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7786A - 输入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27786A
CN103827786A CN201280045131.0A CN201280045131A CN103827786A CN 103827786 A CN103827786 A CN 103827786A CN 201280045131 A CN201280045131 A CN 201280045131A CN 103827786 A CN103827786 A CN 103827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interarea
detecting electrode
insulation cours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51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27786B (zh
Inventor
中山匡仁
鹤崎幸二
古江纯司
芦田裕一
南孝志
宫崎吉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27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7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27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7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using a plurality of detectors, e.g.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017/9602Touch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shape of the sensing electrodes
    • H03K2017/9604Touch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shape of the sensing 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electrodes
    • H03K2017/9613Touch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shape of the sensing 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electrodes using two electrodes per touch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7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7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apacitive touch and proximity switches
    • H03K2217/960765Details of shield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输入装置具备:基体,其具有主面;第一检测电极,其设置在基体的主面上,并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第二检测电极,其设置在基体的主面上,并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第一连接电极,其设置在基体的主面上,并连接相邻的第一检测电极;第一绝缘层,其设置在基体的主面上,并位于第一连接电极上;第二连接电极,其设置在第一绝缘层上,并连接相邻的第二检测电极;第二绝缘层,其设置在第一检测电极、第二检测电极以及第一连接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与基体的主面之间,使第一检测电极、第二检测电极以及第一连接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与基体的主面分离。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入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输入装置,例如公知有捕捉手指与检测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而检测输入位置的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2)。
这样的输入装置具备具有主面的基体、设于基体的主面且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检测电极、以及设于基体的主面且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检测电极。另外,输入装置具备设于基体的主面且连接相邻的第一检测电极的第一连接电极、设于基体的主面且位于第一连接电极上的绝缘层、以及设于绝缘层且连接相邻的第二检测电极的第二连接电极。
然而,在上述的输入装置中,由于在基体的主面上直接设置第一检测电极、第二检测电极以及第一连接电极,因此有可能降低基体的强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972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3105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基体的强度下降的可能性的输入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一技术方案在于,该输入装置具备:基体,其具有主面;第一检测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上,并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第二检测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上,并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第一连接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上,并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检测电极;第一绝缘层,其设置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上;第二连接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并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检测电极;第二绝缘层,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电极、所述第二检测电极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之间,使所述第一检测电极、所述第二检测电极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分离。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技术方案在于,该显示装置具备上述的输入装置、与所述输入装置对置配置的显示面板以及收容所述显示面板的框体。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的一技术方案具备上述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所示的剖切线I-I进行剖切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中所示的剖切线II-II进行剖切的剖视图。
图4(a)是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玻璃基板的剖面的图。图4(b)是表示利用电子显微分析来分析玻璃基板的剖面的结果、即钾离子的浓度分布的图。
图5(a)是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玻璃基板的剖面的图。其中,图5(a)在主面的一部分上设有电极。图5(b)是表示利用电子显微分析来分析玻璃基板的剖面的结果、即钾离子的浓度分布的图。其中,图5(b)也在主面的一部分设有电极。
图6是表示利用电子显微分析来分析玻璃基板的剖面的结果、即钾离子的浓度分布的图。其中,图6在玻璃基板的主面上设置绝缘层,在该绝缘层上设置电极。
图7是沿着图1中所示的剖切线III-III进行剖切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上述输入装置的另一例子的剖视图,是表示与图7相同的部分的图。
图9是表示上述输入装置的又一例子的剖视图,是表示与图7相同的部分的图。
图10是表示上述输入装置的又一例子的剖视图,是表示与图7相同的部分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14是沿着图13中所示的剖切线IV-IV进行剖切的剖视图。
图15是沿着图13中所示的剖切线V-V进行剖切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17是沿着图16中所示的剖切线VI-VI进行剖切的剖视图。
图18是沿着图16中所示的剖切线VII-VII进行剖切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上述输入装置的另一例子的剖视图,是表示与图17相同的部分的图。
图20是表示上述输入装置的另一例子的剖视图,是表示与图18相同的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所参照的各图中,为了方便说明,简化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构件中的、说明本发明所必需的主要构件。由此,本发明的输入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可以具备在本说明书所参照的各图中没有显示的任意结构构件。
[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X1是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输入装置X1具有输入区域E1以及非输入区域E2。输入区域E1是使用者能够进行输入操作的区域。非输入区域E2是使用者不能进行输入操作的区域。本实施方式的非输入区域E2以包围输入区域E1的方式位于该输入区域E1的外侧,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非输入区域E2位于输入区域E1内。
如图1~图3所示,输入装置X1具备基体2。
基体2具有在输入区域E1支承第一检测电极3a、第一连接电极3b、第二检测电极4a以及第二连接电极4b的作用。基体2具有在非输入区域E2支承检测用布线7的作用。基体2具有第一主面2a、第二主面2b以及端面2c。第一主面2a是隔着后述的保护片11供使用者进行输入操作的面。第二主面2b是位于与第一主面2a相反一侧的面。端面2c是与第一主面2a和第二主面2b邻接的面。
基体2具有绝缘性。基体2相对于向与第一主面2a以及第二主面2b交叉的方向入射的光具有透光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透光性”是指相对于可见光的透过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基体2的外形在俯视下为角部带有圆度的大致长方形,但不限于此。角部也可以不带有圆度,基体2的外形也可以是在俯视下为圆形状、三角形状等。
作为基体2的构成材料,例如举出玻璃或者塑料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在这些材料之中从可视性的观点来说优选为玻璃。在玻璃之中尤其是从基体2的强度提高的观点来说优选为强化玻璃。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基体2的构成材料,使用通过离子交换进行了化学性强化的强化玻璃。在基体2由强化玻璃构成的情况下,基体2通过例如以下所述的方法来制作。
即,通过使玻璃与混入钾离子的水溶液接触并施加热量,将存在于玻璃表层的钠离子置换为钾离子。由于存在于玻璃表层的钠离子被钾离子置换,因此在玻璃表层形成压缩应力层。换句话说,由于钾离子的颗粒直径大于钠离子的颗粒直径,因此钠离子的拔出孔被更大的钾离子堵塞,从而能够以分子等级获得更强的压缩应力。这样,制作出被化学性强化的基体2。
另外,如图1~图3所示,在基体2的与输入区域E1对应的第二主面2b上设有第一检测电极3a、第一连接电极3b、第二检测电极4a、第二连接电极4b以及第一绝缘层5。
第一检测电极3a具有在与手指F1之间产生静电电容的功能。第一检测电极3a具有对接近输入区域E1的使用者的手指F1在Y方向上的输入位置进行检测的作用。第一检测电极3a沿着X方向(第一方向)隔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在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上。在此,从提高检测灵敏度的观点来说,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检测电极3a的俯视形状为大致菱形,但不限于此。
第一连接电极3b具有电连接相邻的第一检测电极3a的作用。第一连接电极3b设置在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上。
第二检测电极4a具有在与手指F1之间产生静电电容的功能。第二检测电极4a具有对接近输入区域E1的使用者的手指F1在X方向上的输入位置进行检测的作用。第二检测电极4a沿着Y方向(第二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在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上。在此,从提高检测灵敏度的观点来说,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检测电极4a的俯视形状为大致菱形,但不限于此。
第二连接电极4b具有电连接相邻的第二检测电极4a的作用。第二连接电极4b以与第一连接电极3b电绝缘的方式跨第一绝缘层5地设置在第一绝缘层5上。在此,第一绝缘层5以覆盖第一连接电极3b的方式设置在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上。作为第一绝缘层5的构成材料,例如举出丙烯酸类树脂、环氧树脂、硅酮树脂或者聚氨酯树脂等透明树脂。作为第一绝缘层5的形成方法,例如举出转印印刷法、旋涂法或者狭缝涂敷法。
作为上述的第一检测电极3a、第一连接电极3b、第二检测电极4a以及第二连接电极4b的构成材料,例如举出具有透光性的导电性构件。作为具有透光性的导电性构件,例如举出ITO(Indium Tin Oxide)、IZO(Indium Zinc Oxide)、ATO(Antimony Tin Oxide)、AZO(Al-Doped ZincOxide)、氧化锡、氧化锌或者导电性高分子。
作为第一检测电极3a、第一连接电极3b、第二检测电极4a以及第二连接电极4b的形成方法,例如将上述的材料通过溅射法、蒸镀法或者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在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上成膜。然后,在成膜的膜的表面上涂敷感光性树脂,经由曝光、显影、蚀刻工序,对成膜的膜进行图案化,从而形成第一检测电极3a、第一连接电极3b、第二检测电极4a以及第二连接电极4b。
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6。另外,在第一连接电极3b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也设有第二绝缘层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层6设置在基体2的与输入区域E1对应的第二主面2b的大致整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大致”是指包含制造误差等的概念。
通过在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设置第二绝缘层6,使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分离。另外,通过在第一连接电极3b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6,使第一连接电极3b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分离。
第二绝缘层6具有用于降低基体2的强度下降的可能性的作用。作为第二绝缘层6的构成材料,举出与第一绝缘层5相同的材料。作为第二绝缘层6的形成方法,举出与第一绝缘层5相同的材料。
在此,假设如上述现有的输入装置那样,在基体的第二主面上直接设置第一检测电极、第二检测电极以及第一连接电极的情况。在基体的第二主面上直接地设有第一检测电极、第二检测电极以及第一连接电极的上述现有的输入装置中,基体的强度有可能下降。以下,对于其理由而参照图4以及图5进行说明。
图4(a)是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玻璃基板50的剖面的图。图4(b)是表示利用电子显微分析对玻璃基板50的剖面进行了分析的结果、即钾离子的浓度分布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4(b)表示与图4(a)相同的部分。在此,玻璃基板50与本实施方式的基体2同样地使用通过离子交换进行了化学性强化的强化玻璃。图4(a)以及(b)皆在玻璃基板50的主面50a上不设有电极,玻璃基板50成为所谓的普通状态的玻璃基板。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在玻璃基板50中,在从主面50a到规定距离之间形成有压缩应力层51。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规定距离为17μm。如图4(b)所示,在玻璃基板50的主面50a上不设有电极的、玻璃基板50为所谓的普通状态的玻璃基板中,判断为在压缩应力层51钾离子均匀地分布。
图5(a)是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玻璃基板50的剖面的图。其中,图5(a)在主面50a的一部分设有电极60。图5(b)是表示利用电子显微分析来分析玻璃基板50的剖面的结果、即钾离子的浓度分布的图。其中,图5(b)也在主面50a的一部分设有电极60。需要说明的是,图5(b)表示与图5(a)相同的部分。在此,电极60的构成材料与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3b相同。另外,电极60通过溅射而形成于玻璃基板50的主面50a。
如图5(b)所示,判断为在位于电极60的正下方的压缩应力层51中的部位C1处钾离子集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判断为在压缩应力层51中的、从主面50a到3μm之间钾离子极端地集中。即,由于在部位C1处钾离子集中,因此以部位C1与不存在电极60的压缩应力层51中的部位C2之间的分界线为起点而在玻璃基板50中容易产生裂缝。因此,玻璃基板50的强度下降。
在此,详细原因虽不清楚,但对通过在位于电极60的正下方的压缩应力层51中的部位C1处集中钾离子而在部位C1与部位C2产生钾离子的浓度分布差的理由进行说明。即,在玻璃基板50的主面50a上通过溅射形成电极60时,在部位C1处利用溅射的热能而使电极60与钾离子反应,该钾离子朝向电极60所在的方向移动。另外,在部位C2处,由于不存在电极60,因此存在于压缩应力层51的钾离子不与电极60进行反应。然而,在部位C2处,由于溅射的热能而使该钾离子向比较稳定的玻璃基板50的内部移动。这样的话,在部位C1处钾离子集中,在部位C1与部位C2产生钾离子的浓度分布差。需要说明的是,在玻璃基板50的主面50a上利用蒸镀法或者CVD法来形成电极60的情况也与上述情况相同。
图6是表示利用电子显微分析来分析玻璃基板50的剖面的结果、即钾离子的浓度分布的图。其中,图6在玻璃基板50的主面50a上设有绝缘层70,在该绝缘层70上设有电极60。在此,绝缘层70的构成材料与第二绝缘层6相同。另外,绝缘层70借助旋涂法而形成在玻璃基板50的主面50a上。如图6所示,判断为在压缩应力层51钾离子均匀地分布。
即,当在玻璃基板50的主面50a的一端设有绝缘层70且在该绝缘层70上通过溅射来形成电极60时,溅射的热能被绝缘层70遮挡。由此,在部位C1处,能够降低通过电极60与钾离子反应而使该钾离子朝向电极60所在的方向移动的可能性。另外,在部位C2处,能够降低钾离子向玻璃基板50的内部移动的可能性。这样,在玻璃基板50的主面50a的一端设有绝缘层70的情况下,通过在该绝缘层70上设置电极60,能够降低在部位C1处钾离子集中、在部位C1与部位C2产生钾离子的浓度分布差的可能性。因此,利用图6所示的结构,能够降低玻璃基板50的强度下降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6,使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分离。另外,通过在第一连接电极3b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6,使第一连接电极3b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分离。由此,在输入装置X1中,能够降低基体2的强度下降的可能性。
如图7所示,在与非输入区域E2对应的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上,设有检测用布线7、第三绝缘层8以及保护层9。
检测用布线7具有对在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手指F1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检测用布线7在位于基体2的一方的长边侧的非输入区域E2以及位于基体2的一方的短边侧的非输入区域E2中分别设有多个。另外,检测用布线7的一端部与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电连接,其另一端部位于外部导通区域G1。在外部导通区域G1处连接未图示的挠性基板。在该挠性基板处例如设有未图示的位置检测驱动器。
检测用布线7例如由金属薄膜构成。当检测用布线7由金属薄膜构成时,硬质且获得较高的形状稳定性,因此是优选的。作为金属薄膜,例如举出铝膜、铝合金膜、铬膜与铝膜的层叠膜、铬膜与铝合金膜的层叠膜、银膜、银合金膜或者金合金膜。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形成金属薄膜的方法,例如举出溅射法、蒸镀法或者CVD法。
第三绝缘层8设置在检测用布线7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由此,检测用布线7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彼此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绝缘层8设置在基体2的与非输入区域E2对应的第二主面2b的大致整面上。由于在检测用布线7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设有第三绝缘层8,因此与在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6的情况、以及在第一连接电极3b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6的情况相同,能够降低基体2的强度下降的可能性。
作为第三绝缘层8的构成材料,举出与第一绝缘层5以及第二绝缘层6相同的材料。作为第三绝缘层8的形成方法,举出与第一绝缘层5以及第二绝缘层6相同的方法。
上述的第二绝缘层6与第三绝缘层8也可以通过相同工序同时形成在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上。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虽利用第二绝缘层6与第三绝缘层8进行区别,但实际上在基体2的与输入区域E1以及非输入区域E2对应的第二主面2b上设置一个绝缘层。在这种情况下,位于第一检测电极3a、第二检测电极4a以及第一连接电极3b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的绝缘层成为第二绝缘层6,位于检测用布线7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的绝缘层成为第三绝缘层8。另外,上述的第二绝缘层6与第三绝缘层8也可以通过不同工序而独立地形成在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上。
另外,如图8所示,第三绝缘层8优选设置为与基体2的端面2c中的第二主面2b侧的端部21分离。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第三绝缘层8设置为与基体2的端面2c中的端部21分离规定距离L1。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L1为0.85~1.15mm。当第三绝缘层8设置为与基体2的端面2c中的端部21分离时,能够降低第三绝缘层8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剥离的可能性。
如图7所示,在第三绝缘层8紧挨基体2的端面2c中的端部21设置的情况下,存在以紧挨该端部21设置的第三绝缘层8为起点第三绝缘层8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剥离的可能性。具体来说,当使用者反复按压基体2时,在紧挨基体2的端面2c中的端部21设置的第三绝缘层8上施加应力,从而存在以紧挨该端部21设置的第三绝缘层8为起点第三绝缘层8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剥离的可能性。另外,例如在输入装置X1的制造工序中,在物理性或者化学性研磨基体2的端面2c时,存在因该研磨而使第三绝缘层8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剥离的可能性。
与此相对,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由于第三绝缘层8设置为与基体2的端面2c中的端部21分离,因此能够降低产生上述问题的可能性。因此,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与图7所示的例子相比,能够降低第三绝缘层8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剥离的可能性。
保护层9具有保护检测用布线7的作用。作为保护检测用布线7的作用,例如举出保护检测用布线7免于因水分的吸湿而造成的腐蚀的作用。保护层9覆盖检测用布线7。作为保护层9的构成材料,例如举出丙烯酸类树脂、环氧树脂、硅酮树脂或者聚氨酯树脂等透明树脂。作为保护层9的形成方法,例如举出转印印刷法、旋涂法或者狭缝涂敷法。
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检测用布线7通过第三连接电极7a进行电连接。第三连接电极7a的一端部与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电连接,其另一端部从保护层9的上表面经由设于该保护层9的贯通孔9a与检测用布线7电连接。作为第三连接电极7a的构成材料,举出与第一连接电极3b以及第二连接电极4b相同的材料。作为第三连接电极7a的形成方法,举出与第一连接电极3b以及第二连接电极4b相同的方法。
如图7所示,保护层9的位于输入区域E1侧的内缘91优选成为曲面。当内缘91成为曲面时,能够降低位于内缘91上的第三连接电极7a发生剥离的可能性。另外,当内缘91成为曲面时,在使用者进行输入操作时在保护层9产生的应力能够在内缘91处缓和。
另外,如图2、图3以及图7所示,在基体2的与输入区域E1以及非输入区域E2对应的第一主面2a上,经由粘接层10而设有保护片11。
保护片11具有以使基体2的第一主面2a不会因使用者的手指F1的接触而受到损害的方式进行保护的作用。保护片11经由粘接层10而设置在基体2的第一主面2a的整面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保护片11也可以仅设置在基体2的与输入区域E1对应的第一主面2a上。作为保护片11的构成材料,例如举出玻璃、塑料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另外,作为粘接层10的构成材料,例如举出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硅酮树脂、苯酚树脂、聚酰胺树脂。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与非输入区域E2对应的保护片11上设置着色层。当这样构成时,能够对输入装置X1的非输入区域E2进行美化。
另外,若不需要以使基体2的第一主面2a不会因使用者的手指F1的接触而受到损害的方式进行保护,则也可以在基体2的第一主面2a上不设置保护片11。
另外,如图2、图3以及图7所示,在基体2的与输入区域E1以及非输入区域E2对应的第二主面2b上设有保护构件12。
保护构件12具有对第一检测电极3a、第一连接电极3b、第二检测电极4a、第二连接电极4b以及第三连接电极7a进行保护的作用。在此,作为对第一检测电极3a、第一连接电极3b、第二检测电极4a、第二连接电极4b以及第三连接电极7a进行保护的作用,例如举出为避免因水分的吸湿造成的腐蚀而进行保护的作用、或者降低因静电的混入而使输入装置X1误动作的可能性的作用。作为保护构件12的构成材料,例如举出二氧化硅或者氮化硅。作为保护构件12的形成方法,例如举出溅射法、离子电镀法、丝网印刷法或者喷墨印刷法。
接下来,对输入装置X1的检测原理进行说明。
位置检测驱动器与位于外部导通区域G1的检测用布线7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位置检测驱动器具备电源部。位置检测驱动器的电源部向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供给电压。在此,当作为导电体的手指F1隔着保护片11接近基体2的与输入区域E1对应的第一主面2a时,在手指F1与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之间产生静电电容。位置检测驱动器始终检测在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处产生的静电电容。位置检测驱动器根据检测到规定值以上的静电电容的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的组合而检测使用者进行了输入操作的输入位置。这样一来,输入装置X1能够检测输入位置。
如上所述,输入装置X1能够降低基体2的强度下降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也可以在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与第三绝缘层8之间设有遮光层13。具体来说,在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上设置遮光层13,第三绝缘层8覆盖该遮光层13而设置在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遮光层13以包围输入区域E1的方式呈框状设置在基体2的与非输入区域E2对应的第二主面2b上。
遮光层13具有遮光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遮光性”是指具有通过反射或者吸收而遮挡可见光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性质。作为遮光层13的构成材料,例如举出在树脂材料中包含着色材料而成的材料。作为树脂材料,例如举出丙烯酸类树脂、环氧树脂、硅酮树脂或者聚氨酯树脂等透明树脂。作为着色材料,例如举出碳、钛或者铬。需要说明的是,遮光层13并不限于黑色,也可以着色黑色以外的颜色。作为遮光层13的形成方法,例如举出丝网印刷法、溅射法、CVD法或者蒸镀法。
检测用布线7隔着第三绝缘层8而设于遮光层13上。由于检测用布线7隔着第三绝缘层8而设于遮光层13上,因此能够降低检测用布线7被使用者看到的可能性。
为了降低检测用布线7被使用者看到的可能性,优选检测用布线7整体隔着第三绝缘层8设于遮光层13上,但并非一定需要检测用布线7整体隔着第三绝缘层8设于遮光层13上。即,只要检测用布线7的至少一部分隔着第三绝缘层8设于遮光层13上即可。
另外,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第三绝缘层8上具备遮光层13。在这种情况下,检测用布线7设于遮光层13上。由于在遮光层13上设有检测用布线7,因此能够降低检测用布线7被使用者看到的可能性。
接下来,参照图11对具备输入装置X1的显示装置Y1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Y1具备输入装置X1、液晶面板101、背光灯102、电路基板103以及第一框体104。
液晶面板101是为了显示而利用有液晶组成物的显示面板。液晶面板101配置为隔着空间S1与输入装置X1对置。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替代液晶面板101而使用等离子体面板、有机EL面板、电子纸等显示面板。在此,有机EL面板是利用当施加电压时发光的物质的显示面板。具体来说,有机EL面板通过将使用二胺类等有机物的发光体蒸镀到基板上并施加5~10V的直流电压而进行显示。需要说明的是,在替代液晶面板101而使用有机EL面板的情况下,不需要背光灯102。背光灯102具备光源102a以及导光板102b。光源102a具有朝向导光板102b射出光的作用。光源102例如由LED(Light Emitting Diode)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利用冷阴极荧光灯、卤灯、氙气灯、EL(Electro-Luminescence)来替代LED。导光板102b具有在液晶面板101的下表面整体范围内大致均匀地引导来自光源102a的光的作用。
电路基板103是在表面上安装有IC(Integrated Circuit)、电阻器、电容器等部件、利用布线对该部件间进行连接从而构成电子电路的板状或者薄片状的基板。电路基板103配置在背光灯102的背面侧。另外,在电路基板103处设有连接器。与外部导通区域G1连接的挠性基板插入该连接器。
第一框体104具有收容液晶面板101、背光灯102以及电路基板103的作用。作为第一框体104的构成材料,例如举出聚碳酸酯等树脂、或者不锈钢、铝等金属。
另外,第一框体104包含支承构件104a。支承构件104a具有对输入装置X1进行支承的作用。具体来说,支承构件104a以包围输入区域E1的方式支承非输入区域E2。输入装置X1与支承构件104a通过双面胶带等粘接构件进行粘接。
这样,输入装置X1通过透视液晶面板101并且在输入区域E1上进行输入操作,能够输入各种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对输入装置X1赋予在输入各种信息时对输入信息的使用者呈现按压感、描画感、肌肤触感等各种触感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在输入装置X1中的基体2上具备一个或者多个压电元件,在检测到规定的输入操作或者规定的按压负载的情况下,通过使该压电元件以规定的频率振动而能够实现。
由于显示装置Y1具备输入装置X1,因此能够降低基体2的强度下降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中,对输入装置X1配置为隔着空间S1与液晶面板101对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输入装置X1也可以配置为不隔着空间S1而与液晶面板101对置。即,输入装置X1也可以配置为与液晶面板101接触对置。
接下来,参照图12对具备显示装置Y1的移动终端P1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P1是移动电话、智能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电子设备。移动终端P1具备显示装置Y1、声音输入部201、声音输出部202、按键输入部203以及第二框体204。
声音输入部201例如由麦克风等构成,输入使用者的声音等。声音输出部202由扬声器等构成,输出来自对方的声音等。按键输入部203例如由机械式键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按键输入部203也可以是在显示画面上显示的操作键。第二框体204具有收容显示装置Y1、声音输入部201、声音输出部202以及按键输入部203的作用。
除此之外,移动终端P1也有根据所需功能而具备数字摄像机功能部、单波段播放用调频器、红外线通信功能部等近距离无线电通信部以及各种接口等的情况,但省略对于这些结构的详细描述的图示以及说明。
由于移动终端P1具备显示装置Y1,因此能够降低基体2的强度下降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中,对在移动终端P1上具备声音输入部20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即,也可以在移动终端P1上不具备声音输入部201。
另外,在上述中,对移动终端P1具备用于收容显示装置Y1、声音输入部201、声音输出部202以及按键输入部203的第二框体20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不额外独立设置第二框体204而将显示装置Y1中的第一框体104作为移动终端P1的框体的方案。
另外,也可以替代移动终端P1,而将显示装置Y1应用于工业用的可编程显示器、车载用的显示器、电子记事本、个人电脑、复印机、游戏用的终端装置、电视、数字摄像机等各种电子设备。
[实施方式2]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X2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14是沿着图13中所示的剖切线IV-IV进行剖切的剖视图。图15是沿着图13中所示的剖切线V-V进行剖切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图15中,对于与图1~图3具有相同的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在输入装置X2处,替代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第二绝缘层6而具备第二绝缘层61。
第二绝缘层61设置在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由此,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彼此分离。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层61不存在于第一连接电极3b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即,第一连接电极3b没有隔着第二绝缘层61设置在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上。
这样,在输入装置X2中,第二绝缘层61虽设于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但不存在于第一连接电极3b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因此,输入装置X2与上述现有的输入装置相比,虽能够降低基体2的强度下降的可能性,但与输入装置X1相比,有在与第一连接电极3b对应的部位处使基体2的强度下降的可能性。
然而,在输入装置X2中,第二绝缘层61设于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不存在于第一连接电极3b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因此,在输入装置X2中,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距离基体2的第二主面2b的高度位置接近第二连接电极4b距离基体2的第二主面2b的高度位置。由此,能够降低在设有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的部位与设有第二连接电极4b的部位产生可见光的透过率以及反射率之差的可能性。因此,在输入装置X2搭载于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在此,优选使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距离基体2的第二主面2b的高度位置与第二连接电极4b距离基体2的第二主面2b的高度位置大致相等。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为大致平坦面,因此优选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距离基体2的第二主面2b的高度H1与第二连接电极4b距离基体2的第二主面2b的高度H2大致相等。当这样构成时,在设有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的部位与设有第二连接电极4b的部位处,可见光的透过率以及反射率变得大致相等。由此,在输入装置X2搭载于显示装置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如上所述,输入装置X2与上述现有的输入装置相比,能够降低基体2的强度下降的可能性。另外,在输入装置X2搭载于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实施方式31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X3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17是沿着图16中所示的剖切线VI-VI进行剖切的剖视图。图18是沿着图16中所示的剖切线VII-VII进行剖切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6~图18中,对于与图1~图3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在输入装置X3中,代替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第二绝缘层6而具备第二绝缘层62。
第二绝缘层62设置在第一连接电极3b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由此,第一连接电极3b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彼此分离。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层62不存在于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即,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没有隔着第二绝缘层62设置在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上。
这样,在输入装置X3中,第二绝缘层62虽设置在第一连接电极3b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但不存在于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因此,输入装置X3与上述现有的输入装置相比虽能够降低基体2的强度下降的可能性,但与输入装置X1相比,有在与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对应的部位处基体2的强度下降的可能性。
然而,在输入装置X3中,第二绝缘层62不存在于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因此,在输入装置X3搭载于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即,第二绝缘层62根据其构成材料而呈现稍微带有黄色的色调。因此,当在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设置第二绝缘层62时,虽能够降低基体2的强度下降的可能性,但输入装置X3的可视性降低。换句话说,由于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的俯视下的面积远远大于第一连接电极3b的俯视下的面积,因此当在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设置第二绝缘层62时,由于第二绝缘层62而使输入装置X3的透过率下降。
因此,在输入装置X3中,第二绝缘层62设置在第一连接电极3b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不存在于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因此,在输入装置X3搭载于显示装置Y1的情况下,显示装置Y1的显示品质提高。
如上所述,输入装置X3与上述现有的输入装置相比,能够降低基体2的强度下降的可能性。另外,在输入装置X3搭载于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输入装置X3中,第二绝缘层62设置在第一连接电极3b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不存在于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因此,输入装置X3的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距离基体2的第二主面2b的高度位置与第二连接电极4b距离基体2的第二主面2b的高度位置之差比输入装置X1大。即,与输入装置X1相比,在输入装置X3中,由于第二连接电极4b距离基体2的第二主面2b的高度位置增大,因此有第一连接电极3b与第二连接电极4b的交叉部被使用者点状看到的可能性。
因此,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在输入装置X3中,优选在第二绝缘层62中含有光漫射构件14。在此,光漫射构件14具有使光漫射的作用。作为光漫射构件14的构成材料,例如举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钇、二氧化锆或者中空的二氧化硅。
当在第二绝缘层62中包含光漫射构件14时,从基体2的外侧入射的外光以及从背光灯102入射的内光在光漫射构件14中漫射。因此,能够降低第一连接电极3b与第二连接电极4b的交叉部被使用者点状看到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光漫射构件14也可以不包含于第二绝缘层62而包含在第一绝缘层5中。另外,光漫射构件14也可以包含于第一绝缘层5以及第二绝缘层62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1中,对在第一检测电极3a、第二检测电极4a以及第一连接电极3b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6的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对在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二检测电极4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61的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对在第一连接电极3b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62的例子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在第一检测电极3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设置第二绝缘层,在第二检测电极4a以及第一连接电极3b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不存在第二绝缘层。另外,例如也可以在第一检测电极3a以及第一连接电极3b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设置第二绝缘层,在第二检测电极4a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不存在第二绝缘层。即,只要在第一检测电极3a、第二检测电极4a以及第一连接电极3b中的至少一个与基体2的第二主面2b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即可。
另外,在实施方式1~3中,对隔着保护片11在基体2的第一主面2a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装置X1~X3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是隔着保护构件12在基体2的第二主面2b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装置。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基体2的第一主面2a上不设置保护片11。另外,也可以在保护构件12上设置保护片。另外,在隔着保护构件12在基体2的第二主面2b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基体2的第一主面2a上形成显示面板的结构构件。在显示面板为液晶面板2的情况下,作为显示面板的结构构件,例如举出滤光器、黑矩阵、共用电极。即,作为输入装置,也可以是On-Cell型。
另外,在上述中,对具备输入装置X1的显示装置Y1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替代输入装置X1而采用输入装置X2或者输入装置X3。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移动终端,其具备采用了输入装置X2或者输入装置X3的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X1~ 3输入装置
Y1显示装置
P1  移动终端(电子设备)
2  基体
3a  第一检测电极
3b  第一连接电极
4a  第二检测电极
4b  第二连接电极
5  第一绝缘层
6、61、62  第二绝缘层
7  检测用布线
8  第三绝缘层
13  遮光层
14  光漫射构件
101  液晶面板(显示面板)
104  第一框体(框体)

Claims (14)

1.一种输入装置,具备:
基体,其具有主面;
第一检测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上,并沿着第一方向排列;
第二检测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上,并沿着第二方向排列;
第一连接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上,并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检测电极;
第一绝缘层,其设置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上;
第二连接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并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检测电极;
第二绝缘层,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电极、所述第二检测电极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之间,使所述第一检测电极、所述第二检测电极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电极、所述第二检测电极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之间,使所述第一检测电极、所述第二检测电极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电极以及所述第二检测电极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之间,使所述第一检测电极以及所述第二检测电极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分离,并且不存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电极以及所述第二检测电极距离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的高度位置与所述第二连接电极距离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的高度位置大致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之间,使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分离,并且不存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电极以及所述第二检测电极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中包括光漫射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该输入装置还具备:
检测用布线,其设置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上,并与所述第一检测电极或者所述第二检测电极电连接;
第三绝缘层,其设置在所述检测用布线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之间,使所述检测用布线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为与所述基体的端面中的所述主面侧的端部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与所述第三绝缘层之间还具备遮光层,
所述检测用布线的至少一部分隔着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在所述遮光层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还具备遮光层,
所述检测用布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遮光层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基体由利用离子交换被化学性强化的强化玻璃构成。
12.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
与所述输入装置对置配置的显示面板;以及
收容所述显示面板的框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是液晶面板或者有机EL面板。
14.一种电子设备,具备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1280045131.0A 2011-09-29 2012-09-26 输入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38277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4815 2011-09-29
JP2011214815 2011-09-29
JP2011224051 2011-10-11
JP2011-224051 2011-10-11
PCT/JP2012/074670 WO2013047572A1 (ja) 2011-09-29 2012-09-26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7786A true CN103827786A (zh) 2014-05-28
CN103827786B CN103827786B (zh) 2016-11-16

Family

ID=47995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5131.0A Active CN103827786B (zh) 2011-09-29 2012-09-26 输入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50345B2 (zh)
JP (1) JP5806323B2 (zh)
CN (1) CN103827786B (zh)
WO (1) WO201304757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33833A1 (zh) * 2017-08-17 2019-02-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TWI760380B (zh) * 2016-10-27 2022-04-11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觸摸感測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8106B (zh) * 2017-09-15 2020-08-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其制作方法及触摸屏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9758A (ja) * 2009-08-11 2011-02-24 Seiko Epson Corp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989160A (zh) * 2009-08-07 2011-03-23 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
US20110074730A1 (en) * 2009-09-29 2011-03-31 Yasunari Nagata Input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124428A (zh) * 2008-08-21 2011-07-13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表面平坦性优良且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及具有该保护面板的电子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09610A (ja) 1987-10-23 1989-04-26 Central Glass Co Ltd 透明導電性膜用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膜の形成方法
FR2738813B1 (fr) * 1995-09-15 1997-10-17 Saint Gobain Vitrage Substrat a revetement photo-catalytique
JPH11282383A (ja) * 1998-01-13 1999-10-1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電極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409261B (en) 1998-01-13 2000-10-2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A electrode plate with transmission-type or reflection-type multilayer electroconductive film, and the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electrode plate
JP2008097283A (ja) 2006-10-11 2008-04-24 Hosiden Corp タッチパネル入力装置
JP4998919B2 (ja) 2007-06-14 2012-08-15 ソニー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
JP5372697B2 (ja) * 2009-10-21 2013-12-18 京セラ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投影型静電容量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1159094A (ja) 2010-02-01 2011-08-18 Sony Corp 電気的固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451443B2 (ja) 2010-02-15 2014-03-2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電気的固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513670B (zh) * 2010-08-31 2015-12-21 Corning Inc 分離強化玻璃基板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4428A (zh) * 2008-08-21 2011-07-13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表面平坦性优良且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保护面板及具有该保护面板的电子器件
CN101989160A (zh) * 2009-08-07 2011-03-23 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
JP2011039758A (ja) * 2009-08-11 2011-02-24 Seiko Epson Corp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110074730A1 (en) * 2009-09-29 2011-03-31 Yasunari Nagata Input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0380B (zh) * 2016-10-27 2022-04-11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觸摸感測電子裝置
WO2019033833A1 (zh) * 2017-08-17 2019-02-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US10915190B2 (en) 2017-08-17 2021-02-09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204673B2 (en) 2017-08-17 2021-12-21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47572A1 (ja) 2013-04-04
US20150009428A1 (en) 2015-01-08
CN103827786B (zh) 2016-11-16
JP5806323B2 (ja) 2015-11-10
US9350345B2 (en) 2016-05-24
JPWO2013047572A1 (ja) 2015-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66295U (zh) 智能手机
CN105718110B (zh) 触摸面板
US10672566B2 (en) Touch window having improved electrode pattern structure
CN102549534B (zh) 具有压敏传感器的触摸输入器件的安装结构体
US9915979B2 (en) Input device,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US9372566B2 (en) Touch-window
CN106227394A (zh) 一种隐性盖板触摸屏及其生产方法
US20150002761A1 (en) Input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712162B2 (en) Input device,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4704458A (zh) 输入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04553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40362309A1 (en) Input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03827786A (zh) 输入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101330765B1 (ko) Dof가 적용된 터치윈도우 및 보호필름
JP5318289B2 (ja) 入力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携帯端末
KR101303707B1 (ko) 윈도우 일체형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886702B2 (ja)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090090098A (ko) 터치윈도우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30127658A (ko) Dof가 적용된 보호필름 및 상기 보호필름이 구비된 터치윈도우
KR20160001127A (ko) 보강부재가 도포된 터치 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