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2338A - 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 - Google Patents
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12338A CN103912338A CN201310006619.9A CN201310006619A CN103912338A CN 103912338 A CN103912338 A CN 103912338A CN 201310006619 A CN201310006619 A CN 201310006619A CN 103912338 A CN103912338 A CN 1039123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metal
- pipe
- oil inlet
- inlet pipe
- inner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该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包括:内层金属管和套设在内层金属管外侧的外层金属管,内层金属管和外层金属管之间管腔形成冷却水套。该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通过采用带有冷却水套的双层金属管,能够避免靠近排气歧管、涡轮机壳和涡轮后排气接管等高温件布置时,使得进油管路内的润滑油温度不会因为受到热辐射而过高,润滑油温度仍满足增压器正常的润滑要求,有效地保护增压器的润滑系统,提高增压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
背景技术
废气涡轮增压器可以使内燃机在排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功率提高25%~50%,因此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内燃机中。增压器进油管路的功能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输送到增压器的浮动轴承处。
但对于紧凑型增压柴油机,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该柴油机的增压器进油管路一般都是布置在内燃机的排气侧,和涡轮机壳、排气歧管和涡轮后排气接管的距离都布置得很近(小于30mm)。内燃机工作时排气歧管属于高温件,高温的排气歧管向周围辐射着大量的热量。现在技术的增压器进油管主要是采用普通的单层钢管,当现在技术的增压器进油管靠近排气歧管、涡轮机壳和涡轮后排气接管等高温件布置时,增压器进油管就会受到排气歧管产生的热辐,增压器进油管被热辐射加热而温度升高,同时增压器进油管的高温也会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给增压器进油管内的润滑油,进油管内的润滑油的温度随之升高。当进油管内的润滑油温度超过110℃及以上时,将使机油粘度严重下降,成膜性变差,膜性变薄,不能在增压器内的浮动轴承上形成良好的润滑油膜,致增压器浮动轴承的摩擦增大,磨损加剧,严重时会造成转子轴和浮动轴承烧损,降低增压器的寿命;同时,由于摩擦增大,轴承间产生的摩擦热也随之增加,会使润滑油的温度进一步升高,造成了恶性循环。此外,如果增压进油管内的润滑油因受到排气歧管的热辐射而温度升高后,还会使润滑油加快老化变质,加快润滑油氧化生成胶质物油泥,逐渐失去润滑作用,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导致内燃机整机润滑系统的润滑油温度整体升高,破坏整机的润滑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够避免靠近排气歧管、涡轮机壳和涡轮后排气接管等高温件布置时,管路内的润滑油温度过高而影响润滑效果的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包括:内层金属管和套设在内层金属管外侧的外层金属管,内层金属管和外层金属管之间管腔形成冷却水套。
上述技术方案中,内层金属管的一端为润滑油进口,另一端为润滑油出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冷却水套截面为环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层金属管的一端具有与冷却水套连通的冷却水进口管接头,另一端具有与冷却水套连通的冷却水出口管接头。
上述技术方案中,冷却水进口管接头设置在内层金属管的润滑油进口端,冷却水出口管接头设置在内层金属管的润滑油出口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通过采用带有冷却水套的双层金属管,能够避免靠近排气歧管、涡轮机壳和涡轮后排气接管等高温件布置时,使得进油管路内的润滑油温度不会因为受到热辐射而过高,润滑油温度仍满足增压器正常的润滑要求,有效地保护增压器的润滑系统,提高增压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的装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层金属管,11-润滑油,12-润滑油进口,13-润滑油出口,2-外层金属管,21-冷却水套,22-冷却水进口管接头,23-冷却水出口管接头,31-涡轮机壳,32-排气歧管,33-涡轮后排气接管,6-进水接管,7-取水接头,8-回水接头,9-出水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提及的“上”、“下”、“左”、“右”、“正面”和“反面”均以各图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这些用来限制方向的词语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并不代表对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发明的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通过采用带有冷却水套的双层金属管,能够避免靠近排气歧管、涡轮机壳和涡轮后排气接管等高温件布置时,使得进油管路内的润滑油温度不会因为受到热辐射而过高,润滑油温度仍保持在80℃~94℃左右,满足增压器正常的润滑要求,有效地保护增压器的润滑系统,提高增压器寿命。
如图1所示,该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为双层金属管,具体结构包括:内层金属管1和套设在内层金属管1外侧的外层金属管2,内层金属管1为润滑油输送通道;外层金属管2套设在内层金属管1外侧,内层金属管1和外层金属管2之间形成冷却水套,其为冷却水输送通道,用于将外层金属管2和内层金属管1的热量不停的运走,使得外层金属管2和内层金属管1温度不会过高,而影响润滑油对增压器的浮动轴承的润滑效果。
内层金属管1的内腔通道流通的是润滑油11,下端为润滑油进口12,上端为润滑油出口13;内燃机工作时,润滑油从润滑油进口12流入,从润滑油出口13流出,对增压器的浮动轴承进行润滑。
如图2和图3所示,外层金属管2套设在内层金属管1外侧,在二者之间形成截面为环形的冷却水套21。内层金属管1的润滑油进口12和润滑油出口13分别伸出外层金属管2的两端,外层金属管2从两端与内层金属管1配合封闭该冷却水套21。外层金属管2的下端具有与冷却水套21竖直连通的冷却水进口管接头22,外层金属管2的上端具有与冷却水套21竖直连通的冷却水出口管接头23。内燃机工作时,冷却水从外层金属管2的冷却水进口管接头22注入冷却水套21内,再从冷却水出口管接头23流出。当增压器进油管靠近排气歧管、涡轮机壳和涡轮后排气接管等高温件时,外层金属管2因受到高温件的热辐射而温度升高,然而冷却水套21内流动的冷却水可以将外层金属管2的热量不停的运走,使得外层金属管2温度不会过高(一般不超过100℃)。同时,内层金属管1被不断流动的冷却水包裹住,冷却水的温度一般为80℃~94℃左右,内层金属管1的温度处于热平衡状态后和冷却水的温度基本相同,并且内层金属管1内的润滑油11的温度也是和内层金属管1的温度基本相同,因此该种增压器进油管内的润滑油11温度也会保持在80℃~94℃左右。
可见,该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冷却水套21内的流动冷却水起到了隔热作用,即使该种增压器进油管路处于较高温度的热场中,管内的润滑油11的温度也不会过高,因此,该种增压器进油管路具有耐热辐射的特点。冷却水进口管接头22设置在内层金属管1的润滑油进口端,冷却水出口管接头23设置在内层金属管1的润滑油出口端,使得冷却水与润滑油同向流动,提高了冷却效率。
如图4和图5所示,紧凑型增压柴油机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该柴油机的增压器进油管路和涡轮机壳31、排气歧管32和涡轮后排气接管33的距离都布置得很近(小于30mm)。
内层金属管1的润滑油进口12连接在机油滤清器座的取油口上,润滑油出口13连接在增压器顶面的进油接头上。利用进水接管6连接在冷却水进口管接头22和机油冷却器侧面的取水接头7之间,出水接管9连接在冷却水出口管接头23和内燃机出水总管上的回水接头8上。
如图4和图5所示,内燃机工作时,润滑油11从润滑油进口12进入内层金属管1后,再从润滑油出口13流入增压器内的油道,给增压器内的轴承提供润滑油。冷却水从取水接头7流入进水接管6,再流入冷却冷却水进口管接头22,注入冷却水套21内,冷却水再从冷却水出口管接头23流出,经过出水接管9后,再从回水接头8流回内燃机的出水总管上,从而完成整个润滑油的输送和冷却。
该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通过采用带有冷却水套的双层金属管,能够避免靠近排气歧管、涡轮机壳和涡轮后排气接管等高温件布置时,使得进油管路内的润滑油温度不会因为受到热辐射而过高,润滑油温度仍满足增压器正常的润滑要求,有效地保护增压器的润滑系统,提高增压器寿命。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金属管和套设在所述内层金属管外侧的外层金属管,所述内层金属管和外层金属管之间管腔形成冷却水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金属管的一端为润滑油进口,另一端为润滑油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套截面为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金属管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冷却水套连通的冷却水进口管接头,另一端具有与所述冷却水套连通的冷却水出口管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进口管接头设置在所述内层金属管的润滑油进口端,所述冷却水出口管接头设置在所述内层金属管的润滑油出口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06619.9A CN103912338A (zh) | 2013-01-09 | 2013-01-09 | 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06619.9A CN103912338A (zh) | 2013-01-09 | 2013-01-09 | 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12338A true CN103912338A (zh) | 2014-07-09 |
Family
ID=51038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06619.9A Pending CN103912338A (zh) | 2013-01-09 | 2013-01-09 | 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91233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044715A1 (fr) * | 2015-12-08 | 2017-06-09 | Snecma |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d'un fluide chaud dans une turbomachine comprenant un dispositif de pre-refroidissement du fluide chaud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0949479Y (zh) * | 2006-09-08 | 2007-09-19 | 广西柳柴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 双层降噪降温油底壳 |
CN201190605Y (zh) * | 2008-04-11 | 2009-02-04 | 梁俭威 | 水冷式燃油冷却器 |
CN102155282A (zh) * | 2011-03-31 | 2011-08-17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台架用隔音隔热排气管 |
DE102011018275A1 (de) * | 2011-04-20 | 2011-12-08 | Daimler Ag | Rohrlei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CN203097994U (zh) * | 2013-01-09 | 2013-07-31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 |
-
2013
- 2013-01-09 CN CN201310006619.9A patent/CN10391233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0949479Y (zh) * | 2006-09-08 | 2007-09-19 | 广西柳柴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 双层降噪降温油底壳 |
CN201190605Y (zh) * | 2008-04-11 | 2009-02-04 | 梁俭威 | 水冷式燃油冷却器 |
CN102155282A (zh) * | 2011-03-31 | 2011-08-17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台架用隔音隔热排气管 |
DE102011018275A1 (de) * | 2011-04-20 | 2011-12-08 | Daimler Ag | Rohrlei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CN203097994U (zh) * | 2013-01-09 | 2013-07-31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044715A1 (fr) * | 2015-12-08 | 2017-06-09 | Snecma |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d'un fluide chaud dans une turbomachine comprenant un dispositif de pre-refroidissement du fluide chaud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589556C2 (ru) | Система двигателя и способ снижения стоимости е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 |
US20180171866A1 (en) |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quantity of air fed into the intake of a supercharg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cooling the exhaust - method using such a device | |
KR101677141B1 (ko) | 다단 터보차저 장치 | |
CN101131115A (zh) | 水冷中间壳涡轮增压机构 | |
JP6776604B2 (ja) | エンジン装置 | |
CN103485866B (zh) | 涡轮增压发动机 | |
CN203097994U (zh) | 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 | |
US10502121B2 (en) | Pressure wave supercharger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3912338A (zh) | 柴油机增压器进油管 | |
JP5475517B2 (ja) | エンジン | |
CN203394622U (zh) | 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系统 | |
KR101363970B1 (ko) | 엔진오일 히팅 시스템 | |
CN105626187A (zh) | 排气余热回收式加热装置 | |
CN207004643U (zh) | 一种负压中冷器冷却装置 | |
CN204827556U (zh) | 一种带冷却系统的天然气涡轮增压器 | |
CN104594970A (zh) | 柴油机用机油冷却器结构装置 | |
CN211598787U (zh) | 集成式呼吸器及发动机 | |
CN105781667A (zh) | 冷却液与机油热交换装置 | |
CN104088715B (zh) |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 | |
CN104533593B (zh) | 一种柴油机冷却循环系统及方法 | |
CN204225956U (zh) | 一种防止曲轴箱通风系统动态结冰的结构 | |
CN221032888U (zh) |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发动机及汽车 | |
CN207048851U (zh) | 一种汽车散热器回水管路 | |
CN105781666A (zh) | 换热式低压排气再循环系统 | |
CN103615305B (zh) | 一种涡轮增压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