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0421B - 水力混凝过滤机 - Google Patents

水力混凝过滤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0421B
CN103910421B CN201410125974.2A CN201410125974A CN103910421B CN 103910421 B CN103910421 B CN 103910421B CN 201410125974 A CN201410125974 A CN 201410125974A CN 103910421 B CN103910421 B CN 1039104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chamber
trunnion
retort
diame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259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10421A (zh
Inventor
张晓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NRUI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NRU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NRUI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NRU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2597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104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10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0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10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04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市政水处理、石油化工、煤炭等行业中用于除去液体中的胶体杂质和悬浮物杂质的水力混凝过滤机,其包括柱状的反应罐、提升泵、进水管、出水管、喉管、斜板和集水槽。本发明的水力混凝过滤机利用水力作用的原理代替机械搅拌,并且采用分室反应、斜板过滤和负压水力药剂混合,混凝过滤效率高,在油田回注水处理、压裂返排液处理、钻井泥浆液处理、乳化油处理、煤化工洗煤液处理、钢厂循环水处理、炼化企业废水处理等市政和工矿企业的含高悬浮物、胶体的废液、废水中有广泛应用。

Description

水力混凝过滤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市政水处理、石油化工、煤炭等行业中用于除去液体中的胶体杂质和悬浮物杂质的水力混凝过滤机和水力混凝污泥浓缩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混凝法处理废水是采用在反应池中投加水处理絮凝剂、充分搅拌反应、生成絮体后在沉淀分离池中实现泥水分离。添加絮凝剂除去液体中悬浮和胶体杂质是常规有效的方法,然而,受到反应时间长、温度影响大等方面作用,混凝剂对液体的处理效果不容易控制;对混凝剂的搅拌不利于利用絮体活性将液体中的杂质吸附沉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混凝处理废水设施采用机械搅拌而不利于利用絮体活性将液体中的杂质吸附沉降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水力作用的原理代替机械搅拌,并且采用分室反应、斜板过滤和负压水力药剂混合的水力混凝过滤机和水力混凝污泥浓缩机。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水力混凝过滤机,其包括柱状的反应罐、提升泵(1)、进水管(3)、出水管(10)、喉管(8)、斜板(6)、射流管(7)和与出水管(10)连接的集水槽,
其中,提升泵(1)与废水槽连接,进水管(3)一端与提升泵(1)连接,进水管(3)另一端与射流管(7)一端连接,反应罐中安装有喉管(8),喉管(8)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三部分,上部为由上至下直径变小的第一反应室(9),中部为直径不变的喉部,下部为由上至下直径变大的第二反应室(4),喉管(8)穿过反应罐中部的第三反应室(5),喉管(8)下端封闭并且靠近反应罐底部,射流管(7)的另一端从反应罐上部垂直进入反应罐后与第一反应室(9)连接,喉管(8)的第二反应室(4)的下部最大外圆处均匀安装有多个上升管,第三反应室(5)底部设置有常闭的浓缩出泥口(2)。
优选地,其中,第三反应室(5)是上粗下细的锥形腔室,上升管垂直向上进入第三反应室(5)中,在反应罐中部的第三反应室(5)上部间隔均匀地安装有多个斜板(6),反应罐上部沿内圆具有圆环形的集水槽优选地,其中喉管(8)的第一反应室(9)的最大直径、喉管(8)喉部直径与喉管(8)的第二反应室(4)的最大直径的比例为(3~4):1:(8~9)。
优选地,其中喉管(8)的第一反应室(9)的最大直径、喉管(8)喉部直径与喉管(8)的第二反应室(4)的最大直径的比例为3.5:1:8.5。
优选地,其中集水槽与出水管(10)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滤网。
本发明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水力混凝污泥浓缩机,其包括柱状的反应罐、提升泵(13)、进水管(14)、出水管(23)、喉管(22)、斜板(19)、射流管(21)和与出水管(23)连接的集水槽,
其中提升泵(13)通过泵吸入管(11)与废水槽连接,进水管(14)一端与提升泵(13)连接,进水管(14)另一端与射流管(21)一端连接,反应罐中安装有喉管(22),喉管(22)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三部分,上部为由上至下直径变小的第一反应室(20),中部为直径不变的喉部,下部为由上至下直径变大的第二反应室(16),喉管(22)穿过反应罐中部的第三反应室(18),喉管(22)下端封闭并且靠近反应罐底部,射流管(21)的另一端从反应罐上部垂直进入反应罐后与喉管(22)的第一反应室(20)连接,喉管(22)下部最大外圆处均匀安装有多个上升管,第三反应室(18)的腔室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孔,该排水孔离第三反应室(18)底部的距离h=(0.3-0.4)H,其中H为第三反应室(18)的高度,该排水孔通过排水管(12)与处于低位的废水槽连接,排水管路上配置有常闭电磁阀(17),第三反应室(18)底部设置有常闭的浓缩出泥口(15)。
优选地,其中第三反应室(18)是上粗下细的锥形腔室,上升管垂直向上进入第三反应室(18)中,在反应罐中部的第三反应室(18)上部间隔均匀地安装有多个斜板(19),反应罐上部沿内圆具有圆环形的集水槽。
优选地,其中喉管(22)的第一反应室(20)的最大直径、喉管(22)喉部直径与喉管(22)的第二反应室(16)的最大直径的比例为(3-4):1:(8-9)。
优选地,其中喉管(22)的第一反应室(20)的最大直径、喉管(22)喉部直径与喉管(22)的第二反应室(16)的最大直径的比例为3.5:1:8.5。
优选地,其中集水槽与出水管(23)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地,其中排水孔离第三反应室(18)底部的距离h=0.35H。
本发明的水力混凝过滤机和水力混凝污泥浓缩机利用水力作用的原理代替机械搅拌,并且采用分室反应、斜板过滤和负压水力药剂混合,混凝过滤效率高,在油田回注水处理、压裂返排液处理、钻井泥浆液处理、乳化油处理、煤化工洗煤液处理、钢厂循环水处理、炼化企业废水处理等市政和工矿企业的含高悬浮物、胶体的废液、废水中有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水力混凝过滤机的示意图。其中,1为提升泵,2为浓缩出泥口,3为进水管,4为第二反应室,5为第三反应室,6为斜板,7为射流管,8为反应室喉管,9为第一反应室,10为出水管。
图2是本发明的水力混凝污泥浓缩机的示意图。其中,11为泵吸入管,12为排水管,13为提升泵,14为进水管,15为浓缩出泥口,16为第二反应室,17为常闭电磁阀,18为第三反应室,19为斜板,20为第一反应室,21为射流管,22为喉管,23为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水力混凝过滤机,其包括柱状的反应罐、提升泵(1)、进水管(3)、出水管(10)、喉管(8)、斜板(6)、射流管(7)和与出水管(10)连接的集水槽,
其中,提升泵(1)与废水槽连接,进水管(3)一端与提升泵(1)连接,进水管(3)另一端与射流管(7)一端连接,反应罐中安装有喉管(8),喉管(8)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三部分,上部为由上至下直径变小的第一反应室(9),中部为直径不变的喉部,下部为由上至下直径变大的第二反应室(4),喉管(8)穿过反应罐中部的第三反应室(5),喉管(8)下端封闭并且靠近反应罐底部,射流管(7)的另一端从反应罐上部垂直进入反应罐后与第一反应室(9)连接,喉管(8)的第二反应室(4)的下部最大外圆处均匀安装有多个上升管,第三反应室(5)底部设置有常闭的浓缩出泥口(2)。
第三反应室(5)是上粗下细的锥形腔室,上升管垂直向上进入第三反应室(5)中,在反应罐中部的第三反应室(5)上部间隔均匀地安装有多个斜板(6),反应罐上部沿内圆具有圆环形的集水槽。其中喉管(8)的第一反应室(9)的最大直径、喉管(8)喉部直径与喉管(8)的第二反应室(4)的最大直径的比例为3:1:8。其中集水槽与出水管(10)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滤网。
实施例2
一种水力混凝过滤机,其包括柱状的反应罐、提升泵(1)、进水管(3)、出水管(10)、喉管(8)、斜板(6)、射流管(7)和与出水管(10)连接的集水槽,
其中,提升泵(1)与废水槽连接,进水管(3)一端与提升泵(1)连接,进水管(3)另一端与射流管(7)一端连接,反应罐中安装有喉管(8),喉管(8)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三部分,上部为由上至下直径变小的第一反应室(9),中部为直径不变的喉部,下部为由上至下直径变大的第二反应室(4),喉管(8)穿过反应罐中部的第三反应室(5),喉管(8)下端封闭并且靠近反应罐底部,射流管(7)的另一端从反应罐上部垂直进入反应罐后与第一反应室(9)连接,喉管(8)的第二反应室(4)的下部最大外圆处均匀安装有多个上升管,第三反应室(5)底部设置有常闭的浓缩出泥口(2)。
第三反应室(5)是上粗下细的锥形腔室,上升管垂直向上进入第三反应室(5)中,在反应罐中部的第三反应室(5)上部间隔均匀地安装有多个斜板(6),反应罐上部沿内圆具有圆环形的集水槽。其中喉管(8)的第一反应室(9)的最大直径、喉管(8)喉部直径与喉管(8)的第二反应室(4)的最大直径的比例为3.5:1:8.5。其中集水槽与出水管(10)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滤网。
实施例3
一种水力混凝过滤机,其包括柱状的反应罐、提升泵(1)、进水管(3)、出水管(10)、喉管(8)、斜板(6)、射流管(7)和与出水管(10)连接的集水槽,
其中,提升泵(1)与废水槽连接,进水管(3)一端与提升泵(1)连接,进水管(3)另一端与射流管(7)一端连接,反应罐中安装有喉管(8),喉管(8)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三部分,上部为由上至下直径变小的第一反应室(9),中部为直径不变的喉部,下部为由上至下直径变大的第二反应室(4),喉管(8)穿过反应罐中部的第三反应室(5),喉管(8)下端封闭并且靠近反应罐底部,射流管(7)的另一端从反应罐上部垂直进入反应罐后与第一反应室(9)连接,喉管(8)的第二反应室(4)的下部最大外圆处均匀安装有多个上升管,第三反应室(5)底部设置有常闭的浓缩出泥口(2)。
第三反应室(5)是上粗下细的锥形腔室,上升管垂直向上进入第三反应室(5)中,在反应罐中部的第三反应室(5)上部间隔均匀地安装有多个斜板(6),反应罐上部沿内圆具有圆环形的集水槽。其中喉管(8)的第一反应室(9)的最大直径、喉管(8)喉部直径与喉管(8)的第二反应室(4)的最大直径的比例为4:1:9。其中集水槽与出水管(10)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滤网。
实施例4
一种水力混凝污泥浓缩机,其包括柱状的反应罐、提升泵(13)、进水管(14)、出水管(23)、喉管(22)、斜板(19)、射流管(21)和与出水管(23)连接的集水槽,
其中提升泵(13)通过泵吸入管(11)与废水槽连接,进水管(14)一端与提升泵(13)连接,进水管(14)另一端与射流管(21)一端连接,反应罐中安装有喉管(22),喉管(22)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三部分,上部为由上至下直径变小的第一反应室(20),中部为直径不变的喉部,下部为由上至下直径变大的第二反应室(16),喉管(22)穿过反应罐中部的第三反应室(18),喉管(22)下端封闭并且靠近反应罐底部,射流管(21)的另一端从反应罐上部垂直进入反应罐后与喉管(12)的第一反应室(20)连接,喉管(22)下部最大外圆处均匀安装有多个上升管,第三反应室(18)的腔室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孔,该排水孔离第三反应室(18)底部的距离h=(0.3-0.4)H,其中H为第三反应室(18)的高度,该排水孔通过排水管(12)与处于低位的废水槽连接,排水管路上配置有常闭电磁阀(17),第三反应室(18)底部设置有常闭的浓缩出泥口(15)。
其中,第三反应室(18)是上粗下细的锥形腔室,上升管垂直向上进入第三反应室(18)中,在反应罐中部的第三反应室(18)上部间隔均匀地安装有多个斜板(19),反应罐上部沿内圆具有圆环形的集水槽。
其中,喉管(22)的第一反应室(20)的最大直径、喉管(22)喉部直径与喉管(22)的第二反应室(16)的最大直径的比例为3:1:8。
其中,集水槽与出水管(23)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滤网。
其中,排水孔离第三反应室(18)底部的距离h=0.3H。
实施例5
一种水力混凝污泥浓缩机,其包括柱状的反应罐、提升泵(13)、进水管(14)、出水管(23)、喉管(22)、斜板(19)、射流管(21)和与出水管(23)连接的集水槽,
其中提升泵(13)通过泵吸入管(11)与废水槽连接,进水管(14)一端与提升泵(13)连接,进水管(14)另一端与射流管(21)一端连接,反应罐中安装有喉管(22),喉管(22)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三部分,上部为由上至下直径变小的第一反应室(20),中部为直径不变的喉部,下部为由上至下直径变大的第二反应室(16),喉管(22)穿过反应罐中部的第三反应室(18),喉管(22)下端封闭并且靠近反应罐底部,射流管(21)的另一端从反应罐上部垂直进入反应罐后与喉管(22)的第一反应室(20)连接,喉管(22)下部最大外圆处均匀安装有多个上升管,第三反应室(18)的腔室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孔,该排水孔离第三反应室(18)底部的距离h=(0.3-0.4)H,其中H为第三反应室(18)的高度,该排水孔通过排水管(12)与处于低位的废水槽连接,排水管路上配置有常闭电磁阀(17),第三反应室(18)底部设置有常闭的浓缩出泥口(15)。
其中,第三反应室(18)是上粗下细的锥形腔室,上升管垂直向上进入第三反应室(18)中,在反应罐中部的第三反应室(18)上部间隔均匀地安装有多个斜板(19),反应罐上部沿内圆具有圆环形的集水槽。
其中,喉管(22)的第一反应室(20)的最大直径、喉管(22)喉部直径与喉管(22)的第二反应室(16)的最大直径的比例为3.5:1:8.5。
其中,集水槽与出水管(23)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滤网。
其中,排水孔离第三反应室(18)底部的距离h=0.35H。
实施例6
一种水力混凝污泥浓缩机,其包括柱状的反应罐、提升泵(13)、进水管(14)、出水管(23)、喉管(22)、斜板(19)、射流管(21)和与出水管(23)连接的集水槽,
其中提升泵(13)通过泵吸入管(11)与废水槽连接,进水管(14)一端与提升泵(13)连接,进水管(14)另一端与射流管(21)一端连接,反应罐中安装有喉管(22),喉管(22)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三部分,上部为由上至下直径变小的第一反应室(20),中部为直径不变的喉部,下部为由上至下直径变大的第二反应室(16),喉管(22)穿过反应罐中部的第三反应室(18),喉管(22)下端封闭并且靠近反应罐底部,射流管(21)的另一端从反应罐上部垂直进入反应罐后与喉管(22)的第一反应室(20)连接,喉管(22)下部最大外圆处均匀安装有多个上升管,第三反应室(18)的腔室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孔,该排水孔离第三反应室(18)底部的距离h=(0.3-0.4)H,其中H为第三反应室(18)的高度,该排水孔通过排水管(12)与处于低位的废水槽连接,排水管路上配置有常闭电磁阀(17),第三反应室(18)底部设置有常闭的浓缩出泥口(15)。
其中,第三反应室(18)是上粗下细的锥形腔室,上升管垂直向上进入第三反应室(18)中,在反应罐中部的第三反应室(18)上部间隔均匀地安装有多个斜板(19),反应罐上部沿内圆具有圆环形的集水槽。
其中,喉管(22)的第一反应室(20)的最大直径、喉管(22)喉部直径与喉管(22)的第二反应室(16)的最大直径的比例为4:1:9。
其中,集水槽与出水管(23)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滤网。
其中,排水孔离第三反应室(18)底部的距离h=0.4H。
在实施例1-3中,通过提升泵将添加絮凝剂的混合液经由进水管从射流管进入喉管的第一反应室,通过喉管的变径,加大流速,这样即产生负压,在负压室的作用下,活性絮凝体,就会被吸进第一反应室,在重力和水流的冲击力的作用下,经过混合的活性絮凝体在扩张的第二反应室内充分混合,达到水力搅拌的作用,然后缓慢上升,吸附大量杂质的活性絮体就失去活性,沉淀到第三反应室底部,变成污泥排出,一些和混合液比重差不多的絮体,经过布朗运动,在上浮的过程中不断吸附杂质,碰到斜板,发生沉降并且沉淀到第三反应室底部,清水继续上浮,通过集水槽排出罐外,活性絮体继续进行开始的运动。在实施例4-6中,在一段时间的水力混凝后停止提升泵,打开与第三反应室连接的排水管路上的常闭电磁阀,将第三反应室中的废水送回到废水槽以备再次水力混凝处理,同时通过第三反应室底部的浓缩出泥口将污泥移除。本发明的水力混凝过滤机和水力混凝污泥浓缩机可以适应温度在15℃以上的环境,使混凝剂充分反应,混凝过滤效率高,不会造成2次污染,节约成本,在油田回注水处理、压裂返排液处理、钻井泥浆液处理、乳化油处理、煤化工洗煤液处理、钢厂循环水处理、炼化企业废水处理等市政和工矿企业的含高悬浮物、胶体的废液、废水中有广泛应用。
上面已经举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水力混凝过滤机,其包括柱状的反应罐、提升泵(1)、进水管(3)、出水管(10)、喉管(8)、斜板(6)、射流管(7)和与出水管(10)连接的集水槽,
其中,提升泵(1)与废水槽连接,进水管(3)一端与提升泵(1)连接,进水管(3)另一端与射流管(7)一端连接,反应罐中安装有喉管(8),喉管(8)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三部分,上部为由上至下直径变小的第一反应室(9),中部为直径不变的喉部,下部为由上至下直径变大的第二反应室(4),喉管(8)穿过反应罐中部的第三反应室(5),喉管(8)下端封闭并且靠近反应罐底部,射流管(7)的另一端从反应罐上部垂直进入反应罐后与第一反应室(9)连接,喉管(8)的第二反应室(4)的下部最大外圆处均匀安装有多个上升管,第三反应室(5)底部设置有常闭的浓缩出泥口(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混凝过滤机,其中,第三反应室(5)是上粗下细的锥形腔室,上升管垂直向上进入第三反应室(5)中,在反应罐中部的第三反应室(5)上部间隔均匀地安装有多个斜板(6),反应罐上部沿内圆具有圆环形的集水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混凝过滤机,其中喉管(8)的第一反应室(9)的最大直径、喉管(8)喉部直径与喉管(8)的第二反应室(4)的最大直径的比例为(3~4):1:(8~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力混凝过滤机,其中喉管(8)的第一反应室(9)的最大直径、喉管(8)喉部直径与喉管(8)的第二反应室(4)的最大直径的比例为3.5:1:8.5。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水力混凝过滤机,其中集水槽与出水管(10)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滤网。
CN201410125974.2A 2014-03-31 2014-03-31 水力混凝过滤机 Active CN1039104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5974.2A CN103910421B (zh) 2014-03-31 2014-03-31 水力混凝过滤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5974.2A CN103910421B (zh) 2014-03-31 2014-03-31 水力混凝过滤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0421A CN103910421A (zh) 2014-07-09
CN103910421B true CN103910421B (zh) 2015-06-10

Family

ID=51036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25974.2A Active CN103910421B (zh) 2014-03-31 2014-03-31 水力混凝过滤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104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1784B (zh) * 2016-08-29 2020-10-16 诸暨市景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过滤颗粒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9813A (ja) * 1986-11-07 1988-05-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自動凝集剤注入機能付排水処理装置
CN2219296Y (zh) * 1995-01-26 1996-02-07 电子工业部第四十一研究所 污水综合净化装置
CN1183314A (zh) * 1996-11-22 1998-06-03 高敏 自激式反应澄清水处理设备
CN101229940B (zh) * 2008-01-31 2010-12-15 上海峰渡水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净水装置
CN203781890U (zh) * 2014-03-31 2014-08-20 北京恩瑞达科技有限公司 水力混凝过滤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0421A (zh)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67093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well flow-back and produced water or other wastewater
CN203144227U (zh) 多级氧化处理难降解废水的一体化装置
CN111392920A (zh) 一种高效微纳米气浮污水处理装置
CN202625977U (zh) 矿井废水净化回用装置
CN103880131A (zh) 一种微涡旋高效澄清反应器的方法与装置
CN103910421B (zh) 水力混凝过滤机
CN104773880A (zh) 钻井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
CN110204103B (zh) 基于水力流态成层的悬浮介质层过滤系统
CN103910420B (zh) 水力混凝污泥浓缩机
CN203781890U (zh) 水力混凝过滤机
CN203781891U (zh) 水力混凝污泥浓缩机
CN216005591U (zh) 一种湿法脱硫污泥制取细石膏的设备
CN205999179U (zh) 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RU110368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очистки воды с помощью напорной флотации
CN205133305U (zh) 物化反应固液分离一体式废水处理装置
CN111847563B (zh) 一种污水气浮处理方法
RU2717786C1 (ru) Флотацион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RU2570459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очистки воды
CN207002356U (zh) 一种电镀污水沉淀处理系统
CN106630316A (zh) 一体化多相流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06544953U (zh) 一种乳化液处理设备
CN205023996U (zh) 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CN202898136U (zh) 人造花岗石石英石污水处理系统
CN206108966U (zh) 移动式溶气浮选装置
CN206089268U (zh) 新型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2, room 1106, B, fortune 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science learn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ENRUIDA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92, room 1106, B, fortune 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science learn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Enruida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