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4661A - 于装置间分享数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于装置间分享数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4661A
CN103914661A CN201310122558.2A CN201310122558A CN103914661A CN 103914661 A CN103914661 A CN 103914661A CN 201310122558 A CN201310122558 A CN 201310122558A CN 103914661 A CN103914661 A CN 1039146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ition information
space condition
conditioned
spac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225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14661B (zh
Inventor
梅中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filed Critical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14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4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14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4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04W4/21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for social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3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shared identity modules, e.g. SIM 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3Location-dependent; Proximity-depend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于装置间分享数据的方法,即用于一第一装置与一第二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分享的方法,该方法包含有该第一装置检测该第二装置是否于一特定范围内;若该第二装置于该特定范围内,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至少一第一者通过一通讯通道交换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至少一第二者验证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是否符合一预设条件;以及当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符合该预设条件时,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该至少一第二者启动该第一装置与该第二装置之间的数据分享。

Description

于装置间分享数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于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分享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当这些装置于一特定范围内及这些装置的空间条件信息符合一预设条件时可于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分享,进而直觉且方便地于装置之间分享数据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的进步与普及,无线语音及数据通讯服务被大众广泛地使用,影响了生活型态、商业模式等。因此,人们越来越普遍用移动装置分享多媒体串流、照片、网址等信息或数据。
然而,虽然已知有多种用于移动装置之间进行分享信息或数据的方法,但仍不便触发进行分享。举例来说,当使用者打算用移动装置来分享信息或数据时,该使用者首先需开启一分享应用程序,接着搜寻分享功能的项目启动分享机制后,才能开始于移动装置之间分享信息或数据。在此情况下,现有的于移动装置之间进行分享信息或数据的方法往往需要复杂的操作步骤,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有鉴于此,现有技术实有必要改进为更直觉、更方便的方法,以用于移动装置之间分享信息或数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当这些装置于一特定范围内及这些装置的空间条件信息符合一预设条件时可于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分享,进而直觉且方便地于装置之间分享数据的方法。
本发明揭示一种用于一第一装置与一第二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分享的方法,该方法包含有该第一装置检测该第二装置是否于一特定范围内;若该第二装置于该特定范围内,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至少一第一者通过一通讯通道交换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至少一第二者验证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是否符合一预设条件;以及当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符合该预设条件时,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该至少一第二者启动该第一装置与该第二装置之间的数据分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数据分享流程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该数据分享流程的两装置。
图3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数据分组。
图3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数据分组。
图3C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更一数据分组。
图4A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进行该数据分享流程的图2所示的两装置。
图4B示出了本发明更一实施例进行该数据分享流程的图2所示的两装置。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用来实现图2所示的两装置的一通讯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0        流程
100~110  步骤
200       第一装置
202       第二装置
204       邻近检测器
30        数据分组
300       启始字节
302       初始交握命令
304       结束字节
306       检查总和
31        数据分组
310       启始字节
312       交握确认收讫
314       结束字节
316       检查总和
32        数据分组
320       启始字节
322       空间条件信息
324       结束字节
326       检查总和
400       第一地点
402       第二地点
410       第一地点
412       第二地点
50        通讯装置
500       处理单元
502       储存单元
504       邻近检测单元
506       无线单元
508       空间条件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数据分享流程10的示意图。数据分享流程10用于一第一装置与一第二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分享。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可为任何可支持数据通讯的电子产品,如智能型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PDA)、便携式计算机等。数据分享流程10包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100:开始。
步骤102:该第一装置检测该第二装置是否于一特定范围内。
步骤104:若该第二装置于该特定范围内,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至少一第一者通过一通讯通道交换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
步骤106: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至少一第二者验证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是否符合一预设条件。
步骤108:当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符合该预设条件时,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该至少一第二者启动该第一装置与该第二装置之间的数据分享。
步骤110:结束。
根据数据分享流程10,该第一装置先检测该第二装置是否于一特定范围内。当该第二装置是于该特定范围内时,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至少一第一者通过一通讯通道交换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至少一第二者验证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是否符合一预设条件(即该第一装置传送空间条件信息至该第二装置而该第二装置进行验证,或该第二装置传送空间条件信息至该第一装置而该第一装置进行验证,或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两者皆传送空间条件信息至对方而两装置皆进行验证)。若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符合该预设条件,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该至少一第二者启动该第一装置与该第二装置之间的数据分享。
在此情况下,当该第一装置与该第二装置相邻且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符合该预设条件时,可自动启动该第一装置与该第二装置之间的数据分享而不需使用者进行其它操作。如此一来,该使用者仅需将该第一装置与该第二装置放在相邻之处并使其符合该预设条件,不需于任何使用者界面上作选择或操作,因此不用复杂的步骤即可启动两装置之间的数据分享,进而直觉且方便地于装置之间分享数据。
详细来说,请参考图2,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数据分享流程10的两装置200、202。如图2所示,当装置200的一使用者欲分享数字数据给装置202时,其中该数字数据可能已显示于装置200的一显示屏幕上,该使用者将装置200移近装置202。在此情况下,根据步骤102,装置200可用一邻近检测器204检测装置202是否于一特定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装置202亦可配备另一邻近检测器用来检测装置200。
接着,由于装置200及装置202代表两独立的电子装置,装置200及装置202中其中一个或两者皆可根据不同配置进行步骤104、106,及108。举例来说,在第一种情况中,装置200及装置202皆配备有邻近检测器,因此装置200及装置202皆可检测两装置是否相邻并决定是否各自进行数据分享流程10的步骤104、106及108。在第二种情况中,虽然装置200及装置202皆配备有邻近检测器,为了减少一装置的电源消耗及数据分享程序,可只考虑在装置200及装置202中其中一者的检测结果(如仅考虑在装置200的检测结果)。在第三种情况中,装置202可不配备邻近检测器,因此仅在装置200进行邻近检测。
具体而言,在用于第一种情况的一第一实施例中,根据步骤104,当装置200及装置202皆检测到两装置互相邻近时,装置200可传送装置200的一第一空间条件信息至装置202,装置202可传送装置202的一第二空间条件信息至装置200。相同地,根据步骤106,装置200及装置202皆验证该第一空间条件信息及该第二空间条件信息是否皆符合该预设条件(如装置200及装置202相互面对)。因此,根据步骤108,当该第一空间条件信息及该第二空间条件信息皆符合该预设条件时,装置200及装置202启动数据分享。如此一来,装置200及装置202皆检测另一装置是否相邻以传送各自的空间条件信息至对方,然后两装置皆据以判断是否符合该预设条件,进而自动启动数据分享。
在用于第二种情况及第三种情况的一第二实施例中,根据步骤104,当装置200及装置202皆检测对方相邻但仅考虑在装置200上的检测结果,或仅有装置200配备有邻近检测器204并检测到装置202在相邻处时,装置200可传送一初始交握命令至装置202,接着装置202可根据该初始交握命令传送一第二空间条件信息及/或一交握确认收讫至装置200。相同地,根据步骤106,装置200可验证由装置202传送的该第二空间条件信息是否符合该预设条件。因此,根据步骤108,当从装置202传送的该第二空间条件符合该预设条件时,装置200启动数据分享。如此一来,只有装置200的检测结果会被用来判断装置202是否于相邻处,使得装置200可传送该初始交握命令至装置202以取得该第二空间条件信息,然后装置200据以判断该预设条件是否被符合,进而自动启动数据分享。
关于传送该初始交握命令的实现,请参考图3A,图3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数据分组30。如图3A所示,该数据分组30包含有一启始字节300,一初始交握命令302,一结束字节304及一检查总和306。启始字节300及结束字节304代表一分组的开始及结束。检查总和306代表整个分组30的检查循环冗余检查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检查总和,用来检测及校正数据错误。初始交握命令302可用来通知另一装置传送该空间条件信息或开始该数据分享流程10。举例来说,装置200传送包含初始交握命令302的数据分组30至装置202,以通知装置202回传装置202的第二空间条件信息至装置200。
在用于第二种情况及第三种情况的一第三实施例中,根据步骤104,当装置200及装置202皆检测对方相邻但仅考虑在装置200上的检测结果,或仅有装置200配备有邻近检测器204并检测到装置202在相邻处时,装置200可传送装置200的一第一空间条件信息至装置202,装置202可于接收装置200的第一空间条件信息后传送一交握确认收讫至装置200。相同地,根据步骤106,装置202可验证该第一空间条件信息是否符合该预设条件。因此,根据步骤108,当由装置200传送的该第一空间条件符合该预设条件时,装置202启动数据分享。如此一来,只有装置200的检测结果会被用来判断装置202是否于相邻处,使得装置200可传送该第一空间条件信息至装置202,然后装置200据以判断该预设条件是否被符合,进而自动启动数据分享。
关于传送该交握确认收讫的实现,请参考图3B,图3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数据分组31。如图3B所示,该数据分组31包含有一启始字节310,一交握确认收讫312,一结束字节314及一检查总和316。启始字节310、结束字节314及检查总和316的目的如同图3A的说明所述。交握确认收讫312可用来通知另一装置其收到的数据是否符合预期。举例来说,装置202传送包含交握确认收讫312的数据分组31,以指示由装置200接收的该第一空间条件信息是否符合装置202上的预设条件。
关于传送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的实现,请参考图3C,图3C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更一数据分组32。如图3C所示,数据分组32包含有一启始字节320、一空间条件信息322、一结束字节324及一检查总和326。始字节320、结束字节324及检查总和326的目的亦如同图3A的说明所述。空间条件信息322代表装置200或装置202的设置状态,并根据装置200及装置202的实现情况可能对应于装置200或装置202的至少一空间配置(空间方位)、至少一移动路径等。举例来说,空间条件信息322可能由装置200或装置202的空间条件信息检测装置如一加速器感测装置、一陀螺仪感测装置(gyroscope sensor)或一罗盘感测装置取得。
具体而言,对于配备有一加速器感测装置的装置200或装置202,该空间条件信息322包含如图3C所示的数据X105Y90Z220,意即在0~255的刻度范围内,于一特定时间三度空间的X轴的重力值是105,Y轴的重力值是90,而Z轴的重力值是220。因此,通过交换该加速器感测装置的空间条件信息,装置200及装置202可于该特定时间判断另一装置的空间条件信息是否符合该预设条件并决定是否启动数据分享。
值得注意的是,由加速器感测装置取得的空间条件信息仅为其中一例,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其它可检测装置空间条件信息的组件实施,如陀螺仪感测装置(gyroscope sensor)或罗盘感测装置。因此,空间条件信息332可更复杂地结合由各种空间动态感测装置取得的各种空间条件信息。举例来说,空间条件信息332可为任何由加速器感测装置、陀螺仪感测装置及罗盘感测装置取得的空间条件信息的结合。通过结合由这些空间条件信息检测装置取得的各种空间条件信息,该空间条件信息亦可代表装置200或装置202的空间配置、至少一移动路径等,使得装置200及装置202可根据各别空间配置交换空间条件信息。
接着,当装置200及装置202的该至少一空间条件符合该预设条件时,可自动启动装置200及装置202之间的数据分享。然而,虽然启动数据分享需装置200及装置202相邻并符合该预设空间条件,仍可能在使用者不知情的状况下意外地启动数据分享。举例来说,当一使用者将装置200及装置202置于同一背包内时,若两装置皆具有相同的配置及空间条件,则数据分享极可能被意外地启动。在另一例子中,若一使用者将装置200遗留于办公室的桌上,欲窃取装置200内个人信息的装置202持有者可很简单地将装置202靠近装置200,即可悄悄地启动数据分享。为了避免此情况发生,该预设条件增加其它限制条件,如装置200或装置202被使用者手持、装置200及装置202面对一预设方向(如图2所示两装置的显示面板互相面对)、或使用者按压一实体按键、触控屏幕(或触控面板)上一触控按键或触控屏幕上一影像等条件。可检测使用者是否手持一装置的一手持感测装置(未绘于图2中)可被应用于装置中以检测使用者是否手持该装置。增加并结合空间条件信息,尤其是罗盘感测装置,可检测该装置是否面对一预设方向。举例来说,可监控该空间条件信息以检查装置200及该第二装置是否互相面对。藉由这些增加的预设条件,使用者更可注意他们是否有意分享数据。如此一来,可避免意外地启动数据分享。
此外,在其它实施例中,装置200及装置202的该至少一空间条件可为装置200及装置202的移动路径,而该预设条件可为装置200及装置202的一移动路径模式。
举例来说,请参考图4A,图4A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进行数据分享流程10的装置200、202。如图4A所示,装置200及装置202以相同配置从第一地点400线性移动至第二地点402。该线性移动路径及配置信息是结合各别的空间条件信息检测装置而取得,并记录于该空间条件信息内以跟另一装置交换。由于装置200及装置202皆符合该预设条件(即往相同方向线性移动),装置200及装置202启动数据分享。
另一例子,请参考图4B,图4B示出了本发明更一实施例进行数据分享流程10的装置200、202。如图4B所示,装置200及装置202以相同配置从第一地点410环状移动至第二地点412。该环状移动路径及配置信息是结合各别的空间条件信息检测装置而取得,并记录于该空间条件信息内以跟另一装置交换。由于装置200及装置202皆符合该预设条件(即环状移动),装置200及装置202启动数据分享。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用来验证的该预设条件可以多种方式实现。举例来说,该预设条件可为储存于如快闪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的储存装置中的一预设固定数据,亦可为一可调整的使用者设定值或一使用者预录的连续值以代表装置的一移动路径。此外,若使用者欲定义自己特有的预设条件,该使用者可执行一校正应用程序以将使用者定义的空间条件信息录制成预设条件数据,而产生及储存该预设条件。再者,该装置将对由其他装置接收到的空间条件信息进行比较时,该预设条件可直接由空间条件信息检测装置即时取得。在此实施例中,只要装置200及装置202于比较后得到具有该相同空间条件,两者即符合该预设条件。在此情况下,装置200及装置202不需一直符合一固定预设空间条件。此外,该预设条件不需装置200及装置202皆具有相同的空间条件。事实上,该预设条件更像是装置200与装置202之间于三度空间中的装置空间条件相关性。
最后,一旦该数据分享安全地被启动,欲分享的数据直接从装置200及装置202其中一者传送至装置200及装置202其中另一者。欲分享的数据可为显示于该显示屏幕上的全部或部分的数字内容或显示于该显示屏幕上的内容的相关信息。举例来说,当装置200的一使用者欲分享当下于显示屏幕上检视的一照片或当下浏览网页的网址(URL,website link address),该使用者只需保持于该显示屏幕上的照片,将装置200置于装置202的相邻处并符合该预设条件即可。欲分享的内容可为任何数字内容,如可以包含有一多媒体串流、一网址、一远端控制、及一线上游戏,但不限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主要精神在于将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摆放于相邻处并符合该预设条件,使得两装置之间的数据分享可自动被启动而不需复杂的步骤,进而直觉且方便地于不同装置之间分享数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据以进行修饰或变化,而不限于此。举例来说,该邻近检测器204可为一感测装置或不需实体接触而可检测邻近物体存在的一读取机,亦可能为一远红外线感测装置、一邻近感测器、一近距离通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读取机或一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读取机等。通常该邻近检测器204发射一电磁幅射的波束,如一远红外线波束,然后通过回传的讯号监测该场域的变化。检测邻近物体的特定范围视配备于装置200的邻近检测器204的灵敏度及能力而定。该邻近检测器204亦可提供界面及方法让使用者调整其邻近检测的灵敏度,因此使用者可根据不同需求调整该检测的灵敏度及该特定范围。
此外,用来交换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的该无线通讯通道可为蓝牙、无线区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近距离通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或电话网络(如全球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System,UMTS)及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连接等,因此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之间的无线通讯通道可于交换任何数据前首次由使用者手动建立(如通过标准蓝牙配对机制)。
另外,该数据分享流程10可用软件程序码实现。举例来说,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用来实现装置200、202的一通讯装置50的示意图。通讯装置50可包含有一处理单元500、一储存单元502、一邻近检测单元504(装置202可选择性地包含有邻近检测单元504)、一无线单元506及一空间条件检测单元508。该处理单元500可为一微处理器或一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SIC)。储存单元502可能为一计算机可读的记录媒体或可被处理单元500读取及执行的可储存一程序码的任何储存装置。储存单元502的例子可以包含有一只读存储器(ROM)、快闪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DVD_ROM、磁带、硬盘、光学数据储存装置及固态驱动器(SSD),但不限于此。邻近检测单元504可为一邻近检测器,如一远红外线感测装置、一近距离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读取机或一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读取机。无线单元506可为一无线通讯连接模块如蓝牙、无线区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近距离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或电话网络连接。空间条件检测单元508可包含有一加速器感测装置、一陀螺仪感测装置(gyroscope sensor)或一罗盘感测装置,用来量测装置的空间动态条件,但不限于此。因此,储存单元502里储存的软件程序码可被处理单元500执行,以进行该数据分享流程10。
在现有技术中,当使用者打算用移动装置来分享信息或数据时,该使用者首先需开启一分享应用程序,接着搜寻分享功能的项目以启动分享机制,这使得该使用者必需做不便且复杂的操作步骤。相较之下,本发明仅需将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相邻摆放并符合该预设条件,接着两装置之间的数据分享自动被启动,不需使用者做复杂的操作步骤,进而直觉且方便地于装置之间分享数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用于一第一装置与一第二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分享的方法,该方法包含有:
该第一装置检测该第二装置是否于一特定范围内;
若该第二装置于该特定范围内,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至少一第一者通过一通讯通道交换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
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至少一第二者验证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是否符合一预设条件;以及
当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符合该预设条件时,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该至少一第二者启动该第一装置与该第二装置之间的数据分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该至少一第一者交换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的步骤包含有:
该第一装置传送该第一装置的一第一空间条件信息至该第二装置;以及
该第二装置传送该第二装置的一第二空间条件信息至该第一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该至少一第二者验证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是否符合该预设条件的步骤包含有:
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皆验证该第一空间条件信息及该第二空间条件信息是否符合该预设条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该至少一第一者交换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的步骤包含有:
该第一装置传送一初始交握命令至该第二装置;以及
该第二装置根据该初始交握命令传送一第二空间条件信息至该第一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该至少一第二者验证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是否符合该预设条件的步骤包含有:
该第一装置验证该第二空间条件信息是否符合该预设条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含有:
该第二装置于接收该初始交握命令后回复一交握确认收讫至该第一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该至少一第一者的步骤包含有:
该第一装置传送该第一装置的一第一空间条件信息至该第二装置;以及
该第二装置于接收该第一装置的第一空间条件信息后传送一交握确认收讫至该第一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中该至少一第二者验证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是否符合该预设条件的步骤包含有:
该第二装置验证该第一空间条件信息是否符合该预设条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特定范围是一可被该第一装置的一邻近检测器所检测的范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邻近检测器是一邻近感测器、一近距离通讯读取机或一无线射频识别读取机。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对应于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的至少一空间配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对应于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的至少一移动路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至少一空间条件信息由一加速器感测装置、一陀螺仪感测装置或一罗盘感测装置取得。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预设条件包含有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面对一预设方向。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预设条件包含有该第一装置或该第二装置被一使用者手持。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预设条件还包含使用者按压一实体按键、一触控面板触控按键或触控屏幕上一影像。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通讯通道符合蓝牙、无线区域网络、近距离通讯、无线射频识别或电话网络连接的一标准协定。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分享于该第一装置及该第二装置之间的数据包含至少部分显示于该显示屏幕上的数字内容或显示于该显示屏幕上的内容的相关信息。
CN201310122558.2A 2013-01-02 2013-04-10 于装置间分享数据的方法 Active CN1039146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732,444 US9037085B2 (en) 2013-01-02 2013-01-02 Method for sharing data between devices
US13/732,444 2013-01-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4661A true CN103914661A (zh) 2014-07-09
CN103914661B CN103914661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928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22558.2A Active CN103914661B (zh) 2013-01-02 2013-04-10 于装置间分享数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37085B2 (zh)
CN (1) CN103914661B (zh)
DE (1) DE102013218005B4 (zh)
TW (1) TWI48929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9680A (zh) * 2015-10-29 2016-03-2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近距离感应器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05511693A (zh) * 2014-10-08 2016-04-20 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通讯系统与触控通讯方法
WO2016150180A1 (zh) * 2015-03-20 2016-09-29 杭州萤石网络有限公司 数据采集设备及其共享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54649B1 (en) 2012-02-14 2020-03-25 Intel Corporation Peer to peer networking and sha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9116137B1 (en) 2014-07-15 2015-08-25 Leeo, Inc. Selective electrical coupling based o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US9226137B2 (en) * 2013-09-30 2015-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time sharing of multimedia content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US20150103016A1 (en) * 2013-10-11 2015-04-16 Mediatek, Inc.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 fo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electronic devices
US9894118B2 (en) * 2014-01-17 2018-02-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 profile sharing using expiring tokens
TWI532396B (zh) * 2014-07-08 2016-05-01 拓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範圍為基礎之資料傳送方法及系統,及相關電 腦程式產品
US10102566B2 (en) 2014-09-08 2018-10-16 Leeo, Icnc. Alert-driven dynamic sensor-data sub-contracting
US10026304B2 (en) 2014-10-20 2018-07-17 Leeo, Inc. Calibrating 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evice
KR102335024B1 (ko) 2014-12-10 2021-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제어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처리하는 전자장치
TWI583224B (zh) * 2015-03-12 2017-05-11 柯彥均 訊息之即時通訊方法
US10805775B2 (en) 2015-11-06 2020-10-13 Jon Castor Electronic-device detection and activity association
US9801013B2 (en) * 2015-11-06 2017-10-24 Leeo, Inc. Electronic-device association based on location duration
US10176008B2 (en) * 2016-05-19 2019-01-08 Airwatch, Llc Loading and running virtual working environments in a mobile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
US11079995B1 (en) 2017-09-30 2021-08-03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devices with multiple displays
US10852915B1 (en) 2019-05-06 2020-12-01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sharing content with other electronic devices
TWI737313B (zh) * 2020-05-27 2021-08-2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設備偵測系統及設備偵測方法
DE102022106864A1 (de) 2022-03-23 2023-09-28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Feststellen einer Zugehörigkeit eines tragbaren Gerätes zu einer assoziierten Gruppe von tragbaren Geräten auf Basis einer Blockchai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4901A (zh) * 2006-07-26 2008-01-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无线数据传输的安全认证系统、设备及方法
US20110070837A1 (en) * 2009-09-24 2011-03-2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ing electromagnet and activated communications circu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03755B4 (de) 2004-01-23 2013-10-31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Erfassungsvorrichtung, Netzwerkentität, 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Erfassen einer Ausrichtung eines Kommunikationssenders bzw. eines Kommunikationsempfängers
US8339363B2 (en) 2005-05-13 2012-12-25 Robert Bosch Gmbh Sensor-initiated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devices
EP2302883A1 (en) 2009-09-24 2011-03-3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Communications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US8457651B2 (en) 2009-10-02 2013-06-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 movement user interface gestures for file sharing functionality
US8738783B2 (en) 2010-06-22 2014-05-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for interaction of paired devices
US8781398B2 (en) * 2010-09-23 2014-07-15 Kyocer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transfer files between two touch screen interfaces
CN103370885A (zh) * 2010-11-03 2013-10-23 Xped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检测和通信装置及系统
EP2521342B1 (en) 2011-05-06 2017-03-22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of device selection using sensory input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onfigured for same
TWI557986B (zh) 2011-05-10 2016-11-11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具近距離無線通訊功能的攜帶式電子裝置
US8874038B2 (en) 2011-06-29 2014-10-28 Broadcom Corporation Secure communications via NFC device
US9451389B2 (en) * 2012-10-21 2016-09-20 Kadeer Beg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municating greeting and informational content using NFC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4901A (zh) * 2006-07-26 2008-01-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无线数据传输的安全认证系统、设备及方法
US20110070837A1 (en) * 2009-09-24 2011-03-2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ing electromagnet and activated communications circuit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1693A (zh) * 2014-10-08 2016-04-20 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通讯系统与触控通讯方法
CN105511693B (zh) * 2014-10-08 2018-10-09 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通讯系统与触控通讯方法
WO2016150180A1 (zh) * 2015-03-20 2016-09-29 杭州萤石网络有限公司 数据采集设备及其共享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05429680A (zh) * 2015-10-29 2016-03-2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近距离感应器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87162A1 (en) 2014-07-03
DE102013218005A1 (de) 2014-07-03
DE102013218005B4 (de) 2020-06-18
TWI489294B (zh) 2015-06-21
TW201428505A (zh) 2014-07-16
US9037085B2 (en) 2015-05-19
CN103914661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4661A (zh) 于装置间分享数据的方法
US20200051046A1 (en) Smart broadca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54915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setup, discovery of capabilites and interac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s
RU2615496C2 (ru)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функцией платежа средства ввода
CN109040099B (zh) 一种针对应用的验证方法、终端和系统
JP6585823B2 (ja) 注文情報を処理する方法及び端末
CN109541655B (zh) 一种差分定位系统、方法
EP284647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US9628482B2 (en) Mobile based login via wireless credential transfer
US9883447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selective communication services
RU2674311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оступа к смарт-камере
CN104796385A (zh) 终端绑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074443B (zh) 一种解锁方法及装置
KR20160023628A (ko) 인증 코드를 이용하는 인증방법,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기록매체
CN110169153A (zh) 无线通信系统
CN104901806B (zh) 一种虚拟资源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255102B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鉴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5306199A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451786A (zh) 无人机管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5321070A (zh) 基于移动终端之间的碰撞方式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US928862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ecise geo-location of a fixed-location radio device
CN103699988A (zh) 数值转移方法、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KR101994841B1 (ko) 위치기반 복지 포인트 가맹점에 대한 정보 제공과 복지 포인트 결제를 위한 시스템의 제어 방법
US9325716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enabling access to remotely stored content
CN115665657A (zh) 无线配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