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5354B - 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75354B CN103875354B CN201310705327.4A CN201310705327A CN103875354B CN 103875354 B CN103875354 B CN 103875354B CN 201310705327 A CN201310705327 A CN 201310705327A CN 103875354 B CN103875354 B CN 1038753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ide plate
- rear frame
- frame
- cut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5000013339 cereal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40000000359 Triticum dicoccon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78713 Theo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92 diminish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02 straw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能够使收割装置的前部框架改变状态简易化,并且使该前部框架的支撑刚性提高。本发明能够通过以下方法解决课题,在后部框架(28)的前端部和前部框架(30)的后端部各自形成有左右方向的端面(67A、67B),在前部框架(30)的后侧上部形成具有向下开放的截面形状的卡合部(65),形成于该前部框架(30)的后端部的端面(67B)与形成于后部框架(28)的前端部的端面(67A)相抵接,并且以卡合部(65)从上方嵌合于后部框架(28)的前侧上部的状态,使前部框架(30)与后部框架(28)连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结构,将具有拨禾轮、割刀和运禾螺旋的工作台的前侧部分做成将割刀的位置前后改变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更换自如的结构,并在割刀的侧部设置分禾用收割装置(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770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的公开例是将后工作台部的侧板和前工作台部的侧板左右重合并通过横轴(横螺栓)固定的结构,所以存在在支撑前工作台部的状态下必须和螺栓进行紧固而不容易进行装卸更换作业的问题。
另外,存在在后工作台部的侧板的端缘和前工作台部的侧板的端缘之间需要用于吸收制造误差的间隙,使前后方向的负载的支撑刚性降低的问题。
本申请发明是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更换作业容易,实现提高安装强度的发明。
解决本发明课题的发明如下所述。
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为一种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具备:设置于脱粒装置3的前侧,将谷物杆分开的分禾器29;扒搂谷物杆的拨禾轮12;收割谷物杆的割刀13;以及搬运收割了的谷物杆的运禾螺旋8,其特征在于,具备铲斗状的后部框架28,该后部框架(28)具有左边的第一侧板(6)和右边的第一侧板(6),在左边的该第一侧板(6)和右边的该第一侧板(6)之间内装有上述运禾螺旋(8),具备与该后部框架28的前端部连结的前部框架30,在上述后部框架28的前端部和上述前部框架30的后端部各自形成有左右方向的第一端面67A、和左右方向的第二端面67B,在上述前部框架30的后侧上部形成具有向下开放的截面形状的卡合部65,形成于该前部框架30的后端部的上述第二端面67B与形成于上述后部框架28的前端部的上述第一端面67A相抵接,并且以上述卡合部65从上方嵌合于上述后部框架28的前侧上部的状态,使上述前部框架30与上述后部框架28连结。
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为根据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后部框架28具有连结左右的上述第一侧板6下部的第一底板9,作为上述前部框架30,设置有:第一单元31,在上述第一侧板的前部具备上述分禾器29;以及第二单元32,具备与上述第一底板9的前侧连续的第二底板9A,且在该第二底板9A的左右两侧端部连结有第二侧板6A的下部,并在该第二侧板6A的前部安装上述分禾器29而构成,并且构成为如下地改变状态:将上述第一单元31连结于上述后部框架28的前部,并且将上述割刀13安装于上述第一底板9的前端部的状态,和将上述第二单元32连结于上述后部框架28的前部,并且将上述割刀13安装于上述第二底板9A的前端部的状态。
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是方案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后部框架28具备传递发动机驱动力的传动部27,在如下地改变状态时:将上述第一单元31连结于上述后部框架28的前部,并且将上述割刀13安装于上述第一底板9的前端部的状态;和将上述第二单元32连结于上述后部框架28的前部,并且将上述割刀13安装于上述第二底板9A的前端部的状态,轴心方向的长度各自不同的2个传动轴26择一地安装于上述传动部27和上述割刀13之间。
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是根据方案2或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单元32在左右方向的侧部具备将收割对象谷物杆和非收割对象谷物杆切断分离的分禾用切断装置35。
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是根据方案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禾用切断装置35的下部连结于上述第二侧板6A,并且上述分禾用切断装置35的上部通过支撑框架41连结于上述第一侧板6。
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是根据方案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向上述分禾用切断装置35传递发动机的动力的传动轴26,通过上述第一侧板6和上述支撑框架41之间而在前后方向延伸。
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是根据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割刀13构成为从形成于上述前部框架30或上述后部框架28的侧部的开口部72A滑动到向比上述第一侧板6更靠外侧突出的位置,且具备护刃器72,所述护刃器72防止非收割对象谷物杆被突出到比该第一侧板6更靠外侧的位置的上述割刀13切断。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根据方案1记载的发明,因为形成于前部框架30的后端部的上述第二端面67B与形成于上述后部框架28的前端部的上述第一端面67A相抵接,并且以卡合部65从上方嵌合于上述后部框架28的前侧上部的状态,使上述前部框架30与上述后部框架28连结,所以能够使将上述前部框架30连结于上述后部框架28的作业容易化。另外,无间隙地安装上述前部框架30和上述后部框架28,能够提高安装强度。
根据方案2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在作为上述前部框架30安装有上述第一单元31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割刀13切断由拨禾轮12扒搂的谷物杆,从而使切断姿态变得良好而提高上述割刀13的切断效率,在作为上述前部框架30安装有上述第二单元32的情况下,位于前方相当于上述第二底板9A长度的量的上述割刀13切断谷物杆的株根,拨禾轮12扒搂该被切断的谷物杆,所以拨禾轮12朝向运禾螺旋8扒搂谷物杆时的阻力变小,收割作业变得顺利。
根据方案3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在如下地改变状态时:将上述第一单元31连结于上述后部框架28的前部,并且将上述割刀13安装于上述第一底板9的前端部的状态;和将上述第二单元32连结于上述后部框架28的前部,并且将上述割刀13安装于上述第二底板9A的前端部的状态,轴心方向的长度各自不同的2个传动轴26择一地安装于上述传动部27和上述割刀13之间,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32的重新组装作业。
根据方案4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2或3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第二单元32在左右方向的侧部具备将收割对象谷物杆和非收割对象谷物杆切断分离的分禾用切断装置35,因此能够有效地分开谷物杆,且能进一步减小拨禾轮的扒搂阻力。
根据方案5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上述分禾用切断装置35的下部连结于上述第二侧板6A,并且上述分禾用切断装置35的上部通过支撑框架41连结于上述第一侧板6,因此能够将上述分禾用切断装置35牢固地支撑,可靠地进行收割对象谷物杆和非收割对象谷物杆的分离。
根据方案6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向上述分禾用切断装置35传递发动机的动力的传动轴26,通过上述第一侧板6和上述支撑框架41之间而在前后方向延伸,因此能够防止机外的障碍物与上述传动轴26接触或破损。
根据方案7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1至方案3任一项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上述割刀13构成为从开口部72A滑动到向比上述第一侧板6更靠外侧突出的位置,且具备护刃器72,所述护刃器72防止非收割对象谷物杆被突出到比该第一侧板6更靠外侧的位置的上述割刀13切断,因此能够将被导入左右的上述分禾器29之间的收割对象谷物杆可靠地切断,另外,能够防止非收割对象谷物杆被切断。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
图2是作为第一单元的前部框架的侧视图。
图3是作为第一单元的前部框架的俯视图。
图4是后部框架的侧视图。
图5是后部框架的主视图。
图6是安装有第二单元的收割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安装有第二单元的收割装置的主视图。
图8是作为第二单元的前部框架的侧视图。
图9是作为第二单元的前部框架的俯视图。
图10是传动机构的概要图。
图11是传动轴的侧视以及俯视图。
图12是传动轴的其他的实施例的侧视以及俯视图。
图13是传动轴的其他的实施例的侧视以及俯视图。
图14是传动轴的其他的实施例的侧视以及俯视图。
图15是分禾用切断装置的其他的实施例的局部省略主视图。
图16是安装有第二单元的收割装置的侧视图。
图17是分禾用切断装置的其他的实施例的局部省略主视图。
图18是分禾用切断装置的其他的实施例的局部省略主视图。
图19是设置有护刃器的第一单元的侧视图。
图20是设置有护刃器的第二单元的侧视图。
图21是扒搂轮的拨禾叉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中:3—脱粒装置,4—收割装置,6—第一侧板(第一侧板),6A—第二侧板(第二侧板),8—运禾螺旋,9—第一底板(第一底板),9A—第二底板(第二底板),10—后板,12—拨禾轮,13—割刀,26—传动轴,28—后部框架(后部框架),29—分禾器,30—前部框架(前部框架),31—第一单元,32—第二单元,35—分禾用切断装置,41—支撑框架,65—卡合部,67A—第一端面(第一端面),67B—第二端面(第二端面),72—护刃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附图标记1为机体框架,2是设置于机体框架1下部的行走装置,3是设置在机体框架1上的脱粒装置,4是收割装置,5是谷物箱,7是设置于脱粒装置3前方一侧的操纵部。
收割装置4设置有工作台11,所述工作台11由左右的第一侧板(方案中的“第一侧板”)6、位于下述的运禾螺旋8的下方的第一底板(方案中的“第一底板”)9、以及以将左右的第一侧板6和第一底板9连结的方式设置的后板10构成。
然后,在该工作台11上设置拨禾轮12、割刀13以及上述运禾螺旋8,在工作台11的后部安装搬运电梯14的前端,搬运电梯14的基板与脱粒装置3的脱粒室连续。
上述割刀13由以固定状态设置于工作台11侧的割刀框架的下刀(未图示)和左右往复滑动的上刀(未图示)构成。在上刀的后面侧设置卡合槽(未图示),卡合槽与设置于工作臂24(图7)下端的杆25前端的滚筒(未图示)卡合。
工作臂24上装卸自如地安装有前后方向的传动轴26的前端。传动轴26的基部安装于传动部(方案中的传动部)27。传动部27将从发动机传递的一定方向旋转转换为正反往复转动运动(图10)。
由此,来自发动机的旋转被传动部27转换为正反转动,并传递至传动轴26。传动轴26使工作臂24的前端左右往复移动,该工作臂24使上述上刀左右往复滑动。
本申请发明的收割装置4是兼具稻麦收割和油菜收割的结构。上述工作台11可分开地构成为具有上述运禾螺旋8的后部框架(方案中的“后部框架”)28和具有分禾器29的前部框架(方案中的“前部框架”)30,将该前部框架30构成为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32各自更换自如。
并且,在本申请发明中,做成使第一单元31作为收割稻麦用、使第二单元32作为收割油菜用而更换的结构。
作为上述前部框架30,在将第一单元(稻麦收割用单元)31安装于收割装置4的情况下,在后部框架28的第一底板9的前端设置上述割刀13。另一方面,在使上述前部框架30为第二单元(油菜收割用单元)32的情况下将割刀13安装于第二单元32的第二底板(方案中的“第二底板”)9A的前端,使割刀13位于比收割稻麦的情况靠前方相当于第二单元32的第二底板9A的前后长度的量。
由此,通过由割刀将稻麦的收割作业中由拨禾轮12扬起扒搂过(梳理过)的状态的谷物杆切断,从而能够使切断姿态良好地提高切断性能。另一方面,在油菜的收割作业中,由于谷物杆的直径较粗呈株状,因此能够将配置于前方的割刀13切断的油菜杆通过拨禾轮12引导向运禾螺旋8,能够顺利地进行收割作业。
作为前部框架30,在将第二单元32安装于收割装置4的情况下,为了将收割的谷物杆上缠绕的未切割谷物杆分开,优选在拨禾轮12的左侧设置将收割谷物杆和未切割谷物杆切断分禾的分禾用切断装置35。该分禾用切断装置35在切断机用框架36上安装切断刀37而构成。
并且,在上述传动轴26的前端另外设置工作臂38,在工作臂38与上述切断刀37的驱动部39之间设置杆40。
在分禾用切断装置35的切断机用框架36上安装支撑框架41的前端,支撑框架41的基部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后部框架28的第一侧板6的外面。此外,在图7中,支撑框架41与切断机用框架36前后重叠,为使理解容易,对同一部件标记不同的符号。
在该支撑框架41和第一侧板6之间配置上述传动轴26。由此,使收割装置4的左右宽度变小。另外,分禾用切断装置35由于从向割刀13回转传动的传动轴26接受传动,因而结构变得简单。
另外,随着上述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32的更换,准备长短的传动轴26,更换该传动轴26。
传动部26的基部的叉形部43沿前后方向分开组装自如地构成(图11),将叉形部43的部分分开并将传动轴26相对于传动部27装卸并更换。由此,传动轴26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
即,通过将传动轴26分开,即使不将分禾用切断装置35从第二单元32取下,在带有分禾用切断装置35的状态下,只要将第二单元32从工作台11的后部框架28取下即可,因此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32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
图12是传动轴26的其他的实施例,传动轴26由上述叉形部43和轴部44分开组装自如地构成,能够将轴部相对于叉形部43装卸并可更换传动轴26。
图13是传动轴26的其他的实施例,传动轴26具有叉形部43和轴部44,该轴部44在前后方向的规定部分分开,在前后分开的轴部44可通过接合部件45(联轴节部件)连接。
即,是通过更换规定的轴44的部分而使传动轴26的长度与割刀对位地切换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少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32的重新组装所需要的部件,因而能够降低成本。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与位于收割稻麦位置的割刀13对应的长度的传动轴26的轴部44的前端,通过接合部件45接上轴部44A的结构,所述轴部44A是与位于收割油菜用的位置的割刀13对应长度的另外准备的轴部。
上述支撑框架41通过拨禾轮12的上下用缸体47的支撑部48而固定(图6)。
由此,使收割装置4的左右宽度变小,由于前部框架30为刚体,从而也提高支撑框架41的支撑刚性。
另外,分禾用切断装置35也可以使切断刀37以随着向上方而位于外侧的方式倾斜(图15)。若使切断刀37外侧倾斜,则切断刀37的下部能够接近拨禾轮12,因此提高分禾作用。
另外,上述切断刀37也能够由夹着固定刀而设置的一对移动刀37构成(图16)。
根据该构成,由于一对移动刀37相对于固定刀相互不同地沿上下方向滑动,因此提高切断性能,其结果,提高分禾性能。
上述工作臂38形成为在左右方向具有规定长度,将工作臂38的左右中间部安装于传动轴26(图16)。即,为通过一个工作臂38驱动左右的切断刀37的结构。在工作臂38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杆40,杆40与左右的切断刀37的各驱动部39连接。
由此,与左右切断刀37的上下移动的周期同步,减少振动。
在分禾用切断装置35和拨禾轮12的拨禾轮工作臂51或拨禾轮框架51A之间设置内侧导轨52(图7、图15)。
由此,能够将由分禾用切断装置35分开的作物靠近拨禾轮12,提高拨禾轮12的扒搂性能。
另外,内侧导轨52以随着至俯视观察的后方而位于内侧的方式倾斜。
另外,在上述切断机用框架36和切断刀37的外侧设置间隔板53(图6)。
由此,防止被分禾用切断装置35分禾的未收割状态的作物再次缠绕在收割谷物杆上。
另外,上述内侧导轨52和间隔板53由同一部件构成,使构成变得简单。
上述内侧导轨52使位于上述拨禾轮51下侧的部分比拨禾轮工作臂51更向内侧突出(图7、图15)。
由此,提高内侧导轨52的向工作台11内侧的导引性能。
另外,使拨禾轮工作臂51下侧部分比拨禾轮工作臂51更向内侧突出而成为内侧导轨52,使拨禾轮工作臂51上侧部分位于拨禾轮工作臂51外侧而成为间隔板53。
即,因为拨禾轮12上下地升降,所以比和拨禾轮工作臂51不干涉的下降最低位置的拨禾轮工作臂51更下方的内侧导轨52向拨禾轮工作臂51内侧突出。
图18表示分禾用切断装置35的其他的实施方式,在从回转轴向输出发动机的动力的输入滑轮55偏心的位置设置曲柄连杆,通过该曲柄连杆驱动切断刀37,切断刀37的驱动部39和上述输入滑轮55,且设置有:切断刀37的驱动部39;上述输入滑轮55;以及在绕该输入滑轮旋转的皮带的侧方的罩体57。
由此,分禾用切断装置35和拨禾轮12的驱动部分的侧方能够由一体的罩体57覆盖,防止未切割杆缠绕。
在设置于上述工作台11的第一侧板6的前端的分禾器29上设置舵栓形状的导轨体60,导轨体60以随着向后而位于上侧且外侧的方式倾斜,在上述罩体57的前侧部分设置相对于导轨体60在俯视观察时大致相同地倾斜的倾斜面部61(图17,为了容易理解而在倾斜面部61上标注斜线,但并不限定于该构成)。
被分禾器29分开的未切割杆,通过被导轨体60和罩体57的倾斜面部61向外侧引导,由此能够防止未切割杆缠绕在分禾用切断装置35和分禾器12的驱动部分上。
如上所述,工作台11使相对于后部框架28装卸自如的前部框架30构成为割刀13的安装位置变更了的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32,将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32均安装于后部框架28。
在前部框架30的第二侧板(方案中的“第二侧板”)6A的后侧上部,和第二侧板6A一体地设置从上方嵌合于后部框架28的第一侧板6的上面的卡合部65。卡合部65是截面向下开放的“コ”字形状的部件,且向前部框架30的第二侧板6A和后部框架28的第一侧板6之间的抵接面后方突出。使该卡合部65从上方嵌合于后部框架28的第一侧板6的上面的后侧卡合部65A,并通过螺栓66固定。
由此,因为将前部框架30的卡合部65通过螺栓66固定于后部框架28的后侧卡合部65A的上面,所以卡合部65和后侧卡合部65A的安装强度提高,使前部框架30和后部框架28的组装变得容易。
在上述前部框架30的第二侧板6A的后端部上形成有向与第一侧板6交差方向弯曲的左右方向的第二端面(方案中的“第二端面”)67B。
另外,在后部框架28的第一侧板6的后端部上同样地形成有向与第一侧板6交差方向弯曲的左右方向的第一端面(方案中的“第一端面”)67A。
使前部框架30的第二端面67B和后部框架28的第一端面67A前后面对地抵接,将两者通过螺栓68固定。
这样,由于将前部框架30的第二侧板6A的后侧上部通过卡合部65固定于后部框架28的上面,且使前部框架30的第二侧板6A的后缘的第二端面67B与后部框架28的前缘的第一端面67A相抵接,所以能够通过卡合部65和第一端面67A、第二端面67B两处支撑前部框架30的重量,从而提高支撑强度。
此外,为了容易理解,对安装固定用的螺栓66、68的部分标记符号。
在前部框架30的左右的第二侧板6A的后侧下部分别设置有向后方突出且具有下部安装孔69的下部安装部70。
另外,作为上述前部框架30,在安装第一单元31的情况下,在后部框架28的第一底板9的前端设置上述割刀13。另一方面,作为上述前部框架30,在安装第二单元32的情况下,将第二底板9A连结于后部框架28的前端部,在该第二底板9A的前端部安装割刀13。这样,在作为前部框架30安装第二单元32的情况下,割刀13位于第一单元31前方相当于第二底板9A的前后长度的量。
这样,在稻麦的收割作业中在被拨禾轮12扬起扒搂过(梳理过)的状态下通过割刀13切断谷物杆,由此使切断姿态良好而提高切断性能,另一方面,在油菜的收割作业中,位于前方相当于第二底板9A长度的量的割刀13将谷物杆的株根切断的同时,拨禾轮12扒搂该谷物杆,所以在使拨禾轮12的扒搂阻力下降的同时能够向工作台11内的运禾螺旋8引导,从而使收割作业变得顺利。
另外,在后部框架28的第一底板9的前端形成下部安装面71。在第一单元31的情况下,在下部安装面71上安装割刀13的割刀框架(省略图示),在第二单元32的情况下,将前部框架30的第二底板9A的后端面以及第二侧板6A的下部由螺栓68固定于后部框架28的第一底板9的下面安装面71。
另外,由于只要将前部框架30的后侧上部通过卡合部65固定于后部框架28的后侧卡合部65A的上面后,使前部框架30的第二端面67B抵接于后部框架28的第一端面67A并由螺栓68固定即可,所以安装作业变得容易,能够一个人进行前部框架30和后部框架28的更换作业。
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也可以在与前部框架30的第二侧板6A的卡合部65的安装孔对应的部分的后部框架28的后侧卡合部65A上设置卡合于上述安装孔的卡合销。这样,易于前部框架30和后部框架28的定位,进一步使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在将第二单元32安装于后部框架28的情况下,收割装置4的拨禾轮12的左侧的分禾用切断装置35的切断机用框架36的下部安装于前部框架30的第二侧板6A侧,将前端安装于切断机用框架36的上部的支撑框架41的下部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后部框架28的第一侧板6侧。
因此,若将支撑框架41的基部从后部框架28的第一侧板6侧取下,则前部框架30能够连同分禾用切断装置35一起从后部框架28上取下,使装卸变得容易。
割刀13作为由工作台11的第一侧板6的开口部72A滑动至未切割谷物杆侧的外侧的结构而防止工作台11内谷物杆的切割残留。这样,割刀13成为如下的结构:虽然向第一侧板6的外侧移动,但是该割刀13通过护刃器72防止将位于工作台11的第一侧板6的外侧的未切割谷物杆切断。
护刃器72安装于第一单元31和第二单元32的第一侧板6。
在行走装置2的履带73的前方的上述第二单元32的第二底板9A的部位,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导轨体74。
在油菜收割中,由于切断而残留在田间的茬子较硬,履带73压过茬子后可能会损伤,所以在履带73的前方的第二单元32的第二底板9A上设置向下方突出的导轨体74。
由此,由于导轨体74将残留于田间的茬子压碎,所以防止履带73的损伤。
图21是关于拨禾轮12的拨禾叉75,将拨禾叉75通过连结部77连结左右一对的叉部76的上部,且在连结部77设置有卡合部79,所述卡合部79与安装拨禾叉75的板条杆78的后面相抵接卡合。
拨禾叉75将叉部76插通于板条杆78的安装孔(省略图示),使连结部77的上部与拨禾叉75的上面抵接,在该状态下使卡合部79弹力地抵接卡合于板条杆78的后面。
因此,由于不需工具而可进行拨禾叉75的安装,且拨禾叉75被连结部77和卡合部79支撑,所以被牢固地支撑。
此外,上述各实施例,虽然为了容易理解而个别或混合地图示以及说明了,但是这些实施例可以各自多种组合,根据它们的表现,并不限定构成、作用等,另外,当然也存在得到乘数效应的情况。
Claims (7)
1.一种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具备:设置于脱粒装置(3)的前侧,将谷物杆分开的分禾器(29);扒搂谷物杆的拨禾轮(12);收割谷物杆的割刀(13);以及搬运收割了的谷物杆的运禾螺旋(8),其特征在于,
具备铲斗状的后部框架(28),该后部框架(28)具有左边的第一侧板(6)和右边的第一侧板(6),在左边的该第一侧板(6)和右边的该第一侧板(6)之间内装有上述运禾螺旋(8),具备与该后部框架(28)的前端部连结的前部框架(30),在上述后部框架(28)的前端部和上述前部框架(30)的后端部各自形成有左右方向的第一端面(67A)和左右方向的第二端面(67B),在上述前部框架(30)的后侧上部形成具有向下开放的截面形状的卡合部(65),
形成于该前部框架(30)的后端部的上述第二端面(67B)与形成于上述后部框架(28)的前端部的上述第一端面(67A)相抵接,并且以上述卡合部(65)从上方嵌合于上述后部框架(28)的前侧上部的状态,使上述前部框架(30)与上述后部框架(28)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后部框架(28)具有连结左右的上述第一侧板(6)下部的第一底板(9),
作为上述前部框架(30),设置有:
第一单元(31),在上述第一侧板(6)的前部具备上述分禾器(29);以及
第二单元(32),具备与上述第一底板(9)的前侧连续的第二底板(9A),且在该第二底板(9A)的左右两侧端部连结有第二侧板(6A)的下部,并在该第二侧板(6A)的前部安装上述分禾器(29)而构成,
并且构成为如下地改变状态:
将上述第一单元(31)连结于上述后部框架(28)的前部,并且将上述割刀(13)安装于上述第一底板(9)的前端部的状态,和
将上述第二单元(32)连结于上述后部框架(28)的前部,并且将上述割刀(13)安装于上述第二底板(9A)的前端部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后部框架(28)具备传递发动机驱动力的传动部(27),
在如下地改变状态时:将上述第一单元(31)连结于上述后部框架(28)的前部,并且将上述割刀(13)安装于上述第一底板(9)的前端部的状态;和将上述第二单元(32)连结于上述后部框架(28)的前部,并且将上述割刀(13)安装于上述第二底板(9A)的前端部的状态,
轴心方向的长度各自不同的2个传动轴(26)择一地安装于上述传动部(27)和上述割刀(1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单元(32)在左右方向的侧部具备将收割对象谷物杆和非收割对象谷物杆切断分离的分禾用切断装置(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禾用切断装置(35)的下部连结于上述第二侧板(6A),并且上述分禾用切断装置(35)的上部通过支撑框架(41)连结于上述第一侧板(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
向上述分禾用切断装置(35)传递发动机的动力的传动轴(26),通过上述第一侧板(6)和上述支撑框架(41)之间而在前后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割刀(13)构成为从形成于上述前部框架(30)或上述后部框架(28)的侧部的开口部(72A)滑动到向比上述第一侧板(6)更靠外侧突出的位置,且具备护刃器(72),所述护刃器(72)防止非收割对象谷物杆被突出到比该第一侧板(6)更靠外侧的位置的上述割刀(13)切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77085 | 2012-12-19 | ||
JP2012-277086 | 2012-12-19 | ||
JP2012277086A JP2014117266A (ja) | 2012-12-19 | 2012-12-19 | コンバイン |
JP2012277085A JP2014117265A (ja) | 2012-12-19 | 2012-12-19 | コンバイン |
JP2013251102A JP2015107076A (ja) | 2013-12-04 | 2013-12-04 |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装置 |
JP2013-251102 | 2013-12-0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75354A CN103875354A (zh) | 2014-06-25 |
CN103875354B true CN103875354B (zh) | 2016-05-18 |
Family
ID=50944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05327.4A Active CN103875354B (zh) | 2012-12-19 | 2013-12-19 | 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7535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80921B (zh) * | 2014-10-27 | 2017-10-31 | 中联重机浙江有限公司 | 玉米收割机的割台结构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930251Y (zh) * | 2006-07-18 | 2007-08-08 | 肖亮华 | 一种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 |
CN201123247Y (zh) * | 2007-09-18 | 2008-10-01 | 张鑫雪 | 整秸玉米收割机 |
CN201282647Y (zh) * | 2008-09-25 | 2009-08-05 | 柳州市汉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甘蔗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2212293B2 (en) * | 2001-09-28 | 2007-07-12 | Heinrich-Gunter Schumacher | Mowing blade comprising a blade bar composed of bar sections |
JP5033233B2 (ja) * | 2010-12-06 | 2012-09-26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刈取収穫機 |
-
2013
- 2013-12-19 CN CN201310705327.4A patent/CN1038753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930251Y (zh) * | 2006-07-18 | 2007-08-08 | 肖亮华 | 一种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 |
CN201123247Y (zh) * | 2007-09-18 | 2008-10-01 | 张鑫雪 | 整秸玉米收割机 |
CN201282647Y (zh) * | 2008-09-25 | 2009-08-05 | 柳州市汉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甘蔗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75354A (zh) | 2014-06-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12884B2 (en) | Cutter bar drive for a multi-section header for attachment to harvesters | |
US8322122B2 (en) | Drive arrangement for a harvesting header of a harvesting machine | |
RU2645225C2 (ru) | Узел привода для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ой комбайновой жатки | |
CN107258209B (zh) |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 |
US9392745B2 (en) | Agricultural implement for reaping and windrowing | |
CN105025699B (zh) | 联合收割机 | |
AU2007224087A1 (en) | Knife drive for multiple cutterbars in an agricultural machine | |
CN103974611A (zh) | 秸秆收割装置 | |
CN109168574B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03781344A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03875354B (zh) | 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 | |
JP7486369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CN101999276B (zh) | 收割装置 | |
JP2014068586A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3321543B2 (ja) |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部構造 | |
KR102605132B1 (ko) | 콤바인 | |
JP3280255B2 (ja) |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部構造 | |
JP3549058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2012249550A (ja) | 汎用型コンバインの刈取装置 | |
CN104135847A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203985069U (zh) | 玉米收获机 | |
CN108200803A (zh) | 收割机 | |
JP2010004786A (ja) | 刈取収穫機 | |
CN108200802B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2001078542A (ja) | コンバイ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