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1688A - 具备装饰层的管状体以及将装饰层形成于管状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备装饰层的管状体以及将装饰层形成于管状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1688A
CN103891688A CN201310741092.4A CN201310741092A CN103891688A CN 103891688 A CN103891688 A CN 103891688A CN 201310741092 A CN201310741092 A CN 201310741092A CN 103891688 A CN103891688 A CN 103891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w material
material body
layer
decorative layer
circum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410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1688B (zh
Inventor
横山裕司
西川太
山田直祐
及川胜広
菅谷英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eride Inc
Original Assignee
Globerid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eride Inc filed Critical Globeride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891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1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1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16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5/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 B05D5/0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to obtain multicolour or other optical eff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3Prin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not being in sheet or web form, e.g. spherical or cubic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3/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ornamental structures
    • B44C3/02Superimposing lay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8/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either liquid compounds or solutions of the coating forming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Contact plating
    • C23C18/16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either liquid compounds or solutions of the coating forming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Contact plating by reduction or substitution, e.g. electroless plating
    • C23C18/18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coated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喷墨形成的装饰层外观良好且装饰层难以因外力而破损的管状体,并且还提供将上述装饰层形成于管状体的方法。具体为,本发明的管状体(3、5、7)具备:管状的原材料本体(20);及装饰层,通过在周向上向原材料本体(20)表面的规定部位喷墨而形成。而且,装饰层具有在周向上分开形成的多个分割着色层(32A、32B、32C、32D),各分割着色层(32A、32B、32C、32D)具有与邻接的分割着色层在其边界部互相重叠的重合部(40)。

Description

具备装饰层的管状体以及将装饰层形成于管状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上具备装饰层的管状体以及将装饰层形成于管状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市场上常见的各种产品中施加有各种各样的装饰。那样的装饰有时例如是通过喷墨将装饰层印刷在产品表面而完成的。例如,在市场上常见的产品之一即钓竿中,存在通过喷墨印刷而在其表面施加有装饰层的钓竿,以便能适应用户的种种爱好,或者为了激发购买积极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另外,还提出有很多通过喷墨而对钓竿以外的其他管状产品施加装饰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8-2064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平9-2378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10-143200号公报
但是,前述的喷墨印刷是打印机的一种印刷方式,通过射出液状的油墨粒子而在纸张上画出点,且通过其集中而打印出文字或图形,但是通过这样的喷墨而在管状体上印刷装饰层时,则产生管状体特有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如前所述通过喷墨而在管状体的一个例子即钓竿的竿杆表面上印刷装饰层时,由于是从打印头的水平面状的油墨喷嘴的喷射面向管状体弯曲的表面喷射油墨,所以越到在竿杆的周向(与竿杆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横穿竿杆的打印头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油墨喷嘴与竿杆表面之间的距离则变得越大,因此,在承受油墨的竿杆的弯曲状涂装区域(装饰区域)的周向端部(离油墨喷嘴最远的竿杆的表面部位)存在以下情况,油墨到处飞散,所以油墨扩散导致整体的油墨浓度变淡(装饰层的厚度变薄)。
另外,尤其在分成几个阶段在竿杆周向上进行喷墨印刷时,上述现象会造成在各阶段所印刷的装饰层彼此的周向边界(各阶段的装饰层的油墨浓度淡的部位所邻接的区域)产生油墨浓度淡的条纹(在竿杆周向的一部分上产生的油墨浓度不均形成的接缝),从而有损装饰外观。而且,尤其在像钓竿这样较长的管状体频繁地承受弯曲力的产品的情况下,上述周向的条纹(接缝)会引起装饰层剥离、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喷墨形成的装饰层外观良好且装饰层难以因外力而破损的管状体,并且还提供将上述装饰层形成于管状体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状体,具备:管状的原材料本体;及装饰层,通过在周向上向该原材料本体表面的规定部位喷墨而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具有在周向上分开形成的多个分割着色层,所述各分割着色层具有与邻接的分割着色层在其边界部互相重叠的重合部。
根据上述构成的管状体,由于在周向上分开形成的多个各分割着色层具有与邻接的分割着色层在其边界部互相重叠的重合部,所以管状体的喷墨印刷所特有的各分割着色层的周向端部的油墨浓度淡的区域彼此互相重叠,可使其重叠区域部位的油墨浓度与装饰层其他部位的油墨浓度大致一致。因此,可使装饰层整体的外观良好。而且,由此,因为在分割着色层彼此的边界也不会形成油墨浓度淡的条纹(在管状体周向的一部分上产生的油墨浓度不均形成的接缝),所以装饰层也不会因外力而破损。这尤其对于频繁承受弯曲力的钓竿等产品十分有益。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分割着色层也可以由分别沿着原材料本体的大致轴向延伸的多个轴向延伸层组成,此时,优选通过各轴向延伸层彼此在原材料本体的周向上局部互相重叠而形成。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在周向的一部分上(分割着色层彼此的边界)残留有油墨浓度不均而形成的接缝的情况下,也由于着色层在轴向上延伸,所以难以因外力而破损。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方法,其为通过沿着周向向管状体外表面的规定部位喷墨而形成装饰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管状原材料本体支撑为可进行旋转的步骤;通过使具备喷射油墨的多个喷嘴的打印头沿着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大致轴向移动,从而在所述原材料本体周向的规定角度范围将油墨喷射到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外表面上而形成第1装饰层的步骤;使所述原材料本体在小于所述规定角度范围的角度上旋转的步骤;通过使所述打印头再次沿着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大致轴向移动,从而在所述原材料本体周向的所述规定角度范围将油墨喷射到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外表面上而形成其周向端部与所述第1装饰层互相重叠的第2装饰层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一种方法,其为通过在全周上向管状体外表面的规定部位喷墨而形成装饰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步骤,将管状原材料本体支撑为可进行旋转;第2步骤,通过使喷射油墨的打印头沿着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大致轴向移动,从而在所述原材料本体周向的(360/n)°+α°(n为3以上的整数,α=(360/n)°×s,0.01≤s≤0.2)的角度范围将油墨喷射到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外表面上而形成第1装饰层;第3步骤,使所述原材料本体在(360/n)°的角度上旋转;第4步骤,通过使所述打印头再次沿着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大致轴向移动,从而在所述原材料本体周向的(360/n)°+α°的角度范围将油墨喷射到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外表面上,形成与所述第1装饰层在其周向上在α°的角度范围互相重叠的第2装饰层;及第5步骤,进一步重复所述第3及第4步骤(n-2)次,共形成n个装饰层。
在上述方法中,由于在周向上分开形成的多个各分割着色层也具有与邻接的分割着色层在其边界部互相重叠的重合部,所以管状体的喷墨印刷所特有的各分割着色层的周向端部的油墨浓度淡的区域彼此互相重叠,可使其重叠区域部位的油墨浓度与装饰层其他部位的油墨浓度大致一致。因此,可使装饰层整体的外观良好。而且,由此,因为在分割着色层彼此的边界也不会形成油墨浓度淡的条纹(在管状体周向的一部分上产生的油墨浓度不均形成的接缝),所以装饰层也不会因外力而破损。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优选所述各装饰层由分别沿着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大致轴向延伸的多个轴向延伸层组成,通过使沿着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大致轴向移动的打印头在周向上每次挪动规定的宽度而形成所述各轴向延伸层,以便轴向延伸层彼此在原材料本体的周向上局部互相重叠。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在周向的一部分上(分割着色层彼此的边界)残留有油墨浓度不均而形成的接缝的情况下,也由于着色层在轴向上延伸,所以难以因外力而破损。
根据本发明的管状体及方法,由于在周向上分开形成的多个各分割着色层具有与邻接的分割着色层在其边界部互相重叠的重合部,所以通过喷墨形成的装饰层的外观变得良好,而且装饰层因外力而破损的情况也由此消失。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管状体的一个例子的钓竿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施加在图1中钓竿的竿杆表面的装饰层的例子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具备装饰层的图2的竿杆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周向上分阶段形成装饰层的分割着色层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分割着色层的重合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用于将装饰层形成于图1的钓竿表面的喷墨打印机的构成示意图。
图8是表示形成格子图案的装饰层的一个例子的局部俯视图。
图9是对相互邻接的分割着色层的周向端部附近进行分离显示的模式图。
符号说明
1-钓竿;3、5、7-竿杆;20-原材料本体;32-着色层;32A、32B、32C、32D-分割着色层;40-重合部;50-装饰层;83-打印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具备装饰层的管状体以及将装饰层形成于管状体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中作为本发明的管状体的一个例子示出了钓竿1。如图所示,该钓竿1由多个作为管状体的竿杆构成,具体而言,由具有把手3a的第1节竿3、第1中竿5、第2中竿7及具有钓线止动件9a的竿梢节9所构成。此时,各竿杆3、5、7以抽出式或插接式构成,构成各竿杆3、5、7的竿本体(原材料本体20,参照图3)通过缠绕强化纤维含浸合成树脂而成的纤维强化聚酯胶片而形成(也可以用钢等的金属形成),各竿杆3、5、7上形成有装饰部A。
装饰部A通过后述的喷墨而形成,包括:线形图案A1,在竿杆3、5、7周向的至少一部分上(本实施方式为全周)以线状延伸;格子图案A2,在竿杆3、5、7周向的至少一部分上(本实施方式为全周)延伸;及晕映图案A3。在此,晕映图案A3是指例如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具有由墨色浓度比其他部位淡的区域构成的晕映部A3’(例如在轴向上以线状延伸且在周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的图案,晕映部A3’也可以是例如沿着周向或轴向而浓度逐步变化。或者晕映部A3’也可以是墨色的搭配渐渐变化。
另外,如图3所示,装饰部A(A1、A2、A3)由形成在构成各竿杆3、5、7的原材料本体20上的装饰层50组成。具体而言,装饰层50通过下述层的层叠而构成:第1底层30(例如厚度为5~20μm),形成在原材料本体20上;第2底层31(例如厚度为5~20μm),形成在第1底层30上;着色层32(例如厚度为10~60μm),形成在第2底层31上;及透明的保护层33(例如厚度为15~25μm),形成在着色层32上。
第1底层30是用于使原材料本体20的外表面平滑而设置的,例如由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丙烯酸硅树脂、硅树脂等合成树脂构成,通过喷涂、过孔涂装、刷涂等各种涂装方法形成。另外,第1底层30也可以是通过掺入颜料等而进行着色的层。
另外,第2底层31以遮盖基底、调节着色层32的明亮度、色调等为目的,由光反射层、白色层构成。光反射层可通过涂装具有光亮性的材料而形成,具有光亮性的材料例如是在规定的合成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氧类树脂、乙烯类树脂等)中以所希望的密度均匀地掺入具有光亮性的多种粒子(以下称为光亮性粒子)的材料。
在所述规定的合成树脂中掺入的光亮性粒子例如可使用Al、Cu、Ag、Mg、In、Cr、Si、Ni、Ti、Au、Rh、Pt等具有光亮性且具有各种色彩的金属材料。此时,各粒子的大小以2μm以下为佳,优选设定在0.3μm~1μm,而且其厚度以1μm以下为佳,优选设定在0.03μm~0.5μm。即,因为当粒子本体的大小及厚度设定在该范围以外时,则不能在合成树脂中以所希望的密度均匀地配置光亮性粒子,同时光亮性粒子的边界变得显眼,或者光的反射方向变得不一致,导致无法再展现出均匀的光亮性外观。
这种光亮性粒子的形成方法例如可如下实现,在由特氟龙(注册商标)、硅树脂等构成的薄膜状支撑基板上蒸镀或溅镀上述金属材料而形成金属层后,通过将该金属层从支撑基板上剥离下来并进行粉碎而形成。优选如此形成的多种光亮性粒子在充分发挥其光亮性的同时,以产生所希望的色彩程度的密度被均匀配置。具体而言,合成树脂中所掺入的光亮性粒子的密度优选设定为每单位面积的光亮性粒子的个数为5万~2000万个/mm2。通过如此形成的光反射层,能够呈现出均匀地以所希望的颜色着色的光亮性外观。
另外,除上述构成以外,光反射层也可以如下形成,例如以金、银、铜、铝、铬、钴、镍、铁、锌等的金属片或颜料等的粒子为单体,或者对它们进行任意组合,将其掺入微量的合成树脂中,并且用大量的溶剂进行稀释,将其通过喷枪喷涂等进行喷涂,然后通过除去溶剂(挥发)而形成。另外,通过改变金属片、颜料等粒子的大小、组合等,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外观。
或者,除上述构成以外,光反射层也可以是以Cr、Ni、Ti、Al、Ag、Be等的金属、TiN、TiCN、CrN、Fe-Cr-Ni等的合金类、TiO2、SiC等的陶瓷为主要材料而形成,由此也可以提高外观性。这样的使用金属或陶瓷的光反射层可采用离子镀、溅镀、蒸镀等的物理蒸镀、化学蒸镀、真空蒸镀等干式镀覆或湿式镀覆等而形成。另外,虽然白色层也可以通过涂装规定的合成树脂而形成,但是也可以通过喷墨而形成。在此情况下,以遮盖基底使着色层的明亮度易于调节为佳。
形成在第2底层31上的着色层32例如具有透光性,通过后述的喷墨而形成。虽然构成着色层32的材料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形成,例如将颜料或染料等着色材料掺入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树脂等透明或半透明的合成树脂中制成主材,并通过使主材含有固化剂而形成,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通过照射固化用光即紫外线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油墨。虽然光固化型油墨使用丙烯酸类、环氧阳离子类的油墨等,但尤其是紫外线固化型油墨则采用在多官能单体及丙烯酸酯低聚物中混合有增感剂的油墨。在这样的油墨中,利用由增感剂形成自由基而引起低聚物、单体的链式反应。另外,油墨也可以使用加热固化型、溶剂(水、有机材料)干燥型和二液反应型等的油墨。
另外,形成在着色层32上的保护层33由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丙烯酸硅树脂等透明或半透明的合成树脂形成。
但是,构成装饰层50的着色层32由在原材料本体20的周向X(参照图4、5、9的箭头)上分开形成的多个分割着色层组成。例如在装饰层50形成在竿杆3、5、7全周的本实施方式中,着色层32由原材料本体20的周向X上分四次形成的四个分割着色层32A、32B、32C、32D(参照图5)组成。此时,各分割着色层32A、32B、32C、32D具有与邻接的分割着色层在其边界部互相重叠的重合部40(参照图4、5、9)。
另外,各分割着色层除了其两侧的各重合部的周向1/2的范围以外,在原材料本体20的周向X上(360/n)°的角度范围延伸(n为3以上的整数)。即,各分割着色层全部在相同角度范围在周向上延伸。当然,即使各分割着色层的周向的延伸角度范围不同也没关系。具体而言,在着色层32由四个分割着色层32A、32B、32C、32D组成的(n=4时)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5中明确示出的那样,各分割着色层32A、32B、32C、32D除了其两侧的各重合部40的周向1/2的范围(α/2的角度范围)以外,在原材料本体20的周向X上θ=(360/4)°=90的角度范围延伸。此时,优选存在于各分割着色层32A、32B、32C、32D两侧的各重合部40的沿着原材料本体20周向的延伸角度范围α设定于(360/n)°×0.05(在n=4的本实施方式中α=4.5°)。
另外,各重合部40的沿着原材料本体20周向的延伸角度范围α无需一定是(360/n)°×0.05,一般是α=(360/n)°×s(0.01≤s≤0.2)。此时,n越大则s小也可以。即,着色层的分割数越多(分割着色层的个数越多),则重合部40的延伸角度范围α小也可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4中明确示出的那样,各分割着色层32A、32B、32C、32D由分别沿着原材料本体20的大致轴向延伸的多个(例如八个)轴向延伸层60、61、62、63、64…组成,通过各轴向延伸层60、61、62、63、64…彼此在原材料本体20的周向X上局部互相重叠而形成(各轴向延伸层彼此的周向重叠部分在图4中用Z表示)。另外,虽然各轴向延伸层60、61、62、63、64…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沿着原材料本体20的长度方向中心轴线在轴向上笔直延伸,但是即使相对于原材料本体20的长度方向中心轴线以规定的角度斜着延伸也没关系(或者也可以是斜向与轴向的组合(例如波形))。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大致轴向”应解释为上述意思。
在图7中概略性地示出了用于形成着色层32(装饰层50)的喷墨打印机80。如图所示,喷墨打印机80具备用于将竿杆3、5、7(原材料本体20)支撑为可进行旋转的支撑装置81。支撑装置81在电气和机械上结合于未图示的控制部,且通过该控制部进行旋转驱动的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控制部,可使支撑于支撑装置81的竿杆3、5、7以任意的一定速度旋转。
另外,喷墨打印机80具备打印头83,其可沿扫描方向V(本实施方式为支撑于支撑装置81的竿杆3、5、7的轴向)往返移动,在打印头83上,向原材料本体20的外表面喷射油墨的多个油墨喷嘴(未图示)以规定的排列方式设置在水平面状的喷嘴喷射面内。另外,虽然未进行图示,在喷墨打印机80上还设置有紫外线照射装置,用于对喷射到原材料本体20表面上的油墨进行紫外线固化。
具体而言,打印头83由导轨84保持在支撑装置81所支撑的原材料本体20的上方,可沿着导轨84在扫描方向V上往返移动。而且,导轨84可以沿着设置在打印机壳90上的例如导槽92在与扫描方向V垂直的方向W(横穿原材料本体20的周向的方向)上移动。
另外,除了打印头83、导轨84以及所述紫外线照射装置的驱动之外,油墨喷嘴的油墨喷射即喷射量、喷射时机等是通过控制支撑装置81的驱动的所述控制部来进行的。根据这样的喷墨打印机80,在打印头83的油墨喷嘴喷射出的油墨附着在原材料本体20外表面上的同时,由所述紫外线照射装置照射紫外线,从而附着在原材料本体20外表面上的油墨立即固化。
接下来,尤其参照图5对使用这样的喷墨打印机80形成着色层32的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此虽然是形成着色层32,但是采用以下方法形成包括着色层32的任意的装饰层都没关系。
首先,在支撑装置81上支撑有竿杆3、5、7(原材料本体20)的状态下,使导轨84在W方向上移动同时使打印头83在V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打印头83位于应施加着色层32的原材料本体20外表面部位的上方。然后,在该状态下,通过使打印头83沿着扫描方向V(原材料本体20的轴向)移动(与应形成着色层32的轴向长度相对应的距离),从而在原材料本体20周向的规定角度范围S将油墨喷射到原材料本体20的外表面上而形成第1分割着色层32A(装饰层)(参照图5)。
另外,在着色层32由四个分割着色层32A、32B、32C、32D组成(n=4时)的全周装饰的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打印头83沿着扫描方向V移动,从而在原材料本体20周向的(360/4=θ=90)°+α°(例如α=(360/4)°×0.05)的角度范围(R1的着色范围)将油墨喷射到原材料本体20的外表面上而形成第1分割着色层32A。
在此,虽然第1分割着色层32A也可以是通过打印头83沿着扫描方向V只移动一次而一次性形成,但是如图4所示,在各分割着色层32A、32B、32C、32D由多个轴向延伸层60、61、62、63、64…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导轨84在W方向上移动而在轴向上形成各规定宽度的例如八个轴向延伸层。关于这一点,在此后的形成分割着色层时也同样。具体而言,通过使沿着原材料本体20的大致轴向移动的打印头83在周向X(图7中为W方向)上每次挪动规定的宽度而形成各轴向延伸层60、61、62、63、64…,以便轴向延伸层60、61、62、63、64…彼此在原材料本体20的周向X上局部互相重叠(参照图4的Z)(例如,“规定的宽度”通过调节油墨喷嘴喷射面的油墨喷射宽度而形成,通过喷头在周向上少于规定宽度的移动而形成轴向延伸层彼此的重叠)。
其次,驱动支撑装置81使原材料本体20在小于所述规定角度范围S的角度上旋转。在着色层32由四个分割着色层32A、32B、32C、32D组成(n=4时)的全周装饰的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支撑装置81使原材料本体20在(360/4)=90°的角度上旋转。由此,应形成第1分割着色层32A的原材料本体20的外表面部位与打印头83的油墨喷射面相对。
然后,通过使打印头83再次沿着扫描方向V(原材料本体20的轴向)移动(仅为与应形成着色层32的轴向长度相对应的距离),从而在原材料本体20周向的所述规定角度范围S将油墨喷射到原材料本体20的外表面上而形成第2分割着色层32B(装饰层)。在着色层32由四个分割着色层32A、32B、32C、32D组成(n=4时)的全周装饰的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打印头83沿着扫描方向V移动,从而在原材料本体20周向的(360/4=θ=90)°+α°(例如α=(360/4)°×0.05)的角度范围(R2的着色范围)将油墨喷射到原材料本体20的外表面上,形成与第1分割着色层32A在其周向上在α°的角度范围互相重叠的第2分割着色层32B。此时,在着色层32(装饰部A)形成如图8所示的格子图案A2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第1着色分割层32A的周向端部32Aa与第2分割着色层32B的周向端部32Ba形成在周向上在α°的角度范围互相重叠的重合部40。
然后,重复以上操作,例如,在着色层32由四个分割着色层32A、32B、32C、32D组成的(n=4时)的全周装饰的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进一步重复两次上述操作,在原材料本体20周向的(360/4=θ=90)°+α°(例如α=(360/4)°×0.05)的角度范围(R3、R4的着色范围)形成第3及第4分割着色层32C、32D,从而形成具有四个重合部40由四个分割着色层32A、32B、32C、32D组成的着色层32全体。
如以上说明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周向上分开形成的多个各分割着色层32A、32B、32C、32D具有与邻接的分割着色层在其边界部互相重叠的重合部40,所以管状体的喷墨印刷所特有的各分割着色层32A、32B、32C、32D的周向端部的油墨浓度淡的区域彼此互相重叠,可使其重叠区域部位(重合部40)的油墨浓度与着色层32(装饰层)的其他部位的油墨浓度大致一致。因此,可使装饰层50整体的外观良好。而且,由此,因为在分割着色层彼此的边界(周向上)也不会形成油墨浓度淡的条纹(在管状体周向的一部分上产生的油墨浓度不均形成的接缝),所以装饰层50也不会因外力而破损。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分割着色层由分别沿着原材料本体的大致轴向延伸的多个轴向延伸层组成,通过各轴向延伸层彼此在原材料本体的周向上局部互相重叠而形成。因此,即使在周向的一部分上(分割着色层彼此的边界)残留有油墨浓度不均而形成的接缝的情况下,也由于着色层在轴向上延伸,所以难以因外力而破损。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其要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例如,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重合部40的厚度与分割着色层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大致相同,但是重合部40的厚度也可以如图6所示因分割着色层周向端部的层叠结构而比分割着色层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大。此时,也可以如图6的虚线所示沿着重合部40(着色层32)的外面形成保护层33。

Claims (11)

1.一种管状体,具备:管状的原材料本体;及装饰层,通过在周向上向该原材料本体表面的规定部位喷墨而形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饰层具有在周向上分开形成的多个分割着色层,所述各分割着色层具有与邻接的分割着色层在其边界部互相重叠的重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在原材料本体的全周上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分割着色层除了其两侧的各重合部的周向1/2的范围以外在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周向(360/n)°的角度范围延伸,n为3以上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重合部在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周向(360/n)°×s的角度范围延伸,0.01≤s≤0.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分割着色层由分别沿着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大致轴向延伸的多个轴向延伸层组成,通过各轴向延伸层彼此在原材料本体的周向上局部互相重叠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形成格子图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合部形成晕映图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材料本体为钓竿的竿杆。
9.一种方法,其为通过沿着周向向管状体外表面的规定部位喷墨而形成装饰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管状原材料本体支撑为可进行旋转的步骤;
通过使具备喷射油墨的多个喷嘴的打印头沿着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大致轴向移动,从而在所述原材料本体周向的规定角度范围将油墨喷射到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外表面上而形成第1装饰层的步骤;
使所述原材料本体在小于所述规定角度范围的角度上旋转的步骤;
通过使所述打印头再次沿着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大致轴向移动,从而在所述原材料本体周向的所述规定角度范围将油墨喷射到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外表面上而形成其周向端部与所述第1装饰层互相重叠的第2装饰层的步骤。
10.一种方法,其为通过在全周上向管状体外表面的规定部位喷墨而形成装饰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步骤,将管状原材料本体支撑为可进行旋转;
第2步骤,通过使喷射油墨的打印头沿着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大致轴向移动,从而在所述原材料本体周向的(360/n)°+α°的角度范围将油墨喷射到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外表面上而形成第1装饰层,n为3以上的整数,α=(360/n)°×s,0.01≤s≤0.2;
第3步骤,使所述原材料本体在(360/n)°的角度上旋转;
第4步骤,通过使所述打印头再次沿着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大致轴向移动,从而在所述原材料本体周向的(360/n)°+α°的角度范围将油墨喷射到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外表面上,形成与所述第1装饰层在其周向上在α°的角度范围互相重叠的第2装饰层;
及第5步骤,进一步重复所述第3及第4步骤(n-2)次,共形成n个装饰层。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装饰层由分别沿着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大致轴向延伸的多个轴向延伸层组成,通过使沿着所述原材料本体的大致轴向移动的打印头在周向上每次挪动规定的宽度而形成所述各轴向延伸层,以便轴向延伸层彼此在原材料本体的周向上局部互相重叠。
CN201310741092.4A 2012-12-27 2013-12-27 具备装饰层的管状体以及将装饰层形成于管状体的方法 Active CN1038916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5613 2012-12-27
JP2012285613A JP5973906B2 (ja) 2012-12-27 2012-12-27 装飾層を備える管状体および管状体に装飾層を形成す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1688A true CN103891688A (zh) 2014-07-02
CN103891688B CN103891688B (zh) 2016-07-13

Family

ID=50071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41092.4A Active CN103891688B (zh) 2012-12-27 2013-12-27 具备装饰层的管状体以及将装饰层形成于管状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973906B2 (zh)
KR (1) KR101938899B1 (zh)
CN (1) CN103891688B (zh)
GB (1) GB2511904B (zh)
TW (1) TWI52632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1067A (zh) * 2017-09-04 2020-04-21 克朗斯股份公司 用于施加环绕的印刷图案的直接印刷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6582B2 (ja) * 2015-03-31 2019-12-04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装飾層を備える管状体および管状体に装飾層を形成する方法
JP6865636B2 (ja) * 2017-05-19 2021-04-28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レジャー用機器の部品の表面装飾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15017Y (zh) * 2001-07-16 2002-10-09 张文颖 渔杆烫印机
US20030189609A1 (en) * 2002-04-09 2003-10-09 Wataru Ishikawa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40259033A1 (en) * 2003-06-23 2004-12-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rocess for making flexographic printing plate
CN101734030A (zh) * 2008-11-18 2010-06-16 赵东林 一种不规则物体表面图文印刷方法及装置
CN101884017A (zh) * 2007-10-05 2010-11-10 麦克德米德印刷方案欧洲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特别用于柔版印刷领域的凸版图像装置的方法和根据该方法制造的装置
CN102256769A (zh) * 2008-12-19 2011-11-23 爱克发印艺公司 用于减少三维印刷中的图像质量伪影的方法
CN102883888A (zh) * 2010-03-12 2013-01-16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0506A (ja) * 2001-09-28 2003-06-17 Daiwa Seiko Inc 管状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03457B2 (ja) * 2005-10-14 2010-12-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曲面印刷方法
JP2008206415A (ja) * 2007-02-23 2008-09-11 Shimano Inc 釣り具
GB0708393D0 (en) * 2007-05-01 2007-06-06 Haward D L Cylindrical or spherical digital ink jet printing
JP2009240280A (ja) * 2008-03-31 2009-10-22 Daiwa Seiko Inc 釣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15017Y (zh) * 2001-07-16 2002-10-09 张文颖 渔杆烫印机
US20030189609A1 (en) * 2002-04-09 2003-10-09 Wataru Ishikawa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40259033A1 (en) * 2003-06-23 2004-12-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rocess for making flexographic printing plate
CN101884017A (zh) * 2007-10-05 2010-11-10 麦克德米德印刷方案欧洲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特别用于柔版印刷领域的凸版图像装置的方法和根据该方法制造的装置
CN101734030A (zh) * 2008-11-18 2010-06-16 赵东林 一种不规则物体表面图文印刷方法及装置
CN102256769A (zh) * 2008-12-19 2011-11-23 爱克发印艺公司 用于减少三维印刷中的图像质量伪影的方法
CN102883888A (zh) * 2010-03-12 2013-01-16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1067A (zh) * 2017-09-04 2020-04-21 克朗斯股份公司 用于施加环绕的印刷图案的直接印刷装置
CN111051067B (zh) * 2017-09-04 2021-05-11 克朗斯股份公司 用于施加环绕的印刷图案的直接印刷装置
US11235592B2 (en) 2017-09-04 2022-02-01 Krones Ag Direct printing device for applying a circumferential pri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5066A (zh) 2014-07-01
CN103891688B (zh) 2016-07-13
GB2511904B (en) 2015-05-27
KR20140085319A (ko) 2014-07-07
TWI526329B (zh) 2016-03-21
JP5973906B2 (ja) 2016-08-23
JP2014124177A (ja) 2014-07-07
GB2511904A (en) 2014-09-17
KR101938899B1 (ko) 2019-01-15
GB201322609D0 (en) 2014-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17892B1 (ko) 관 형상체
CN103891688A (zh) 具备装饰层的管状体以及将装饰层形成于管状体的方法
CN211892684U (zh) 一种uv打印3d图案的装饰板
KR101745057B1 (ko) 스포츠 용품의 메탈릭 외관 형성 방법
CN103891689B (zh) 具备装饰层的管状体
CN107552359A (zh) 一种外壳及其加工方法
CN105291619A (zh) 可使uv固化透明油墨具有透明色彩的数字喷绘打印方法
CN106004200B (zh) 管状体表面的装饰结构、及装饰方法
CN108724944B (zh) 一种地毯印花机及其喷印控制方法
KR101739622B1 (ko) 스포츠 용품
JP5140280B2 (ja) 機能性材料
JP2017023148A (ja) 装飾層を備える管状体
JP2016185165A (ja) 管状体
JP2007050605A5 (zh)
LU100493B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insbesondere kreamischen, Pflanzengefässes sowie, insbesondere keramisches, Pflanzengefäss mit einer Beschichtung
CN108372745A (zh) 在瓷砖表面加工出图案的方法及一种瓷砖
JP2011047152A (ja) 建築板
CN209014905U (zh) 表面具凸纹结构薄膜的曲面基板
KR100838131B1 (ko) 수압전사를 이용한 키패드 제조방법
JPH1116978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描写方法
JP2021138070A (ja) スポーツ用品及び模様形成方法
US20080237269A1 (en) Decorative trigger sprayer shroud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02616082A (zh) 一种手工绘画的马赛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