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6003B - 中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6003B
CN103906003B CN201310534010.9A CN201310534010A CN103906003B CN 103906003 B CN103906003 B CN 103906003B CN 201310534010 A CN201310534010 A CN 201310534010A CN 103906003 B CN103906003 B CN 1039060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peater
voice signal
sound
wireless device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340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6003A (zh
Inventor
上森启志郎
园部博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com Inc
Original Assignee
Ico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com Inc filed Critical Ico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906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6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6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60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36Repeat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8Information format or content conversion, e.g. adaptation by the network of the transmitted or received inform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wireless delivery to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5Telephon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6Resource reser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04W80/10Upper layer protocols adapted for application session management, e.g.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继装置,即使在对电话机和无线设备的通信进行了中继的情况下也不会在通话中发生截头。中继装置具备:持续接收通信的声音信号的上行链路接口、连接作为中继用无线设备的中继器的无线设备接口、临时存储声音信号的声音缓存器、以及控制部。控制部进行检测声音信号的电平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VOX处理,在声音信号的电平成为了阈值以上时,开始将声音信号临时存储到声音缓存器,并对中继器请求通信信道的确保,在从中继器收到表示已确保通信信道的回应后,读出临时存储在声音缓存器中的声音信号并转发给中继器。

Description

中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由网络对无线设备和电话机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1-13529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对经由了网络的IP电话系统或有线电话线路进行中继从而使无线收发器等的无线设备与电话机能进行通话的中继装置。该文献中记载的中继装置如下那样进行动作。应来自对方装置(device at the other end)的呼叫来进行SIP响应。持续地接收从网络持续送来的来自对方装置的声音数据包。判定接收到的声音数据包中的声音信号是否为可认定为通话声音的阈值以上的电平的信号(VOX处理)。若声音信号是阈值以上的信号电平,则使作为中继用无线设备的中继器成为发送状态(VOX启用),并将该声音信号转发给中继器。中继器将该声音信号无线发送给终端。
中继器从中继装置接收到VOX启用信号、即PTT启用信号时,首先确保通信信道,之后开始声音信号的发送。即,中继器不能在被输入PTT启用信号时立即开始声音信号的发送,需要用于确保信道的时间。此时在有空闲信道的情况下,信道确保的处理花费100ms左右的时间。而在没有空闲信道的情况下,不得不直到出现空闲信道为止一直等待。
但是,在现有的中继装置中,由于声音信号与VOX启用信号同时被输入,因此在确保信道的期间输入到中继器的声音信号不会向无线收发器发送而丢弃。因此,在无线收发器中,接收到的声音信号的开头被截去,只能从中途开始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继装置,即使在对与电话机和无线设备的通信进行了中继的情况下也不会在通话中发生截头。
本发明的中继装置具备:持续接收通信的声音信号的上行链路接口、连接作为中继用无线设备的中继器的无线设备接口、临时存储声音信号的声音缓存器、以及控制部。控制部进行检测声音信号的电平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声音操作中继(VOX)处理,在声音信号的电平成为了阈值以上时,开始将声音信号临时存储到声音缓存器,并对中继器请求通信信道的确保,在从中继器收到表示已确保通信信道的回应后,读出临时存储在声音缓存器中的声音信号,并转发给中继器。
另外,本发明的中继装置具备:持续接收通信的声音信号的上行链路接口、连接作为中继用无线设备的中继器的无线设备接口、临时存储声音信号的声音缓存器、以及控制部。控制部持续地将声音信号临时存储到声音缓存器,并进行检测声音信号的电平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声音操作中继(VOX)处理,在声音信号的电平成为了阈值以上时,将此时的缓存器的写入地址作为开始地址进行存储,并对中继器请求通信信道的确保,在从中继器收到表示已确保通信信道的回应后,从比开始地址早规定时间的地址读出临时存储在声音缓存器中的声音信号,并转发给所述中继器。
在上述发明中,可以将规定时间设定为VOX处理中的增高时间。
在上述发明中,可以是,在对中继器请求了通信信道的确保后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从中继器接收到回应,放弃临时存储的声音信号的转发。
根据本发明,直到与无线设备接口连接的中继器确保通信信道为止都临时存储经由上行链路接口而接收到的声音信号,从而即使通信信道的确保费时,由中继器发送的声音信号也不会出现截头。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的通信系统的构成图。
图2是表示无线收发器的存储内容的图。
图3是中继装置的框图。
图4是表示中继装置的存储部的存储内容的图。
图5是表示中继装置的呼入时、呼出时动作的流程图。
图6A、图6B是表示中继装置的通话时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中继装置的通话时动作的流程图。
图8A、图8B是表示中继装置的其它的形态的通话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中继装置的其它的形态的通话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 网络
2 中继装置
3 中继器
4 无线收发器
6 IP电话机
7 VoIP网关
8 电话机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中继装置。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的通信系统的构成图。中继装置2对无线收发器4与IP电话机或电话机8之间的呼出、呼入以及通话进行中继。进而,中继装置2对中继器3的PTT启用(VOX启用)的定时和电话机6、8的声音信号的转发定时进行控制,以使得电话机6、8的声音在无线收发器4中不会截头。
网络1能应用Ethernet(注册商标)的LAN或互联网。1个或多个中继装置2(图1中为2台)与网络1连接。各中继装置2(2A、2B)分别覆盖不同的通信区A、B。在中继装置2连接有作为中继用无线收发器的中继器3(3A、3B)。中继器3是一键通(Push to Talk:PTT)形式的半双工方式的固定放置型的无线收发器。在中继器3的通信范围内存在1个或多个(图示中为2台)的无线收发器4(4A-1、2;4B-1、2)。
在网络1连接有IP电话机6以及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语音)网关7。在VoIP网关7连接有电话机8。VoIP网关是对经由网络1传输声音信号的VoIP过程和作为声音通话装置的电话机8进行中继的网关装置。
中继装置2内置有SIP服务器功能。SIP服务器功能是指如下功能:利用SIP协议将电话号码(URI)与IP地址建立对应,进行呼叫通信对方的电话机来建立连接的呼叫控制、以及对来自电话机的来电进行响应的处理。
无线收发器4以及中继器3是所谓的数字无线收发器。数字无线收发器与变换为数字信号的声音信号并行地收发数据。数字无线收发器收发目的地代码等的控制信息作为数据。中继器3将从无线收发器4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据包化后输入到中继装置2,并从由中继装置2输入的数据包中取出声音信号和控制信息,将该声音信号和控制信息变换为串行的数字信号来发送。
如图2所示,无线收发器4存储ID400以及组编号401。ID400是识别本站的无线设备识别信息。组编号401是识别本站所属的无线设备组的编号。若本站的ID400或本站所属的组编号401作为目的地代码被插入接收到的数字信号中,则无线收发器4将该信号解调为声音信号,并从扬声器等输出该声音信号。另外,在本站的ID400或本站所属的组编号401未被插入接收到的数字信号中的情况下,丢弃该数字信号。另外,本站的ID400或本站所属的组编号401例如作为静噪代码被插入接收到的声音信号中。
图3是中继装置2的框图。中继装置2具备:控制部20、无线设备接口21、以及网络接口22。无线设备接口21设置于中继装置2的下游(中继器3侧)的端部。网络接口22设置于中继装置2的上游(网络1侧)的端部。网络接口22与本发明的上行链路接口对应。另外,在控制部20连接有声音缓存器27。无线设备接口21以及网络接口22都能使用构成Ethernet(注册商标)的物理层的连接器等。无线设备接口21以及网络接口22都为数字通信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服务。
无线设备接口21将从中继器3输入的数据包输入到控制部20。另外,无线设备接口21将从控制部20输入的数据包送出到中继器3。
网络接口22将经由网络1接收到的来自对方装置的数据包输入到控制部20。另外,网络接口22将从控制部20输入的数据包送出到网络1。
在控制部20中使用微控制器等的处理器。控制部20作为功能部而具备SIP处理部23、存储部24、上行数据包处理部25以及下行数据包处理部26。在存储部24设置有图4所示的本站IP地址存储区200、本站电话号码存储区201、发报电话号码变换表203以及来电无线设备号码变换表204。
SIP处理部23进行电话通信的呼出、呼入、切断等。SIP处理部23具备SIP服务器功能,将电话号码与IP地址建立对应地呼叫对方装置。
上行数据包处理部25从经由无线设备接口21而由中继器3输入的上行的声音数据包中读出声音信号并将其变换成RTP数据包,将该RTP数据包转发给网络接口22。另外,上行数据包处理部25从上行的声音数据包中读出控制信号,并按照该控制信号的内容来使SIP处理部23执行规定的处理。例如,在接收到包含发报目的地代码的数据包的情况下,上行数据包处理部25使SIP处理部23进行针对该目的地电话号码的呼出处理。
下行数据包处理部26经由无线设备接口21将包含在从网络接口22输入的通话对方(电话机6、8)的RTP数据包中的声音信号转发给中继器3。下行数据包处理部26不是将通话模式时持续输入的声音信号全部转发给中继器3,而是仅将持续输入的声音信号中包含通话声音的时间上的区间转发给中继器3。下行数据包处理部26具有VOX(Voice OperatedRelay;声音操作中继)功能,监视从网络接口22输入的RTP数据包中所包含的声音信号的电平以及持续时间,检测通话声音。在所输入的声音信号的电平以及持续时间成为了规定的阈值电平以及增高时间(attack time)以上时,下行数据包处理部26视作从RTP数据包的声音信号中检测到通话声音,并将该声音信号转发给中继器3。
下行数据包处理部26并不立即将要转发给中继器3的声音信号转发给中继器3,而是临时存储在缓存器27中并延迟后再转发给中继器3。中继器3在开始声音信号的发送时,首先需要确保通信信道。该信道确保处理在有空闲信道的情况下,需要数百毫秒左右的时间,在信道为忙碌的情况下,需要直到出现空闲信道为止的较长的时间。下行数据包处理部26在判断为通话声音的区间已开始时,向中继器3请求通信信道的确保,并将这之后输入的通话声音的声音信号临时存储到声音缓存器27。下行数据包处理部26在从中继器3收到表示已确保通信信道的回应时,将临时存储在声音缓存器27中的声音信号变换为声音数据包,并经由无线设备接口21转发给中继器3。在该声音数据包中插入呼叫信息。中继器3在从中继装置2输入声音数据包时,使PTT启用,并发送包含在该声音数据包中的声音信号。由此,通话声音的声音信号在延迟了从下行数据包处理部26检测到通话声音起直到中继器3返回通信信道的确保为止的时间后被发送。
如此,由于中继装置2等待中继器3确保通信信道后才开始通话声音向中继器3的转发,因此在与中继器3通信的无线收发器4中,接收以及再现的通话声音中不会发生截头。
设定在存储部24中的发报电话号码变换表203用于将包含在从无线收发器4发送并经由中继器3输入到中继装置2的声音数据包中的目的地代码变换为电话号码。在发报电话号码变换表203中将Call_type(组/个别)、目的地ID(identifier)以及电话号码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该电话号码是通过SIP过程经由网络1连接的IP电话机6、电话机8的电话号码。
一般的数字无线收发器由于按钮数量少而难以直接输入电话号码。为此,在以无线收发器4输入的目的地代码是能以少的按钮数进行输入的简略的数字串。电话号码是更长的8位~10位左右(在该图中是8位)的数字串。
在无线收发器4中,通过用户以按钮操作选择组/个别以及ID并启用PTT按钮,发送包含该目的地代码(Call_type+目的地ID)的声音数据包。声音数据包由中继器3接收,并被转发给中继装置2。中继装置2使用发报电话号码变换表203将包含在该声音数据包中的目的地代码变换为电话号码。
设定于存储部24的来电无线设备号码变换表204用于将从电话机6或8输入的电话机号码变换为目的地代码(Call_type+目的地ID)。在来电无线设备号码变换表204中,将无线设备号码、Call_type(组/个别)以及目的地ID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无线设备号码是能进行拨号输入的2位左右的简略的数字串。Call_type(组/个别)与目的地ID的组合是目的地代码。目的地代码是用于以组为单位或个别地指定任意的与中继装置2连接的能与中继器3进行通信的无线收发器4的代码。目的地代码对应于本发明的插入用无线设备识别信息,无线设备号码对应于本发明的指定用无线设备识别信息。
在用户从电话机6或8与无线收发器4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接着中继装置2的电话号码来拨号无线设备号码。以电话号码被呼叫的中继装置2响应于该呼叫,接收声音信号。另外,中继装置2用从电话机6或8接收到的无线设备号码来检索来电无线设备号码变换表204,并读出目的地代码。中继装置2在从接收到的声音信号中检测到通话声音时,在该通话声音中插入目的地代码并送出到中继器3。中继装置2如上述那样,直到中继器3确保通信信道为止,都使该声音信号延迟。在中继器3确保通信信道并无线发送声音信号时,仅由以目的地代码指定的无线收发器4对其进行解调以及再现。
在数字无线收发器间收发的数字信号有用于在声音信号之间写入目的地代码等的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帧,在该控制信息帧中写入目的地代码。另外,也可以写入目的地代码作为静噪代码。写入目的地代码后的数字信号仅由以该目的地代码所指定的无线收发器4进行解调以及再现。利用该功能实现了上述的基于选择呼叫的个别通话。
图5是表示中继装置2的呼出时、呼入时的动作的流程图。中继装置2的控制部20在步骤S10(下面省略“步骤”)中,判定是否从无线设备接口21输入了上行的声音数据包。上行的声音数据包由无线收发器4发送,并由中继器3接收。在输入了上行的声音数据包时(S10:是),控制部20判断当前通话中标记是否被置位(S11)。若通话中标记被置位,则中继装置2正在进行呼出/呼入处理,或处于通话中。在通话中标记被置位的情况下(S11:是),控制部20不进行该流程的处理。在通话中标记未被置位的情况下(S11:否),控制部20进行以下的处理。控制部20置位通话中标记(S12)。控制部20从所输入的声音数据包中读出发报目的地代码(S13),以该发报目的地代码来检索发报电话号码变换表203并读出对应的电话号码(S14)。控制部20将该电话号码作为SIP地址来创建INVITE(邀请)消息,并经由网络接口22送出到网络1(S15)。
之后,控制部20从呼出目标的电话机6、8接收临时响应(S16)。响应于此,控制部20使回铃音(RBT)的声音数据包产生,并将其从无线设备接口21输出(S17)。由此,在无线收发器4中再现回铃音。另外,临时响应是接收到INVITE请求并处于处理中这一意思的响应。在从电话机6、8接收到正式的响应时(S18),控制部20停止回铃音(S19),使无线收发器4和呼出目标的电话机成为通话状态。关于通话状态的处理在后面叙述。
之后,在从电话机6、8送来BYE消息的情况下,或在下行数据包的声音信号的电平小于阈值达规定时间以上且未输入上行数据包达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20切断通话,即复位通话中标记,返回到待机状态。
通过以上的处理,基于包含在从无线收发器4输入的声音数据包中的目的地代码来决定电话号码,向该电话号码发送INVITE消息。由于目的地代码是比电话号码简单的数字串,因此,即使是按钮数量少的数字无线收发器也能以容易的操作向目的的电话号码拨打电话。
另外,控制部20在S20判定是否经由网络接口22接收到INVITE消息。INVITE消息是为了电话机6、8呼叫该中继装置2而发送的消息。在接收到INVITE消息时(S20:是),控制部20判断当前通话中标记是否被置位(S21)。在通话中标记被置位的情况下(S21:是),由于中继装置2当前正在进行呼出/呼入处理,或正处于通话中,不受理新的呼入,因此控制部20向INVITE消息的发送源返回出错响应(S29),并结束动作。在通话中标记未被置位的情况下(S21:否),控制部20执行以下的处理。控制部20置位通话中标记(S22),以SIP过程对该INVITE消息进行响应(S23)。控制部20将督促无线设备号码的输入的声音、即第2拨号指示音发送给作为INVITE消息的发送源的对方装置(S24)。
在对应于第2拨号指示音而从对方装置送来无线设备号码时(S25),控制部20以该无线设备号码来检索来电无线设备号码变换表204,读出建立了对应的目的地代码(S26)。然后,控制部20指示中继器3发送包含目的地代码的声音数据包来进行呼叫(S27)。在无线收发器4对该呼叫作出响应时(S28),控制部20将无线收发器4和作为对方装置的电话机6、8设定为通话状态。
通过以上的处理,即使在中继器3能与多台无线收发器4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使中继器3发送插入了目的地的无线设备号码后的声音数据包来将多台无线收发器4当中的1台或多台与电话机6、8设为通话状态。
接下来,说明通话状态时的处理。在通话状态下,使从中继器3输入的无线收发器4的声音信号即上行数据包优先。在输入上行数据包的期间,不管下行数据包的内容如何,中继装置2都进行上行数据包向电话机6、8的转发。在未输入上行数据包的期间,在经由网络1从电话机6、8送来的下行数据包中包含了通话声音的情况下,中继装置2进行将该通话声音向中继器3的转发。
图6、图7是表示通话状态时的下行的声音信号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图6A是表示下行数据包的接收处理的流程图。在从网络接口22输入作为下行数据包的RTP数据包时(S120),控制部20(下行数据包处理部26)从该数据包中取出声音数据并进行解码(S121)。控制部20对该声音信号进行VOX处理(S123)。
VOX处理是从所输入的声音信号中检测通话声音的处理。监视所输入的声音信号的信号电平以及信号电平的持续时间,在阈值以上的信号电平持续了增高时间以上时,判定为有通话声音,启用VOX信号。另外,在VOX启用中信号电平小于阈值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通话声音结束而禁用VOX信号。
图6B是表示与控制部20的VOX信号的启用/禁用对应的处理的流程图。在VOX信号启用时(S130:是),控制部20起动图7所示的转发处理(S131)。同时,控制部20开始声音信号的缓存(S132),将此时的声音缓存器27的写入地址作为排头地址进行存储(S133)。
在VOX信号禁用时(S140:是),控制部20停止声音信号的缓存(S141),将此时的声音缓存器27的写入地址作为结束地址进行存储(S142)。
另外,在无线收发器4与电话机6、8的通话结束的情况下(S150:是),控制部20停止图6A的数据包接收处理(S151)。此时,在处于VOX信号的启用中、即在声音信号的缓存中的情况下(S152:是),停止声音信号的临时存储(S141),将此时的声音缓存器27的写入地址作为结束地址进行存储(S142)。
图7是表示通话声音的转发处理的流程图。在VOX信号启用时执行该处理。在该处理中,控制部20(下行数据包处理部26)对中继器3发送信道确保请求的消息(S200)。之后,直到从中继器3接收到信道确保响应(S210)为止、或保持无响应的状态至超时(S220)为止都待机。
在针对信道确保请求消息而从中继器3回应了信道确保响应的情况下(S210:是),控制部20执行以下的处理。控制部20将中继器3设定为发送状态(PTT启用)(S230)。控制部20将声音缓存器27的读出指针设置为指向在S133存储的排头地址(S240),依次读出在声音缓存器27中缓存了的声音数据并经由无线设备接口21转发给中继器3(S250)。声音信号被数据包化,且在报头附加个别呼叫数据。该声音信号的转发直到读出指针到达结束地址为止一直继续。在读出指针到达结束地址时(S260:是),控制部20解除中继器3的发送状态(PTT禁用)(S270),并结束处理。
在针对信道确保请求的消息而保持没有中继器3的响应的状态至超时的情况下(S220:是),控制部20停止声音信号的缓存(S280),不将已缓存的声音信号转发给中继器3而结束处理。
在图6、图7说明的处理中,仅在从检测到通话声音(VOX启用)起到不再检测到通话声音(VOX禁用)为止的期间缓存声音信号。也可以在通话状态中持续地缓存声音信号,且控制部20仅读出其中检测到通话声音的区间并转发给中继器3。
参照图8、图9的流程图来说明通话状态中持续地缓存声音信号的情况下的声音信号处理的过程。在图8、图9的流程图中,对与图6、图7所示的流程图相同处理的步骤赋予相同的步骤编号。
图8A是表示通话状态中的下行数据包的接收处理的流程图。在从网络接口22输入作为下行数据包的RTP数据包时(S120),控制部20(下行数据包处理部26)从该数据包中取出声音数据并进行解码(S121)。控制部20将该声音信号缓存到声音缓存器27(S122)。并行地对该声音信号进行VOX处理(S123)。VOX处理如上述那样。
图8B是表示与控制部20的VOX信号的启用/禁用对应的处理的流程图。在VOX信号启用时(S130:是),控制部20起动图9所示的转发处理(S131),将此时的声音信号到声音缓存器27的写入地址作为排头地址进行存储(S133)。
在VOX信号禁用时(S140:是),控制部20将此时的声音缓存器27的写入地址作为结束地址进行存储(S142)。
另外,在无线收发器4与电话机6、8的通话结束的情况下(S150:是),控制部20停止图8A的数据包接收处理(S151)。此时,在VOX信号的启用中的情况下(S152:是),将此时的声音缓存器27的写入地址作为结束地址进行存储(S142)。
图9是表示通话声音转发处理的流程图。在VOX信号启用时执行该处理。在该处理中,控制部20(下行数据包处理部26)对中继器3发送信道确保请求的消息(S200)。之后,直到从中继器3接收到信道确保响应(S210)为止、或保持无响应的状态至超时(S220)为止都待机。
在针对信道确保请求消息而从中继器3回应了信道确保响应的情况下(S210:是),控制部20执行以下的处理。控制部20将中继器3设定为发送状态(PTT启用)(S230)。控制部20将声音缓存器27的读出指针设置为指向从在S133存储的排头地址起向前追溯VOX的增高时间的量后的地址(S241),依次读出在声音缓存器27中缓存了的声音数据并经由无线设备接口21转发给中继器3(S250)。声音信号被数据包化,且在报头附加个别呼叫数据。该声音信号的转发直到读出指针到达结束地址为止一直继续。在读出指针到达结束地址时(S260:是),控制部20解除中继器3的发送状态(PTT禁用)(S270),并结束处理。
在针对信道确保请求的消息而保持无中继器3的响应至超时的情况下(S220:是),控制部20不将临时存储的声音信号转发给中继器3而结束处理。
在S241中,通过从在从排头地址起追溯增高时间的量后的地址开始读出声音信号,从而在VOX处理中,能不使为了判定通话声音而使用的通话声音的VOX信号启用前的部分截头而转发给中继器3。
另外,在S241从排头地址起追溯的时间的长度并不限定于增高时间的量。也可以对应于从发送信道确保请求起到接收到信道确保响应为止的时间来调整追溯的时间。在从发送信道确保请求起到接收到信道确保响应为止的时间长的情况下,能通过缩短或消除追溯的时间,来使声音的延迟停留在较小程度。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数据包进行中继器3和中继装置2之间的声音信号的收发,但也可以以数字化后的时间轴信号来进行,还可以以模拟信号来进行。不管哪种方式,只要能叠加呼叫信号即可。
尽管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RTP数据包送来下行的声音信号的形态,但本发明的下行的声音信号也可以是数据包形式以外的信号。例如,也可以是基带的数字声音信号或模拟的声音信号。

Claims (9)

1.一种中继装置,具备:
上行链路接口,其在与网络设备的通信中始终接收声音信号;
无线设备接口,其连接作为中继用无线设备的中继器;
声音缓存器,其临时存储所述声音信号;和
控制部,其进行用于始终监视接收到的所述声音信号的电平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声音操作中继VOX处理,在所述声音信号的电平成为了所述阈值以上时,对所述中继器请求通信信道的确保,并开始将所述声音信号临时存储到所述声音缓存器,在从所述中继器收到表示已确保通信信道的回应后,读出临时存储在所述声音缓存器中的声音信号,并转发给所述中继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对所述中继器请求了通信信道的确保后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从所述中继器接收到回应,不进行所述临时存储的声音信号的转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网络设备是电话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中继器是一键通PTT形式的半双工方式的无线设备。
5.一种中继装置,具备:
上行链路接口,其在与网络设备的通信中始终接收声音信号;
无线设备接口,其连接作为中继用无线设备的中继器;
声音缓存器,其临时存储所述声音信号;和
控制部,其持续地将接收到的所述声音信号临时存储到所述声音缓存器,并进行用于始终监视所述声音信号的电平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声音操作中继VOX处理,在所述声音信号的电平成为了所述阈值以上时,将此时的所述缓存器的写入地址作为开始地址进行存储,并对所述中继器请求通信信道的确保,在从所述中继器收到表示已确保通信信道的回应后,从比所述开始地址早规定时间的地址读出临时存储在所述声音缓存器中的声音信号,并转发给所述中继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规定时间是所述VOX处理中的增高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对所述中继器请求了通信信道的确保后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从所述中继器接收到回应,不进行所述临时存储的声音信号的转发。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网络设备是电话机。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中继器是一键通PTT形式的半双工方式的无线设备。
CN201310534010.9A 2012-12-26 2013-11-01 中继装置 Active CN1039060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3574 2012-12-26
JP2012283574A JP5994630B2 (ja) 2012-12-26 2012-12-26 中継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6003A CN103906003A (zh) 2014-07-02
CN103906003B true CN103906003B (zh) 2019-06-04

Family

ID=49261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34010.9A Active CN103906003B (zh) 2012-12-26 2013-11-01 中继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503908B2 (zh)
EP (1) EP2750300A3 (zh)
JP (1) JP5994630B2 (zh)
CN (1) CN1039060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12773A (ko) * 2014-07-25 2016-02-03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무선 통신 가능한 절전형 안전모 및 그의 무선 송수신 방법
EP3018845A1 (en) * 2014-11-06 2016-05-11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of broadcast audio/video content play out handover and corresponding apparatus
CN105356927B (zh) * 2015-12-25 2019-03-01 中国电建集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短波电台中继方法和短波电台中继转接器
JP6645849B2 (ja) * 2016-01-29 2020-02-14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中継装置、通信中継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68846B2 (ja) 2018-09-27 2022-11-10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および音声信号の中継方法
GB2604566A (en) * 2019-12-05 2022-09-07 Cubic Corp Radio gateway transmission failure notification
US11646858B2 (en) * 2020-01-03 2023-05-09 Westcom Wireless,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full duplex transceiver assembly therefor,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11652503B2 (en) * 2020-01-03 2023-05-16 Westcom Wireless, Inc Full duplex transceiver amplifier assembly,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same,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11165551B2 (en) * 2020-01-03 2021-11-02 Westcom Wireless,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full duplex transceiver assembly and full duplex transceiver amplifier assembly therefor, and associated method
EP4088383A1 (en) 2020-01-06 2022-11-16 Cubic Corporation Chirp signal filtering for digital gatewa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0359A (en) * 1984-10-15 1989-08-22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ethod of voice operated transmit control
CN1618228A (zh) * 2001-12-27 2005-05-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交换系统以及通信记录方法
CN1656785A (zh) * 2002-05-31 2005-08-17 索福帮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连接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及多功能电话终端
CN1762110A (zh) * 2003-04-30 2006-04-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峰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即按通话服务的呼叫建立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60773A (ja) 1991-12-03 1993-06-25 Toshiba Corp 音声通信装置
JP2001136112A (ja) 1999-11-10 2001-05-18 Kyowa Exeo Corp とう道内通話装置
US20070195735A1 (en) * 2006-02-22 2007-08-23 Rosen Eric C Method of buffering to reduce media latency in group communications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01313740A (ja) * 2000-04-28 2001-11-09 Meidensha Corp 遠隔情報伝送装置
US7313103B2 (en) * 2002-06-03 2007-12-2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half-duplex and full-duplex systems
JP4264016B2 (ja) * 2004-03-22 2009-05-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装置におけるフィルタリング方法
KR200366657Y1 (ko) * 2004-07-27 2004-11-06 주식회사 가보테크 무전기용 음성 송수신 장치
WO2006105275A2 (en) * 2005-03-29 2006-10-05 Sonim Technologies, Inc. Push to talk over cellular (half-duplex) to full-duplex voice conferencing
JP5161784B2 (ja) * 2005-10-21 2013-03-13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Tel−uriを用いた、ims呼のルーティング
US20070274297A1 (en) * 2006-05-10 2007-11-29 Cross Charles W Jr Streaming audio from a full-duplex network through a half-duplex device
JP5381689B2 (ja) 2009-12-24 2014-01-08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5392062B2 (ja) * 2009-12-24 2014-01-22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5392061B2 (ja) 2009-12-24 2014-01-22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0359A (en) * 1984-10-15 1989-08-22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ethod of voice operated transmit control
CN1618228A (zh) * 2001-12-27 2005-05-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交换系统以及通信记录方法
CN1656785A (zh) * 2002-05-31 2005-08-17 索福帮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连接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及多功能电话终端
CN1762110A (zh) * 2003-04-30 2006-04-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峰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即按通话服务的呼叫建立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50300A2 (en) 2014-07-02
EP2750300A3 (en) 2014-10-08
US9705585B2 (en) 2017-07-11
JP2014127873A (ja) 2014-07-07
US9503908B2 (en) 2016-11-22
CN103906003A (zh) 2014-07-02
JP5994630B2 (ja) 2016-09-21
US20170033859A1 (en) 2017-02-02
US20140179327A1 (en) 2014-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06003B (zh) 中继装置
US2007007099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oice over IP telephone
US9736299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application server for associating one-number two-terminal call
US20080212764A1 (en) Communication relay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relay method, and computer product
JP2007019767A (ja) Ip電話機
CN103634303B (zh) 一种实现VoIP通话的方法及系统
CN103905109B (zh) 中继装置以及中继系统
US20160269077A1 (en) Relaying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610902B1 (ko) 단문 메시지의 전송 취소 기능을 갖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이를 이용한 단문 메시지 전송 취소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6015349B2 (ja) 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6033287A (ja) Sipに従った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端末
JP6011793B2 (ja) 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5109673A (ja) 音声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この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通信装置、ケーブルモデム、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274263B2 (ja) 中継装置
CN113099041B (zh) 一种回铃音播放控制方法和系统
JP6011792B2 (ja) 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8061147A (ja) 音声通信装置および音声通信方法
JP5966854B2 (ja) 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5568050B2 (ja) 中継装置および中継方法
KR101502315B1 (ko) 제 2 음성 스트림을 생성하기 위해 제 1 음성 스트림으로부터 인코딩된 패킷 선택
EP1179819A1 (en) Efficient comfort noise transmission
CN109831833A (zh) 一种基于混音控制的紧急插话系统及方法
JP4079921B2 (ja) ワイヤレスip電話機、ワイヤレスip電話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らの音声通信方法
TW200950422A (en) Resonance system and method of simple integrated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and Internet telephone
JP2008067201A (ja) 中継装置および中継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