浆液喷淋模块、浆池增容分区模块、连通管道以及循环泵组成。本发明可以在现有设备上直接进行改装,其中,在现有设备的喷淋层与除雾器之间进行切割,将浆液喷淋模块置于现有设备的喷淋层与除雾器之间,但是并不限定现有设备的喷淋层与浆液喷淋模块的上下位置关系;同时,在现有设备的浆液池位置进行切割,将现有设备的浆液池分割为上浆液池和下浆液池,将浆池增容分区模块置于该切割位置处,并位于上浆液池和下浆液池之间。(1)本发明中的浆液喷淋模块与现有设备的原喷淋层形成高通量喷淋层,由于在原喷淋层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浆液喷淋模块,增加了一层或多层喷淋管,使得喷淋的覆盖面积增大,浆液循环量提高至50%,远远大于传统的30%的设计量。(2)本发明中的浆池增容分区模块内部设置有用于将浆液池分区为氧化区和吸收区的分区隔离组件,这样当浆池增容分区模块置于现有脱硫设备被切割后形成的上浆液池和下浆液池之间时,现有的浆液池也被分区隔离组件隔离成了氧化区(上浆液池)和吸收区(下浆液池),这样就形成了不同pH值的浆液环境,氧化区的pH值较低,有利于氧化过程的完成(对喷淋溶液中的亚硫酸成分氧化成稳定的硫酸),吸收区的pH值较高,碱性溶液更容易在喷淋时进行SO2等的吸收(吸收区的浆液被循环泵通过连通管道泵入喷淋管,进行喷淋)。浆液池的分区是本发明的关键点,能够形成不同的pH值浆液区,分别为氧化和吸收提供更佳的浆液环境,分别实现氧化和吸收功能,满足了高效的脱硫要求。而现有技术没有对浆液池进行分区,浆液的pH值为混合后的中间值,同时降低了浆液的吸收能力和氧化能力,无法实现高效的脱硫过程。
2、能够对浆液池进行有效的分区。在本发明中,浆池增容分区模块的分区隔离作用通过分区隔离组件实现,优选地,分区隔离组件可以为间隔排布的分区隔离板和分区隔离管,也可以理解为,分区隔离板和分区隔离管是耦合排布的,其中,相邻的分区隔离板和分区隔离管之间留有供浆液流通的间隙,这样就缩减了浆液池上下两区(氧化区和吸收区)的流通通道面积,浆液自上而下流经该间隙时,产生文丘里效应,有效地抑制了上下区浆液的混合。进一步优选地,当分区隔离板的两侧设置有翼片时,可进一步缩小供上下两区浆液流通的流通通道面积;更进一步优选地,当分区隔离管的两侧引出止逆式喷嘴,且止逆式喷嘴与翼片间隔排布时(也可以从分区隔离管的两侧引出侧管,止逆式喷嘴设置在该侧管中,侧管与翼片间隔排布),更进一步地缩小了供上下两区浆液流通的流通通道面积,更有效地抑制了上下区浆液的混合,实现了脱离设备的分区。
3、使用方便,在提高脱硫效率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同时可以有效保证高效脱硫长期稳定地运行。本发明的脱硫增效装置可以直接在现有设备上进行改装,对现有设备的相关结构进行切割,并进行液压顶升安装即可,使用方便。同时本发明还可在对现有设备进行分区实现高效脱硫的基础上,能够节约成本,无需投入较大的成本,例如串联脱硫塔或控制燃煤中硫的含量产生的较大成本。同时也由于无需加入脱硫增效剂的使用,只是结构上的改变,能够有效保证长期稳定的高效脱硫。
4、设计零活,使用范围广。本发明的脱硫增效装置中的浆液喷淋模块和浆池增容分区模块设计灵活,结构并不唯一,可以根据不同的烟气量和烟气含硫量灵活确定。具体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不同的烟气量和烟气含硫量适用的浆液喷淋模块中喷淋管的层数和浆池增容分区模块的高度,有效保证了脱硫增效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脱硫增效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喷淋增效模块的一种实施例的喷淋管布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分区隔离板与分区隔离管的排布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分区隔离板的正视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分区隔离板的侧视图;
图6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分区隔离板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分区隔离管的侧视图;
图8是图7所示实施例的分区隔离管的正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孔板式喷嘴的局部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止逆式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浆液喷淋模块、2-浆池增容分区模块、3-喷淋管、4-壳体一、5-壳体二、6-分区隔离板、7-分区隔离管、8-止逆式喷嘴、9-连通管道、10-止逆瓣、11-孔板式喷嘴、12-翼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附图1,脱硫增效装置包括浆液喷淋模块1和浆池增容分区模块2,其中,浆液喷淋模块1的内部设置有喷淋管3,浆池增容分区模块2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浆液池分区为氧化区和吸收区的分区隔离组件。浆液喷淋模块1和浆池增容分区模块2之间通过连通管道9进行连通,具体地,连通管道9的一端与喷淋管3连通,另一端与浆池增容分区模块2下部的吸收区连通,循环泵用于通过连通管道9将吸收区的浆液泵入喷淋管3中。其中,浆池增容分区模块2中的分区隔离组件可以为能够实现分区功能的结构,通过减小分区隔离组件上方的浆池和下方的浆池之间浆液的流通面积,例如可在分区隔离组件上留有用于浆液流通的缝隙,即可缩小浆液的流通面积,实现分区的功能。其中,喷淋管可以设置为一层或多层,每层喷淋管也可设置一根或多根喷淋管,具体可根据实际不同的需要进行调整。其中,循环泵也可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当循环泵为一个时,其与浆液喷淋模块中的所有喷淋管3相对应,同时向多个喷淋管中泵入浆液进行喷淋;当循环泵为多个时,每个循环泵可与每层喷淋管对应,向每层的喷淋管中同时泵入浆液,或者每个循环泵单独对应每根喷淋管,每个循环泵单独控制向每根喷淋管中泵入浆液。优选地,循环泵优先选用离心泵,离心泵的结构紧凑,流量和扬程范围宽,且流量均匀、运转平稳、振动小,不需要特别减震的基础。同时,离心泵的设备安装和维护检修费用都较低。
优选地,浆液喷淋模块和浆池增容分区模块分别设置有壳体,例如图1所示的浆液喷淋模块的壳体一4,和浆池增容分区模块的壳体二5。壳体的设置可便于将脱硫增效装置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制造、搬运、安装等。优选地,壳体一和壳体二可采用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制成,不限定材料的选用。优选地,壳体一和壳体二的内壁可设置衬胶层或玻璃鳞片层,有效避免浆液对壳体的腐蚀。
优选地,浆液喷淋模块的内部设置有一层或多层喷淋管,每层喷淋管包括一根或多根喷淋管。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照附图2,设置有多层喷淋管,且每层喷淋管包括多根喷淋管,且该多根喷淋管的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上;每层喷淋管中,相邻的喷淋管交叉错位布置,且相邻的喷淋管的轴线成一角度β(图2),该角度为5°-30°,即相邻的喷淋管之间成一5°-30°的夹角。相邻的喷淋管之间成一夹角,可以有效避免在设置多层喷淋管的情况时,上层喷淋管喷淋的浆液直接喷淋在下层管道上,对下层管道造成腐蚀。
优选地,喷淋管选用缩径管,可实现管道的变径,满足喷淋时不同浆液量的使用需求。优选地,当使用缩径管时,其管径的变化范围为10mm-500mm,其他数值范围的管径也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优选地,喷淋管的长度为5m-20m之间更便于实际使用,但是其他数值范围的长度也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优选地,喷淋管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不限制材料的选用。优选地,喷淋管的内表面设置玻璃鳞片层或其他防腐层,可有效避免浆液对喷淋管的腐蚀。
优选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喷淋管上设置雾化喷嘴,这样可便于操纵喷淋时的角度,进而可有效控制喷淋范围。优选地,在使用时,雾化喷嘴的喷淋角度一般设为40°-120°,能够实现较优的喷淋范围,但是其他数值范围的喷淋角度也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优选地,雾化喷嘴也可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不限制材料的选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参照附图1和附图3,浆液增容分区模块中的分区隔离组件包括间隔排布(也可理解为耦合排布)的多个分区隔离板6和多个分区隔离管7,其中,相邻的分区隔离板和分区隔离管之间留有供浆液流通的间隙,这样分区隔离组件上方的浆液就只能通过该间隙流入分区隔离组件下方的浆液池中。由于间隙较小,浆液自上而下流经该间隙时,会产生文丘里效应,能够有效地抑制上下浆液的混合,实现浆液池的分区,形成利于氧化过程进行的上方的氧化区,和有利于吸收过程的下方的吸收区,二者浆液的pH值不同。除了本方案之外,能够有效抑制上下浆液的混合从而实现分区功能的其他结构的分区隔离组件也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细化,参照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6,分区隔离板包括板体(图4中半圆形截面的位置)和设置在板体两侧的翼片12,参照附图3,板体的长度方向为分区隔离管的轴线方向,翼片的数目为多个,且沿板体的长度方向分布。设置翼片的功能在于,可进一步缩小浆液流经分区隔离组件时通过的间隙,有利于浆液池的分区。翼片的形状可为多种形状,为了便于制造和与其他结构进行吻合,翼片可参照附图3和附图6中设置为方形结构(从俯视角度,翼片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优选地,翼片设置在板体的上部,参照附图4和附图5,翼片12的上表面与板体的上表面齐平,有利于进一步抑制上方的浆液通过间隙流下。同时,板体可以为平面板结构,但是为了结构的稳固性考虑,板体可以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结构,例如图4中的板体结构,板体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上的厚度远远大于翼片的厚度。进一步地,板体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半圆形(参照图4)或矩形或三角形等其他形状,优选地,板体的上表面(朝向上部氧化区的浆液池的表面)为平面。
优选地,进一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细化,参照附图8,分区隔离管7在沿其轴线方向上设置有止逆式喷嘴8或其他能够起到止逆式功能的喷嘴结构,止逆式喷嘴分布于分区隔离管的一侧或两侧,且与翼片间隔布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缩小浆液自上而下流过的流通面积,为浆液池的分区进一步提供保证。止逆式喷嘴是为了向浆液池中鼓入空气,利于氧化过程的进行。优选地,由于部分止逆式喷嘴的结构不便于直接设置在管道的侧边,同时也为了本发明的分区功能的进一步实现,在分区隔离管的侧边引出侧管,将止逆式喷嘴设置在该侧管处,这样不仅便于设置喷嘴,同时侧管的结构比喷嘴的结构更易于同翼片进行间隔布置,进一步地缩小浆液的流通面积,促进分区的实现。
具体地,参照附图9和附图10,本发明的止逆式喷嘴中,喷嘴与传统的喷嘴布置方式不同,传统的喷嘴采用向下布置方式,同时需要配套布置搅拌装置,用于起泡切割,增加气泡的比表面积和停留时间。本发明的喷嘴采用侧向式布置(优选通过引出侧管实现),这样可以增加侧管的喷嘴开孔数目(参见图9中的孔板式喷嘴11,板上设有多个开孔),缩小了开孔孔径,产生的气泡粒径较小;同时,气泡产生位置在分区通道(即供浆液自上流下的间隙)之间,气泡扩散方向(水平)与浆液流动方向(竖直)呈现垂直切割,经过液相切割后,气泡粒径进一步缩小,增大了传质面积,同时气泡对浆液有一定的混合搅拌作用,无需另外配套设置搅拌装置,节省了设备投资。进一步地,侧向喷嘴产生的气泡进一步抑制了上下层浆液的混合,更好地实现了塔内分区。同时,分区隔离板的翼片也会对止逆式喷嘴鼓入的空气泡进行有效的切割,进一步增强了氧化段的空气利用率,提高了氧化效果。
具体地,参照附图7和附图9,本发明的止逆式空气喷嘴为孔板式。传统的开孔方式为在主管道上开孔,为了保证管道的机械强度,同时要考虑到氧化管道内的结垢现象,一般在主管道底部开数量有限的小孔。本发明在主管道上侧边引管,大大增大了开孔数目,同时缩小了开孔孔径,开孔数目平均增加了50倍以上,相同条件下,通入的空气的比表面相应增加;同时在侧管中安装止逆瓣(图10中的止逆瓣10),止逆瓣保证了侧管的单向性,只允许空气向喷嘴方向流动,在不通气时止逆阀自动关闭,可以防止石膏等细小颗粒通过喷嘴进入空气主管,可以有效的减少主管内发生结垢现象,延长了空气管道的使用寿命。止逆瓣互不连接,部分侧管出现堵塞时,对其它侧管没有影响,对系统运行无影响,增加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优选地,翼片沿板体均匀分布,止逆式喷嘴沿分区隔离管均匀分布,使得结构对称,便于制造,且能够均匀地抑制上下浆液的混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为优选的实施例中,脱硫增效装置包括浆液喷淋模块和浆池增容分区模块,其中,浆液喷淋模块内部设置有多层喷淋管,且每层喷淋管包括多根喷淋管,其中,浆池增容分区模块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将浆液池分区为氧化区和吸收区的分区隔离组件,且多个分区隔离组件成一排排布。具体地,分区隔离组件包括分区隔离板和分区隔离管,二者间隔排布,分区隔离板包括板体和设置在板体两侧的多个翼片,板体的长度方向为分区隔离管的轴线方向,多个翼片沿板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其中,板体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半圆形,即板体为半圆柱体,且在布置时,半圆主体的平面为板体的上表面,翼片为矩形片状结构,且设置在板体的上部,翼片的上表面与板体的上表面齐平(参照附图3和附图4)。分区隔离管在沿其轴线方向的两侧引出多根侧管,侧管内设置有止逆式喷嘴(孔板式结构)和止逆瓣;在分区隔离管的两侧,侧管与翼片间隔布置(耦合布置),类似于拉链的两排齿状结构的耦合布置;且侧管与翼片之间留有供浆液从上而下流过的间隙,极大地缩小了浆液的流通面积,实现了对浆液池的分区。且侧管处开有多个孔,自上而下流过的浆液对止逆式喷嘴鼓出的气泡进行垂直方向的切割,进一步缩小了气泡的粒径,且气泡也可对浆液起到一定的搅拌作用。脱硫增效装置还设有连通管道和循环泵,连通管道将浆液喷淋模块同浆池增容分区模块进行连通,具体地,连通管道的一端与喷淋管连通,连通管道的另一端与浆池增容分区模块的吸收区相连通,循环泵通过连通管道将吸收区的浆液泵入喷淋管中进行喷淋。具体地,循环泵为多个,每个循环泵分别与每根喷淋管对应,每个循环泵通过连通管道将吸收区的浆液泵入与之对应的每根喷淋管中。优选地,为了使浆液池的浆液混合地更为均匀,还可进一步在下部的浆液池中安装射流搅拌装置,对浆液进行混合搅拌。
本发明的脱硫增效装置可直接应用于现有的脱硫设备,只需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装即可。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将脱硫增效装置应用于现有设备的改装方法包括:步骤一,在现有设备的喷淋层与除雾器之间进行切割,将浆液喷淋模块置于现有设备的喷淋层与除雾器之间;步骤二,在现有设备的浆液池位置进行切割,将现有设备的浆液池分割为上浆液池和下浆液池,将浆池增容分区模块置于该切割位置处,并位于上浆液池和下浆液池之间(步骤一和步骤二不限定实施顺序)。优选地,在安装时,对现有设备的部分采用液压提升安装。优选地,采用加固件对脱硫增效装置与现有设备的连接位置处进行加固。
具体地,现有的脱硫设备主要为脱硫塔,在安装浆液喷淋模块时,将原有塔体在喷淋层与除雾器之间的位置处切割,切割后,将浆液喷淋模块置于塔体切割位置,放置好后,浆液喷淋模块与原有塔体的连接处重新焊接,并采用加固装置进行二次加固;进行浆池增容分区模块的安装时,将原有塔体浆池的位置进行切割,切割后采用液压方式进行顶升,将切割后的上部整体进行抬升,然后将浆池增容分区模块置入上部整体和下部结构之间,并进行内部控件的布置安装。安装完成后将浆池增容分区模块与原有塔体的连接处进行焊接,并采用加固件进行二次加固;最后,采用连通管道将浆液喷淋模块和浆池增容分区模块进行连接,至此,脱硫增效装置全部安装完成。
在具体的使用中,脱硫增效装置安装后,原有的脱硫塔变为单塔双区高效脱硫塔(浆液增容分区模块将原有的浆液池也分为了氧化区和吸收区),浆液喷淋模块与原脱硫塔的喷淋层形成新型高通量喷淋层;浆池增容分区模块与原脱硫塔的浆液池增容后形成双区浆液池。
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脱硫增效装置后,能够普遍提高脱硫效率。具体的实施例如下:
(1)某电力有限公司2×630MW机组烟气脱硫装置技术改造工程。新增浆液喷淋模块一个,喷淋管层数为2,高度4.0m;新增浆池增容分区模块一个,高度为1.4m,配套增加相应设备。
脱硫系统改造后,在机组满负荷运行时,入口SO2浓度达到3000mg/m3时,出口净烟气SO2排放浓度在50mg/m3以内,符合设计和国家环保新政策的要求,脱硫效率也满足98.3%的设计要求。
(2)某电力有限公司2×630MW机组烟气脱硫装置技术改造工程。新增浆液喷淋模块一个,喷淋管层数为1,高度2.0m;新增浆池增容分区模块一个,高度为1.0m,配套增加相应设备。
脱硫系统改造后,在机组满负荷运行时,入口SO2浓度达到2794mg/m3时,出口净烟气SO2排放浓度在50mg/m3以内,符合设计和国家环保新政策的要求,脱硫效率也满足98.3%的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脱硫增效装置能够有效地提高脱硫效率,且不会带来较大的投资成本。改装有本发明的脱硫增效装置后的脱硫设备在运行时,浆液喷淋模块增加了原有设备的浆液循环量,循环量安全裕度计算值在50%以上,显著高于30%的常规水平,循环量增大后,也就增加了吸收塔内的液气比。烟气进入脱硫塔后,与浆液的接触机率增大,气液传质表面积增加,传质单元数也随之增大,脱硫效率显著提高。
脱硫系统运行中,上层浆液落入浆池中,浆池内耦合布置的分区隔离组件,有效的控制了上下层浆液的混合,成功将浆池分为上层高效氧化区和下层高效吸收区,改变了传统浆池的均一pH值的现状。而且高效耦合的分区隔离组件,对止逆式喷嘴产生的气泡进行有效切割,提高了氧化效果;同时浆液增容分区模块合理地增加了现有设备中的浆液池高度,显著地提高了浆液在吸收塔内的停留时间。
至此,通过浆液喷淋模块和浆液增容分区模块,提高了原有脱硫塔的脱硫效率,在单塔和有效控制投资成本的情况下,即可满足新的燃机排放标准。
Claims (8)
1.一种脱硫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浆液喷淋模块,其内部设置有喷淋管;
浆池增容分区模块,其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浆液池分区为氧化区和吸收区的分区隔离组件;
连通管道,其一端与所述喷淋管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吸收区连通;
循环泵,其通过所述连通管道将所述吸收区的浆液泵入所述喷淋管中;
所述分区隔离组件包括间隔排布的分区隔离板和分区隔离管,其中,相邻的所述分区隔离板和所述分区隔离管之间留有供浆液流通的间隙;
所述分区隔离板包括板体和设置在该板体两侧的翼片;
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为所述分区隔离管的轴线方向;
所述翼片的数目为多个,且沿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浆液喷淋模块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层喷淋管,每层所述喷淋管包括多根喷淋管,且该多根喷淋管的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上;
每层所述喷淋管中,相邻的所述喷淋管交叉错位布置,且相邻的所述喷淋管的轴线成一角度,该角度为5°-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淋管为缩径管;
和/或;
所述喷淋管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
和/或;
所述循环泵为离心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硫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根所述喷淋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雾化喷嘴,
所述雾化喷嘴的喷淋角度为40°-120°,和/或,所述雾化喷嘴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区隔离管在沿其轴线方向上设置有止逆式喷嘴,且该止逆式喷嘴分布于所述分区隔离管的两侧;
在所述分区隔离管的两侧,所述止逆式喷嘴与所述翼片间隔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硫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翼片沿所述板体均匀分布;
和/或;
所述止逆式喷嘴沿所述分区隔离管均匀分布;
和/或;
在垂直于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板体具有半圆形截面或矩形截面或三角形截面;
和/或;
所述止逆式喷嘴为孔板式喷嘴,所述分区隔离管侧边引出侧管,所述止逆式喷嘴设置在该侧管处,且所述侧管内部设置有止逆瓣。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脱硫增效装置应用于现有设备的改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现有设备的喷淋层与除雾器之间进行切割,将所述浆液喷淋模块置于现有设备的喷淋层与除雾器之间;
在现有设备的浆液池位置进行切割,将现有设备的浆液池分割为上浆液池和下浆液池,将所述浆池增容分区模块置于该切割位置处,并位于所述上浆液池和所述下浆液池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浆液喷淋模块与所述浆池增容分区模块在安装时,采用液压提升安装方式;
和/或;
采用加固件对脱硫增效装置与现有设备的连接位置处进行加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83185.4A CN103920389B (zh) | 2014-05-04 | 2014-05-04 | 一种脱硫增效装置及其应用于现有设备的改装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83185.4A CN103920389B (zh) | 2014-05-04 | 2014-05-04 | 一种脱硫增效装置及其应用于现有设备的改装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20389A CN103920389A (zh) | 2014-07-16 |
CN103920389B true CN103920389B (zh) | 2016-06-08 |
Family
ID=51138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83185.4A Active CN103920389B (zh) | 2014-05-04 | 2014-05-04 | 一种脱硫增效装置及其应用于现有设备的改装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92038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13580A (zh) * | 2021-07-05 | 2021-11-30 |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 用于浆液分区控制的吸收塔和烟气脱硫的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95543A (ja) * | 1981-12-01 | 1983-06-07 |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 排煙脱硫方法 |
CN201316595Y (zh) * | 2008-10-24 | 2009-09-30 | 北京西山新干线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脱硫塔增效装置 |
CN101670231A (zh) * | 2009-07-23 | 2010-03-17 | 刘荣甫 | 钙法脱硫转温差结晶氨法脱硫的装置与工艺 |
CN202951399U (zh) * | 2012-12-10 | 2013-05-29 | 吉林省飞龙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氧化镁法脱硫系统 |
CN203803371U (zh) * | 2014-05-04 | 2014-09-03 | 上海龙净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脱硫增效装置 |
-
2014
- 2014-05-04 CN CN201410183185.4A patent/CN10392038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95543A (ja) * | 1981-12-01 | 1983-06-07 |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 排煙脱硫方法 |
CN201316595Y (zh) * | 2008-10-24 | 2009-09-30 | 北京西山新干线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脱硫塔增效装置 |
CN101670231A (zh) * | 2009-07-23 | 2010-03-17 | 刘荣甫 | 钙法脱硫转温差结晶氨法脱硫的装置与工艺 |
CN202951399U (zh) * | 2012-12-10 | 2013-05-29 | 吉林省飞龙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氧化镁法脱硫系统 |
CN203803371U (zh) * | 2014-05-04 | 2014-09-03 | 上海龙净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脱硫增效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20389A (zh) | 2014-07-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469533U (zh) | 一种分级反应复合脱硫塔 | |
CN204522737U (zh) | 一种混流式湿法烟气脱硫除尘近零排放一体化吸收塔 | |
CN204182281U (zh) | 一种高效脱硫单塔双循环系统 | |
CN104226099A (zh) | 一种高效脱硫单塔双循环系统及方法 | |
CN207838697U (zh) | 一种带复合浮阀塔板的变径脱硫塔 | |
CN106955574A (zh) | 一种烟气氨法脱硫多区氧化工艺及装置 | |
CN104959017A (zh) | 一种带有多孔分区喷淋的脱硫塔 | |
CN106237825A (zh) | 扰流捕捉器及一种湿法烟气脱硫除尘吸收塔 | |
CN106422735A (zh) | 一种单塔双循环高效脱硫工艺系统及方法 | |
CN103920389B (zh) | 一种脱硫增效装置及其应用于现有设备的改装方法 | |
CN207507222U (zh) | 一种减阻节能提效的脱硫吸收塔 | |
CN204247065U (zh) | 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塔叶栅式集液装置 | |
CN203803371U (zh) | 一种脱硫增效装置 | |
CN203577624U (zh) | 一种脱硫吸收塔 | |
CN206008453U (zh) | 扰流捕捉器及一种湿法烟气脱硫除尘吸收塔 | |
CN102225308A (zh) | 一种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 | |
CN203556245U (zh) | 一种滤清模块 | |
CN207641272U (zh) | 一种新型折流式喷淋塔 | |
CN105817121A (zh) | 一种湿法脱硫吸收塔烟气均流分区装置 | |
CN102773004B (zh) | 一种促进湿法烟气脱硫浆液氧化的两级曝气空气供给装置 | |
CN215742824U (zh) | 一种带整流装置的烟气脱硫塔 | |
CN201978671U (zh) | 脱硝整流器 | |
CN209173730U (zh) | 一种具有双级气流分布装置的烟气脱硫吸收塔 | |
CN101138697A (zh) | 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 | |
CN204247064U (zh) | 一种气液双向导流的烟气吸收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