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6108A - 压力缓冲设备和悬挂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压力缓冲设备和悬挂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36108A
CN103836108A CN201310320219.5A CN201310320219A CN103836108A CN 103836108 A CN103836108 A CN 103836108A CN 201310320219 A CN201310320219 A CN 201310320219A CN 103836108 A CN103836108 A CN 1038361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low
channel part
liquid
valve
spac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202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36108B (zh
Inventor
远藤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Corp filed Critical Show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36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6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36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61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5/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 B60G15/0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mechanical spring
    • B60G15/06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mechanical spring and fluid damper
    • B60G15/06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mechanical spring and fluid damper the spring being arranged around the dam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1/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 B60G11/26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fluid springs only, e.g. hydropneumatic springs
    • B60G11/265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fluid springs only, e.g. hydropneumatic springs hydraulic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6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F16F9/18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with a closed cylinder and a piston separating two or more working spaces therein
    • F16F9/185Bitubula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30Spring/Damper and/or actuator Units
    • B60G2202/31Spring/Damper and/or actuator Units with the spring arranged around the damper, e.g. MacPherson strut
    • B60G2202/312The spring being a wound sp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4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ampers and/or springs
    • B60G2206/41Da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压力缓冲设备,包括:旁路通路,其被配置成形成从第二油腔到第一油腔的油通道;连接至所述旁路通路的狭缝阀,其被配置成形成从所述旁路通路到压力腔的油流入路径,并且具有比所述旁路通路的通道截面积小的通道截面积;以及连接至所述旁路通路的连通通路,其被配置成形成从所述旁路通路到环形槽的油流入路径,并且具有比所述狭缝阀的通道截面积大且比所述旁路通路的通道截面积小的通道截面积。

Description

压力缓冲设备和悬挂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缓冲设备和一种悬挂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汽车等的车辆的悬挂设备包括压力缓冲设备,其中使用阻尼力发生器,以便适当地减小行驶过程中从路面传递到车体的振动并提高乘坐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提出一种包括阻尼力调整机构的压力缓冲设备以作为此类型的压力缓冲设备,其中所述阻尼力调整机构例如可根据响应于路面条件而变化的振动频率来增加低频范围内的阻尼力并减小高频范围内的阻尼力(参看,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案No.2011-202786)。
发明内容
在高速范围内,在如急转弯或恶劣道路行驶期间的突然变化场合下,需要增加阻尼力并提高操作稳定性。在例如包括阻尼力调整机构的压力缓冲设备中也有此要求,其中所述阻尼力调整机构可增加低频范围内的阻尼力并减小高频范围内的阻尼力。
本发明的一个说明性方面是提高包括阻尼力调整机构的压力缓冲设备中的高速范围内的阻尼力响应性,其中所述阻尼力调整机构可增加低频范围内的阻尼力并减小高频范围内的阻尼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压力缓冲设备,其包括:缸体,该缸体被配置成存储液体;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被配置成将所述缸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用于存储所述液体的第一液体腔和第二液体腔;通道部,该通道部被配置成形成从所述第二液体腔到所述第一液体腔的液体通道;放开和阻断部,该放开和阻断部被配置成放开和阻断经由所述通道部从所述第二液体腔流向所述第一液体腔的液体流;第一空间形成部,该第一空间形成部与所述放开和阻断部的一侧相对,并且被配置成形成用于接收所述液体的流入的空间;第二空间形成部,该第二空间形成部与所述放开和阻断部的另一侧相对,并且被配置成形成用于接收所述液体的流入的空间;连接至所述通道部的第一流入部,该第一流入部被配置成形成所述液体从所述通道部到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的流入路径,并且具有比所述通道部的通道截面积小的通道截面积;以及连接至所述通道部的第二流入部,该第二流入部被配置成形成液体从所述通道部到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的流入路径,并且具有比所述第一流入部的通道截面积大且比所述通道部的通道截面积小的通道截面积。
在所述压力缓冲设备中,所述分隔构件可包括:连通通道,该连通通道被配置成允许所述液体在所述第一液体腔与所述第二液体腔之间的流动。所述压力缓冲设备进一步可包括杆构件,该杆构件为棒状构件,被配置成保持所述分隔构件在轴向上的一端侧并在轴向上运动,并且所述通道部形成在所述杆构件中。
所述压力缓冲设备可进一步包括:对向构件,该对向构件设置成与所述放开和阻断部相对;其中,所述第二流入部是由设置在所述对向构件中的切口配置而成,并且所述第二流入部形成为连接所述通道部和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
所述压力缓冲设备可进一步包括:对向构件,该对向构件设置成与所述放开和阻断部相对;其中,所述第二流入部是由设置在所述对向构件中的孔配置而成,并且所述第二流入部形成为连接所述通道部和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悬挂设备,其包括:弹簧,该弹簧被配置成减小振动和冲击;以及压力缓冲设备,该压力缓冲设备被配置成通过所述弹簧来衰减振动;其中,所述压力缓冲设备包括:缸体,该缸体被配置成存储液体;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被配置成将所述缸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用于存储所述液体的第一液体腔和第二液体腔;通道部,该通道部被配置成形成从所述第二液体腔到所述第一液体腔的液体通道;放开和阻断部,该放开和阻断部被配置成放开和阻断经由所述通道部从所述第二液体腔流向所述第一液体腔的液体流;第一空间形成部,该第一空间形成部与所述放开和阻断部的一侧相对,并且被配置成形成用于接收所述液体的流入的空间;第二空间形成部,该第二空间形成部与所述放开和阻断部的另一侧相对,并且被配置成形成用于接收所述液体的流入的空间;连接至所述通道部的第一流入部,该第一流入部被配置成形成所述液体从所述通道部到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的流入路径,并且具有比所述通道部的通道截面积小的通道截面积;以及连接至所述通道部的第二流入部,该第二流入部被配置成形成液体从所述通道部到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的流入路径,并且具有比所述第一流入部的通道截面积大且比所述通道部的通道截面积小的通道截面积。
利用上文所论述的任意配置,可提高包括阻尼力调整机构的压力缓冲设备中的高速范围内的阻尼力响应性,其中所述阻尼力调整机构可增加低频范围内的阻尼力并减小高频范围内的阻尼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悬挂设备的示意性配置的图示;
图2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液压缓冲设备的整体配置图;
图3A至3C是详细地阐述所述液压缓冲设备的图示;
图4是用于阐述阻尼力调整部的图示;
图5是示出在压缩冲程期间的油的流动的图示;
图6是示出在伸张冲程期间的油的流动的图示;
图7是用于阐述在低频范围内的伸张冲程期间的阻尼力调整部的动作的图示;
图8时用于阐述在高频范围内的伸张冲程期间的阻尼力调整部的动作的图示;以及
图9A和9B是用于阐述另一实例中的第三阀塞(valve stopper)的图示。
参考符号列表
1:液压缓冲设备
10:缸部
20:活塞杆
25:旁路通路
30:活塞阀
36:环形槽
37:连通通路
40:阻尼力调整部
41:阻尼力可变阀
42:狭缝阀
44:卷轴
47:压力腔
60:底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详细地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悬挂设备100的示意性配置的图示。
如图1所示,悬挂设备100包括液压缓冲设备1和安置在液压缓冲设备1的外侧上的卷簧2。悬挂设备100包括:下部弹簧片3,其装接于液压缓冲设备1的外周并且被配置成支撑卷簧2的下端;以及上部弹簧片4,其装接于液压缓冲设备1的端部侧的外周并且被配置成支撑卷簧2的上端。用于将悬挂设备100装接于车体等的螺栓5装接于上部弹簧片4。此外,悬挂设备100包括设置在液压缓冲设备1的下部的车轮侧装接部6。
悬挂设备100包括被压入到下文将阐述的活塞杆20的外周的缓冲橡胶(bump rubber)7,其中活塞杆20从液压缓冲设备1跃出。悬挂设备100包括风箱形防尘罩8,该防尘罩8被配置成覆盖液压缓冲设备1的一部分的端部和从液压缓冲设备1跃出的活塞杆20的外周。此外,悬挂设备100包括多个(本实施例中为两个)安装橡胶9,该安装橡胶9在上下方向上安置在活塞杆20的上端面上并且被配置成吸收振动。
图2为根据本实施例的液压缓冲设备1的总体配置图。
图3A至3C是用于详细地阐述液压缓冲设备1的图示。
如图2所示,液压缓冲设备1为双缸液压缓冲设备,其构成频率响应式悬挂的一部分。液压缓冲设备1包括缸部10、活塞杆20、活塞阀30、阻尼力调整部40和底阀60。
[缸部10的配置和功能]
缸部10包括薄圆柱形外缸11、容纳在外缸11内的薄圆柱形内缸12和底盖13,其中底盖13被配置成封闭圆柱形外缸11的圆柱形的中心轴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上的一端。在下列阐述中,外缸11的圆柱形的中心轴方向被简单地称为“轴向”。图中外缸11的轴向上的下侧上的端部侧被称为“一个”,而图中外缸11的上侧上的端部侧被称为“另一个”。
缸部10包括:杆引导部14,其安置在外缸11的内侧并且被配置成引导活塞杆20;以及,缓冲块帽(bump stopper cap)15,其被配置成使活塞杆20滑动并且其被装接于外缸11在轴向上的另一端。缸部10包括油封16,其设置在缓冲块帽15的内侧并关于杆引导部14位于活塞31的对侧,并且其被配置成防止缸部10内的液体的泄漏和异物混合在缸部10中。
在缸部10内,外缸11在轴向上的长度大于内缸12的长度。内缸12与外缸11同心地安置。即,内缸12在轴向上的一端经由下文将阐述的阀体61和底盖13由外缸11在轴向上的一端支撑,其中阀体61为构成底阀60的组件之一。
另一方面,内缸12在轴向上的另一端由杆引导部14支撑。因此,内缸12与外缸11同心地安置,使得该内缸12的外周与该外缸11的内周之间的空间在轴向上是固定的。由内缸12的外周表面和外缸11的内周表面形成贮液腔R。如图2所示,下文将阐述的底阀60的阀体61将第一油腔Y1和贮液腔R分隔。
[活塞杆20的配置和功能]
活塞杆20在轴向上延伸,并且在轴向上的一端处连接至活塞阀30和阻尼力调整部40。
活塞杆20为实心或空心棒状构件,并且包括:柱状或筒状杆部21;用于装接于活塞阀30和阻尼力调整部40等的位于轴向上的一端处的一侧装接部22a;以及用于将活塞杆20装接于车体等的位于轴向上的另一端处的另一侧装接部22b。在一侧装接部22a和另一侧装接部22b的端部处的外表面上,切割螺旋槽并形成外螺纹。一侧装接部22a和另一侧装接部22b充当螺栓。
与杆部21相比,一侧装接部22a具有较小的外径。因此,一侧装接部22a在与杆部21的连接点处形成台阶23。此外,活塞杆20在一侧装接部22a中包括旁路通路25,该旁路通路25是形成为在轴向上延伸的油路,并且是用于使油在第二油腔Y2与第一油腔Y1之间循环的通道部的实例。
如图3A至3C所示,旁路通路25是由所谓的D切割形成,其中所述D切割用于将一侧装接部22a的一部分的横断面形成为D形状。在旁路通路25中,由在旁路通路25与用于插入一侧装接部22a的孔之间形成的空间形成油通道,其中所述孔分别形成于下文将阐述的第一阀塞(valve stopper)351的开口部351H、第二阀塞352、第二阀组322、活塞31、第一阀组321、第三阀塞353和阻尼力可变阀41中。
此外,一侧装接部22a包括与其它部分相比以较小外径形成的第一减小直径部a1和第二减小直径部a2。第一减小直径部a1形成于与下文将阐述的第一阀塞351的开口部351H相对的位置中。第二减小直径部a2形成于与下文将阐述的第三阀塞353的连通通路37相对的位置中。
[活塞阀30的配置和功能]
如图3A所示,活塞阀30包括:活塞31,其为分隔构件的实例;第一阀组321,其被配置成闭合形成于活塞31中的多个油路的一部分在轴向上的一端;以及,第二阀组322,其被配置成闭合形成于活塞31中的所述多个油路的一部分在轴向上的另一端。此外,活塞阀30包括第一阀塞(valve stopper)351、第二阀塞352和第三阀塞353。
活塞31为包括形成于轴向上的所述多个油路的柱状构件。活塞31被设置成经由设置于活塞31的外周表面上的密封构件与内缸12的内周表面接触,并且该活塞31将其中封装液体(在本实施例中为油)的内缸12中的空间分成第一油腔Y1和第二油腔Y2,其中第一油腔Y1与活塞31相比更加位于轴向上的一端侧,而第二油腔Y2与活塞31相比更位于轴向上的另一端侧(参看图2)。
在活塞31中,形成装接孔31R、第一油路341和第二油路342,其中装接孔31R形成于轴向上以自其插入活塞杆20的一侧装接部22a,第一油路341在轴向上形成于比装接孔31R更加位于径向外侧的区域内,而第二油路342在轴向上形成于比第一油路341更加位于径向外侧的区域内。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第一油路341和第二油路342在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并且使得第一油腔Y1和第二油腔Y2能够彼此连通。
第一阀组321是通过堆叠放置多个盘状构件配置而成,该盘状构件中形成有用于插入活塞杆20的一侧装接部22a的螺栓孔。构成第一阀组321的各个阀被设置成闭合第一油路341并打开第二油路342。
第二阀组322是通过堆叠放置多个盘状构件配置而成,该盘状构件中形成有用于插入活塞杆20的一侧装接部22a的螺栓孔。构成第二阀组322的各个阀被设置成闭合第二油路342并打开第一油路341。
第一阀塞351和第二阀塞352分别大体形成为柱形。第一阀塞351和第二阀塞352分别包括装接孔351R和装接孔352R,该装接孔351R和装接孔352R在轴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活塞杆20的一侧装接部22a能够穿过的内径。此外,第一阀塞351具有开口部351H,该开口部351H邻近装接孔351R形成并在轴向上穿孔。
在第一阀塞351和第二阀塞352中,一侧装接部22a装配在装接孔351R中。第二阀组322被夹在第一和第二阀塞351和352与活塞31之间。
第一阀塞351的开口部351H在轴向上的一端侧朝向第二油腔Y2打开。另一侧面向在位于第二阀塞352内侧的活塞杆20中形成的旁路通路25。开口部351H充当经由旁路通路25流动的油流的流出和流入部。
例如,随着液压缓冲设备1的伸缩动作,第一阀塞351围绕活塞杆20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第一减小直径部a1形成于周向上,所以无论第一阀塞351的开口部351H具有什么样的旋转角,都可从开口部351H经由该第一减小直径部a1向旁路通路25馈送油。
第三阀塞353大体形成为柱形。第三阀塞353包括装接孔353R,该装接孔353R在轴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活塞杆20的一侧装接部22a能够穿过的内径。此外,第三阀塞353包括:与下文将阐述的阻尼力可变阀41相对的环形槽36,其为第二空间形成部的实例;以及,在环形槽36与旁路通路25之间形成油通道的连通通路37,其为第二流入部的实例。
一侧装接部22a装配在装接孔353R中,藉此通过活塞杆20保持第三阀塞353。在其中第三阀塞353装接于活塞杆20的状态中,该第三阀塞353将第一阀组321夹在该第三阀塞353与活塞31之间。
环形槽36为设置在与第三阀塞353中的阻尼力可变阀41相对的一侧上的端部处的以环形形成的凹部。如图3A至3C所示,环形槽36是由双环形槽形成。形成环形槽36的各环形槽彼此连接以允许油流过。阻尼力可变阀41被布置成与环形槽36相对。此外,油从连通通路37流入到环形槽36中,藉此阻尼力可变阀41受到油压的推压。
连通通路37是在通过对第三阀塞353进行钻孔而形成的圆形截面的管道。连通通路37为圆形管道,其一端处的开口形成于装接孔353R中,而其另一端处的开口设置于环形槽36中。连通通路37相对于轴向偏斜地从装接孔353R形成至环形槽36侧。连通通路37形成了油在旁路通路25与环形槽36之间流动的通道。在本实施例中,连通通路37偏斜地形成以允许油从旁路通路25容易地流入到连通通路37中。
将连通通路37中的油的通道截面积设置为小于旁路通路25的通道截面积,并且将其设置为大于下文将阐述的狭缝阀42的狭缝42S的通道截面积。在本实施例中的下列阐述中,将旁路通路25的通道截面积定义为在构成旁路通路25的油通道中的活塞31最窄部分的通道截面积。
例如,随着液压缓冲设备1的伸缩动作,第三阀塞353围绕活塞杆20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第二减小直径部a2形成于周向上,所以不管第三阀塞353的连通通路37具有什么样的旋转角,都可经由该第二减小直径部a2在连通通路37中接收流经旁路通路25的油。
[阻尼力调整部40的配置和功能]
如图3A所示,阻尼力调整部40包括:阻尼力可变阀41,其为放开和阻断部的实例;狭缝阀42,其为第一流入部的实例;活塞螺母43;卷轴(spool)44;以及支撑弹簧46。此外,阻尼力调整部40包括端盖51、浮阀52和压力调整腔弹簧53。
阻尼力可变阀41为盘状构件,并且形成为大于环形槽36的外侧的边缘的外径。装接阻尼力可变阀41以覆盖第三阀塞353的环形槽36。下文将阐述,阻尼力可变阀41变形,以形成其中阻尼力可变阀41覆盖整个环形槽36的状态和其中阻尼力可变阀41的至少一部分从环形槽36分离的状态。
在其中阻尼力可变阀41覆盖环形槽36的状态中,阻尼力可变阀41限制从第二油腔Y2经由旁路通路25流向第一油腔Y1侧的油流。另一方面,在其中阻尼力可变阀41的至少一部分从环形槽36分离的状态中,阻尼力可变阀41从第二油腔Y2经由旁路通路25向第一油腔Y1侧馈送油。以此方式,阻尼力可变阀41充当经由旁路通路25从第二油腔Y2流向第一油腔Y1侧的油流的放开和阻断机构。
如图3B所示,狭缝阀42为盘状构件。狭缝阀42包括:位于中心的开口部42H,其中活塞杆20的一侧装接部22a穿过所述开口部42H;以及狭缝42S(在本实施例中,狭缝42S形成于周向上的两个位置),其被切割在比围绕开口部42H的环形部42C的内周表面更靠近径向向外的外周的位置中。在本实施例中,将狭缝42S的通道截面积设置为小于旁路通路25和连通通路37的通道截面积。当狭缝阀42具有多个狭缝42S时,所述多个狭缝42S的通道截面积的总和只是必须小于旁路通路25和连通通路37的通道截面积。
狭缝阀42连同阻尼力可变阀41一起被夹在并被保持在第三阀塞353在第一油腔Y1侧(一侧)上的一端与活塞螺母43的环形突出部(下面描述)432之间。此时,狭缝42S的末端侧在其径向上向外延伸超过环形突出部432(下文将阐述)并与下文将阐述的压力腔47连通。狭缝42S的基端侧与旁路通路25的下端连通。以此方式,狭缝42S形成了从旁路通路25到压力腔47的油通道。
活塞螺母43包括柱状部431、设置于柱状部431在轴向上的一端侧上的环形突出部432以及设置于另一端侧上的筒状部433。
柱状部431包括:在轴向上延伸的螺栓孔43R,其为通孔,并且其中可装配活塞杆20的一侧装接部22a;以及连通通路43H,其邻近螺栓孔43R并且形成为在轴向上从环形突出部432侧贯穿柱状部431到圆柱形部433。在本实施例中,在活塞螺母43的周向上设置多个连通通路43H。
将一侧装接部22a固定至螺栓孔43R,藉此通过活塞杆20支撑活塞螺母43。在本实施例中,将活塞螺母43的螺栓孔43R装接于侧装接部22a。因此,活塞螺母43夹住夹在活塞螺母43和活塞杆20的台阶23之间的构件,例如,活塞螺母43和台阶23之间的活塞阀30和阻尼力调整部40,并且使得活塞杆20保持这些构件。
连通通路43H允许下文将阐述的压力腔47和压力调整腔55连通,并且在压力腔47和压力调整腔55之间形成油通道。
通过活塞杆20的旁路通路25、压力腔47、连通通路43H、圆柱形部433(压力调整腔55)和端盖51的通孔51H(下文将阐述的),在第二油腔Y2和第一油腔Y1之间形成一个油通道。如下文将阐述,在此通道中,油根据活塞阀30的动作而流动。
卷轴44通常为圆柱形。卷轴44包括凸缘状上端44a,其在一端侧上的开口部内在正交于轴向的方向上弯曲。另一端侧装配在活塞螺母43的柱状部431的外侧。在卷轴44和柱状部431之间设置O形环45。卷轴44关于活塞螺母43的柱状部431在轴向上可移动地装接。
卷轴44的上端44a形成为能够在轴向上的一端侧上与阻尼力可变阀41接触,并且形成为在另一端侧上与支撑弹簧46接触。卷轴44被支撑弹簧46朝向第三阀塞353推动并使阻尼力可变阀41压向第三阀塞353的环形槽36。
如图3A所示,作为第一空间形成部的实例的压力腔47是由卷轴44的上端44a、活塞螺母43的环形突出部432和阻尼力可变阀41所包围的空间而形成。压力腔47设置在其中布置有阻尼力可变阀41的环形槽36的那侧的对侧上,藉此压力腔47与阻尼力可变阀41相对。压力腔47利用经由狭缝阀42从旁路通路25流入到压力腔47的油的压力连同卷轴44一起推压阻尼力可变阀41。
如图3C所示,支撑弹簧46为环形。形成有在支撑弹簧46的外周部中相径向外侧凸出多个突出部46a。在支撑弹簧46的内周部中,支撑弹簧46由活塞螺母43的环形突出部432支撑。如图3A所示,支撑弹簧46使突出部46a与卷轴44的上端44a产生接触,并且保持该卷轴44能够在轴向上移动。
图4是用于阐述了阻尼力调整部40的图示。
如图4所示,端盖51大体为呈有底圆柱形的构件。端盖51包括侧面部511、一侧端512和另一侧端513。
将端盖51的侧面部511的外径设置成与活塞螺母43的圆柱形部433的内径相同的程度。将端盖51装配在活塞螺母43的圆柱形部433的内侧。此时,将形成于侧面部511的外周上的螺纹(图中未示出)与形成于圆柱形部433的内周上的螺纹(图中未示出)彼此配合并固定。
在将端盖51装配在活塞螺母43的圆柱形部433的内侧中的状态下,端盖51形成压力调整腔55,其使介于另一侧端513和圆柱形部433之间的空间。如图3A所示,浮阀52和压力调整腔弹簧53收容在压力调整腔55内。
如图4所示,端盖51的另一侧端513包括:环形部51C,其沿圆的边缘形成并在轴向上突出;以及,包括台阶状凹部的变形制约部51G,其设置成比所述环形部51C更位于径向内侧并且在轴向上低于该环形部51C。
环形部51C将浮阀52的外缘夹在该环形部51C和下文将阐述的压力调整腔弹簧53之间。变形制约部51G形成了在浮阀52弯曲和变形时允许变形量处于预定范围内的空间。
此外,端盖51包括通孔51H,其从另一侧端513向一侧端512贯穿该端盖51。通孔51H的一侧与压力调整腔55连通,并且另一侧面向第一油腔Y1(参看图3A)。
如图4所示,浮阀52为呈盘状的片簧。浮阀52在其中心包括弹性弯曲部52F,该弹性弯曲部52F在油压下以弯曲形状弯曲。
浮阀52的外周部被压力调整腔弹簧53朝着端盖51的环形部51C推动。浮阀52能够逆着下文将阐述的压力调整腔弹簧53的推动力而运动。浮阀52在轴向上和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移位。此外,由于在与端盖51的环形部51C接触时接收压力,浮阀52变形,直到位于中心的弹性弯曲部52F与变形制约部51G接触为止。
如上述,浮阀52在伸张冲程和压缩冲程期间变形并移位,以改变压力调整腔55的容量。浮阀52关闭端盖51的通孔51H,由此阻断和放开压力调整腔55与第一油腔Y1侧之间的油流。
如图4所示,压力调整腔弹簧53为薄环形弹簧,并且包括板状环形部53a和在板状环形部53a的外周上径向设置的多个向上弹簧支腿53b和向下弹簧支腿53c。所述向上弹簧支腿53b和向下弹簧支腿53c在板状环形部53a的周向上以固定间隔设置。此外,所述向上弹簧支腿53b和向下弹簧支腿53c在板状环形部53a的外周上在斜向上方向和斜向下方向上交替地并排布置。
压力调整腔弹簧53装接于与活塞螺母43的圆柱形部433的端面相对的向上弹簧支腿53b,并且支撑将由向下弹簧支腿53c压向端盖51的环形部51C的浮阀52。
[底阀60的配置和功能]
如图2所示,底阀60包括:阀体61,其包括形成于轴向上的多个油路;第一阀621,其被配置成闭合形成于阀体61内的所述多个油路的一部分在轴向上的一端;第二阀622,其被配置成闭合形成于阀体61内的所述多个油路的一部分在轴向上的另一端;以及螺栓60B,其用于固定这些构件。
阀体61包括呈盘状的盘状部63和呈圆柱形的圆柱形部64,其中圆柱形部64从盘状部63在径向上的最外部分沿轴向延伸。阀体61将缸部10中的封闭空间分隔。
在盘状部63中,形成螺栓孔65R、第一油路661和第二油路662,其中螺栓孔65R形成于轴向上以允许螺栓60B的轴部穿过,第一油路661在比螺栓孔65R更加位于径向外侧的区域内形成于轴向上,而第二油路662在比第一油路661更加位于径向外侧的区域内形成于轴向上。在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第一油路661和第二油路662。第一油路661和第二油路662充当使得第一油腔Y1和贮液腔R能够彼此连通的连通通路。
圆柱形部64包括在周向上处于等间隔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凹部64a,该凹部64a从端面向轴向上的一端侧凹陷。通过凹部64a使圆柱形部64和贮液腔R的内部彼此连通。
第一阀621为呈盘状的构件,其中形成用于插入螺栓60B的轴部的螺栓孔。将第一阀621的外径设置成用于闭合第一油路661的尺寸和用于打开第二油路662的尺寸。
第二阀622为呈盘状的构件,其中形成用于插入螺栓60B的轴部的螺栓孔。将第二阀622的外径设置成用于闭合第二油路662的尺寸。在第二阀622中,在从径向上的中心观察时对应于第一油路661的位置中、在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九个)油孔。
下文将阐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液压缓冲设备1的操作。
首先,将阐述在压缩冲程和伸张冲程期间的活塞阀30和底阀60的动作。
图5是示出压缩冲程期间的油流的图示。
如图5所示,当活塞31相对于缸部10如白色箭头所指示向轴向上的一端侧(图5中向下)运动时,第一油腔Y1中的油受到活塞31的运动的推动,活塞阀30下侧上的压力升高,并且高压作用于活塞阀30的第二油路342上。因此,关闭第二油路342的第二阀组322打开。如图5中的箭头A所指示,油通过第二油路342流入到活塞阀30上方的第二油腔Y2。在液压缓冲设备1的压缩冲程期间,从第一油腔Y1向第二油腔Y2的油流受到第二阀组322和第二油路342的挤压而提供了阻尼力。
随着活塞31在轴向上的一端侧上的所述运动而升高的第一油腔Y1中的压力作用于底阀60的第一油路661,并且将关闭第一油路661的第一阀621打开。第一油腔Y1中的油通过第一油路661和阀体61的凹部64a而流入到形成于内缸12和外缸11之间的贮液腔R中,如图5中的箭头B所指示。在液压缓冲设备1的压缩冲程期间,从第一油腔Y1到贮液腔R的油流受到第一阀621和第一油路661的挤压而提供了阻尼力。
图6是示出伸张冲程期间的油流的图示。
如图6所示,当活塞31相对于缸部10如白色箭头所指示向轴向上的另一端侧(图6中向上)运动时,油在第一油腔Y1中供应不足达活塞31的体积的量,并且第一油腔Y1具有负压。因此,第二油腔Y2中的油穿过活塞阀30的第一油路341,将关闭第一油路341的第一阀组321打开,并如图6中的箭头C所指示流入到第一油腔Y1中。在液压缓冲设备1的伸张冲程期间,从第二油腔Y2到第一油腔Y1的油流受到活塞阀30的第一阀组321和第一油路341的挤压而提供了阻尼力。
当活塞31在图6中的白色箭头的方向上运动时,贮液腔R中的油穿过底阀60的阀体61的凹部64a和第二油路662,将关闭第二油路662的第二阀622打开,并如图6中的箭头D所指示流入到第一油腔Y1中。在液压缓冲设备1的伸张冲程期间,从贮液腔R到第一油腔Y1的油流受到底阀60的第二阀622和第二油路662的挤压而提供了阻尼力。
下文将阐述阻尼力调整部40的动作。
图7是用于阐述低频范围内的伸张冲程期间的阻尼力调整部40的工作的视图。
在低频范围内的伸张冲程期间,当活塞31运动时,第二油腔Y2中的压力升高(参看图2)。此时,油从朝向第二油腔Y2的第一阀塞351的开口部351H流入到旁路通路25中。如图7所示,旁路通路25中的油流到达连通通路37和狭缝阀42的狭缝42S。此时,油流快速传送到环形槽36和压力腔47,而不会受到连通通路37和狭缝42S的挤压。压力调整腔55经由连通通路43H与压力腔47连通。因此,浮阀52被推入,压力调整腔55具有与压力腔47相同的压力,并且不会导致压力腔47内的液体压力低下。因此,环形槽36和压力腔47内的油压与第二油腔Y2内的压力相同。因此,阻尼力调整部40中的阻尼力可变阀41关闭。
如上述,在低频范围内,难以形成经由旁路通路25流动的油流。因此,油仅通过经由活塞阀30的运动路径从第二油腔Y2流到第一油腔Y1(参看图6)。在液压缓冲设备1中形成高阻尼力的状态。
图8是用于阐述高频范围内的伸张冲程期间的阻尼力调整部的动作的视图。
在高频范围的伸张冲程期间,当活塞31运动时,第二油腔Y2中的压力升高(参看图2)。在活塞31开始运动的极小振幅的范围内,如图8所示,旁路通路25中的油流经由该旁路通路25、在受到位于油槽上的狭缝阀42的狭缝42S的延迟的同时被传送到压力腔47中。因此,压力腔47中的油压较不易升高。
另一方面,旁路通路25中的油流到达连通通路37。因为连通通路37具有比狭缝阀42的狭缝42S的通道横断面大的通道横断面,所以与经由狭缝阀42的路径相比,油更易于流过连通通路37。油经由连通通路37流入到环形槽36中。环形槽36中的压力升高。
因为压力腔47内的油压低于环形槽36内的压力,所以压力腔47和环形槽36之间产生压力差。通过此压力差,如图8所示,阻尼力可变阀41连同卷轴44一起被推开,并引起经由旁路通路25流动的从第二油腔Y2到第一油腔Y1侧的油流。
因此,第二油腔Y2内的油压逃逸到第一油腔Y1。除活塞阀30的第二油路342和第二阀组322之外,形成有经由旁路通路25和阻尼力可变阀41的总共两个油通道。因此,液压缓冲设备1内的阻尼力降低。
其后,因为狭缝阀42引起的压力传递的延迟而下降的压力腔47内的油压将要升高。此时,压力调整腔55的浮阀52被下推,并且压力腔47的容积增大。因此,压力腔47的液体压力升高被延迟。该延迟被维持,直到浮阀52与端盖51的变形制约部51G产生接触为止。
如上述,例如,在高频率下的极小振幅的范围内,形成其中液压缓冲设备1的阻尼力较低的状态,并且可提高乘坐舒适性。
此外,其后,当浮阀52的弹性弯曲部52F与变形制约部51G产生接触时,压力腔47内的液体压力快速升高,并且环形槽36和压力腔47之间的压力差消除。卷轴44被支撑弹簧46推动,并且阻尼力可变阀41关闭。最终,油仅流经经由活塞阀30的运动路径,并且液压缓冲设备1的阻尼力增加。
以此方式,例如,当活塞杆20的振幅较大并且活塞杆20在高频范围内突然运动时,形成了其中液压缓冲设备1的阻尼力较高的状态。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液压缓冲设备1中,将连通通路37的通道截面积设置成比旁路通路25的通道截面积小。因此,当油从旁路通路25流入到连通通路37时,油压下降。接收油从连通通路37的流入的环形槽36内的压力也下降。
另一方面,当浮阀52的弹性弯曲部52F与变形制约部51G产生接触时,随着油经由旁路通路25的流入,压力腔47内的液体压力升高。因此,在浮阀52的弹性弯曲部52F与变形制约部51G产生接触之后,相对于压力腔47,环形槽36内的压力较高。在本实施例中,卷轴44易于更快速地运动到阻尼力可变阀41,并且阻尼力可变阀41易于关闭。
下文将对根据本实施例的液压缓冲设备1的配置和其中假设将连通通路37的通道截面积设置成大于旁路通路25的通道截面积的液压缓冲设备的配置进行比较和阐述。
在其中假设将连通通路37的通道截面积设置成大于旁路通路25的通道截面积的配置中,很难发生经由该旁路通路25流入到连通通路37中的油的压力低下。因此,可维持其中连接至连通通路37的环形槽36内的压力较高的状态。因此,在其中假设将连通通路37的通道截面积设置成大于旁路通路25的通道截面积的配置中,与应用本实施例的液压缓冲设备1相比,阻尼力可变阀41较不易关闭。
另一方面,在应用本实施例的液压缓冲设备1中,例如,当活塞杆20在高频范围内主要以高速运动时,卷轴44易于运动,并且阻尼力可变阀41易于更快速地关闭。因此,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液压缓冲设备1中,能够在其中活塞杆20突然伸张,例如,急转弯或恶劣道路的情况下,提高阻尼力的响应性。
图9A和9B是用于阐述修改实施例中的第三阀塞的视图。
在图9A中,示出了包括修改实施例中的第三阀塞953的液压缓冲设备1。图9B为从布置阻尼力可变阀41那侧(一侧)观察的修改实施例中的第三阀塞953的底视图。
如图9A和9B所示,修改实施例中的第三阀塞953大体为柱形。第三阀塞953包括装接孔953R,该装接孔953R具有活塞杆20的一侧装接部22a能够穿过的、在轴向上延伸的内径。此外,第三阀塞953包括环形槽96以及连通通路97;该环形槽96设置成与阻尼力可变阀41相对,该连通通路97形成了环形槽96与旁路通路25之间的油通道。
如图9A所示,环形槽96为在第三阀塞953中在与阻尼力可变阀41相对的一侧上的端部处以环形形成的凹部。如图9A和9B所示,环形槽96由双凹部形成。形成环形槽96的各双环形槽彼此连接,从而使油能够在各凹部之间运动。环形槽96利用从连通通路97流入到环形槽96中的油压而推压阻尼力可变阀41。
连通通路97是形成于第三阀塞953中的切口。如图9B所示,连通通路97形成为在径向上从装接孔953R延伸到环形槽96。连通通路97形成了旁路通路25和环形槽96之间的油流的通道。将连通通路97中的油的通道截面积设置成大于狭缝阀42的狭缝42S的通道截面积,并且将其设置成小于旁路通路25的通道截面积。
在包括如上述配置的第三阀塞953的液压缓冲设备1中,通过利用连通通路97挤压流经旁路通路25的油流,当活塞杆20以高速运动时,能够使阻尼力可变阀41易于更快速地关闭,并且能够提高阻尼力的响应性。
当采用如上述的具有切口形状的连通通路97时,能够实现制造工艺的简化,例如,能够通过模切、一侧切削等,在形成例如环形槽96的同时形成连通通路97。

Claims (8)

1.一种压力缓冲设备,包括:
缸体,该缸体被配置成存储液体;
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被配置成将所述缸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用于存储所述液体的第一液体腔和第二液体腔;
通道部,该通道部被配置成形成从所述第二液体腔到所述第一液体腔的液体通道;
放开和阻断部,该放开和阻断部被配置成放开和阻断经由所述通道部从所述第二液体腔流向所述第一液体腔的液体流;
第一空间形成部,该第一空间形成部与所述放开和阻断部的一侧相对,并且被配置成形成用于接收所述液体的流入的空间;
第二空间形成部,该第二空间形成部与所述放开和阻断部的另一侧相对,并且被配置成形成用于接收所述液体的流入的空间;
连接至所述通道部的第一流入部,该第一流入部被配置成形成所述液体从所述通道部到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的流入路径,并且具有比所述通道部的通道截面积小的通道截面积;以及
连接至所述通道部的第二流入部,该第二流入部被配置成形成液体从所述通道部到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的流入路径,并且具有比所述第一流入部的通道截面积大且比所述通道部的通道截面积小的通道截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缓冲设备,其中:
所述分隔构件包括连通通道,该连通通道被配置成允许所述液体在所述第一液体腔与所述第二液体腔之间的流动;
所述压力缓冲设备进一步包括杆构件,该杆构件为棒状构件;
所述杆构件被配置成保持所述分隔构件在轴向上的一端侧并在轴向上运动;并且
所述通道部形成在所述杆构件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缓冲设备,进一步包括:
对向构件,该对向构件设置成与所述放开和阻断部相对;
其中,所述第二流入部是由设置在所述对向构件中的切口配置而成,并且所述第二流入部形成为连接所述通道部和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缓冲设备,进一步包括:
对向构件,该对向构件设置成与所述放开和阻断部相对;
其中,所述第二流入部是由设置在所述对向构件中的孔配置而成,并且所述第二流入部形成为连接所述通道部和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
5.一种悬挂设备,包括:
弹簧,该弹簧被配置成减小振动和冲击;以及
压力缓冲设备,该压力缓冲设备被配置成通过所述弹簧来衰减振动;
其中,所述压力缓冲设备包括:
缸体,该缸体被配置成存储液体;
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被配置成将所述缸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用于存储所述液体的第一液体腔和第二液体腔;
通道部,该通道部被配置成形成从所述第二液体腔到所述第一液体腔的液体通道;
放开和阻断部,该放开和阻断部被配置成放开和阻断经由所述通道部从所述第二液体腔流向所述第一液体腔的液体流;
第一空间形成部,该第一空间形成部与所述放开和阻断部的一侧相对,并且被配置成形成用于接收所述液体的流入的空间;
第二空间形成部,该第二空间形成部与所述放开和阻断部的另一侧相对,并且被配置成形成用于接收所述液体的流入的空间;
连接至所述通道部的第一流入部,该第一流入部被配置成形成所述液体从所述通道部到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的流入路径,并且具有比所述通道部的通道截面积小的通道截面积;以及
连接至所述通道部的第二流入部,该第二流入部被配置成形成液体从所述通道部到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的流入路径,并且具有比所述第一流入部的通道截面积大且比所述通道部的通道截面积小的通道截面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挂设备,其中:
所述分隔构件包括连通通道,该连通通道被配置成允许所述液体在所述第一液体腔与所述第二液体腔之间的流动;
所述压力缓冲设备进一步包括杆构件,该杆构件为棒状构件;
所述杆构件被配置成保持所述分隔构件在轴向上的一端侧并在轴向上运动;并且
所述通道部形成在所述杆构件中。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悬挂设备,进一步包括:
对向构件,该对向构件设置成与所述放开和阻断部相对;
其中,所述第二流入部是由设置在所述对向构件中的切口配置而成,并且所述第二流入部形成为连接所述通道部和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悬挂设备,进一步包括:
对向构件,该对向构件设置成与所述放开和阻断部相对;
其中,所述第二流入部是由设置在所述对向构件中的孔配置而成,并且所述第二流入部形成为连接所述通道部和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
CN201310320219.5A 2012-11-21 2013-07-26 压力缓冲设备和悬挂设备 Active CN1038361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5305 2012-11-21
JP2012255305A JP5960034B2 (ja) 2012-11-21 2012-11-21 圧力緩衝装置および懸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6108A true CN103836108A (zh) 2014-06-04
CN103836108B CN103836108B (zh) 2016-11-23

Family

ID=50727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20219.5A Active CN103836108B (zh) 2012-11-21 2013-07-26 压力缓冲设备和悬挂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20762B2 (zh)
JP (1) JP5960034B2 (zh)
CN (1) CN10383610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3612B (zh) * 2012-12-26 2016-06-15 Kyb株式会社 缓冲器
CN108691942A (zh) * 2017-03-31 2018-10-23 苏斯帕有限公司 流体阻尼器
CN114738422A (zh) * 2022-03-18 2022-07-12 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 阻尼器组件及用于阻尼器组件的活塞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17028B4 (de) * 2013-08-27 2018-09-20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wingungsdämpf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6391512B2 (ja) * 2015-03-25 2018-09-19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圧力緩衝装置
CN104728331A (zh) * 2015-04-02 2015-06-24 黎吉明 高度阀
JP6339717B1 (ja) * 2017-03-09 2018-06-06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圧力緩衝装置
US11565794B2 (en) 2020-06-04 2023-01-31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Gas sensing for fixed wing drones using scoops
US11603214B2 (en) * 2020-06-04 2023-03-14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Calibration methods for gas sensors mounted in-stream of drone propeller air flow
US11454572B2 (en) 2020-06-04 2022-09-27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Method of placing gas sensors on drones to benefit from thrust air flow via placement and scoops
US11649872B2 (en) * 2021-08-04 2023-05-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hock absorber dust gaiter with improved installat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3810A2 (en) * 2007-12-05 2009-06-11 Pacific Scientific Company Snubber valve
EP2251563A1 (en) * 2008-02-13 2010-11-17 Kayaba Industry Co., Ltd. Damping-force generating mechanism for fluid pressure buffer
CN101988553A (zh) * 2009-07-31 2011-03-23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缓冲器
US20110204549A1 (en) * 2002-06-25 2011-08-25 Fox Factory, Inc. Gas spring curve control in an adjustable volume gas pressurized device
CN102652231A (zh) * 2010-06-21 2012-08-29 株式会社昭和 油压缓冲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098862A6 (zh) * 1970-01-26 1972-03-10 Allinquant Fernand
JPS60139937A (ja) * 1983-12-28 1985-07-24 Showa Mfg Co Ltd 減衰力可変ダンパ−
JPS60244609A (ja) * 1984-05-17 1985-12-04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サスペンシヨン
JP4839196B2 (ja) * 2006-03-28 2011-12-21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車高調整装置
EP1998054B1 (de) * 2007-05-24 2014-08-13 Parker Origa Holding AG Pneumatikzylinder mit einer selbsteinstellenden Endlagendämpfung und entsprechendes Verfahren
JP2011202786A (ja) * 2010-03-26 2011-10-13 Showa Corp 油圧緩衝器の減衰力調整構造
JP5584110B2 (ja) * 2010-12-28 2014-09-0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04549A1 (en) * 2002-06-25 2011-08-25 Fox Factory, Inc. Gas spring curve control in an adjustable volume gas pressurized device
WO2009073810A2 (en) * 2007-12-05 2009-06-11 Pacific Scientific Company Snubber valve
EP2251563A1 (en) * 2008-02-13 2010-11-17 Kayaba Industry Co., Ltd. Damping-force generating mechanism for fluid pressure buffer
CN101988553A (zh) * 2009-07-31 2011-03-23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缓冲器
CN102652231A (zh) * 2010-06-21 2012-08-29 株式会社昭和 油压缓冲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3612B (zh) * 2012-12-26 2016-06-15 Kyb株式会社 缓冲器
CN108691942A (zh) * 2017-03-31 2018-10-23 苏斯帕有限公司 流体阻尼器
CN114738422A (zh) * 2022-03-18 2022-07-12 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 阻尼器组件及用于阻尼器组件的活塞
CN114738422B (zh) * 2022-03-18 2023-10-13 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 阻尼器组件及用于阻尼器组件的活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20762B2 (en) 2014-09-02
JP2014101964A (ja) 2014-06-05
US20140138931A1 (en) 2014-05-22
CN103836108B (zh) 2016-11-23
JP5960034B2 (ja) 2016-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36108A (zh) 压力缓冲设备和悬挂设备
US9797466B2 (en) Damping force variable type shock absorber
CN104696420B (zh) 频率敏感的减震器
CN104565176B (zh) 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
CN104214266B (zh) 频敏型减震器
EP1881227B1 (en) Shock absorber
US9592716B2 (en) Pressure damping device
KR101418048B1 (ko) 나사-관통 구조물을 갖는 고감폭 바디 마운트, 서브프레임 마운트 또는 엔진 마운트
US8177201B2 (en) Very high damping mount with bolt-through construction
JP5781479B2 (ja) 圧力緩衝装置
US10995813B2 (en) Shock absorber
US9796234B2 (en) Shock absorber
CN111536186A (zh) 阻尼器组件和用于阻尼器组件的活塞
CN103307185A (zh) 频率单元阀
CN105378324A (zh) 液压式减震器和盖构件
US9182006B2 (en)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and valve
CN103883667B (zh) 液封防振装置
CN112081856B (zh) 频敏型减震器
JP2014092181A (ja) 圧力緩衝装置
KR20150065062A (ko) 주파수 감응형 쇽업소버
JP2009299751A (ja) 緩衝器
JP6539009B1 (ja) 圧力緩衝装置
KR101756424B1 (ko) 주파수 감응형 쇽업소버
CN103104650A (zh) 减震器
JP2014092176A (ja) 圧力緩衝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5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SHOWA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