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2993B -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12993B
CN103812993B CN201210442475.7A CN201210442475A CN103812993B CN 103812993 B CN103812993 B CN 103812993B CN 201210442475 A CN201210442475 A CN 201210442475A CN 103812993 B CN103812993 B CN 1038129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mobile terminal
user
time poin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424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12993A (zh
Inventor
胡邦昀
戴云杰
李侠懿
胡红刚
黄庆
张邦全
姚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dong Netwo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dong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dong Netwo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dong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424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129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12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2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12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29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作用于开启了相同应用程序客户端的两台移动终端,通过两次撞击后,与附近的移动终端比对撞击时间点数据、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以及应用程序名称,来进行认证,最后发送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识别编码到后台服务器进行用户相互认证操作,本发明能够通过简单的方式,即仅仅通过用户相互撞击手机的简单动作执行用户之间的认证操作,其可靠性强,而且能够更快速,便捷地进行移动终端上应用程序间的加好友的认证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交互方式,尤其是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之间用户认证的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两台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的方式来对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之间加好友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通讯工具,在其通讯领域之外,现今手机无线技术正飞速发展中。手机的职能从原先基本通讯交流信息工具逐步扩展成为人们最为方便、快捷的网络终端。无线互联网的各项应用正飞速赶超传统互联网。
即时通讯作为互联网最热门的网络应用服务之一,在手机上也正快速发展。传统的即时通讯应用必须输入完整的用户账号才能进行加好友等认证操作,由于受限于手机界面较小,操作方式不方便,并且输入文字通常比较麻烦的特点,便捷性不够,用户体验较差。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如何更快速,便捷地进行移动终端上应用程序间的用户之间的认证操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能够通过简单的方式,更快速,便捷地进行移动终端上应用程序间的用户之间的认证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网络游戏账号。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作用于开启了相同应用程序客户端的两台移动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a.两台移动终端发生第一次撞击,各自启动所述移动终端的麦克风;
b.两台移动终端发生第二次撞击,各自记录所述第二次撞击时间点数据,同时两台所述移动终端的麦克风各自记录所述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
c.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近场通讯查找附近的移动终端,并互发验证信息和所述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识别编码,所述验证信息包含撞击时间点数据、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以及应用程序名称;
d.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验证信息中的撞击时间点数据、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以及应用程序名称是否分别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撞击参数以及应用程序名称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e;若否,则结束;
e.所述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之间根据双方的用户识别编码执行用户相互认证操作。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包括以下步骤:
a1.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发生第一次撞击,若是,则执行步骤a2,若否,则结束;
a2.启动所述移动终端的麦克风。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包括以下步骤:
b1.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发生第二次撞击,若是,则执行步骤b2,若否,则结束;
b2.同时记录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次的撞击时间点数据和撞击声音波形数据。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撞击时间点数据为毫秒级。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近场通讯的方式为以下方式中的一种:
-蓝牙;
-红外;以及
-wifi。
优选地,所述步骤d包括以下步骤:
d1.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验证信息中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d2;若否,则结束;
d2.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验证信息中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与自己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d3;若否,则结束;
d3.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验证信息中的应用程序名称与自己的应用程序名称的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e;若否,则结束;
优选地,所述步骤a之前包括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
所述步骤d1中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e;若否,则结束。
优选地,所述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为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的波峰段的数据。
优选地,所述步骤a之前包括预设声音波形的误差阈值;
所述步骤e中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所述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与自己的所述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每个时间点的差值是否均小于所述声音波形的误差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f;若否,则结束。
优选地,所述步骤e包括以下步骤:
e1.至少一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发送其收到的所述验证信息中的用户识别编码到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
e2.所述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对两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进行加好友操作。
优选地,所述验证信息还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备识别号。
优选地,所述应用程序客户端包括:
-聊天工具客户端;
-微博客户端;
-社区网站客户端;以及
-网络游戏客户端。
优选地,所述应用程序账号包括:
-聊天工具账号;
-微博账号;
-社区网站账号;以及
-网络游戏账号。
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能够通过简单的方式,即仅仅通过用户相互撞击手机两次的简单动作执行用户之间的认证操作,其可靠性强,而且能够更快速,便捷地进行移动终端上应用程序间的加好友的认证操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所述变化例,在此不予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通常,不同手机的外壳都是不同材质制成的,敲击的声音各不相同,不同材质的手机外壳相互敲击的声音就更不一样了。
而且,现在的手机用户比较喜欢在手机外部套上不同的手机外壳,手机外壳的材质更加丰富多样,有各种金属的,塑料的,木头的,或者是复合材质的,甚至结构复杂多层的外壳,所以,通常任意两个手机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区别都很大,这种声音的特征很适合被用于进行手机配对情况的区别。本发明就是合理使用到了这个技术特征。
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作用于开启了相同应用程序客户端的两台移动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a.两台移动终端发生第一次撞击,各自启动所述移动终端的麦克风;
b.两台移动终端发生第二次撞击,各自记录撞击时间点数据,同时两台所述移动终端各自记录所述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
c.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近场通讯查找附近的移动终端,并互发验证信息和所述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识别编码,所述验证信息包含撞击时间点数据、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以及应用程序名称;
d.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验证信息中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e;若否,则结束;
e.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验证信息中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与自己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f;若否,则结束;
f.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验证信息中的应用程序名称与自己的应用程序名称的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g;若否,则结束;
g.所述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之间根据双方的用户识别编码执行用户相互认证操作。
实际使用中,步骤d、e、f均是验证步骤,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完全可以相互交换位置,只要三个步骤的验证均通过,就能执行认证操作。所以,即是互换步骤d、e、f的顺序,也不会影响本发明的实施,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步骤a中包括以下步骤:
a1.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发生第一次撞击,若是,则执行步骤a2,若否,则结束;
a2.启动所述移动终端的麦克风。
第一次撞击的主要作用是提前启动移动终端的麦克风,以便于完整录制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
所述步骤b中包括以下步骤:
b1.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发生第二次撞击,若是,则执行步骤b2,若否,则结束;
b2.同时记录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次的撞击时间点数据和撞击声音波形数据。
所述步骤b中撞击时间点数据为毫秒级。
所述步骤c中近场通讯的方式为以下方式中的一种:蓝牙、红外或wifi。
所述步骤d之前包括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所述步骤d中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e;若否,则结束。由于可能搜索到附近有多个移动终端,以此步骤排除不相干的移动终端。
所述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为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的波峰段的数据。波峰的数据起伏最明显,配合时间点能最准确地确认撞击的声音特征。采用这个部分能够更有效地区分手机的配对情况。
所述步骤e之前包括预设声音波形的误差阈值;所述步骤e中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所述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与自己的所述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每个时间点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声音波形的误差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f;若否,则结束。显然,这样可以进一步排除不相干的移动终端,提高准确性。
所述步骤g包括以下步骤:
g1.至少一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发送其收到的所述验证信息中的用户识别编码到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
g2.所述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对两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进行加好友操作。
这样,即使有一台手机应为数据传输或是其他原因的产生的误差无法正确执行操作,另一台手机也能单独完成大部分操作。
而且,为了加强认证的准确度,所述验证信息还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备识别号。进一步排除不相干的移动终端,提高准确性。
就常规应用来说,所述应用程序客户端包括:
-聊天工具客户端;
-微博客户端;
-社区网站客户端;以及
-网络游戏客户端。常规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均在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内。
同样地,所述应用程序账号包括:
-聊天工具账号;
-微博账号;
-社区网站账号;以及
-网络游戏账号。常规的应用程序账号均在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内。
如图2所示,第一种情况如下:假设当用户A和用户B碰面时,他们分别有手机a和手机b,手机a为金属外壳,手机b为塑料外壳,两位用户想要对手机上的QQ进行加好友的流程如下:
首先,在手机中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为0.010秒,还有预设声音波形的误差阈值为1dB;这里的dB(Decibel,分贝)是一个纯计数单位,这里是指表示音量大小的声音分贝数。
(1)用户A用手机a撞击用户B的手机b,所述手机a和手机b各自启动麦克风。
(2)用户A用手机a第二次撞击用户B的手机b,此时,用户A和用户B的手机分别记录第二次撞击时间点数据和撞击声音波形数据,情况如下:
用户A的手机a为3点47分52.007秒,而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其中几个采样点如下(1.010秒,32.1dB)、(1.011秒,32.5dB)、(1.012秒,33.0dB)、(1.013秒,32.6dB)以及(1.014秒,31.5dB),其中波峰发生在(1.012秒,33.0dB)。
用户B的手机b为3点47分52.010秒,而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其中几个采样点如下(1.010秒,32.5dB)、(1.011秒,32.2dB)、(1.012秒,33.1dB)、(1.013秒,32.1dB)以及(1.014秒,31.3dB),其中波峰发生在(1.012秒,33.1dB)。
(3)用户A和用户B的手机分别通过无线网络搜索附近的手机,发现附近共有手机a,手机b,手机c以及手机d;
手机a分别向手机b,手机c以及手机d发送验证信息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账号(11111),该验证信息包括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07秒)、撞击声音波形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QQ)。
同时,手机b分别向手机a,手机c以及手机d发送验证信息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账号(11112),该验证信息包括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10秒)、撞击声音波形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QQ)。
(4)两台手机分别判断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07秒)与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10秒)的差值为0.003秒,小于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0.010秒。而手机c和手机d由于没有发生撞击或者虽然在相近的时间发生了撞击,但是撞击时间点数据误差很大,而被排除。
(5)两台手机分别判断两者的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差值如下图所示:(实际使用中是对比声波的所有时间点的数据,由于数据过多,在此不予赘述,提供多个采样点的数据供参考。)
即所述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之间,在所有时间点上的误差最大为0.5dB,小于预设声音波形的误差阈值1dB。显然进一步确认了手机a和手机b就是相互配对认证的两台移动终端。
(6)两台手机分别确认对方使用应用程序为QQ。
(7)两台手机分别向QQ的后台服务器S发出添加好友的请求,对象的QQ号分别为(11111)和(11112),通过常规的QQ好友添加程序后,使两个人的QQ好友名单中出现对方。
显然,在此过程中,用户a和用户b不需要任何输入QQ号码的动作,而是仅仅用手机进行了两次撞击,方便,快捷,相比现有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而且,即使其中一台手机应为偶发的误差没有完整走完所有流程,只要另一台手机走完也能实现加好友的操作,即单独一台手机向后台服务器S发出请求也可以进行加好友的操作。
如图2所示,第二种情况如下:假设当用户A和用户B碰面时,他们分别有手机a和手机b,手机a和手机b都是金属外壳,两位用户想要对手机上的MSN进行加好友的流程如下:
首先,在手机中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为0.020秒,还有预设声音波形的误差阈值为2dB;
(1)用户A用手机a撞击用户B的手机b,所述手机a和手机b各自启动麦克风。
(2)用户A用手机a第二次撞击用户B的手机b,此时,用户A和用户B的手机分别记录第二次撞击时间点数据和撞击声音波形数据,情况如下:
用户A的手机a为6点12分37.657秒,而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其中几个采样点如下(1.020秒,69.1dB)、(1.021秒,69.5dB)、(1.022秒,70.0dB)、(1.023秒,69.6dB)以及(1.024秒,69.5dB),其中波峰发生在(1.022秒,70.0dB)。
用户B的手机b为6点12分37.650秒,而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其中几个采样点如下(1.020秒,69.5dB)、(1.021秒,69.2dB)、(1.022秒,70.1dB)、(1.023秒,69.1dB)以及(1.024秒,69.3dB),其中波峰发生在(1.022秒,70.1dB)。
(3)用户A和用户B的手机分别通过无线网络搜索附近的手机,发现附近共有手机a,手机b,手机c以及手机d;
手机a分别向手机b,手机c以及手机d发送验证信息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账号(11111),该验证信息包括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7秒)、撞击声音波形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MSN)。
同时,手机b分别向手机a,手机c以及手机d发送验证信息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账号(11112),该验证信息包括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0秒)、撞击声音波形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MSN)。
但是由于传输故障或是噪音,手机b没有收到手机a发出的验证信息,或是验证了错误的信息,则手机b的步骤结束了。
(4)手机a判断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7秒)与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0秒)的差值为0.007秒,小于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0.020秒。而手机c和手机d由于没有发生撞击或者虽然在相近的时间发生了撞击,但是撞击时间点数据误差很大,而被排除。
(5)手机a判断两者的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差值如下图所示:(实际使用中是对比声波的所有时间点的数据,由于数据过多,在此不予赘述,提供多个采样点的数据供参考。)
即所述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之间,在所有时间点上的误差最大为0.5dB,小于预设声音波形的误差阈值2dB。显然进一步确认了手机a和手机b就是相互配对认证的两台移动终端。
(6)手机a确认对方使用应用程序为MSN。
(7)手机a向MSN的后台服务器S发出添加好友的请求,对象的MSN号分别为(11111)和(11112),通过常规的MSN好友添加程序后,使两个人的MSN好友名单中出现对方。
显然,在此过程中,用户a和用户b不需要任何输入MSN号码的动作,而是仅仅用手机进行了两次撞击,方便,快捷,相比现有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而且,即使其中一台手机(如手机b)应为偶发的误差没有完整走完所有流程,只要另一台手机(如手机a)走完也能实现加好友的操作,即单独一台手机向后台服务器S发出请求也可以进行加好友的操作。
如图2所示,第三种情况如下:假设当用户A和用户B碰面时,他们分别有手机a和手机b,手机a为金属外壳,手机b为塑料外壳,两位用户想要对手机上的微博进行加好友的流程如下:
首先,在手机中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为0.010秒,还有预设声音波形的误差阈值为1dB;
(1)用户A用手机a撞击用户B的手机b,所述手机a和手机b各自启动麦克风。
(2)用户A用手机a第二次撞击用户B的手机b,此时,用户A和用户B的手机分别记录第二次撞击时间点数据和撞击声音波形数据,情况如下:
用户A的手机a为3点47分52.007秒,而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其中几个采样点如下(1.010秒,32.1dB)、(1.011秒,32.5dB)、(1.012秒,33.0dB)、(1.013秒,32.6dB)以及(1.014秒,31.5dB),其中波峰发生在(1.012秒,33.0dB)。
用户B的手机b为3点47分52.010秒,而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其中几个采样点如下(1.010秒,32.5dB)、(1.011秒,32.2dB)、(1.012秒,33.1dB)、(1.013秒,32.1dB)以及(1.014秒,31.3dB),其中波峰发生在(1.012秒,33.1dB)。
(3)用户A和用户B的手机分别通过无线网络搜索附近的手机,发现附近共有手机a,手机b,手机c以及手机d;
手机a分别向手机b,手机c以及手机d发送验证信息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账号(11111),该验证信息包括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07秒)、撞击声音波形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微博)。
同时,手机b分别向手机a,手机c以及手机d发送验证信息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账号(11112),该验证信息包括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10秒)、撞击声音波形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微博)。
(4)两台手机分别判断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07秒)与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10秒)的差值为0.003秒,小于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0.010秒。而手机c和手机d由于没有发生撞击或者虽然在相近的时间发生了撞击,但是撞击时间点数据误差很大,而被排除。
(5)两台手机分别判断两者的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差值如下图所示:(实际使用中是对比声波的所有时间点的数据,由于数据过多,在此不予赘述,提供多个采样点的数据供参考。)
即所述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之间,在所有时间点上的误差最大为0.5dB,小于预设声音波形的误差阈值1dB。显然进一步确认了手机a和手机b就是相互配对认证的两台移动终端。
(6)两台手机分别确认对方使用应用程序为微博。
(7)两台手机分别向微博的后台服务器S发出添加好友的请求,对象的微博号分别为(11111)和(11112),通过常规的微博好友添加程序后,使两个人的微博好友名单中出现对方。
显然,在此过程中,用户a和用户b不需要任何输入微博号码的动作,而是仅仅用手机进行了两次撞击,方便,快捷,相比现有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而且,即使其中一台手机应为偶发的误差没有完整走完所有流程,只要另一台手机走完也能实现加好友的操作,即单独一台手机向后台服务器S发出请求也可以进行加好友的操作。
如图2所示,第四种情况如下:假设当用户A和用户B碰面时,他们分别有手机a和手机b,手机a和手机b都是金属外壳,两位用户想要对手机上的米聊进行加好友的流程如下:
首先,在手机中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为0.020秒,还有预设声音波形的误差阈值为2dB;
(1)用户A用手机a撞击用户B的手机b,所述手机a和手机b各自启动麦克风。
(2)用户A用手机a第二次撞击用户B的手机b,此时,用户A和用户B的手机分别记录第二次撞击时间点数据和撞击声音波形数据,情况如下:
用户A的手机a为6点12分37.657秒,而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其中几个采样点如下(1.020秒,69.1dB)、(1.021秒,69.5dB)、(1.022秒,70.0dB)、(1.023秒,69.6dB)以及(1.024秒,69.5dB),其中波峰发生在(1.022秒,70.0dB)。
用户B的手机b为6点12分37.650秒,而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其中几个采样点如下(1.020秒,69.5dB)、(1.021秒,69.2dB)、(1.022秒,70.1dB)、(1.023秒,69.1dB)以及(1.024秒,69.3dB),其中波峰发生在(1.022秒,70.1dB)。
(3)用户A和用户B的手机分别通过无线网络搜索附近的手机,发现附近共有手机a,手机b,手机c以及手机d;
手机a分别向手机b,手机c以及手机d发送验证信息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账号(11111),该验证信息包括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7秒)、撞击声音波形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米聊)。
同时,手机b分别向手机a,手机c以及手机d发送验证信息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账号(11112),该验证信息包括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0秒)、撞击声音波形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米聊)。
但是由于传输故障或是噪音,手机b没有收到手机a发出的验证信息,或是验证了错误的信息,则手机b的步骤结束了。
(4)手机a判断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7秒)与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0秒)的差值为0.007秒,小于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0.020秒。而手机c和手机d由于没有发生撞击或者虽然在相近的时间发生了撞击,但是撞击时间点数据误差很大,而被排除。
(5)手机a判断两者的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差值如下图所示:(实际使用中是对比声波的所有时间点的数据,由于数据过多,在此不予赘述,提供多个采样点的数据供参考。)
即所述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之间,在所有时间点上的误差最大为0.5dB,小于预设声音波形的误差阈值2dB。显然进一步确认了手机a和手机b就是相互配对认证的两台移动终端。
(6)手机a确认对方使用应用程序为米聊。
(7)手机a向米聊的后台服务器S发出添加好友的请求,对象的米聊号分别为(11111)和(11112),通过常规的米聊好友添加程序后,使两个人的米聊好友名单中出现对方。
显然,在此过程中,用户a和用户b不需要任何输入米聊号码的动作,而是仅仅用手机进行了两次撞击,方便,快捷,相比现有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而且,即使其中一台手机(如手机b)应为偶发的误差没有完整走完所有流程,只要另一台手机(如手机a)走完也能实现加好友的操作,即单独一台手机向后台服务器S发出请求也可以进行加好友的操作。
如图2所示,第五种情况如下:假设当用户A和用户B碰面时,他们分别有手机a和手机b,手机a为金属外壳,手机b为塑料外壳,两位用户想要对手机上的手机游戏账号进行加好友的流程如下:
首先,在手机中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为0.010秒,还有预设声音波形的误差阈值为1dB;
(1)用户A用手机a撞击用户B的手机b,所述手机a和手机b各自启动麦克风。
(2)用户A用手机a第二次撞击用户B的手机b,此时,用户A和用户B的手机分别记录第二次撞击时间点数据和撞击声音波形数据,情况如下:
用户A的手机a为3点47分52.007秒,而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其中几个采样点如下(1.010秒,32.1dB)、(1.011秒,32.5dB)、(1.012秒,33.0dB)、(1.013秒,32.6dB)以及(1.014秒,31.5dB),其中波峰发生在(1.012秒,33.0dB)。
用户B的手机b为3点47分52.010秒,而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其中几个采样点如下(1.010秒,32.5dB)、(1.011秒,32.2dB)、(1.012秒,33.1dB)、(1.013秒,32.1dB)以及(1.014秒,31.3dB),其中波峰发生在(1.012秒,33.1dB)。
(3)用户A和用户B的手机分别通过无线网络搜索附近的手机,发现附近共有手机a,手机b,手机c以及手机d;
手机a分别向手机b,手机c以及手机d发送验证信息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账号(11111),该验证信息包括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07秒)、撞击声音波形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手机游戏账号)。
同时,手机b分别向手机a,手机c以及手机d发送验证信息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账号(11112),该验证信息包括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10秒)、撞击声音波形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手机游戏账号)。
(4)两台手机分别判断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07秒)与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10秒)的差值为0.003秒,小于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0.010秒。而手机c和手机d由于没有发生撞击或者虽然在相近的时间发生了撞击,但是撞击时间点数据误差很大,而被排除。
(5)两台手机分别判断两者的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差值如下图所示:(实际使用中是对比声波的所有时间点的数据,由于数据过多,在此不予赘述,提供多个采样点的数据供参考。)
即所述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之间,在所有时间点上的误差最大为0.5dB,小于预设声音波形的误差阈值1dB。显然进一步确认了手机a和手机b就是相互配对认证的两台移动终端。
(6)两台手机分别确认对方使用应用程序为手机游戏账号。
(7)两台手机分别向手机游戏账号的后台服务器S发出添加好友的请求,对象的手机游戏账号分别为(11111)和(11112),通过常规的手机游戏账号好友添加程序后,使两个人的手机游戏账号好友名单中出现对方。
显然,在此过程中,用户a和用户b不需要任何输入手机游戏账号码的动作,而是仅仅用手机进行了两次撞击,方便,快捷,相比现有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而且,即使其中一台手机应为偶发的误差没有完整走完所有流程,只要另一台手机走完也能实现加好友的操作,即单独一台手机向后台服务器S发出请求也可以进行加好友的操作。
如图2所示,第六种情况如下:假设当用户A和用户B碰面时,他们分别有手机a和手机b,手机a和手机b都是金属外壳,两位用户想要对手机上的爱情公寓交友网站账号进行加好友的流程如下:
首先,在手机中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为0.020秒,还有预设声音波形的误差阈值为2dB;
(1)用户A用手机a撞击用户B的手机b,所述手机a和手机b各自启动麦克风。
(2)用户A用手机a第二次撞击用户B的手机b,此时,用户A和用户B的手机分别记录第二次撞击时间点数据和撞击声音波形数据,情况如下:
用户A的手机a为6点12分37.657秒,而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其中几个采样点如下(1.020秒,69.1dB)、(1.021秒,69.5dB)、(1.022秒,70.0dB)、(1.023秒,69.6dB)以及(1.024秒,69.5dB),其中波峰发生在(1.022秒,70.0dB)。
用户B的手机b为6点12分37.650秒,而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其中几个采样点如下(1.020秒,69.5dB)、(1.021秒,69.2dB)、(1.022秒,70.1dB)、(1.023秒,69.1dB)以及(1.024秒,69.3dB),其中波峰发生在(1.022秒,70.1dB)。
(3)用户A和用户B的手机分别通过无线网络搜索附近的手机,发现附近共有手机a,手机b,手机c以及手机d;
手机a分别向手机b,手机c以及手机d发送验证信息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账号(11111),该验证信息包括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7秒)、撞击声音波形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爱情公寓交友网站账号)。
同时,手机b分别向手机a,手机c以及手机d发送验证信息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账号(11112),该验证信息包括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0秒)、撞击声音波形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爱情公寓交友网站账号)。
但是由于传输故障或是噪音,手机b没有收到手机a发出的验证信息,或是验证了错误的信息,则手机b的步骤结束了。
(4)手机a判断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7秒)与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0秒)的差值为0.007秒,小于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0.020秒。而手机c和手机d由于没有发生撞击或者虽然在相近的时间发生了撞击,但是撞击时间点数据误差很大,而被排除。
(5)手机a判断两者的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差值如下图所示:(实际使用中是对比声波的所有时间点的数据,由于数据过多,在此不予赘述,提供多个采样点的数据供参考。)
即所述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之间,在所有时间点上的误差最大为0.5dB,小于预设声音波形的误差阈值2dB。显然进一步确认了手机a和手机b就是相互配对认证的两台移动终端。
(6)手机a确认对方使用应用程序为爱情公寓交友网站账号。
(7)手机a向爱情公寓交友网站账号的后台服务器S发出添加好友的请求,对象的爱情公寓交友网站账号分别为(11111)和(11112),通过常规的爱情公寓交友网站账号好友添加程序后,使两个人的爱情公寓交友网站账号好友名单中出现对方。
显然,在此过程中,用户a和用户b不需要任何输入爱情公寓交友网站账号码的动作,而是仅仅用手机进行了两次撞击,方便,快捷,相比现有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而且,即使其中一台手机(如手机b)应为偶发的误差没有完整走完所有流程,只要另一台手机(如手机a)走完也能实现加好友的操作,即单独一台手机向后台服务器S发出请求也可以进行加好友的操作。
综上可知,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能够通过简单的方式,即仅仅通过用户相互撞击手机两次的简单动作执行用户之间的认证操作,其可靠性强,而且能够更快速,便捷地进行移动终端上应用程序间的加好友的认证操作。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Claims (12)

1.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作用于开启了相同应用程序客户端的两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两台移动终端发生第一次撞击,各自启动所述移动终端的麦克风;
b.两台移动终端发生第二次撞击,各自记录所述第二次撞击时间点数据,同时两台所述移动终端的麦克风各自记录所述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
c.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近场通讯查找附近的移动终端,并互发验证信息和所述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识别编码,所述验证信息包含撞击时间点数据、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以及应用程序名称;
d.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验证信息中的撞击时间点数据、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以及应用程序名称是否分别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撞击参数以及应用程序名称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e;若否,则结束;
e.所述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之间根据双方的用户识别编码执行用户相互认证操作;
所述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为第二次撞击的撞击声音波形的波峰段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包括以下步骤:
a1.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发生第一次撞击,若是,则执行步骤a2,若否,则结束;
a2.启动所述移动终端的麦克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包括以下步骤:
b1.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发生第二次撞击,若是,则执行步骤b2,若否,则结束;
b2.同时记录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次的撞击时间点数据和撞击声音波形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撞击时间点数据为毫秒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近场通讯的方式为以下方式中的一种:
-蓝牙;
-红外;以及
-wifi。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包括以下步骤:
d1.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验证信息中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d2;若否,则结束;
d2.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验证信息中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与自己的撞击声音波形数据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d3;若否,则结束;
d3.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验证信息中的应用程序名称与自己的应用程序名称的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e;若否,则结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前包括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
所述步骤d1中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e;若否,则结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前包括预设声音波形的误差阈值;
所述步骤e中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所述撞击声音波形数据与自己的所述撞击声音波形数据的每个时间点的差值是否均小于所述声音波形的误差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f;若否,则结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包括以下步骤:
e1.至少一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发送其收到的所述验证信息中的用户识别编码到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
e2.所述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对两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进行加好友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信息还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备识别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程序客户端包括:
-聊天工具客户端;
-微博客户端;
-社区网站客户端;以及
-网络游戏客户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程序账号包括:
-聊天工具账号;
-微博账号;
-社区网站账号;以及
-网络游戏账号。
CN201210442475.7A 2012-11-07 2012-11-07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129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42475.7A CN103812993B (zh) 2012-11-07 2012-11-07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42475.7A CN103812993B (zh) 2012-11-07 2012-11-07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2993A CN103812993A (zh) 2014-05-21
CN103812993B true CN103812993B (zh) 2015-12-16

Family

ID=50709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4247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12993B (zh) 2012-11-07 2012-11-07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129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6138B (zh) * 2014-08-28 2019-11-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联系人添加的方法、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4618339A (zh) * 2014-12-31 2015-05-13 上海宵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线下配对的方法以及移动终端、服务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5964A (zh) * 2010-12-16 2012-07-04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碰撞触发信息交互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2710858A (zh) * 2012-05-24 2012-10-03 上海合合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之间的配对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82403B2 (en) * 2007-12-12 2013-07-09 Sony Corporation Interacting with devices based on physical device-to-device contac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5964A (zh) * 2010-12-16 2012-07-04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碰撞触发信息交互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2710858A (zh) * 2012-05-24 2012-10-03 上海合合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之间的配对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2993A (zh)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4437B (zh) 一种即时通信的语音识别方法和终端
CN101151878B (zh) 在手持通信装置之间共享信息的方法和手持通信装置
CN103236968B (zh) 群发消息的会话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921976B (zh) 一种基于群组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2904936B (zh) 一种建立会话的方法、服务器、装置、系统及设备
CN108021572B (zh) 回复信息推荐方法和装置
KR101306119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단문 메시지 서비스를 이용한 정보 제공장치 및 방법
CN105049319A (zh) 好友添加方法及系统、客户端及服务器
CN103347003B (zh) 一种语音互联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518875A (zh) 一种身份验证及账号获取的方法、移动终端
CN107483320B (zh) 一种群组创建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04935496B (zh) 即时通信方法、系统、装置和即时通信终端
CN103117914A (zh) 基于即时通信工具的好友推荐方法及系统
CN103412876A (zh) 通过网络平台寻找人物或物品的方法及网络平台
CN103813322A (zh)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CN102790732A (zh) 即时通信中状态匹配的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CN103368829A (zh) 即时通信工具的聊天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3812993B (zh)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CN109005107A (zh) 通讯方法、智能终端以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CN104836716B (zh) 一种基于关系链的排序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812995A (zh)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CN109286554A (zh) 社交应用中社交功能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3152249A (zh) 一种在客户端实现邮件收发和即时通讯功能的方法和系统
CN103813323B (zh)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CN105791499A (zh) 一种处理电话号码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0241 room 1166, building 555, Dongchua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Applicant after: XINDONG NETWORK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241 room 1166, building 555, Dongchua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Applicant before: Heart networks Ltd.

Address after: 200241 room 1166, building 555, Dongchua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Applicant after: Heart networks Ltd.

Address before: 200241 room 1166, building 555, Dongchua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XINDO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o.,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