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6863A - 抗癌化合物zd1839的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抗癌化合物zd1839的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6863A
CN103896863A CN201310722459.8A CN201310722459A CN103896863A CN 103896863 A CN103896863 A CN 103896863A CN 201310722459 A CN201310722459 A CN 201310722459A CN 103896863 A CN103896863 A CN 103896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mpound
organic solvent
crystal formation
ethan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224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6863B (zh
Inventor
彭涛
任武贤
吕立天
禹玉洪
李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bao Pharmaceutical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Yabao Pharmaceutical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Yabao Pharmaceutical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nxi Yabao Pharmaceutical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72245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968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96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68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68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68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3-diazine rings
    • C07D239/7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3-diazine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239/72Quinazolines; Hydrogenated quinazolines
    • C07D239/86Quinazolines; Hydrogenated quinazolines with hetero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 C07D239/94Nitrogen ato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式I抗癌化合物的新晶型form7,通过在有机溶剂中控制温度诱导发生成核作用,分离所沉淀出的结晶固体所得,并且经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法分析确定其结晶度、熔点等参数,该新晶型具有容易分离和较为稳定的晶体外形,而且可以以较高的纯度和较高的产率进行商业规模的制备。

Description

抗癌化合物ZD1839的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的新晶型,特别涉及抗癌化合物ZD1839的新晶型、新晶型的制备方法、新晶型在所述药用化合物中的用途、包含所述新晶型在药用组合物中以及所述新晶型在治疗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国际专利申请WO96/33980的实施例1公开了化合物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的酪氨酸激酶如erbB1的抑制剂,该化合物具有抗增生活性(如抗癌活性),已经用于人体或动物体增生性疾病如癌症的治疗方案中。 
所述化合物结构式如下(I)所示: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123818950000011
其注册商标:Iressa,代码号:ZD1839,化学文摘登记号(CAS号):184475-35-2。 
化合物式I的制备方法已经在国际专利申请WO96/33980的实施例1中公开。 
另外,在国际专利申请WO2003/072108的中国同族CN1652790A中,公开了式I化合物的四种特定晶型:Form1ZD1839多晶型物、Form2ZD1839MeOH溶剂合物、Form3ZD1839DMSO溶剂合物、Form5ZD1839三水合物。公开了该化合物的以上四种特定晶型的制备和相互转换方法、在纯化所述药用化合物中的用途、在药用组合物以及在治疗中的用途。 
在国际专利WO2006/090413A1中,公开了该化合物Form6ZD1839的一水合物,并在实施例1中公开了其制备方法。 
我们现已发现式I化合物的某些形式,可在具体特定条件下形成不同于以上专利中公开的晶体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癌化合物ZD1839的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包括所述晶型物质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稀释剂或载体的药用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抗癌化合物ZD1839的新晶型为Form7ZD1839新晶型,在对式I化合物的晶型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发现所述Form7ZD1839晶型不同于上述文献已经报道的晶型。 
本发明涉及晶型式I化合物基本上为Form7ZD1839新晶型时,由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确定的结晶度适宜大于约60%,更适宜大于约80%。 
本发明涉及Form7ZD1839新晶型且基本上无任何其它ZD1839溶剂合物或多晶型物时,意思是至少80%的式I化合物为Form7ZD1839,而少于20%的式I化合物为任何其它ZD1839溶剂合物或多晶型物。 
可组合使用以下各种分析方法对式I化合物的特定晶型样品进行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下文称XRPD)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下文称DSC)、热重分析法(下文称TGA)、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DRIFT)光谱法、近红外(NIR)光谱法、固态核磁共振光谱法和/或Karl Fischer分析水分测定法。 
X射线衍射数据用PANalytical X’pert Powder仪获得,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仪器和/或条件可导致产生的数据会略有不同,例如各峰的位置和相对强度会有变化。具体而言,由于晶体颗粒敛集成XRPD制片的效应导致的颗粒大小和形状的变化,用XRPD测得的各峰的强度会发生改变。这样的敛集效应在本领域众所周知,通常称为“优选取向”效应。样本中的优选取向会影响各种反射线的强度,结果与预期从完全随机的样品得到的强度相比,有些强度更强一些,而有些强度会较弱一点。因此,同一样品会出现强度的改变,所述改变取决于例如颗粒大小和形状。这样的结果是,多晶型物最能可靠地主要用X射线衍射图的峰位置来表征。在例如Bunn,C.W.(1948),chemical.Crystallography,Clarendon Press,London;或Klug,H.p.&Aiexander,L.E.(1974),X-Ray Diffraction Procedures,John wiley and sons,New York中可以查到标准X射线衍射分析的这些效应和方法。因此,所引用的数值不应视为绝对的数值。 
式I化合物为Form7ZD1839新晶型时,其X射线衍射图形如图1中所示,其在[2theta(θ)度数]约6.4(最高峰)、8.2、11.3、12.4、12.9、14.0、15.3、20.1、21.3、25.5、26.0°处有特征峰,相对强度见表1。 
熔点和TGA用美国TA公司Q600仪进行侧定,DSC用美国TA公司DSC Q2000仪进行侧定,该仪器的使用在下文中作更详细的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使用其它类型的仪器或使用不同于下文介绍的条件时,可能会得到另外的熔点读数。因此,所引用的数值不应视为绝对的数值。 
Form7ZD1839新晶型的DSC差示热分析图和TGA在下文的图2和图3中表示。该物的熔点在约188℃至192℃的范围内。更特别的是,熔点在约189℃至 190.5℃的范围内。最特别的是,熔点在约190℃至191℃的范围内。 
DRIFT光谱学数据用美国Perkin Elmer公司生产的Spectrum400FT-IR/FT-NIR Spectromete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获得,该仪器的使用在下文中作更详细的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使用不同的仪器和/或样品制备条件,可能产生略为不同的数据。因此,所引用的数值不应视为绝对的数值。 
Form7ZD1839新晶型的DRIFT光谱学图在下文的图4中表示,在图中约1247、1013、999、956、920、773和686cm-1处有特征峰。 
此外,有可能用其它技术将Form7ZD1839新晶型从其它晶体外形中鉴定和/或辨别出来,例如用NIR光谱法或固态核磁共振光谱法。 
表1相对强度表 
2theta(θ) 相对强度
6.4 VS
8.2 S
11.3 S
12.4 S
12.9 S
14.0 S
15.3 VS
20.1 VS
21.3 M
25.5 VS
26.0 VS
表1第1个峰(在2θ度数6.4°处)是Form7ZD1839新晶型独有的峰,式I化合物的任何其他已知晶型都不存在这个峰。此外在2θ度数15.3、20.1、25.5和26.0处也观察到大的特征峰。 
如上所提到的,取决于所用的测量条件,XRPD衍射图上各峰等的强度会有所变动。因此,表1中和如下文所引用,没有用数字表示相对强度。相反,使用表2中强度定义: 
表2强度定义表 
%相对强度* 定义
25-100 VS(非常强)
10-25 S(强)
[0029] 
3-10 M(中等)
1-3 W(弱)
*相对强度得自固定狭缝测得的X射线衍射图形。 
可以理解,表1略去了图1的X射线衍射图形中一些较小的峰。熔点和差热分析采用DSC和TGA仪来测定,所述仪器的使用在下文实施例中更详细的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使用其他类型的仪器或使用不同于下文介绍的条件时,可能会得到另外的熔点读数。因此,所引用的数值不视为绝对的数值。 
图2的DSC描图显示吸热作用的峰值在约190.5℃(吸热作用在约188℃开始)此次吸热作用对应于Form7ZD1839新晶型的熔点。 
本发明Form7ZD1839新晶型的制备方法为: 
(a)加热置于有机溶剂中的化合物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直到溶解; 
(b)把上述热溶液保温不至于固体析出,并滴加到低温容器中或含有机溶剂的低温容器中,控制反应体系内部温度,以诱导发生成核作用,并形成结晶沉淀物; 
(c)分离所沉淀出的结晶固体。 
其中步骤(a)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较低沸点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甲醇、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丙酮、乙腈、乙酸乙酯和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为乙醇或乙醇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中乙醇与乙酸乙酯混合物的体积比为0.01∶1~100∶1,优选0.5∶1-50∶1;所述化合物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0.5~1∶100,优选1∶10~1∶80; 
其中步骤(b)中所述将上述热溶液保温不至于固体析出,温度控制在10℃~89℃,优选温度控制在30℃~78.3℃;所述有机溶剂选自较低沸点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甲醇、乙醇、异丙醇、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丙酮、乙腈、乙酸乙酯、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为乙醇、丙酮、乙腈、乙醚或乙醇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中乙醇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0.01∶1~100∶1,优选0.5∶1~50∶1;其中低温容器中所盛溶剂量为化合物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的0.5~100倍,适宜在1~50倍,最适宜在10~20倍;所述控制反应体系内部温度在-196~10℃,适宜在-120~10℃,最适宜在-50~10℃; 
其中步骤(c)中所述结晶固体可通过任何常规方法分离,如通过过滤或离心法分离,并且有利于产品纯度的提高。 
本发明Form7ZD1839新晶型的药理学性质与国际专利申请WO96/33980 公开的化合物如4-(3’-氯-4’-氟苯胺基)-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的药理学性质相同,尤其是抗增生活性如抗癌活性方面的药理学性质相同。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包括本发明Form7ZD1839晶型物质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稀释剂或载体的药用组合物。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为以下给药方式的形式,例如:经口给药(例如为片剂、锭剂、硬胶囊剂或软胶囊剂、水性或油性混悬剂、乳剂、可分散粉末剂或颗粒剂、糖浆剂或酊剂)、局部给药(例如为霜剂、油膏剂、凝胶剂、或水性或油性溶液剂或混悬剂)、吹入给药(例如为水性混悬剂)或胃肠外给药(例如为供静脉、皮下、腹膜内或肌内剂量给药的无菌水性或油性溶液剂、或为直肠剂量给药的栓剂)。 
优选的给药方法是经口给药。本晶型物质可方便地以片剂形式经口给药。片剂制剂的具体实例在下文中介绍。 
本发明组合物可使用本领域公知的常规药用赋形剂通过常规方法制得。因此,供口服使用的组合物可含有例如一种或多种着色剂、甜味剂、矫味剂和/或防腐剂。 
标准赋形剂包括例如片剂稀释剂、分散剂、悬浮和粘合剂、结构成形剂、片剂润滑剂、抗冻剂和pH调节剂,如甘露糖醇、山梨糖醇、乳糖、葡萄糖、氯化钠、阿拉伯树胶、葡聚糖、蔗糖、麦芽糖、明胶、牛血清白蛋白(BSA)、甘氨酸、甘露糖、核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纤维素衍生物如微晶纤维素、谷酞胺、肌醇、谷氨酸钾、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赤鲜糖醇、丝氨酸和其它氨基酸、碳酸钙、硫酸镁和其它弱碱,以及缓冲剂如磷酸氢二钠、磷酸氢钙和柠檬酸钾。 
与一种或多种赋形剂结合以生产单一剂型的本晶型物质的用量必须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具体的给药途径加以改变。例如,供人经口给药的剂型可方便地含有例如1mg-1g活性物质,所述活性物质与合适及方便量的赋形剂混合,而所述赋形剂占组合物总量的约5%-98%(重量)。优选所述剂型包含例如50mg~750mg活性物质。更优选所述剂型包含例如100mg~500mg活性物质,尤其约250mg活性物质。 
当将本晶型物质用于治疗或预防目的时,通常其给药日剂量在例如每公斤体重0.2~20mg之间(如需要可以分开的剂量分次给药)。优选日剂量在例如每公斤体重0.5~15mg之间。更优选日剂量在例如每公斤体重1~10mg之间。本晶型物质的毒性是可以接受的。 
有关式I化合物和包含该化合物的联合药物应用在国际专利申请WO96/33980中公开。本晶型物质具有的药理学性质与国际专利申请WO96/33980公开的化合物的药理学性质相同,尤其在抗增生活性如抗癌活性方面的性质相同。 例如,本晶型物质可用于治疗许多常见人类癌症,如肺癌(包括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结肠直肠癌、胃癌、脑部癌症(包括神经胶质瘤和垂体腺瘤)、头部和颈部癌症、膀胱癌、胰腺癌、食管癌、肾癌、皮肤癌(包括恶性黑素瘤)、妇科癌症(包括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阴道癌、外阴癌和子宫癌)和甲状腺癌,还可治疗多种白血病、淋巴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如癌瘤和肉瘤。还预期本晶型物质可用于治疗其它疾病,包括细胞过度增生,如良性皮肤增生(例如牛皮癣)和良性前列腺肥大(BPH)。 
本晶型物质的药理学性质可用例如国际专利申请WO96/33980公开的一种或多种试验方法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练掌握的等效试验方法进行评估。上述专利申请的试验方法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人体或动物体的治疗方法的如上文所定义的本晶型物质。 
本发明在此方面提供了用于在温血动物(如人)体内产生抗增生效应的如上文所定义的本晶型物质。 
此外,本发明在此方面提供了如上文所定义的本晶型物质在制备用于在温血动物(如人)体内产生抗增生效应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在此方面的又一特征是提供了在需要这样的治疗的温血动物(如人)体内产生抗增生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给予所述动物有效量的如上文所定义的本晶型物质。 
如上所述,治疗或预防特定增生性疾病所需的剂量大小必须根据受治患者的情况、给药途径和待治疾病的严重程度加以改变。优选日剂量在例如每公斤体重0.5~15mg之间。更优选日剂量在例如每公斤体重1~10mg之间。设想例如在1~1000mg之间、方便地在100~750mg之间、更方便地在200~600mg之间、优选约250mg的单位剂量。 
如上文所定义的本晶型物质可以单一治疗法加以应用,或者在应用本晶型物质的同时采用常规手术和/或放射疗法和/或化学疗法。所述化学疗法可包括一种或多种以下种类的抗癌药物: 
(i)抗侵袭剂,例如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如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9)抑制剂,例如马立马司他,以及尿激酶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受体功能的抑制剂; 
(ii)用于医学肿瘤学的抗增生/抗肿瘤药物及其联合应用,如烷基化剂(例如顺铂、碳化铂、环磷酞胺、氮芥、美法仑、苯丁酸氮芥、白消安和亚硝基脲);抗代谢剂(例如叶酸拮抗剂,如氟嘧啶,象-5-氟尿嘧啶和喃氟啶、雷替曲塞、甲氨蝶呤、阿糖胞普和羚基脲,或者例如欧洲专利申请第562734号公开的优选抗代谢剂中 的一种,如(2s)-2(o-氟-p-[N-{2,7-二甲基-4-氧代-3,4-二氢喹唑啉-6-基甲基}-N-(丙-2-炔基)氨基]苯甲酰氨基)-4-(四唑-5-基)丁酸);抗肿瘤抗生素(例如蒽环类抗生素,象亚德里亚霉素、博来霉素、阿霉素、道诺霉素、表阿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丝裂霉素-c、放线菌素D和光神霉素);抗有丝分裂剂(例如长春花生物碱,长春新碱、长春碱、长春地辛和长春瑞滨,以及紫衫类象紫杉醇和泰素帝);以及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例,如表鬼臼毒,表鬼臼毒吡喃葡糖苷和安丫啶、托泊替康和喜树碱; 
(iii)细胞生长抑制剂,如抗雌激素(例如三苯氧胺、氟维司群、托诺米芬、雷洛昔芬、屈洛昔芬和iodoxyfene)、抗雄激素(例如比卡鲁胺、氟硝丁酰胺、尼鲁米特和醋酸环丙氯地孕酮)、LHRH拮抗剂或LHRH激动剂(例如果丝瑞宁、亮丙瑞林和布舍瑞林)、孕激素(例如醋酸甲地孕酮)、芳香酶抑制剂(例如阿那曲唑、letrazole、vorazole和依西美坦)以及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 
(iv)其它生长因子功能抑制剂,例如生长因子抗体、生长因子受体抗体如C225、信号转导级联组分的抗体例如erbB2抗体如曲妥单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丝氨脚/苏氨酸激酶抑制剂,例如表皮生长因子家族的其它抑制剂,如N-(3-乙炔基苯基)-6,7-二)2-甲氧基乙氧基)喹唑啉-4-胺(OSI-774)和6-丙烯酰胺-N-(3-氯-4-氟苯基)-7-(3-吗琳代丙氧基)喹唑啉-4-胺(CI1033),例如衍生自血小板的生长因子家族的抑制剂,例如bcr-abl基因的蛋白质产物的抑制剂如伊马替尼(ST1571),例如纤维原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抑制剂以及例如肝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抑制剂; 
(v)抗血管生成剂,例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抗血管生成剂,如国际专利申请WO97/22596、WO97/30035、WO97/32856、WO98/13354、WO00/47212和WO01/32651公开的化合物以及以其它机制发挥作用的抗血管生成剂(例如利诺胺、整联蛋白αvβ3功能的抑制剂和血管生成抑制素); 
(vi)环加氧酶-2(COX-2)抑制剂,如塞米考昔和罗非考昔; 
(vii)血管损伤剂,如Combretastatin A4和国际专利申请WO99/02166、WO00/40529、WO00/41669、WO01/92224、WO02/04434和WO02/08213公开的化合物; 
(viii)反义疗法,例如导向以上所列靶标的反义疗法,如ISIS2503(为抗-ras反义物); 
(ix)基因疗法,包括例如置换异常基因方法,如异常P53或异常BRCA1或BRCA2,GDEPT基因定向酶药物前体疗法)方法(如使用胞嘧啶脱氨酶、胸苷激酶或细菌硝基还原酶的方法)以及用以增强患者耐受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的方法(如多抗药性基因疗法); 
(x)免疫疗法,包括例如用以增强患者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的在活体外和体内方法(例如用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转染)、用以降低T细胞无反应性的方法、使用被转染的免疫细胞如细胞因子转染的树突细胞的方法、使用细胞因子转染的肿瘤细胞系的方法和使用抗独特型抗体的方法。 
这样的联合治疗法可通过对各治疗组分进行同时、序贯或分开的剂量给药来实现。这样的组合产品使用了在上文所述的剂量范围内的本晶型物质以及在批准的剂量范围内的其它药学活性药物。 
本发明此方面提供了药用产品,所述产品包含如上文所定义的本晶型物质及如上文所定义的其它抗癌药物,以对癌症进行联合治疗。 
本发明Form7ZD1839新晶型,具有容易分离和较为稳定的晶体外形。而且,该新晶型可以较高的纯度和较高的产率容易地进行商业规模的制备。 
下述实验例和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限于本发明。 
实验例1:工艺筛选试验 
将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10g)和乙醇(400ml)的混合物搅拌并加热至回流30分钟,以确保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在约每小时20℃降至室温,后进一步冷却至0℃,将上述溶液过滤,收集所得固体,这样就得到经XRPD分析确证的Form1ZD1839多晶型。 
将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10g)和乙醇(800ml)的混合物搅拌并加热至回流30分钟,以确保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在约每小时40℃降至室温,后进一步冷却至0℃,过滤收集所得固体,这样就得到经XRPD、TGA/DSC和红外漫反射分析确证的Form1ZD1839多晶型。 
将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10g)和乙醇(300ml)的混合物搅拌并加热至回流30分钟,以确保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在约每小时60℃降至室温,后进一步冷却至0℃,过滤收集所得固体,这样就得到经XRPD分析确证的Form1ZD1839多晶型。 
将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10g)和丙酮(300ml)的混合物搅拌并加热至回流30分钟,以确保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在约每小时60℃降至室温,后进一步冷却至0℃,过滤收集所得固体,这样就得到经XRPD分析确证的Form1ZD1839多晶型。 
将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10g)和乙腈(400ml)的混合物搅拌并加热至回流30分钟,以确保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在约每小时60℃降至室温,后进一步冷却至0℃,过滤收集所得固体,这样就得到经XRPD分析确证的Form1ZD1839多晶型。 
将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10g)和甲醇(300ml)的混合物搅拌并加热至回流30分钟,以确保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在约每小时60℃降至室温,后进一步冷却至0℃,过滤收集所得固体,这样就得到经XRPD分析确证的Form2ZD1839MeOH溶剂合物和Form1ZD1839多晶型的混合物。 
将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10g)和丙酮/乙醇((V/V,1/1,300ml)的混合物搅拌并加热至回流30分钟,以确保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在约每小时60℃降至室温,后进一步冷却至0℃,过滤收集所得固体,这样就得到经XRPD分析确证的Form1ZD1839多晶型。 
将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10g)和乙腈/乙醇(V/V,1/1,300ml)的混合物搅拌并加热至回流30分钟,以确保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在约每小时60℃降至室温,后进一步冷却至0℃,过滤收集所得固体,这样就得到经XRPD分析确证的Form1ZD1839多晶型。 
将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10g)和乙腈/乙醇(V/V,1/1,300ml)的混合物搅拌并加热至回流30分钟,以确保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将上述溶液在50℃保温,防止固体物质析出。在保温状态下,将上述溶液滴入-80℃的低温容器中,并控制滴入容器内温度不高于-50℃,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温度降至-30℃后,过滤收集所得固体,这样就得到经XRPD、TGA/DSC和红外漫反射分析确证的Form7ZD1839新晶型。 
将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10g)和乙醇(400ml)的混合物搅拌并加热至回流30分钟,以确保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将上述溶液在50℃保温,防止固体物质析出。在保温状态下,将上述溶液滴入装有乙醇的-30℃的低温容器中,并控制滴入容器内温度不高于-10℃,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温度降至-30℃后,过滤收集所得固体,这样就得到经XRPD、TGA/DSC和红外漫反射分析确证的Form7ZD1839新晶型。 
实验例2:分析方法 
(i)如下获得X射线衍射图:使用PANalytical X’pert Powder仪,θ-θ测角仪,X射线由在40kV和40mA下操作的铜制细长聚焦管产生。X射线的波长为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123818950000091
其中X射线束通过固定的发散狭缝。探测器采用PANalytical超能探测器(X’celerator)收集衍射信息。步长为0.0167度,每步停留时间10秒。样品通过使用玛瑙研杆和研钵将晶体团拉轻轻破碎来制备。将所述样品装入玻璃样品架中进行测量。应当意识到,对颗粒大于30微米及纵横比不均一(non-unitary aspect ratios)的样品进行分析,会影响峰的相对强度。有关技术人员还应能意识到,反射位置受样品处于衍射仪的准确高度和衍射仪的校零情 况的影响。样品的表面平坦程度也有较小的影响。因此,所给出的衍射图数据不应视为绝对的数值。 
(ii)熔点和加热时的重量损失用分别用DSC和TGA测定,使用的仪器是美国TA公司Q2000和美国TA公司Q600。盘的类型为铝盘(大小50μl),带有穿孔盖,样品重量约为6mg所述程序在氮气流(100ml/min)下进行,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在0℃~260℃,恒定升温速率为每分钟10℃。有关技术人员应能意识到,熔点的准确数值受化合物纯度、样品重量、加热速率和颗粒大小的影响。因此可以理解,使用其它类型的仪器或使用不同于所介绍的条件时,可能会得到另外的熔点读数。对于TGA,各样品(约11mg)在敞口陶瓷柑锅中以每分钟10℃的速率从室温加热到1000℃。 
(ii i)DRIFT光谱是用样品直接在4000~650cm-1的频率范围内扫描,在Spectrum400FT-IR/FT-NIR Spectrometer分光计上进行记录的。 
实验例3:大鼠口服Form7ZD1839新晶型与市售ZD1839晶型(Form1)的血浆药代动力学比较 
1.研究目的 
观察大鼠口服Form7ZD1839新晶型与市售ZD1839晶型(Form1)后,大鼠体内血浆药代动力学特征是否存在差异。 
2.试验药物及动物 
2.1药物 
Form7ZD1839新晶型与市售ZD1839晶型(Form1)。 
2.2实验动物 
SD大鼠,体重200±20g,购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合格证号:SCXK(军)2007-004。塑料盒饲养,喂以SPF级标准饲料;自由饮水,室温20~25℃,日温差3℃,湿度50~60%,光照12小时明暗交替,鼠盒每周换洗两次。 
2.3实验仪器 
纯水机:Milli-Q,Millipore 
pH计:SevenEasy,Mettler Toledo 
真空泵:AP-011,天津奥特赛恩斯 
电子天平:cp225D,Startorius 
液质联用仪:1290/6460,Agilent 
超声仪:KQ500DE,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涡旋仪:Vortex-Genie2,Scientific Industries 
离心机:1-14,SiGma 
强力板式振荡混合仪:PS-1,北京昊诺斯 
3.试验方法 
3.1色谱条件: 
色谱柱:Zorbax C18column(2.1×100mm,3.5μm,Agilent USA),配有0.5μm的在线过滤器(Upchurch Scientific Ltd.);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梯度为:85%水(0-1min),85%~65%水(1-2min),65%~3%水(2-3min),3%~85%水(6-12min),水及乙腈中均含有0.1%甲酸;流速:0.3mL/min;柱温:35℃;进样量:5μL;自动进样器的温度:20℃。 
3.2质谱条件: 
电喷雾离子源(ESI),喷雾电压为4500V,源温度为350℃。阳离子方式检测,扫描方式为选择离子对监测(MRM),ZD1839和咖啡因(内标)用于定量分析的选择性反应离子分别为:m/z471.1→128.1、m/z195→138。一次进样的分析时间为12min。 
3.3样品处理 
取大鼠血浆样品100μL,加入10μL内标溶液(5μg/mL)和190μL乙腈,振荡混匀,高速离心14,000rpm×5min两次,取上清液5μL进行LC-MS/MS分析。 
3.4大鼠体内试验方法 
将大鼠按体重随机均衡分为市售ZD1839晶型(form1)组和Form7ZD1839新晶型组,每组5只,灌胃给药,剂量为30mg/kg(用4%CMC--Na溶液将固体粉末制备成混悬液灌胃给药),动物给药后于0.08h,0.25h,0.5h,1h,2h,4h,6h,8h,10h,24h,28h,32h,34h,48h,52h,56h,58h和72h各时间点眼眶静脉丛取血,肝素抗凝离心后,按“样品处理”项下操作,测定ZD1839含量。 
4.数据处理 
所测实验数据应用DAS软件(中国药理学会)进行非房室模型分析,计算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双尾t检验用于市售ZD1839晶型(form1)及Form7ZD1839新晶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分析,p<0.05说明差异具有显著性。 
5.试验结果 
SD大鼠口服市售ZD1839晶型(Form1)和Form7ZD1839新晶型后,血浆药物浓度变化平均药时曲线见附图5,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统计学分析见表3。 
表3市售ZD1839晶型及Form7ZD1839新晶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123818950000111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123818950000121
大鼠口服两种晶型ZD1839后血浆浓度达峰时间均为2h,Form7新晶型的达峰浓度较高,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这两种晶型的ZD1839经灌胃给药在大鼠体内吸收相对规则。 
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及统计表明:Form7ZD1839新晶型与市售ZD1839晶型(Form1)AUC(0-∞)分别为27807.17±5185.37ug/L*h和19186.79±5994.13ug/L*h,虽然Form7ZD1839新晶型的较高,但是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Form7ZD1839新晶型与市售ZD1839晶型的Cmax分别为3032.73±551.43ug/L和2029.84±377.29ug/L,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Form7ZD1839新晶型与市售ZD1839晶型在大鼠体内暴露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例4:大鼠固体粉末灌胃Form7ZD1839新晶型与市售ZD1839晶型(Form1)的血浆药代动力学比较 
1.研究目的 
考察大鼠固体粉末灌胃Form7ZD1839新晶型与市售ZD1839晶型(Form1)后,大鼠体内血浆药代动力学特征是否存在差异。 
2.试验药物及动物 
2.1药物、2.2实验动物项同实验例3。 
2.3实验仪器在实验例3的基础上增加干粉灌胃器:YLS-Q13,济南益延科技有限公司。 
3.试验方法 
3.1色谱条件、3.2质谱条件、3.3样品处理同实验例3。 
3.4大鼠体内试验 
将大鼠按体重随机均衡分为市售ZD1839晶型(Form1)组和Form7ZD1839新晶型组,每组6只,给药前禁食不禁水18h,固体粉末灌胃给药,剂量为30mg/kg,动物给药后于0.08h、0.25h、0.5h、1h、2h、4h、6h、8h、10h、24h、28h、32h、34h、48h、52h,各时间点眼眶静脉丛取血(给药后前两个小时禁食禁水,两小时后大鼠自由饮食),肝素抗凝离心后,按“样品处理”项下操作,测定ZD1839含量。 
4.数据处理(同实验例3) 
5.试验结果 
SD大鼠固体粉末灌胃市售ZD1839晶型(Form1)和Form7ZD1839新晶型后,血浆药物浓度变化平均药时曲线见附图6,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统计学分析见表4。 
表4市售ZD1839晶型及Form7ZD1839新晶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123818950000131
非房室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统计结果表明,两种晶型ZD1839经固体粉末灌胃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市售ZD1839晶型的AUC标准差较大,且平均AUC也比新晶型的小,即Form7ZD1839新晶型在大鼠体内的吸收较市售ZD1839晶型均一,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33±1.51h和5.67±0.82h,相差较大,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Form7ZD1839新晶型固体粉末灌胃后在大鼠体内的吸收较市售ZD1839晶型均一,且两种晶型的ZD1839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没有显著性差异。 
附图说明:
图1:显示Form7ZD1839新晶型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2θ值绘在横轴上,相对谱线强度(计数)绘在纵轴上。 
图2:显示Form7ZD1839新晶型的差示热分析图。 
图3:显示Form7ZD1839新晶型的DSC差示热分析图和TGA,温度(℃)绘在横轴上,吸热量(W/g)和样品重量(占初始重量的百分比)绘在两个纵轴上。 
图4:显示Form7ZD1839新晶型的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图,频率范围4000~650cm-1绘在横轴上,吸光度绘在纵轴上。 
图5:SD大鼠口服市售ZD1839晶型及Form7ZD1839新晶型后ZD1839的平均药时曲线。 
图6:SD大鼠固体粉末灌胃市售ZD1839晶型及Form7ZD1839新晶型后ZD1839的平均药时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50g)和乙醇(2000ml)的混合物搅拌并加热至回流30分钟,以确保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将上述溶液在70℃ 保温,防止固体物质析出。在保温状态下,将上述溶液滴入-30℃低温容器中,并控制滴入容器内温度不高于-20℃,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温度降至-30℃后,过滤收集所得固体,得到经XRPD、TGA/DSC和红外漫反射分析确证的Form7ZD1839新晶型。 
实施例2 
将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50g)和乙醇(4000ml)的混合物搅拌并加热至回流30分钟,以确保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将上述溶液在40℃保温,防止固体物质析出。在保温状态下,将上述溶液滴入装有乙醚(500ml)的-80℃低温容器中,并控制滴入容器内温度不高于-40℃,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温度降至-80℃后,过滤收集所得固体,得到经XRPD、TGA/DSC和红外漫反射分析确证的Form7ZD1839新晶型。 
实施例3 
将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50g)和乙醇/乙酸乙酯(V/V,80/1,500ml)的混合物搅拌并加热至回流30分钟,以确保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将上述溶液在60℃保温,防止固体物质析出。在保温状态下,将上述溶液滴入-20℃低温容器中,并控制滴入容器内温度不高于-10℃,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温度降至-20℃后,过滤收集所得固体,得到经XRPD、TGA/DSC和红外漫反射分析确证的Form7ZD1839新晶型。 
实施例4 
将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50g)和乙醇/乙酸乙酯(V/V,15/1,4000ml)的混合物搅拌并加热至回流30分钟,以确保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将上述溶液在50℃保温,防止固体物质析出。在保温状态下,将上述溶液滴入装有乙腈(1000ml)的-30℃低温容器中,并控制滴入容器内温度不高于-20℃,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温度降至-30℃后,过滤收集所得固体,得到经XRPD、TGA/DSC和红外漫反射分析确证的Form7ZD1839新晶型。 
实施例5 
将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50g)和乙醇/乙酸乙酯(V/V,40/1,1000ml)的混合物搅拌并加热至回流30分钟,以确保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将上述溶液在50℃保温,防止固体物质析出。在保温状态下,将上述溶液滴入装有丙酮(2000ml)-10℃的低温容器中,并控制滴入容器内温度不高于0℃,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温度降至-30℃后,过滤收集所得固体,得到经XRPD、TGA/DSC和红外漫反射分析确证的Form7ZD1839新晶型。 
实施例6 
将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10g)和丙酮(300ml)的混合物搅拌并加热至回流30分钟,以确保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将上述溶液在40℃保温,防止固体物质析出。在保温状态下,将上述溶液滴入装有甲醇(150ml)的-40℃低温容器中,并控制滴入容器内温度不高于-10℃,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温度降至-40℃后, 过滤收集所得固体,得到经XRPD、TGA/DSC和红外漫反射分析确证的Form7ZD1839新晶型。 
实施例7 
将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10g)和乙腈(300ml)的混合物搅拌并加热至回流30分钟,以确保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将上述溶液在60℃保温,防止固体物质析出。在保温状态下,将上述溶液滴入装有乙醇(40ml)和乙酸乙酯(10ml)的-60℃低温容器中,并控制滴入容器内温度不高于-20℃,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温度降至-60℃后,过滤收集所得固体,得到经XRPD、TGA/DSC和红外漫反射分析确证的Form7ZD1839新晶型。 
实施例8 
将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10g)和乙醇(150ml)的混合物搅拌并加热至回流30分钟,以确保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将上述溶液在70℃保温,防止固体物质析出。在保温状态下,将上述溶液滴入装有乙醇(150ml)的5℃低温容器中,并控制滴入容器内温度不高于10℃,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温度降至5℃后,过滤收集所得固体,得到经XRPD、TGA/DSC和红外漫反射分析确证的Form7ZD1839新晶型。 
实施例9片剂 
以下介绍Form7ZD1839新晶型的本晶型物质的片剂制剂具体实例。 
100mg片剂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123818950000151
250mg片剂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123818950000152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123818950000161
实施例10水性混悬剂 
以下Form7ZD1839新晶型的水性混悬剂可按以下介绍的方法制备: 
水性混悬剂A: 
Form7ZD1839新晶型的水溶液,浓度20mg/ml; 
0.2%聚山梨醇酯20; 
pH7磷酸盐缓冲液; 
0.9%NaCl 
水性混悬剂B: 
Form7ZD1839新晶型的水溶液,浓度20mg/ml; 
0.2%聚山梨醇酯20; 
pH7磷酸盐缓冲液; 
0.9%NaCl 
其中%为重量百分比 
将粉碎的Form7ZD1839新晶型加入到聚山梨醇醋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液。所得混合物用均质器混合,制成匀和混悬液。将所述混悬液加入到氯化钠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液并搅拌混合。再加入另外的磷酸盐缓冲液,使达到所需的Form7ZD1839在悬浮液中的浓度。用于混悬剂制剂的pH磷酸盐缓冲液可如下制备:将磷酸二氢钠(NaH2PO4;17.3mg/ml)和磷酸氢二钠(Na2HPO4;9.36mg/m)溶于无菌纯净水中。 
上述两种混悬剂在环境温度下长时间储存能保持稳定。 

Claims (16)

1.一种基本上为Form7ZD1839的式I化合物的晶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型,其特征在于在粉末X-ray衍射图的2θ度数约6.4、8.2、11.3、12.4、12.9、14.0、15.3、20.1、21.3、25.5、26.0°处具有特征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型,其特征在于其粉末X-ray衍射图基本上如图1所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型,其特征在于其熔点范围为188℃~19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型,其特征在于其差示扫描量热法差示热分析图和热重分析图之一或两者基本上如图2、图3所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型,其特征在于其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在约1247、1013、999、956、920、773和686cm-1处有特征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型,其特征在于其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基本上如图4所示。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基本上为Form7ZD1839的式I化合物晶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有机溶剂中加热化合物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直到溶解;
(b)把上述热溶液保温不至于固体析出,并滴加到低温容器中或含有机溶剂的低温容器中,控制反应体系内部温度,以诱导发生成核作用,并形成结晶沉淀物;
(c)分离所沉淀出的结晶固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a)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较低沸点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化合物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0.5~1∶100,步骤(b)中所述将上述热溶液保温不至于固体析出,温度控制在10℃~189℃,所述有机溶剂选自较低沸点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低温容器中所盛溶剂量为化合物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的0.5~100倍,所述控制反应体系内部温度在-196~1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a)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丙酮、乙腈、乙酸乙酯和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化合物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10~1∶80,步骤(b)中所述将上述热溶液保温不至于固体析出,温度控制在30℃~78.3℃,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丙酮、乙腈、乙酸乙酯、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低温容器中所盛溶剂量为化合物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的1~50倍,所述控制反应体系内部温度在-120~10℃。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a)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或乙醇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步骤(b)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丙酮、乙腈、乙醚或乙醇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中低温容器中所盛溶剂量为化合物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代丙氧基)喹唑啉的10~20倍,所述控制反应体系内部温度在-50~10℃。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a)、(b)中所述乙醇与乙酸乙酯混合物的体积比为0.01∶1~100∶1。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a)、(b)中所述乙醇与乙酸乙酯混合物的体积比为0.5∶1~50∶1。
14.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式I化合物晶型及药学上可接受的稀释剂或载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适合经口给药。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药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基本上为Form7ZD1839的式I化合物晶型在水性介质中的混悬剂。
CN201310722459.8A 2012-12-26 2013-12-25 抗癌化合物zd1839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8968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22459.8A CN103896863B (zh) 2012-12-26 2013-12-25 抗癌化合物zd1839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09138 2012-12-26
CN201210570913 2012-12-26
CN201210570913.8 2012-12-26
CN201310722459.8A CN103896863B (zh) 2012-12-26 2013-12-25 抗癌化合物zd1839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6863A true CN103896863A (zh) 2014-07-02
CN103896863B CN103896863B (zh) 2017-06-13

Family

ID=50988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22459.8A Active CN103896863B (zh) 2012-12-26 2013-12-25 抗癌化合物zd1839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9686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0690A (zh) * 2013-01-06 2014-07-09 上海科胜药物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吉非替尼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US10259805B2 (en) * 2015-12-30 2019-04-16 Synthon B.V. Process for making crystalline form a of gefitinib
CN110101668A (zh) * 2019-05-29 2019-08-09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吉非替尼复合微粒的制备方法
CN113801068A (zh) * 2020-06-15 2021-12-17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吉非替尼的有机酸盐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2790A (zh) * 2002-02-26 2005-08-10 阿斯特拉曾尼卡有限公司 新型晶形抗癌化合物zd1839
CN101177414A (zh) * 2002-02-26 2008-05-14 阿斯特拉曾尼卡有限公司 抗癌化合物zd1839的新晶形、其制备方法及含该晶形的药用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2790A (zh) * 2002-02-26 2005-08-10 阿斯特拉曾尼卡有限公司 新型晶形抗癌化合物zd1839
CN101177414A (zh) * 2002-02-26 2008-05-14 阿斯特拉曾尼卡有限公司 抗癌化合物zd1839的新晶形、其制备方法及含该晶形的药用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国权,等: "吉非替尼的合成研究", 《化学与生物工程》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0690A (zh) * 2013-01-06 2014-07-09 上海科胜药物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吉非替尼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US10259805B2 (en) * 2015-12-30 2019-04-16 Synthon B.V. Process for making crystalline form a of gefitinib
CN110101668A (zh) * 2019-05-29 2019-08-09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吉非替尼复合微粒的制备方法
CN113801068A (zh) * 2020-06-15 2021-12-17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吉非替尼的有机酸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6863B (zh) 201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29820A1 (zh) 含螺环的喹唑啉化合物
CN109381469B (zh) 喹唑啉衍生物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新用途
JP4406205B2 (ja) Hsp90に結合するための小分子組成物
EP2716633B1 (en) Quinazoline derivative as tyrosine-kinase inhibitor,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1014590A (zh) 作为磷脂酰肌醇(pi)3-激酶抑制剂的2,4,6-三取代的嘧啶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用途
JP2018520195A (ja) 置換キナゾリン化合物ならびにそのg12c変異kras、hrasおよび/またはnrasタンパク質の阻害剤としての使用
CN101010318A (zh) 作为磷脂酰肌醇(pi)3-激酶抑制剂的2,4,6-三取代的嘧啶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用途
CN101010317A (zh) 作为磷脂酰肌醇(pi)3-激酶抑制剂的2,4,6-三取代的嘧啶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用途
EP3395810B1 (en) Crystals of quinazoline derivativ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3896863A (zh) 抗癌化合物zd1839的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67991A (zh) Taire家族激酶抑制剂及其用途
CN114728957B (zh) 一种atr抑制剂的晶型及其应用
CN101115744B (zh) 制备4-(6-氯-2,3-亚甲基二氧基苯胺基)-7-[2-(4-甲基哌嗪-1-基)乙氧基]-5-四氢吡喃-4-基氧基喹唑啉的方法、中间体及其晶状盐
CN115385938A (zh) 苯并嘧啶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
CN107383019B (zh) 吡唑并[4,3-h]喹唑啉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EP3395811B1 (en) Crystals of quinazoline derivativ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Lei et al. Discovery of potent and selective PI3Kδ inhibitors bearing amino acid fragments
TW202317098A (zh) 一種egfr抑制劑的多晶型
CN103896861A (zh) 抗癌化合物zd1839的无定形物及其制备方法
EP4148055A1 (en) Crystal form of macrocyclic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EP3971175A1 (en) Crystal form of quinazolinone compound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EP3786155A1 (en) Crystal form of c-met inhibitor and salt form thereof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5646461B (zh) S构型4-(取代苯胺基)喹唑啉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23041061A1 (zh) 一种稠合二环类衍生物的可药用盐、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79863A (zh) Hsp90抑制剂与喜树碱衍生物的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