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5490A - 稻鳅混养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稻鳅混养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5490A
CN103875490A CN201410095813.3A CN201410095813A CN103875490A CN 103875490 A CN103875490 A CN 103875490A CN 201410095813 A CN201410095813 A CN 201410095813A CN 103875490 A CN103875490 A CN 103875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r groove
rice
loach
ridge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958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SANYANG MODERN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SANYANG MODERN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SANYANG MODERN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SANYANG MODERN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9581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754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3875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54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稻鳅混养的方法,2-10亩田埂作为一个单元,包括以下步骤:修建田埂、铺设天网、地网、施有机肥、种植稻田、放养泥鳅、投放饲料。本发明环保、操作简单,生产的稻米不含有农药残留物,具有应用前景。本发明养殖的泥鳅可以对稻田进行松土,节约了人力资源。本发明设有的天网和地网,有效预防了防止鱼鹰、白鹭、夜鹭、蛇、老鼠等天敌的侵害。

Description

稻鳅混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稻鳅混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农业生产不仅生产效率低,农民收益小而且农业产生依赖大量的农药、化肥,引发稻田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稻米品质下降、病虫害抗药性提高等一系列问题,使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得十分脆弱,这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虽然现有的生态混养方法中,有将鱼与稻混养的方法,但鱼苗对养殖条件要求较为苛刻,尤其是当稻谷收割使其,仍需要持续供水,水资源浪费严重,而鱼价上涨幅度有限,未来经济前景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中稻田养殖有农药残留、稻米品质下降及现有的混养方式条件苛刻、浪费水资源等缺陷,公开了条件简单、安全可靠、适合大批量生产的稻鳅混养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稻鳅混养的方法,2—10亩田埂作为一个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A.稻田翻耕前,在距离田埂内侧150cm处,挖出深为150cm、宽为100cm的环沟,环沟的中间留出一条宽为250cm、长为250cm的过道,环沟和过道形成“串”字型;过道便于收割机及拖拉机进入,深沟宽沟的目的便于夏季高温及冬季过冬。养鱼稻田选择时考虑以下几点: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实不漏水,2—10亩田埂作为一个单元,以保持一定水位的较低洼稻田为好,粘性土质。
B.环沟外侧的第一环沟田埂高为50cm、底宽为50cm、顶宽为40cm,环沟内侧田第二环沟田埂高为30cm、底宽为20cm、顶宽为20cm;在第一环沟田埂、第二环沟田埂及环沟里覆盖利得膜;
第一环沟田埂每隔20-30米开一个底宽为50cm、长为50cm的口子,第二环沟田埂与第一环沟田埂相应的位置也开口子,将利得膜覆盖在口子的底部;在田埂及环沟里用希腊进口的利得膜做防逃设施覆盖。
C.环沟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安装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拦鱼栅;目的防止泥鳅逃跑。
D.第二环沟田埂上放置水泥楼板;
E.用6米高的热镀锌钢管在田埂内侧敲打进去3.5米,热镀锌钢管四周安装扳线,热镀锌钢管之间安装热镀锌钢丝,热镀锌钢管上端安装天网,在离地180cm处安装地网,天网与地网用钢丝连接;天网与地网防止鱼鹰、白鹭、夜鹭、蛇、老鼠等天敌的侵害,同时便于拖拉机和收割机的进入。
F.插秧前每亩施鸡、羊粪、菜饼、牛粪、松泥制备的混底肥250kg,水稻插秧后,每亩每隔15天追施鸡、羊粪、菜饼、牛粪、松泥制备的混底肥25kg,直到满30天。采用混底肥作为天然饵料,促进泥鳅生长。在种植水稻期间,先后使用螟虫性诱剂、灭虫黄板、灭虫灯、赤眼蜂、菊花堆、糖水灯诱等技术进行绿色防病和控病,保持水稻生长过程的有机。
G.每亩放养泥鳅150kg;为了更好地掌握泥鳅的最佳放养规格,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我们做了放养每斤100-120条和150-200条两种规格泥鳅的对比实验,结果是初学者适合每斤100-120条的规格,成活率高。
H.保持在5cm以上或10cm以上;保持田中水质肥沃,适时加注肥料。苗种放养后,稻田水深度保持在5cm以上或10cm以上。养殖中期,此时正是高温季节,田水深度应保持在10cm以上。养殖期间无需换水,水少了可适量加水,因为换水会引起泥鳅的剧烈游动造成泥鳅互相摩擦易擦伤,从而伤口感染起白点会霉变死亡。在日常巡查中,如发现泥鳅浮头、受惊或日出后仍不下沉,应立即消毒用药。
I.在傍晚,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1-5%,泥鳅饲料为植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为麦麸或/和米糠;稻田养殖泥鳅要想取得高产,除施底肥和追肥外,还应每天进行投饵。前期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1-1.5%,中期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3%,后期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3-5%。主要投喂的泥鳅饲料为天然的植物性饵料或购买的泥鳅专用饲料。如:麦麸、米糠等,简单点可直接购买通威泥鳅专用饲料,有浮料和沉料两种。投饵一般在傍晚进行,一次投足,天暖和可投喂两到三次。阴天和气压低的雨天应减少或不投饵料。
作为优选,步骤B中,口子底部的利得膜与地平面的角度为15度,口子底部的利得膜靠近第二环沟田埂侧高于靠近第一环沟田埂侧。覆盖的时候是按内高外低向沟倾斜15度,目的便于拷田时,泥鳅从田里游向沟里,达到防逃及防草的效果;
作为优选,步骤D中,环沟架起过道楼板;道楼板便于工作行走通道。作为优选,步骤E中,热镀锌钢丝经纬型排列,用热镀锌钢丝把热镀锌钢管拉直。
作为优选,步骤E中,天网为口径为13cm的鱼网。
作为优选,步骤E中,地网为尼龙网。地网四周埋入土中30cm。
作为优选,步骤G中,每500kg中150-200条泥鳅。
坚持经常巡田,检查各项设施是否有损坏,特别在雨天要对进、排水孔及堤坝进行严格检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环保、操作简单、经济、高效,生产的稻米不含有农药残留物,具有应用前景。
(2)本发明养殖的泥鳅可以对稻田进行松土,节约了人力资源。
(3)本发明设有的天网和地网,有效预防了防止鱼鹰、白鹭、夜鹭、蛇、老鼠等天敌的侵害。
(4)本发明方法节约了水资源。
(5)本发明在种植水稻期间防病和控病的过程中不使用含化学成分的杀虫剂;使用螟虫性诱剂、灭虫黄板、灭虫灯、赤眼蜂、菊花堆、糖水灯诱等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稻鳅混养的方法,2亩田埂作为一个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A.稻田翻耕前,在距离田埂内侧150cm处,挖出深为150cm、宽为100cm的环沟,环沟的中间留出一条宽为250cm、长为250cm的过道,环沟和过道形成“串”字型;
B.环沟外侧的第一环沟田埂高为50cm、底宽为50cm、顶宽为40cm,环沟内侧田第二环沟田埂高为30cm、底宽为20cm、顶宽为20cm;在第一环沟田埂、第二环沟田埂及环沟里覆盖利得膜;
第一环沟田埂每隔20米开一个底宽为50cm、长为50cm的口子,第二环沟田埂与第一环沟田埂相应的位置也开口子,将利得膜覆盖在口子的底部;
C.环沟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安装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拦鱼栅;
D.第二环沟田埂上放置水泥楼板;
E.用6米高的热镀锌钢管在田埂内侧敲打进去3.5米,热镀锌钢管四周安装扳线,热镀锌钢管之间安装热镀锌钢丝,热镀锌钢管上端安装天网,在离地180cm处安装地网,天网与地网用钢丝连接;
F.稻田施肥:插秧前每亩施鸡、羊粪、菜饼、牛粪、松泥制备的混底肥250kg,水稻插秧后,每亩每隔15天追施鸡、羊粪、菜饼、牛粪、松泥制备的混底肥25kg,直到满30天;
G.每亩放养泥鳅150kg;
H.稻田水深度保持在5cm以上或10cm以上;
I.泥鳅饲料为植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为麦麸或米糠。在傍晚,前期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1%,中期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3%,后期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3%。
另外:步骤B中,口子底部的利得膜与地平面的角度为15度,口子底部的利得膜靠近第二环沟田埂侧高于靠近第一环沟田埂侧。
步骤D中,及环沟架起过道楼板。
步骤E中,热镀锌钢丝经纬型排列,用热镀锌钢丝把热镀锌钢管拉直。
步骤E中,天网为口径为13cm的鱼网。
步骤E中,地网为尼龙网。
步骤G中,每500kg中150条泥鳅。
坚持经常巡田,检查各项设施是否有损坏,特别在雨天要对进水孔、排水孔及堤坝进行严格检查。
稻米养殖成熟后即可收割。泥鳅运用干塘捕捞法捕捞:先将池水抽干,在池底挖1-2个集鱼坑或排水沟,池水抽干后,泥鳅大部分便集中在集鱼坑或排水沟中,然后用手网捕捉。尚有少数泥鳅仍钻入池泥内,要发动人逐块检查捕捉。
实施例2
稻鳅混养的方法,10亩田埂作为一个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A.稻田翻耕前,在距离田埂内侧150cm处,挖出深为150cm、宽为100cm的环沟,环沟的中间留出一条宽为250cm、长为250cm的过道,环沟和过道形成“串”字型;
B.环沟外侧的第一环沟田埂高为50cm、底宽为50cm、顶宽为40cm,环沟内侧田第二环沟田埂高为30cm、底宽为20cm、顶宽为20cm;在第一环沟田埂、第二环沟田埂及环沟里覆盖利得膜;
第一环沟田埂每隔20-30米开一个底宽为50cm、长为50cm的口子,第二环沟田埂与第一环沟田埂相应的位置也开口子,将利得膜覆盖在口子的底部;
C.环沟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安装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拦鱼栅;
D.第二环沟田埂上放置水泥楼板;
E.用6米高的热镀锌钢管在田埂内侧敲打进去3.5米,热镀锌钢管四周安装扳线,热镀锌钢管之间安装热镀锌钢丝,热镀锌钢管上端安装天网,在离地180cm处安装地网,天网与地网用钢丝连接;
F.稻田施肥:插秧前每亩施鸡、羊粪、菜饼、牛粪、松泥制备的混底肥250kg,水稻插秧后,每亩每隔15天追施鸡、羊粪、菜饼、牛粪、松泥制备的混底肥25kg,直到满30天;在种植水稻期间,先后使用螟虫性诱剂、灭虫黄板、灭虫灯、赤眼蜂、菊花堆、糖水灯诱等技术进行绿色防病和控病。
G.每亩放养泥鳅150kg;
H.稻田水深度保持在5cm以上或10cm以上;
I.泥鳅饲料为植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为麦麸和米糠。在傍晚,前期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1.5%,中期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3%,后期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5%。
另外:步骤B中,口子底部的利得膜与地平面的角度为15度,口子底部的利得膜靠近第二环沟田埂侧高于靠近第一环沟田埂侧。
步骤D中,及环沟架起过道楼板。
步骤E中,热镀锌钢丝经纬型排列,用热镀锌钢丝把热镀锌钢管拉直。
步骤E中,天网为口径为13cm的鱼网。
步骤E中,地网为尼龙网。
步骤G中,每500kg中200条泥鳅。
坚持经常巡田,检查各项设施是否有损坏,特别在雨天要对进水孔、排水孔及堤坝进行严格检查。
稻米养殖成熟后即可收割。泥鳅运用注水诱捕法捕捞:捕捉时,在注水品附近的集鱼坑内铺设网片,然后,从进水口缓慢注水,在新鲜水激下,泥鳅经常聚集在注水口附近,并落在集鱼坑内,定时缓慢地抬起网片,捕捉泥鳅。
实施例3
稻鳅混养的方法,8亩田埂作为一个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A.稻田翻耕前,在距离田埂内侧150cm处,挖出深为150cm、宽为100cm的环沟,环沟的中间留出一条宽为250cm、长为250cm的过道,环沟和过道形成“串”字型;
B.环沟外侧的第一环沟田埂高为50cm、底宽为50cm、顶宽为40cm,环沟内侧田第二环沟田埂高为30cm、底宽为20cm、顶宽为20cm;在第一环沟田埂、第二环沟田埂及环沟里覆盖利得膜;
第一环沟田埂每隔25米开一个底宽为50cm、长为50cm的口子,第二环沟田埂与第一环沟田埂相应的位置也开口子,将利得膜覆盖在口子的底部;
C.环沟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安装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拦鱼栅;
D.第二环沟田埂上放置水泥楼板;
E.用6米高的热镀锌钢管在田埂内侧敲打进去3.5米,热镀锌钢管四周安装扳线,热镀锌钢管之间安装热镀锌钢丝,热镀锌钢管上端安装天网,在离地180cm处安装地网,天网与地网用钢丝连接;
F.稻田施肥:插秧前每亩施鸡、羊粪、菜饼、牛粪、松泥制备的混底肥250kg,水稻插秧后,每亩每隔15天追施鸡、羊粪、菜饼、牛粪、松泥制备的混底肥25kg,直到满30天;
G.每亩放养泥鳅150kg;
H.稻田水深度保持在5cm以上或10cm以上;
I.泥鳅饲料为植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为麦麸或/和米糠。在傍晚,前期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1.25%,中期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3%,后期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3.5%。
另外:步骤B中,口子底部的利得膜与地平面的角度为15度,口子底部的利得膜靠近第二环沟田埂侧高于靠近第一环沟田埂侧。
步骤D中,及环沟架起过道楼板。
步骤E中,热镀锌钢丝经纬型排列,用热镀锌钢丝把热镀锌钢管拉直。
步骤E中,天网为口径为13cm的鱼网。
步骤E中,地网为尼龙网。
步骤G中,每500kg中188条泥鳅。
坚持经常巡田,检查各项设施是否有损坏,特别在雨天要对进水孔、排水孔及堤坝进行严格检查。
稻米养殖成熟后即可收割。泥鳅运用香饵诱捕捕捞:捕捞时,将炒米糠、玉米鱼粉混合料、炒簧粉、花生麸(豆麸)粉等具有深郁香味的饲粉放在鳅笼或网袋内进行诱捕,可捕到池中部分泥鳅。暂养泥鳅捕捞后,最好放在流动的河水中暂养1-2天,以便排去鱼粪,恢复体力,适应远途运输并消除泥土味,提高食用价值。在河水中暂养,因河水含氧量高,可适当密养。若不靠近河流,可用水泥池微流水暂养,并安装增氧泵,防止缺氧浮头。在暂养期间,要加强值班巡视,防止水蛇、食鱼鸟钻入网箱捕食泥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7)

1.稻鳅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2-10亩田埂作为一个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A.稻田翻耕前,在距离田埂内侧150cm处,挖出深为150cm、宽为100cm的环沟,环沟的中间留出一条宽为250cm、长为250cm的过道,环沟和过道形成“串”字型;
B.环沟外侧的第一环沟田埂高为50cm、底宽为50cm、顶宽为40cm,环沟内侧田第二环沟田埂高为30cm、底宽为20cm、顶宽为20cm;在第一环沟田埂、第二环沟田埂及环沟里覆盖利得膜;
第一环沟田埂每隔20-30米开一个底宽为50cm、长为50cm的口子,第二环沟田埂与第一环沟田埂相应的位置也开口子,将利得膜覆盖在口子的底部;
C.环沟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安装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拦鱼栅;
D.第二环沟田埂上放置水泥楼板;
E.用6米高的热镀锌钢管在田埂内侧敲打进去3.5米,热镀锌钢管四周安装扳线,热镀锌钢管之间安装热镀锌钢丝,热镀锌钢管上端安装天网,在离地180cm处安装地网,天网与地网用钢丝连接;
F.插秧前每亩施鸡、羊粪、菜饼、牛粪、松泥制备的混底肥250kg,水稻插秧后,每亩每隔15天追施鸡、羊粪、菜饼、牛粪、松泥制备的混底肥25kg,直到满30天;
G.每亩放养泥鳅150kg;
H.稻田水深度保持在5cm以上或10cm以上;
I.在傍晚,投入泥鳅饲料的质量为泥鳅体重的1-5%,泥鳅饲料为植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为麦麸或/和米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鳅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口子底部的利得膜与地平面的角度为15度,口子底部的利得膜靠近第二环沟田埂侧高于靠近第一环沟田埂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鳅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及环沟架起过道楼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鳅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热镀锌钢丝经纬型排列,用热镀锌钢丝把热镀锌钢管拉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鳅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天网为口径为13cm的鱼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鳅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地网为尼龙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鳅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G中,每500kg中150-200条泥鳅。
CN201410095813.3A 2014-03-14 2014-03-14 稻鳅混养的方法 Pending CN1038754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95813.3A CN103875490A (zh) 2014-03-14 2014-03-14 稻鳅混养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95813.3A CN103875490A (zh) 2014-03-14 2014-03-14 稻鳅混养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5490A true CN103875490A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44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95813.3A Pending CN103875490A (zh) 2014-03-14 2014-03-14 稻鳅混养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75490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7750A (zh) * 2014-07-21 2014-11-12 安徽绿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稻茬麦泥鳅综合种养方法
CN105265343A (zh) * 2014-06-26 2016-01-27 天津龙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泥鳅与蔬菜的立体养殖系统
CN106212336A (zh) * 2016-07-31 2016-12-14 贵州大学 一种山区稻田养鱼水位调控方法及田间结构
CN106259083A (zh) * 2016-08-10 2017-01-04 仁怀市偏岩子农牧水产专业合作社 一种节水型稻田泥鳅养殖方法
CN107466754A (zh) * 2017-08-08 2017-12-15 浙江三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泥鳅‑蔬菜结合的立体生态种养方法
CN110612933A (zh) * 2019-10-16 2019-12-27 浙江大学 一种稻田小龙虾秋放冬养春捕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19781Y (zh) * 2009-01-05 2009-10-07 安徽农业大学 泥鳅与水稻共生性新型生态稻田
CN101897309A (zh) * 2010-08-02 2010-12-01 曹丰好 黄鳝、泥鳅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02239818A (zh) * 2010-05-11 2011-11-16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种养结合的农田泥鳅低碳化养殖方法
CN102763613A (zh) * 2012-07-02 2012-11-07 董在好 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19781Y (zh) * 2009-01-05 2009-10-07 安徽农业大学 泥鳅与水稻共生性新型生态稻田
CN102239818A (zh) * 2010-05-11 2011-11-16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种养结合的农田泥鳅低碳化养殖方法
CN101897309A (zh) * 2010-08-02 2010-12-01 曹丰好 黄鳝、泥鳅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02763613A (zh) * 2012-07-02 2012-11-07 董在好 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5343A (zh) * 2014-06-26 2016-01-27 天津龙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泥鳅与蔬菜的立体养殖系统
CN104137750A (zh) * 2014-07-21 2014-11-12 安徽绿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稻茬麦泥鳅综合种养方法
CN106212336A (zh) * 2016-07-31 2016-12-14 贵州大学 一种山区稻田养鱼水位调控方法及田间结构
CN106259083A (zh) * 2016-08-10 2017-01-04 仁怀市偏岩子农牧水产专业合作社 一种节水型稻田泥鳅养殖方法
CN107466754A (zh) * 2017-08-08 2017-12-15 浙江三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泥鳅‑蔬菜结合的立体生态种养方法
CN110612933A (zh) * 2019-10-16 2019-12-27 浙江大学 一种稻田小龙虾秋放冬养春捕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8890B (zh) 一种在稻田中综合进行多种水产动物养殖及水稻种植的方法
CN103348889B (zh) 一种稻田生态种养方法
KR101322266B1 (ko) 논 경작지를 이용한 미꾸리류의 생태양식방법
CN103027008B (zh) 一种稻田沟渠一体化稻甲鱼生态高值种养方法
CN103733929B (zh) 一种高产有机稻的生产方法
CN210900695U (zh) 一种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
CN103782940A (zh) 一种循环混合型稻田养殖方法
CN103875490A (zh) 稻鳅混养的方法
KR102407705B1 (ko) 틸라피아 및 참게의 복합 논 생태 양식 시스템
CN102939920A (zh) 一种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
CN102369906A (zh) 生态型稻田养鳖方法
JP2005065562A (ja) ドジョウの養殖方法
CN108184587A (zh) 藕田套养龙虾生态种养方法
CN106922584A (zh) 一种稻田养蟹的方法
KR101322277B1 (ko) 복합영농용 미꾸리 양식장
CN112219660A (zh) 一种稻蟹生态种养方法
CN107027702A (zh) 适用于稻田养殖的黑斑蛙种苗选育方法
CN113016527A (zh) 一种生态梯田及稻渔共作方法
CN106577066A (zh) 梯田水蛭稻虾混合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114885875A (zh) 稻田双虾轮养综合种养方法
CN114532265A (zh) 一种稻虾繁养分离高效综合种养方法
CN106962237A (zh) 竹林下黄鳝养殖方法
CN104082241A (zh) 一种稻田甲鱼生态养殖方法
CN112219659A (zh) 一种稻蛙绿色生态种养方法
CN107466622A (zh) 一种莲田养鱼的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