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5051A - 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5051A
CN103875051A CN201280050116.5A CN201280050116A CN103875051A CN 103875051 A CN103875051 A CN 103875051A CN 201280050116 A CN201280050116 A CN 201280050116A CN 103875051 A CN103875051 A CN 1038750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rm
axle
action bars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01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75051B (zh
Inventor
小枝良辅
渡边慎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75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5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75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5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14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with bridging contact that is no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either line contact in open position of switch
    • H01H31/24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with bridging contact that is no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either line contact in open position of switch with rectilinearly-movable bridging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04Le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01H3/4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using cam or eccentr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0Bridging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16Indicators for switching condition, e.g. "on" or "off"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AREA)
  • Contacts (AREA)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包括固定接触件和构造成自由地与固定接触件接触和与固定接触件分离的可动接触件;轴,所述轴被构造成使可动接触件相对于固定接触件自由地来回移动;打开/闭合机构部,所述打开/闭合机构部被构造成使轴在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接触的闭合接触位置与可动接触件不与固定接触件接触的打开接触位置之间自由地来回移动;和壳体,至少接触部和轴容纳在所述壳体中。打开/闭合机构部包括种操作杆、臂部、和轮,所述操作杆被设置成使得所述操作杆的操作部从壳体向外突出,所述臂部被构造成根据操作杆的操作旋转以使轴在打开接触位置与闭合接触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轮能够旋转地连接到壳体。臂部设有旋转槽,轮被设置在所述旋转槽中,使得轮在臂部旋转时移动。

Description

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过去,已经提出了用于设有高压电池的电路的手动断路器(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No.2011-134698)。这种断路器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设置在闭合容器中并且具有固定接触件和被构造成与固定接触件自由接触和分离的可动接触件;轴,所述轴被设置成使得所述轴的一部分从闭合容器向外突出;和金属波纹管,用于确保闭合容器的气密性。这种断路器进一步包括:打开/闭合机构部,所述打开/闭合机构部被构造成使轴在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接触的闭合接触位置和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不接触的打开接触位置之间自由地来回移动;和容纳以上部件的壳体。打开/闭合机构部由操作杆和两个杆状臂部构成,所述操作杆被设置成使得所述操作杆的操作部从壳体向外突出,所述杆状臂部连接操作杆和轴以使轴根据操作杆的操作在闭合接触位置与打开接触位置之间移动。
在这种断路器中,当操作杆位于接触部处于打开接触状态的OFF位置时,两个臂部在闭合容器的内压力和金属波纹管的弹力下保持在形成V形形状的状态下,从而接触部保持在打开接触状态。进一步地,当操作杆位于接触部处于闭合接触状态的ON位置时,两个臂部在闭合容器的内压力和金属波纹管的弹力下保持在形成反V形形状的状态下,从而接触部保持在闭合接触状态下。
然而,在以上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断路器中,因为需要用于连接操作杆和轴并且被设计成彼此关联地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的两个臂部的移动空间,存在断路器具有大尺寸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小型断路器。
本发明的断路器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包括固定接触件和自由地与固定接触件接触和分离的可动接触件;轴,所述轴被构造成使可动接触件相对于固定接触件自由地来回移动;打开/闭合机构部,所述打开/闭合机构部被构造成使轴在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接触的闭合接触位置与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不接触的打开接触位置之间自由地来回移动;和壳体,至少接触部和轴容纳在所述壳体中。打开/闭合机构部由操作杆、臂部和轮构成,所述操作杆被设置成使得所述操作杆的操作部从壳体向外突出,所述臂部被构造成根据操作杆的操作旋转以使轴在打开接触位置与闭合接触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轮可旋转地连接到壳体,并且臂部设有旋转槽,轮设置在所述旋转槽中使得轮在臂部旋转时移动。
在这种断路器中,被构造成检测接触部的熔化的熔化检测部由操作杆、臂部和轮构成,并且优选的是轮与旋转槽的侧壁接触并且在接触部熔化的状态下在臂部从ON位置旋转到OFF位置时的中间位置处限制臂部的旋转运动,从而熔化检测部检测接触部的熔化。
此外,在这种断路器中,还优选的是旋转楷设有被构造成在轴处于闭合接触位置的状态下与轮接合的接合突出部。
进一步地,在这种断路器中,还优选的是轴直接连接到臂部。
在这种断路器中,还优选的是轴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臂部经由支撑轴可旋转地连接到轴的第一端,旋转槽包括第一端区域和第二端区域,并且旋转槽的第一端区域与支撑轴之间的距离不同于旋转槽的第二端区域与支撑轴之间的距离,并且轮与支撑轴之间的相对距离根据轮在旋转槽内的第一端区域与第二端区域之间的移动而变化,从而臂部的旋转被转化成轴在打开接触位置与闭合接触位置之间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小型断路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在接触部处于打开接触位置的状态下的断路器,其中图1A是断路器的示意性内部结构图,图1B是图1A的主要部分的详细视图,以及图1C是从图1A的相对侧观察时断路器的示意性内部结构图;
图2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在接触部处于闭合接触位置的状态下的断路器,其中图2A是断路器的示意性内部结构图,图2B是图2A的主要部分的详细视图,以及图2C是当从图2A的相对侧观察时断路器的示意性内部结构图;
图3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在接触部被熔化的状态下的断路器,其中图3A是断路器的示意性内部结构图,以及图3B是图3A的主要部分的详细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断路器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断路器的外部透视图;
图6是包括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断路器中的臂部的透视图;以及
图7是包括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断路器中的基部构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断路器的一个实施例。这种断路器是手动断路器,并被构造成使得容纳在壳体中的接触部根据设置在壳体的上表面侧(断路器的前表面侧)的操作杆的操作而打开和闭合。
这种断路器可以用于例如设有高压电池的电路。图1C是从相对侧观察时图1A所示的断路器的内部结构图,而图2C是当从相对侧观察时图2A所示的断路器的内部结构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断路器包括作为主要部件的接触部2、轴3、金属波纹管4、打开/闭合机构部5、限制部8、和用于容纳这些部件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外壳1。进一步,根据本实施例的断路器包括基部构件9和容纳接触部2的闭合容器6。在本实施例中,壳体由外壳1和基部构件9构成。
外壳1如图5所示由壳体件11和12(第一壳体件11和第二壳体件12)构成,每一个壳体件都被成形为类似于具有一个开口表面的薄矩形盒,并且外壳1通过在壳体件11和12的开口彼此面对的状态下组装壳体件11和12而构成。外壳1在其上表面(图5所示的上表面)上具有移动引导窗13,打开/闭合机构部5的操作杆51设置在所述移动引导窗13中以自由地移动,并且外壳1进一步具有与移动引导窗13连续形成的显示窗14。显示窗14用于显示接触部2的状态,所述接触部2的状态随操作杆51的操作而改变,并且可以根据显示窗14中所示的显示内容(例如,在打开接触状态下的“OFF”和在闭合接触状态下的“ON”等)掌握接触部2是处于打开接触状态还是处于闭合接触状态。壳体件11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图5中的左右方向)分别在两个相对侧壁处的连接件11a。连接件11a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螺钉插入孔11b,固定螺钉(未示出)插入到所述螺钉插入孔11b中以将断路器固定到安装点(未示出)。基部构件9连接到外壳1内部。
接触部2如图1至图3所示由固定接触件22和可动接触件21构成,并在确保空气气密性的状态下容纳在闭合容器6中。固定接触件22设置在一对固定端子TB1的相应末端处。可动接触件21被构造成自由地与两个固定接触件22接触和与所述两个固定接触件22分离。因此,可动接触件21被构造成电连接在固定接触件2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虽然铜接触件用于固定接触件22和可动接触件21,但是还可以使用其它金属接触件。此外,固定端子TB1也可以由铜或其它金属材料制成。
轴3如图1至图3所示由棒31形成,所述棒31的纵向方向对应于上下方向,并且可动接触件21连接在棒31的一个端侧(棒31的第二端侧;轴3的第二端侧;图1A中的下端侧)以在上下方向上自由移动。即,轴3的第二端连接到可动接触件21。即,轴3被构造成使可动接触件21相对于固定接触件22自由地来回移动。进一步,棒31在棒31的另一端侧(棒31的第一端侧;轴3的第一端侧;图1A的上端侧)处一体地设有支撑轴32。支撑轴32支撑臂部52(如下所述),使得臂部52可以自由地旋转。即,臂部52经由支撑轴32可旋转地连接到轴3的第一端。
支撑轴32形成为在外壳1的厚度方向(垂直于图1A的纸张表面的方向)上较长的柱状形状。进一步,基部构件9(壳体)具有限制支撑轴32的移动方向的导向槽9a。导向槽9a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形状。支撑轴32的端部插入到导向槽9a中,并且支撑轴32沿着导向槽9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轴3被构造成在上下方向上在可动接触件21与固定接触件22接触的闭合接触位置(图2所示的位置)和可动接触件21不与固定接触件22接触的打开接触位置(图1所示的位置)之间自由地移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断路器设有压力弹簧7,所述压力弹簧7形成为线圈形状并被构造成朝向固定接触件22偏压连接在棒31的前端侧的可动接触件21。此外,断路器在棒31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一凸缘(未示出)。压力弹簧7的图2A中的上端(未示出)固定到该凸缘。压力弹簧7的图2A中的下端从上侧与可动接触件21接触。因此,在可动接触件21与固定接触件22接触的闭合接触状态(轴3处于较低位置的状态)下,由于压力弹簧7的弹力,接触件21和22稳固地保持彼此接触。
金属波纹管4如图1至图3所示形成为波纹管形状,并且具有确保闭合容器6的气密性的功能。金属波纹管4在上下方向上具有绕闭合容器6的、在轴3从闭合容器6突出的部分固定的一个端侧(金属波纹管4的第一端侧;图1A中的下端侧)和绕轴3的突出部(由3的从闭合容器6暴露到外面的部分)固定的另一端侧(金属波纹管4的第二端侧;图1A中的上端侧)。因此,可以确保闭合容器6的气密性并且轴3可以相对于闭合容器6自由地移动。即,金属波纹管4被构造成根据轴3的移动在上下方向上自由地膨胀和收缩。
详细地,闭合容器6在其上表面(图1A中的上表面)处具有一插入孔(未示出)。轴3插入到该插入孔中。金属波纹管4被成形为类似于中空波纹管。金属波纹管4的第一端固定到闭合容器6的上表面以遮盖插入孔。金属波纹管4的第二端在棒31的第一端附近固定到棒31以沿圆周方向包围棒31。因此,一闭合空间由闭合容器6的内部和波纹管4的内部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含有作为主要成分的氢气的气体填充在闭合容器6中。气体的主要成分不局限于氢气,而是可以是氮气或二氧化碳。
打开/闭合机构部5如图1至图3所示由操作杆51、臂部(连接构件)52、和轮53构成。操作杆51被设置成使得其操作部从外壳1向外突出。臂部52被构造成根据操作杆51的操作旋转以使轴3在打开接触位置与闭合接触位置之间移动。打开/闭合机构部5被构造成使轴3在可动接触件21与固定接触件22接触的闭合接触位置与可动接触件21不与固定接触件22接触的打开接触位置之间自由地来回移动。
操作杆51经由在操作杆51的厚度方向(垂直于图1A中的纸张表面的方向)上穿过操作杆51的支撑轴54可旋转地连接到安装在外壳1中的基部构件9。轮53也经由支撑轴55可旋转地连接到基部构件9。因此,操作杆51被构造成在轴3移动到闭合接触位置的ON位置(图2A所示的位置)与轴3移动到打开接触位置的OFF位置(图1A所示的位置)之间自由地旋转。
臂部52如上所述经由支撑轴32可旋转地连接到轴3。臂部52具有旋转槽52a和移动槽52b,轮53设置在所述旋转槽52a中以使得轮53可以移动,支撑轴54设置在所述移动槽52b中以使得轴54可以移动,如图1B和图2B所示。进一步,旋转槽52a包括被构造成在轴3处于闭合接触位置的状态下与轮53接合的接合突出部52c。接着,在轴3处于闭合接触位置的状态下(参见图2A),在轮53与接合突出部52c接合的状态下,臂部52保持处于不可旋转状态(图2B所示的状态)。臂部52进一步一体地设有邻接部52d,所述邻接部52d被构造成抵接包括在限制本体83(如下所述)中的邻接件83b,如图1C和图2C所示。
旋转槽52a包括当轴处于打开接触位置时设置轮53的第一端区域52a1(图1B中的右端区域)和当轴3处于闭合接触位置时设置轮53的第二端区域52a2(图2B中的左端区域)。第一端区域52a1与支撑轴32之间的距离不同于第二端区域52a2与支撑轴32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在轮53设置在第一端区域52a1的状态下轮53的中心与支撑轴32之间的距离不同于在轮53被设置在第二端区域52a2的状态下轮53的中心与支撑轴32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区域52a1与支撑轴32之间的距离短于第二端区域52a2与支撑轴32之间的距离。因此,轮53与支撑轴32之间的相对距离根据轮53在旋转槽52a内在第一端区域52a1与第二端区域52a2之间的移动而变化。从而,在本实施例中,臂部52的旋转被转换成轴3在打开接触位置与闭合接触位置之间的移动。
如图1A和图1C所示,本实施例的打开/关闭机构部5中的操作杆51包括第一扇形件511、第二扇形件512、部分圆筒件513、和操作凸耳514。第一扇形件511和第二扇形件512在垂直于图1A中的纸张表面的方向上彼此面对,并且第一扇形件511位于壳体件11的一侧,而第二扇形件512位于壳体件12的一侧。第一扇形件511和第二扇形件512通过部分圆筒件513一体组合在一起。操作凸耳514一体地连接到部分圆筒件513。在圆筒件513中在操作凸耳514的连接部附近,第一肋部(未示出)和第二肋部(未示出)形成在部分圆筒件513的内表面上。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每一个都从部分圆筒件513的内表面在径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第一肋部在图1A中从操作凸耳514的左侧突出,而第二肋部在图1A中从操作凸耳514的右侧突出。进一步,部分圆筒件513在其外侧表面上设有诸如“ON”和“OFF”的显示。支撑轴54被布置成穿过第一扇形件511和第二扇形件512的中心并固定到壳体。操作杆51被构造成绕支撑轴54相对于壳体旋转。
如图6所示,臂部52一体地包括位于壳体件11的一侧的第一臂部件521、位于壳体件12的一侧的第二臂部件522、和连接件523。第一臂部件521和第二臂部件522通过连接件523一体地组合在一起。第一臂部件521和第二臂部件522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旋转槽52a和移动槽52b,并包括接合突出部52c。邻接部52d被形成为从第一臂部件521的外侧表面朝向壳体件11突出。第二臂部件522在其外侧表面设有朝向壳体件12突出的接合部52e。第一臂部件521和第二臂部件522中的每一个进一步具有供支撑轴32插入其中的插入孔52f。第一臂部件521和第二臂部件522中的每一个进一步包括突出件52g。臂部52被设置成使得突出件52g位于操作杆51的第一肋部与第二肋部之间。(即,突出件52g在图1A中位于第一肋部的右侧,而突出件52g在图1A中位于第二肋部的左侧)。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基部构件9一体地包括位于壳体件11的一侧的第一板91、位于壳体件12的一侧的第二板92、和连接件93。第一板91和第二板92通过连接件93一体地组合在一起。第一板91和第二板92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导向槽9a。第一板91和第二板92中的每一个进一步具有供支撑轴54插入其中的插入孔9b。第一板91和第二板92中的每一个进一步具有供支撑轴55插入其中的插入孔9c,并且轮53通过支撑轴55连接到基部构件9。要注意的是,在基部构件9的部件中,在图1A、图2A、和图3A中,第一板91被示出,而第二板92未示出。进一步地,在图1C和图2C中没有显示基部构件9。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断路器设有定位弹簧10,所述定位弹簧10限制操作杆51从ON位置(参见图2)朝向OFF位置(参见图1)移动。这种定位弹簧10包括形成为线圈形状的弹簧本体10a,并一体地包括在不同的方向上从弹簧本体10a的两端延伸的一对臂部10b1和10b2(第一臂部10b1和第二臂部10b2)。定位弹簧10在扩大定位弹簧10的中心孔的直径的方向上被偏压。操作杆51在支撑轴54的贯穿方向(垂直于图1A的纸张表面的方向)上的一个外侧表面处设有弹簧连接部51a,所述弹簧连接部51a被成形为圆筒状并朝向贯穿方向突出。在将弹簧连接部51a插入到弹簧本体10a的中心孔,并且在将一个臂部10b1(第一臂部10b1)锁定在形成在操作杆51中的凹部(未示出)中的同时将另一个臂部10b2(第二臂部10b2)连接到臂部52(详细地,连接到第二臂部件522的接合部52e)的情况下,定位弹簧10变为连接到操作杆51和臂部52。
限制部8包括锁定按钮81、限制本体83和复位弹簧82,如图1C和图2C所示。锁定按钮81形成为棒状并且当释放操作杆51的限制时被操作。限制本体83一体地设有锁定按钮81并被设置成能够在操作杆51的移动被限制的限制位置(图1C所示的位置)与操作杆51的限制被解除的释放位置(图2C所示的位置)之间自由地来回移动。复位弹簧82朝向限制位置(图1C和图2C中的上侧)偏压锁定按钮81和限制本体83。此外,操作杆51的部分圆筒件513包括在限制部8的一侧的邻接部51b。限制本体83包括限制件83a和邻接件83b。限制件83a被构造成在限制本体83处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通过邻接在包括在操作杆51中的邻接部51b上来限制操作杆51的移动。邻接件83b被构造成在限制本体83处于释放位置的情况下邻接在臂部52的邻接部52d上。限制本体83进一步包括限制臂部83c,所述限制臂部83c被构造成通过邻接在设置在第一扇形件511的外侧表面处的突出部上来限制操作杆51的旋转。因此,在限制本体83的限制件83a邻接在操作杆51的邻接部51b上的状态下,操作杆51的移动受到限制,并且在限制本体83的邻接件83b邻接在臂部52的邻接部52d上的状态下,限制部8的移动受到限制。此外,在限制部8的限制臂部83c邻接在操作杆51的突出部上的状态下,操作杆51的移动受到限制。
接下来,参照图1至图3描述断路器的运动。图1A显示接触部2被打开的状态(可动接触件21不与固定接触件22接触的状态;打开接触状态),在该状态下,轮53在图1B中位于臂部52的旋转槽52a的右端(第一端区域52a1)处。在这种状态下,限制本体83的限制件83a邻接在操作杆51的邻接部51b上,并且限制臂部83c邻接在操作杆51的突出部上,因此在该状态下不能操作操作杆51(参见图1C)。
为了使接触部2从打开接触状态变换到闭合接触状态(图2A所示的状态),用户应该通过首先向下推动限制部8的锁定按钮81将限制本体83移动到释放位置。当用户在保持限制本体83在释放位置处的同时在图1A中的顺时针方向(图1C中的逆时针方向;第一旋转方向)上转动操作杆51时,臂部52的突出件52g在图1B的向右方向上被操作杆51的第一肋部推动。从而,臂部52绕支撑轴32在图1B的顺时针方向(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在旋转的同时轮53在臂部52的旋转槽52a内部移动。当用户将操作杆51移动到ON位置(图2A所示的位置)时,轮53移动到图2B中的旋转槽52a的左端(第二端区域52a2)。此时,由于臂部52在图1A中的顺时针方向(第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支撑轴32沿着导向槽9a向下移动,并且轴3被向下推动。因此,接触部2变为图2A所示的闭合接触状态(可动接触件21与固定接触件22接触的状态)。
在图2A所示的状态下,可动接触件21通过压力弹簧7的弹力与固定接触件22保持稳固的接触。在这种状态下,臂部52通过轴3从压力弹簧7被施加一向上力。臂部52被保持在不可旋转状态下,不能在打开接触方向上旋转,这是因为轮53与旋转槽52a的接合突出部52c接合,如图2B所示。进一步地,在这种状态下,操作杆51被保持在ON位置,这是因为操作杆51通过定位弹簧10被施加朝向图2A中的顺时针方向的弹力(朝向第一旋转方向的弹力)。在这种状态下,一体地设置在限制本体83处的锁定按钮81被保持推入到外壳1中,这是因为限制本体83的邻接件83b邻接在臂部52的邻接部52d上,因此限制本体83的向上移动受到臂部52的限制(参见图2C)。进一步,形成在操作杆51的部分圆筒件513的外侧表面上的“ON”显示通过显示窗14被显示。
另一方面,当用户在图2A中的逆时针方向(第二旋转方向)上从图2A所示的闭合接触状态的位置转动操作杆51时,由于臂部52的突出件52g在图2B中的向左方向上被操作杆51的第二肋部推动,因此臂部52旋转,因此轮53爬过接合突出部52c。之后,臂部52绕支撑轴32在图2B中的逆时针方向(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轮53在旋转的同时在臂部52的旋转槽52a内移动。当用户将操作杆51移动到OFF位置(图1A所示的位置)时,轮53朝向图1B中的旋转槽52a的右端(第一端区域52a1)移动。此时,由于臂部52在图2B中的逆时针方向(第二旋转方向)上的旋转,因此轴3被向上拉,并且因此接触部2变为处于图1A所示的打开接触状态。
在图1A所示的状态下,由于接收闭合容器6的内部压力和金属波纹管4的弹力,臂部52被保持在不可旋转状态下,且不会在闭合接触方向上旋转。进一步地,在这种状态下,臂部52的邻接部52d和限制本体83的邻接件83b的邻接状态被释放(即,对臂部52的限制本体83的限制被释放),因此锁定按钮81和限制本体83返回到限制位置,从而接收复位弹簧82的弹力,因此操作杆51的移动受到限制(参见图1C)。在这种状态下,操作杆51从定位弹簧被施加朝向图1A中的顺时针方向的弹力(朝向第一旋转方向的弹力),并且操作杆51将试图在图1A中的顺时针方向(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然而,因为操作杆51邻接在臂部52上,且臂部52的位置由闭合容器6的内部压力和金属波纹管4的弹力保持(详细地,因为操作杆51的第一肋部邻接在臂部52的突出件52g上),因此操作杆51的移动受到限制,并且因此操作杆51被保持在OFF位置。进一步,形成在操作杆51的部分圆筒件513的外侧表面上的“OFF”显示通过显示窗14被显示。
接下来,图3A显示了例如接触部2由于过电流而被熔化的状态。在接触部2被熔化的状态下,当操作杆51和臂部52接收手动力或来自机械机构的力而试图在图2A中的逆时针方向(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与图3A所示的状态相比较,轴3不能移动得更靠上,因此,由于接触部2的熔化,臂部52只能旋转到图3B所示的位置。即,轮53与旋转槽52a的侧壁接触并限制臂部52在中间位置(使接触部2打开的位置与使接触部2闭合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处的旋转运动,如图3B所示。此时,即使用户试图将操作杆51转动到OFF位置,但是由于定位弹簧10的弹力或第二肋部邻接在突出件52g上,操作杆51只能移动到图3A所示的位置。另一方面,限制本体83的向上移动在图3A所示的状态下受到臂部52的限制,因此操作杆51在图3A中的顺时针方向(第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受到限制,这是因为限制本体83的限制臂部83c邻接在第一扇形件511的突出部上。因此,操作杆51被保持在图3A所示的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形成在操作杆51的部分圆筒件513的外侧表面上的“ON”显示通过显示窗14被显示。
断路器可以包括被构造成在接触部2熔化之前在图2A中的逆时针方向(第二旋转方向)上转动操作杆51的脱扣机构。
附带地,在上述熔化状态下,如上所述,锁定按钮81和限制本体83的向上移动如图3A所示受到臂部52的限制。因此,可以从锁定按钮81位于释放位置(图3A所示的位置)和操作杆51位于接近于OFF位置的位置(图3A所示的位置)来检测接触部2的熔化。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窗14如图4所示形成在外壳1的上表面上,并且可以通过检查显示窗14的显示来检测接触部2的熔化。
进一步地,在熔化状态下,当用户试图在图2A中的逆时针方向(第二旋转方向)上将操作杆51从ON位置转动到OFF位置时,轮53的上部和旋转槽52a的侧壁在其旋转的中间如图3B所示彼此邻接。即使用户进一步试图在朝向OFF位置的方向(图3A中的逆时针方向)上从此状态转动操作杆51,轮53也不能在旋转槽52a中移动,同时轮53的上部和旋转槽52a的内表面仅被相互推动,因此操作杆51不能进一步在朝向OFF位置的方向上转动。即,用户可以从操作杆51不能从图3A所示的位置更进一步转动的状态知道接触部2正在发生熔化。
在本实施例中,熔化检测部由操作杆杆、臂部52、和轮53构成。
根据本实施例,因为可以只有用于一个臂部52旋转的空间并且不需要类似于传统的示例的用于两个臂部的空间,因此可以相对于传统的示例提供小型断路器。此外,可以提供能够通过操作杆51、臂部52、和轮53检测接触部2的熔化的小型断路器。进一步地,可以将轴3保持在闭合接触位置并通过使轮53与形成在臂部52的旋转槽52a中的接合突出部52c接合来保持接触部2的闭合接触状态。在类似于本实施例的轴3直接连接到臂部52的结构中,可以减少使轴3和臂部52互相连接的部件,此外,可以通过使轴3和臂部52互相直接连接而可靠地将诸如接触部2的熔化的小变化传达给臂部52。
根据本实施例,不必包括通常包括在传统的断路器中的锁闩机构,这是因为当操作杆51处于ON位置时,限制本体83的邻接件83b邻接在臂部52的邻接部52d上,并且限制本体83被保持在释放位置。因此,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提高组装的操作性。此外,可以减小容纳断路器的部件的外壳1的尺寸,并因此还可以减小断路器的尺寸。
虽然已经在本实施例中显示了包括一对扇形件511和512的操作杆51的结构,但是操作杆51可以不必包括第一扇形件511。进一步地,虽然已经显示了臂部52包括一对臂部件521和522并且臂部件521和522中的每一个都设有轮53的结构,但是可以为臂部52仅包括第一臂部件521的结构(或臂部52仅包括第二臂部件522的结构)。
此外,臂部和轮的结构(形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而是可以是另一种结构,只要轮被构造成在旋转的同时在形成在臂部中的旋转槽内部移动即可。

Claims (5)

1.一种断路器,包括:
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包括固定接触件和可动接触件,所述可动接触件被构造成自由地与固定接触件接触和分离;
轴,所述轴被构造成使可动接触件相对于固定接触件自由地来回移动;
打开/闭合机构部,所述打开/闭合机构部被构造成使轴在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接触的闭合接触位置与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不接触的打开接触位置之间自由地来回移动;和
壳体,至少接触部和轴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
其中:
打开/闭合机构部包括种操作杆、臂部、和轮,所述操作杆被设置成使得所述操作杆的操作部从壳体向外突出,所述臂部被构造成根据操作杆的操作而旋转以使轴在打开接触位置与闭合接触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轮能够旋转地连接到壳体,以及
臂部设有旋转槽,轮被设置在所述旋转槽中,使得轮在臂部旋转时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中
被构造成检测接触部的熔化的熔化检测部由所述操作杆、所述臂部和所述轮构成,以及
所述轮与所述旋转槽的侧壁接触并在接触部被熔化的状态下在臂部从ON位置移动到OFF位置时的中间位置处限制臂部的旋转运动,从而熔化检测部检测接触部的熔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断路器,其中旋转槽设有接合突出部,所述接合突出部在轴处于闭合接触位置的状态下与轮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其中轴直接连接到臂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中
轴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臂部通过支撑轴能够旋转地连接到轴的第一端,
旋转槽包括第一端区域和第二端区域,并且旋转槽的第一端区域与支撑轴之间的距离不同于旋转槽的第二端区域与支撑轴之间的距离,和
轮与支撑轴之间的相对距离根据轮在旋转槽内在第一端区域与第二端区域之间的移动而改变,从而臂部的旋转被转化成轴在打开接触位置与闭合接触位置之间的移动。
CN201280050116.5A 2011-10-13 2012-10-12 断路器 Active CN1038750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5963 2011-10-13
JP2011225963 2011-10-13
JP2011-225960 2011-10-13
JP2011225960 2011-10-13
PCT/JP2012/076531 WO2013054924A1 (ja) 2011-10-13 2012-10-12 断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5051A true CN103875051A (zh) 2014-06-18
CN103875051B CN103875051B (zh) 2016-02-10

Family

ID=48081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0116.5A Active CN103875051B (zh) 2011-10-13 2012-10-12 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36970B2 (zh)
EP (1) EP2767998B1 (zh)
JP (1) JP5979561B2 (zh)
KR (1) KR20140076612A (zh)
CN (1) CN103875051B (zh)
WO (1) WO20130549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1006A (zh) * 2014-09-16 2014-12-24 加西亚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开关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8753A (ja) * 1992-08-21 1994-03-11 Hokuto Seisakusho:Kk 電磁切換装置における切換スイッチ
CN1835169A (zh) * 2005-02-23 2006-09-2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开关器
CN101615523A (zh) * 2009-05-22 2009-12-30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带保护装置的隔离开关
CN201717171U (zh) * 2010-02-05 2011-01-19 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合分闸操动机构及开关柜
JP2011134698A (ja) * 2009-11-24 2011-07-07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断路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822U (zh) 1972-04-06 1974-01-09
US4158119A (en) * 1977-07-20 1979-06-12 Gould Inc. Means for breaking welds formed between circuit breaker contacts
JPS577029A (en) 1980-06-14 1982-01-1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Handle locking device
US4968863A (en) * 1989-06-29 1990-11-06 Square D Company Unitary breaker assembly for a circuit breaker
US5270564A (en) * 1990-04-03 1993-12-14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ircuit breaker positive off interlock
JP3820354B2 (ja) 2001-05-16 2006-09-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JP2011014313A (ja) 2009-06-30 2011-01-20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直流遮断器
JP5934942B2 (ja) * 2011-10-13 2016-06-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断路器
JP5884045B2 (ja) * 2011-10-13 2016-03-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断路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8753A (ja) * 1992-08-21 1994-03-11 Hokuto Seisakusho:Kk 電磁切換装置における切換スイッチ
CN1835169A (zh) * 2005-02-23 2006-09-2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开关器
CN101615523A (zh) * 2009-05-22 2009-12-30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带保护装置的隔离开关
JP2011134698A (ja) * 2009-11-24 2011-07-07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断路器
CN201717171U (zh) * 2010-02-05 2011-01-19 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合分闸操动机构及开关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51779A1 (en) 2014-09-11
CN103875051B (zh) 2016-02-10
JPWO2013054924A1 (ja) 2015-04-02
US9336970B2 (en) 2016-05-10
EP2767998B1 (en) 2016-03-23
EP2767998A4 (en) 2015-03-18
JP5979561B2 (ja) 2016-08-24
KR20140076612A (ko) 2014-06-20
EP2767998A1 (en) 2014-08-20
WO2013054924A1 (ja) 201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4407B (zh) 断路器
US9093231B2 (en) Switch
US8734170B2 (en) Connector engagement body
CN103875051A (zh) 断路器
KR101405569B1 (ko) 봉형상물용 유지장치
US9136076B2 (en) Mechanically operated cell switch of vacuum circuit breaker
JP4026498B2 (ja) 小型スイッチ
JP5934942B2 (ja) 断路器
US20110240449A1 (en) Push switch
KR100289917B1 (ko) 스위치
JP5884045B2 (ja) 断路器
JP7346075B2 (ja) 電池ボックス
KR101284920B1 (ko) 가동 접촉자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배선용 차단기
JP2005019139A (ja) スイッチの接点構造
US20140202842A1 (en) Push button switch
US1700842A (en) Snap switch
JPH0326596Y2 (zh)
JP3210819B2 (ja) 漏電遮断器
JPH081537Y2 (ja) 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CN102479647B (zh) 电路断路器
CN104303252A (zh) 电路断路器
JP2012138221A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2012195236A (ja) トグルスイッチ
JPH0621131U (ja) 刃形開閉器
JPH02288032A (ja) スイ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30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