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5657A - 无线配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线配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5657A
CN115665657A CN202211323452.4A CN202211323452A CN115665657A CN 115665657 A CN115665657 A CN 115665657A CN 202211323452 A CN202211323452 A CN 202211323452A CN 115665657 A CN115665657 A CN 115665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equipment
pairing
wireless
wireless pa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234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234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656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65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565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6134 priority patent/WO2024088242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配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无线配对领域,该方法包括:在开机后,检测所在环境的无线信号;当不存在无线配对记录时,测量与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其中,目标AR设备为无线信号最强的设备;若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则显示识别码以供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在接收到目标AR设备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在本申请中,当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时直接显示配对用的识别码,用户只需要将目标AR设备靠近可穿戴设备进行扫描识别码,就可实现无线配对。简化了需用户操作的流程,也即提高了在进行无线配对时,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无线配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近距离无线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配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当具有蓝牙功能的设备之间需要进行蓝牙连接时,用户在其中一个设备上开启蓝牙功能后,当前设备会搜索其附近范围内的可配对设备。搜索结果一般为多个,且包含的种类繁多,如手表、手机、蓝牙耳机等多种设备。用户在当前设备上查看搜索的结果列表并从结果列表中筛选出待配对设备。在用户筛选后,用户在当前设备上进行点击操作以实现当前设备与筛选设备之间的蓝牙连接,有的甚至需要用户输入正确的配对密码才可成功配对。
在上述蓝牙连接过程中,需用户从多个候选结果中筛选以及点击操作,需用户操作的步骤繁多,设备之间配对的速度不高,即现有技术中存在,在进行无线配对时,用户操作的便利性不高的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配对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无线配对时,用户操作的便利性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配对方法,应用于无线配对系统中的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配置有预设的测距装置,所述无线配对系统还包括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设备,所述无线配对方法,包括:
在可穿戴设备开机后,检测所在环境的无线信号;
当不存在无线配对记录时,通过所述测距装置测量与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目标AR设备为无线信号最强的设备;
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显示预设的包含无线配对信息的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
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可穿戴设备开机后,检测所在环境的无线信号的步骤之后,包括:
当存在无线配对记录,且所述无线配对记录记录有检测到的无线信号时,通过所述测距装置测量与所述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目标AR设备为当前检测到的无线信号对应的设备;
若所述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则与所述目标AR设备重连。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配对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可穿戴设备开机后,若检测到预设按键被触发,则显示所述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
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配置有不同的调节档位,不同调节档位对应不同的距离阈值,所述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显示预设的包含无线配对信息的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距离小于当前调节档位对应的距离阈值,则显示所述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配置有显示装置,所述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显示预设的包含无线配对信息的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至最大屏幕亮度;
显示所述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识别码包含目标服务信息、目标验证信息,所述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的步骤,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检测所述配对请求对应的服务信息与所述目标服务信息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链接;
将所述目标验证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验证,当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发送的验证通过的信息时,确定实现无线配对;
当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发送的验证失败的信息时,将所述目标验证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二次验证,直至接收到验证失败的次数达到预设的验证次数阈值,断开与所述目标AR设备的无线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的步骤之后,包括:
显示无线配对结果供用户确认;
获取所述用户基于所述无线配对结果的操作信息,其中,所述操作信息包括目标AR设备的变更信息,和/或者取消配对的信息;
执行所述操作信息对应的指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无线配对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可穿戴设备开机后,检测所在环境的无线信号;
测距模块,用于当不存在无线配对记录时,通过所述测距装置测量与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目标AR设备为无线信号最强的设备;
显示模块,用于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显示预设的包含无线配对信息的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
配对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无线配对设备,所述无线配对设备为实体节点设备,所述无线配对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无线配对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无线配对程序实现所述无线配对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无线配对方法的程序,所述无线配对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述的无线配对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配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无线配对时,用户操作的便利性不高的问题相比,在本申请中,在可穿戴设备开机后,检测所在环境的无线信号;当不存在无线配对记录时,通过所述测距装置测量与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目标AR设备为无线信号最强的设备;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显示预设的包含无线配对信息的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在本申请中,通过测距装置测量与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时直接显示配对用的识别码,用户只需要将目标AR设备靠近可穿戴设备进行扫描识别码,就可实现无线配对。避免用户思考如何筛选待配对设备以及避免用户的点击操作,筛选待配对设备的工作被可穿戴设备检测最强无线信号的步骤代替,用户的点击操作工作被可穿戴设备显示识别码的步骤代替。即简化了无线配对过程中需要用户操作的步骤,也即提高了在进行无线配对时,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无线配对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无线配对方法第四实施例中的无线配对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无线配对方法第五实施例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具有同样命名的部件、特征、要素可能具有相同含义,也可能具有不同含义,其具体含义需以其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的解释或者进一步结合该具体实施例中上下文进行确定。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或”、“和/或”、“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等可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例如,“包括以下至少一个:A、B、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再如,“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采用了诸如S10、S20等步骤代号,其目的是为了更清楚简要地表述相应内容,不构成顺序上的实质性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时,可能会先执行S20后执行S10等,但这些均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者“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申请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者“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配对方法,在本申请无线配对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应用于无线配对系统中的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配置有预设的测距装置,所述无线配对系统还包括AR设备,所述无线配对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可穿戴设备开机后,检测所在环境的无线信号;
步骤S20,当不存在无线配对记录时,通过所述测距装置测量与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目标AR设备为无线信号最强的设备;
步骤S30,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显示预设的包含无线配对信息的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
步骤S40,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
本实施的应用背景是:目前,当设备之间需要进行无线连接时,用户在其中一个设备上开启无线连接功能后,当前设备会搜索其附近范围内的可配对设备。搜索结果一般为多个,且包含的种类繁多,如手表、手机、蓝牙耳机等多种设备。用户在当前设备上查看搜索的结果列表并从结果列表中筛选出待配对设备。在用户筛选后,用户在当前设备上进行点击操作以实现当前设备与筛选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有的甚至需要用户输入正确的配对密码才可成功配对。在无线连接过程中,需用户从多个候选结果中筛选以及点击操作,需用户操作的步骤繁多,设备之间配对的速度不高,即,在进行无线配对时,用户操作的便利性不高。
本实施例旨在:提高在进行无线配对时,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作为一种示例,可穿戴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具有显示功能的可穿戴设备。
作为一种示例,识别码可以为二维码也可以为条形码,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AR设备是指采用AR技术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融合的设备。
作为一种示例,目标AR设备可以为AR眼镜、AR头盔等具有识别码扫描功能的AR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从传输距离远近划分,无线信号可分为近距离无线信号与远距离无线信号。其中,近距离无线信号包括蓝牙信号、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信号和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信号。远距离无线信号包括GPRS(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信号。
作为一种示例,测距装置可以为包括UWB(Ultra Wide Band,超宽带)模块的装置。
作为一种示例,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无线信号为蓝牙信号。用户对智能手表进行开机时,智能手表检测所在环境的蓝牙信号,检测到多个蓝牙信号,不同蓝牙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同。由于两个设备之间,距离越近,检测到另一个设备的蓝牙信号强度越强,则在检测到的蓝牙信号中,最强蓝牙信号对应的设备就是目标AR设备。
作为一种示例,若智能手表没有与其他设备配对过,则智能手表内没有配对记录。当不存在无线配对记录时,通过测距装置测量与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由于基于蓝牙信号,可根据算法计算得到对应的距离,但所述距离的精确度只有米级。则基于蓝牙信号确定的距离较粗糙。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更精确的测距工具,如UWB装置。通过UWB装置测量与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S,则显示预设的包含无线配对信息的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
作为一种示例,若距离小于距离阈值S,则显示二维码供AR眼镜进行扫描。其中距离阈值可以使进行无线连接的双方在近距离配对,以保证AR眼镜能扫描到二维码。用户只需要将AR眼镜靠近智能手表,将AR眼镜对准智能手表使AR眼镜扫描二维码。AR眼镜基于二维码向智能手表发起配对请求,在智能手表接收到配对请求时,与AR眼镜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0,在可穿戴设备开机后,检测所在环境的无线信号;
作为一种示例,用户按下智能手表的开机键以使智能手表开机。在智能手表开机后,检测其所在的环境的蓝牙信号,得到蓝牙信号列表,其中,蓝牙信号列表包括设备1的蓝牙信号1、设备2的蓝牙信号2、设备3的蓝牙信号3,蓝牙信号3的强度最强。
步骤S20,当不存在无线配对记录时,通过所述测距装置测量与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目标AR设备为无线信号最强的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蓝牙信号3的强度最强,则确定与设备3距离最近,设备3即目标AR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当智能手表未进行过无线配对时,也即不存在无线配对记录时,通过UWB装置测量与设备3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采用UWB装置进行测距,而不是基于蓝牙信号计算出距离,其中的原因为,UWB装置的测距精度更高,测距精度甚至可以至厘米级。
步骤S30,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显示预设的包含无线配对信息的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
作为一种示例,预设的距离阈值S为30厘米,则在与目标AR设备距离30厘米时,认为此时较近,可进行显示二维码以及扫描二维码。其中,所述二维码包含蓝牙配对信息。
若所述距离小于30厘米,则显示二维码,用户将AR眼镜中的摄像头对准二维码,AR眼镜扫描到二维码后,基于二维码对智能手表发起配对请求。
作为一种示例,智能手表配置有不同的调节档位,不同调节档位对应不同的距离阈值。如档位1对应的距离阈值为30厘米,档位2对应的距离阈值为15厘米。若当前调节档位为档位2,且所述距离小于15厘米,则显示二维码以供AR眼镜进行扫描。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可穿戴设备配置有显示装置,如显示屏。由于显示屏自身的亮度影响扫描效果,若屏幕亮度不够,存在扫描不成功的情况。则在通过显示屏显示时,将显示屏的亮度控制至最大亮度。
步骤S40,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识别码包含目标服务信息、目标验证信息,步骤S40,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的步骤,包括步骤S41-步骤S44:
步骤S41,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检测所述配对请求对应的服务信息与所述目标服务信息是否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配对请求,确定所述配对请求对应的服务信息,只有当请求的服务信息与目标服务信息一致时,才开始建立链接。
步骤S42,若一致,则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链接;
作为一种示例,若配对请求对应的服务信息与目标服务信息一致,则与AR眼镜建立BLE(Bluetooth Low Energy,蓝牙低能耗)链接。
步骤S43,将所述目标验证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验证,当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发送的验证通过的信息时,确定实现无线配对;
作为一种示例,在建立BLE链接后,将目标蓝牙验证信息发送至AR眼镜进行验证,当接收到AR眼镜发送的验证通过的信息时,确定实现无线配对。
步骤S44,当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发送的验证失败的信息时,将所述目标验证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二次验证,直至接收到验证失败的次数达到预设的验证次数阈值,断开与所述目标AR设备的无线连接。
作为一种示例,当接收到AR眼镜发送的验证失败的信息时,将目标蓝牙验证信息发送至AR眼镜进行二次验证,若接收到验证失败信息则继续发送目标验证信息直至接收到验证失败的次数达到预设的5次,则确定无法配对,断开与AR眼镜的无线连接。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S40,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的步骤之后,包括步骤S51-步骤S53:
步骤S51,显示无线配对结果供用户确认;
作为一种示例,在成功无线配对后,将当前配对的结果显示给用户以供用户确认。配对结果可以为,配对设备方的蓝牙名称以及蓝牙地址。
步骤S52,获取所述用户基于所述无线配对结果的操作信息,其中,所述操作信息包括目标AR设备的变更信息,和/或者取消配对的信息;
作为一种示例,用户在查看配对结果后,想要对配对设备方进行更换,将配对设备方从设备1更换为设备2,则用户在智能手表的显示界面进行更换配对设备方的操作。
作为一种示例,用户在查看配对结果后,临时取消配对,则在智能手表的显示界面进行取消配对的操作。
作为一种示例,获取用户的操作信息,其中,所述操作信息包括变更信息,和/或者取消配对的信息。
步骤S53,执行所述操作信息对应的指令。
作为一种示例,若获取到用户的变更信息,则基于所述变更信息执行变更信息对应的指令。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配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无线配对时,用户操作的便利性不高的问题相比,在本申请中,在可穿戴设备开机后,检测所在环境的无线信号;当不存在无线配对记录时,通过所述测距装置测量与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目标AR设备为无线信号最强的设备;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显示预设的包含无线配对信息的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在本申请中,通过测距装置测量与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时直接显示配对用的识别码,用户只需要将目标AR设备靠近可穿戴设备进行扫描识别码,就可实现无线配对。避免用户思考如何筛选待配对设备以及避免用户的点击操作,筛选待配对设备的工作被可穿戴设备检测最强无线信号的步骤代替,用户的点击操作工作被可穿戴设备显示识别码的步骤代替。即简化了无线配对过程中需要用户操作的步骤,也即提高了在进行无线配对时,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实施例二
进一步地,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步骤S10,在可穿戴设备开机后,检测所在环境的无线信号的步骤之后,包括步骤A1-步骤A2:
步骤A1,当存在无线配对记录,且所述无线配对记录记录有检测到的无线信号时,通过所述测距装置测量与所述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目标AR设备为当前检测到的无线信号对应的设备;
作为一种示例,若智能手表配对过,则存在配对记录。在开机检测所在环境的无线信号后,若检测到的无线信号在之前配对过,即在无线配对记录中记录有当前检测到的无线信号,也就是为同一个目标AR设备重新配对。
作为一种示例,当为同一个目标AR设备重新配对时,只需与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若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直接进行无线配对,无需重新扫描识别码的步骤。
作为一种示例,将当前检测到无线信号对应的设备作为目标AR设备。
作为一种示例,当为同一个目标AR设备重新配对时,通过UWB装置测量与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
步骤A2,若所述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则与所述目标AR设备重连。
作为一种示例,若所述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则直接与目标AR设备重新建立无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为同一个目标AR设备重新配对时,若与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直接进行无线重连,无需重新扫描识别码。则简化了用户操作以扫码的步骤,直接基于距离进行重连,在保证配对精确度的基础上,简化了用户操作流程,即进一步提高了在进行无线配对时,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实施例三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所有实施例,提供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配对方法,还包括步骤B1-步骤B2:
步骤B1,在所述可穿戴设备开机后,若检测到预设按键被触发,则显示所述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
步骤B2,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按键为显示识别码的触发开关,当按键被用户按下,则直接显示识别码。
作为一种示例,若需对目标AR设备进行配对,仅需用户按下预设按键,就可触发显示识别码以供目标AR设备扫描后配对。
作为一种示例,若需要对另一个AR设备(待配对设备)进行配对,且可穿戴设备中有配对记录,但配对记录中无待配对设备。则可以通过触发按键,直接显示二维码供待配对设备扫描实现无线配对。
作为一种示例,在可穿戴设备开机后,若检测到按键被按下,则显示二维码以供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其中,所述目标AR设备为当前的待配对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
作为一种示例,不仅可以通过按键被按下触发显示识别码以完成对另一个AR设备的配对,还可以通过测距装置测距后,将得到的距离与距离阈值比较以完成对另一个AR设备的配对。若与另一个AR设备的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通过显示屏显示二维码以供另一个AR设备进行扫描,在另一个AR设备扫描后,开始配对。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预设按键,在按键被按下时,直接显示识别码以供待配对设备扫描,其中,待配对设备可以为另一个AR设备。则可为不同的AR设备进行无线配对,且配对时用户操作流程简单,用户只需按下可穿戴设备上预设的按键,就可触发配对。即进一步提高了在进行无线配对时,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实施例四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所有实施例,提供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提供一种无线配对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可穿戴设备开机后,检测所在环境的无线信号;
测距模块,用于当不存在无线配对记录时,通过所述测距装置测量与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目标AR设备为无线信号最强的设备;
显示模块,用于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显示预设的包含无线配对信息的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
配对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可穿戴设备开机后,检测所在环境的无线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测距模块,用于当存在无线配对记录,且所述无线配对记录记录有检测到的无线信号时,通过所述测距装置测量与所述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目标AR设备为当前检测到的无线信号对应的设备;
重连模块,用于若所述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则与所述目标AR设备重连。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配对方法,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可穿戴设备开机后,若检测到预设按键被触发,则显示所述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
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配置有不同的调节档位,不同调节档位对应不同的距离阈值,所述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显示预设的包含无线配对信息的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的步骤,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显示模块,用于若所述距离小于当前调节档位对应的距离阈值,则显示所述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配置有显示装置,所述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显示预设的包含无线配对信息的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的步骤,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至最大屏幕亮度;
第三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识别码包含目标服务信息、目标验证信息,所述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的步骤,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检测所述配对请求对应的服务信息与所述目标服务信息是否一致;
建立链接模块,用于若一致,则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链接;
第一配对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验证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验证,当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发送的验证通过的信息时,确定实现无线配对;
第二配对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发送的验证失败的信息时,将所述目标验证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二次验证,直至接收到验证失败的次数达到预设的验证次数阈值,断开与所述目标AR设备的无线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的步骤之后,所述装置包括:
第四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无线配对结果供用户确认;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基于所述无线配对结果的操作信息,其中,所述操作信息包括目标AR设备的变更信息,和/或者取消配对的信息;
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所述操作信息对应的指令。
本申请无线配对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无线配对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所有实施例,提供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无线配对设备,所述无线配对设备为实体节点设备,所述无线配对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用于实现所述无线配对方法的程序,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无线配对方法的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实现所述无线配对方法的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无线配对方法的步骤。
参照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无线配对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5之间的连接通信。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无线配对设备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音频电路、显示器、连接线、传感器、输入模块等等,网络接口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蓝牙接口),输入模块可选的可以包括键盘(Keyboard)、系统软键盘、语音输入、无线接收输入等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无线配对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无线配对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信息交换模块以及无线配对程序。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无线配对设备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支持无线配对程序以及其它软件和/或程序的运行。信息交换模块用于实现存储器内部各组件之间的通信,以及与管理系统中其它硬件和软件之间通信。
无线配对设备中,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无线配对程序,实现上述的无线配对的步骤。
本申请无线配对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无线配对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且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还可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无线配对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存储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无线配对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存储介质(如ROM或者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配对系统中的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配置有预设的测距装置,所述无线配对系统还包括AR设备,所述无线配对方法,包括:
在可穿戴设备开机后,检测所在环境的无线信号;
当不存在无线配对记录时,通过所述测距装置测量与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目标AR设备为无线信号最强的设备;
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显示预设的包含无线配对信息的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
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可穿戴设备开机后,检测所在环境的无线信号的步骤之后,包括:
当存在无线配对记录,且所述无线配对记录记录有检测到的无线信号时,通过所述测距装置测量与所述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目标AR设备为当前检测到的无线信号对应的设备;
若所述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则与所述目标AR设备重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配对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可穿戴设备开机后,若检测到预设按键被触发,则显示所述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
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配置有不同的调节档位,不同调节档位对应不同的距离阈值,所述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显示预设的包含无线配对信息的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距离小于当前调节档位对应的距离阈值,则显示所述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配置有显示装置,所述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显示预设的包含无线配对信息的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至最大屏幕亮度;
显示所述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码包含目标服务信息、目标验证信息,所述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的步骤,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检测所述配对请求对应的服务信息与所述目标服务信息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链接;
将所述目标验证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验证,当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发送的验证通过的信息时,确定实现无线配对;
当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发送的验证失败的信息时,将所述目标验证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二次验证,直至接收到验证失败的次数达到预设的验证次数阈值,断开与所述目标AR设备的无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的步骤之后,包括:
显示无线配对结果供用户确认;
获取所述用户基于所述无线配对结果的操作信息,其中,所述操作信息包括目标AR设备的变更信息,和/或者取消配对的信息;
执行所述操作信息对应的指令。
8.一种无线配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无线配对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可穿戴设备开机后,检测所在环境的无线信号;
测距模块,用于当不存在无线配对记录时,通过所述测距装置测量与目标AR设备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目标AR设备为无线信号最强的设备;
显示模块,用于若所述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显示预设的包含无线配对信息的识别码以供所述目标AR设备进行扫描;
配对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目标AR设备基于所述识别码发起的配对请求时,与所述目标AR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无线配对。
9.一种无线配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无线配对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无线配对程序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配对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无线配对方法的程序,所述实现无线配对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无线配对方法的步骤。
CN202211323452.4A 2022-10-27 2022-10-27 无线配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6656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3452.4A CN115665657A (zh) 2022-10-27 2022-10-27 无线配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3/126134 WO2024088242A1 (zh) 2022-10-27 2023-10-24 无线配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3452.4A CN115665657A (zh) 2022-10-27 2022-10-27 无线配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5657A true CN115665657A (zh) 2023-01-31

Family

ID=84993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23452.4A Pending CN115665657A (zh) 2022-10-27 2022-10-27 无线配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65657A (zh)
WO (1) WO202408824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8242A1 (zh) * 2022-10-27 2024-05-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配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55563A1 (en) * 2010-02-10 2011-08-10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Method for automatic pairing to a wireless network
CN110933772A (zh) * 2019-12-13 2020-03-27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的连接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54030B (zh) * 2020-12-16 2023-08-11 深圳市爱都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配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66510A (zh) * 2021-09-28 2021-12-07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绑定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665657A (zh) * 2022-10-27 2023-01-3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配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8242A1 (zh) * 2022-10-27 2024-05-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配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88242A1 (zh) 2024-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0024B2 (en)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107667B (zh) 蓝牙耳机的配对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0659253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블루투스 장치 검색 방법
EP2355563A1 (en) Method for automatic pairing to a wireless network
RU2646354C2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установки соединения передачи
EP3399461A1 (en) Optical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EP297826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connecting to a wireless network
CN107404358B (zh) 一种射频通路检测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876888B2 (en) Exchanging contact information based on identifying social interaction
US1164159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hannel occupancy information
CN112000273A (zh) 输入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021734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0634191B (zh) 验证方法、装置、介质以及设备
WO2024088242A1 (zh) 无线配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96320B (zh) 认证窗口的显示方法和装置
KR20120123941A (ko) Qr코드를 이용한 무선통신 페어링 방법
CN112566078A (zh) 设备连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KR102306237B1 (ko) 서비스 요청 디바이스
CN110933772A (zh) 无线设备的连接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96399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playing and processing application name of multimode card of mobile terminal
CN112911560A (zh) 一种电子名片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769396B (zh) 机器人连接网络的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7116026A (zh) 蓝牙按键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其存储介质
KR20180008043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제어 방법
CN113766406B (zh) 一种耳机测试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