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5761B - 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 - Google Patents
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45761B CN103845761B CN201410062152.4A CN201410062152A CN103845761B CN 103845761 B CN103845761 B CN 103845761B CN 201410062152 A CN201410062152 A CN 201410062152A CN 103845761 B CN103845761 B CN 10384576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ano
- biological ceramic
- carbon nano
- preparation
- net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生物材料制备技术。包括:将细菌纤维素纯化处理并放入硝酸钙溶液中搅拌,缓慢加入磷酸氢二铵溶液并控制体系pH值,反应完毕后陈化12~24h,冷冻干燥,然后将干燥后的材料放入气氛炉加热,冷却后得到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碳纤维上均匀分布晶粒完整的纳米双相生物陶瓷。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三维网络结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性能,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可作为骨组织修复材料应用于生物医用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生物材料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碳纤维是指具有纳米尺度的碳纤维,在碳纤维的诸多性能基础上增加了纳米效应,使得纳米碳纤维具有高强轻质、导热性良好、高导电性等特性,能够有望应用于高容量电极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高性能产品。特别是,纳米碳纤维良好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高比表面积使其能够与具有亲水性基团的生物材料相结合并应用于生物医用领域。研究表明,纳米碳纤维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同时降低成纤维细胞的黏附,为了增强纳米碳纤维与骨组织的相容性,减少植入材料因运动对骨组织周围的损伤,将生物活性材料与纳米碳纤维复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羟基磷灰石是磷酸钙生物陶瓷的一种,其与人体骨骼的晶体成分和结构基本一致。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界面生物活性,并有极好的骨传导性、骨结合能力,能够快速传导骨组织再生,不通过中间介质而直接与骨键合。烧结后的羟基磷灰石结晶度提高,力学性能有所提高,但在体内降解速率缓慢。β-磷酸钙(β-TCP)类似于人骨的天然无机构成,具有优于其他无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植入后与机体骨接合良好,骨传导性好。β-磷酸钙在体内能够逐步降解,且降解产生的钙、磷离子能够被人体吸收,有助于新骨的形成。研究表明纳米β-磷酸钙比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更好的溶解性和降解性,但β-磷酸钙在骨组织修复过程中降解速率较快,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骨键合,并且过快的降解速率不利于体内生物组织在材料上的附着。而由羟基磷灰石与β-磷酸钙不同比例复合的双相生物陶瓷,相对于单相(羟基磷灰石或β-磷酸钙)生物陶瓷,具有适宜的生物降解性,有利于引导成骨。并且双相生物陶瓷的降解速率介于两者之间,植入体内后逐渐降解并被体液缓慢吸收,为新骨的生成提高丰富的钙、磷离子。目前骨组织的修复材料已有二维构建发展到三维立体构建,将双相生物陶瓷制备成三维支架材料有助于骨细胞的生长、扩增并模拟体内组织细胞的生长微环境,并有利于营养成分的传输。但羟基磷灰石和β-磷酸钙的制备主要以粉末状为主,加工成型后生物力学强度不佳,脆性较大,不易成形,很难用于骨组织负荷部位的修复。
综上所述,将羟基磷灰石与β-磷酸钙不同比例复合的双相生物陶瓷与纳米碳纤维复合制备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复合材料能够有效提高纳米碳纤维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并且增强双相生物陶瓷的力学性能,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组织修复材料。
本专利采用液相沉淀法利用细菌纤维素三维网络结构制备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经特殊处理的细菌纤维素作为纳米碳纤维的前驱体,经高温加热处理,最终得到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上均匀分布晶粒完整的纳米双相生物陶瓷。提高了纳米碳纤维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并且增强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力学性能。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空间三维网络结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性能,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可作为骨组织修复材料应用于生物医用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生物材料制备技术。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得到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上均匀分布晶粒完整的纳米双相生物陶瓷。提高了纳米碳纤维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并且增强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力学性能,能够作为一种具有骨传导性的高强骨组织修复材料应用于生物医用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细菌纤维素纯化处理并放入硝酸钙溶液中搅拌,缓慢加入磷酸氢二铵溶液并控制体系pH值,反应完毕后陈化12~24h,冷冻干燥,然后将干燥后的材料放入气氛炉加热,冷却后得到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上均匀分布晶粒完整的纳米双相生物陶瓷。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其中,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纯化处理是指,细菌纤维素经5~10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高温蒸煮0.5~1h,并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目前制备纳米碳纤维的主要方法有气相成长法、聚合物混掺熔融纺丝法和静电纺丝法。这些方法制备纳米纤维往往需要非常复杂的设备,设定繁琐的制备参数,并且制备的纳米纤维仅有一维或两维结构,无法形成复杂的具有三维网络的纳米纤维。细菌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高聚物,具有超精细网状结构,由直径3~4纳米的微纤组合成40~60纳米粗的纤维束,并相互交织形成发达的超精细网络结构。细菌纤维素的高纯度、高结晶度、高聚合度及分子高度取向的特性,使其具有成为纳米碳纤维前驱体的基本条件。经细菌发酵的细菌纤维素原材料中有大量的细菌残留体,这些残留物将材料在加热(碳化、石墨化)过程中形成局部缺陷,严重影响得到的纳米碳纤维的力学性能以及三维网络结构。本专利中氢氧化钠溶液蒸煮能够彻底去除菌体蛋白和粘附在纤维素膜上的残余培养基,保证细菌纤维素材料的纤维素高纯度。同时氢氧化钠溶液处理能够有效激活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上大量的羟基基团,有助于纳米双相生物陶瓷液相制备时钙离子在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上均匀沉积。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硝酸钙溶液是指0.6~1mol/L的硝酸钙水溶液,所述的磷酸氢二铵溶液是指0.4~0.6mol/L的磷酸氢二铵水溶液,且体系中钙离子与磷酸根离子的投料比为1:1.51~1.66。硝酸钙与磷酸氢二铵按照不同的投料比反应可生成絮凝状非晶态磷酸三钙沉淀或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当系中钙离子与磷酸根离子的投料比为1:1.5时,生成非晶态磷酸三钙,经高温煅烧可得到β-磷酸钙晶体;当系中钙离子与磷酸根离子的投料比为1:1.67时,生成羟基磷灰,经高温煅烧可得到晶粒完整的羟基磷灰晶体;因此本专利中选择的钙离子与磷酸根离子的投料比需在两者之间。在反应过程中钙离子首先与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上的羟基发生相互作用,通过静电力均匀分布在纳米纤维上;然后逐渐与磷酸氢二铵反应在纳米纤维网络的模板作用下生成白色絮凝状沉淀,该沉淀为纳米非晶态磷酸三钙颗粒与羟基磷灰颗粒的复合物。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缓慢加入是指磷酸氢二铵溶液以1~5ml/min的速率滴加,所述的控制体系pH值是指用氨水控制整个反应过程中体系的pH值为9.7~10.3。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冷冻干燥是指将纯化处理后的细菌纤维素在-20℃~-80℃下冷冻12~24h,然后真空干燥24~48h。冷冻干燥目的在于维持细菌纤维素湿态时的三维网络结构。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加热是材料在真空、氩气或氮气保护下,由室温升温至850℃~1100℃,其中100~300℃区间升温速率为1~3℃/min,300~500℃区间升温速率为3~5℃/min,500~800℃区间升温速率为5~7℃/min,800℃~1100℃区间升温速率为10℃/min,并保温1~4h。本专利中将升温区间分为四段控制,100~300℃区间主要为细菌纤维素失去物理吸附水、氢键结合水、以及分子间氢键、分子内氢键断裂分解;同时对沉淀在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表面的非晶态磷酸三钙颗粒和羟基磷灰石颗粒高温煅烧处理,使磷酸三钙颗粒由非晶态向晶态转变,并高温脱出反应残留物使羟基磷灰石晶体趋于完善,提高羟基磷灰石的结晶度。300~500℃区间主要为细菌纤维素碳链断裂分解,并生成少量挥发气体。这两个升温区间是材料碳化过程的关键,细菌纤维素碳化过程中质量会大幅度降低,并且体积会随着收缩。在这期间为了维持细菌纤维素原有的三维网络结构,必须严格控制碳化过程的升温速率,防止升温速率过快造成网络结构塌陷。500~800℃区间细菌纤维素碳化完成;磷酸三钙开始由磷灰石向β-磷酸钙转变;羟基磷灰石颗粒发生重结晶,由长条状或针状结晶向球形颗粒转变,颗粒尺寸增大、结晶度提高。800℃~1100℃区间,碳化后的细菌纤维素纤维进行石墨化;磷酸三钙完全相变为β-磷酸钙,羟基磷灰石均为球形颗粒,并且经过保温使得到的纳米双相生物陶瓷晶格结构趋于完整。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冷却是指升温结束后的材料在气氛炉中缓慢冷却至室温。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纳米双相生物陶瓷材料是指具有三维网络空间结构的纳米碳纤维直径约为10~30nm,纤维上均匀分布有羟基磷灰石与β-磷酸钙晶粒,且晶粒平均粒径为50~80nm。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其特征是:包含细菌纤维素、羟基磷灰石和β-磷酸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采用液相沉淀法利用细菌纤维素三维网络结构制备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经特殊处理的细菌纤维素作为纳米碳纤维的前驱体,经高温加热处理,最终得到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上均匀分布晶粒完整的纳米双相生物陶瓷。在制备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持了细菌纤维素原有的三维网络结构,纤维碳化处理、石墨化处理与磷酸钙煅烧、羟基磷灰石晶体重构同时进行;通过合理的温度控制,快速、高效制备出双相生物陶瓷比例可控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材料。提高了纳米碳纤维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并且增强了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力学性能。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空间三维网络结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性能,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可作为骨组织修复材料应用于生物医用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将细菌纤维素置于10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高温蒸煮1h,并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纯化处理后的材料放入1L,0.604mol/L的硝酸钙水溶液中搅拌,以1ml/min的速率缓慢滴加入1L,0.4mol/L磷酸氢二铵水溶液,并用氨水控制整个反应过程中体系的pH值为10.3,体系中钙离子与磷酸根离子的投料比为1:1.51,反应完毕后陈化24h。
反应后的材料在-80℃下冷冻24h,然后真空干燥24h。然后将材料放入气氛炉中在氮气保护下由室温升温加热至850℃,其中100~300℃区间升温速率为1℃/min,300~500℃区间升温速率为3℃/min,500~800℃区间升温速率为5℃/min,800℃~850℃区间升温速率为10℃/min,并保温1h。升温结束后材料在气氛炉中缓慢冷却至室温得到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直径约为10nm,纤维上均匀分布有羟基磷灰石与β-磷酸钙晶粒,且晶粒平均粒径为50nm。
实施例2:
将细菌纤维素置于5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高温蒸煮1h,并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纯化处理后的材料放入500mL,0.96mol/L的硝酸钙水溶液中搅拌,以2ml/min的速率缓慢滴加入500mL,0.6mol/L磷酸氢二铵水溶液,并用氨水控制整个反应过程中体系的pH值为10.3,体系中钙离子与磷酸根离子的投料比为1:1.6,反应完毕后陈化24h。
反应后的材料在-20℃下冷冻24h,然后真空干燥24h。然后将材料放入气氛炉中在真空下由室温升温加热至900℃,其中100~300℃区间升温速率为2℃/min,300~500℃区间升温速率为4℃/min,500~800℃区间升温速率为6℃/min,800℃~900℃区间升温速率为10℃/min,并保温2h。升温结束后材料在气氛炉中缓慢冷却至室温得到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直径约为30nm,纤维上均匀分布有羟基磷灰石与β-磷酸钙晶粒,且晶粒平均粒径为55nm。
实施例3:
将细菌纤维素置于6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高温蒸煮0.6h,并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纯化处理后的材料放入1L,1mol/L的硝酸钙水溶液中搅拌,以3ml/min的速率缓慢滴加入1.04L,0.6mol/L磷酸氢二铵水溶液,并用氨水控制整个反应过程中体系的pH值为10.3,体系中钙离子与磷酸根离子的投料比为1:1.6,反应完毕后陈化24h。
反应后的材料在-30℃下冷冻12h,然后真空干燥48h。然后将材料放入气氛炉中在真空下由室温升温加热至1000℃,其中100~300℃区间升温速率为3℃/min,300~500℃区间升温速率为5℃/min,500~800℃区间升温速率为7℃/min,800℃~1000℃区间升温速率为10℃/min,并保温1h。升温结束后材料在气氛炉中缓慢冷却至室温得到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直径约为20nm,纤维上均匀分布有羟基磷灰石与β-磷酸钙晶粒,且晶粒平均粒径为70nm。
实施例4:
将细菌纤维素置于7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高温蒸煮0.8h,并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纯化处理后的材料放入1L,0.8mol/L的硝酸钙水溶液中搅拌,以4ml/min的速率缓慢滴加入964mL,0.5mol/L磷酸氢二铵水溶液,并用氨水控制整个反应过程中体系的pH值为10.3,体系中钙离子与磷酸根离子的投料比为1:1.66,反应完毕后陈化24h。
反应后的材料在-40℃下冷冻24h,然后真空干燥24h。然后将材料放入气氛炉中在氮气保护下由室温升温加热至1100℃,其中100~300℃区间升温速率为1℃/min,300~500℃区间升温速率为5℃/min,500~800℃区间升温速率为6℃/min,800℃~1100℃区间升温速率为10℃/min,并保温1h。升温结束后材料在气氛炉中缓慢冷却至室温得到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直径约为10nm,纤维上均匀分布有羟基磷灰石与β-磷酸钙晶粒,且晶粒平均粒径为80nm。
实施例5:
将细菌纤维素置于10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高温蒸煮0.5h,并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纯化处理后的材料放入2L,0.6mol/L的硝酸钙水溶液中搅拌,以5ml/min的速率缓慢滴加入1548mL,0.5mol/L磷酸氢二铵水溶液,并用氨水控制整个反应过程中体系的pH值为10.3,体系中钙离子与磷酸根离子的投料比为1:1.55,反应完毕后陈化24h。
反应后的材料在-80℃下冷冻12h,然后真空干燥48h。然后将材料放入气氛炉中在氮气保护下由室温升温加热至1050℃,其中100~300℃区间升温速率为3℃/min,300~500℃区间升温速率为3℃/min,500~800℃区间升温速率为7℃/min,800℃~1050℃区间升温速率为10℃/min,并保温4h。升温结束后材料在气氛炉中缓慢冷却至室温得到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直径约为10nm,纤维上均匀分布有羟基磷灰石与β-磷酸钙晶粒,且晶粒平均粒径为80nm。
实施例6:
将实施例1-5制备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处理成厚度为3mm、直径为4mm的圆片,经75%(v/v)的乙醇和紫外线照射对进行灭菌处理后,置于96孔板内,用DMEM培养液浸泡4h,去除培养液后在每孔中种植5×104个人成骨样细胞MG-63细胞,置于37℃、饱和湿度、5%CO2的培养箱内孵育8h,待细胞贴壁后补加培养基,继续进行培养,每天更换新鲜培养液。另用一组正常培养的作对照,相同条件下培养。培养1、3和5天后,去除培养液,用磷酸盐缓冲液淋洗后用2.5%(v/v)戊二醛固定1h,再用梯度浓度酒精进行脱水处理,室温真空干燥两天或冻干,用于电镜观察。培养1、3和5天的细胞增殖情况(MTT法,在570nm测定OD值)见表1。由表1可知,MG-63细胞在该生物陶瓷上生长良好,在培养第3天后,增殖生长更加明显,这表明该生物陶瓷能支持细胞生长和促进细胞增殖,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作为骨组织修复材料应用于生物医用领域。
表1 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细胞增殖实验(n=8)
培养天数 | 对照组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实施例5 |
1 | 0.12±0.03 | 0.14±0.02 | 0.15±0.01 | 0.14±0.04 | 0.16±0.05 | 0.15±0.05 |
3 | 0.21±0.04 | 0.32±0.06* | 0.30±0.04* | 0.30±0.06* | 0.34±0.05* | 0.33±0.07* |
5 | 0.30±0.07 | 0.61±0.09** | 0.58±0.11** | 0.63±0.13** | 0.66±0.10** | 0.62±0.08** |
(注:* P<0.05,**
P<0.01,与对照组比较。)
实施例7
根据GB1040-79分别将羟基磷灰石颗粒(对照组1)和β-磷酸钙晶粒(对照组2),以及实施例1-5得到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制成弯曲强度测试试样和拉伸强度测试试样。用Instron1341材料试验机对试样进行弯曲性能测试和拉伸强度测试。
弯曲性能测试的检测环境为:加载速度10mm/分钟,室温:25℃,湿度:65%。计算公式为:σf =
3pL/2bh2,其中σf为弯曲强度(MPa);p为破坏载荷(N);L为试样的跨距(mm);b为试样宽度(mm);h为试样厚度(mm)。具体测试结果见表2。
拉伸强度测试的检测环境为:加载速度10mm/分钟,室温:25℃,湿度:75%。计算公式为:σt = p/ah,其中σt为拉伸强度(MPa);p为破坏载荷(N);a为试样的中间宽度(mm);h为试样厚度(mm)。具体测试结果见表2。
根据表2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表明该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表2 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测试(n=6)
项目 | 对照组1 | 对照组2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实施例5 |
弯曲强度(MPa) | 113±5 | 127±4 | 178±7*# | 186±6*# | 174±9*# | 185±8*# | 192±6*# |
拉伸强度(MPa) | 32±3 | 38±5 | 61±7*# | 66±4*# | 58±8*# | 60±4*# | 64±5*# |
(注:* P<0.05,与对照组1比较;# P<0.05,与对照组2比较。)
实施例8
对照组1:动物骨缺损无修复实验,在10周龄、SD(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的股骨远端内侧、人工造成的骨缺损(直径3mm,深2mm)内,不填入任何材料,直接缝合。
对照例2:动物骨缺损修复实验,在10周龄、SD(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的股骨远端内侧、人工造成的骨缺损(直径3mm,深2mm)内,把与骨缺损同样大小的羟基磷灰石(HAP,100%,BONEJECT®,日本)填入骨缺损区内,缝合。
实施例1-5组:动物骨缺损修复实验,在10周龄、SD(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的股骨远端内侧、人工造成的骨缺损(直径3mm,深2mm)内,把与骨缺损同样大小的实施例1-5得到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填入骨缺损区内,缝合。
将对照组1、2以及实施例1-5组大鼠于术后15、30和90天,应用小动物活体研究用micro-CT的影像进行新生骨骨量和新生骨骨密度的动态测量比较(结果见表3),以及病理组织学切片(H.E染色)的观察分析。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1-2相比,实施例1-5组的大鼠在手术后90日,即恢复成正常骨形态,骨皮质表面平滑、骨质致密。
表3 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骨缺损修复实验(n=3)
(注:* P<0.05,**
P<0.01,与对照组1比较;#
P<0.05,## P<0.01,与对照组2比较。)
Claims (8)
1.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细菌纤维素纯化处理并放入硝酸钙溶液中搅拌,缓慢加入磷酸氢二铵溶液并控制体系pH值,反应完毕后陈化12~24h,冷冻干燥,然后将干燥后的材料放入气氛炉加热,冷却后得到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上均匀分布晶粒完整的纳米双相生物陶瓷。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纯化处理是指,细菌纤维素经5~10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高温蒸煮0.5~1h,并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硝酸钙溶液是指0.6~1mol/L的硝酸钙水溶液,所述的磷酸氢二铵溶液是指0.4~0.6mol/L的磷酸氢二铵水溶液,且体系中钙离子与磷酸根离子的投料比为1:1.51~1.66。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慢加入是指磷酸氢二铵溶液以1~5mL/min的速率滴加,所述的控制体系pH值是指用氨水控制整个反应过程中体系的pH值为9.7~10.3。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冻干燥是指将纯化处理后的细菌纤维素在-20℃~-80℃下冷冻12~24h,然后真空干燥24~48h。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是材料在真空、氩气或氮气保护下,由室温升温至850℃~1100℃,其中100~300℃区间升温速率为1~3℃/min,300~500℃区间升温速率为3~5℃/min,500~800℃区间升温速率为5~7℃/min,800℃~1100℃区间升温速率为10℃/min,并保温1~4h。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是指升温结束后的材料在气氛炉中缓慢冷却至室温。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双相生物陶瓷材料是指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直径为10~30nm,纤维上均匀分布有羟基磷灰石与β-磷酸钙晶粒,且晶粒平均粒径为50~80n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62152.4A CN103845761B (zh) | 2014-02-24 | 2014-02-24 | 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62152.4A CN103845761B (zh) | 2014-02-24 | 2014-02-24 | 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45761A CN103845761A (zh) | 2014-06-11 |
CN103845761B true CN103845761B (zh) | 2015-05-13 |
Family
ID=50854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62152.4A Active CN103845761B (zh) | 2014-02-24 | 2014-02-24 | 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4576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04158A (zh) * | 2018-09-03 | 2018-12-14 | 河南克莱威纳米碳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温抗腐蚀无纺布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432493B (zh) * | 2018-09-26 | 2021-04-06 | 四川大学 | 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多孔钛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2121228B (zh) * | 2020-10-19 | 2021-04-09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 骨缺损腔填充植入体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41522A (zh) * | 2012-04-13 | 2012-08-22 | 辽宁工业大学 | 三维梯度网状碳纤维/ha/麦饭石医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2014
- 2014-02-24 CN CN201410062152.4A patent/CN10384576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41522A (zh) * | 2012-04-13 | 2012-08-22 | 辽宁工业大学 | 三维梯度网状碳纤维/ha/麦饭石医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Coatings Technology》.2010,(第205期),2938-2946. * |
Yizao Wan et al.Prepa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carbon nanofibers from bacterial cellulose as potential scaffold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Surface & * |
杨为中 等.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磷酸钙双相生物陶瓷的研究进展.《硅酸盐学报》.2004,第32卷(第9期),1143-1149.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45761A (zh) | 2014-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Sun et al. |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bovine-derived porous hydroxyapatite/collagen composite and its hydroxyapatite powders | |
Miao et al. | Engineering natural matrices with 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 to generate multi-functional therapeutic nanocomposite hydrogels | |
Sun et al. | 3D printed calcium phosphate scaffolds with controlled release of osteogenic drugs for bone regeneration | |
Ahmed et al. | Composition and design of nanofibrous scaffolds of Mg/Se-hydroxyapatite/graphene oxide@ ε-polycaprolactone for wound healing applications | |
Chen et al. |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osite nanofibers of polycaprolactone and nanohydroxyapatite for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
CN102824657B (zh) | 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049066B (zh) | 一种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在骨组织再生和修复中的应用 | |
Duarte et al. | Production of hydroxyapatite–bacterial cellulose nanocomposites from agroindustrial wastes | |
Kasuga et al. | Siloxane-poly (lactic acid)-vaterite composites with 3D cotton-like structure | |
Gautam et al. | Synthesis, structural and 3-D architecture of lanthanum oxide added hydroxyapatite composites for bone implant applications: Enhanced micro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 |
CN102008752B (zh) | 一种具有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多孔双相磷酸钙生物支架及其制备 | |
CN103316380B (zh) | 骨缺陷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889912A (zh) | 生物陶瓷涂层钛丝烧结多孔钛人工骨的制备方法 | |
KR102316879B1 (ko) | 말뼈 나노세라믹 및 pcl을 포함하는 치주조직 재생용 지지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Sun et al. | Ultralong hydroxyapatite nanowires/collagen scaffolds with hierarchical porous structure, enhan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xcellent cellular attachment | |
CN101274108B (zh) | 一种复合多孔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452439B (zh) | 一种仿生天然骨矿组成的羟基磷灰石/白磷钙石生物活性陶瓷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45761B (zh) | 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纳米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 | |
Feng et al. | Diopside modified porous polyglycolide scaffolds with improved properties | |
CN110585487A (zh) | 一种负载离子和几何图案信号的医用骨膜支架及其构建方法 | |
CN103143058B (zh) | 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水凝胶组织工程软骨修复支架的制备 | |
CN103861153B (zh) | 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复合β-磷酸钙的制备方法 | |
CN102058907B (zh) | 羟基磷灰石-硅灰石/丝素蛋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028620A (zh) | 一种矿化人工骨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unha et al. | In vivo study of the osteoregenerative potential of polymer membranes consisting of chitosan and carbon nanotub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