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63957B - 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及系统和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及系统和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63957B
CN103863957B CN201310751087.1A CN201310751087A CN103863957B CN 103863957 B CN103863957 B CN 103863957B CN 201310751087 A CN201310751087 A CN 201310751087A CN 103863957 B CN103863957 B CN 103863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auxiliary
joint arm
building form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510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63957A (zh
Inventor
李松云
侯中祥
章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5108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63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63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3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63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3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用副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及系统和工程机械。该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n个节臂中,为每个节臂安装可前后连接的电阻,第i个节臂上的电阻阻值Ri=r×Ki-1,其中,n≥1,1≤i≤n,r为基准值,K为除1以外的实数;b、取n个节臂中的任意m个节臂依次连接形成副臂,并将m个节臂上的各电阻依次串联;c、测出m个节臂上各电阻的总阻值,并根据该总阻值得到i的分布。采用本发明的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或副臂组成方式识别系统时,能够有效识别副臂的组成方式,进而能够得到副臂的长度,从而能够为副臂工况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Description

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及系统和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用副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及系统和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轮式起重机的主臂因受到其自身伸缩机构布置困难、自重大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在转场过程中,对公路行驶灵活性的客观要求,其主臂的长度受到很大限制。为了适应作业过程中对起重机大吊副、高起升高度的要求,常采用在起重机主臂上增设副臂来解决。作为主臂的补充和发展,副臂有效地提高了起重机的工作幅度和起升高度。
目前,常见的副臂(也称为塔副臂)一般由数目较多的节臂(如桁架臂)依次相连形成,其中的大部分节臂为通用部件,即这些节臂是从一组节臂中根据暂时需要予以选用的。副臂由不同节臂组成时,副臂的长度随之不同,采用不同的副臂长度将直接影响轮式起重机的吊载性能。
现有技术中,在考虑不同的副臂长度对于吊载性能的影响时,主要采用确定副臂工况的方式,即在安装完各节臂后由操作人员在显示器上自行选定工况,然后由系统通过该选定的工况进行力矩计算和安全边界计算。
然而,这种方式受到操作人员的主观影响较大,可能导致选定的工况与实际相差较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针对这种不足进行改进,以便更加适应使用需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以便能够有效识别副臂的组成方式,进而能够得到副臂的长度,从而能够为副臂工况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具体而言,该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n个节臂中,为每个节臂安装可前后连接的电阻,第i个节臂上的电阻阻值Ri=r×Ki-1,其中,n≥1,1≤i≤n,r为基准值,K为除1以外的实数;b、在依次连接形成副臂的m个节臂中,将m个节臂上的各电阻依次串联,m≤n;c、测出m个节臂上各电阻的总阻值,并根据该总阻值得到i的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K为大于1的自然数。
进一步地,所述K为2。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臂组成方式识别系统,以便能够有效识别副臂的组成方式,进而能够得到副臂的长度,从而能够为副臂工况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具体而言,该副臂组成方式识别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m个电阻和控制器,其中:m个电阻分别安装于依次相连形成副臂的m个节臂上,该m个节臂为n个节臂中的任一一组节臂;在n个节臂中,每个节臂均安装有电阻,第i个节臂上的电阻阻值Ri=r×Ki-1,其中,n≥1,1≤i≤n,r为基准值,K为除1以外的实数;在依次串联的m个电阻中,第一个电阻和最后一个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计算m个电阻的总阻值,并根据该总阻值计算出i的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m个电阻的总阻值;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m个电阻的总阻值计算出i的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n个节臂中各节臂的长度;第三计算模块,用于根据i的分布及其对应的节臂长度计算出副臂的总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K为大于1的自然数。
进一步地,所述K为2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以有效降低操作人员的主观性对副臂工况选择的影响。
具体而言,该工程机械包括由多个节臂依次相连形成的副臂,该工程机械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副臂组成方式识别系统。
进一步地,该工程机械为轮式起重机。
采用本发明的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或系统时,由于在选用于构成副臂的n个节臂中,每个节臂安装有可前后连接的电阻,第i个节臂上的电阻阻值Ri=r×Ki-1,当n个节臂中的任意m个节臂依次连接形成副臂时,将m个节臂上的各电阻依次串联,这样即可易于获得或计算m个电阻的总阻值,该总阻值与i的分布一一对应,从而能够得知具体采用了n个节臂中的哪些节臂构成副臂,由于n个节臂的尺寸(如长度)已知,因而也易于得到副臂的尺寸;由此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或系统能够有效识别副臂的组成方式,易于得到副臂的长度,从而能够为副臂工况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本发明的工程机械具有上述的副臂组成方式识别系统,因而能够有效降低操作人员的主观性对副臂工况选择的影响。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副臂组成方式识别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本部分中对具体结构的描述及描述顺序仅是对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限制作用。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形下,本部分中的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n个节臂中,为每个节臂安装可前后连接的电阻,第i个节臂上的电阻阻值Ri=r×2i-1,其中,n≥1,1≤i≤n,r为基准值;b、在依次连接形成副臂的m个节臂中,将m个节臂上的各电阻依次串联,m≤n;c、测出m个节臂上各电阻的总阻值,并根据该总阻值得到i的分布。
结合图1所示,图1中,虚线表示电缆,本发明二提供的一种副臂组成方式识别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m个电阻和控制器1,m个电阻包括R1,...,Rm-2,Rm-1和Rm,其中:m个电阻分别安装于依次相连形成副臂的m个节臂上,该m个节臂包括L1,...,Lm-2,Lm-1和Lm,该m个节臂为n个节臂中的任一一组节臂;在n个节臂中,每个节臂均安装有电阻,第i个节臂上的电阻阻值Ri=r×2i-1,其中,n≥1,1≤i≤n,r为基准值;在依次串联的m个电阻中,第一个电阻和最后一个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控制器1;控制器1用于计算m个电阻的总阻值,并根据该总阻值计算出i的分布。
下面结合图1及具体的场景说明一下实施例二的原理和技术效果。由于m个电阻依次串联,并连接到控制器1上,控制器1可以计算出m个电阻的总阻值,例如,假设控制器1算出的m个电阻的总阻值为51r,由于51r=(20+21+24+25)r,因此,可以判断副臂由在n个节臂中的第1、2、5和6节臂组成,1、2、5和6即是i的分布;换言之,由于n个节臂中的每个节臂的电阻阻值不同,第i个节臂上的电阻阻值Ri=r×2i-1,因此,n个节臂中不同组合的节臂具有不同的总阻值(即每一总阻值与一个节臂组合一一对应),所以根据总阻值能够计算出对应节臂组合中每一节臂对应的i值。由上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副臂组成方式识别系统能够有效识别副臂的组成方式,易于得到副臂的长度,从而能够为副臂工况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实施例一的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实施例二的类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m个电阻的总阻值不限于通过控制器实现,也可以采用已知方案实现。
结合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施例二还可以作如下一种优化:控制器1包括第一计算模块11和第二计算模块12,其中,第一计算模块11用于计算m个电阻的总阻值,第二计算模块12,用于根据m个电阻的总阻值计算出i的分布;进一步地,控制器1还包括第三计算模块13和存储模块14,其中,存储模块14用于(预先)存储n个节臂中各节臂的长度,第三计算模块14用于根据i的分布及其对应的节臂长度计算出副臂的总长度,这样即可方便计算出副臂的长度。
另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节臂上可以设置相应的电缆,在各节臂的电缆中设置对应阻值的电阻,从而便于在副臂组装完成后将各电缆依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Ri=r×2i-1,但在其他对应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Ri=r×Ki-1,其中,K为大于1的自然数,或者为除1以外的实数,这样也能达到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其他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如轮式起重机,该工程机械包括由多个节臂依次相连形成的副臂,该工程机械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任一种副臂组成方式识别系统,由于上述的副臂组成方式识别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该工程机械能够有效降低操作人员的主观性对副臂工况选择的影响;其相应部分的具体实施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其他部分的具体实施过程可参见现有技术的相关描述,兹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n个节臂中,为每个节臂安装可前后连接的电阻,第i个节臂上的电阻阻值Ri=r×Ki-1,其中,n≥1,1≤i≤n,r为基准值,K为除1以外的实数;
b、在依次连接形成副臂的m个节臂中,将m个节臂上的各电阻依次串联,m≤n;
c、测出m个节臂上各电阻的总阻值,并根据该总阻值得到i的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为大于1的自然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为2。
4.一种副臂组成方式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的m个电阻和控制器,其中:
m个电阻分别安装于依次相连形成副臂的m个节臂上,该m个节臂为n个节臂中的任一一组节臂;在n个节臂中,每个节臂均安装有电阻,第i个节臂上的电阻阻值Ri=r×Ki-1,其中,n≥1,1≤i≤n,r为基准值,K为除1以外的实数;
在依次串联的m个电阻中,第一个电阻和最后一个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计算m个电阻的总阻值,并根据该总阻值计算出i的分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臂组成方式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m个电阻的总阻值;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m个电阻的总阻值计算出i的分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臂组成方式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n个节臂中各节臂的长度;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根据i的分布及其对应的节臂长度计算出副臂的总长度。
7.如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副臂组成方式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K为大于1的自然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副臂组成方式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K为2。
9.一种工程机械,包括由多个节臂依次相连形成的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设置有权利要求4至8任一项所述的副臂组成方式识别系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为轮式起重机。
CN201310751087.1A 2013-12-31 2013-12-31 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及系统和工程机械 Active CN103863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1087.1A CN103863957B (zh) 2013-12-31 2013-12-31 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及系统和工程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1087.1A CN103863957B (zh) 2013-12-31 2013-12-31 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及系统和工程机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3957A CN103863957A (zh) 2014-06-18
CN103863957B true CN103863957B (zh) 2016-05-11

Family

ID=50903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51087.1A Active CN103863957B (zh) 2013-12-31 2013-12-31 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及系统和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6395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00064A (en) * 1928-03-05 1928-11-08 Cutler Hammer Mfg Co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ontrollers for electric motors
EP1410944A1 (de) * 2002-10-17 2004-04-21 Franz Plasser Bahnbaumaschinen-Industriegesellschaft m.b.H. Verfahren zum Verlegen eines Fahrleitungsseiles und Maschine
CN101525107A (zh) * 2009-03-20 2009-09-09 深圳市科姆龙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变频起重控制系统
CN201347326Y (zh) * 2008-12-23 2009-11-18 上海港研实业有限公司 集装箱堆场起重机移动集装箱自动确认装置
CN101723264A (zh) * 2009-12-09 2010-06-09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伸缩臂检测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起重机
CN103420289A (zh) * 2013-07-23 2013-12-04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自动识别方法、自动识别装置及起重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00064A (en) * 1928-03-05 1928-11-08 Cutler Hammer Mfg Co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ontrollers for electric motors
EP1410944A1 (de) * 2002-10-17 2004-04-21 Franz Plasser Bahnbaumaschinen-Industriegesellschaft m.b.H. Verfahren zum Verlegen eines Fahrleitungsseiles und Maschine
CN201347326Y (zh) * 2008-12-23 2009-11-18 上海港研实业有限公司 集装箱堆场起重机移动集装箱自动确认装置
CN101525107A (zh) * 2009-03-20 2009-09-09 深圳市科姆龙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变频起重控制系统
CN101723264A (zh) * 2009-12-09 2010-06-09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伸缩臂检测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起重机
CN103420289A (zh) * 2013-07-23 2013-12-04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自动识别方法、自动识别装置及起重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3957A (zh) 201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35584B (zh) 配网系统单线图生成优化装置和方法
CN103218398B (zh) 智能变电站scl文件差异性比较方法
DE602004027224D1 (de) Zweiteiliger hauptausleger für einen gittermastkran und verfahren zum aufrichten davon
CN104133976A (zh) 一种索道式跨越架承载绳受力计算方法
CN103605814B (zh) 一种变电站改造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3863957B (zh) 副臂组成方式识别方法及系统和工程机械
ATE479220T1 (de) Optimierungsverfahren einer elektrischen verdrahtung, insbesondere in der aeronautik
CN109032855A (zh) 一种双控存储设备
CN103022945B (zh) 一种输电线路耐张塔跳线安装方法
CN104010236A (zh) 光路路径规划方法
CN207469091U (zh) 一种拉吊索锚固结构件
CN103795075B (zh) 变电站内输电线路三相电流不平衡导线相序排列调整方法
CN103434949B (zh) 超起装置及起重机
CN104505777A (zh) 一种阶梯式弯通电缆桥架
CN108520137A (zh) 一种适用于空间桁架结构的平面节点耦合处理方法
CN204633245U (zh) 一种便捷式电子束线组合套
CN205085641U (zh) 一种兆瓦级风电叶片零刻度牌定位工装
CN204096967U (zh) 桁架臂结构及工程机械
CN104917634B (zh) 一种路由器卡时钟频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663831A (zh) 一种拉吊索锚固结构件及拉吊索更换方法
CN207093943U (zh) 管路连接装置
CN102611599B (zh) 一种can总线控制网络及工程机械
CN206575090U (zh) 一种用于海洋平台电缆敷设滑轮装置
CN206542151U (zh) 一种高度可调式母线槽安装装置
CN105672132A (zh) 斜拉桥的调索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调索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