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3323B -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13323B
CN103813323B CN201210439865.9A CN201210439865A CN103813323B CN 103813323 B CN103813323 B CN 103813323B CN 201210439865 A CN201210439865 A CN 201210439865A CN 103813323 B CN103813323 B CN 1038133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time point
audio signal
collision tim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398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13323A (zh
Inventor
胡邦昀
戴云杰
李侠懿
胡红刚
黄庆
张邦全
姚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dong Netwo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dong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dong Netwo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dong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3986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133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13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3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13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33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作用于两台使用应用程序客户端的移动终端,通过撞击后,与附近的移动终端比对撞击时间点数据、环境声音波形数据以及应用程序名称,来进行认证,最后发送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识别编码到后台服务器S进行用户相互认证操作,本发明能够通过简单的方式,即仅仅通过用户相互撞击手机的简单动作执行用户之间的认证操作,其可靠性强,而且能够更快速,便捷地进行移动终端上应用程序间的加好友的认证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交互方式,尤其是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之间用户认证的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两台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的方式来对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之间加好友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通讯工具,在其通讯领域之外,现今手机无线技术正飞速发展中。手机的职能从原先基本通讯交流信息工具逐步扩展成为人们最为方便、快捷的网络终端。无线互联网的各项应用正飞速赶超传统互联网。
即时通讯作为互联网最热门的网络应用服务之一,在手机上也正快速发展。传统的即时通讯应用必须输入完整的用户账号才能进行加好友等认证操作,由于受限于手机界面较小,操作方式不方便,并且输入文字通常比较麻烦的特点,便捷性不够,用户体验较差。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如何更快速,便捷地进行移动终端上应用程序间的用户之间的认证操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能够通过简单的方式,更快速,便捷地进行移动终端上应用程序间的用户之间的认证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作用于开启了相同应用程序客户端的两台移动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a.两台移动终端之间发生撞击,各自记录撞击时间点数据;
b.所述移动终端分别编译各自的认证数据信息,并将所述认证数据信息调制为音频信号播出,同时接收周围的移动终端发出的其他音频信号,并将收到的音频信号解调还原到认证数据信息,所述认证数据信息至少包括撞击时间点数据、应用程序名称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识别编码;
c.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音频信号中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以及应用程序名称是否分别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以及应用程序名称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d;若否,则结束;
d.所述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之间根据双方的用户识别编码执行用户相互认证操作。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所述移动终端通过一加速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来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发生撞击。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撞击时间点数据为毫秒级。
优选地,所述步骤b包括以下步骤:
b1.所述移动终端分别调制音频信号,所述音频信号至少由撞击时间点数据、应用程序名称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识别编码三项认证数据信息共同编译而成;
b2.所述移动终端分别播放所述音频信号,同时接收周围的移动终端发出的其他音频信号;
b3.所述移动终端分别解调收到的音频信号,至少得到周围的移动终端的撞击时间点数据、应用程序名称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识别编码三项认证数据信息。
优选地,所述音频信号是模拟音频信号,所述模拟音频信号通过空气媒质传输。
优选地,所述模拟音频信号为高频段的超声波信号。
优选地,所述模拟音频信号的声音频段高于人耳接收频段的上限,或者所述模拟音频信号声音频段高于20KHz。
优选地,所述步骤b2之后、步骤b3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模拟音频信号的频段,对所述模拟音频信号进行滤波操作。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包括以下步骤:
c1.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音频信号中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c2;若否,则结束;
c2.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音频信号中的应用程序名称与自己的应用程序名称的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d;若否,则结束。
优选地,所述步骤a之前包括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
所述步骤c1中,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c2;若否,则结束。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包括以下步骤:
c1.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音频信号中的应用程序名称与自己的应用程序名称的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c2;若否,则结束;
c2.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音频信号中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d;若否,则结束。
优选地,所述步骤a之前包括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
所述步骤c2中,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d;若否,则结束。
优选地,所述步骤d包括以下步骤:
d1.至少一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客户端至少发送其收到的所述音频信号中的用户识别编码到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以及
d2.所述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对两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进行加好友操作。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的所述认证数据信息还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备识别号;
所述步骤d1中,至少一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发送其收到的所述音频信号中的用户识别编码和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备识别号到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
优选地,所述应用程序客户端包括:
-聊天工具客户端;
-微博客户端;
-社区网站客户端;以及
-网络游戏客户端。
优选地,所述应用程序账号包括:
-聊天工具账号;
-微博账号;
-社区网站账号;以及
-网络游戏账号。
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能够通过简单的方式,即仅仅通过用户相互撞击手机的简单动作执行用户之间的认证操作,其可靠性强,而且能够更快速,便捷地进行移动终端上应用程序间的加好友的认证操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之间收发认证数据信息的步骤的流程图;以及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众所周知,音频信号是带有语音、音乐和音效的有规律的声波的频率、幅度变化信息载体。根据声波的特征,可把音频信息分类为规则音频和不规则声音。其中规则音频又可以分为语音、音乐和音效。规则音频是一种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可用一条连续的曲线来表示,称为声波。声音的三个要素是音调、音强和音色。声波或正弦波有三个重要参数:频率ω0、幅度An和相位ψn,这也就决定了音频信号的特征。
而常规的移动终端都包含了可播放音频信号的扬声器,可接收音频信号的麦克风以及对认证数据信息进行编译调制或解调还原的基带芯片等。
本发明就是利用了音频信号的上述特质和移动终端的上述设备,将三个关键的认证数据信息编译为声音播放给周围的移动终端接收,并同时接受周围移动终端的带有认证数据信息的声音,来实习认证信息的快捷、简单的交互。
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作用于开启了相同应用程序客户端的两台移动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a.两台移动终端之间发生撞击,各自记录撞击时间点数据;
b.所述移动终端分别编译各自的认证数据信息,并将所述认证数据信息调制为音频信号播出,同时接收周围的移动终端发出的其他音频信号,并将收到的音频信号解调还原到认证数据信息,所述认证数据信息至少包括撞击时间点数据、应用程序名称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识别编码;
c.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音频信号中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以及应用程序名称是否分别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以及应用程序名称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d;若否,则结束;
d.所述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之间根据双方的用户识别编码执行用户相互认证操作。
本发明中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电子书等等便携式移动终端。两台移动终端可以是相同类型的移动终端,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两台移动终端可以都是手机,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台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而另一台移动终端可以是平板电脑。
实际使用中,确定撞击时间点的方法可以是:所述步骤a中所述移动终端通过一加速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来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发生撞击。而且,所述步骤a中撞击时间点数据为毫秒级,这样便于更精确地确定撞击时间点,减小时间误差对本发明的影响。
所述步骤b通过将三个关键的认证数据信息编译为声音播放给周围的移动终端接收,并同时接受周围移动终端的带有认证数据信息的声音,来实现认证信息的交互。使得移动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更加简单和准确。
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b包括以下步骤:
b1.所述移动终端分别调制音频信号,所述音频信号至少由撞击时间点数据、应用程序名称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识别编码三项认证数据信息共同编译而成;
b2.所述移动终端分别播放所述音频信号,同时接收周围的移动终端发出的其他音频信号;
b3.所述移动终端分别解调收到的音频信号,至少得到周围的移动终端的撞击时间点数据、应用程序名称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识别编码三项认证数据信息。
所述音频信号是模拟音频信号,所述模拟音频信号通过空气媒质传输,即通过空气传播声音片段,而这种特殊的声音片段中已经被编译了三项认证数据信息。
这里的模拟音频信号并不一定是人耳可闻的,只要能够传递信息即可,或者移动终端能够识别就行,所以超声波信息也是选择之一,在一切需要相对安静的场合,比如餐厅和音乐厅,超声波信息不会影响到别人,就有很高的实用性。
所以,所述模拟音频信号为高频段的超声波信号。所述模拟音频信号的声音频段高于人耳接收频段的上限,或者所述模拟音频信号声音频段高于20KHz。人耳听不见的传递方式不易影响到周围其他人,更具实施价值。
为了取出周围环境的噪音,还可以增加一些降噪或是滤波的操作,比如:所述步骤b2之后、步骤b3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模拟音频信号的频段,对所述模拟音频信号进行滤波操作。
所述步骤c中包括以下步骤:
c1.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音频信号中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c2;若否,则结束;
c2.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音频信号中的应用程序名称与自己的应用程序名称的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d;若否,则结束。
而且,为了两台所述移动终端更近一步地相互确认,所述步骤a之前包括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所述步骤a之前包括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所述步骤c1中,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c2;若否,则结束。以此两台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相互确认,将需要认证的移动终端从周围其他的移动终端中区分出来。
实际使用中,步骤c1、c2均是验证步骤,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完全可以相互交换位置,只要两个步骤的验证均通过,就能执行认证操作。所以,即是互换步骤c1、c2的顺序,也不会影响本发明的实施,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以,所述步骤c中也可以是包括以下步骤:
c1.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音频信号中的应用程序名称与自己的应用程序名称的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c2;若否,则结束;
c2.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音频信号中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d;若否,则结束。
而且,为了两台所述移动终端更近一步地相互确认,所述步骤a之前包括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所述步骤c2中,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d;若否,则结束。通过这种方式,同样能够使两台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相互确认,将需要认证的移动终端从周围其他的移动终端中区分出来。
最后的认证步骤d包括以下步骤:
d1.至少一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客户端至少发送其收到的所述音频信号中的用户识别编码到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以及
d2.所述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对两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进行加好友操作。
而且,为了加强认证的准确度,所述音频信号还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备识别号。进一步排除不相干的移动终端,提高准确性。具体来说,比如:所述步骤b中的所述认证数据信息还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备识别号;所述步骤d1中,至少一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发送其收到的所述音频信号中的用户识别编码和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备识别号到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
就常规应用来说,所述应用程序客户端包括:
-聊天工具客户端;
-微博客户端;
-社区网站客户端;以及
-网络游戏客户端。常规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均在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内。
同样地,所述应用程序账号包括:
-聊天工具账号;
-微博账号;
-社区网站账号;以及
-网络游戏账号。常规的应用程序账号均在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内。
如图3所示,第一种情况如下:假设当用户A和用户B碰面时,他们分别有手机a和手机b,两位用户想要对手机上的QQ进行加好友操作的流程如下:
首先,在手机中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为0.010秒。
(1)所述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发生撞击,当两台移动终端发生撞击,各自记录撞击时间点数据,情况如下:
用户A的手机a记录的撞击时间点为3点47分52.007秒,用户B的手机b记录的撞击时间点为3点47分52.010秒,
(2)用户A和用户B的手机附近共有手机a,手机b,手机c以及手机d;
手机a将认证数据信息[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07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QQ)和应用程序QQ中的用户账号(11111)]加密编译为一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转化为量化值序列,然后将所述量化值序列调制成模拟音频信号利用扬声器播放,也就是通过空气传播这个模拟音频信号的声音片段。
手机b将认证数据信息[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10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QQ)和应用程序QQ中的用户账号(11112)]加密编译为一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转化为量化值序列,然后将所述量化值序列调制成模拟音频信号利用扬声器播放,也就是通过空气传播这个模拟音频信号的声音片段。
于此同时,手机a也接受到了手机b发出的声音片段,通过降噪、滤波等步骤后,将收到声音片段的模拟音频信号解调为量化值序列,再将量化值序列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将数字信号解密还原为认证数据信息,最后得到[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10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QQ)和应用程序QQ中的用户账号(11112)]。
而手机b也接受到了手机a发出的声音片段,通过降噪、滤波等步骤后,将收到声音片段的模拟音频信号解调为量化值序列,再将量化值序列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将数字信号解密还原为认证数据信息,最后得到[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07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QQ)和应用程序QQ中的用户账号(11111)]。
(3)两台手机分别判断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07秒)与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10秒)的差值为0.003秒,小于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0.010秒。而手机c和手机d由于没有发生撞击或者虽然在相近的时间发生了撞击,但是撞击时间点数据误差很大,而被排除。
且两台手机分别确认对方使用应用程序为QQ。
(4)两台手机分别向QQ的后台服务器S发出添加好友的请求,相互添加好友的QQ号分别为(11111)和(11112),通过常规的QQ好友添加程序后,使两个人的QQ好友名单中出现对方。
显然,在此过程中,用户a和用户b不需要任何输入QQ号码的动作,而是仅仅用手机进行了两次撞击,方便,快捷,相比现有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们也可以设想,即使其中一台手机应为偶发的误差没有完整走完所有流程,只要另一台手机走完也能实现加好友的操作,即单独一台手机向后台服务器S发出请求也可以进行加好友的操作。
如图3所示,第二种情况如下:假设当用户A和用户B碰面时,他们分别有手机a和手机b,两位用户想要对手机上的MSN进行加好友操作的流程如下:
首先,在手机中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为0.020秒。
(1)所述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发生撞击,当两台移动终端发生撞击,各自记录撞击时间点数据,情况如下:
用户A的手机a记录的撞击时间点为6点12分37.657秒,用户B的手机b记录的撞击时间点为6点12分37.650秒,
(2)用户A和用户B的手机附近共有手机a,手机b,手机c以及手机d;
手机a将认证数据信息[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7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MSN)和应用程序MSN中的用户账号(11111)]加密编译为一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转化为量化值序列,然后将所述量化值序列调制成模拟音频信号利用扬声器播放,也就是通过空气传播这个模拟音频信号的声音片段。
手机b将认证数据信息[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0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MSN)和应用程序MSN中的用户账号(11112)]加密编译为一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转化为量化值序列,然后将所述量化值序列调制成模拟音频信号利用扬声器播放,也就是通过空气传播这个模拟音频信号的声音片段。
于此同时,手机a也接受到了手机b发出的声音片段,通过降噪、滤波等步骤后,将收到声音片段的模拟音频信号解调为量化值序列,再将量化值序列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将数字信号解密还原为认证数据信息,最后得到[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0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MSN)和应用程序MSN中的用户账号(11112)]。
而手机b由于传输原因,没有收到手机a发出的声音片段,则手机b的步骤结束。
(3)手机a判断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7秒)与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0秒)的差值为0.007秒,小于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0.020秒。而手机c和手机d由于没有发生撞击或者虽然在相近的时间发生了撞击,但是撞击时间点数据误差很大,而被排除。
且手机a确认对方使用应用程序为MSN。
(4)手机a向MSN的后台服务器S发出添加好友的请求,相互添加好友的MSN号分别为(11111)和(11112),通过常规的MSN好友添加程序后,使两个人的MSN好友名单中出现对方。
显然,在此过程中,用户a和用户b不需要任何输入MSN号码的动作,而是仅仅用手机进行了两次撞击,方便,快捷,相比现有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可见,即使其中一台手机应为偶发的误差没有完整走完所有流程,只要另一台手机走完也能实现加好友的操作,即单独一台手机向后台服务器S发出请求也可以进行加好友的操作。
如图3所示,第三种情况如下:假设当用户A和用户B碰面时,他们分别有手机a和手机b,两位用户想要对手机上的新浪微博进行加好友操作的流程如下:
首先,在手机中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为0.010秒。
(1)所述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发生撞击,当两台移动终端发生撞击,各自记录撞击时间点数据,情况如下:
用户A的手机a记录的撞击时间点为3点47分52.007秒,用户B的手机b记录的撞击时间点为3点47分52.010秒,
(2)用户A和用户B的手机附近共有手机a,手机b,手机c以及手机d;
手机a将认证数据信息[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07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新浪微博)和应用程序新浪微博中的用户账号(11111)]加密编译为一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转化为量化值序列,然后将所述量化值序列调制成模拟音频信号利用扬声器播放,也就是通过空气传播这个模拟音频信号的声音片段。
手机b将认证数据信息[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10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新浪微博)和应用程序新浪微博中的用户账号(11112)]加密编译为一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转化为量化值序列,然后将所述量化值序列调制成模拟音频信号利用扬声器播放,也就是通过空气传播这个模拟音频信号的声音片段。
于此同时,手机a也接受到了手机b发出的声音片段,通过降噪、滤波等步骤后,将收到声音片段的模拟音频信号解调为量化值序列,再将量化值序列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将数字信号解密还原为认证数据信息,最后得到[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10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新浪微博)和应用程序新浪微博中的用户账号(11112)]。
而手机b也接受到了手机a发出的声音片段,通过降噪、滤波等步骤后,将收到声音片段的模拟音频信号解调为量化值序列,再将量化值序列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将数字信号解密还原为认证数据信息,最后得到[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07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新浪微博)和应用程序新浪微博中的用户账号(11111)]。
(3)两台手机分别判断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07秒)与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10秒)的差值为0.003秒,小于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0.010秒。而手机c和手机d由于没有发生撞击或者虽然在相近的时间发生了撞击,但是撞击时间点数据误差很大,而被排除。
且两台手机分别确认对方使用应用程序为新浪微博。
(4)两台手机分别向新浪微博的后台服务器S发出添加好友的请求,相互添加好友的新浪微博账号分别为(11111)和(11112),通过常规的新浪微博好友添加程序后,使两个人的新浪微博好友名单中出现对方。
显然,在此过程中,用户a和用户b不需要任何输入新浪微博账号码的动作,而是仅仅用手机进行了两次撞击,方便,快捷,相比现有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们也可以设想,即使其中一台手机应为偶发的误差没有完整走完所有流程,只要另一台手机走完也能实现加好友的操作,即单独一台手机向后台服务器S发出请求也可以进行加好友的操作。
如图3所示,第四种情况如下:假设当用户A和用户B碰面时,他们分别有手机a和手机b,两位用户想要对手机上的米聊进行加好友操作的流程如下:
首先,在手机中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为0.020秒。
(1)所述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发生撞击,当两台移动终端发生撞击,各自记录撞击时间点数据,情况如下:
用户A的手机a记录的撞击时间点为6点12分37.657秒,用户B的手机b记录的撞击时间点为6点12分37.650秒,
(2)用户A和用户B的手机附近共有手机a,手机b,手机c以及手机d;
手机a将认证数据信息[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7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米聊)和应用程序米聊中的用户账号(11111)]加密编译为一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转化为量化值序列,然后将所述量化值序列调制成模拟音频信号利用扬声器播放,也就是通过空气传播这个模拟音频信号的声音片段。
手机b将认证数据信息[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0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米聊)和应用程序米聊中的用户账号(11112)]加密编译为一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转化为量化值序列,然后将所述量化值序列调制成模拟音频信号利用扬声器播放,也就是通过空气传播这个模拟音频信号的声音片段。
于此同时,手机a也接受到了手机b发出的声音片段,通过降噪、滤波等步骤后,将收到声音片段的模拟音频信号解调为量化值序列,再将量化值序列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将数字信号解密还原为认证数据信息,最后得到[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0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米聊)和应用程序米聊中的用户账号(11112)]。
而手机b由于传输原因,没有收到手机a发出的声音片段,则手机b的步骤结束。
(3)手机a判断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7秒)与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0秒)的差值为0.007秒,小于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0.020秒。而手机c和手机d由于没有发生撞击或者虽然在相近的时间发生了撞击,但是撞击时间点数据误差很大,而被排除。
且手机a确认对方使用应用程序为米聊。
(4)手机a向米聊的后台服务器S发出添加好友的请求,相互添加好友的米聊账号分别为(11111)和(11112),通过常规的米聊好友添加程序后,使两个人的米聊好友名单中出现对方。
显然,在此过程中,用户a和用户b不需要任何输入米聊账号的动作,而是仅仅用手机进行了两次撞击,方便,快捷,相比现有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可见,即使其中一台手机应为偶发的误差没有完整走完所有流程,只要另一台手机走完也能实现加好友的操作,即单独一台手机向后台服务器S发出请求也可以进行加好友的操作。
如图3所示,第五种情况如下:假设当用户A和用户B碰面时,他们分别有手机a和手机b,两位用户想要对手机上的同一款手机网络游戏进行加好友操作的流程如下:
首先,在手机中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为0.010秒。
(1)所述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发生撞击,当两台移动终端发生撞击,各自记录撞击时间点数据,情况如下:
用户A的手机a记录的撞击时间点为3点47分52.007秒,用户B的手机b记录的撞击时间点为3点47分52.010秒,
(2)用户A和用户B的手机附近共有手机a,手机b,手机c以及手机d;
手机a将认证数据信息[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07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手机网络游戏)和应用程序手机网络游戏中的用户账号(11111)]加密编译为一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转化为量化值序列,然后将所述量化值序列调制成模拟音频信号利用扬声器播放,也就是通过空气传播这个模拟音频信号的声音片段。
手机b将认证数据信息[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10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手机网络游戏)和应用程序手机网络游戏中的用户账号(11112)]加密编译为一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转化为量化值序列,然后将所述量化值序列调制成模拟音频信号利用扬声器播放,也就是通过空气传播这个模拟音频信号的声音片段。
于此同时,手机a也接受到了手机b发出的声音片段,通过降噪、滤波等步骤后,将收到声音片段的模拟音频信号解调为量化值序列,再将量化值序列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将数字信号解密还原为认证数据信息,最后得到[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10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手机网络游戏)和应用程序手机网络游戏中的用户账号(11112)]。
而手机b也接受到了手机a发出的声音片段,通过降噪、滤波等步骤后,将收到声音片段的模拟音频信号解调为量化值序列,再将量化值序列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将数字信号解密还原为认证数据信息,最后得到[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07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手机网络游戏)和应用程序手机网络游戏中的用户账号(11111)]。
(3)两台手机分别判断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07秒)与撞击时间点数据(3点47分52.010秒)的差值为0.003秒,小于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0.010秒。而手机c和手机d由于没有发生撞击或者虽然在相近的时间发生了撞击,但是撞击时间点数据误差很大,而被排除。
且两台手机分别确认对方使用应用程序为同一款手机网络游戏。
(4)两台手机分别向手机网络游戏的后台服务器S发出添加好友的请求,相互添加好友的手机网络游戏号分别为(11111)和(11112),通过常规的手机网络游戏好友添加程序后,使两个人的手机网络游戏好友名单中出现对方。
显然,在此过程中,用户a和用户b不需要任何输入手机网络游戏号码的动作,而是仅仅用手机进行了两次撞击,方便,快捷,相比现有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们也可以设想,即使其中一台手机应为偶发的误差没有完整走完所有流程,只要另一台手机走完也能实现加好友的操作,即单独一台手机向后台服务器S发出请求也可以进行加好友的操作。
如图3所示,第六种情况如下:假设当用户A和用户B碰面时,他们分别有手机a和手机b,两位用户想要对手机上的手机交友网站账号进行加好友操作的流程如下:
首先,在手机中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为0.020秒。
(1)所述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发生撞击,当两台移动终端发生撞击,各自记录撞击时间点数据,情况如下:
用户A的手机a记录的撞击时间点为6点12分37.657秒,用户B的手机b记录的撞击时间点为6点12分37.650秒,
(2)用户A和用户B的手机附近共有手机a,手机b,手机c以及手机d;
手机a将认证数据信息[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7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手机交友网站账号)和应用程序手机交友网站账号中的用户账号(11111)]加密编译为一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转化为量化值序列,然后将所述量化值序列调制成模拟音频信号利用扬声器播放,也就是通过空气传播这个模拟音频信号的声音片段。
手机b将认证数据信息[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0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手机交友网站账号)和应用程序手机交友网站账号中的用户账号(11112)]加密编译为一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转化为量化值序列,然后将所述量化值序列调制成模拟音频信号利用扬声器播放,也就是通过空气传播这个模拟音频信号的声音片段。
于此同时,手机a也接受到了手机b发出的声音片段,通过降噪、滤波等步骤后,将收到声音片段的模拟音频信号解调为量化值序列,再将量化值序列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将数字信号解密还原为认证数据信息,最后得到[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0秒)、数据和应用程序名称(手机交友网站账号)和应用程序手机交友网站账号中的用户账号(11112)]。
而手机b由于传输原因,没有收到手机a发出的声音片段,则手机b的步骤结束。
(3)手机a判断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7秒)与撞击时间点数据(6点12分37.650秒)的差值为0.007秒,小于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0.020秒。而手机c和手机d由于没有发生撞击或者虽然在相近的时间发生了撞击,但是撞击时间点数据误差很大,而被排除。
且手机a确认对方使用应用程序为手机交友网站账号。
(4)手机a向手机交友网站账号的后台服务器S发出添加好友的请求,相互添加好友的手机交友网站账号分别为(11111)和(11112),通过常规的手机交友网站账号好友添加程序后,使两个人的手机交友网站账号好友名单中出现对方。
显然,在此过程中,用户a和用户b不需要任何输入手机交友网站账号码的动作,而是仅仅用手机进行了两次撞击,方便,快捷,相比现有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可见,即使其中一台手机应为偶发的误差没有完整走完所有流程,只要另一台手机走完也能实现加好友的操作,即单独一台手机向后台服务器S发出请求也可以进行加好友的操作。
综上可知,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能够通过简单的方式,即仅仅通过用户相互撞击手机两次的简单动作执行用户之间的认证操作,其可靠性强,而且能够更快速,便捷地进行移动终端上应用程序间的加好友的认证操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所述变化例,在此不予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Claims (15)

1.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作用于开启了相同应用程序客户端的两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两台移动终端之间发生撞击,各自记录撞击时间点数据;
b.所述移动终端分别编译各自的认证数据信息,并将所述认证数据信息调制为音频信号播出,同时接收周围的移动终端发出的其他音频信号,并将收到的音频信号解调还原到认证数据信息,所述认证数据信息至少包括撞击时间点数据、应用程序名称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识别编码;
c.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音频信号中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以及应用程序名称是否分别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以及应用程序名称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d;若否,则结束;
d.所述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之间根据双方的用户识别编码执行用户相互认证操作;
所述步骤d包括以下步骤:
d1.至少一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客户端至少发送其收到的所述音频信号中的用户识别编码到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以及
d2.所述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对两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进行加好友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移动终端通过一加速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来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发生撞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撞击时间点数据为毫秒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以下步骤:
b1.所述移动终端分别调制音频信号,所述音频信号至少由撞击时间点数据、应用程序名称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识别编码三项认证数据信息共同编译而成;
b2.所述移动终端分别播放所述音频信号,同时接收周围的移动终端发出的其他音频信号;
b3.所述移动终端分别解调收到的音频信号,至少得到周围的移动终端的撞击时间点数据、应用程序名称以及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识别编码三项认证数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信号是模拟音频信号,所述模拟音频信号通过空气媒质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音频信号为高频段的超声波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音频信号的声音频段高于人耳接收频段的上限,或者所述模拟音频信号声音频段高于20KHz。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之后、步骤b3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模拟音频信号的频段,对所述模拟音频信号进行滤波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包括以下步骤:
c1.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音频信号中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c2;若否,则结束;
c2.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音频信号中的应用程序名称与自己的应用程序名称的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d;若否,则结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前包括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
所述步骤c1中,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c2;若否,则结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包括以下步骤:
c1.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音频信号中的应用程序名称与自己的应用程序名称的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c2;若否,则结束;
c2.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音频信号中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d;若否,则结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前包括预设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
所述步骤c2中,所述移动终端分别判断收到的撞击时间点数据与自己的撞击时间点数据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撞击时间点误差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d;若否,则结束。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所述认证数据信息还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备识别号;
所述步骤d1中,至少一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发送其收到的所述音频信号中的用户识别编码和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备识别号到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程序客户端包括:
-聊天工具客户端;
-微博客户端;
-社区网站客户端;以及
-网络游戏客户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程序账号包括:
-聊天工具账号;
-微博账号;
-社区网站账号;以及
-网络游戏账号。
CN201210439865.9A 2012-11-06 2012-11-06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133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39865.9A CN103813323B (zh) 2012-11-06 2012-11-06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39865.9A CN103813323B (zh) 2012-11-06 2012-11-06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3323A CN103813323A (zh) 2014-05-21
CN103813323B true CN103813323B (zh) 2015-12-09

Family

ID=50709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3986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13323B (zh) 2012-11-06 2012-11-06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133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4255A (zh) * 2014-10-20 2015-03-04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好友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30902B (zh) * 2016-08-23 2019-07-0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环境声音的双因素快速认证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5964A (zh) * 2010-12-16 2012-07-04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碰撞触发信息交互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2710858A (zh) * 2012-05-24 2012-10-03 上海合合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之间的配对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82403B2 (en) * 2007-12-12 2013-07-09 Sony Corporation Interacting with devices based on physical device-to-device contac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5964A (zh) * 2010-12-16 2012-07-04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碰撞触发信息交互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2710858A (zh) * 2012-05-24 2012-10-03 上海合合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之间的配对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3323A (zh)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rapanos et al. {Sound-Proof}: Usable {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ambient sound
CN104243517B (zh) 不同终端之间的内容分享方法及装置
CN109413096B (zh) 一种多应用的登录方法及装置
CN103295576A (zh) 一种即时通信的语音识别方法和终端
CN105049319A (zh) 好友添加方法及系统、客户端及服务器
CN104333530B (zh) 信息可信度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286875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3929349A (zh) 一种添加即时消息联系人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130063481A (ko) 휴대단말기에서 정보를 안전하게 저장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3813322A (zh)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Chung et al. Near wireless-control technology between smart devices using inaudible high-frequencies
CN105282711B (zh) 基于组播技术发送、接收网络配置信息的方法及终端
CN103813323B (zh)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CN103841458B (zh) 辅助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辅助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5516933A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05376143B (zh) 一种识别发送者身份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12993B (zh)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CN103812995A (zh) 一种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碰撞方式进行用户相互认证的方法
CN106209583A (zh) 一种消息输入方法、装置及其用户终端
CN103905483A (zh) 音视频共享方法、设备和系统
JP2013517731A (ja) 所定の数の選択された装置間に通信チャネルを確立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及び該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使用のために構成された装置及びサーバ
Phipps et al. Securing voice communications using audio steganography
CN103889048A (zh) 一种设备定位方法与装置
CN105657592B (zh) 一种音频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3685758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信息提示方法和关联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0241 room 1166, building 555, Dongchua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Applicant after: XINDONG NETWORK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241 room 1166, building 555, Dongchua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Applicant before: Heart networks Ltd.

Address after: 200241 room 1166, building 555, Dongchua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Applicant after: Heart networks Ltd.

Address before: 200241 room 1166, building 555, Dongchua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XINDO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o.,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