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3203B - 一种信号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3203B
CN103873203B CN201210529634.7A CN201210529634A CN103873203B CN 103873203 B CN103873203 B CN 103873203B CN 201210529634 A CN201210529634 A CN 201210529634A CN 103873203 B CN103873203 B CN 1038732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mbol
layer
equivalent
vecto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296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73203A (zh
Inventor
吴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2105296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7320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88818 priority patent/WO201409012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873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3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73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32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在对通过N层空间复用传输系统接收的信号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对N‑1层至1层进行检测时,首先确定该层信道空间接收的符号去除最近一次确定的信号向量对其的干扰及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的判决符号,进而确定与这些判决符号最相近的待选符号。再确定根据这些待选符号确定的信号向量中,哪些与当前信道空间接收到的信号向量去除相应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信号向量最相近,该层的保留信号向量。因此,仅需要对根据判决符号确定的待选符号进行筛选,不需要对该层的所有可能符号进行筛选,降低了信号检测的复杂度。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号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空间复用传输的多天线系统中,一种信号检测的方法为QRD-M检测算法,该检测算法是一种简化的最大似然检测算法,该算法采用树形搜索的方法,在树形搜索过程中,对每一层信道空间选取最有可能为该层发送端发送信号的多个的星座符号保留,并选取最有可能为发送端发送的信号向量的星座符号的组合,该星座符号的组合是一个矢量,在本检测算法中称为分支,将该星座符号的组合作为输出的检测结果。
具体的,假设空间复用传输的MIMO系统的传输模型如下:
r=Hx+n
其中,r为NR×1的接收信号向量,H为NR×NL的信道矩阵,x表示NL×1的发送信号向量,n表示NR×1的噪声向量。
QRD-M算法通常通过树形搜索实现,树形搜索可以概括如下:由于第NL层信道空间传输的信号的搜索不会受到其他信道空间的影响,首先从第NL层进行搜索,对第NL层,计算树形结构第NL层中所有星座点的分支度量值,分支度量值具体为计算每个星座点与该层信道空间接收的符号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的符号的欧氏距离平方,其他层的搜索是在之前已搜索符号的保留分支的情况下,遍历所有星座点计算累积分支度量值,在所有星座点中保留M个累积分值度量值最小的分支作为下一层搜索的保留分支。
算法执行步骤如下:
第一步:首先需要对信道矩阵进行分层,对信道矩阵H进行QR分解,QR分解即酉矩阵上三角矩阵分解,它是将矩阵分解成一个归一化正交矩阵即酉矩阵Q与上三角形矩阵R,所以称为QR分解法。对信道矩阵H进行QR分解输出Q矩阵和R矩阵。其中Q矩阵是酉矩阵,R矩阵是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如下式所示
初始化Xleft为NL×M的全零矩阵,bm为1×M的向量。
对接收向量进行分层,对接收信号向量r左乘QH,得到等效接收向量
第二步:如图1所示,从第NL层到第1层进行逐层搜索,以检测发送端发送的信号向量。
假设被搜索层使用的调制方式对应的星座点个数为Q,将所有的Q个星座点分别带入计算分支度量值,其中为等效接收向量中第N行元素,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N行第N列的元素,为该星座点,在Q个分支度量值中保留M个度量值最小的存入bm,并将对应的星座点存入Xleft的第NL行。
对于第NL-i+1层的符号进行搜索时,需要先计算各保留分支下所有星座点遍历计算累积分支度量值的增量:
其中,i为该层信道空间的层数,yi为等效接收向量中第i行的元素,ri,j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ri,i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i列的元素,表示Xleft的第j行,第m列元素。表示当前层的星座点,来自星座集合。累积分支度量值采用分支度量值的增量和保存的累积分支度量值bm中对应的元素进行相加,BMtmp((m-1)×Q+q)=bm(m)+di,(m-1)×Q+q,其中,q的取值在1到Q之间,则共需要进行Q×M个分支度量值的计算。
每一层在M×Q个分支中保留最小的M个BMtmp对应的分支,将对应的累积分支度量值存入bm,将对应的已搜索层保留分支和当前层保留的星座点写入Xleft
最后,所有符号搜索完成之后输出的bm为保留的M个最小的分支对应的分支度量值,保留分支Xleft包含bm对应的M个分支。
第三步:在未编码系统中,接收端将Xleft中BM最小值对应的矢量转化为比特输出即为检测结果。然而在编码的系统中,需要生成每个比特的对数似然比(也称软比特)输入到译码器。生成对数似然比的过程为,采用保留分支中该比特为0的最小累积分支度量值和保留分支中该比特为1的最小累积分支度量值的差值,作为该软比特的输出。如下式所示:
上式中,表示保留分支中第nl层第nb比特为0的分支集合,表示保留分支中第nl层第nb比特为1的分支集合,nl∈{1,…,NL},nb∈{1,…,log2Q}。NL表示传输的层数,log2Q表示调制阶数。
QRD-M检测算法存在两方面的缺点:第一,为了保证检测算法的性能,预设的M要比较大,并且在每一个保留分支下需要计算所有星座点假设下的分支度量值,这样会导致在树形搜索中进行大量的分支度量值的运算;第二,为了选取最小的M个分支度量值和对应的分支保留,在每一层完成分值度量值的计算后,需要对多个分支度量值进行排序,若调制阶数较高,M较大,则分支度量值数目较多,这样排序的时延则比较大。
以64QAM调制方式,M=16为例。对于第一层的搜索,QRD-M算法需要进行64个分支度量值的计算,需要进行64选16的排序;对于非第一层的搜索,QRD-M算法需要进行64×16个分支度量值的计算,QRD-M算法需要进行64×16选16的排序。这些分支度量值的计算和排序需要占用很多的运算资源,并带来较大的处理时延。
综上,现有的最大似然检测算法有较高的复杂度,占用了较多的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以降低信号检测的复杂度。
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包括:
接收端根据通过N层空间复用传输系统接收的信号序列以及通过信道矩阵QR分解得到的酉矩阵,确定等效接收向量;
接收端在第N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根据通过信道矩阵QR分解得到的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与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符号,并将确定的每个符号作为一个信号向量;
对第N-1层信道空间至第1层信道空间中的每一层信道空间,接收端对最近一次确定的每个信号向量,根据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信号向量对其的干扰及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的判决符号,对每个判决符号均在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与其最相近的待选符号,并根据所有待选符号、确定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及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出与由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第N层至当前层的元素组成的信号向量去除相应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信号向量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
根据在第1层信道空间确定的信号向量,确定信号检测结果。
一种信号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通过N层空间复用传输系统接收的信号序列以及通过信道矩阵QR分解得到的酉矩阵,确定等效接收向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第N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根据通过信道矩阵QR分解得到的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与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符号,并将确定的每个符号作为一个信号向量;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对第N-1层信道空间至第1层信道空间中的每一层信道空间,接收端对最近一次确定的每个信号向量,根据信号向量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信号向量对其的干扰及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的判决符号,对每个判决符号均在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与其最相近的待选符号,并根据所有待选符号、确定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及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出与由等效接收向量对应的第N层至当前层的符号组成的信号向量去除相应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信号向量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在第1层信道空间确定的信号向量,确定信号检测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对通过N层空间复用传输系统接收的的信号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对N-1层至1层进行检测时,首先确定该层信道空间接收的符号去除最近一次确定的信号向量对其的干扰及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的判决符号,进而确定与这些判决符号最相近的待选符号,再确定根据这些待选符号确定的信号向量中,哪些与当前信道空间接收到的信号向量去除相应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信号向量最相近,即可确定出该层的保留信号向量,因此,仅需要对根据判决符号确定的待选符号进行筛选,不需要对该层的所有可能符号进行筛选,降低了信号检测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QRD-M算法树形搜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检测方法流程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第N层信号进行检测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星座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保留信号向量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检测方法流程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检测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对通过N层空间复用传输系统接收的的信号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对N-1层至1层进行检测时,首先确定该层信道空间接收的符号去除最近一次确定的信号向量对其的干扰及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的判决符号,进而确定与这些判决符号最相近的待选符号,再确定根据这些待选符号确定的信号向量中,哪些与当前信道空间接收到的信号向量去除相应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信号向量最相近,即可确定出该层的保留信号向量,因此,仅需要对根据判决符号确定的待选符号进行筛选,不需要对该层的所有可能符号进行筛选,降低了信号检测的复杂度。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包括:
S101、接收端根据通过N层空间复用传输系统接收的信号序列以及通过信道矩阵QR分解得到的酉矩阵,确定等效接收向量;
S102、接收端在第N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根据通过信道矩阵QR分解得到的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与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符号,并将确定的每个符号作为一个信号向量;
S103、对第N-1层信道空间至第1层信道空间中的每一层信道空间,接收端对最近一次确定的每个信号向量,根据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信号向量对其的干扰及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的判决符号,对每个判决符号均在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与其最相近的待选符号,并根据所有待选符号、确定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及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出与由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第N层至当前层的元素组成的信号向量去除相应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信号向量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
S104、根据在第1层信道空间确定的信号向量,确定信号检测结果。
通过对第N-1层信道空间至第1层信道空间中的每一层信道空间,接收端对最近一次确定的每个信号向量,确定该层信道空间接收的符号去除该信号向量对其的干扰及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的判决符号,并根据与判决符号相近的待选符号确定当前层的信号向量,降低了信号检测的复杂度。
在接收端接收到信号序列后,需要对该信号序列进行处理,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层检测,因此,在S101中,首先需要对信道矩阵进行QR分解,分解成酉矩阵及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其中N为信道空间的层数,并将接收到的信号序列左乘酉矩阵的转置矩阵,以实现对接收信号序列的分层,得到等效接收向量y=[y1,…yN]T
在进行分层检测时,较佳的,为了便于实施,可以设定每一层信道空间确定的信号向量个数相同,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可行方式设定每一层信道空间确定的信号向量个数,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每层信道空间确定的信号向量个数相同为例进行说明。
较佳的,可以通过两个信号之间的欧氏距离平方来确定两个信号之间的相近程度,两个信号之间的欧氏距离平方越小,两个信号之间的相近程度越大,因此,S102中与等效接收向量在该层的符号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符号,可以为:
与等效接收向量在该层的符号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欧氏距离平方最小的设定个数的符号;
S103中对每个判决符号均在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与其最相近的待选符号,可以为:
对每个判决符号均在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与其欧氏距离平方最小的待选符号;
S103中信号向量确定出与由等效接收向量的第N层至当前层的符号组成的信号向量去除相应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信号向量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可以为:
从由待选符号与确定该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组成的待选信号向量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该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通过第N层至当前层的信道空间传输后得到的信号向量与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第N层至当前层的元素组成的信号向量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最小,所述累积欧氏距离平方具体为两个信号向量的每一个对应符号之间的欧氏距离平方的和。
由于第N层信道空间传输的信号不会受其他信道空间传输的信号的干扰,因此信道矩阵经过QR分解后得到的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的第N行第N列的元素不为零,第N行其他元素均为零,而第N-1层至第1层信道空间传输的信号都会受其他信号传输的信号的干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对应第N-1层至第1层信道空间的每一行中不为零的元素个数均大于1,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第N层信道空间的符号进行检测的方法与对其他信道空间的符号检测的方法不同,并且需要从第N层信道空间开始检测。
较佳的,在对第N层进行检测时,确定符号与信号向量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欧氏距离平方为d1,q=|yN-rN,Nxq|2,其中yN为等效接收向量中第N行元素,rN,N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N行第N列的元素,xq为该符号,具体的,如图3所示,S102中接收端在第N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根据通过信道矩阵分解得到的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信号向量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符号具体包括:
S1021、接收端对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的每个符号,确定该符号与等效接收向量在该层的符号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的欧氏距离平方d1,q=|yN-rN,Nxq|2
S1022、确定欧氏距离平方d1,q最小的设定个数的符号。
通过公式d1,q=|yN-rN,Nxq|2来计算符号与等效接收向量对应该层的符号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之间的欧氏距离平方,进而选择d1,q最小的设定个数的符号,可以简单直观的确定出第N层要保留的符号。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其他可行方式进行与该层信道空间接收的符号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符号的确定,此处不再一一叙述。
在对其他层进行检测时,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跟据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以及等效信道增益确定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在发送前对应的信号,并从发送端可能发送的信号中确定与其较接近的信号,从而降低检测的复杂度,由于信道空间传输的信号会对其上层信道空间传输的信号产生干扰,因此每一层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与发送端发送的信号的关系为其中i为该层信道空间的编号,m∈{1,…,M},M为最近一次确定的信号向量的个数,ri,j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ri,i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i列的元素,Xj,m为第m个信道序列中的第j行的符号,yi为信号向量等效接收向量中第i行的元素。
因此,对每一层信道空间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根据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及最近一次确定的信号向量对该层信号的传输产生的干扰,及当前层的等效信道增益来确定判决符号,具体的,确定判决符号为
确定判决符号后,对每个判决符号确定设定个数的待选符号,由于待选符号与判决符号的欧氏距离平方小,相近程度高,与发送端发送的信号的相近程度也高,因此可以根据待选符号与最近一次确定的信号向量来确定当前层的信号向量,减小信号检测的复杂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待选符号的方法,具体包括:
对每个判决符号,确定该判决符号在星座图上所属的区域,并根据区域与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的映射关系,确定该区域对应的符号为待选符号,所述区域与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的映射关系具体为,确定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的星座点,及为每组两两之间平面距离最近的设定个数的星座点确定该组星座点的对应区域后,确定的每组星座点对应的符号与该组星座点的对应区域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对应区域中的任一星座点与该组星座点的平面距离的和小于与其它组星座点的平面距离的和。
具体的,对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采用4层空间复用传输的模式下,以16QAM调制方式下的检测为例,如图4所示,为每组两两之间平面距离最近的4个的星座点确定该组星座点的对应区域,确定的每组星座点对应的符号与该组星座点的对应区域间的映射关系如表1所示。表1中存储的是图4中星座点的编号。
区域 候选列表
1 13,14,15,16
2 9,11,13,15
3 9,10,11,12
4 5,6,13,14
5 1,5,9,13
6 1,2,9,10
7 5,6,7,8
8 1,3,5,7
9 1,2,3,4
表116QAM下的区域查找表
当进行待选符号确定时,若判决符号位于区域1,则待选符号为13、14、15、16,若判决符号位于区域3,则待选符号为9、10、11、12。
通过在星座图上划分区域的方法可以简单直观的确定判决符号的待选符号,降低信号检测的复杂度。
确定出待选符号后,就可以根据待选符号及确定该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以及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本层信道空间要保留的信号向量。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确定每个待选符号与确定该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组成的待选信号向量的欧氏距离平方增量,再将该欧氏距离平方增量与确定该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相加,得到待选信号向量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由于累积欧氏距离平方越小,待选信号向量与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第N层至当前层的元素组成的信号向量接近程度越高,可以确定设定个数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最小的待选信号向量为要保留的信号向量。实际应用中,如图5所示,S103中根据所有待选符号、确定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及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出与由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第N层至当前层的元素组成的信号向量去除相应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信号向量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包括:
S501、对每个待选符号,确定该待选符号与确定该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组成的待选信号向量;
S502、确定信号向量待选信号向量经过第N层信道空间至当前信道空间传输后的信号向量中对应当前层的符号;
S503、确定待选信号向量的欧氏距离平方增量其中为第i层信道空间中根据第m个判决符号确定的第a个待选符号,第i层信道空间为当前信道空间,m∈{1,…,M},M为前一层信道空间确定的信号向量的个数,a∈{1,…,A},A为当前层信道空间设定的根据每个判决符号确定的待选符号的个数,Xj,m为确定该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yi为等效接收向量中第i行的元素,ri,j为等效信道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ri,i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i列的元素;
S504、对每个待选符号,确定累积欧氏距离平方BM((m-1)×A+a)=bm(m)+di,(m-1)×a+a,其中,bm(m)为在第i+1层信道空间确定的第m个信号向量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BM((m-1)×A+a)为在第i层信道空间的第(m-1)×A+a个待选信道向量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
S505、从所述待选信号向量中,确定设定个数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最小的信号向量。
较佳的,在未编码系统中,接收端将第一层信道空间确定的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转化为比特输出即为检测结果。然而在编码的系统中,步骤S104可以通过软比特值计算来实现,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其他可行方式,设定检测结果,此处不再一一叙述。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树形搜索的形式实现,此时,对第N层进行检测时确定的欧氏距离平方即为树形搜索中的分支度量值,对第N-1至第一层进行检测时确定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即为累积分支度量值,欧氏距离平方增量即为累积分支度量值增量,具体的,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信号检测的方法,包括:
S601、通过对信道矩阵进行QR分解,确定信道矩阵的酉矩阵及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其中N为信道空间的层数;
S602、通过将接收信号向量左乘酉矩阵的转置矩阵,确定等效接收向量y=y=[y1,…yN]T,设定输出矩阵Xleft,输出矩阵为N*M矩阵,在初始设定时为空矩阵,设定bm为1*M的向量;。
S603、对于第N层符号进行搜索,接收端确定发送端能够在第N层发送的符号的符号集合,对集合中的每个符号,确定该符号的分支度量值d1,q=|yN-rN,Nxq|2,其中yN为等效接收向量中第N行元素,rN,N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N行第N列的元素,xq为该符号,将该分支度量值作为累积分支度量值保存在bm中;
S604、确定分支度量值最小的M个符号作为发送端在第N层发送的符号的M个保留符号,将保留符号保存在输出矩阵中,将保留符号对应的分支度量值保留在bm中。
S605、对于第N-1层至第1层符号进行搜索,对输出矩阵中的M个保留分支,确定M个判决符号其中i为该层信道空间的层数,ri,j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ri,i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i列的元素,为输出矩阵中第i行第m列的元素,m∈{1,…,M},yi为等效接收向量中第i行的元素。
S606、确定发送端能够在该层发送的所有符号的集合;
S607、对每个判决符号,根据区域与符号的映射关系确定集合中与判决量欧氏距离平方最小的A个符号,作为发送端在该层发送的符号的A个待选符号。
S608、根据M*A个待选符号及每个待选符号对应的保留分支确定M*A个分支度量值增量其中i为该层信道空间的层数,yi为等效接收向量中第i行的元素,ri,j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ri,i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i列的元素,为输出矩阵中第i行第m列的元素,m∈{1,…,M},为第i层信道中根据第m个判决量确定的第a个待选可能值,a∈{1,…,A};
S609、根据M*A个分支度量值增量确定M*A个累积分支度量值BM((m-1)×A+a)=bm(m)+di,(m-1)×A+a,其中,bm(m)为在第i+1层信道确定的第m个分支的累积分支度量值,BM((m-1)×A+a)为在第i层信道空间的第(m-1)×A+a个待选信道向量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
S610、确定M个最小的累积分支度量值,并确定其对应的分支,将其对应的分支作为待选保留分支,存入输出矩阵,将保留分支对应的累积分支度量值存入bm;
S611、根据在第1层信道空间确定的M个保留分支,确定信号检测结果。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701,用于根据通过N层空间复用传输系统接收的信号序列以及通过信道矩阵QR分解得到的酉矩阵,确定等效接收向量;
第二确定单元702,用于在第N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根据通过信道矩阵QR分解得到的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与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符号,并将确定的每个符号作为一个信号向量;
第三确定单元703,用于对第N-1层信道空间至第1层信道空间中的每一层信道空间,对最近一次确定的每个信号向量,根据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信号向量对其的干扰及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的判决符号,对每个判决符号均在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与其最相近的待选符号,并根据所有待选符号、确定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及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出与由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第N层至当前层的元素组成的信号向量去除相应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信号向量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
第四确定单元704,用于根据在第1层信道空间确定的信号向量,确定信号检测结果。
通过对第N-1层信道空间至第1层信道空间中的每一层信道空间,接收端对最近一次确定的每个信号向量,确定该层信道空间接收的符号去除该信号向量对其的干扰及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的判决符号,并根据与判决符号相近的待选符号确定当前层的信号向量,降低了信号检测的复杂度。
在接收端接收到信号序列后,需要对该信号序列进行处理,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层检测,因此第一确定单元701首先需要对信道矩阵进行QR分解,分解成酉矩阵及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其中N为信道空间的层数,并将接收到的信号序列左乘酉矩阵的转置矩阵,以实现对接收信号序列的分层,得到等效接收向量y=[y1,…yN]T
在进行分层检测时,较佳的,为了便于实施,可以设定每一层信道空间确定的信号向量个数相同,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可行方式设定每一层信道空间确定的信号向量个数,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每层信道空间确定的信号向量个数相同为例进行说明。
较佳的,可以通过两个信号之间的欧氏距离平方来确定两个信号之间的相近程度,两个信号之间的欧氏距离平方越小,两个信号之间的相近程度越大,因此,与等效接收向量在该层的符号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符号,可以为:
与等效接收向量在该层的符号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欧氏距离平方最小的设定个数的符号;
对每个判决符号均在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与其最相近的待选符号,可以为:
对每个判决符号均在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与其欧氏距离平方最小的待选符号;
确定出与由等效接收向量的第N层至当前层的符号组成的信号向量去除相应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信号向量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可以为:
从由待选符号与确定该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组成的待选信号向量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该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通过第N层至当前层的信道空间传输后得到的信号向量与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第N层至当前层的元素组成的信号向量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最小,所述累积欧氏距离平方具体为两个信号向量的每一个对应符号之间的欧氏距离平方的和。
由于第N层信道空间传输的信号不会受其他信道空间传输的信号的干扰,因此信道矩阵经过QR分解后得到的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的第N行第N列的元素不为零,第N行其他元素均为零,而第N-1层至第1层信道空间传输的信号都会受其他信号传输的信号的干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对应第N-1层至第1层信道空间的每一行中不为零的元素个数均大于1,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第N层信道空间的符号进行检测的方法与对其他信道空间的符号检测的方法不同,并且需要从第N层信道空间开始检测。
较佳的,在对第N层进行检测时,确定符号与信号向量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欧氏距离平方为d1,q=|yN-rN,Nxq|2,其中yN为等效接收向量中第N行元素,rN,N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N行第N列的元素,xq为该符号,具体的,第二确定单元702中在第N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根据通过信道矩阵分解得到的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与信号向量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符号具体包括:
对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的每个符号,确定该符号与等效接收向量在该层的符号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的欧氏距离平方d1,q=|yN-rN,Nxq|2,其中yN为等效接收向量中第N行元素,rN,N为信号向量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N行第N列的元素,xq为该符号;
确定欧氏距离平方d1,q最小的设定个数的符号。
通过公式d1,q=|yN-rN,Nxq|2来计算符号与信号向量等效接收向量对应该层的符号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之间的欧氏距离平方,进而选择d1,q最小的设定个数的符号,可以简单直观的确定出第N层要保留的符号。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其他可行方式进行与该层信道空间接收的符号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符号的确定,此处不再一一叙述。
在对其他层进行检测时,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跟据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以及等效信道增益确定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在发送前对应的信号,并从发送端可能发送的信号中确定与其较接近的信号,从而降低检测的复杂度,由于信道空间传输的信号会对其上层信道空间传输的信号产生干扰,因此每一层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与发送端发送的信号的关系为其中为该层信道空间的编号,m∈{1,…,M},M为最近一次确定的信号向量的个数,ri,j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ri,i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i列的元素,Xj,m为第m个信道序列中的第j行的符号,yi为信号向量等效接收向量中第i行的元素。
因此,对每一层信道空间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根据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及最近一次确定的信号向量对该层信号的传输产生的干扰,及当前层的等效信道增益来确定判决符号,具体的,确定判决符号为确定判决符号后,对每个判决符号确定设定个数的待选符号,由于待选符号与判决符号的欧氏距离平方小,相近程度高,与发送端发送的信号的相近程度也高,因此可以根据待选符号与最近一次确定的信号向量来确定当前层的信号向量,减低信号检测的复杂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待选符号的方法,具体包括:
对每个判决符号,确定该判决符号在星座图上所属的区域,并根据区域与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的映射关系,确定该区域对应的符号为待选符号,所述区域与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的映射关系具体为,确定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的星座点,及为每组两两之间平面距离最近的设定个数的星座点确定该组星座点的对应区域后,确定的每组星座点对应的符号与该组星座点的对应区域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对应区域中的任一星座点与该组星座点的平面距离的和小于与其它组星座点的平面距离的和。
具体的,对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采用4层空间复用传输的模式下,以16QAM调制方式下的检测为例,如图4所示,为每组两两之间平面距离最近的4个的星座点确定该组星座点的对应区域,确定的每组星座点对应的符号与该组星座点的对应区域间的映射关系如表2所示。表2中存储的是图4中星座点的编号。
区域 候选列表
1 13,14,15,16
2 9,11,13,15
3 9,10,11,12
4 5,6,13,14
5 1,5,9,13
6 1,2,9,10
7 5,6,7,8
8 1,3,5,7
9 1,2,3,4
表216QAM下的区域查找表
当进行待选符号确定时,若判决符号位于区域1,则待选符号为13、14、15、16,若判决符号位于区域3,则待选符号为9、10、11、12。
通过在星座图上划分区域的方法可以简单直观的确定判决符号的待选符号,降低了信号检测的复杂度。
确定出待选符号后,就可以根据待选符号及确定该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以及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本层信道空间要保留的信号向量。本发明是实例中首先确定每个待选符号与确定该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组成的待选信号向量的欧氏距离平方增量,再将该欧氏距离平方增量与确定该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相加,得到待选信号向量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由于累积欧氏距离平方越小,待选信号向量与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第N层至当前层的元素组成的信号向量接近程度越高,可以确定设定个数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最小的待选信号向量为要保留的信号向量。实际应用中,第三确定单元703中根据所有待选符号、确定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及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出与由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第N层至当前层的元素组成的信号向量去除相应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信号向量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具体用于:
对每个待选符号,确定该待选符号与确定该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组成的待选信号向量;
确定信号向量待选信号向量经过第N层信道空间至当前信道空间传输后的信号向量中对应当前层的符号;
确定待选信号向量的欧氏距离平方增量其中i为该层信道空间的编号,为第i层信道空间中根据第m个判决符号确定的第a个待选符号,m∈{1,…,M},M为前一层信道空间确定的信号向量的个数,a∈{1,…,A},A为当前层信道空间设定的根据每个判决符号确定的待选符号的个数,Xj,m为确定该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yi为等效接收向量中第i行的元素,ri,j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ri,i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i列的元素;
对每个待选符号,确定累积欧氏距离平方BM((m-1)×A+a)=bm(m)+di,(m-1)×A+a,其中,bm(m)为在第i+1层信道空间确定的第m个信号向量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BM((m-1)×A+a)为在第i层信道空间的第(m-1)×A+a个待选信道向量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
从待选信号向量中确定设定个数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最小的信号向量,并将该向量对应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保存在bm中。
较佳的,在未编码系统中,接收端将第一层信道空间确定的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转化为比特输出即为检测结果。然而在编码的系统中,第四确定单元704用于计算第一层信道空间确定的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转化为比特的软比特值,并根据该软比特值确定检测结果,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其他可行方式,设定检测结果,此处不再一一叙述。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树形搜索的形式实现,此时,对第N层进行检测时确定的欧氏距离平方即为树形搜索中的分支度量值,对第N-1至第一层进行检测时确定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即为累积分支度量值,欧氏距离平方增量即为累积分支度量值增量,具体的,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信号检测的方法,包括:
S601、通过对信道矩阵进行QR分解,确定信道矩阵的酉矩阵及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其中N为信道空间的层数;
S602、通过将接收信号向量左乘酉矩阵的转置矩阵,确定等效接收向量y=[y1,…yN]T,设定输出矩阵Xleft,输出矩阵为N*M矩阵,在初始设定时为空矩阵,设定bm为1*M的向量;
S603、对于第N层符号进行搜索,接收端确定发送端能够在第N层发送的符号的符号集合,对集合中的每个符号,确定该符号的分支度量值d1,q=|yN-rN,Nxq|2,其中yN为等效接收向量中第N行元素,rN,N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N行第N列的元素,xq为该符号,将分值度量值作为累积分值度量值保存在bm中;
S604、确定分支度量值最小的M个符号作为发送端在第N层发送的符号的M个保留符号,将保留符号保存在输出矩阵中,将保留符号对应的分支度量值保留在bm中;
S605、对于第N-1层至第1层符号进行搜索,对输出矩阵中的M个保留分支,确定M个判决符号其中i为该层信道空间的层数,ri,j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ri,i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i列的元素,为输出矩阵中第i行第m列的元素,m∈{1,…,M},yi为等效接收向量中第i行的元素;
S606、确定发送端能够在该层发送的所有符号的集合;
S607、对每个判决符号,根据区域与符号的映射关系确定集合中与判决量欧氏距离平方最小的A个符号,作为发送端在该层发送的符号的A个待选符号;
S608、根据M*A个待选符号及每个待选符号对应的保留分支确定M*A个分支度量值增量其中,其中i为该层信道空间的层数,yi为等效接收向量中第i行的元素,ri,j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ri,i为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i列的元素,为输出矩阵中第i行第m列的元素,m∈{1,…,M},为第i层信道中根据第m个判决量确定的第a个待选可能值,a∈{1,…,A};
S609、根据M*A个分支度量值增量确定M*A个累积分支度量值BM((m-1)×A+a)=bm(m)+di,(m-1)×A+a,其中,bm(m)为在第i+1层信道确定的第m个分支的累积分支度量值,BM((m-1)×A+a)为在第i层信道空间的第(m-1)×A+a个待选信道向量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
S610、确定M个最小的累积分支度量值,并确定其对应的分支,将其对应的分支作为待选保留分支,存入输出矩阵,将保留分支对应的累积分支度量值存入bm;
S611、根据在第1层信道空间确定的M个保留分支,确定信号检测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对通过N层空间复用传输系统接收的的信号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对N-1层至1层进行检测时,首先确定该层信道空间接收的符号去除最近一次确定的信号向量对其的干扰及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的判决符号,进而确定与这些判决符号最相近的待选符号,再确定根据这些待选符号确定的信号向量中,哪些与当前信道空间接收到的信号向量去除相应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信号向量最相近,即可确定出该层的保留信号向量,因此,仅需要对根据判决符号确定的待选符号进行筛选,不需要对该层的所有可能符号进行筛选,降低了信号检测的复杂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端根据通过N层空间复用传输系统接收的信号序列以及通过信道矩阵QR分解得到的酉矩阵,确定等效接收向量;
接收端在第N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根据通过信道矩阵QR分解得到的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与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符号,并将确定的每个符号作为一个信号向量;
对第N-1层信道空间至第1层信道空间中的每一层信道空间,接收端对最近一次确定的每个信号向量,根据所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信号向量对其的干扰及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的判决符号,对每个判决符号均在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与其最相近的待选符号,并根据所有待选符号、确定所述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及所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出与由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第N层至当前层的元素组成的信号向量去除相应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信号向量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
根据在第1层信道空间确定的信号向量,确定信号检测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层信道空间确定的信号向量个数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符号,具体包括:
与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欧氏距离平方最小的设定个数的符号;
所述对每个判决符号均在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与其最相近的待选符号,具体包括:
对每个判决符号均在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与其欧氏距离平方最小的待选符号;
所述确定出与由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第N层至当前层的元素组成的信号向量去除相应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信号向量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具体包括:
从由待选符号与确定该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组成的待选信号向量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该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通过第N层至当前层的信道空间传输后得到的信号向量与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第N层至当前层的元素组成的信号向量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最小,所述累积欧氏距离平方具体为两个信号向量的每一个对应符号之间的欧氏距离平方的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在第N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确定所述等效接收向量在该层的符号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的符号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符号,具体包括:
所述接收端对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的每个符号,确定该符号与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的欧氏距离平方d1,q=|yN-rN,Nxq|2,其中yN为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第N行元素,rN,N为所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N行第N列的元素,xq为该符号;
确定欧氏距离平方d1,q最小的设定个数的符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对最近一次确定的每个信号向量,根据所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信号向量对其的干扰及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的判决符号,包括:
对最近一次确定的每个信号向量,确定该信号向量的判决符号为:
其中i为该层信道空间的编号,m∈{1,…,M},M为最近一次确定的信号向量的个数,ri,j为所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ri,i为所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i列的元素,Xj,m为第m个信道向量中的第j行的符号,yi为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第i行的元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个判决符号均在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与其最相近的待选符号,具体包括:
对每个判决符号,确定该判决符号在星座图上所属的区域,并根据区域与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的映射关系,确定该区域对应的符号为待选符号,所述区域与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的映射关系具体为,确定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的星座点,及为每组两两之间平面距离最近的设定个数的星座点确定该组星座点的对应区域后,确定的每组星座点对应的符号与该组星座点的对应区域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对应区域中的任一星座点与该组星座点的平面距离的和小于与其它组星座点的平面距离的和。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有待选符号、确定所述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及所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出与由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第N层至当前层的元素组成的信号向量去除相应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信号向量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具体包括:
对每个待选符号,确定该待选符号与确定该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组成的待选信号向量;
确定所述待选信号向量经过第N层信道空间至当前信道空间传输后的信号向量中对应当前层的符号;
确定所述待选信号向量的欧氏距离平方增量其中,i为该层信道空间的编号,为第i层信道空间中根据第m个判决符号确定的第a个待选符号,m∈{1,…,M},M为前一层信道空间确定的信号向量的个数,a∈{1,…,A},A为当前层信道空间设定的根据每个判决符号确定的待选符号的个数,所述Xj,m为确定该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yi为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第i行的元素,ri,j为所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ri,i为所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i列的元素;
对每个待选符号,确定累积欧氏距离平方BM((m-1)×A+a)=bm(m)+di,(m-1)×A+a,其中,bm(m)为在第i+1层信道空间确定的第m个信号向量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BM((m-1)×A+a)为在第i层信道空间的第(m-1)×A+a个待选信道向量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
从所述待选信号向量中,确定设定个数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最小的信号向量。
8.一种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通过N层空间复用传输系统接收的信号序列以及通过信道矩阵QR分解得到的酉矩阵,确定等效接收向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第N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根据通过信道矩阵QR分解得到的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与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符号,并将确定的每个符号作为一个信号向量;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对第N-1层信道空间至第1层信道空间中的每一层信道空间,接收端对最近一次确定的每个信号向量,根据所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信号向量对其的干扰及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的判决符号,对每个判决符号均在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与其最相近的待选符号,并根据所有待选符号、确定所述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及所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出与由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第N层至当前层的元素组成的信号向量去除相应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信号向量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在第1层信道空间确定的信号向量,确定信号检测结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层信道空间确定的信号向量个数相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等效接收向量在该层的符号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符号,具体包括:
与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欧氏距离平方最小的设定个数的符号;
所述对每个判决符号均在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与其最相近的待选符号,具体包括:
对每个判决符号均在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与其欧氏距离平方最小的待选符号;
所述确定出与由所述等效接收向量的第N层至当前层的符号组成的信号向量去除相应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信号向量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具体包括:
从由待选符号与确定该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组成的待选信号向量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该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通过第N层至当前层的信道空间传输后得到的信号向量与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第N层至当前层的元素组成的信号向量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最小,所述累积欧氏距离平方具体为两个信号向量的每一个对应符号之间的欧氏距离平方的和。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在第N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确定所述等效接收向量在该层的符号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的符号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符号,具体用于:
所述接收端对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的每个符号,确定该符号与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对应该层的元素去除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符号的欧氏距离平方d1,q=|yN-rN,Nxq|2,其中yN为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第N行元素,rN,N为所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N行第N列的元素,xq为该符号;
确定欧氏距离平方d1,q最小的设定个数的符号。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对最近一次确定的每个信号向量,根据所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所述等效接收向量在该层的符号去除该信号向量对其的干扰及该层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的判决符号,具体用于:
对最近一次确定的每个信号向量,确定该信号向量的判决符号为:
其中i为该层信道空间的编号,m∈{1,…,M},M为最近一次确定的信号向量的个数,ri,j为所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ri,i为所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i列的元素,Xj,m为第m个信道序列中的第j行的符号,yi为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第i行的元素。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对每个判决符号均在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中确定设定个数的与其最相近的待选符号,具体用于:
对每个判决符号,确定该判决符号在星座图上所属的区域,并根据区域与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的映射关系,确定该区域对应的符号为待选符号,所述区域与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的映射关系具体为,确定该层信道空间对应的符号的星座点,及为每组两两之间平面距离最近的设定个数的星座点确定该组星座点的对应区域后,确定的每组星座点对应的符号与该组星座点的对应区域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对应区域中的任一星座点与该组星座点的平面距离的和小于与其它组星座点的平面距离的和。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单元根据所有待选符号、确定所述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及所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确定出与由所述等效接收向量的第N层至当前层的符号组成的信号向量去除相应信道空间的等效信道增益的影响后得到的信号向量最相近的设定个数的信号向量,具体用于:
对每个待选符号,确定该待选符号与确定该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组成的待选信号向量;
确定所述待选信号向量经过第N层信道空间至当前信道空间传输后的信号向量中对应当前层的符号;
确定所述待选信号向量的欧氏距离平方增量其中,i为该层信道空间的编号,为第i层信道空间中根据第m个判决符号确定的第a个待选符号,m∈{1,…,M},M为前一层信道空间确定的信号向量的个数,a∈{1,…,A},A为当前层信道空间设定的根据每个判决符号确定的待选符号的个数,所述Xj,m为确定该待选符号的信号向量,yi为所述等效接收向量中第i行的元素,ri,j为所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ri,i为所述上三角等效信道增益矩阵中第i行第i列的元素;
对每个待选符号,确定累积欧氏距离平方BM((m-1)×A+a)=bm(m)+di,(m-1)×A+a,其中,bm(m)为在第i+1层信道空间确定的第m个信号向量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BM((m-1)×A+a)为在第i层信道空间的第(m-1)×A+a个待选信道向量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
从所述待选信号向量中,确定设定个数的累积欧氏距离平方最小的信号向量。
CN201210529634.7A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信号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8732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29634.7A CN103873203B (zh)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信号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13/088818 WO2014090121A1 (zh) 2012-12-10 2013-12-06 一种信号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29634.7A CN103873203B (zh)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信号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3203A CN103873203A (zh) 2014-06-18
CN103873203B true CN103873203B (zh) 2017-05-24

Family

ID=50911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29634.7A Active CN103873203B (zh)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信号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73203B (zh)
WO (1) WO20140901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7132B (zh) * 2016-02-01 2019-05-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075995B (zh) * 2016-11-10 2020-07-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调制方式检测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3293A (zh) * 2006-03-20 2007-09-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生存节点选择和符号译码方法
CN101188478A (zh) * 2006-11-17 2008-05-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层空时码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
CN101662342A (zh) * 2009-09-25 2010-03-03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信号检测方法和装置
KR20110007157A (ko) * 2008-04-04 2011-01-21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이동통신시스템, 수신장치 및 방법
CN102263579A (zh) * 2011-08-01 2011-11-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判断无线通信用户设备是否配对和进行配对的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2325A (zh) * 2007-03-23 2007-08-22 东南大学 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空分复用的最大似然简化检测方法
JP5043702B2 (ja) * 2008-02-05 2012-10-10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工業大学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8588316B2 (en) * 2008-12-24 2013-11-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QR decom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supporting interference whiten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3293A (zh) * 2006-03-20 2007-09-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生存节点选择和符号译码方法
CN101188478A (zh) * 2006-11-17 2008-05-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层空时码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
KR20110007157A (ko) * 2008-04-04 2011-01-21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이동통신시스템, 수신장치 및 방법
CN101662342A (zh) * 2009-09-25 2010-03-03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信号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2263579A (zh) * 2011-08-01 2011-11-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判断无线通信用户设备是否配对和进行配对的方法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IMO系统中迭代检测技术研究;陈亮;《万方学术论文数据库》;20100719;正文第1-11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3203A (zh) 2014-06-18
WO2014090121A1 (zh) 2014-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04958B2 (ja) 多重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空間マルチプレックス方式の検出装置及び方法
US8223895B2 (en) Signal separating device and signal separating method
RU2419976C2 (ru) Система мультиплекс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с многими входами и выходами и способ разделения сигналов
CN107005504A (zh) 用于通过降低复杂度的树搜索检测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79511B (zh) 最大似然ml接收机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EP3304836B1 (en) Parallel processing of sphere decoders and other vector finding approaches using tree search
CN103973602B (zh) 信号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6856461A (zh) 一种干扰估计方法和设备
CN103873203B (zh) 一种信号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56406B (zh) 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中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161322A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装置
US793683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OFDMA parallel architecture scheduler
CN108075995A (zh) 一种调制方式检测方法和装置
JP2006211131A (ja) 受信機および受信方法
JP4802149B2 (ja) 信号検出装置及び信号検出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と記録媒体
JP2010246067A (ja) Mimo送信装置
CN103873118B (zh) 一种码本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7027132B (zh) 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022985B (zh) 一种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867460B (zh) 信噪比获取装置、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CN103813374A (zh) 一种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5101241B (zh) 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5087005B (zh) 灵活帧结构仿真系统的上行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2882815B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数据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07107955A2 (en) Improved throughput for sphere decod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9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