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82169A - 一种提高高炉炉缸冷却效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高炉炉缸冷却效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82169A
CN103882169A CN201210559469.XA CN201210559469A CN103882169A CN 103882169 A CN103882169 A CN 103882169A CN 201210559469 A CN201210559469 A CN 201210559469A CN 103882169 A CN103882169 A CN 1038821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blast furnace
furnace hearth
cooling
hear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594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82169B (zh
Inventor
孙鹏
车玉满
李连成
郭天永
王再义
姚硕
陈国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gang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gang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gang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gang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5946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821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82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2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821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21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高炉炉缸冷却效率的方法,将高炉炉缸以360度圆周范围内划分为(iend+1)个不同的对称方向纵切面区域,分别计算出高炉炉缸360度圆周范围内2*(iend+1)个点位上炉缸温度变化和温度梯度;然后对炉缸进行分级评价:温度异常过高、温度异常过低、温度正常这三种情况;最后计算三种情况各自出现的次数,及其在所有点位中所占的权重,根据权重系数ΣH、ΣM和Σ L来重新调整炉缸冷却水的流量分配。根据炉缸内各个部位的侵蚀情况,动态分配炉缸内冷却水的分布,强化炉缸重点侵蚀区域的冷却,减少冷却水消耗,提高高炉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避免高炉炉缸烧穿等事故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高炉炉缸冷却效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炉冷却技术,尤其是一种提高现代大型高炉炉缸冷却能力和冷却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高炉炉缸安全又重新引起国内外冶金系统的重视,鉴于国内外发生了的多起高炉炉缸烧穿事故,严重影响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高炉工作者对于炉缸长寿问题的高度关注。综合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炉缸冷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冷却效率低已经成为诱发高炉炉缸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
目前国内外一定比例的高炉冷却系统冷却方式是采用分段冷却,分别为炉底和风口二套、炉缸冷却壁、炉腹(铜冷却板)、炉腰、炉身下部(铜冷却壁)、炉身中上部等部位供水。冷却介质一般是纯净水、通过药物处理工业水而形成软水或通过反渗透处理工艺后除盐水。冷却系统投入使用后,基本就是完全按照高炉设计时的冷却水流量分配为高炉的各个部位冷却。但随着高炉冶炼强度和煤比的不断提高,高炉炉内衬温度波动范围由50℃/min增大到150℃/min,在炉身下部、炉腰和炉腹区域热流强度平均在30~60KW/㎡范围内,高时达到160KW/㎡,炉况异常时最高达到240KW/㎡,各个冷却部位对高炉冷却系统的需求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特别是高炉炉缸在360度圆周范围内的各个方向的侵蚀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原来对炉缸一成不变的冷却方式显然不能满足现代高炉15~20年使用寿命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技术背景中提到的缺点,在传统高炉冷却系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种提高现代大型高炉炉缸冷却能力和冷却效率的方法。本方法可以根据炉缸内各个部位的侵蚀情况,动态分配炉缸内冷却水的分布,强化炉缸重点侵蚀区域的冷却,减少冷却水消耗,提高高炉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避免高炉炉缸烧穿等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高炉炉缸冷却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高炉炉缸以360度圆周范围内划分为(iend+1)个不同的对称方向纵切面区域,每个区域的范围如:[0°+(i*α°),180°+(i*α°)]
 其中i=0,1,2,…iend, α∈[0°,180°],且(iend+1)*α=180°。
分别在2*(iend+1)点位上安装热点偶,检测炉缸温度变化。假定采集温度的周期为T,在第k时刻,第j个点位上炉缸的温度为t(j,k),那么该点在第k+1时刻和第k-1时刻的温度分别为t(j,k+1)和t(j,k-1)。据此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出该点在不同时刻的温度的变化△t(j,k)、△t(j,k+1)和温度梯度δ(j,k)、δ(j,k+1):
△t(j,k)=t(j,k)-t(j,k-1)
△t(j,k+1)=t(j,k+1)-t(j,k)
δ ( j , k ) = Δt ( j , k ) T
δ ( j , k + 1 ) = Δt ( j , k + 1 ) T
依此类推,可以分别计算出高炉炉缸360度圆周范围内2*(iend+1)个点位上炉缸温度变化和温度梯度。
2、依据步骤1中所列的高炉炉缸点位上的温度对炉缸进行分级评价,评价的结果分别为温度异常过高、温度异常过低、温度正常。评价依据如下方法进行:
如果满足条件1:
△t(j,k)>b或者△t(j,k+1)>b或者δ(j,k)>d或者δ(j,k+1)>d
则:温度异常过高。
如果满足条件2:
0≤△t(j,k)≤a且0≤△t(j,k+1)≤a
则:温度异常过低。
如果满足条件3:
0≤δ(j,k)≤c 且 0≤δ(j,k+1)≤c
则:温度异常过低。
其他情况,
则:温度正常。
其中a和b分别为温度差上限1和温度差上限2,c和d分别为温度梯度上限1和温度梯度上限2,a<b,c<d。
3、根据步骤2中的分级评价方法分别对2*(iend+1)点位温度情况的进行评价,并统计温度异常过高、温度异常过低、温度正常这三种情况各自出现的次数,及其在所有点位中所占的权重。如果有m个点位出现温度异常过高,n个点位温度异常过低,则其他[2*(iend+1)-m-n]个点位温度正常。
假设高炉设计之初原冷却水的分配方式为均匀分配水量,那么每个炉缸点位上冷却水管流过的冷却水流量即为:
Qj=Q/[2*(iend+1)],
其中Q为整个炉缸中的冷却水总量。
那么可以根据权值系数ΣH、ΣM和ΣL来重新调整炉缸冷却水的流量分配,流量分配方法如下:
&Sigma; H = 2 m 2 m + 0.5 n + 2 ( iend + 1 ) - m - n
&Sigma; L = 0.5 n 2 m + 0.5 n + 2 ( iend + 1 ) - m - n
&Sigma; M = 2 ( iend + 1 ) - m - n 2 m + 0.5 n + 2 ( iend + 1 ) - m - n
其中ΣH、ΣL分别为温度异常过高情况点位所对应的流量分配权值系数、温度异常过低情况点位所对应的流量分配权值系数,ΣM是温度正常情况点位所对应的流量分配权值系数。
如果有m个点位出现温度异常过高,那么这m个点位中每个点位上水管的冷却水流量调整为:
QH=Q*ΣH/m,
如果有n个点位出现温度异常过低,那么这n个点位中每个点位上水管的冷却水流量调整为:
QL=Q*ΣL/n,
剩余的每个点位上水管的冷却水流量调整为:
QM=Q*ΣM /[2(iend+1)-m-n]。
根据该方法,每隔一个采样周期,就可以不间断的对炉缸热电偶温度进行24小时循环计算、评价和调整,达到减少高炉冷却系统内冷却水的消耗,提高高炉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预防高炉炉缸烧穿等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特点是:
1、本方法可以根据炉缸内各个部位的侵蚀情况,动态分配炉缸内冷却水的分布,强化炉缸重点侵蚀区域的冷却,为调整高炉冶炼强度提供有利条件。
2、减少高炉冷却系统内冷却水的无功消耗,提高高炉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预防高炉炉缸烧穿等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 高炉炉缸剖面俯视图。
其中:1.热电偶安装点位1;2.热电偶安装点位2;3.热电偶安装点位3;4.热电偶安装点位4;5.热电偶安装点位5;6.热电偶安装点位6;7.热电偶安装点位7;8.热电偶安装点位8;9.高炉内衬;10.高炉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以某大型高炉的炉缸冷却系统为例:
步骤1,如图1所示,首先将高炉炉缸以360度圆周范围内划分为4个不同的对称方向纵切面区域,每个区域的范围按照下面方法计算:[0°+(i*α°),180°+(i*α°)], 其中i=0,1,2,…iend, α∈[0°,180°],且(iend+1)*α=180°。本例中,iend=3,α=45°,则每个区域的范围为:[0°,180°],[45°,225°],[90°,270°],[135°,315°],如图1,分别在热电偶安装点位1-8上安装热电偶,检测炉缸温度变化。本例中采集温度的周期为0.5小时,也可以根据高炉实际情况调整采集周期。在第k时刻和第k+1时刻的温度的变化△t(j,k)、△t(j,k+1)和温度梯度δ(j,k)、δ(j,k+1),可以通过下面方法算出:
△t(j,k)=t(j,k)-t(j,k-1)
△t(j,k+1)=t(j,k+1)-t(j,k)
&delta; ( j , k ) = &Delta;t ( j , k ) T
&delta; ( j , k + 1 ) = &Delta;t ( j , k + 1 ) T
表1和表2中的数据,就是使用上面方法计算出的8个点位上的温度变化和温度梯度情况。
表1  8个点位上的温度变化,℃
表2  8个点位上的温度梯度
Figure BDA0000262772489
步骤2,依据步骤1中所列的高炉炉缸点位上的温度对炉缸进行分级评价,评价的结果分别为温度异常过高、温度异常过低、温度正常。评价依据如下方法进行:
如果满足条件1:
△t(j,k)>b或者△t(j,k+1)>b或者δ(j,k)>d或者δ(j,k+1)>d
则:温度异常过高。
如果满足条件2:
0≤△t(j,k)≤a 且 0≤△t(j,k+1)≤a
如果满足条件3:
0≤δ(j,k)≤c 且 0≤δ(j,k+1)≤c
如果只满足条件2或只满足条件3
则:温度异常过低。
其他情况,
则:温度正常。
其中a和b分别为温度差上限1和温度差上限2,c和d分别为温度梯度上限1和温度梯度上限2,a>0,b>0,c>0,d>0,a<b,c<d。
本例中,a=50,b=80,c=60,d=160,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8个点位上的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02627724810
步骤3,根据步骤2中的分级评价方法分别对8个点位温度情况的评价结果,得出8个点位中有2个点位出现温度异常过高,1个点位温度异常过低,其他5个点位温度正常。
假设高炉设计之初原冷却水的分配方式为均匀分配水量,那么每个炉缸点位上冷却水管流过的冷却水流量即为:
Qj=Q/8=0.125Q,
其中Q为整个炉缸中的冷却水总量。
那么可以根据权值系数ΣH、ΣM和ΣL来重新调整炉缸冷却水的流量分配,流量分配方法如下:
&Sigma; H = 2 m 2 m + 0.5 n + 2 ( iend + 1 ) - m - n
&Sigma; L = 0.5 n 2 m + 0.5 n + 2 ( iend + 1 ) - m - n
&Sigma; M = 2 ( iend + 1 ) - m - n 2 m + 0.5 n + 2 ( iend + 1 ) - m - n
其中ΣH、Σ L分别为温度异常过高情况点位所对应的流量分配权值系数、温度异常过低情况点位所对应的流量分配权值系数,ΣM是温度正常情况点位所对应的流量分配权值系数。本例中,m=2,n=1,iend=3。计算结果为:
ΣH=0.42
ΣL=0.05
ΣM=0.53
本例中,有2个点位出现温度异常过高,那么这2个点位中每个点位上水管的冷却水流量调整为:
QH=Q*ΣH/m=0.21Q,远远大于原来的0.125Q。
有1个点位出现温度异常过高,那么这个点位中每个点位上水管的冷却水流量调整为:
QL=Q*ΣL/n=0.05Q,远远小于原来的0.125Q。
剩余的每个点位上水管的冷却水流量调整为:
QM=Q*ΣM /[2(iend+1)-m-n]=0.106Q,基本上与原来的0.125Q相近。
通过以上3个步骤的计算和调整,完成了一个采样周期0.5小时内的动态调整炉缸内冷却水流量的目的,之后就可以每隔0.5小时,就对炉缸热电偶温度进行24小时循环计算、评价和调整,达到减少高炉冷却系统内冷却水的消耗,提高高炉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预防高炉炉缸烧穿等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Claims (4)

1.一种提高高炉炉缸冷却效率的方法,将高炉炉缸以360度圆周范围内划分为(iend+1)个不同的对称方向纵切面区域,分别计算出高炉炉缸360度圆周范围内2*(iend+1)个点位上炉缸温度变化和温度梯度;然后对炉缸进行分级评价:温度异常过高、温度异常过低、温度正常这三种情况;最后计算三种情况各自出现的次数,及其在所有点位中所占的权重,根据权重系数ΣH、ΣM和Σ L来重新调整炉缸冷却水的流量分配,其中i=0,1,2,…ien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高高炉炉缸冷却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划分的每个区域的范围,分别在2*(iend+1)点位上安装热点偶,检测炉缸温度变化,假定采集温度的周期为T,在第k时刻,第j个点位上炉缸的温度为t(j,k),那么该点在第k+1时刻和第k-1时刻的温度分别为t(j,k+1)和t(j,k-1),据此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出该点在不同时刻的温度的变化△t(j,k)、△t(j,k+1)和温度梯度δ(j,k)、δ(j,k+1):
△t(j,k)=t(j,k)-t(j,k-1)
△t(j,k+1)=t(j,k+1)-t(j,k)
&delta; ( j , k ) = &Delta;t ( j , k ) T
&delta; ( j , k + 1 ) = &Delta;t ( j , k + 1 ) T
依此类推,分别计算出高炉炉缸360度圆周范围内2*(iend+1)个点位上炉缸温度变化和温度梯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高高炉炉缸冷却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评价依据如下方法进行:
如果满足条件1:
△t(j,k)>b或者△t(j,k+1)>b或者δ(j,k)>d或者δ(j,k+1)>d
则:温度异常过高;
如果满足条件2:
0≤△t(j,k)≤a 且 0≤△t(j,k+1)≤a
则:温度异常过低;
如果满足条件3:
0≤δ(j,k)≤c 且 0≤δ(j,k+1)≤c
则:温度异常过低;
其他情况,
则:温度正常;
其中a和b分别为温度差上限1和温度差上限2,c和d分别为温度梯度上限1和温度梯度上限2,a<b,c<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高高炉炉缸冷却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统计三种情况各自出现的次数,如果有m个点位出现温度异常过高,n个点位温度异常过低,则其他[2*(iend+1)-m-n]个点位温度正常,假设高炉设计之初原冷却水的分配方式为均匀分配水量,那么每个炉缸点位上冷却水管流过的冷却水流量即为:
Qj=Q/[2*(iend+1)],
其中Q为整个炉缸中的冷却水总量,
那么可以根据权值系数ΣH、ΣM和Σ L来重新调整炉缸冷却水的流量分配,流量分配方法如下:
&Sigma; H = 2 m 2 m + 0.5 n + 2 ( iend + 1 ) - m - n
&Sigma; L = 0.5 n 2 m + 0.5 n + 2 ( iend + 1 ) - m - n
&Sigma; M = 2 ( iend + 1 ) - m - n 2 m + 0.5 n + 2 ( iend + 1 ) - m - n
其中ΣH、ΣL分别为温度异常过高情况点位所对应的流量分配权值系数、温度异常过低情况点位所对应的流量分配权值系数,ΣM是温度正常情况点位所对应的流量分配权值系数;
如果有m个点位出现温度异常过高,那么这m个点位中每个点位上水管的冷却水流量调整为:
QH=Q*ΣH/m,
如果有n个点位出现温度异常过低,那么这n个点位中每个点位上水管的冷却水流量调整为:
QL=Q*ΣL/n,
剩余的每个点位上水管的冷却水流量调整为:
QM=Q*ΣM/[2(iend+1)-m-n];
每隔一个采样周期,就可以不间断的对炉缸热电偶温度进行24小时循环计算、评价和调整。
CN201210559469.XA 2012-12-21 2012-12-21 一种提高高炉炉缸冷却效率的方法 Active CN1038821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59469.XA CN103882169B (zh) 2012-12-21 2012-12-21 一种提高高炉炉缸冷却效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59469.XA CN103882169B (zh) 2012-12-21 2012-12-21 一种提高高炉炉缸冷却效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2169A true CN103882169A (zh) 2014-06-25
CN103882169B CN103882169B (zh) 2015-08-05

Family

ID=50951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59469.XA Active CN103882169B (zh) 2012-12-21 2012-12-21 一种提高高炉炉缸冷却效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8216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1615A (zh) * 2015-12-17 2016-03-30 长沙山水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冷却壁结构模型的用水量优化方法
CN109623488A (zh) * 2018-12-06 2019-04-1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制造数控机床温控方法及装置
CN111026207A (zh) * 2019-12-26 2020-04-17 湘潭大学 一种高炉循环冷却水流量调节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6173A (zh) * 2007-03-13 2008-09-17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炉缸水温差报警的控制方法
CN101457268A (zh) * 2009-01-07 2009-06-17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高炉炉缸炉底监测、预报、报警系统
CN201372290Y (zh) * 2009-03-30 2009-12-30 北京中科创新园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高炉炉底炉缸监测预警系统及其器密引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6173A (zh) * 2007-03-13 2008-09-17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炉缸水温差报警的控制方法
CN101457268A (zh) * 2009-01-07 2009-06-17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高炉炉缸炉底监测、预报、报警系统
CN201372290Y (zh) * 2009-03-30 2009-12-30 北京中科创新园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高炉炉底炉缸监测预警系统及其器密引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志君 等: "鞍钢大型高炉炉缸冷却水需求量的计算分析", 《炼铁》, vol. 29, no. 4, 31 August 2010 (2010-08-31), pages 32 - 35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1615A (zh) * 2015-12-17 2016-03-30 长沙山水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冷却壁结构模型的用水量优化方法
CN109623488A (zh) * 2018-12-06 2019-04-1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制造数控机床温控方法及装置
CN109623488B (zh) * 2018-12-06 2020-12-0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制造数控机床温控方法及装置
CN111026207A (zh) * 2019-12-26 2020-04-17 湘潭大学 一种高炉循环冷却水流量调节控制方法
CN111026207B (zh) * 2019-12-26 2021-04-13 湘潭大学 一种高炉循环冷却水流量调节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2169B (zh) 2015-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9999B (zh) 根据冷却壁温度变化进行高炉异常炉温控制的方法
CN102560081B (zh) 一种基于带钢力学性能预报模型的加热炉节能控制方法
CN102021260A (zh) 一种高炉内型监测系统
CN106319118B (zh) 一种延长高炉铜冷却壁使用寿命的方法
CN103882169A (zh) 一种提高高炉炉缸冷却效率的方法
CN103643110A (zh) 一种球磨机用轻质高锰钢衬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68148B (zh) 一种高钛型高炉上部气流分布情况与炉况判定方法
CN108220513A (zh) 高炉节能护炉方法
CN103173681B (zh) 一种用skd-11钢材的冷轧钢工作辊及其生产工艺
CN102758032A (zh) 一种实时预测高炉发生管道概率的方法
CN102925606B (zh) 一种高炉停炉降料面深度的预测方法
CN201071380Y (zh) 一种立式分段热处理工业炉
CN102876823A (zh) 高反应性焦炭下高炉直接还原度及煤气利用率的计算方法
CN105220074A (zh) 一种锅炉吊管托块用中铬铁素体耐热钢制作方法
CN105112766A (zh) 一种用于颚式破碎机的耐磨高韧高铬锰铸铁颚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8834B (zh) 一种高炉冷却系统改造方法
CN104328345B (zh) 一种双金属料打料耐磨衬板及其化学组成和加工方法
CN207793314U (zh) 一种可变冷却能力的六管勾头铜冷却壁
CN113265498A (zh) 一种高炉炉型管控方法
CN106048117A (zh) 炼铁高炉判断炉温的简易方法
CN2652942Y (zh) 无马弗不锈钢带光亮退火炉
CN204281774U (zh) 一种双金属料打料耐磨衬板
CN103509900A (zh) 一种带冷却水管的炼铁高炉
CN203258993U (zh) 一种烧结矿冷却炉斜道支撑结构
Bonte et al. Influence of the coke and burden quality on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blast furna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