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7486B - 用于切削去除的切削工具组件的切削刀具、切削本体及夹持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切削去除的切削工具组件的切削刀具、切削本体及夹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7486B
CN103857486B CN201280045386.7A CN201280045386A CN103857486B CN 103857486 B CN103857486 B CN 103857486B CN 201280045386 A CN201280045386 A CN 201280045386A CN 103857486 B CN103857486 B CN 1038574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er
side surfaces
cutting tool
maintenance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53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7486A (zh
Inventor
G.赫奇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car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car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car Ltd filed Critical Iscar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IL2012/05040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3042127A1/en
Publication of CN103857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7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7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74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08Disc-type cut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16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 B23C5/20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with removable cutte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 B23C5/22Securing arrangements fo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 B23C5/2204Securing arrangements fo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with cutting inserts clamped against the walls of the recess in the cutter body by a clamping member acting upon the wall of a hole in the insert
    • B23C5/2208Securing arrangements fo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with cutting inserts clamped against the walls of the recess in the cutter body by a clamping member acting upon the wall of a hole in the insert for plate-like cutting inserts 
    • B23C5/2213Securing arrangements fo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with cutting inserts clamped against the walls of the recess in the cutter body by a clamping member acting upon the wall of a hole in the insert for plate-like cutting inserts  having a special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04Overall shape
    • B23C2200/0494Rectangul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16Supporting or bottom surfaces
    • B23C2200/165Supporting or bottom surfaces with one or more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36Other features of the milling insert not covered by B23C2200/04 - B23C2200/32
    • B23C2200/361Fixation ho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16Fixation of inserts or cutting bits in the tool
    • B23C2210/168Seats for cutting inserts, supports for replacable cutting b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utting Tools, Boring Holders, And Turrets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 Details Of Cut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切削刀具(14)形成有通向切削刀具(14)的刀具顶部表面(14A)和底部表面(14B)的切削孔口(32)。刀具顶部表面(14A)的平面视图中,切削刀具(14)和刀具孔口(32)两者都具有沿公共刀具纵轴线(AIL)伸长的长方形。孔口(32)包括分别沿刀具纵轴线(AIL)延伸的第一侧部表面(32A1)和第二侧部表面(32A2),以及分别关于刀具纵轴线(AIL)横向延伸的孔口第一端部表面(32B1)和第二端部表面(32B2)。孔口第一端部表面(32B1)和第二端部表面(32B2)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夹持唇部(32C1,32C2)。

Description

用于切削去除的切削工具组件的切削刀具、切削本体及夹持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主题大体上涉及用于切削去除的金属加工机械切削工具,并且具体地涉及切削工具本体和用于其的切削刀具,以及用于将切削刀具夹持到切削本体上的夹持机构。更确切地说,某些方面可具有对于构造成切削(在操作中,如,开槽或切槽)具有相对于其深度大致较窄的宽度的形状的工具的特定优点。
背景技术
切削工具组件通常使用切削刀具。切削刀具可通过将切削工具的夹持机构带至夹持位置来夹持到切削工具本体上。当需要替换切削刀具时,夹持机构可被带到非夹持位置,且切削刀具然后可从切削本体除去且被替换。
US7,431,539、US7,090,443、US6,986,866、US5,199,828、US5,156,502、US4,615,650和WO2009/019676公开了切削刀具和用于将切削刀具装固到其上的具有夹持机构的切削工具组件。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且改进的机械切削工具的切削刀具和/或切削本体和/或切削机构。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主题的第一方面,这里提供了一种切削刀具,其形成有通向切削刀具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的刀具孔口。在刀具顶部表面的平面视图中,切削刀具和切削孔口两者均具有长方形,其沿公共刀具纵轴线伸长。孔口包括分别沿刀具纵轴线延伸的第一侧部表面和第二侧部表面,以及分别关于刀具纵轴线横向地延伸的孔口的第一端部表面和第二端部表面。孔口的第一端部表面和第二端部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夹持唇部。
根据本申请的主题的另一个方面,这里提供了一种切削刀具,其具有刀具纵轴线,且包括相对的刀具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横穿刀具纵轴线延伸的相对的刀具的第一端部表面和第二端部表面,且各个端部表面均连接到刀具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上,沿刀具纵轴线延伸的相对的刀具的第一侧部表面和第二侧部表面,各个侧部表面均连接到刀具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上且连接到刀具的第一端部表面和第二端部表面上、限定在刀具的顶部表面、刀具第一端部表面和刀具第一侧部表面的交点处的刀具第一交点、限定在刀具顶部表面、刀具第一端部表面和刀具第二侧部表面的交点处的刀具第二交点、从刀具第一交点延伸至刀具第二交点的刀具刃口,以及通向刀具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的刀具孔口;刀具孔口包括沿刀具的纵轴线延伸的相对的孔口第一侧部表面和第二侧部表面,以及横穿刀具纵轴线延伸的相对的孔口第一端部表面和第二端部表面,且各个均连接到孔口的第一侧部表面和第二侧部表面上;其中在刀具的顶部表面的平面视图中,切削刀具和刀具孔口两者均具有长方形,其沿刀具纵轴线伸长;以及其中孔口的第一端部表面和第二端部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夹持唇部。
根据本申请的主题的又一个方面,这里提供了一种切削工具本体,其包括工具本体内部部分和从其延伸的工具本体保持部分;工具本体保持部分具有假想保持平面,且包括相对的保持底端和顶端、平行相对的保持第一侧部表面和第二侧部表面,其分别连接到保持底端和顶端上且分别位于假想保持平面的不同侧部上且与其平行,以及保持前端,其位于工具本体保持部分与工具本体内部部分相对的侧部上且连接到保持底端和顶端上,且连接到保持第一侧部表面和第二侧部表面上;保持顶端包括刀具凹穴,其仅由定向成关于保持平面横穿定向且连接到保持第一侧部表面和第二侧部表面和保持前端上的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以及与保持前端间隔开且定向成关于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和保持平面横穿定向的刀具凹穴第二支承区域限定;工具本体保持部分还包括通向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的紧固件开孔,以及与紧固件开孔交叉的螺钉开孔;其中保持顶端包括在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处的保持联锁布置,其在沿保持平面的方向上延伸,且构造成用于防止安装在其上的切削刀具在横穿保持平面的方向上的侧向移动。
根据本申请的主题的又一个方面,这里提供了一种切削工具组件,其包括切削工具本体,本体具有刀具凹穴、通向刀具凹穴的紧固件开孔、螺钉开孔和偏压开孔、紧固件、可收纳在螺钉开孔中且包括螺纹本体部分和螺钉促动器部分的偏压螺钉,以及偏压布置;紧固件包括可收纳在紧固件开孔中且形成有紧固件本体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的紧固件本体,以及构造成用于将切削刀具装固到刀具凹穴上的紧固件头部;紧固件本体第二凹口包括从紧固件本体的紧固件外周表面向内延伸的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以及从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延伸至紧固件外周表面且比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离紧固件头部更远的第二凹口第二抵靠表面;紧固件本体第一凹口构造成用于由螺钉促动器部分接合来在朝刀具凹穴的方向上推动紧固件头部;偏压布置可收纳在偏压开孔中,且包括偏压部件和构造成抵靠紧固件本体推动偏压部件的偏压弹簧;偏压部件包括构造成接合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且从而在远离刀具凹穴的方向上推动紧固件头部的偏压部件第一表面,以及横穿偏压部件第一表面延伸且构造成接合第二凹口第二抵靠表面且防止紧固件从刀具凹穴退出的偏压部件第二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主题的又一个方面,这里提供了一种切削工具组件,其包括组合的具有上文和下文描述的任何特征的切削刀具,以及具有上文和下文描述的任何特征的切削工具本体,且其包括紧固件、偏压螺钉和偏压布置;紧固件包括设置在紧固件开孔中且形成有紧固件本体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的紧固件本体,以及构造成用于将切削刀具装固到刀具凹穴上的紧固件头部;紧固件本体第二凹口包括从紧固件本体的紧固件外周表面向内延伸的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以及从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延伸至紧固件外周表面的第二凹口第二抵靠表面;第二凹口第二抵靠表面比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离紧固件开孔更远;偏压螺钉包括螺纹本体部分,以及可与紧固件本体第一凹口接合来用于引起紧固件头部朝刀具凹穴移动的促动器部分;偏压布置设置在偏压开孔中,且包括偏压部件和构造成抵靠紧固件本体推动偏压部件的偏压弹簧;偏压部件包括构造成接合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以在远离刀具凹穴的方向上推动紧固件头部的偏压部件第一表面,以及横穿偏压部件第一表面延伸且构造成接合第二凹口第二抵靠表面以防止紧固件从刀具凹穴退出的偏压部件第二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主题的其它方面,这里提供了一种夹持机构或切削工具紧固件或切削工具偏压布置,其具有上文或下文描述的任何特征。
将理解的是,上述内容为概述,且任何上述方面还可包括结合任何其它方面或下述内容描述的任何特征。具体而言,以下特征单独地或组合地可适用于任何以上方面:
A.各个孔口第一侧部表面和第二侧部表面可没有夹持唇部。
B.孔口的第一端部表面和第二端部表面两者可形成有夹持唇部。
C.各个夹持唇部可包括突出部分,突出部分在刀具顶部表面与底部表面之间且与刀具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间隔开的位置处最深地突入刀具孔口中。
D.刀具第三交点可限定在刀具底部表面、刀具第一端部表面和刀具第一侧部表面的交点处。
E.刀具第四交点可限定在刀具底部表面、刀具第一端部表面和刀具第二侧部表面的交点处。
F.刀具第一交点离刀具第三交点可比刀具第二交点离刀具第四交点更近。
G.刀具底部表面可形成有刀具联锁布置,以用于防止切削刀具沿横穿刀具纵轴线的方向的侧向移动。
H.联锁布置可包括形成在刀具底部表面中且在沿刀具纵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凹槽。凹槽可形成有在其各个侧部上的凹槽主凹口和凹槽空隙凹口。各个凹槽空隙凹口均可在凹槽主凹口与刀具底部表面之间延伸。
I.在刀具顶部表面的平面视图中,没有切削刀具部分在横穿刀具纵轴线的方向上比所述切削刃口或特定切削刃口突出更远。
J.刀具壁可限定在刀具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孔口第一侧部表面与刀具第一侧部表面之间。
K.刀具壁可包括刀具第一壁部分和位于刀具第一壁部分与刀具第一端部表面之间的刀具第二壁部分。
L.刀具的第一壁部分和第二壁部分可具有相应的刀具第一壁部分宽度和第二壁部分宽度。刀具的第一壁部分宽度和第二壁部分宽度可分别在垂直于刀具纵轴线的方向上从孔口第一侧部表面到刀具第一侧部表面测得;以及刀具第一壁部分宽度具有比刀具第二壁部分宽度更大的大小。
M.切削刀具可包括刀具第一壁和第二壁。刀具第一壁可限定在刀具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孔口的第一侧部表面和刀具的第一侧部表面之间。刀具第二壁可限定在刀具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孔口第二侧部表面与刀具第二侧部表面之间。
N.刀具第一壁和第二壁中的各个均可具有在垂直于刀具纵轴线的方向上测得的刀具最小壁宽度。刀具最小壁宽度可具有大于或等于0.7mm的大小。
O.在垂直于刀具纵轴线的方向上从刀具第一侧部表面到刀具第二侧部表面测得的刀具最大宽度可具有小于5mm的大小。
P.刀具孔口和切削刀具的长方形都可为矩形。
Q.刀具孔口可为椭圆形,且切削刀具可为矩形。
R.切削刀具可具有关于刀具孔口轴线的180度旋转对称,轴线在垂直于刀具纵轴线的方向上延伸且穿过刀具孔口的中心。
S.保持联锁布置可包括设置在紧固件孔口的不同侧部上的保持联锁布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T.保持联锁布置的第一部分可具有保持联锁布置第一部分最大宽度大小,其大小大于保持联锁布置第二部最大宽度大小,两者可沿垂直于保持平面的保持宽度轴线测得。
U.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可相对于保持平面倾斜。
V.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可包括沿纵向延伸的支承区域第一倾斜部分,其连接到保持第一侧部表面上且与保持第一侧部表面形成钝角的支座表面第一内角,且延伸至支承区域第二倾斜部分,且与支承区域第一倾斜部分形成钝角的支座表面第二内角。
W.保持联锁布置可为凸脊形式。
X.工具本体保持部分可包括与紧固件开孔交叉的偏压开孔。
Y.偏压开孔和螺钉开孔可为同轴的。
Z.在切削工具组件的夹持位置处的紧固件顶部表面的平面视图中,紧固件头部可在沿保持平面的方向上伸长。
AA.紧固件头部可构造成同时地夹持沿保持平面间隔开的切削刀具的第一夹持唇部和第二夹持唇部。
BB.在切削工具组件的夹持位置处的紧固件头部可与孔口的第一侧部表面和第二侧部表面两者间隔开。
CC.在切削刀具的平面视图中,在切削工具组件的夹持位置处,切削刀具的各个切削刃口在垂直于保持平面的方向上延伸。
DD.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和偏压部件第一表面两者都是平的,且平行于彼此,以用于防止在接合偏压部件时紧固件的旋转运动。
EE.偏压部件和紧固件可构造成在非夹持位置和夹持位置和其间的任何中间位置接触彼此。
FF.紧固件本体的第一凹口可包括第一凹口第一子部分,其从紧固件外周表面延伸且与紧固件外周表面形成钝角的第一凹口第一内角,且延伸至第一凹口第二子部分且与第一凹口第二子部分形成钝角的第一凹口第二内角。
GG.紧固件本体第一凹口可包括面向沿保持长度轴线的偏压螺钉的平移移动方向的第一凹口第一子部分,以及从第一凹口第一子部分延伸到紧固件中且相对于偏压螺钉的平移移动的方向倾斜的第一凹口第二子部分表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理解本申请的主题且示出实际上可如何实施本发明,现在将参照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切削工具组件的透视图;
图2A为图1中的切削工具组件的工具本体保持部分的平面视图;
图2B为图2A中的工具本体保持部分的前视图;
图3A为图1中的切削工具组件的切削刀具的平面视图;
图3B为图3A中的切削刀具的前视图;
图3C为图3A和图3B中的切削刀具的侧视图;
图3D为沿图3A中的线3D-3D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3E为图3A至图3D中的切削刀具的仰视图;
图4A为图1中的切削工具组件的工具本体保持部分和夹持机构的平面视图;
图4B为图4A中的工具本体保持部分和夹持机构的前视图;
图5A为处于非夹持位置的图1中的工具本体保持部分和夹持机构的局部侧视图;以及
图5B为处于夹持位置的图5A中的工具本体保持部分和夹持机构的局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将描述本申请的主题的各种方面。为了阐释的目的,将充分详细地阐明特定构造和细节,以提供本申请的主题的彻底理解。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将清楚的是,本申请的主题可在没有本文提出的特定构造和细节的情况下实施。
参看图1,图1示出了用于金属切削操作的切削工具组件10,且包括切削工具本体12、一个或多个切削刀具14,各个切削刀具14均可通过相应的夹持机构16装固到切削工具本体12上,夹持机构16包括紧固件18、偏压螺钉20和偏压布置22(图5A)。
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切削工具组件10为旋转工具,特别是旋转槽口金属切削工具,其构造成用于围绕工具中心轴线ATC在反时针方向的工具旋转方向DTR(图1中所示视图中)上旋转,中心轴线ATC穿过切削工具本体12的工具中点CTP。将理解的是,根据本申请的主题的切削工具组件还可为构造成用于切削移动工件的非旋转工具,例如,矩形刀类型。还将理解的是,此类旋转或非旋转工具可具有装固到其切削本体上的单个切削刀具14,或根据设计要求,具有多个切削刀具。
切削工具本体12可包括工具本体内部部分12A,其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为盘形且形成有内部本体中心孔口12B,以及从工具本体内部部分12A的外周延伸的至少一个工具本体保持部分12C。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存在分别围绕工具本体内部部分12A沿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工具本体保持部分12C。
还参看图2A,2B和图4A至5B,工具本体保持部分12C可包括相对的保持底端12D和顶端12E(分别在图1和图2B中)、平行相对的保持第一侧部表面12F1和第二侧部表面12F2,以及位于工具本体保持部分12C与工具本体内部部分12A相对的侧部上的保持前端12G。
保持第一侧部表面12F1和第二侧部表面12F2中的各个均可连接到保持底端12D和顶端12E上。保持第一侧部表面12F1和第二侧部表面12F2中的各个可位于假想保持平面PH的不同侧部上且与假想保持平面PH平行。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保持平面PH平分工具本体保持部分12C,即,其位于与保持第一侧部表面12F1和第二侧部表面12F2每个等距处。
保持宽度轴线AHW(图2A)垂直于保持平面PH延伸,且限定方向相反的保持侧向第一方向DHS1和第二方向DHS2。同样,在图2A的平面视图中,保持平面PH限定相对的保持向前方向DHF和向后方向DHB,且在图2B的前视图中,保持平面PH限定相对的保持向上方向DHU和向下方向DHD
保持前端12G可连接到保持底端12D和顶端12E上,且连接到保持第一侧部表面12F1和第二侧部表面12F2上。保持前端12G可包括刀具凹穴24(图5A)。
刀具凹穴24可包括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24A和第二支承区域24B,以及在支承区域24A的覆盖区域内应用的保持联锁布置24C。
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24A可定向成关于保持平面PH横穿,且连接到保持第一侧部表面12F1和第二侧部表面12F2和保持前端12G上。换言之,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24A可定向成面向保持向上方向DHU。更确切地说,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24A可相对于保持平面PH倾斜。甚至更确切地说,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24A可包括从保持第一侧部表面12F1延伸的沿纵向延伸的支承区域第一倾斜部分24A1,连接到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24A和保持联锁布置24C上的支承区域第二倾斜部分24A2,以及连接到保持联锁布置24C和保持第二侧部表面12F2上的支承区域第三倾斜部分24A3。
支承区域第一倾斜部分24A1可与保持第一侧部表面12F1形成钝角的支座表面第一内角α1,这可能可促进穿过其间的有效切削流。支承区域第二倾斜部分24A2可与支承区域第一倾斜部分24A1形成钝角支座表面第二内角α2。支承区域第三倾斜部分24A3可与支承区域第二倾斜部分24A2共面。如图4B中最佳所示,支承区域第二倾斜部分24A2和支承区域第三倾斜部分24A3的倾斜可构造成便于切削刀具14的切削刃口14F定向成垂直于保持平面PH,这可能可提高切削效率。
刀具凹穴第二支承区域24B可与保持前端12G间隔开。更确切地说,其可位于保持前端12G与工具本体内部部分12A之间。刀具凹穴第二支承区域24B可定向成关于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24A和保持平面PH两者横穿。换言之,刀具凹穴第二支承区域24B可定向成面向保持向前方向DHF。如图5A中最佳所见,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刀具凹穴第二支承区域24B还在保持向上方向DHU和向下方向DHB上倾斜。如图5B中所示,此类倾斜可构造成与切削刀具14的互补表面14C2的倾斜互补。
刀具凹穴24可仅由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24A和刀具凹穴第二支承区域24B限定。详细而言,刀具凹穴24可没有附加的表面或壁,例如,如,在保持向上方向DHU上从保持第一侧部表面12F1和第二侧部表面12F2或从保持前端12G延伸的侧部表面或壁。因此,刀具凹穴没有沿任一侧部表面12F1,12F2的长度延伸的任何支承区域,且提供横穿假想保持平面PH且沿工具中心轴线ATC的横向上的支承。为此,刀具凹穴24可包括构造成抵靠切削刀具14的刚好两个且仅两个支承区域。然而,将理解的是,这些两个支承区域中的各个、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24A和刀具凹穴第二支承区域24B均分别包括如本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分开的支承区域表面。
现在仅参看图5,工具本体保持部分12C还包括紧固件开孔26、螺钉开孔28和偏压开孔30。
紧固件开孔26通向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24A,且可以倾斜方向沿向下方向DHD和向后方向DHB延伸到工具本体保持部分12C中。
螺钉开孔28包括内螺纹。螺钉开孔28可通向保持前端12G,且可沿向后方向DHB延伸到工具本体保持部分12C中,直到其与紧固件开孔26交叉。
偏压开孔30与紧固件开孔26交叉,且从其延伸到工具本体保持部分12C上,在该非限制性实施例中,保持部分12C为沿向后方向DHB的延伸部。
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偏压孔口和螺钉孔口沿共同保持长度轴线AHL同轴。保持长度轴线AHL可限定偏压螺钉20的平移移动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在该非限制性实施例中,其对应于保持向前方向DHF和保持向后方向DHB(图5A)。保持长度轴线AHL可位于保持平面PH上。
保持联锁布置24C可包括凹槽或凸脊。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保持联锁布置24C为凸脊形式。更确切地说,联锁布置或凸脊24C可包括设置在紧固件开孔26的相对侧上的联锁布置第一部分24C1和第二部分24C2。联锁布置第一部分24C1可具有联锁布置第一部分最大宽度WI1大小,其大小大于联锁布置第二部分最大宽度大小WI2,两者可沿保持宽度轴线AHW测量。联锁布置24C的变化宽度可便于切削刀具14的稳定支座布置。更具体而言,此类变化的宽度可引起切削刀具14抵靠或倚靠联锁布置的第一部分24C1和刀具凹穴的第一支承区域24A,且在联锁布置第二部分24C的相对侧上的两个抵靠点24A4,24A5处,其可直接地邻近保持前端12G且邻近保持第一侧部表面12F1和第二侧部表面12F2来提高稳定性。
联锁布置24C可在沿保持平面PH的方向上延伸,且可构造成用于防止安装在其上的刀具在横穿保持平面PH的方向上的侧向移动(例如,在保持侧向第一方向DHS1和第二方向DHS2上)。联锁布置24C可具有垂直于保持平面PH截取的截面,其具有锥形形状。
参看图3E,将详细描述切削刀具14,刀具14具有具体参照图3A中所示的刀具顶部表面的平面视图描述的形状,除非另外指出。
切削刀具14可由极硬且耐磨的材料如烧结碳化物制成,由形状压制且然后在粘合剂中烧结碳化物粉末或通过喷粉模制方法来形成。
切削刀具14包括相对的刀具顶部表面14A和底部表面14B(图3E中所示的底部表面14B)、相对的刀具的第一端部表面14C1和第二端部表面14C2,其分别连接到刀具的顶部表面14A和底部表面14B上,以及相对的刀具第一侧部表面14D1和第二侧部表面14D2,其分别连接到刀具的顶部表面14A和底部表面14B上,且连接到刀具的第一端部表面14C1和第二端部表面14C2上。
切削刀具14还包括通向刀具的顶部表面14A和底部表面14B的刀具孔口32。
切削刀具14和刀具孔口32两者都具有长方形,其沿公共刀具纵轴线AIL伸长。将注意的是,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切削刀具14和刀具开孔32也具有仰视图(图3E)和侧视图/侧部截面视图(图3C和图3D)中的长方形。
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切削刀具14为单侧可引导的刀具,其具有关于刀具孔口轴线AIA的180度旋转对称,轴线AIA在垂直于刀具纵轴线AIL(图3D中最佳所见)的方向上延伸,且穿过刀具孔口的中心CIA。在典型实施例中,刀具孔口轴线AIA延伸穿过刀具孔口的中心CIA,而不会与切削刀具14或刀具孔口32的任何表面交叉。换言之,切削刀具14包括在沿刀具宽度轴线AIW和刀具孔口轴线AIA延伸的刀具平分平面PIB处接触的两个刀具部分14E1,14E2。
如下文参照图3B更详细描述那样,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沿刀具顶部表面14A的第一对对角相对的第一交点14G1和第五交点14G2为刀具底部表面14B的相应相关联的对角相对的第三交点14I1和第七交点14I2的第一距离大小MI1。第一交点14G1形成在刀具顶部表面14A、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和刀具第一侧部表面14D1的交点处,而第五交点14G2形成在刀具顶部表面14A、刀具第二端部表面14C2和刀具第二侧部表面14D2的交点处。同时,沿刀具顶部表面14A的第二对对角相对的第二交点14H1和第六交点14H2为在刀具底部表面14B处相应的相关联的成对角相对的第四交点14J1和第八交点14J2的第二距离大小MI2,MI2大于第一距离大小MI1。第二交点14H1形成在刀具顶部表面14A、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和刀具第二侧部表面14D2的交点处,而第六交点14H2形成在刀具顶部表面14A、刀具第二端部表面14C2和刀具第一侧部表面14D1的交点处。因此,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切削刀具14还具有关于刀具平分平面PIB的镜面对称。
作为备选,根据本申请的主题的切削刀具例如还可为单侧非可引导的刀具。
为了简明起见,下文的切削刀具14的描述将主要涉及两个相同部分14E1,14E2中的仅一个,其中陈述加上必要变更适用于另一个部分,且作为备选加有后缀数字"1"或"2"的共同的参考标号也是相同构造的指示。
现在参看图3B,切削大片14还包括形成在第一端部表面14C1处且从刀具第一交点14G1延伸至刀具第二交点14H1的第一切削刃口14F1(第一端部切削刃口)。
第一切削刃口14F1可为任何形状。在该非限制性实施例中,在图3A和图3B的两个视图中,第一切削刃口14F1的直的,然而其可弯曲或具有弯曲和直的子部分两者。如图中所见,第一端部切削刃口14F1沿切削刀具14的整个切削宽度WC1延伸。
回到图3A,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邻近第一切削刃口14F1的刀具顶部表面14A的至少一部分构成第一斜表面14K1,且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的至少一部分构成起伏表面14L1(图3B)。作为备选,还可行的是,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的至少一部分可构成斜表面,且刀具顶部表面14A的至少一部分可构成起伏表面。在任何情况下,斜表面14K1可形成有切屑控制布置14R1。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切屑控制布置14R1构造成为位于刀具孔口32与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之间的长形切屑控制凹口,且其可在垂直于刀具纵轴线AIL的方向上延伸,即,沿刀具宽度轴线AIW
现在参看图3B和图3C,切削刀具的刀具第三交点14I1形成在刀具底部表面14B、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和刀具第一侧部表面14D1的交点处,而刀具的第四交点14J1形成在刀具底部表面14B、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和刀具第二侧部表面14D2的交点处。
刀具第一交点14G1为离第三交点14I1(图3C中关于等距间隔开的刀具第五交点14G2和第七交点14I2所示)的第一距离大小MI1,且第二交点14H1为离第四交点14J1的第二距离大小MI2。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第二距离大小MI2大于第一距离大小MI1
在切削刃口遵循刀具第一端部表面的平面视图中的直线的实施例中,其可以预定角倾斜。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在图3B中,第一切削刃口14F1示为关于由刀具宽度轴线AIW和刀具纵轴线AIL限定的假想刀具纵向平面PIL成锐角的切削刃口第一角α1倾斜。同样,当两者遵循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的平面视图中的直线时,第一切削刃口14F1可与第二切削刃口14F2一起在此视图中形成锐角的切削刃口角第二角α2。切削刃口第一角α1可在0°至30°之间。如果切削刀具具有关于刀具孔口轴线AIA的180度旋转对称,则切削刃口角的第二角α2将为切削刃口第一角α1的两倍。如可从图3B中看到那样,第一端部切削刃口14F1和第二端部切削刃口14F2两者在横穿刀具的纵轴线AIL且沿切削刀具14的整个切削宽度WC1的方向上延伸。
在所有情况下,切削刀具14可包括非切削刃口部分14M1,14M2。例如,如图3A中最佳所见,与刀具的第一侧部表面和第二侧部表面的部分交叉的刀具顶部表面的边缘可构成非切削刃口部分,如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的那样,刀具顶部表面的边缘不包括刀具第一侧部表面和第二侧部表面的末端部分14N1,14O1。非切削刃口部分14M1,14M2限定为没有构造成用于切削金属工件(未示出)的形式和/或结构强度的刃口部分。
包括介于切削刃口之间的非切削刃口部分的刀具的可能优点可为它们确保了切削刀具在被引导时可开始以之前使用甚至还未部分使用的切削刃口切削。
还将注意的是,在图3A的视图中,没有切削刀具14的部分在横穿刀具纵轴线AIL的方向上比第一切削刃口14F1突出更远。此外,如图3B和图3C中所示,刀具第一侧部表面14D1和第二侧部表面14D2和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和第二端部表面14C2可形成有从刀具顶部表面14A到刀具底部表面14B的线性锥形形状。
现在参看图3E,刀具的第一壁14P1可限定在刀具的顶部表面14A与底部表面14B、孔口第一侧部表面32A1和刀具的第一侧部表面14D1之间,且刀具的第二壁14P2可限定在刀具顶部表面14A和底部表面14B、孔口第二侧部表面32A2和刀具第二侧部表面14D2之间。
刀具的第一壁14P1可包括刀具第一壁部分14Q1,以及位于刀具第一壁部分14Q1与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之间的刀具第二壁部分14Q2。刀具的第一壁部分14Q1和第二壁部分14Q2可具有相应的刀具第一壁部分宽度MI3和第二壁部分宽度MI4。刀具第一壁部分宽度MI3和第二壁部分宽度MI4可分别在垂直于刀具纵轴线AIL的方向上从孔口第一侧部表面32A1到刀具第一侧部表面14D1测得,即,沿刀具宽度轴线AIW。刀具第一壁部分14Q1的最大宽度可具有大于刀具第二壁部分14Q2的最大宽度的大小。
刀具第一壁14P1和第二壁14P2中的各个均可具有可从孔口第一侧部表面32A1到刀具第一侧部表面14D1或孔口第二侧部表面32A2到刀具第二侧部表面14D2测得的刀具第一最小壁宽度MI5和第二最小壁宽度MI6。刀具最小第一壁宽度MI5和第二壁宽度MI6中的各个均可具有大于或等于0.7mm的大小以经受切削力。
尽管保持此最小壁宽度,但根据本申请的主题的切削刀具的总体宽度可很小。更确切地说,刀具第一最大宽度MI7可在切削刀具14的最宽部分处测得,在该非示例性实施例中,刀具第一最大宽度MI7(或等同的刀具第二最大宽度MI8)从刀具第一交点14G1到刀具第二交点14H1测得。在量方面,刀具最大宽度MI7,MI8可具有小于5mm的大小。
参看图3B,刀具底部表面14B可形成有刀具联锁布置34,其用于防止切削刀具14在横穿刀具纵轴线AIL的方向上的侧向移动。联锁布置34可构造为形成在刀具底部表面14B中且在沿刀具纵轴线AIL的方向上延伸的凹槽。凹槽34可形成有在其各个侧部上的凹槽主凹口34A和凹槽间隙凹口34B1,34B2。切削刀具14的各个凹槽间隙凹口34B1,34B2可在主凹口34A与刀具底部表面14B之间延伸。
将理解到的是,联锁布置34可为凹槽或突出元件如凸脊。然而,已经发现凹槽可在期望切削刀具14的底部表面14B磨削时是有利的。
此构造的可能的优点可为可提供切削刀具14,其构造成切削(通过开槽、切槽等)具有宽度相对于其深度极窄的形状。换言之,切削刀具14和切削孔口的对准的长形形状可提供具有在沿刀具宽度轴线AIW的方向上的刀具宽度方向上从刀具第一侧部表面14D1到刀具第二侧部表面14D2测得的相对较小刀具最大宽度的刀具,轴线AIW垂直于刀具纵轴线AIL和刀具孔口轴线AIA(图3D)两者,刀具孔口轴线AIA延伸穿过刀具孔口的中心且在垂直于刀具纵轴线AIL的方向上。
现在参看图3A和图3D,刀具孔口32还可包括相对的孔口第一侧部表面32A1和第二侧部表面32A1,其分别沿刀具纵轴线AIL延伸,以及相对的孔口第一端部表面32B1和第二端部表面32B2。
孔口第一端部表面32B1和第二端部表面32B2可分别连接到孔口第一侧部表面32A1和第二侧部表面32A2上,且可横穿刀具纵轴线AIL延伸。
孔口第一端部表面32B1为关于第一切削刃口14F1的最近的刀具孔口表面。孔口第二端部表面32B2为关于第一切削刃口14F1的最远刀具孔口表面。
参看图3E中所示的刀具底部表面14B的仰视图(注意以下陈述对于图3A中所见的视图也正确),示出了切削刀具14和刀具孔口32的长方形。
更确切地说,在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和第二端部表面14C2的最近侧点之间可测得的刀具的最小长度大小MI9(沿着刀具纵向轴线AIL)大于刀具的第一侧部表面和第二侧部表面的远侧点之间且垂直于刀具纵轴线AIL可测得的刀具第一最大宽度大小MI7或第二最大宽度大小MI8。同样,在孔口第一端部表面32B1与孔口第二端部表面32B2之间可测得的(平行于刀具纵轴线AIL)孔口长度大小MA1大于孔口第一侧部表面32A1与第二侧部表面32A2之间可测得的孔口宽度大小MA2(垂直于刀具纵轴线AIL测得)。还注意到的是,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宽度MA2的孔口大小具有分别大于刀具第一壁部分宽度MI3和第二壁部分宽度MI4中的各个的大小。
关于切削刀具14的长方形,刀具第一侧部表面14D1和第二侧部表面14D2(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由非切削刃口部分14M1,14M2构成)和刀具的第一端部表面14C1和第二端部表面14C2的大部分示为平行于彼此,且因此切削刀具14的长方形可更具体地被认作是矩形。将注意的是,位于邻近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和第二端部表面14C2的刀具第一侧部表面14D1和第二侧部表面14D2的小部分(即,刀具侧部表面末端部分14N1,14O1)与刀具的第一侧部表面和第二侧部表面的其余部分形成锐角刀具侧部表面角,其其余部分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由非切削刃口部分14M1,14M2构成。此外,将注意的是,形成在刀具第一交点14G1和第二交点14H1和类似的切削刀具32交点处的转角示为弯曲的,且从刀具端部表面和侧部表面14C1,14C2,14D1,14D2略微向外突出。尽管侧部表面存在一些非线性,且转角略微向外突出,但切削刀具14的周缘与任何其它规则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等相比被认作是形成矩形。同样,刀具孔口的周缘被认作是形成椭圆形(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例如可为矩形)。因此,对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目的,当切削刀具14和/或刀具孔口32限定为具有椭圆形或矩形(如图3A中所示)时,这种限定将被认作是与其它规则形状相比的。
参看图3D,孔口的第一端部表面32B1形成有第一夹持唇部32C1。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第一夹持唇部32C1在垂直于刀具纵轴线AIL的方向上沿孔口第一端部表面32B1延伸。第一夹持唇部32C1可构造有第一夹持唇部上抵靠部分32D1,其关于刀具平分平面PIB倾斜且在较接近刀具底部表面14B的轴向位置处比刀具顶部表面14A更接近刀具孔口中心CIA。换言之,第一夹持唇部上抵靠部分32D1从侧部截面视图中的刀具顶部表面14A朝刀具平分平面PIB向内和向下倾斜。第一夹持唇部32C1可具有突入刀具孔口最远的突出部分32E1。突出部分32E1可位于刀具顶部表面14A与底部表面14B之间且与顶部表面14A和底部表面14B间隔开。在当前视图中,第一夹持唇部32C1示为具有锥形形状。
值得注意的是,孔口第一侧部表面32A1和第二侧部表面32A2可分别都没有夹持唇部。此类构造可允许较薄的切削刀具构造。将理解的是,示为形成在孔口第一侧部表面32A1和第二侧部表面32A2上的孔口侧部突起32F1,32F2为可选的,且提供成用于易于制造,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显著地突入刀具孔口32中来用作夹持唇部。
将理解的是,在此类夹持机构16旨在用于不需要窄/深切削的应用中的情况下,包括具有位于其孔口(未示出)的其它表面上的夹持唇部的一者的任何切削刀具可能都适合。
在所有情况下,切削刀具32可没有螺纹布置。
现在参看图4A至图5B,将更详细描述夹持机构16。
紧固件18包括构造成用于将切削刀具14装固到刀具凹穴24上的紧固件本体18A(示为设置在图5B中的紧固件开孔26中)和紧固件头部18B。紧固件18还可包括将紧固件头部18B连接到紧固件本体18A上的紧固件颈部18C,紧固件颈部18C具有小于紧固件头部18B或紧固件本体18A的直径。
紧固件本体18A设置在紧固件开孔26中且形成有可选的圆柱形的紧固件外周表面18D,且紧固件本体的第一凹口18E和第二凹口18F从紧固件外周表面18D延伸到紧固件本体18A中。
紧固件本体18A可为长形的。在图5B中所示的夹持位置中,紧固件本体18A和紧固件开孔26沿公共紧固件轴线AF同轴。
紧固件本体第一凹口18E可包括可选的平的第一凹口第一子部分18G,其从紧固件外周表面18D延伸且与紧固件外周表面18D形成钝角的第一凹口第一内角γ1,且延伸至第二子部分表面(18I)且与第二子部分表面(18I)形成钝角的第一凹口第二内角γ2。在该非限制性实例中,第一凹口第一子部分18G面对沿保持纵轴线AHL的偏压螺钉的平移移动的方向,且第二子部分表面(18I)相对于保持纵轴线AHL倾斜。
紧固件本体第一凹口18E可构造成由螺钉螺纹接合来沿至少保持向下方向DHD推动紧固件头部18B。紧固件本体第一凹口18E可包括第一凹口第二子部分18H,其包括第二子部分表面18I。第二子部分表面18I可从第一凹口第一子部分18G更深地延伸到紧固件本体18A中,且与其形成锐角的紧固件第一凹口内角γ1。第二子部分表面18I可位于比第一凹口第一子部分18G更接近紧固件头部18B。紧固件第一凹口第二子部分18H可具有锥形形状,其对应于构造成与其接合的互补的螺钉促动器部分20B的形状。
将理解的是,如果第一凹口第一子部分18G不存在,则第二子部分表面18I将需要远离紧固件头部18B进一步延伸,且因此与紧固件轴线AF形成小于所示的实施例的角γ3(图5B)。
紧固件本体第二凹口18F可包括从紧固件外周表面18D向内延伸的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18J,以及从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18J延伸至紧固件外周表面18D的第二凹口第二抵靠表面18K。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18J可为平的。第二凹口第二抵靠表面18K可为平的。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18J和第二抵靠表面18K可与彼此形成外直角。第二凹口第二抵靠表面18K可从紧固件头部18B比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18J更远。
紧固件头部18B可为长形的。在图4A中所示的夹持位置处的紧固件顶部表面18M的平面视图中,紧固件头部18B具有长方形,且在沿保持平面PH的方向上伸长。紧固件头部18B在沿保持平面PH的方向上比紧固件颈部18C延伸更远,且因此构造成在沿保持平面(PH)间隔开的刀具孔口32的第一夹持唇部32C1和第二夹持唇部32C2处同时地夹持切削刀具14。
偏压螺钉20包括螺钉螺纹本体部分20A、螺钉促动器部分20B和从其螺钉促动器部分20B形成在偏压螺钉20的远端处的螺钉工具收纳凹口20C。
螺纹本体部分20A可形成有外螺纹,其构造成用于接合螺钉开孔28的互补的内螺纹。
螺钉促动器部分20B可具有锥形,其构造成用于接合紧固件本体第一凹口18E,以用于引起紧固件头部18B朝刀具凹穴24移动。
偏压布置22设置在偏压开孔30中,且包括偏压部件22A和偏压弹簧22B,偏压弹簧22B构造成在抵靠紧固件本体18的保持向前方向上连续地推动偏压部件22A。结果,偏压部件和紧固件可构造成在所有组装位置接触彼此(即,在非夹持位置和夹持位置和其间的任何中间位置)。
更具体而言,偏压部件22A可具有圆柱形。偏压部件22A可包括位于其偏压部件第一端部22D处的面向前的偏压部件第一表面22C,其与构造成接合偏压弹簧22B的偏压部件第二端部22E相对。偏压部件第一表面22C可构造成接合紧固件18的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18J,以沿远离刀具凹穴24的方向推动紧固件头部18B。偏压部件22A还可包括面向侧部的偏压部件第二表面22F,其横穿偏压部件第一表面22C延伸,且构造成接合第二凹口第二抵靠表面18K,且防止紧固件从刀具凹穴24退出。更具体而言,偏压部件第二表面22F可与偏压部件第一表面22C成直角延伸。
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18J和偏压部件第一表面22C两者可为平的且平行于彼此,以用于在接合偏压部件22A时防止紧固件18的旋转运动。
在操作中,夹持机构可处于如图5A中的非夹持状态。偏压弹簧22B抵靠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18J推动偏压部件第一表面22C,引起紧固件18在保持向上方向DHU和向前方向DHF上沿紧固件轴线AF移动,直到第二凹口第二抵靠表面18K冲击偏压部件第二表面22F,其阻挡紧固件18的移动,且防止其从工具本体保持部分12C退出。平的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18J和偏压部件第一表面22C的连续接合防止紧固件18在所有位置的旋转运动。
然后,切削刀具14可通过紧固件头部18B经由其刀具孔口32插入位于刀具凹穴24上。更确切地说,切削刀具14仅在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24A和其刀具凹穴第二支承区域24B处接触刀具凹穴24。甚至更确切地说,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24A仅接触两个抵靠点24A4,24A5和保持联锁第一部分24C1。
工具(未示出)插入螺钉工具收纳凹口20C,且旋转,引起偏压螺钉20的旋转,且因此在保持向后方向DHR上沿保持纵轴线AHL移动。偏压螺钉20首先接触第一凹口第一子部分18G的垂直表面,且随后经由其第二子部分18I移动紧固件18。
当紧固件头部18B夹持第一夹持唇部32C1和第二夹持唇部32C2两者时,紧固件18的移动停止。尽管可行的是将紧固件头部和/或切削刀具设计成通过紧固件与单个夹持唇部接合来实现夹持,但普遍相信同时夹持两个夹持唇部且具体而言两个相对夹持唇部可提供针对切削刀具的摇摆的稳定性的可能优点。
为了将此实现,紧固件头部18B可包括在横穿紧固件轴线AF和平的紧固件顶部表面18M的方向从紧固件颈部18C延伸的紧固件第一圆形端部18L,以及在从紧固件颈部18C横穿紧固件轴线AF且远离紧固件第一圆形端部18L的方向上延伸的紧固件第二端部18N。紧固件第二端部18N可包括交叉来形成尖锐转角且分别从紧固件顶部表面18M和紧固件颈部18C延伸的紧固件第二端部第一表面18O和第二表面18P。
具体而言,紧固件第一圆形端部18L可构造成接合第一夹持唇部32C1,且紧固件第二端部第一表面18O可构造成接合第二夹持唇部32C2。紧固件第二端部第二表面18P可为平的,以便于夹持刀具关于紧固件18的除去或安装。
在图4A中还注意到,紧固件头部18B经由间隙36A,36B与孔口的第一侧部表面32A1和第二侧部表面32A2间隔开。将理解的是,仅刀具联锁机构34和保持联锁布置24C约束切削刀具14在保持侧向第一方向DHS1和第二方向DHS2上的移动。因此,此类构造的其它可能优点在于,由于所有夹持特征位于切削刀具14的外边界内,允许其具有大于保持其的切削工具保持部分12C的大小,故此切削工具组件10可构造成提供比切削刀具14的长度或包括切削刃口的其至少一部分的长度更长的切削深度。
详细而言,如图4A中最佳看到的那样,刀具第一切削刃口14F1在垂直于保持平面(PH)的方向上延伸,且此延伸部的宽度WC1大于工具本体保持部分12C的宽度WP1,宽度WC1和WP1在平行于彼此的方向上截取。因此,切削刀具14和切削工具组件10大体上构造成实现工件的相对较窄的切削。此类切削的深度并未受限(在保持向前的方向DHF上),因此不由切削刀具14或工具本体保持部分12C限制。此类优点还由于切削工具本体12和夹持机构16的纵向定向而获得(例如,紧固件18、偏压螺钉20和偏压布置22的对准所有都沿保持平面PH)。
切削刀具14的除去可通过沿相反方向旋转偏压螺钉20来执行。值得注意的是,偏压弹簧22B构造成将紧固件18很快地推入图5A中所示的位置,同时偏压部件22A防止其从工具本体保持部分12C的非期望的退出。
本构造的其它可能的优点可包括:
-尤其由于以下的切削刀具上方的无阻碍的切屑流动
·紧固件18和工具本体保持部分12C未在切削刀具14上方延伸,以及/或者
·各个夹持唇部32C1,32C2与刀具顶部表面14A间隔开来便于紧固件头部18B沉到刀具孔口32中
-坚固夹持,因为刚性元件(偏压螺钉20和紧固件18)的使用可具有比利用弹性元件(如,夹爪状构造)的夹持更长的寿命;以及
-由于以下可实现相对较窄的切削
·至少一个切削刃口的倾斜;
·一个或多个切削刃口是切削刀具的最宽部分;
-各个夹持唇部32C1,32C2与刀具底部表面14B间隔开,这相比于将要将夹持唇部与刀具底部表面14B齐平的情况可允许紧固件头部18B穿过刀具孔口32的无阻碍插入;以及
-夹持机构16不包括在刀具被引导或替换时变为完全分离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偏压螺钉20未构造成在替换切削刀具时用于除去,而是仅旨在用于少量旋转(例如,一次或两次),且此构造可易于替换切削刀具,因为很小的螺钉可能难以连续旋转若干次,且易于在从切削工具本体除去时掉落和/或遗失)。
将理解的是,鉴于夹持机构16和/或偏压布置22的所有可能的上述优点,它们在结合未构造成用于提供窄/深的切削的切削工具组件和/或切削刀具(如,所述的切削工具组件10和切削刀具14)使用时也可能是有利的。

Claims (25)

1.一种切削刀具(14),其具有刀具纵轴线(AIL),且包括:
相对的刀具顶部表面(14A)和底部表面(14B),
横穿所述刀具纵轴线(AIL)延伸的相对的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和第二端部表面(14C2),各个端部表面均连接到所述刀具顶部表面(14A)和底部表面(14B)上,
沿所述刀具纵轴线(AIL)延伸的相对的刀具第一侧部表面(14D1)和第二侧部表面(14D2),各个侧部表面均连接到所述刀具顶部表面(14A)和所述底部表面(14B)上,且连接到所述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和第二端部表面(14C2)上,
限定在所述刀具顶部表面(14A)、所述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和所述刀具第一侧部表面(14D1)的交点处的刀具第一交点(14G1),
限定在所述刀具顶部表面(14A)、所述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和所述刀具第二侧部表面(14D2)的交点处的刀具第二交点(14H1),
从所述刀具第一交点(14G1)延伸至所述刀具第二交点(14H1)的切削刃口(14F1),以及
通向所述刀具顶部表面(14A)和所述底部表面(14B)的刀具孔口(32);
所述刀具孔口(32)包括:
沿所述刀具纵轴线(AIL)延伸的相对的孔口第一侧部表面(32A1)和第二侧部表面(32A2),以及
横穿所述刀具纵轴线(AIL)延伸且分别连接到所述孔口第一侧部表面(32A1)和第二侧部表面(32A2)上的相对的孔口第一端部表面(32B1)和第二端部表面(32B2);
其中在所述刀具顶部表面(14A)的平面视图中,所述切削刀具(14)和所述刀具孔口(32)两者都具有沿所述刀具纵轴线(AIL)伸长的长方形;以及
其中所述孔口第一端部表面(32B1)和第二端部表面(32B2)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夹持唇部(32C1,32C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具(14),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口第一侧部表面(32A1)和第二侧部表面(32A2)中的各个没有夹持唇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具(14),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口第一端部表面(32B1)和第二端部表面(32B2)两者都形成有夹持唇部(32C1,32C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具(14),其特征在于,邻近第一切削刃口(14F1)的刀具顶部表面(14A)的至少一部分构成第一斜表面(14K1),且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的至少一部分构成起伏表面(14L1),或者其中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的至少一部分构成斜表面,且刀具顶部表面(14A)的至少一部分构成起伏表面,斜表面形成有切屑控制布置(14R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具(14),其特征在于,刀具第一侧部表面(14D1)和第二侧部表面(14D2)和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和第二端部表面(14C2)形成有从刀具顶部表面(14A)到刀具底部表面(14B)的线性锥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具(14),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刀具还包括刀具孔口轴线(AIA),所述刀具孔口轴线(AIA)在垂直于刀具纵轴线(AIL)的方向上延伸,且穿过刀具孔口(32)的中心;刀具宽度轴线(AIW),其垂直于所述刀具纵轴线(AIL)和所述刀具孔口轴线(AIA)延伸;且在沿所述刀具宽度轴线(AIW)和所述刀具孔口轴线(AIA)延伸的刀具平分平面(PIB)处接触的两个刀具部分(14E1,14E2),其中第一夹持唇部(32C1)构造有第一夹持唇部上抵靠部分(32D1),所述第一夹持唇部上抵靠部分(32D1)从侧部截面视图中的刀具顶部表面(14A)朝刀具平分平面(PIB)向内和向下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具(14),其特征在于,
刀具第三交点(14I1)限定在所述刀具底部表面(14B)、所述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和所述刀具第一侧部表面(14D1)的交点处;
刀具第四交点(14J1)限定在所述刀具底部表面(14B)、所述刀具第一端部表面(14C1)和所述刀具第二侧部表面(14D1)的交点处;以及
所述刀具第一交点(14G1)离所述刀具第三交点(14I1)比所述刀具第二交点(14H1)离所述刀具第四交点(14J1)更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具(14),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底部表面(14B)形成有刀具联锁布置(34),以用于防止所述切削刀具(14)在横穿所述刀具纵轴线(AIL)的方向上的侧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削刀具(14),其特征在于,所述联锁布置(34)包括形成在所述刀具底部表面(14B)中且在沿所述刀具纵轴线(AIL)的方向上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有在其各侧部上的凹槽主凹口(34A)和凹槽空隙凹口(34B1,34B2),各个凹槽空隙凹口(34B1,34B2)在所述凹槽主凹口(34A)与所述刀具底部表面(14B)之间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具(1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刀具顶部表面(14A)的平面视图中,没有所述切削刀具(14)的部分在横穿所述刀具纵轴线(AIL)的方向上比所述切削刃口(14F1)突出更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具(14),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刀具纵轴线(AIL)的方向上从所述刀具第一侧部表面(14D1)到所述刀具第二侧部表面(14D2)测得的刀具最大宽度(MI7)具有小于5mm的大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具(14),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形都为矩形,或所述刀具孔口(32)为椭圆形,以及所述切削刀具(14)为矩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具(14),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刀具还具有关于刀具孔口轴线(AIA)的180度旋转对称,所述刀具孔口轴线(AIA)在垂直于所述刀具纵轴线(AIL)的方向上延伸且穿过所述刀具孔口(32)的中心(CIA)。
14.一种切削工具本体(12),包括:
工具本体内部部分(12A)和从其延伸的工具本体保持部分(12C);
所述工具本体保持部分(12C)具有假想的保持平面(PH),且包括
相对的保持底端(12D)和顶端(12E),
平行相对的保持第一侧部表面(12F1)和第二侧部表面(12F2),其分别连接到所述保持底端(12D)和顶端(12E)上,且分别位于所述假想保持平面(PH)的不同侧部上且与此平行,以及
保持前端(12G),其位于所述工具本体保持部分(12C)与所述工具本体内部部分(12A)相对的侧部上,且连接到所述保持底端(12D)和所述顶端(12E)上,且连接到所述保持第一侧部表面(12F1)和第二侧部表面(12F2)上;
所述保持顶端(12E)包括仅由以下限定的刀具凹穴(24):
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24A),其定向成关于所述保持平面(PH)横穿且连接到所述保持第一侧部表面(12F1)和第二侧部表面(12F2)和所述保持前端(12G)上,以及
刀具凹穴第二支承区域(24B),其与所述保持前端(12G)间隔开,且定向成关于所述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24A)和所述保持平面(PH)两者横穿;
所述工具本体保持部分(12C)还包括:
通向所述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24A)的紧固件开孔(26),以及
与所述紧固件开孔(26)交叉的螺钉开孔(28);
其中所述保持顶端(12E)包括在所述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24A)处的保持联锁布置(24C),所述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24A)在沿所述保持平面(PH)的方向上延伸,且构造成防止安装在其上的切削刀具(14)在横穿所述保持平面(PH)的方向上的侧向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切削工具本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联锁布置(24C)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紧固件开孔(26)的不同侧部上的保持联锁布置第一部分(24C1)和第二部分(24C2),所述保持联锁布置第一部分(24C1)具有保持联锁布置第一部分最大宽度大小(WI1),其大小大于保持联锁布置第二部分最大宽度大小(WI2),两者都可沿垂直于保持平面(PH)的保持宽度轴线(AHW)测得。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切削工具本体(12),其特征在于,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24A)相对于所述保持平面(PH)倾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切削工具本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凹穴第一支承区域(24A)包括沿纵向延伸的支承区域第一倾斜部分(24A1),其连接到所述保持第一侧部表面(12F1)上且与所述保持第一侧部表面(12F1)形成钝角的支座表面第一内角(α1),且延伸至支承区域第二倾斜部分(24A2),且与所述支承区域第一倾斜部分(24A1)形成钝角的支座表面第二内角(α2)。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切削工具本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联锁布置(24C)为凸脊形状。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切削工具本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本体保持部分(12C)还包括与所述紧固件开孔(26)交叉的偏压开孔(30)。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切削工具本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开孔(30)和所述螺钉开孔(28)为同轴的。
21.一种切削工具组件(10),包括组合的: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刀具(14),以及
权利要求14至权利要求20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工具本体(12),还包括:
紧固件(18)、偏压螺钉(20)和偏压布置(22);
所述紧固件(18)包括:
紧固件本体(18A),其可收纳在所述紧固件开孔(26)中且形成有紧固件件本体第一凹口(18E)和第二凹口(18F),以及
紧固件头部(18B),其构造成用于将所述切削刀具(14)装固到所述刀具凹穴(24)上;
所述紧固件本体第二凹口(18F)包括:
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18J),其从所述紧固件本体(18A)的紧固件外周表面(18D)向内延伸,以及
第二凹口第二抵靠表面(18K),其从所述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18J)延伸至所述紧固件外周表面(18D);
所述第二凹口第二抵靠表面(18K)比所述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18J)离所述紧固件开孔(26)更远;
所述偏压螺钉(20)包括:
螺纹本体部分(20A),以及
促动器头部(20B),其可与所述紧固件本体第一凹口(18E)接合来用于引起所述紧固件头部(18B)朝所述刀具凹穴(24)移动;
所述偏压布置(22)可收纳在所述偏压开孔(30)中且包括:
偏压部件(22A),以及
偏压弹簧(22B),其构造成抵靠所述紧固件本体(18A)推动所述偏压部件(22A);
所述偏压部件(22A)包括:
构造成接合所述第二凹口第一抵靠表面(18J)以在远离所述刀具凹穴(24)的方向上推动所述紧固件头部(18B)的偏压部件第一表面(22C),以及
横穿所述偏压部件第一表面(22C)延伸且构造成接合所述第二凹口第二抵靠表面(18K)以防止所述紧固件(18)从所述刀具凹穴(24)退出的偏压部件第二表面(22F)。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切削工具组件(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紧固件顶部表面(18M)的平面视图中,在所述切削工具组件(10)的夹持位置处,所述紧固件头部(18B)在沿所述保持平面(PH)的方向上伸长。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切削工具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头部(18)构造成同时地夹持沿所述保持平面(PH)间隔开的所述切削刀具的第一夹持唇部(32C1)和第二夹持唇部(32C2)。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切削工具组件(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削工具组件(10)的夹持位置处,所述紧固件头部(18B)与所述孔口第一侧部表面(32A1)和所述第二侧部表面(32A2)两者间隔开。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切削工具组件(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削刀具(14)的平面视图中,在所述切削工具组件的夹持位置处,所述切削刀具(14)的各个所述切削刃口(14F1,14F2)在垂直于所述保持平面(PH)的方向上延伸。
CN201280045386.7A 2012-10-10 2012-10-10 用于切削去除的切削工具组件的切削刀具、切削本体及夹持机构 Active CN1038574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IL2012/050400 WO2013042127A1 (en) 2011-09-19 2012-10-10 Cutting insert, cutting body and clamping mechanism of a cutting tool assembly for chip remova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7486A CN103857486A (zh) 2014-06-11
CN103857486B true CN103857486B (zh) 2016-04-27

Family

ID=50877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5386.7A Active CN103857486B (zh) 2012-10-10 2012-10-10 用于切削去除的切削工具组件的切削刀具、切削本体及夹持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27533B2 (zh)
KR (1) KR101757033B1 (zh)
CN (1) CN1038574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23495B2 (en) * 2014-10-06 2017-04-18 Kennametal Inc. Cutting insert with asymmetric cutting edge
US10907415B2 (en) 2016-03-31 2021-02-02 Smith International, Inc. Multiple ridge cutting element
JP6508620B1 (ja) 2017-10-25 2019-05-08 株式会社タンガロイ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刃先交換式転削工具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31550A1 (de) * 1972-06-28 1974-01-10 Karl Hertel Schneidwerkzeug, insbesondere fraeser oder raeumnadel
EP1736263A1 (en) * 2004-03-26 2006-12-27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Clamping structure for throwaway chip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50576A (zh) * 1972-09-20 1974-05-16
JPH01164005U (zh) * 1988-05-09 1989-11-15
GB8920225D0 (en) * 1989-09-07 1989-10-18 Iscar Hartmetall A cutting insert
JP3118956B2 (ja) * 1992-05-15 2000-12-18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SE509339C2 (sv) * 1994-12-08 1999-01-11 Seco Tools Ab Verktyg och skär för spånavskiljande bearbetning
IL124282A (en) * 1998-04-29 2001-10-31 Iscar Ltd Cutting tool system and cutting tool for it
JP2004167635A (ja) * 2002-11-20 2004-06-17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のクランプ機構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JP2004209615A (ja) * 2003-01-08 2004-07-29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溝入れバイト及び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IL165621A (en) * 2004-12-07 2008-06-05 Iscar Ltd Cutting tool and cutting tool for it
US7510352B2 (en) * 2007-08-03 2009-03-31 Kennametal Inc. Integral cutting insert clamping mechanism
IL185048A (en) * 2007-08-05 2011-07-31 Iscar Ltd Cutting tool and cutting tool for it
IL198376A (en) * 2009-04-26 2013-04-30 Iscar Ltd Put cutting and assembling the task
US9517509B2 (en) * 2010-12-25 2016-12-13 Kyocera Corporation Cutting too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achined product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31550A1 (de) * 1972-06-28 1974-01-10 Karl Hertel Schneidwerkzeug, insbesondere fraeser oder raeumnadel
EP1736263A1 (en) * 2004-03-26 2006-12-27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Clamping structure for throwaway chi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7486A (zh) 2014-06-11
JP6227533B2 (ja) 2017-11-08
JP2014526394A (ja) 2014-10-06
KR101757033B1 (ko) 2017-07-11
KR20150054705A (ko)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58201B1 (en) Cutting insert and a cutting tool assembly for chip removal
US7407347B2 (en) Tool for chip removing machining
KR101104979B1 (ko) 드릴 공구용 드릴 몸체
KR101323558B1 (ko) 장착 구멍을 갖는 인서트 및 절삭 인서트를 포함하는공구홀더
KR101335895B1 (ko) 절삭 인서트 및 이를 위한 절삭 공구
KR101972178B1 (ko) 가변적인 쐐기각을 갖는 날 부분을 구비하는 팔각형의 절삭 인서트, 및 절삭 공구
KR101431891B1 (ko) 8개의 주절삭날과 와이퍼날을 가진 절삭 인서트 및 절삭 인서트를 포함하는 절삭 공구
JP6395842B2 (ja) 割出し可能な中央ドリル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
US20110164932A1 (en) Cutting Insert and Milling Cutter Provided with the Same
KR20130115285A (ko) 다수의 유형의 절삭 인서트들을 유지하기 위한 공구홀더 및 그러한 공구홀더를 포함하는 절삭 공구
WO2011122676A1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WO2009025918A2 (en) Round cutting insert with chip control feature
CN103857486B (zh) 用于切削去除的切削工具组件的切削刀具、切削本体及夹持机构
JP2016539010A (ja) 側面支持くぼみを有する位置決め可能なミーリングインサート、及びミーリング工具
RU2746778C2 (ru) Индексируемая односторонняя режущая вставка, имеющая два зажимных отверстия, и режущи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нее
JP6966329B2 (ja) 菱形のインサート及び支持座を備えたアセンブリ、並びに菱形の可逆切削インサート
JP2012508654A (ja) ドリル用切削工具
JP5835337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
JP5334668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なら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被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WO2013073688A1 (ja) 刃先交換式回転切削工具
JP7325510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KR102540681B1 (ko) 절삭 인서트, 절삭 공구 및 절삭 가공물의 제조 방법
JP6852560B2 (ja) 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工具用ガイドパッド
JP6318558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穴加工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