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2237B - 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32237B
CN103832237B CN201410097309.7A CN201410097309A CN103832237B CN 103832237 B CN103832237 B CN 103832237B CN 201410097309 A CN201410097309 A CN 201410097309A CN 103832237 B CN103832237 B CN 1038322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escopic
adjustment device
extension adjustment
automobil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973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32237A (zh
Inventor
王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0973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322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32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22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322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22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汽车或者商务车面对复杂路况通过性差、视野不好的问题,以及越野车型高速稳定性差、风阻大、舒适性差的问题。调节装置: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伸缩管固定在汽车后部底盘上,伸缩杆倾斜段与水平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伸缩杆的倾斜段由伸缩管的下端向上插入伸缩管内,伸缩杆的水平段与汽车驾驶室底盘连接,伸缩组件采用机械连接或者液压实现伸缩运动。汽车包括车体和上述调节装置,车体包括车架及可变形外壳,可变形外壳附在车架上,可变性外壳包括外壳后部和外壳中部。本发明实现了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调节。

Description

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调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汽车,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乘用汽车领域按照车型主要分为汽车和越野车(或者SUV)车型,其中汽车类的优点是适用于城市、高速公路等较为平坦的路面,车身较低,轴距较长,重心较低,风阻较小,舒适性较好,稳定性较好,缺点是离地最小距离较小,通过性较差,坐姿较低视野较差;越野车(或者SUV)车型优点是适用于路面坑洼较多的较差路面,车身较高视野较好,离地最小距离较大,轴距较短,通过性较好,缺点是重心较高,风阻较大,舒适性较差,车辆行驶稳定性较差。
主要是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两种汽车车型的优点和缺点:
1,轴距:同等情况下轴距越长舒适性越好,车辆内部空间越大,车辆行驶时稳定性较好,但通过性越差;
2,最小离地距离:同等情况下最小离地距离越大通过性越好,高速稳定性越差,但通过性较好,油耗越高;
3,车身高度:同等情况下车身高度越高重心越高车辆稳定性越差,视野越好,舒适性越差,风阻越大油耗越高。
最理想的情况是:高速或市区等较为平坦的路面上轴距加长,内部空间加大,最小离地距离缩小,车身高度降低最为舒适,风阻越小,稳定性越好,油耗越小;遇到复杂崎岖路面上轴距缩小,最小离地距离增大,通过性增强,车身高度越大视野越好;
人们追求的是一种舒适的乘用汽车,又希望满足坑洼较多的较差路况的通过性,所以发明了一种可以通过改变轴距、最小离地距离、车身高度的调节装置及汽车,来满足人们既强调舒适性、稳定性、又满足复杂路况的通过性两方面的需求的汽车。
为解决汽车最小离地距离小通过性差的问题,人们设计开发了用于抬升地盘的装置,例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0610006599.5)公开了一种汽车、跑车等低地盘车辆车身抬高装置车体上设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上方的固定板上设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活塞连接车身,液压油缸的活塞室内外套装式多层活塞,液压油缸上设有防尘罩。
上述的汽车、跑车等低地盘车辆车身抬高装置通过液压油缸将车辆的底盘抬升,提高汽车越野性能;但是该抬升装置的缺点在于:只是通过加大或者缩小车轮与车辆轿箱的相对距离实现车辆底盘升降和车身高度变化的,没有同时增加或者缩小车辆的轴距以改变车辆的通过性、行驶稳定性。
为了提高汽车的起步加速、爬坡、越野、平衡及制动等性能,人们设计开发了轴距可以调节的汽车,例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03128161.3)公开了一种可以调整车辆轴距的汽车;该汽车在行走系统中有一套能在槽型架中前后滚动支撑轮,一套与支撑轮的支撑轴连接的支撑柱,槽型架的上部横截面为倒U型,U型两侧壁各有一道长缝孔链接在支撑柱上端的两侧壁上,支撑柱的上端内侧面连接一个能通过支撑柱使半轴沿车身前后方向平动的螺母座,该螺母座内有一个由传动螺母与丝杆构成的螺纹传动副,其中丝杆的一端与传动箱连接,另一端与大梁活动连接并定位,传动箱输入轴与电动机连接;所述的动力系统中:传动轴经过主减速、差速器集成箱后分为两支,分别经过一个万向节与齿轮传动轴连接,该齿轮传动轴通过游移箱的内部齿轮与半轴上的齿轮啮合,游移箱连接在螺母座上。
上述所说的轴距可以调节的汽车,主要采用的是电动机驱动的由传动螺母与丝杆构成的螺纹传动副使固定在连接副两端的车身结构发生水平方向的前后平动,实现汽车轴距的加长或者缩短;该轴距可以调节的汽车的缺点在于:汽车轴距只能在水平方向前后滑动,轴距变化的同时不能相应出现汽车最小离地距离和汽车高度的变化,对汽车的通过性、稳定性影响较小。
目前可以改变车身高度和最小离地距离的技术主要采用可以身长缩短悬挂结构来实现,通过改变车身与车轮的相对距离改变车身高度和最小离地距离,按照传动结构分类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螺母丝杆式悬架;第二种是采用液压悬架;第三种是采用压缩空气作为介质的空气悬架;第四种是电磁悬架,以上四种技术都是通过悬架的伸长或者缩短来调整高度,轴距没有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汽车或者商务车面对复杂路况通过性差、视野不好的问题,以及越野车型高速稳定性差、风阻大、舒适性差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汽车。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包括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管、伸缩杆;伸缩管固定在汽车后部底盘上,伸缩杆为倾斜段与水平段两段一体式结构,倾斜段与水平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伸缩杆的倾斜段由伸缩管的下端向上插入伸缩管内,伸缩杆的水平段与汽车驾驶室底盘连接。
优选的: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还包括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设置在伸缩管内,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的两端顶在伸缩管和伸缩杆上。
优选的: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还包括第一丝杆、第一电动机和第一减速器,第一丝杆设置在伸缩管内,第一电动机的输出端与第一减速器连接,第一减速器的输出端穿入伸缩管与第一丝杆的上端连接,伸缩杆的倾斜段加工有内螺纹孔,第一丝杆的下端连接在螺纹孔内。
优选的: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还包括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套、伸缩轴和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伸缩套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上,伸缩轴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内,伸缩轴的下端与汽车驾驶室底盘连接,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设置在伸缩套内,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的两端顶在伸缩套和伸缩轴上。
优选的: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还包括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套、伸缩轴和第二丝杆、第二电动机和第二减速器;伸缩套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上,伸缩轴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内,伸缩轴的下端与汽车驾驶室底盘连接,第二丝杆设置在伸缩套内,第二电动机的输出端与第二减速器连接,第二减速器的输出端穿入伸缩套与第二丝杆的上端连接,伸缩轴上加工有内螺纹孔,第二丝杆的下端连接在螺纹孔内。
优选的: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还包括两个所述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设置在汽车前部底盘与前部汽车悬挂支架之间,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包括伸缩套、伸缩轴,伸缩套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上,伸缩轴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内,伸缩轴的下端与前部汽车悬挂支架连接。
优选的: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设置在伸缩管内,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的两端顶在伸缩管和伸缩杆上。
优选的: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丝杆、第一电动机和第一减速器,第一丝杆设置在伸缩管内,第一电动机的输出端与第一减速器连接,第一减速器的输出端穿入伸缩管与第一丝杆的上端连接,伸缩杆的倾斜段加工有内螺纹孔,第一丝杆的下端连接在螺纹孔内。
本发明所述的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可调汽车包括车体和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管、伸缩杆;伸缩管固定在汽车后部底盘上,伸缩杆为倾斜段与水平段两段一体式结构,倾斜段与水平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伸缩杆的倾斜段由伸缩管的下端向上插入伸缩管内,伸缩杆的水平段与汽车驾驶室底盘连接;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及可变形外壳,可变形外壳附在车架上,所述可变性外壳包括外壳中部;外壳中部包括可隐藏车身滑动轨道、第一隐藏支架、第二隐藏支架、第一中部隐藏车身外壳、第二中部隐藏车身外壳、中部车身外壳、后部车身外壳、正反转电机、牵引索、从动轮、滑轮,所述第一中部隐藏车身外壳与第一隐藏支架连接,并通过第一隐藏支架以可隐藏车身滑动轨道上设置的阶梯型轨道为滑动轨迹;所述第二中部隐藏车身外壳与第二隐藏支架连接,并通过第二隐藏支架以可隐藏车身滑动轨道上设置的阶梯型轨道为滑动轨迹;可隐藏车身滑动轨道与中部车身外壳和后部车身外壳之间设置有正反转电机和从动轮,正反转电机和从动轮通过牵引索连接,第一隐藏支架和第二隐藏支架通过滑轮与牵引索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套、伸缩轴和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伸缩套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上,伸缩轴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内,伸缩轴的下端与汽车驾驶室底盘连接,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设置在伸缩套内,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的两端顶在伸缩套和伸缩轴上。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套、伸缩轴和第二丝杆、第二电动机和第二减速器;伸缩套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上,伸缩轴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内,伸缩轴的下端与汽车驾驶室底盘连接,第二丝杆设置在伸缩套内,第二电动机的输出端与第二减速器连接,第二减速器的输出端穿入伸缩套与第二丝杆的上端连接,伸缩轴上加工有内螺纹孔,第二丝杆的下端连接在螺纹孔内。
优选的:调节装置还包括两个所述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设置在汽车前部底盘与前部汽车悬挂支架之间,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包括伸缩套、伸缩轴,伸缩套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上,伸缩轴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内,伸缩轴的下端与前部汽车悬挂支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可变性外壳还包括外壳前部,外壳前部包括汽车前挡风玻璃、挡风玻璃隐藏侧壁、挡风玻璃侧壁、挡风玻璃支架、第二液压杆;挡风玻璃侧壁的内侧面固定有挡风玻璃支架,汽车前挡风玻璃的两侧设置有挡风玻璃隐藏侧壁,挡风玻璃隐藏侧壁通过第二液压杆与挡风玻璃支架连接,挡风玻璃隐藏侧壁在挡风玻璃侧壁和挡风玻璃支架之间形成的空隙中运动。
本发明所述的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可调汽车包括车体和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管、伸缩杆;伸缩管固定在汽车后部底盘上,伸缩杆为倾斜段与水平段两段一体式结构,倾斜段与水平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伸缩杆的倾斜段由伸缩管的下端向上插入伸缩管内,伸缩杆的水平段与汽车驾驶室底盘连接;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及可变形外壳,可变形外壳附在车架上,所述可变性外壳包括外壳后部;所述外壳后部包括上部车外壳、后备箱盖、后备箱盖转轴、下部车外壳、后部可隐藏车身端部外壳、后部可隐藏车身外壳转动轴、后部可隐藏车身两侧外壳、可隐藏车外壳支架、液压缸体和第一液压杆,所述后部可隐藏车身两侧外壳通过可隐藏车外壳支架支撑于上部车外壳与下部车外壳之间,可隐藏车外壳支架通过液压缸体实现伸缩运动,可隐藏车外壳支架通过后部可隐藏车身外壳转动轴与车架连接,可隐藏车外壳支架与后部可隐藏车身两侧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一液压杆,后部可隐藏车身两侧外壳通过第一液压杆聚拢,后部可隐藏车身端部外壳设置在可隐藏车外壳支架上部,后备箱盖通过后备箱盖转轴连接在车架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本发明的调节装置可以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以适用于不同的路况,同时满足各类人群对驾驶的需求。本发明的汽车在调节装置的作用下可以在平坦路面改变车身形式为汽车类型或者商务车类型,发挥汽车或者商务车车身较低,离地最小距离较小,轴距较长,重心较低,风阻较小,内部空间大舒适性较好,高速稳定性较好、油耗较低的优点;在遇到复杂路面时改变车身形式为越野车型(SUV车型),发挥越野车型(SUV车型)类型车身较高视野较好,离地最小距离较大,轴距较短,通过性较好的优点,本发明在使用普通悬架的基础上实现地盘和车身高度的变化,还能通过改变车辆的轴距增大内部乘坐空间以增加车辆内部的宽敞程度。采用本发明技术制造的车辆还能明显改变车辆外观,实现一部车辆能在汽车和越野车(SUV车型)两种车型之间相互转化或者商务车和越野车(SUV车型)两种车型之间相互转化,并实现车型优缺点的转化,该装置结构简单,重量轻,坚固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示意图;
图2是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采用液压实现伸缩动作示意图;
图3是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采用丝杆螺纹连接实现伸缩动作示意图;
图4是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和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示意图;
图5是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采用液压实现伸缩动作示意图;
图6是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采用丝杆螺纹连接实现伸缩动作示意图;
图7是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俯视图(伸长状态);
图8是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俯视图(缩短状态);
图9是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安装在汽车前部底盘15与前部汽车悬挂支架16之间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Q-Q剖视图;
图11是汽车车体外形图;
图12是汽车外壳后部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R-R剖视图;
图14是图13的T-T剖视图;
图15是汽车外壳中部示意图(收缩状态);
图16是汽车外壳中部示意图(伸展状态)
图17是图15的P-P剖视图;
图18是图17的Y-Y剖视图;
图19是图18的L-L剖视图;
图20是图18的M-M剖视图;
图21是汽车外壳前部示意图(收缩状态);
图22是汽车外壳前部示意图(伸展状态);
图23是汽车前部收缩状态图;
图24是汽车前部伸展状态图;
图25是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可调汽车整体结构图;
图26是后部可隐藏车身外壳处于隐藏状态示意图;
图27是图26的N-N剖视图;
图28是图27的H-H剖视图;
图29是汽车车体后部变形前后对照图;
图30是越野车车壳变化图;
图31是汽车前部伸缩悬挂越野车-汽车变化对比示意图;
图32是图10的D处放大图(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W为液压形式);
图33是图10的D处放大图(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W为丝杆机械传动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包括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管1、伸缩杆2;伸缩管1固定在汽车后部底盘4上,伸缩杆2为倾斜段与水平段两段一体式结构,倾斜段与水平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伸缩杆2的倾斜段由伸缩管的下端向上插入伸缩管1内,伸缩杆2的水平段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
进一步: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还包括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设置在伸缩管1内,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的两端顶在伸缩管1和伸缩杆2上。
进一步: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还包括第一丝杆6、第一电动机7和第一减速器8,第一丝杆6设置在伸缩管1内,第一电动机7的输出端与第一减速器8连接,第一减速器8的输出端穿入伸缩管1与第一丝杆6的上端连接,伸缩杆2的倾斜段加工有内螺纹孔,第一丝杆6的下端连接在螺纹孔内。
进一步: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还包括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套9、伸缩轴10和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11,伸缩套9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15上,伸缩轴10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9内,伸缩轴10的下端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11设置在伸缩套9内,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11的两端顶在伸缩套9和伸缩轴10上。
进一步: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还包括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套9、伸缩轴10和第二丝杆12、第二电动机13和第二减速器14;伸缩套9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15上,伸缩轴10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9内,伸缩轴10的下端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第二丝杆12设置在伸缩套9内,第二电动机13的输出端与第二减速器14连接,第二减速器14的输出端穿入伸缩套9与第二丝杆12的上端连接,伸缩轴10上加工有内螺纹孔,第二丝杆12的下端连接在螺纹孔内。
进一步: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还包括两个所述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W,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W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W设置在汽车前部底盘15与前部汽车悬挂支架16之间,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W包括伸缩套9、伸缩轴10,伸缩套9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15上,伸缩轴10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9内,伸缩轴10的下端与前部汽车悬挂支架16连接。
进一步: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W还包括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设置在伸缩管1内,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的两端顶在伸缩管1和伸缩杆2上。
进一步: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W还包括第一丝杆6、第一电动机7和第一减速器8,第一丝杆6设置在伸缩管1内,第一电动机7的输出端与第一减速器8连接,第一减速器8的输出端穿入伸缩管1与第一丝杆6的上端连接,伸缩杆2的倾斜段加工有内螺纹孔,第一丝杆6的下端连接在螺纹孔内。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的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包括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管1、伸缩杆2和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伸缩管1固定在汽车后部底盘4上,伸缩杆2为倾斜段与水平段两段一体式结构,倾斜段与水平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伸缩杆2的倾斜段由伸缩管的下端向上插入伸缩管1内,伸缩杆2的水平段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设置在伸缩管1内,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的两端顶在伸缩管1和伸缩杆2上;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还包括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套9、伸缩轴10和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11,伸缩套9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15上,伸缩轴10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9内,伸缩轴10的下端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11设置在伸缩套9内,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11的两端顶在伸缩套9和伸缩轴10上。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的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包括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管1、伸缩杆2和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伸缩管1固定在汽车后部底盘4上,伸缩杆2为倾斜段与水平段两段一体式结构,倾斜段与水平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伸缩杆2的倾斜段由伸缩管的下端向上插入伸缩管1内,伸缩杆2的水平段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设置在伸缩管1内,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的两端顶在伸缩管1和伸缩杆2上;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还包括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套9、伸缩轴10和第二丝杆12、第二电动机13和第二减速器14;伸缩套9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15上,伸缩轴10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9内,伸缩轴10的下端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第二丝杆12设置在伸缩套9内,第二电动机13的输出端与第二减速器14连接,第二减速器14的输出端穿入伸缩套9与第二丝杆12的上端连接,伸缩轴10上加工有内螺纹孔,第二丝杆12的下端连接在螺纹孔内。
具体实施方式四: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包括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管1、伸缩杆2、第一丝杆6、第一电动机7和第一减速器8;伸缩管1固定在汽车后部底盘4上,伸缩杆2为倾斜段与水平段两段一体式结构,倾斜段与水平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伸缩杆2的倾斜段由伸缩管的下端向上插入伸缩管1内,伸缩杆2的水平段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第一丝杆6设置在伸缩管1内,第一电动机7的输出端与第一减速器8连接,第一减速器8的输出端穿入伸缩管1与第一丝杆6的上端连接,伸缩杆2的倾斜段加工有内螺纹孔,第一丝杆6的下端连接在螺纹孔内;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还包括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套9、伸缩轴10和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11,伸缩套9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15上,伸缩轴10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9内,伸缩轴10的下端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11设置在伸缩套9内,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11的两端顶在伸缩套9和伸缩轴10上。
具体实施方式五: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包括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管1、伸缩杆2、第一丝杆6、第一电动机7和第一减速器8;伸缩管1固定在汽车后部底盘4上,伸缩杆2为倾斜段与水平段两段一体式结构,倾斜段与水平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伸缩杆2的倾斜段由伸缩管的下端向上插入伸缩管1内,伸缩杆2的水平段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第一丝杆6设置在伸缩管1内,第一电动机7的输出端与第一减速器8连接,第一减速器8的输出端穿入伸缩管1与第一丝杆6的上端连接,伸缩杆2的倾斜段加工有内螺纹孔,第一丝杆6的下端连接在螺纹孔内,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还包括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套9、伸缩轴10和第二丝杆12、第二电动机13和第二减速器14;伸缩套9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15上,伸缩轴10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9内,伸缩轴10的下端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第二丝杆12设置在伸缩套9内,第二电动机13的输出端与第二减速器14连接,第二减速器14的输出端穿入伸缩套9与第二丝杆12的上端连接,伸缩轴10上加工有内螺纹孔,第二丝杆12的下端连接在螺纹孔内。
具体实施方式六: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可调汽车包括车体和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管1、伸缩杆2和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伸缩管1固定在汽车后部底盘4上,伸缩杆2为倾斜段与水平段两段一体式结构,倾斜段与水平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伸缩杆2的倾斜段由伸缩管的下端向上插入伸缩管1内,伸缩杆2的水平段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设置在伸缩管1内,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的两端顶在伸缩管1和伸缩杆2上;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及可变形外壳,可变形外壳附在车架上,所述可变性外壳包括外壳后部A、外壳中部B;
所述外壳后部A包括上部车外壳A1、后备箱盖A2、后备箱盖转轴A3、下部车外壳A4、后部可隐藏车身端部外壳A5、后部可隐藏车身外壳转动轴A6、后部可隐藏车身两侧外壳A7、可隐藏车外壳支架A8、液压缸体A9和第一液压杆A10,所述后部可隐藏车身两侧外壳A7通过可隐藏车外壳支架A8支撑于上部车外壳A1与下部车外壳A4之间,可隐藏车外壳支架A8通过液压缸体A9实现伸缩运动,可隐藏车外壳支架A8通过后部可隐藏车身外壳转动轴A6与车架连接,可隐藏车外壳支架A8与后部可隐藏车身两侧外壳A7之间设置有第一液压杆A10,后部可隐藏车身两侧外壳A7通过第一液压杆A10聚拢,后部可隐藏车身端部外壳A5设置在可隐藏车外壳支架A8上部,后备箱盖A2通过后备箱盖转轴A3连接在车架上;
外壳中部B包括可隐藏车身滑动轨道B1、第一隐藏支架B2、第二隐藏支架B3、第一中部隐藏车身外壳B4、第二中部隐藏车身外壳B5、中部车身外壳B6、后部车身外壳B7、正反转电机B8、牵引索B9、从动轮B10、滑轮B11,所述第一中部隐藏车身外壳B4与第一隐藏支架B2连接,并通过第一隐藏支架B2以可隐藏车身滑动轨道B1上设置的阶梯型轨道为滑动轨迹;所述第二中部隐藏车身外壳B5与第二隐藏支架B3连接,并通过第二隐藏支架B3以可隐藏车身滑动轨道B1上设置的阶梯型轨道为滑动轨迹;可隐藏车身滑动轨道B1与中部车身外壳B6和后部车身外壳B7之间设置有正反转电机B8和从动轮B10,正反转电机B8和从动轮B10通过牵引索B9连接,第一隐藏支架B2和第二隐藏支架B3通过滑轮B11与牵引索B9连接;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套9、伸缩轴10和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11,伸缩套9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15上,伸缩轴10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9内,伸缩轴10的下端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11设置在伸缩套9内,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11的两端顶在伸缩套9和伸缩轴10上;所述可变性外壳还包括外壳前部C,外壳前部C包括汽车前挡风玻璃C1、挡风玻璃隐藏侧壁C2、挡风玻璃侧壁C3、挡风玻璃支架C4、第二液压杆C5;挡风玻璃侧壁C3的内侧面固定有挡风玻璃支架C4,汽车前挡风玻璃C1的两侧设置有挡风玻璃隐藏侧壁C2,挡风玻璃隐藏侧壁C2通过第二液压杆C5与挡风玻璃支架C4连接,挡风玻璃隐藏侧壁C2在挡风玻璃侧壁C3和挡风玻璃支架C4之间形成的空隙中运动。
具体实施方式七: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可调汽车包括车体和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管1、伸缩杆2和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伸缩管1固定在汽车后部底盘4上,伸缩杆2为倾斜段与水平段两段一体式结构,倾斜段与水平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伸缩杆2的倾斜段由伸缩管的下端向上插入伸缩管1内,伸缩杆2的水平段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设置在伸缩管1内,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的两端顶在伸缩管1和伸缩杆2上;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及可变形外壳,可变形外壳附在车架上,所述可变性外壳包括外壳后部A、外壳中部B;
所述外壳后部A包括上部车外壳A1、后备箱盖A2、后备箱盖转轴A3、下部车外壳A4、后部可隐藏车身端部外壳A5、后部可隐藏车身外壳转动轴A6、后部可隐藏车身两侧外壳A7、可隐藏车外壳支架A8、液压缸体A9和第一液压杆A10,所述后部可隐藏车身两侧外壳A7通过可隐藏车外壳支架A8支撑于上部车外壳A1与下部车外壳A4之间,可隐藏车外壳支架A8通过液压缸体A9实现伸缩运动,可隐藏车外壳支架A8通过后部可隐藏车身外壳转动轴A6与车架连接,可隐藏车外壳支架A8与后部可隐藏车身两侧外壳A7之间设置有第一液压杆A10,后部可隐藏车身两侧外壳A7通过第一液压杆A10聚拢,后部可隐藏车身端部外壳A5设置在可隐藏车外壳支架A8上部,后备箱盖A2通过后备箱盖转轴A3连接在车架上;
外壳中部B包括可隐藏车身滑动轨道B1、第一隐藏支架B2、第二隐藏支架B3、第一中部隐藏车身外壳B4、第二中部隐藏车身外壳B5、中部车身外壳B6、后部车身外壳B7、正反转电机B8、牵引索B9、从动轮B10、滑轮B11,所述第一中部隐藏车身外壳B4与第一隐藏支架B2连接,并通过第一隐藏支架B2以可隐藏车身滑动轨道B1上设置的阶梯型轨道为滑动轨迹;所述第二中部隐藏车身外壳B5与第二隐藏支架B3连接,并通过第二隐藏支架B3以可隐藏车身滑动轨道B1上设置的阶梯型轨道为滑动轨迹;可隐藏车身滑动轨道B1与中部车身外壳B6和后部车身外壳B7之间设置有正反转电机B8和从动轮B10,正反转电机B8和从动轮B10通过牵引索B9连接,第一隐藏支架B2和第二隐藏支架B3通过滑轮B11与牵引索B9连接;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套9、伸缩轴10和第二丝杆12、第二电动机13和第二减速器14;伸缩套9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15上,伸缩轴10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9内,伸缩轴10的下端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第二丝杆12设置在伸缩套9内,第二电动机13的输出端与第二减速器14连接,第二减速器14的输出端穿入伸缩套9与第二丝杆12的上端连接,伸缩轴10上加工有内螺纹孔,第二丝杆12的下端连接在螺纹孔内;所述可变性外壳还包括外壳前部C,外壳前部C包括汽车前挡风玻璃C1、挡风玻璃隐藏侧壁C2、挡风玻璃侧壁C3、挡风玻璃支架C4、第二液压杆C5;挡风玻璃侧壁C3的内侧面固定有挡风玻璃支架C4,汽车前挡风玻璃C1的两侧设置有挡风玻璃隐藏侧壁C2,挡风玻璃隐藏侧壁C2通过第二液压杆C5与挡风玻璃支架C4连接,挡风玻璃隐藏侧壁C2在挡风玻璃侧壁C3和挡风玻璃支架C4之间形成的空隙中运动。
汽车后段在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的伸缩组件的带动下沿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的轴线滑动,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伸缩的轴线垂直于汽车前轴也垂直与汽车后轴,并与汽车前进方向形成一定的角度,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设置在后部汽车底盘与前部汽车底盘之间,特别是设置在后部汽车地盘与汽车驾驶室底盘之间,当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伸长或者缩短时,汽车后轮底盘与驾驶室也随之发生相对位移,因装置伸缩的轴线不平行也不垂直与汽车前进方向的轴线,所以当装置伸长或者缩短时汽车后轮与驾驶室之间的距离和高度同时发生改变,也就是同时改变汽车的轴距(长度方向)、高度(高度方向)。
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作用主要用于平衡因后轮汽车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调节装置改变驾驶室与后轮高度时造成的驾驶室底部倾斜的问题,使驾驶室下部平行于地面:前部汽车轴距、前部车身高度可以在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的伸缩组件的带动下沿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的轴线滑动,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伸缩的轴线垂直于汽车前轴也垂直与汽车后轴并与汽车前进方向形成一定的角度,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设置在后部汽车底盘与前部汽车底盘之间,特别是设置在前部汽车地盘与汽车驾驶室底盘之间,当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伸长或者缩短时前部汽车地盘与汽车驾驶室底盘之间也随之发生相对位移,当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伸缩的轴线不平行也不垂直与汽车前进方向的轴线时,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伸长或者缩短时汽车后轮与驾驶室之间的距离和高度同时发生改变,也就是同时改变汽车的轴距(长度方向)、高度(高度方向)。当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垂直于汽车前进方向的轴线时,装置的伸长或者缩短会改变前轮与驾驶室的相对高度但轴距没有改变。
当汽车伸长时,首先后备箱盖转动,液压杆伸长,带动后备箱盖绕后备箱盖转轴向上转动使后备箱盖开启,同时后部可隐藏车身外壳收回液压杆缩短带动两侧外壳向车身内部收缩使后部可隐藏车变窄,当后部可隐藏车变窄至可收缩至可隐藏在与之相邻的汽车下部外壳的尺寸时,后部可隐藏车身外壳收回液压杆缩短带动可隐藏车身外壳绕后部可隐藏车身外壳转动轴向下转动隐藏在车身下部外壳内,汽车伸长至指定长度是后备箱盖落下,完成后部汽车外壳的变化,当汽车缩短时反向执行以上动作,达到汽车外壳复原的目的。
牵引索与滑动轮支架固定连接并可在正反电动机及从动轮的牵引下向左右移动,当汽车伸长时正反电机带动动固定在滑动轮支架上牵引索,牵引索带动汽车中部可隐藏汽车外壳在汽车中部可隐藏汽车外壳轨道上滑动,使可隐藏汽车外壳实现位置的的变化,填补因汽车轴距和高度变化造成车辆外壳局部出现的空缺,滑轮总是在轨道中滑动使汽车中部可隐藏汽车外壳的滑动平稳可靠,当汽车缩短时电动机反向转动将汽车中部可隐藏汽车外壳带回到初始位置。
挡风玻璃可隐藏柱与汽车前挡风玻璃固定连接,挡风玻璃可隐藏柱与挡风玻璃柱搭接并可以绕挡风玻璃转动轴转动,、当驾驶室与前部车身外壳发生相对高度变化时,液压伸缩杆带动汽车前风挡玻璃及挡风玻璃可隐藏柱绕挡风玻璃转动轴转动,在转动前和转动后挡风玻璃柱均可以覆盖挡风玻璃可隐藏柱以保证转动前后车前部仍密封。
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管(1)、伸缩杆(2);伸缩管(1)固定在汽车后部底盘(4)上,伸缩杆(2)为倾斜段与水平段两段一体式结构,倾斜段与水平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伸缩杆(2)的倾斜段由伸缩管的下端向上插入伸缩管(1)内,伸缩杆(2)的水平段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还包括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设置在伸缩管(1)内,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的两端顶在伸缩管(1)和伸缩杆(2)上;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还包括第一丝杆(6)、第一电动机(7)和第一减速器(8),第一丝杆(6)设置在伸缩管(1)内,第一电动机(7)的输出端与第一减速器(8)连接,第一减速器(8)的输出端穿入伸缩管(1)与第一丝杆(6)的上端连接,伸缩杆(2)的倾斜段加工有内螺纹孔,第一丝杆(6)的下端连接在螺纹孔内;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还包括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套(9)、伸缩轴(10)和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11),伸缩套(9)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15)上,伸缩轴(10)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9)内,伸缩轴(10)的下端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11)设置在伸缩套(9)内,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11)的两端顶在伸缩套(9)和伸缩轴(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还包括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套(9)、伸缩轴(10)和第二丝杆(12)、第二电动机(13)和第二减速器(14);伸缩套(9)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15)上,伸缩轴(10)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9)内,伸缩轴(10)的下端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第二丝杆(12)设置在伸缩套(9)内,第二电动机(13)的输出端与第二减速器(14)连接,第二减速器(14)的输出端穿入伸缩套(9)与第二丝杆(12)的上端连接,伸缩轴(10)上加工有内螺纹孔,第二丝杆(12)的下端连接在螺纹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还包括两个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W),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W)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W)设置在汽车前部底盘(15)与前部汽车悬挂支架(16)之间,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W)包括伸缩套(9)、伸缩轴(10),伸缩套(9)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15)上,伸缩轴(10)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9)内,伸缩轴(10)的下端与前部汽车悬挂支架(1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W)还包括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设置在伸缩管(1)内,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的两端顶在伸缩管(1)和伸缩杆(2)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W)还包括第一丝杆(6)、第一电动机(7)和第一减速器(8),第一丝杆(6)设置在伸缩管(1)内,第一电动机(7)的输出端与第一减速器(8)连接,第一减速器(8)的输出端穿入伸缩管(1)与第一丝杆(6)的上端连接,伸缩杆(2)的倾斜段加工有内螺纹孔,第一丝杆(6)的下端连接在螺纹孔内。
6.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可调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管(1)、伸缩杆(2);伸缩管(1)固定在汽车后部底盘(4)上,伸缩杆(2)为倾斜段与水平段两段一体式结构,倾斜段与水平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伸缩杆(2)的倾斜段由伸缩管的下端向上插入伸缩管(1)内,伸缩杆(2)的水平段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及可变形外壳,可变形外壳附在车架上,所述可变形外壳包括外壳中部(B);外壳中部(B)包括可隐藏车身滑动轨道(B1)、第一隐藏支架(B2)、第二隐藏支架(B3)、第一中部隐藏车身外壳(B4)、第二中部隐藏车身外壳(B5)、中部车身外壳(B6)、后部车身外壳(B7)、正反转电机(B8)、牵引索(B9)、从动轮(B10)、滑轮(B11),所述第一中部隐藏车身外壳(B4)与第一隐藏支架(B2)连接,并通过第一隐藏支架(B2)以可隐藏车身滑动轨道(B1)上设置的阶梯型轨道为滑动轨迹;所述第二中部隐藏车身外壳(B5)与第二隐藏支架(B3)连接,并通过第二隐藏支架(B3)以可隐藏车身滑动轨道(B1)上设置的阶梯型轨道为滑动轨迹;可隐藏车身滑动轨道(B1)与中部车身外壳(B6)和后部车身外壳(B7)之间设置有正反转电机(B8)和从动轮(B10),正反转电机(B8)和从动轮(B10)通过牵引索(B9)连接,第一隐藏支架(B2)和第二隐藏支架(B3)通过滑轮(B11)与牵引索(B9)连接;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套(9)、伸缩轴(10)和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11),伸缩套(9)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15)上,伸缩轴(10)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9)内,伸缩轴(10)的下端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11)设置在伸缩套(9)内,第二双向伸缩液压杆(11)的两端顶在伸缩套(9)和伸缩轴(10)上;调节装置还包括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套(9)、伸缩轴(10)和第二丝杆(12)、第二电动机(13)和第二减速器(14);伸缩套(9)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15)上,伸缩轴(10)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9)内,伸缩轴(10)的下端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第二丝杆(12)设置在伸缩套(9)内,第二电动机(13)的输出端与第二减速器(14)连接,第二减速器(14)的输出端穿入伸缩套(9)与第二丝杆(12)的上端连接,伸缩轴(10)上加工有内螺纹孔,第二丝杆(12)的下端连接在螺纹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可调汽车,其特征在于:调节装置还包括两个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W),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W)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W)设置在汽车前部底盘(15)与前部汽车悬挂支架(16)之间,前悬挂伸缩调节装置(W)包括伸缩套(9)、伸缩轴(10),伸缩套(9)固定在汽车前部底盘(15)上,伸缩轴(10)的上端插装在伸缩套(9)内,伸缩轴(10)的下端与前部汽车悬挂支架(16)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可调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外壳还包括外壳前部(C),外壳前部(C)包括汽车前挡风玻璃(C1)、挡风玻璃隐藏侧壁(C2)、挡风玻璃侧壁(C3)、挡风玻璃支架(C4)、第二液压杆(C5);挡风玻璃侧壁(C3)的内侧面固定有挡风玻璃支架(C4),汽车前挡风玻璃(C1)的两侧设置有挡风玻璃隐藏侧壁(C2),挡风玻璃隐藏侧壁(C2)通过第二液压杆(C5)与挡风玻璃支架(C4)连接,挡风玻璃隐藏侧壁(C2)在挡风玻璃侧壁(C3)和挡风玻璃支架(C4)之间形成的空隙中运动。
9.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可调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两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沿车体中心线对称布置,每个后底盘伸缩调节装置均包括伸缩管(1)、伸缩杆(2)和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伸缩管(1)固定在汽车后部底盘(4)上,伸缩杆(2)为倾斜段与水平段两段一体式结构,倾斜段与水平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伸缩杆(2)的倾斜段由伸缩管的下端向上插入伸缩管(1)内,伸缩杆(2)的水平段与汽车驾驶室底盘(5)连接,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设置在伸缩管(1)内,第一双向伸缩液压杆(3)的两端顶在伸缩管(1)和伸缩杆(2)上;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及可变形外壳,可变形外壳附在车架上,所述可变形外壳包括外壳后部(A);所述外壳后部(A)包括上部车外壳(A1)、后备箱盖(A2)、后备箱盖转轴(A3)、下部车外壳(A4)、后部可隐藏车身端部外壳(A5)、后部可隐藏车身外壳转动轴(A6)、后部可隐藏车身两侧外壳(A7)、可隐藏车外壳支架(A8)、液压缸体(A9)和第一液压杆(A10),所述后部可隐藏车身两侧外壳(A7)通过可隐藏车外壳支架(A8)支撑于上部车外壳(A1)与下部车外壳(A4)之间,可隐藏车外壳支架(A8)通过液压缸体(A9)实现伸缩运动,可隐藏车外壳支架(A8)通过后部可隐藏车身外壳转动轴(A6)与车架连接,可隐藏车外壳支架(A8)与后部可隐藏车身两侧外壳(A7)之间设置有第一液压杆(A10),后部可隐藏车身两侧外壳(A7)通过第一液压杆(A10)聚拢,后部可隐藏车身端部外壳(A5)设置在可隐藏车外壳支架(A8)上部,后备箱盖(A2)通过后备箱盖转轴(A3)连接在车架上。
CN201410097309.7A 2014-03-17 2014-03-17 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322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97309.7A CN103832237B (zh) 2014-03-17 2014-03-17 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97309.7A CN103832237B (zh) 2014-03-17 2014-03-17 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2237A CN103832237A (zh) 2014-06-04
CN103832237B true CN103832237B (zh) 2015-11-18

Family

ID=50796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9730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32237B (zh) 2014-03-17 2014-03-17 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322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9713B (zh) * 2015-05-06 2018-08-14 安徽舒凯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矿下作业车辆上所用液压拉杆
CN105172935B (zh) * 2015-10-19 2018-02-27 新西兰投资贸易中心 电动汽车
CN109147575A (zh) * 2018-11-07 2019-01-04 西安青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显示设备
WO2020124593A1 (zh) * 2018-12-21 2020-06-2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悬挂机构、升降装置以及车辆
CN110154999A (zh) * 2019-05-30 2019-08-23 姚先同 一种可伸缩汽车底盘及使用该底盘的汽车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5859A (en) * 1997-10-31 2000-11-14 Deere & Company Hydro-pneumatic driven axle suspension
CN2933933Y (zh) * 2006-01-12 2007-08-15 秦皇岛通联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平行四边形结构形式的可升降悬挂系统
CN201161538Y (zh) * 2008-01-14 2008-12-10 符信伟 可伸缩车轮小汽车
CN201456975U (zh) * 2009-08-09 2010-05-12 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车桥提升机构
CN101746417A (zh) * 2008-12-16 2010-06-2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可折迭的车体
CN202892263U (zh) * 2012-09-19 2013-04-24 胡达广 可变轴距的车架
CN203739574U (zh) * 2014-03-17 2014-07-30 王建华 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汽车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5859A (en) * 1997-10-31 2000-11-14 Deere & Company Hydro-pneumatic driven axle suspension
CN2933933Y (zh) * 2006-01-12 2007-08-15 秦皇岛通联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平行四边形结构形式的可升降悬挂系统
CN201161538Y (zh) * 2008-01-14 2008-12-10 符信伟 可伸缩车轮小汽车
CN101746417A (zh) * 2008-12-16 2010-06-2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可折迭的车体
CN201456975U (zh) * 2009-08-09 2010-05-12 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车桥提升机构
CN202892263U (zh) * 2012-09-19 2013-04-24 胡达广 可变轴距的车架
CN203739574U (zh) * 2014-03-17 2014-07-30 王建华 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2237A (zh) 2014-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39574U (zh) 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汽车
CN103832237B (zh) 用于调节轴距、车身高度、最小离地距离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汽车
CN107531286B (zh) 具有车桥支架的机动车
CN100460234C (zh) 水陆两用车辆
RU2006117336A (ru) Поперечно наклоняющееся четырехколес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CN107662665B (zh) 轴距可变的多轮式移动平台
CN106005166B (zh) 伸缩车架装置及伸缩车
CN209870009U (zh) 刚度可调的稳定杆组件
CN105235458A (zh) 一种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
CN106347521A (zh) 一种电动沙滩车体
RU2016102672A (ru) Шестиколес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повышенной проходимости
GB2358619A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CN109572891A (zh) 一种具有自动平衡装置的车辆
CN115071417B (zh) 一种全地形车摆臂动力驱动单元组件
US2198354A (en) Motor vehicle
CN106828439B (zh) 一种备用驱动系统及车辆
DE102015206340A1 (de) Trapezlenker-Hinterachse
JP6564782B2 (ja) 改善した連結器を有する連結可能な自動車
KR101590711B1 (ko) 저상 관절 차량용 조향 시스템
CN208914898U (zh) 一种独立悬挂辅助伸长装置
CN110816668A (zh) 铰接式越野起重机底盘
CN209257990U (zh) 一种可回收式供电机车防雨外后视镜
CN108556960B (zh) 一种全地形高空作业平台行走轮装置
CN106828442A (zh) 备用驱动装置及车辆
CN208698398U (zh) 一种带有车轮调节联动机构的四驱越野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