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3391B - 无线通信系统、反馈方法、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反馈方法、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3391B
CN103843391B CN201280048755.8A CN201280048755A CN103843391B CN 103843391 B CN103843391 B CN 103843391B CN 201280048755 A CN201280048755 A CN 201280048755A CN 103843391 B CN103843391 B CN 1038433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tation apparatus
radio base
msub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87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43391A (zh
Inventor
永田聪
阿部哲士
岸山祥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843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33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3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33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5/00Suppression or limitation of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04J11/005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us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反馈在CoMP发送时能够算出适当的接收质量的信道状态信息。一种包括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和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无线基站装置(eNB)包括:发送部,对用户终端(UE)发送信道状态测定用的参考信号;以及接收部,接收在用户终端(UE)中基于参考信号而生成的信道状态信息,用户终端(UE)包括: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能够生成包含在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协调进行发送时来自协调小区的干扰被去除的信道状态信息在内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以及发送部,对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发送多个信道状态信息。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反馈方法、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应用于蜂窝系统等的无线通信系统、反馈方法、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背景技术
在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提高数据速率为目的,通过采用HSDPA(High Speed Downlink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或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最大限度地发挥以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宽带码分多址)为基础的系统的特征。对于该UMTS网络,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正在研究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非专利文献1)。
第三代系统大致使用5MHz的固定频带,能够实现下行线路中最大2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另一方面,在LTE的系统中,使用1.4MHz~20MHz的可变频带,能够实现下行线路中最大300Mbps以及上行线路中75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此外,在UMTS网络中,以进一步的宽带化及高速化为目的,也在研究LTE的后继的系统(例如,LTE-Advanced(LTE-A))。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R25.912(V7.1.0),"Feasibility study for Evolved UTRAand UTRAN",Sept.200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作为有望对LTE系统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的技术之一,有小区间正交化。例如,在LTE-A系统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都通过正交多址实现小区内的正交化。即,在下行链路中,在频域中在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间进行正交化。另一方面,与W-CDMA相同地,小区间一般进行基于1个小区频率重复所引起的干扰随机化。
因此,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作为用于实现小区间正交化的技术,正在研究协调多点发送接收(CoMP:Coordinated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在该CoMP发送接收中,多个小区协调对一个或者多个用户终端UE进行发送接收的信号处理。例如,在下行链路中,正在研究应用预编码的多个小区同时发送、协调调度/波束成型等。通过这些CoMP发送接收技术的应用,尤其期待位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UE的吞吐量特性的改善。
在应用CoMP发送接收的情况下,由于配置在多个小区的无线基站装置协调进行数据发送,所以要求用户终端UE反馈在CoMP发送时能够算出适当的接收质量的信道状态信息。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反馈在CoMP发送时能够算出适当的接收质量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无线通信系统、反馈方法、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是包括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和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包括:发送部,对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信道状态测定用的参考信号;以及接收部,接收在所述用户终端中基于所述参考信号而生成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用户终端包括: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能够生成包含在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协调进行发送时来自协调小区的干扰被去除的信道状态信息在内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以及发送部,对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发送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
本发明的反馈方法是在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协调进行发送时来自用户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对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信道状态测定用的参考信号的步骤;所述用户终端基于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参考信号,生成包含来自协调小区的干扰被去除的信道状态信息在内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步骤;以及所述用户终端对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发送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步骤。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是构成为能够与多个无线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部,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接收信道状态测定用的参考信号;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在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协调进行发送时基于所述参考信号能够生成包含来自协调小区的干扰被去除的信道状态信息在内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以及发送部,对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发送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
本发明的无线基站装置是构成为对用户终端能够与其他的无线基站装置进行协调发送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部,对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信道状态测定用的参考信号;以及接收部,在与所述其他的无线基站装置协调进行发送时,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基于所述参考信号而生成且包含来自协调小区的干扰被去除的信道状态信息在内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反馈在CoMP发送时能够算出适当的接收质量的信道状态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协调多点发送的图。
图2是表示在协调多点发送接收中应用的无线基站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说明用户终端中的CQI的生成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资源块中的CSI-RS的分配模式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使用了CSI-RS的CQI测定中的静默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上行链路中的无线资源的图。
图7是表示上行链路中的CQI的发送定时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无线基站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方框图。
图10是表示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集中控制型的无线基站装置的基带处理部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自主分散控制型的无线基站装置的基带处理部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3是表示用户终端中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说明下行链路的CoMP发送。作为下行链路的CoMP发送,有协调调度/协调波束成型(Coordinated Scheduling/Coordinated Beamforming)(以下,称为“CS/CB”)和联合处理(Joint processing)。CS/CB是对一个用户终端UE只从一个小区发送的方法,如图1A所示,考虑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和对于其他小区的干扰而进行频率/空间区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另一方面,联合处理(Joint processing)是应用预编码而从多个小区同时发送的方法,有如图1B所示那样对一个用户终端UE从多个小区发送的联合传输(Jointtransmission)和如图1C所示那样瞬间选择小区的动态小区选择(Dynamic CellSelection)。
作为实现CoMP发送接收的结构,例如有如图2A所示那样包括通过光纤等连接到无线基站装置(无线基站装置eNB)的多个远程无线装置(RRE:Remote Radio Equipment)的结构(基于RRE结构的集中控制)和如图2B所示那样的无线基站装置(无线基站装置eNB)的结构(基于独立基站结构的自主分散控制)。另外,在图2A中,表示了包含多个远程无线装置RRE的结构,但也可以如图1所示,设为只包含单一的远程无线装置RRE的结构。
在图2A所示的结构(RRE结构)中,无线基站装置eNB集中控制远程无线装置RRE1、RRE2。在RRE结构中,由于进行多个远程无线装置RRE的基带信号处理以及控制的无线基站装置eNB(集中基站)和各小区(即,各远程无线装置RRE)之间通过使用了光纤的基带信号而连接,所以在集中基站中能够汇总进行小区间的无线资源控制。即,在独立基站结构中成为问题的无线基站装置eNB间的信令的延迟和开销的问题减小,比较容易进行小区间的高速的无线资源控制。因此,在RRE结构中,在下行链路中,能够应用使用如多个小区同时发送这样的高速的小区间的信号处理的方法。
另一方面,在图2B所示的结构(独立基站结构)中,在多个无线基站装置eNB(或者RRE)中分别进行调度等的无线资源分配控制。此时,通过小区1的无线基站装置eNB和小区2的无线基站装置eNB之间的X2接口,根据需要,将定时信息或调度等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发送到任一个无线基站装置eNB,从而进行小区间的协调。
在图1A所示的CoMP发送(CS/CB)中,用户终端UE基于从无线基站装置eNB发送的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而测定信道质量,生成信道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更具体而言,基于CSI-RS而算出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选择与算出的SINR相应的CQI。被选择的CQI通过上行链路反馈到无线基站装置eNB。无线基站装置eNB基于从用户终端UE反馈的CQI而算出SINR,例如,进行数据发送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决定和调度控制。
在上述的数据发送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决定、调度控制中,例如使用根据从用户终端UE反馈的CQI而算出的SINR。这里,说明从用户终端UE反馈的CQI的生成方法。图3是用于说明用户终端UE中的CQI的生成方法的示意图。另外,图3中示出了RRE结构,但独立基站结构时也相同。
在不应用CoMP发送接收技术的LTE方式的系统(LTE系统)中,与小区1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FB1)以及与小区2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FB2)分别通过下述式(1)、(2)求出。另外,在式中,“S1”表示来自小区1(无线基站装置eNB)的信号接收分量(功率),“S2”表示来自小区2(远程无线装置RRE)的信号接收分量(功率),“I”表示来自小区1以及小区2以外的小区的干扰分量(功率),“N”表示噪声分量(功率)。通过式(1)、(2)求出的SINR作为CQI而反馈到无线基站装置eNB。
[数1]
式(1)
[数2]
式(2)
另一方面,在应用CoMP发送(CS/CB)的情况下,各个小区的SINR需要考虑在无线基站装置eNB以及远程无线装置RRE中分别对信号接收分量S1、S2相乘的发送权重而算出。例如,在与应用CS(Coordinated Scheduling,协调调度)时的小区1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需要在无线基站装置eNB中通过下述式(3)求出。此外,在与应用CB(CoordinatedBeamforming,协调波束成型)时的小区1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需要在无线基站装置eNB中通过下述式(4)求出。另外,在式中,“w1”表示为了使来自小区1的信号在用户终端UE中以信号接收分量S1接收而在无线基站装置eNB中相乘的发送权重,“w2”表示为了使来自小区2的信号在用户终端UE中以信号接收分量S2接收而在无线基站装置eNB中相乘的发送权重。即,“w1S1”相当于设想在用户终端UE中以信号接收分量S1接收而从小区1发送的信号发送分量,“w2S2”相当于设想在用户终端UE中以信号接收分量S2接收而从小区2发送的信号发送分量。与小区2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也通过与式(3)、(4)同等的式求出。
[数3]
式(3)
[数4]
式(4)
如上所述,在LTE系统中,反馈通过式(1)、(2)求出的SINR作为CQI。基站装置eNB基于这些CQI而算出SINR。但是,在应用CoMP发送(CS/CB)的情况下,如式(3)、(4)所示,需要考虑分别对来自小区1以及小区2的信号接收分量S1以及S2相乘的发送权重w1以及w2,所以仅凭基于式(1)、(2)而反馈的CQI,不能准确地算出SINR。因此,若应用在LTE系统中的CQI的反馈方法,则无线基站装置eNB不能在应用CoMP发送(CS/CB)的情况下算出适当的SINR,存在不能适当地进行下行发送控制的问题。
本发明人们着眼于这一点,找出在应用CoMP发送(CS/CB)的情况下,通过无线基站装置eNB获取能够算出适当的SINR的反馈信息,能够进行适当的下行发送控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在应用CoMP发送(CS/CB)的情况下,用户终端UE反馈无线基站装置eNB能够算出适当的接收质量的信道状态信息。以下,参照图3所示的网络结构,说明具体的方式。
(第一方式)
在第一方式的反馈方法中,在去除了进行CoMP发送的小区间的干扰的状态下,反馈与服务小区(图3所示的小区1)以及协调小区(图3所示的小区2)的双方的接收水平有关的CQI。在本方式的反馈方法中,通过下述式(5)、(6)定义作为CQI的反馈信息。在本方式的反馈方法中,应用在LTE-A方式的系统(LTE-A系统)中研究的静默(零功率传输、零功率发送)而去除服务小区、或者协调小区的干扰。
[数5]
式(5)
[数6]
式(6)
在说明用于进行CoMP发送的小区间的干扰去除的静默之前,说明在LTE-A系统的下行链路中研究的CSI-RS。CSI-RS是用于CQI、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符)、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符)等的信道状态的测定(CSI测定)的参考信号。CSI-RS不同于在全部子帧中分配的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小区专用参考信号),以规定的周期、例如10个子帧周期而被分配。此外,CSI-RS通过位置、序列以及发送功率这样的参数而确定。在CSI-RS的位置中,包含子帧偏移、周期、副载波码元偏移(索引)。
CSI-RS在LTE中规定的1个资源块中被分配为不与PDCCH(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信号等的控制信号、PDSCH(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等的用户数据、CRS或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等的其他的参考信号重叠。1个资源块由在频率方向上连续的12个副载波和在时间轴方向上连续的14个码元构成。从抑制PAPR(Peak-to-AveragePower Ratio,峰值对平均功率比)的观点出发,能够发送CSI-RS的资源以在时间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资源元素成组而被分配。
在图4所示的CSI-RS结构中,确保了40个资源元素作为CSI-RS用资源(参考信号用资源)。在该40个资源元素中,根据CSI-RS端口数(天线数)而设定了CSI-RS模式(CSIConfiguration,CSI配置)。在各CSI-RS模式中,对一个CSI-RS端口,分配了一个资源元素用于CSI-RS。在CSI-RS端口数为2的情况下,对40个资源元素中的2个资源元素分配了CSI-RS。作为分配模式,例如,选择如图4A所示的20个模式(索引#0-#19)中的任一个。
在CSI-RS端口数为4的情况下,对40个资源元素中的4个资源元素分配了CSI-RS。作为分配模式,例如,选择如图4B所示的10个模式(索引#0-#9)中的任一个。在CSI-RS端口数为8的情况下,对40个资源元素中的8个资源元素分配CSI-RS。作为分配模式,例如,选择如图4C所示的5个模式(索引#0-#4)中的任一个。另外,在CSI-RS模式中,对没有分配CSI-RS的资源元素分配了用户数据。并且,CSI-RS通过对每个小区选择不同的CSI-RS模式,从而抑制了小区间的干扰。
另外,在使用了CSI-RS的CSI测定中,有时根据来自其他小区的数据干扰而导致测定精度恶化。例如,在图5A所示的情况下,对小区1(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的资源块,对应于小区2(协调小区)的CSI-RS而分配用户数据。此外,对小区2的下行链路的资源块,对应于小区1的CSI-RS而分配用户数据。这些用户数据成为各小区中的CSI-RS的干扰分量,尤其,成为使位于小区1和小区2的边界附近的用户终端UE的CQI测定精度恶化的要因。
为了改善由于用户数据的分配位置所引起的CQI测定精度的恶化,正在研究静默。在静默中,如图5B所示,对与其他小区的CSI-RS对应的资源没有分配用户数据。具体而言,小区1的下行链路的资源块对应于小区2的CSI-RS而进行静默(零功率发送)。此外,小区2的下行链路的资源块对应于小区1的CSI-RS而进行静默(零功率发送)。通过该结构,去除由于其他小区的用户数据所引起的CSI-RS的干扰分量,从而能够改善用户终端UE中的CQI测定精度。
在本方式的反馈方法中,在CQI测定中,通过利用上述的静默而去除服务小区、或者协调小区的干扰,获取通过式(5)、(6)定义的反馈信息。
具体而言,如图5B所示,在小区2的资源块中,对与小区1的CSI-RS对应的资源设定静默资源,将对象资源的发送功率设为零。由此,在作为服务小区的小区1的CQI测定中,能够排除作为协调小区的小区2的干扰。即,能够获取不包含来自小区2的信号接收分量S2的方式的反馈信息(通过式(5)定义的反馈信息),作为小区1的CQI。
此外,如图5B所示,在小区1的资源块中,对与小区2的CSI-RS对应的资源设定静默资源,将对象资源的发送功率设为零。由此,在作为协调小区的小区2的CQI测定中,能够排除作为服务小区的小区1的干扰。即,能够获取不包含来自小区1的信号接收分量S1的方式的反馈信息(通过式(6)定义的反馈信息),作为小区2的CQI。
通过由式(5)、(6)规定的反馈信息,无线基站装置eNB能够算出由式(3)、(4)表示的SINR。例如,与应用CS的情况下的小区1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根据式(3)、(5),如式(7)那样算出。另一方面,与应用CB的情况下的小区1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根据式(4)、(5)、(6),如式(8)那样算出。另外,在不应用CoMP发送的情况下,与小区1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如式(9)那样算出。表示各小区的发送权重的w1、w2是在无线基站装置eNB中决定的,对于无线基站装置eNB来说是已知的。
[数7]
式(7)
[数8]
式(8)
[数9]
式(9)
由此,通过使用在式(5)、(6)中规定的反馈信息,即使是在应用CoMP发送(CS/CB)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无线基站装置eNB中算出适当的SINR。
用户终端UE基于从无线基站装置eNB通知的信息(例如,CSI-RS等的参考信号的复用位置或功率信息),能够计算CoMP发送用的反馈信息。例如,用户终端UE通过从无线基站装置eNB被通知可以不考虑小区2的信号接收分量(S2)的情况(即,不将信号接收分量S2包含在干扰分量中的情况),从而如式(5)那样,能够以排除了信号接收分量S2的方式计算反馈信息(CQI)。
另外,与小区2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也能够使用式(5)、(6),与小区1的SINR同样地算出。此外,在本方式的反馈方法中,通过式来表现的反馈信息(CQI)或SINR并不限定于各式的表述,包含所有通过式变换等而实质上等价的表述。
(第二方式)
在第二方式的反馈方法中,在进行CoMP发送的一个小区的干扰被去除的状态下,反馈服务小区(图3所示的小区1)的CQI。在本方式的反馈方法中,反馈信息通过下述式(10)、(11)定义。式(10)的反馈信息在CoMP中的协调小区(图3所示的小区2)的干扰下获取。式(11)的反馈信息能够通过去除CoMP中的协调小区(小区2)的干扰而获取。
[数10]
式(10)
[数11]
式(11)
通过式(10)而规定的反馈信息与在LTE系统中规定的反馈信息相同(参照式(1))。
通过在作为服务小区的小区1的CQI测定中排除作为协调小区的小区2的干扰,能够获取通过式(11)而规定的反馈信息。具体而言,在小区2的资源块中,对与小区1的CSI-RS对应的资源设定静默资源,将对象资源的发送功率设为零。
通过由式(10)、(11)规定的反馈信息,无线基站装置eNB能够算出通过式(3)、(4)表示的SINR。例如,与应用CS的情况下的小区1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根据式(3)、(11),如式(12)那样算出。另一方面,与应用CB的情况下的小区1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根据式(4)、(10)、(11),如式(13)那样算出。另外,在不应用CoMP发送的情况下,与小区1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如式(14)那样算出。表示各小区的发送权重的w1、w2是在无线基站装置中决定的,对于无线基站装置来说是已知的。
[数12]
式(12)
[数13]
式(13)
[数14]
式(14)
由此,通过使用在式(10)、(11)中规定的反馈信息,即使是在应用CoMP发送(CS/CB)的情况下,在无线基站装置eNB中也能够算出适当的SINR。尤其,在本方式的反馈方法中,由于使用与在LTE系统中规定的反馈信息共同的信息(式(10)),所以能够将在CQI测定中需要的与LTE系统的变更点抑制为较小的同时算出适当的SINR。
用户终端UE能够基于从无线基站装置eNB被通知的信息(例如,CSI-RS等的参考信号的复用位置或功率信息),计算CoMP发送用的反馈信息。例如,用户终端UE通过从无线基站装置eNB被通知可以不考虑小区2的信号接收分量(S2)的情况(即,不将信号接收分量S2包含在干扰分量中的情况),从而如式(11)那样,能够以排除了信号接收分量S2的方式计算反馈信息(CQI)。
另外,与小区2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也能够与小区1的SINR同样地算出。此外,在本方式的反馈方法中,通过式来表现的反馈信息(CQI)或SINR等并不限定于各式的表述,包含所有通过式变换等而实质上等价的表述。
(第三方式)
在第三方式的反馈方法中,在进行CoMP发送的一个小区的干扰被去除的状态下,反馈服务小区(图3所示的小区1)的CQI。在本方式的反馈方法中,反馈信息通过下述式(15)、(16)定义。式(15)的反馈信息能够通过去除在CoMP中的协调小区(图3所示的小区2)的干扰而获取。式(16)的反馈信息在CoMP中的协调小区(小区2)的干扰下获取。
[数15]
式(15)
[数16]
式(16)
通过在作为服务小区的小区1的CQI测定中排除作为协调小区的小区2的干扰,从而能够获取通过式(15)而规定的反馈信息。具体而言,在小区2的资源块中,对与小区1的CSI-RS对应的资源设定静默资源,将对象资源的发送功率设为零。
在作为协调小区的小区2的干扰下,能够作为来自服务小区即小区1的信号接收分量(S1)与来自协调小区即小区2的信号接收分量(S2)之比,获取通过式(16)而规定的反馈信息。
通过在式(15)、(16)中规定的反馈信息,无线基站装置eNB能够算出由式(3)、(4)表示的SINR。例如,与在应用CS的情况下的小区1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根据式(3)、(15),如式(17)那样算出。另一方面,与在应用CB的情况下的小区1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根据式(4)、(15)、(16),如式(18)那样算出。另外,在不应用CoMP发送的情况下,与小区1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如式(19)那样算出。表示各小区的发送权重的w1、w2是在无线基站装置中决定的,对于无线基站装置来说是已知的。
[数17]
式(17)
[数18]
式(18)
[数19]
式(19)
由此,通过使用在式(15)、(16)中规定的反馈信息,即使是在应用CoMP发送(CS/CB)的情况下,在无线基站装置eNB中也能够算出适当的SINR。在本方式的反馈方法中,由于使用由信号接收分量之比规定的反馈信息(式(16)),所以能够减小反馈信息的发送所涉及的比特数。
用户终端UE能够基于从无线基站装置eNB被通知的信息(例如,CSI-RS等的参考信号的复用位置或功率信息),计算CoMP发送用的反馈信息。例如,用户终端UE通过从无线基站装置eNB被通知使得计算小区1的信号接收分量(S1)与小区2的信号接收分量(S2)之比,从而能够以式(16)所示的方式计算S1和S2之比(信号功率比)。
另外,与小区2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也能够与小区1的SINR同样地算出。此外,在本方式的反馈方法中,通过式来表现的反馈信息(CQI)或SINR等并不限定于各式的表述,包含所有通过式变换等而实质上等价的表述。
(第四方式)
在第四方式的反馈方法中,不去除进行CoMP发送的小区间的干扰而反馈服务小区(图3所示的小区1)的CQI。在本方式的反馈方法中,反馈信息通过下述式(20)、(21)定义。式(20)、(21)的反馈信息在CoMP中的协调小区(图3所示的小区2)的干扰下获取。
[数20]
式(20)
[数21]
式(21)
通过式(20)而规定的反馈信息与在LTE系统中规定的反馈信息相同(参照式(1))。
在作为协调小区的小区2的干扰下,能够作为来自服务小区即小区1的接收信号分量(S1)与来自协调小区即小区2的接收信号分量(S2)之比,获取通过式(21)而规定的反馈信息。
通过在式(20)、(21)中规定的反馈信息,无线基站装置eNB能够算出由式(3)、(4)表示的SINR。例如,与在应用CS的情况下的小区1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根据式(3)、(20)、(21),如式(22)那样算出。另一方面,与在应用CB的情况下的小区1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根据式(4)、(20)、(21),如式(23)那样算出。另外,在不应用CoMP发送的情况下,与小区1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如式(24)那样算出。表示各小区的发送权重的w1、w2是在无线基站装置eNB中决定的,对于无线基站装置eNB来说是已知的。
[数22]
式(22)
[数23]
式(23)
[数24]
式(24)
由此,通过使用在式(20)、(21)中规定的反馈信息,即使是在应用CoMP发送(CS/CB)的情况下,在无线基站装置eNB中也能够算出适当的SINR。在本方式的反馈方法中,由于使用与在LTE系统中规定的反馈信息共同的信息(式(20)),所以能够将在CQI测定中需要的与LTE系统的变更点抑制为较小的同时算出适当的SINR。此外,由于使用由信号接收分量之比规定的反馈信息(式(21)),所以能够减小反馈信息的发送所涉及的比特数。
用户终端UE能够基于从无线基站装置eNB被通知的信息(例如,CSI-RS等的参考信号的复用位置或功率信息),计算CoMP发送用的反馈信息。例如,用户终端UE通过从无线基站装置eNB被通知使得计算小区1的信号接收分量(S1)与小区2的信号接收分量(S2)之比,从而能够以式(21)所示的方式计算S1和S2之比(信号功率比)。
另外,与小区2的接收水平有关的SINR也能够与小区1的SINR同样地算出。此外,在本方式的反馈方法中,通过式来表现的反馈信息(CQI)或SINR等并不限定于各式的表述,包含所有通过式变换等而实质上等价的表述。
接着,说明对无线基站装置eNB通知在用户终端UE中生成的上述的CQI的方法。在LTE系统中,上行链路信号映射到如图6所示的无线资源中而从用户终端UE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eNB。例如,上行用户数据使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而发送。此外,包含CQI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在与上行用户数据一同发送时使用PUSCH而发送,在单独发送时使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而发送。
另外,如图6所示,PUCCH的无线资源被限制于规定的频带,能够使用PUCCH而发送的数据量受到限制。因此,在上述第一~第四方式的反馈方法中的反馈信息(CQI)能够通过PUSCH发送。此时,例如,也可以将在第一~第四方式的反馈方法中规定的2种反馈信息中的任一个或者双方基于通过RRC信令等的上位控制信号(高层信令)而通知的上位控制信息来发送。例如,在第一方式的反馈方法中,也可以定期发送被认为对于通信的影响大的服务小区的反馈信息FBA,而只在通过上位控制信息而指示时发送协调小区的反馈信息FBB。在其他的方式中也是同样的。这样,能够保证通信质量的同时将无线资源有效活用。
此外,此时,2种反馈信息既可以使用同一个或者多个子帧统一发送,也可以单独发送。此外,2种反馈信息的发送周期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在第一方式的反馈方法中,也可以将被认为对于通信的影响大的服务小区的反馈信息FBA的发送周期设为短,将协调小区的反馈信息FBB的发送周期设为长。在其他的方式中也是同样的。此时也同样,能够保证通信质量的同时将无线资源有效活用。
此外,第一~第四方式的反馈方法中的反馈信息(CQI)也可以通过PUCCH发送。此时,如图7A所示,能够在相同的子帧发送2种反馈信息(FBx、FB)。此外,如图7B所示,也可以在不同的子帧发送2种反馈信息(FBx、FB)。在不同的子帧发送2种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其发送周期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在第一方式的反馈方法中,也可以将被认为对于通信的影响大的服务小区的反馈信息FBA的发送周期设为短,将协调小区的反馈信息FBB的发送周期设为长。在其他的方式中也是同样的。这样,能够保持通信质量的同时将无线资源有效活用。
另外,上述的第一~第四方式的反馈方法能够与LTE系统中的反馈方法选择性地使用。即,能够根据有无CoMP发送的应用来切换使用LTE系统中的反馈方法和第一~第四方式的反馈方法。该切换例如能够基于通过上位控制信号而被通知的上位控制信息来进行。这样,通过在不应用CoMP发送的情况下使用基于LTE系统中的反馈方法的反馈信息,在应用CoMP发送的情况下使用第一~第四方式的反馈方法中的反馈信息,从而能够适当地进行各种控制。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另外,图8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是例如LTE系统或者包含SUPER3G的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作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为一体的载波聚合。此外,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被称为IMT-Advanced,也可以被称为4G。
如图8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无线基站装置20A、20B、与该无线基站装置20A、20B进行通信的多个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而构成。无线基站装置20A、20B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该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此外,无线基站装置20A、20B通过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而相互连接。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在小区1、2中能够与无线基站装置20A、20B进行通信。另外,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包含LTE终端以及LTE-A终端,但以下,只要不特别说明,则作为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说明了无线基站装置20A、20B和作为移动终端装置的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进行无线通信,但更一般而言,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也可以是也包含固定终端装置的用户装置。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但无线接入方式并不限定于此。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副载波),在各副载波中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频带按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频带,多个终端互相使用不同的频带,从而降低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这里,说明通信信道。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包括作为在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中共享的下行数据信道的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通过PDSCH而传输发送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通过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而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通过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而传输在PDCCH中使用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而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ACK/NACK。
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包括作为在各用户终端10A、10B中共享的上行数据信道的PUSCH和作为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PUCCH。通过该PUSCH,传输发送数据和上位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ACK/NACK等。
参照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装置的整体结构。另外,由于无线基站装置20A、20B是同样的结构,所以作为无线基站装置20进行说明。此外,由于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也是同样的结构,所以作为用户终端10进行说明。无线基站装置20包括发送接收天线201a、201b、放大器部202a、202b、发送接收部203a、203b、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呼叫处理部205、传输路径接口206。通过下行链路而从无线基站装置20发送到用户终端10的发送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204。
在基带信号处理部204中,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进行PDCP层的处理、发送数据的分割/结合、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的RLC层的发送处理、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处理、预编码处理。此外,关于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和快速傅里叶反变换等的发送处理。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204通过广播信道,对连接到同一小区的用户终端10通知用于各用户终端10与无线基站装置20进行无线通信的控制信息。在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信息中,例如,包含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中的系统带宽、用于生成PRACH(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号的根序列的识别信息(Root SequenceIndex,根序列索引)等。
发送接收部203a、203b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部202a、202b对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天线201a、201b。
另一方面,关于通过上行链路而从用户终端10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20的信号,在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部202a、202b放大,且通过发送接收部203a、203b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204。
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对在通过上行链路而接收到的基带信号中包含的发送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进行了解码的信号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转发到上位站装置30。
呼叫处理部2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的呼叫处理、无线基站装置2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接着,参照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由于LTE终端和LTE-A终端的硬件的主要部分结构相同,所以不区分说明。用户终端10包括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部102、发送接收部103、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应用部105。
关于下行链路的数据,在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部102放大,且通过发送接收部103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中,下行链路的发送数据被转发到应用部105。应用部1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上位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到应用部1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发送数据从应用部105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进行映射处理、重发控制(H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发送接收部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之后,放大器部102将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参照图11说明无线基站装置的功能模块。图11所示的无线基站装置具有集中控制型的无线基站结构。在集中控制的情况下,某一无线基站装置(集中无线基站装置,在图11中为小区1)统一进行调度等的无线资源分配控制,下属的无线基站装置(远程无线装置,在图11中为小区2)遵循无线基站装置的无线资源分配结果。此时,反馈信息(CQI)在无线基站装置的用户调度控制部922中,用作多个小区间的无线资源分配等所需的信息。
另外,图11的各功能模块主要涉及图9所示的基带处理部204的处理内容。此外,图11的功能方框图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而简化的图,设为具有在基带处理部204中通常具有的结构。
集中无线基站装置(小区1)侧的发送部包括下行控制信息生成部901、下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部902、下行参考信号生成部903、下行发送数据生成部904、上位控制信息生成部905、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部906。此外,集中无线基站装置(小区1)侧的发送部包括映射部907、预编码乘法部908、预编码权重生成部909、下行信道复用部910、IFFT部911(911a、911b)、CP附加部912(912a、912b)、发送放大器913(913a、913b)、发送天线914(914a、914b)、控制信道信号解调部920、接收质量测定部921、用户调度控制部922。另外,发送放大器913以及发送天线914分别对应于图9所示的放大器部202以及发送接收天线201。
另一方面,下属小区的远程无线装置(小区2)侧的发送部包括下行控制信息生成部931、下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部932、下行参考信号生成部933、下行发送数据生成部934、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部936。此外,下属小区的远程无线装置(小区2)侧的发送部包括映射部937、预编码乘法部938、预编码权重生成部939、下行信道复用部940、IFFT部941a、941b、CP附加部942a、942b、发送放大器943a、943b、发送天线944a、944b。另外,集中无线基站装置和下属小区的远程无线装置例如通过光纤连接。
下行控制信息生成部901、931分别通过用户调度控制部922的控制而生成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并将该下行控制信息分别输出到下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部902、932。下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部902、932对下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以及数据调制,并分别输出到映射部907、937。
下行参考信号生成部903、933生成下行参考信号(CRS、CSI-RS、DM-RS),将该下行参考信号分别输出到映射部907、937。下行发送数据生成部904、934生成下行链路的发送数据,并将该下行发送数据分别输出到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部906、936。
上位控制信息生成部905生成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而发送接收的上位控制信息,并将生成的上位控制信息输出到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部906。例如,上位控制信息生成部905生成表示有无用户终端10中的反馈方法的切换所需的CoMP发送、来自用户终端10的反馈信息的发送定时(周期)等的上位控制信息。
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部906对下行发送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以及数据调制,并输出到映射部907。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部936对下行发送数据进行信道编码以及数据调制,并输出到映射部937。
映射部907、937映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参考信号、下行发送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并分别输出到预编码乘法部908、938。此外,映射部907、937在CQI测定中需要去除其他小区的干扰的情况下,在对象资源中设定静默资源。
例如,在应用第一方式的反馈方法且进行CoMP发送的情况下,映射部907在本小区(小区1)的资源块中,在与其他小区(小区2)的CSI-RS对应的资源中设定静默资源,将对象资源的发送功率设为零。映射部937在本小区(小区2)的资源块中,在与其他小区(小区1)的CSI-RS对应的资源中设定静默资源,将对象资源的发送功率设为零。
此外,在应用第二、第三方式的反馈方法且进行CoMP发送的情况下,映射部937在本小区(小区2)的资源块中,在与其他小区(小区1)的CSI-RS对应的资源中设定静默资源,将对象资源的发送功率设为零。
预编码权重生成部909、939基于从用户终端10反馈的PMI而生成预编码权重,并分别输出到预编码乘法部908、938。具体而言,预编码权重生成部909、939分别具有码本,从码本选择对应于PMI的预编码权重。另外,在预编码权重生成部909、939中利用的PMI从控制信道信号解调部920被提供。
预编码乘法部908、938对发送信号乘以预编码权重。即,预编码乘法部908、938基于从预编码权重生成部909、939被提供的预编码权重,按每个发送天线914a、914b、发送天线944a、944b进行相位偏移和/或振幅偏移。预编码乘法部908、938将进行了相位偏移和/或振幅偏移的发送信号分别输出到下行信道复用部910、940。
下行信道复用部910、940对进行了相位偏移和/或振幅偏移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参考信号、上位控制信息以及下行发送数据进行合成,生成每个发送天线914a、914b、发送天线944a、944b的发送信号。下行信道复用部910、940将该发送信号分别输出到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反变换)部911a、911b、IFFT部941a、941b。
IFFT部911a、911b、IFFT部941a、941b对发送信号进行IFFT,并将IFFT后的发送信号输出到CP附加部912a、912b、CP附加部942a、942b。CP附加部912a、912b、CP附加部942a、942b对IFFT后的发送信号附加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并将CP附加后的发送信号分别输出到发送放大器913a、913b、发送放大器943a、943b。
发送放大器913a、913b、发送放大器943a、943b对CP附加后的发送信号进行放大。放大后的发送信号从发送天线914a、914b、发送天线944a、944b分别通过下行链路送到用户终端10。
控制信道解调部920对从用户终端10通过PUCCH而被通知的控制信道信号进行解调,将在控制信道信号中包含的PMI输出到预编码权重生成部909、939,将CQI输出到接收质量测定部921。另外,在CQI通过PUSCH而被通知的情况下,在未图示的上行数据信道解调部中对上行发送数据进行解调,将在上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CQI输出到接收质量测定部921。
接收质量测定部921基于从控制信道解调部920(或者,上行数据信道解调部)被通知的CQI,根据上述的第一~第四方式中的计算方法而算出SINR。算出的SINR被通知到用户调度控制部922。用户调度控制部922基于SINR进行各小区中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度控制。此外,SINR用于下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部902、932、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部906、936中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决定。
例如,在应用第一方式的反馈方法且进行CoMP发送的情况下,接收质量测定部921根据式(7)、(8)而算出SINR。另一方面,在不进行CoMP发送的情况下,根据式(9)而算出SINR。同样地,在应用第二方式的反馈方法且进行CoMP发送的情况下,接收质量测定部921根据式(12)、(13)而算出SINR。另一方面,在不进行CoMP发送的情况下,根据式(14)而算出SINR。
进而,在应用第三方式的反馈方法且进行CoMP发送的情况下,接收质量测定部921根据式(17)、(18)而算出SINR。另一方面,在不进行CoMP发送的情况下,根据式(19)而算出SINR。在应用第四方式的反馈方法且进行CoMP发送的情况下,接收质量测定部921根据式(22)、(23)而算出SINR。另一方面,在不进行CoMP发送的情况下,根据式(24)而算出SINR。
参照图12说明不同于图11所示的无线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无线基站装置的功能模块。图12所示的无线基站装置具有自主分散控制型的无线基站结构。在自主分散控制的情况下,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分别进行调度等的无线资源分配控制。此时,反馈信息(CQI)在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中的用户调度控制部922、952中,用作各自的无线资源分配等所需的信息。
另外,图12的各功能模块主要涉及图9所示的基带处理部204的处理内容。此外,图12的功能方框图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而简化的图,设为具有在基带处理部204中通常具有的结构。此外,图12中,对于与图11相同的功能模块,赋予与图11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小区1侧的发送部包括下行控制信息生成部901、下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部902、下行参考信号生成部903、下行发送数据生成部904、上位控制信息生成部905、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部906、映射部907、预编码乘法部908、预编码权重生成部909、下行信道复用部910、IFFT部911a、911b、CP附加部912a、912b、发送放大器913a、913b、发送天线914a、914b、控制信道信号解调部920、接收质量测定部921、用户调度控制部922、小区间控制信息发送接收部923。
小区2侧的发送部也同样包括下行控制信息生成部931、下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部932、下行参考信号生成部933、下行发送数据生成部934、上位控制信息生成部935、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部936、映射部937、预编码乘法部938、预编码权重生成部939、下行信道复用部940、IFFT部941a、941b、CP附加部942a、942b、发送放大器943a、943b、发送天线944a、944b、控制信道信号解调部950、接收质量测定部951、用户调度控制部952、小区间控制信息发送接收部953。
小区2侧的发送部具有的上位控制信息生成部935、控制信道信号解调部950、接收质量测定部951、用户调度控制部952的功能分别与小区1侧的发送部具有的上位控制信息生成部905、控制信道信号解调部920、接收质量测定部921、用户调度控制部922的功能相同。
即,上位控制信息生成部935生成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而发送接收的上位控制信息,并将生成的上位控制信息输出到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部936。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部936对下行发送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以及数据调制,并输出到映射部937。
此外,控制信道信号解调部950对从用户终端10通过PUCCH而被通知的控制信道信号进行解调,将在控制信道信号中包含的PMI输出到预编码权重生成部939,将CQI输出到接收质量测定部951。另外,在CQI通过PUSCH而被通知的情况下,在未图示的上行数据信道解调部中解调上行发送数据,将在上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CQI输出到接收质量测定部951。
此外,接收质量测定部951基于从控制信道解调部950(或者,上行数据信道解调部)被通知的CQI,算出SINR。算出的SINR被通知到用户调度控制部952。用户调度控制部952基于SINR进行对象小区中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度控制。此外,在接收质量测定部951中生成的SINR用于下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部932、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部936中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决定。
小区间控制信息发送接收部923、953通过X2接口连接,相互发送接收从用户调度控制部922、952输出的定时信息或调度信息等。由此,能够进行小区间的协调。
参照图13说明用户终端的功能模块。另外,图13的各功能模块主要涉及图10所示的基带处理部104的处理内容。此外,图13所示的功能模块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而简化的模块,设为具有在基带处理部中通常具有的结构。
用户终端的接收部包括CP去除部1101、FFT部1102、下行信道分离部1103、下行控制信息接收部1104、下行发送数据接收部1105、信道估计部1106、第一CQI测定部1107、第二CQI测定部1108、PMI选择部1109。第一CQI测定部1107和第二CQI测定部1108作为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发挥作用。
从无线基站装置eNB送出的发送信号由图10所示的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并输出到CP去除部1101。CP去除部1101从接收信号去除CP,并输出到FFT部1102。FFT部1102对CP去除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从时域的信号变换为频域的信号。FFT部1102将变换为频域的信号的信号输出到下行信道分离部1103。下行信道分离部1103将下行信道信号分离为下行控制信息、下行发送数据、上位控制信息、下行参考信号。下行信道分离部1103将下行控制信息输出到下行控制信息接收部1104,将下行发送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输出到下行发送数据接收部1105,将下行参考信号输出到信道估计部1106。
下行控制信息接收部1104对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解调,并将进行了解调的控制信息输出到下行发送数据接收部1105。下行发送数据接收部1105使用控制信息而对下行发送数据进行解调。此外,下行发送数据接收部1105对在下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上位控制信息进行解调,并通知到第一CQI测定部1107以及第二CQI测定部1108。信道估计部1106使用下行参考信号而估计信道状态,并将所估计的信道状态输出到第一CQI测定部1107、第二CQI测定部1108以及PMI选择部1109。
第一CQI测定部1107基于从下行发送数据接收部1105被通知的上位控制信息,根据从信道估计部1106被通知的信道状态来测定CQI。具体而言,在通过上位控制信息而被通知不应用CoMP发送的情况下,以在LTE系统中规定的方式来测定CQI。在第一CQI测定部1107中测定的CQI作为反馈信息而被通知到无线基站装置20。
第二CQI测定部1108基于从下行发送数据接收部1105被通知的上位控制信息,根据从信道估计部1106被通知的信道状态来测定CQI。具体而言,在通过上位控制信息而被通知应用CoMP发送的情况下,以上述的第一~第四方式来测定CQI。
例如,在应用第一方式的反馈方法的情况下,第二CQI测定部1108根据式(5)、(6)而算出CQI。同样地,在应用第二方式的反馈方法的情况下,第二CQI测定部1108根据式(10)、(11)而算出CQI。此外,在应用第三方式的反馈方法的情况下,第二CQI测定部1108根据式(15)、(16)而算出CQI。在应用第四方式的反馈方法的情况下,第二CQI测定部1108根据式(20)、(21)而算出CQI。
在第二CQI测定部1108中测定的CQI作为反馈信息而被通知到无线基站装置20。另外,在第二CQI测定部1108中测定的CQI通过上行数据信道(PUSCH)或者上行控制信道(PUCCH),以规定的周期或者通过上位控制信息而被通知的定时(或者周期)发送。
PMI选择部1109根据从信道估计部1106被通知的信道状态,使用码本而选择PMI。在PMI选择部1109中选择的PMI作为反馈信息而被通知到无线基站装置20。
在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首先,无线基站装置20发送参考信号(CSI-RS)。在应用CoMP发送的情况下,无线基站装置20适当地进行静默,以适合CQI测定的方式发送CSI-RS。具体而言,在应用上述的第一~第三方式的情况下,无线基站装置20进行静默。
接着,用户终端10基于由上位控制信息进行的通知,在用户终端10的第一CQI测定部1107或者第二CQI测定部1108中测定CQI。即,在被通知不应用CoMP发送的情况下,在第一CQI测定部1107中以在LTE系统中规定的方式来测定CQI,在被通知应用CoMP发送的情况下,在第二CQI测定部1108中以上述的第一~第四方式来测定CQI。
之后,用户终端10将测定的CQI通知到无线基站装置20。CQI通过上行数据信道(PUSCH)或者上行控制信道(PUCCH),以规定的周期或者以通过上位控制信息而被通知的定时(或者周期)发送。无线基站装置20基于从用户终端10被通知的CQI而算出SINR,基于SINR而决定数据发送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且进行调度控制。
如以上所述,在第一~第三方式的反馈方法中,由于在用户终端10中,生成包括在多个无线基站装置20协调进行发送时来自服务小区和/或协调小区的干扰被去除的信道状态信息在内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所以能够在信道状态信息中包含用于算出CoMP发送时的接收质量所需的信息,能够反馈在CoMP发送时能够算出适当的接收质量的信道状态信息。
此外,在第四方式的反馈方法中,由于在用户终端10中,生成包括在多个无线基站装置20协调进行发送时由来自服务小区的信号接收分量和来自协调小区的信号接收分量之比表示的信道状态信息在内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所以能够在信道状态信息中包含用于算出CoMP发送时的接收质量所需的信息,能够反馈在CoMP发送时能够算出适当的接收质量的信道状态信息。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说明书的记载,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例如,在本说明书中,例示了利用静默而去除其他小区的干扰的方式,但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去除干扰。此外,例如,本说明书所示的结构元素的连接关系、功能等可以适当变更而实施。此外,本说明书所示的结构能够适当组合而实施。除此之外,能够适当变更实施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本申请基于2011年10月3日申请的特愿2011-219571。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9)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和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包括:
发送部,对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信道状态测定用的参考信号;以及
接收部,接收在所述用户终端中基于所述参考信号而生成的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用户终端包括:
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生成包含在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协调进行发送时来自协调小区的干扰被去除的信道状态信息在内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以及
发送部,对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内的至少一个无线基站装置发送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至少一个无线基站装置包括计算部,所述计算部在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协调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基于对从各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信号所乘的发送权重,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而计算SINR即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协调进行发送的情况是在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中应用协调调度/协调波束成型即CS/BS的情况,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在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中应用协调调度/协调波束成型即CS/BS的情况下,基于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基准信号,生成包含来自协调小区的干扰被去除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以及来自服务小区的干扰被去除的信道状态信息在内的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装置还包括:
映射部,将与其他小区的被分配信道状态测定用的参考信号的无线资源对应的本小区的无线资源的发送功率设定为无发送功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将来自服务小区的信号接收分量设为S1、将来自协调小区的信号接收分量设为S2、将来自服务小区以及协调小区以外的小区的干扰分量设为I、将噪声分量设为N,生成通过下述式(5)、(6)求出的信道状态信息,
式(5)
<mrow> <msub> <mi>FB</mi> <mi>A</mi> </msub> <mo>=</mo> <mfrac> <msub> <mi>S</mi> <mn>1</mn> </msub> <mrow> <mi>I</mi> <mo>+</mo> <mi>N</mi> </mrow> </mfrac> </mrow>
式(6)
<mrow> <msub> <mi>FB</mi> <mi>B</mi> </msub> <mo>=</mo> <mfrac> <msub> <mi>S</mi> <mn>2</mn> </msub> <mrow> <mi>I</mi> <mo>+</mo> <mi>N</mi> </mrow> </mfrac> <mo>.</mo> </mrow>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将来自服务小区的信号接收分量设为S1、将来自协调小区的信号接收分量设为S2、将来自服务小区以及协调小区以外的小区的干扰分量设为I、将噪声分量设为N,生成通过下述式(10)、(11)求出的信道状态信息,
式(10)
<mrow> <msub> <mi>FB</mi> <mi>C</mi> </msub> <mo>=</mo> <mfrac> <msub> <mi>S</mi> <mn>1</mn> </msub> <mrow> <msub> <mi>S</mi> <mn>2</mn> </msub> <mo>+</mo> <mi>I</mi> <mo>+</mo> <mi>N</mi> </mrow> </mfrac> </mrow>
式(11)
<mrow> <msub> <mi>FB</mi> <mi>D</mi> </msub> <mo>=</mo> <mfrac> <msub> <mi>S</mi> <mn>1</mn> </msub> <mrow> <mi>I</mi> <mo>+</mo> <mi>N</mi> </mrow> </mfrac> <mo>.</mo> </mrow>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协调进行发送的情况是在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中应用协调调度/协调波束成型即CS/BS的情况,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在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中应用协调调度/协调波束成型即CS/BS的情况下,基于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基准信号,生成包含来自所述协调小区的干扰被去除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及以来自服务小区的信号接收分量与来自协调小区的信号接收分量之比表示的信道状态信息在内的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将来自服务小区的信号接收分量设为S1、将来自协调小区的信号接收分量设为S2、将来自服务小区以及协调小区以外的小区的干扰分量设为I、将噪声分量设为N,生成通过下述式(15)、(16)求出的信道状态信息,
式(15)
<mrow> <msub> <mi>FB</mi> <mi>E</mi> </msub> <mo>=</mo> <mfrac> <msub> <mi>S</mi> <mn>1</mn> </msub> <mrow> <mi>I</mi> <mo>+</mo> <mi>N</mi> </mrow> </mfrac> </mrow>
式(16)
<mrow> <msub> <mi>FB</mi> <mi>F</mi> </msub> <mo>=</mo> <mfrac> <msub> <mi>S</mi> <mn>1</mn> </msub> <msub> <mi>S</mi> <mn>2</mn> </msub> </mfrac> <mo>.</mo> </mrow>
8.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和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包括:
发送部,对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信道状态测定用的参考信号;以及
接收部,接收在所述用户终端中基于所述参考信号而生成的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用户终端包括:
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生成包含在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协调进行发送时以来自服务小区的信号接收分量与来自协调小区的信号接收分量之比表示的信道状态信息在内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以及
发送部,对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内的至少一个无线基站装置发送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至少一个无线基站装置包括计算部,所述计算部在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协调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基于对从各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信号所乘的发送权重,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而计算SINR即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将来自服务小区的信号接收分量设为S1、将来自协调小区的信号接收分量设为S2、将来自服务小区以及协调小区以外的小区的干扰分量设为I、将噪声分量设为N,生成通过下述式(20)、(21)求出的信道状态信息,
式(20)
<mrow> <msub> <mi>FB</mi> <mi>G</mi> </msub> <mo>=</mo> <mfrac> <msub> <mi>S</mi> <mn>1</mn> </msub> <mrow> <msub> <mi>S</mi> <mn>2</mn> </msub> <mo>+</mo> <mi>I</mi> <mo>+</mo> <mi>N</mi> </mrow> </mfrac> </mrow>
式(21)
<mrow> <msub> <mi>FB</mi> <mi>H</mi> </msub> <mo>=</mo> <mfrac> <msub> <mi>S</mi> <mn>1</mn> </msub> <msub> <mi>S</mi> <mn>2</mn> </msub> </mfrac> <mo>.</mo> </mrow>
10.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将来自服务小区的信号接收分量设为S1、将来自协调小区的信号接收分量设为S2、将来自所述服务小区以及协调小区以外的小区的干扰分量设为I、将噪声分量设为N,在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不协调进行发送时生成通过下述式(1)、(2)求出的信道状态信息,
式(1)
<mrow> <msub> <mi>FB</mi> <mn>1</mn> </msub> <mo>=</mo> <mfrac> <msub> <mi>S</mi> <mn>1</mn> </msub> <mrow> <msub> <mi>S</mi> <mn>2</mn> </msub> <mo>+</mo> <mi>I</mi> <mo>+</mo> <mi>N</mi> </mrow> </mfrac> </mrow>
式(2)
<mrow> <msub> <mi>FB</mi> <mn>2</mn> </msub> <mo>=</mo> <mfrac> <msub> <mi>S</mi> <mn>2</mn> </msub> <mrow> <msub> <mi>S</mi> <mn>1</mn> </msub> <mo>+</mo> <mi>I</mi> <mo>+</mo> <mi>N</mi> </mrow> </mfrac> <mo>.</mo> </mrow>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基于通知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是否协调进行发送的上位控制信号,切换要生成的信道状态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通过上行数据信道而发送。
13.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而发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通过相同的子帧而发送。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通过不同的子帧而发送。
16.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通过相同的周期而发送。
17.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通过不同的周期而发送。
18.一种反馈方法,是在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协调进行发送时来自用户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对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信道状态测定用的参考信号的步骤;
所述用户终端基于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参考信号,生成包含来自协调小区的干扰被去除的信道状态信息在内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步骤;
所述用户终端对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内的至少一个无线基站装置发送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的步骤;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无线基站装置在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协调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基于对从各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信号所乘的发送权重,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而计算SINR即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的步骤。
19.一种无线基站装置,构成为对用户终端能够与其他的无线基站装置进行协调发送,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部,对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信道状态测定用的参考信号;
接收部,在与所述其他的无线基站装置协调进行发送时,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基于所述参考信号而生成且包含来自协调小区的干扰被去除的信道状态信息在内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以及
计算部,在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协调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基于对从各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信号所乘的发送权重,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而计算SINR即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
CN201280048755.8A 2011-10-03 2012-10-01 无线通信系统、反馈方法、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433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9571 2011-10-03
JP2011-219571 2011-10-03
PCT/JP2012/075394 WO2013051510A1 (ja) 2011-10-03 2012-10-01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3391A CN103843391A (zh) 2014-06-04
CN103843391B true CN103843391B (zh) 2017-11-24

Family

ID=48043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875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43391B (zh) 2011-10-03 2012-10-01 无线通信系统、反馈方法、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33519A1 (zh)
EP (2) EP2961221B1 (zh)
JP (2) JPWO2013051510A1 (zh)
CN (1) CN103843391B (zh)
WO (1) WO20130515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63741B2 (en) * 2013-05-10 2019-04-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and network assisted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cancellation
CN106301669B (zh) * 2015-05-11 2019-05-03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测量反馈方法
US20180160372A1 (en) * 2015-06-12 2018-06-07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868601B2 (en) 2015-06-12 2020-1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903958B2 (en) 2015-06-19 2021-0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069564A1 (ko) * 2015-10-23 2017-04-2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8282257A (zh) * 2017-01-06 2018-07-1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在其处的反馈方法、基站和在其处的方法
EP3606262B1 (en) 2017-04-12 2021-07-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scheduling user
CN110914172A (zh) 2017-07-11 2020-03-2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二氧化硅粉体收纳组件、及使用该收纳组件的检测试剂盒
US10812118B2 (en) * 2017-12-04 2020-10-20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hotonic-enabled radio-frequency (RF) cancellation
CN112425126B (zh) * 2018-07-24 2024-02-0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
WO2022059811A1 (ko) * 2020-09-16 2022-03-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23127100A1 (ja) * 2021-12-28 2023-07-06 楽天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及び管理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34765A4 (en) * 2006-06-26 2012-06-20 Panasonic Corp RADIO CONNECTION DEVICE AND CQI GENERATION PROCESS
US20110176630A1 (en) * 2008-06-27 2011-07-21 Kyocera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630587B2 (en) * 2008-07-11 2014-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ramework
US8599952B2 (en) * 2008-09-24 2013-12-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U-COMP channel state normalization measure quantization and transmission
WO2010082884A1 (en) * 2009-01-19 2010-07-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bac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KR101571729B1 (ko) * 2009-01-30 2015-11-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CoMP 집합 단위 핸드오프 수행 방법
WO2010101431A2 (en) * 2009-03-04 2010-09-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comp operation and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77887B (zh) * 2009-04-30 2012-12-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协作多点传输系统的下行传输控制方法和装置
KR101568274B1 (ko) * 2009-05-29 2015-11-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협력 멀티-포인트 송신을 위한 클러스터링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KR101608782B1 (ko) * 2009-06-05 2016-04-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의 CoMP 방식에서의 신호 전송 방법
KR101661685B1 (ko) * 2009-07-27 2016-10-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입출력 안테나 시스템을 사용하는 협동 무선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하향 링크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기지국들간 협동 공간분할 다중접속 기술의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WO2011055940A2 (ko) * 2009-11-05 2011-05-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품질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755365B2 (en) * 2009-11-08 2014-06-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a CSI-RS, and a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the CSI-RS
US20110317656A1 (en) * 2009-12-23 2011-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luster-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multiple transmission points
KR101754970B1 (ko) * 2010-01-12 2017-07-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채널 상태 측정 기준신호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US20120026940A1 (en) * 2010-02-02 2012-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io reporting set and backhaul reporting set construction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WO2012070823A2 (ko) * 2010-11-22 2012-05-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US9025574B2 (en) * 2011-08-12 2015-05-05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transmission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008582B2 (en) * 2011-08-25 2015-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enhancements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dditional evaluation results of downlink CoMP schemes in Scenario 2;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RAN WG1 #65 R1-111279》;20110509;第1-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33519A1 (en) 2014-08-21
EP2750435A1 (en) 2014-07-02
EP2961221B1 (en) 2018-02-21
CN103843391A (zh) 2014-06-04
EP2961221A1 (en) 2015-12-30
EP2750435A4 (en) 2015-09-23
EP2750435B1 (en) 2017-09-06
JPWO2013051510A1 (ja) 2015-03-30
JP2017135712A (ja) 2017-08-03
WO2013051510A1 (ja) 201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3391B (zh) 无线通信系统、反馈方法、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JP612112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US9386599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3875280B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299667B (zh) 移动终端装置、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503514B (zh) 信道状态信息通知方法、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US9337907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3155671B (zh) 信令通知方法、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WO2014002943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4509189B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信道状态信息测定方法
AU2013236181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0098911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748919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704873A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9509462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4770037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3069759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端末
WO2014021009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再送制御方法
WO2013137219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

Termination date: 201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