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1857A - 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和具有其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 Google Patents

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和具有其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11857A
CN103811857A CN201410027371.9A CN201410027371A CN103811857A CN 103811857 A CN103811857 A CN 103811857A CN 201410027371 A CN201410027371 A CN 201410027371A CN 103811857 A CN103811857 A CN 103811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radiation
coaxial cable
chassis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273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11857B (zh
Inventor
漆一宏
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ader Technology (Hengqi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g Qi Qi (nanj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 Qi Qi (nanj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g Qi Qi (nanj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273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118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11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185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71140 priority patent/WO201510999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11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1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0Element having extended radiating surf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和具有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包括:底盘;单极子,单极子包括中心部和多个辐射部,中心部设在底盘上,每个辐射部的内端与中心部相连且每个辐射部向远离中心部的方向延伸,其中多个辐射部的内端彼此间隔开,多个辐射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第一馈电件,第一馈电件与底盘和中心部相连;多个连接件,多个连接件分别对应地与多个辐射部相连,每个连接件与底盘相连;和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的第一部分位于容纳空间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具有不圆度小、交叉极化比大、全向辐射、制造难度小、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和具有其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和具有该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为盘锥天线或双锥天线。现有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的水平极化全向天线位于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盘锥天线的上部或者双锥天线的中部,受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锥体的影响,水平极化全向天线的同轴线缆的屏蔽层与垂直极化全向天线耦合,产生电流,引起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不圆度和交叉极化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垂直极化全向天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垂直极化全向天线,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包括:底盘;单极子,所述单极子包括中心部和多个辐射部,所述中心部设在所述底盘上,每个所述辐射部的内端与所述中心部相连且每个所述辐射部向远离所述中心部的方向延伸,其中多个所述辐射部的内端彼此间隔开,多个所述辐射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第一馈电件,所述第一馈电件与所述底盘和所述中心部相连;多个连接件,多个所述连接件分别对应地与多个所述辐射部相连,每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盘相连;和同轴电缆,所述同轴电缆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通过设置多个相对所述中心部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设置的辐射部,从而不仅可以形成全向辐射的方向图,而且无需再加工锥体,由此可以降低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通过使多个所述辐射部的内端彼此间隔开且多个所述辐射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从而可以将所述同轴电缆的第一部分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即可以使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具有对称的结构,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所述同轴电缆的屏蔽层的电流对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不圆度和交叉极化产生的影响,使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不圆度达到小于3.5dB的要求,交叉极化比大于10dB,而且可以降低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与水平极化全向天线之间的耦合,提高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安装一致性。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具有不圆度小、交叉极化比大、全向辐射、制造难度小、制造成本低、安装一致性好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馈电件包括外导体和内导体,所述第一馈电件的内导体设在所述第一馈电件的外导体内,所述第一馈电件的外导体与所述底盘相连,所述第一馈电件的内导体穿过所述底盘且与所述中心部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辐射部直接相连且与所述底盘耦合相连。由此不仅可以保证所述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具有较高的电性能和满足天线频带要求(即所述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的工作频段至少达到806Hz-960MHz以及1710MHz-2700MHz),而且可以改善述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产生的无源交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设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盘之间。通过设置所述绝缘件,可以实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盘耦合相连。由此所述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等优点,而且可以减少所述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产生的无源交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还包括金属环,所述金属环套设在多个所述辐射部上且与每个所述辐射部间隔开。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通过添加所述金属环,从而可以降低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和水平极化全向天线之间的互耦,起到频率选择的作用,进一步改善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不圆度和交叉极化。添加所述金属环后,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不圆度小于2.5dB,交叉极化比大于15dB。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辐射部的内端与所述中心部的中心轴线在所述中心部的径向上间隔预定距离。由此可以使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结构更加合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辐射部为板状,每个所述辐射部沿竖直方向定向。由此可以使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结构更加合理,而且可以降低所述单极子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同轴电缆的第二部分连接在所述底盘、多个所述连接件中的一个以及多个所述辐射部中的一个上,所述同轴电缆穿过所述底盘。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所述同轴电缆的屏蔽层的电流对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不圆度和交叉极化产生的影响,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不圆度,且进一步提高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交叉极化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馈电件的内导体穿过所述底盘的中部,所述同轴电缆穿过所述底盘的中部。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所述同轴电缆的屏蔽层的电流对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不圆度和交叉极化产生的影响,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不圆度,且进一步提高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交叉极化比。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所述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包括:垂直极化全向天线,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以及水平极化全向天线,所述水平极化全向天线包括:介质板;馈电网络,所述馈电网络位于所述介质板的上方,所述馈电网络包括多个馈线;地板,所述地板位于所述介质板的下方,其中所述同轴电缆包括外导体和内导体,所述同轴电缆的内导体设在所述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内,所述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与所述地板相连,所述同轴电缆的内导体穿过所述介质板且与所述馈电网络相连;和多个印刷偶极子,多个所述印刷偶极子位于所述介质板的下方,每个所述印刷偶极子与所述地板相连且每个所述印刷偶极子具有缝隙,其中多个所述馈线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缝隙耦合连接,多个所述馈线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印刷偶极子短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通过设置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和所述水平极化全向天线,从而具有不圆度小、交叉极化比大、全向辐射、制造难度小、制造成本低、安装一致性好、加工一致性好、稳定性高、所述水平极化全向天线与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之间的极化隔离度高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馈电网络还包括中心连接体,每个所述馈线的一端与所述中心连接体相连且每个所述馈线向远离所述中心连接体的方向延伸。由此可以使所述馈电网络的结构更加合理,且可以降低所述馈电网络的加工难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印刷偶极子包括左臂和右臂,所述左臂和所述右臂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地板相连,其中所述左臂与所述右臂之间形成所述缝隙,所述馈线与所述左臂和所述右臂中的一个短路。由此可以使所述印刷偶极子的结构更加合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馈线的末端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印刷偶极子短路。由此在将所述同轴电缆接入所述水平极化全向天线时,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所述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上的电流,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所述水平极化全向天线与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之间的极化隔离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馈线与所述印刷偶极子的短路点邻近所述缝隙。由此在将所述同轴电缆接入所述水平极化全向天线时,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所述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上的电流,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所述水平极化全向天线与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之间的极化隔离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馈线为至少三个,所述印刷偶极子为至少三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还包括金属件,所述金属件设在所述地板的下表面上。通过在所述地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所述金属件,从而可以改善所述水平极化全向天线的圆度,降低所述水平极化全向天线对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高频段的驻波比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金属件为三角形,所述金属件沿竖直方向延伸。由此可以进一步改善所述水平极化全向天线的圆度,进一步降低所述水平极化全向天线对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高频段的驻波比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还包括多个耦合枝节,每个所述耦合枝节的一端与所述地板相连且每个所述耦合枝节向远离所述地板的方向延伸,其中每个所述耦合枝节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印刷偶极子之间,每个所述印刷偶极子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耦合枝节之间。通过设置多个所述耦合枝节,可以调节所述水平极化全向天线和所述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的隔离度和方向图的圆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在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上,所述水平极化全向天线支撑在所述支撑架上。通过在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上设置所述支撑架且将所述水平极化全向天线支撑在所述支撑架上,从而可以使所述水平极化全向天线安装的更加牢固,进而可以使所述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的结构更加稳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支撑架的安装孔,所述同轴电缆穿过所述安装孔。由此可以更加稳固地安装所述同轴电缆,且可以约束所述同轴电缆的走线。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平极化全向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平极化全向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包括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和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
首先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包括底盘100、单极子200、第一馈电件300、同轴电缆600和多个连接件400。
单极子200包括中心部210和多个辐射部220,中心部210设在底盘100上。每个辐射部220的内端与中心部210相连且每个辐射部220向远离中心部210的方向延伸。换言之,多个辐射部220相对中心部210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设置。其中,多个辐射部220的内端彼此间隔开,多个辐射部220之间形成容纳空间230。第一馈电件300与底盘100和中心部210相连。
多个连接件400分别对应地与多个辐射部220相连,每个连接件400与底盘100相连。换言之,连接件400的数量等于辐射部220的数量,且一个连接件400可以与一个辐射部220相连。同轴电缆600的第一部分610位于容纳空间230内。
下面参考图1-图4、图6和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如图1-图4、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包括介质板710、馈电网络720、地板730和多个印刷偶极子740。
馈电网络720位于介质板710的上方,馈电网络720包括多个馈线721。地板730位于介质板710的下方。多个印刷偶极子740位于介质板710的下方,每个印刷偶极子740与地板730相连且每个印刷偶极子740具有缝隙743。多个馈线721一一对应地与多个缝隙743耦合连接,多个馈线721一一对应地与多个印刷偶极子740短路。也就是说,馈线721的数量、印刷偶极子740的数量和缝隙743的数量相等,且一个馈线721与一个缝隙743耦合连接,一个馈线721与一个印刷偶极子740短路。
其中,同轴电缆600包括外导体和内导体,同轴电缆600的内导体设在同轴电缆600的外导体内。同轴电缆600的外导体与地板730相连,同轴电缆600的内导体穿过介质板710且与馈电网络720相连。上下方向如图1-图5中的箭头A所示。
现有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都是盘锥天线,即现有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辐射件为锥状。因此,现有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的辐射件需要采用金属拉伸成型的冲压工艺进行加工,存在模具复杂、制造成本高的缺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通过设置多个相对中心部210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设置的辐射部220,从而不仅可以形成全向辐射的方向图,而且无需再加工锥体,由此可以降低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通过使多个辐射部220的内端彼此间隔开且多个辐射部220之间形成容纳空间230,从而可以将同轴电缆600的第一部分610容纳在容纳空间230内,即可以使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具有对称的结构,从而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同轴电缆600的屏蔽层的电流对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不圆度和交叉极化产生的影响,使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不圆度达到小于3.5dB的要求,交叉极化比大于10dB,而且可以降低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与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之间的耦合,提高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安装一致性。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具有不圆度小、交叉极化比大、全向辐射、制造难度小、制造成本低、安装一致性好等优点。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中,馈电网络720、地板730和印刷偶极子740可以构成微带功分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通过使多个馈线721一一对应地与多个缝隙743耦合连接且使多个馈线721一一对应地与多个印刷偶极子740短路,从而在将同轴电缆600接入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时,可以有效地抑制同轴电缆600的外导体上的电流,由此可以极大地改善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与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之间的极化隔离度,可以将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与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之间的极化隔离度从25dB提高到40dB。而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还具有加工一致性好、稳定性高等优点。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具有加工一致性好、稳定性高、与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之间的极化隔离度高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通过设置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和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从而具有不圆度小、交叉极化比大、全向辐射、制造难度小、制造成本低、安装一致性好、加工一致性好、稳定性高、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与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之间的极化隔离度高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可以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例如,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可以应用于4G移动通信的室内分布系统中。在4G移动通信中,可以采用MIMO技术来达到更高的通信速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和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可以分别作为MIMO通信中的2个信道传输之用。
每个辐射部220的内端可以与中心部210的中心轴线间隔开。由此可以使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结构更加合理。
有利地,每个辐射部220的内端与中心部210的中心轴线在中心部210的径向上间隔预定距离。换言之,多个辐射部220的内端可以位于同一圆周上,该圆周的圆心可以位于中心部210的中心轴线上。由此可以使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结构更加合理。
如图1-图5所示,每个辐射部220可以是板状(即每个辐射部220可以是片状),每个辐射部220可以沿竖直方向定向。由此可以使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结构更加合理,而且可以降低单极子200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每个辐射部220的主表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其中,辐射部220的主表面是指辐射部220的面积最大的表面。每个辐射部220可以是规则的多边形(例如矩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每个辐射部220可以与底盘100正交。换言之,每个辐射部220的主表面可以与底盘100的上表面110正交。
每个辐射部220的形状、结构、大小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图1-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相邻两个辐射部220之间的夹角可以彼此相等。换言之,相邻两个辐射部220之间的夹角可以是预定角度。也就是说,多个辐射部220可以沿中心部210的周向等间距地设置。由此可以使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和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向各个方向的辐射基本一样,更好地满足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和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的辐射不圆度要求,使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和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具有更好的全向辐射性能。
辐射部220可以是至少三个。具体地,辐射部220可以是三个,相邻两个辐射部220之间的夹角可以是一百二十度。
单极子200可以是金属件,即单极子200可以由金属制成。连接件400可以是金属连接件,即连接件400可以由金属制成。
如图1-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同轴电缆600的第二部分620可以连接在底盘100、多个连接件400中的一个以及多个辐射部220中的一个上,同轴电缆600可以穿过底盘100。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同轴电缆600的屏蔽层的电流对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不圆度和交叉极化产生的影响,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不圆度,且进一步提高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交叉极化比。
具体而言,同轴电缆600的第二部分620可以邻近同轴电缆600的第一部分610,同轴电缆600的第二部分620可以依次焊接在多个辐射部220中的一个上、多个连接件400中的一个上(该连接件400与该辐射部220相连)和底盘100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馈电件300可以包括外导体和内导体,第一馈电件300的内导体可以设在第一馈电件300的外导体内,第一馈电件300的外导体可以与底盘100相连,第一馈电件300的内导体可以穿过底盘100且第一馈电件300的内导体可以与中心部210相连。
如图2-图5所示,有利地,第一馈电件300的内导体可以穿过底盘100的中部,同轴电缆600可以穿过底盘100的中部。换言之,第一馈电件300和同轴电缆600可以一起穿过底盘100的中部,从而可以将第一馈电件300和同轴电缆600组成一个整体。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同轴电缆600的屏蔽层的电流对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不圆度和交叉极化产生的影响,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不圆度,且进一步提高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交叉极化比。
如图2-图5,第一馈电件300的位于底盘100下方的部分可以邻近同轴电缆600的位于底盘100下方的部分。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同轴电缆600的屏蔽层的电流对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不圆度和交叉极化产生的影响,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不圆度,且进一步提高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交叉极化比。
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后发现:在现有的天线中,各金属部件直接相连。但在实际批量生产中,很难保证各金属部件的接触面为理想状态,即各金属部件的接触面不能完全平整。由此导致各金属部件的接触面之间不能完全接触,不能对金属部件进行可靠地直接连接,从而导致无源交调产生。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连接件400与辐射部220直接相连,且连接件400与底盘100耦合相连。由此不仅可以保证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具有较高的电性能和满足天线频带要求(即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的工作频段至少达到806Hz-960MHz以及1710MHz-2700MHz),而且可以改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产生的无源交调。
有利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还可以包括绝缘件(图中未示出),所述绝缘件可以设在连接件400与底盘100之间。通过设置所述绝缘件,可以实现连接件400与底盘100耦合相连。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等优点,而且可以减少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产生的无源交调。
连接件400与底盘100的耦合面积的大小可以根据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的性能要求进行确定和调整,目的是为了使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能够在要求频率下具有足够大的电容量。
底盘100可以是金属底盘,即底盘100可以由金属制成。如图1和图2所示,底盘100可以是平板状。底盘100的上表面110可以是平面,连接件400可以与底盘100的上表面120耦合相连。底盘100可以是圆形、规则的多边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此外,底盘100还可以是大体圆柱形,且底盘100内可以具有下端敞开的容纳腔,第一馈电件300和同轴电缆600的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可以与连接件400和底盘100中的每一个均相连。换言之,所述绝缘件可以与连接件400和底盘100中的每一个均接触。由此不仅可以降低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的加工难度,而且可以使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的结构更加稳固。
所述绝缘件可以是非金属垫片、绝缘漆层或塑料膜。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还可以包括金属环500,金属环500可以套设在多个辐射部220上,且金属环500可以与每个辐射部220间隔开。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通过添加金属环500,从而可以降低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和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之间的互耦,起到频率选择的作用,进一步改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不圆度和交叉极化(特别是在某些频点)。添加金属环500后,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不圆度小于2.5dB,交叉极化比大于15dB。
具体地,金属环500与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各个部件都不相连。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400可以包括倾斜部410、竖直部420和水平部430。倾斜部410的上端可以与辐射部220直接相连,竖直部420的上端可以与倾斜部410的下端相连,水平部430可以与竖直部420的下端相连,且水平部430可以与底盘100耦合相连。换言之,竖直部420可以沿竖直方向定向(延伸),水平部430可以沿水平方向定向(延伸)。由此连接件400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等优点。
倾斜部410、竖直部420和水平部430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片状,即倾斜部410、竖直部420和水平部430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板状。
倾斜部410的主表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其中,倾斜部410的主表面是指倾斜部410的面积最大的表面。竖直部420的主表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其中,竖直部420的主表面是指竖直部420的面积最大的表面。水平部430的主表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其中,水平部430的主表面是指水平部430的面积最大的表面。
连接件400可以是金属连接件,即连接件400可以由金属制成。有利地,倾斜部410、竖直部420和水平部430可以一体形成。
如图1-图4、图6和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馈电网络720还可以包括中心连接体722,每个馈线721的一端可以与中心连接体722相连,且每个馈线721可以向远离中心连接体722的方向延伸。由此可以使馈电网络720的结构更加合理,且可以降低馈电网络720的加工难度。
具体而言,中心连接体722可以是圆形,即中心连接体72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可以是圆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6和图7所示,每个印刷偶极子740包括左臂741和右臂742,左臂741和右臂742中的每一个可以与地板730相连。其中,左臂741与右臂742之间可以形成缝隙743,馈线721可以与左臂741和右臂742中的一个短路。由此可以使印刷偶极子740的结构更加合理。
有利地,如图6和图7所示,多个馈线721的末端可以一一对应地与多个印刷偶极子740短路。由此在将同轴电缆600接入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时,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同轴电缆600的外导体上的电流,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与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之间的极化隔离度。
具体而言,一个馈线721的末端可以与一个印刷偶极子740的左臂741和右臂742中的一个短路。
馈线721与印刷偶极子740的短路点可以邻近缝隙743。由此在将同轴电缆600接入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时,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同轴电缆600的外导体上的电流,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与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之间的极化隔离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馈线721可以是至少三个,印刷偶极子740可以是至少三个。
相邻两个馈线721之间的夹角可以彼此相等。换言之,相邻两个馈线721之间的夹角可以是预定角度。也就是说,多个馈线721可以沿中心连接体722的周向等间距地设置。由此可以使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和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向各个方向的辐射基本一样,更好地满足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和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的辐射不圆度要求,使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和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具有更好的全向辐射性能。
相邻两个印刷偶极子740之间的夹角可以彼此相等。换言之,相邻两个印刷偶极子740之间的夹角可以是预定角度。也就是说,多个印刷偶极子740可以沿地板730的周向等间距地设置。由此可以使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和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向各个方向的辐射基本一样,更好地满足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和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的辐射不圆度要求,使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和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具有更好的全向辐射性能。
具体地,馈线721可以是三个,印刷偶极子740可以是三个。此时,馈电网络720、地板730和印刷偶极子740可以构成一分三的微带功分器。相邻两个馈线721之间的夹角可以是一百二十度,相邻两个印刷偶极子740之间的夹角可以是一百二十度。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还可以包括金属件750,金属件750可以设在地板730的下表面上。通过在地板730的下表面上设置金属件750,从而可以改善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的圆度,降低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对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高频段的驻波比的影响。
有利地,金属件750可以是三角形,金属件750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换言之,金属件750在某一竖直平面上的投影可以是三角形。由此可以进一步改善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的圆度,进一步降低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对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的高频段的驻波比的影响。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还可以包括多个耦合枝节800,每个耦合枝节800的一端可以与地板730相连且每个耦合枝节800可以向远离地板730的方向延伸。其中,每个耦合枝节800可以位于相邻两个印刷偶极子740之间,每个印刷偶极子740可以位于相邻两个耦合枝节800之间。通过设置多个耦合枝节800,可以调节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和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的隔离度和方向图的圆度。
有利地,每个耦合枝节800可以是金属件,即每个耦合枝节800可以由金属制成。每个耦合枝节800可以是条状。
如图3和图8所示,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还可以包括支撑架900,支撑架900可以设在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上,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可以支撑在支撑架900上。通过在垂直极化全向天线10上设置支撑架900且将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支撑在支撑架900上,从而可以使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安装的更加牢固,进而可以使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1的结构更加稳固。
具体而言,支撑架900可以设在多个辐射部220上。支撑架900上可以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支撑架900的安装孔910,同轴电缆600可以穿过安装孔910。由此可以更加稳固地安装同轴电缆600,且可以约束同轴电缆600的走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
单极子,所述单极子包括中心部和多个辐射部,所述中心部设在所述底盘上,每个所述辐射部的内端与所述中心部相连且每个所述辐射部向远离所述中心部的方向延伸,其中多个所述辐射部的内端彼此间隔开,多个所述辐射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第一馈电件,所述第一馈电件与所述底盘和所述中心部相连;
多个连接件,多个所述连接件分别对应地与多个所述辐射部相连,每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盘相连;和
同轴电缆,所述同轴电缆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件包括外导体和内导体,所述第一馈电件的内导体设在所述第一馈电件的外导体内,所述第一馈电件的外导体与所述底盘相连,所述第一馈电件的内导体穿过所述底盘且与所述中心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辐射部直接相连且与所述底盘耦合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设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盘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环,所述金属环套设在多个所述辐射部上且与每个所述辐射部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辐射部的内端与所述中心部的中心轴线在所述中心部的径向上间隔预定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辐射部为板状,每个所述辐射部沿竖直方向定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的第二部分连接在所述底盘、多个所述连接件中的一个以及多个所述辐射部中的一个上,所述同轴电缆穿过所述底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件的内导体穿过所述底盘的中部,所述同轴电缆穿过所述底盘的中部。
10.一种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垂直极化全向天线,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以及
水平极化全向天线,所述水平极化全向天线包括:
介质板;
馈电网络,所述馈电网络位于所述介质板的上方,所述馈电网络包括多个馈线;
地板,所述地板位于所述介质板的下方,其中所述同轴电缆包括外导体和内导体,所述同轴电缆的内导体设在所述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内,所述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与所述地板相连,所述同轴电缆的内导体穿过所述介质板且与所述馈电网络相连;和
多个印刷偶极子,多个所述印刷偶极子位于所述介质板的下方,每个所述印刷偶极子与所述地板相连且每个所述印刷偶极子具有缝隙,其中多个所述馈线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缝隙耦合连接,多个所述馈线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印刷偶极子短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网络还包括中心连接体,每个所述馈线的一端与所述中心连接体相连且每个所述馈线向远离所述中心连接体的方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印刷偶极子包括左臂和右臂,所述左臂和所述右臂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地板相连,其中所述左臂与所述右臂之间形成所述缝隙,所述馈线与所述左臂和所述右臂中的一个短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馈线的末端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印刷偶极子短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与所述印刷偶极子的短路点邻近所述缝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为至少三个,所述印刷偶极子为至少三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件,所述金属件设在所述地板的下表面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件为三角形,所述金属件沿竖直方向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耦合枝节,每个所述耦合枝节的一端与所述地板相连且每个所述耦合枝节向远离所述地板的方向延伸,其中每个所述耦合枝节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印刷偶极子之间,每个所述印刷偶极子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耦合枝节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在所述垂直极化全向天线上,所述水平极化全向天线支撑在所述支撑架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支撑架的安装孔,所述同轴电缆穿过所述安装孔。
CN201410027371.9A 2014-01-21 2014-01-21 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和具有其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Active CN103811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27371.9A CN103811857B (zh) 2014-01-21 2014-01-21 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和具有其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PCT/CN2015/071140 WO2015109995A1 (en) 2014-01-21 2015-01-20 Vertically polarized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and 4g dual polarized omni-directional ceiling antenna hav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27371.9A CN103811857B (zh) 2014-01-21 2014-01-21 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和具有其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1857A true CN103811857A (zh) 2014-05-21
CN103811857B CN103811857B (zh) 2017-01-11

Family

ID=50708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27371.9A Active CN103811857B (zh) 2014-01-21 2014-01-21 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和具有其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11857B (zh)
WO (1) WO2015109995A1 (zh)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0209A (zh) * 2014-09-05 2015-01-21 江苏省东方世纪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
CN104319475A (zh) * 2014-11-11 2015-01-28 苏州市天烨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共地纹边水平极化宽带全向天线阵及其调整方法
WO2015109996A1 (en) * 2014-01-21 2015-07-30 Supeq(Nanj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Horizontally polarized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WO2015109995A1 (en) * 2014-01-21 2015-07-30 Supeq(Nanj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Vertically polarized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and 4g dual polarized omni-directional ceiling antenna having the same
CN104901024A (zh) * 2015-03-25 2015-09-09 康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应用于wifi中的多模式锥形天线系统
CN105871437A (zh) * 2016-04-26 2016-08-17 深圳前海智讯中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系统
CN106450797A (zh) * 2015-08-06 2017-02-22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
CN106688141A (zh) * 2014-08-22 2017-05-17 株式会社Kmw 移动通信服务用全向天线
CN108075217A (zh) * 2018-01-19 2018-05-25 武汉波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全向天线
CN108461930A (zh) * 2018-04-02 2018-08-28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化全向天线
CN108598673A (zh) * 2018-03-08 2018-09-28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超宽带水平极化全向天线以及构建方法
CN108832270A (zh) * 2018-05-08 2018-11-16 深圳市通用测试系统有限公司 双频双极化全向天线
CN109301488A (zh) * 2018-09-06 2019-02-01 深圳大学 一种应用于室内分布系统的全向双宽频双极化天线
CN110635245A (zh) * 2018-06-25 2019-12-31 Pc-Tel公司 双天线支撑与隔离增强器
CN111722039A (zh) * 2020-06-23 2020-09-29 湖南大学 一种计算屏蔽腔内线缆对微带天线耦合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12072287A (zh) * 2020-09-03 2020-12-11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化天线模块
WO2020249078A1 (zh) * 2019-06-14 2020-12-1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全向室分mimo天线
CN112635970A (zh) * 2020-12-02 2021-04-09 北京安石科技有限公司 炮弹导引头定位天线及定位方法
CN112821068A (zh) * 2020-12-31 2021-05-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模组和客户前置设备
CN112909582A (zh) * 2021-01-21 2021-06-04 杭州永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一种用于终端通信测试的宽带正交双极化全向天线及方法
CN113156222A (zh) * 2021-04-21 2021-07-23 山东大学 一种vhf观测系统、阵列单机系统及方法
CN114122684A (zh) * 2020-08-30 2022-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和无线设备
CN114256601A (zh) * 2020-09-19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91244A1 (ko) * 2018-10-29 2020-05-07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무지향성 안테나 장치
CN110011037B (zh) * 2019-04-12 2024-01-30 深圳市安拓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及其双极化全向天线
CN113708068B (zh) * 2020-05-20 2023-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及通信设备
CN113708067B (zh) * 2020-05-20 2023-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及通信设备
CN114512814B (zh) * 2022-01-13 2024-04-12 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谐振模式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
CN114336033B (zh) * 2022-01-24 2023-07-04 南通大学 一种超宽带叶片状垂直极化全向天线
CN116914427B (zh) * 2023-08-07 2024-03-15 中天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室分系统的超宽带低剖面垂直极化全向天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48228A (en) * 1965-08-02 1967-10-17 Raytheon Co Circular dipole antenna array
JPH11261335A (ja) * 1998-03-10 1999-09-24 Denki Kogyo Co Ltd 偏波ダイバーシチアンテナ装置
CN2836260Y (zh) * 2005-08-05 2006-11-08 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增益水平极化全向阵列天线
CN102110875A (zh) * 2010-12-21 2011-06-29 东莞市晖速天线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及其宽频双极化振子
CN102117973A (zh) * 2010-12-30 2011-07-06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化室内分布天线
CN103414012A (zh) * 2013-08-05 2013-11-27 珠海德百祺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
CN203339291U (zh) * 2013-05-31 2013-12-11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宽频带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11867B4 (de) * 2010-03-18 2011-12-22 Kathrein-Werke Kg Breitbandige omnidirektionale Antenne
CN103414011A (zh) * 2013-08-05 2013-11-27 珠海德百祺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
CN203367471U (zh) * 2013-08-05 2013-12-25 珠海德百祺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
CN203351739U (zh) * 2013-08-05 2013-12-18 珠海德百祺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
CN103811857B (zh) * 2014-01-21 2017-01-11 盛宇百祺(南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和具有其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48228A (en) * 1965-08-02 1967-10-17 Raytheon Co Circular dipole antenna array
JPH11261335A (ja) * 1998-03-10 1999-09-24 Denki Kogyo Co Ltd 偏波ダイバーシチアンテナ装置
CN2836260Y (zh) * 2005-08-05 2006-11-08 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增益水平极化全向阵列天线
CN102110875A (zh) * 2010-12-21 2011-06-29 东莞市晖速天线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及其宽频双极化振子
CN102117973A (zh) * 2010-12-30 2011-07-06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化室内分布天线
CN203339291U (zh) * 2013-05-31 2013-12-11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宽频带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103414012A (zh) * 2013-08-05 2013-11-27 珠海德百祺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婷婷: "微带偶极子天线特性的研究", 《空间电子技术》 *

Cited B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09996A1 (en) * 2014-01-21 2015-07-30 Supeq(Nanj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Horizontally polarized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WO2015109995A1 (en) * 2014-01-21 2015-07-30 Supeq(Nanj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Vertically polarized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and 4g dual polarized omni-directional ceiling antenna having the same
CN106688141A (zh) * 2014-08-22 2017-05-17 株式会社Kmw 移动通信服务用全向天线
CN106688141B (zh) * 2014-08-22 2021-07-20 株式会社Kmw 移动通信服务用全向天线
CN104300209A (zh) * 2014-09-05 2015-01-21 江苏省东方世纪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
CN104300209B (zh) * 2014-09-05 2021-09-07 江苏省东方世纪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
CN104319475A (zh) * 2014-11-11 2015-01-28 苏州市天烨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共地纹边水平极化宽带全向天线阵及其调整方法
CN104901024A (zh) * 2015-03-25 2015-09-09 康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应用于wifi中的多模式锥形天线系统
CN104901024B (zh) * 2015-03-25 2017-11-07 康凯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wifi中的多模式锥形天线系统
CN106450797A (zh) * 2015-08-06 2017-02-22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
CN105871437A (zh) * 2016-04-26 2016-08-17 深圳前海智讯中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系统
CN105871437B (zh) * 2016-04-26 2019-07-05 深圳前海智讯中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波束选择智能天线通信系统
CN108075217A (zh) * 2018-01-19 2018-05-25 武汉波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全向天线
CN108075217B (zh) * 2018-01-19 2024-04-09 武汉波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全向天线
CN108598673A (zh) * 2018-03-08 2018-09-28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超宽带水平极化全向天线以及构建方法
CN108598673B (zh) * 2018-03-08 2023-08-08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超宽带水平极化全向天线以及构建方法
CN108461930A (zh) * 2018-04-02 2018-08-28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化全向天线
CN108461930B (zh) * 2018-04-02 2024-04-09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化全向天线
CN108832270A (zh) * 2018-05-08 2018-11-16 深圳市通用测试系统有限公司 双频双极化全向天线
CN110635245A (zh) * 2018-06-25 2019-12-31 Pc-Tel公司 双天线支撑与隔离增强器
CN110635245B (zh) * 2018-06-25 2024-01-23 Pctel公司 双天线支撑与隔离增强器
CN109301488B (zh) * 2018-09-06 2021-03-02 深圳大学 一种应用于室内分布系统的全向双宽频双极化天线
CN109301488A (zh) * 2018-09-06 2019-02-01 深圳大学 一种应用于室内分布系统的全向双宽频双极化天线
WO2020249078A1 (zh) * 2019-06-14 2020-12-1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全向室分mimo天线
CN111722039A (zh) * 2020-06-23 2020-09-29 湖南大学 一种计算屏蔽腔内线缆对微带天线耦合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14122684A (zh) * 2020-08-30 2022-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和无线设备
WO2022042648A1 (zh) * 2020-08-30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和无线设备
CN112072287A (zh) * 2020-09-03 2020-12-11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化天线模块
CN112072287B (zh) * 2020-09-03 2022-09-27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化天线模块
CN114256601A (zh) * 2020-09-19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635970B (zh) * 2020-12-02 2022-12-16 北京安石科技有限公司 炮弹导引头定位天线及定位方法
CN112635970A (zh) * 2020-12-02 2021-04-09 北京安石科技有限公司 炮弹导引头定位天线及定位方法
CN112821068A (zh) * 2020-12-31 2021-05-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模组和客户前置设备
CN112821068B (zh) * 2020-12-31 2023-08-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模组和客户前置设备
CN112909582B (zh) * 2021-01-21 2023-06-20 杭州永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一种用于终端通信测试的宽带正交双极化全向天线及方法
CN112909582A (zh) * 2021-01-21 2021-06-04 杭州永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一种用于终端通信测试的宽带正交双极化全向天线及方法
CN113156222A (zh) * 2021-04-21 2021-07-23 山东大学 一种vhf观测系统、阵列单机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09995A1 (en) 2015-07-30
CN103811857B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1857A (zh) 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和具有其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103811861A (zh) 水平极化全向天线
CN204216207U (zh) 天线
CN104300209B (zh) 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
KR101194370B1 (ko) 전방향성 코니컬 빔 패턴을 갖는 듀얼편파 안테나
US20140266959A1 (en) Patch antenna
JP6505876B2 (ja) 放射装置
CN102971910B (zh) 天线单元和天线
CN204011731U (zh) 复合介质微带天线
CN102157783A (zh) 双极化宽频辐射单元及阵列天线
CN203826542U (zh) 一种宽带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天线
WO2016034025A1 (zh) 垂直极化全向天线
WO2016127893A1 (zh) 辐射单元及双极化天线
CN103036009A (zh) 不对称结构的双极化宽频辐射单元及阵列天线
CN104821427A (zh) 间接耦合天线单元
CN109066051B (zh) 超宽带高增益双极化全波振子天线
CN104092008A (zh) 天线单元和天线
CN203367471U (zh) 天线
CN103311675A (zh) 一种宽频双极化天线单元及宽频天线
CN101938036A (zh) 一种低剖面宽频全向吸顶天线
CN203351739U (zh) 天线
CN103414012A (zh) 天线
CN113851826A (zh) 一种单极化低不圆度的室内分布天线
CN204118242U (zh) 宽带双极化辐射单元及阵列天线
CN205543195U (zh) 射灯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27

Address after: Room 101-109, Building 21, Creative Valley, 1889 Huandao East Road, Hengqin New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eader Technology (Hengqin) Co.,Ltd.

Address before: Shuige road Jiangning Development Zone in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No. 30 211100

Patentee before: SUPEQ(NANJ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