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3241A - 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03241A CN103803241A CN201210440220.7A CN201210440220A CN103803241A CN 103803241 A CN103803241 A CN 103803241A CN 201210440220 A CN201210440220 A CN 201210440220A CN 103803241 A CN103803241 A CN 1038032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vot
- conveyer
- transmission parts
- wheel
- connect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 Discharge Of Articles From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送装置,其包括机架、均安装于机架上的驱动件与传送件、以及多个承载机构。传送件可在驱动件的作用下相对于机架循环运动。每个承载机构包括与传送件枢接的承载件,每个承载件可在驱动件的作用下随传送件一同移动,以实现多个承载机构的循环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载具作为一种用于承载与传送物料或产品的重要的承载装置。为了实现物料与产品的快速流通与转移,在生产过程中,产线上一般需要多个载具进行往复流转使用。但是,由于各个工站的操作工时不统一,当一个工站的载具使用完毕后往往会滞留或堆积于当前工站上而得不到循环使用,以致出现载具回收因难、产品流通混乱等现象。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物料流通更加有序的传送装置。
一种传送装置,其包括机架、均安装于机架上的驱动件与传送件、以及多个承载机构。传送件可在驱动件的作用下相对于机架循环运动。每个承载机构包括与传送件枢接的承载件,每个承载件可在驱动件的作用下随传送件一同移动,以实现多个承载机构的循环使用。
本发明运动传送装置使承载机构自动回收并循环使用,从而避免物料或产品的堆积,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传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传送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传送装置中承载机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所示承载机构中承载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承载机构中滑槽长度的计算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传送装置 | 100 |
机架 | 1 |
第一支撑部 | 10 |
支撑杆 | 101 |
第一支撑部 | 11 |
支脚 | 110 |
第一安装部 | 12 |
第一安装杆 | 121 |
第二安装部 | 13 |
第二安装杆 | 130 |
第三安装部 | 14 |
第三安装杆 | 141 |
第四安装杆 | 143 |
安装件 | 2 |
第一固定部 | 20 |
第二固定部 | 22 |
驱动件 | 3 |
第一传动机构 | 4 |
主动轮 | 41 |
第一同步轮 | 43 |
第二同步轮 | 45 |
第一转轴 | 47 |
第一传送带 | 48 |
第二传送带 | 49 |
第二传动机构 | 5 |
第三从动轮 | 50 |
第四从动轮 | 52 |
第二转轴 | 54 |
第三传动机构 | 6 |
第五从动轮 | 61 |
第六从动轮 | 63 |
第三转轴 | 65 |
传送件 | 7 |
第一传送链 | 70 |
第二传送链 | 72 |
水平段 | 74 |
弧形段 | 76 |
安装部 | 78 |
承载机构 | 8 |
承载件 | 81 |
第一表面 | 811 |
第二表面 | 812 |
第一连接部 | 820 |
穿孔 | 821 |
第二连接部 | 830 |
滑槽 | 831 |
第一端部 | 833、853 |
中间部 | 835、855 |
第二枢轴 | 85 |
张紧机构 | 9 |
固定件 | 90 |
调节件 | 92 |
弹性件 | 94 |
张紧轮 | 96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传送装置100的立体示意图。传送装置100包括机架1、以及均设置于机架1上的安装件2、驱动件3、第一传动机构4、第二传动机构5(如图2所示)、第三传动机构6、传送件7、若干承载机构8以及两个张紧机构9。驱动件3通过安装件2设置于机架1上。第一传动机构4连接于驱动件3与第二传动机构5之间,用以在驱动件3的作用下带动第二传动机构5运动。传送件7连接于第二传动机构5与第三传动机构6之间,以使第三传动机构6在第二传动机构5的作用下运动。若干承载机构8间隔设置于传送件7上并可随传送件7一同运动,以实现物料与产品的承载与传送。两个张紧机构9相对地设置于机架1上,用以调节传送件7的张紧力以确保每个承载机构8能随传送件7平稳移动。
请一并参考图2,机架1包括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11、第一安装部12、第二安装部13、以及第三安装部14。第一支撑部10包括两个支撑杆101。两个支撑杆101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二支撑部11包括若干支脚110。若干支脚110分别间隔且垂直地连接于两个支撑杆101上,用于支撑及固定第一支撑部10。
第一安装部12与第二安装部13分别设置于机架1相对的两端,且第一安装部12与第二安装部13所在平面均与第一支撑部所在平面平行。第一安装部12包括两个第一安装杆121。两个第一安装杆121沿平行于第一支撑杆101的方向分别连接于机架1一端的相邻两个支脚14之间。第二安装部13包括两个第二安装杆130。两个第二安装杆130沿平行于第一支撑杆101的方向分别连接于机架1上另一端的相邻两个支脚14之间。
第三安装部14设置于机架1上与第一安装部12相同的一端,且第三安装部14所在平面与第一安装部12所在平面平行。其中,第一安装部12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1与第一安装部12之间,从而使第一支撑部11、第一安装部12以及第三安装部14共同形成机架1的三层。第三安装部14包括两个第三安装杆141以及两个第四安装杆143。两个第三安装杆141沿平行于第一支撑杆101的方向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支脚14之间。两个第四支撑杆104沿垂直于两个第三支撑杆103的方向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三支撑杆103之间。
安装件2大体为L形板状,其包括第一固定部20及与第一固定部20连接的第二固定部22。驱动件3的一端设置于第二固定部22上并通过第一固定部20一同固定于第三安装部14上。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为伺服马达。第一传动机构4包括主动轮41、第一同步轮43、第二同步轮45、第一转轴47、第一传送带48以及第二传送带49。主动轮41与驱动件3连接并可在驱动件3的作用下转动。第一同步轮43通过第一转轴47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第一同步轮43通过第一传送带48与主动轮41连接,且第一同步轮43还通过第二传送带49与第二同步轮45连接,以实现主动轮41、第一同步轮43以及第二同步轮45的同步旋转。
第二传动机构5与第三传动机构6的结构基本相同。第二传动机构5设置于第一安装部12靠近第一传动机构4的一端,其包括第三从动轮50、第四从动轮52以及第二转轴54。第三从动轮50与第四从动轮52分别设置于第二转轴54的两端且通过第二转轴54与第二同步轮45同轴连接,以实现第二同步轮45、第三从动轮50以及第四从动轮52的同步旋转。第三传动机构6设置于第一安装部12上与第二传动机构5相对的另一端,其包括第五从动轮61、第六从动轮63以及第三转轴65。第五从动轮61与第六从动轮63分别设置于第三转轴65相对的两端,以实现两者的同步旋转。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从动轮50、第四从动轮52、第五从动轮61以及第六从动轮63均为齿轮。
传送件7包括第一传送链70及第二传送链72。第一传送链70连接于第三从动轮50与第五从动轮61之间,且与第三从动轮50及第五从动轮61均以啮合方式结合。第二传送链72连接于第四从动轮52与第六从动轮63之间,且与第四从动轮52与第六从动轮63均以啮合方式结合。
第一传送链70与第二传送链72的结构基本相同。第一传送链70与第二传送链72上均包括两段水平段74、两段弧形段76以及若干安装部78。其中,第一传送链70的两段水平段74指第一传送链70连接于第三从动轮50与第五从动轮61之间且与第一安装部11平行的部分。第一传送链70的两段弧形段76指第一传送链70分别与第三从动轮50及第五从动轮61啮合的部分。第二传送链72的两段水平段74指第二传送链72连接于第四从动轮52与第六从动轮63之间且与第一安装部11平行的部分。第二传送链72的两段弧形段76指第二传送链72分别与第四从动轮52与第六从动轮63啮合的部分。若干安装部78均大体呈板状,其相互间隔设置于每个第一传送链70与第二传送链72的两侧。若干安装部78中每两个安装部78沿垂直于第一传送链70或第二传送链72方向相对称的设置。
每个承载机构8包括承载件81、第一枢轴83以及第二枢轴85。其中,第一枢轴83及第二枢轴85均与承载件81一一对应。下面以其中一个承载件81为例详细说明其与第一枢轴83与第二枢轴85之间连接关系以及与传送件7的配合。
请一并参考图3,承载件81大体呈方形板状,其包括第一表面811、与第一表面811相背的第二表面812、两个第一连接部820以及两个第二连接部830。两个第一连接部820沿垂直于传送件7的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二表面812上。每个第一连接部820上均设置有圆形穿孔821。两个第二连接部830沿垂直于传送件7的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二表面812上。两个第二连接部830之间的连线与两个第一连接部820之间的连线平行,且四者共同形成一个长方形状。每个第二连接部830上设置有滑槽831。滑槽831大体呈长条状,其沿平行于传送件7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穿孔821为圆形状,滑槽831为长孔状。
第一枢轴83大体呈杆状,其包括两个第一端部833及连接于两个第一端部833之间的中间部835。其中,两个第一端部833的截面为半圆形状。中间部835的截面为圆形,其尺寸大致与穿孔821的尺寸相适配。第二枢轴85的结构与第一枢轴83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包括两个第一端部853及连接于两个第一端部853之间的中间部855。其中,两个第一端部853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状。中间部855的截面为圆形,用以与滑槽831配合。
每个张紧机构9包括固定件90、调节件92、弹性件94以及张紧轮96。固定件90大体呈板状,其通过若干锁固件(图未示)固定于支脚110上。调节件92大体呈板状,其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件90上,并可沿平行于支撑杆101相对于固定件90转动以调整调节件92相对于支脚110的角度。张紧轮96连接调节件92的另一端,并可随调节件92相对于固定件90转动。弹性件94连接于固定件90与调节件92连接的另一端及张紧轮96之间。弹性件94与固定件90、调节件92共同位于垂直于支撑杆101的平面内,用以与调节件92一同调节传送件7的张力。张紧轮96与对应的第一传送链70及第二传送链72均以啮合的方式配合。
再如图1所示,组装时,驱动件3通过安装件2固定于第三安装部13上。第一传动机构4与第二传动机构5均设置于第二安装部12上。第一传送带48连接于主动轮41与第一同步轮43之间。第二传送带49连接于第一同步轮43与第二同步轮45之间。第一传送链70以啮合的方式连接于第三从动轮50与第五从动轮61之间。第二传送链72以啮合的方式连接于第四从动轮52与第六从动轮63之间。每个第一枢轴83与每个第二枢轴85分别对应的穿设于第一连接部820与第二连接部830内,并使每个第一枢轴83的中间部835穿设于穿孔821内,每个第二枢轴85的中间部835收容于滑槽831内。两个张紧机构9分别设置于机架1相对的两侧。每个张紧轮96以啮合的方式与对应的第一传送链70及第二传送链72配合。同时,每个承载件81通过第一与第二枢轴84、85的第一端部833、851对应固定于第一、第二传送链70、72的安装部78上,以使若干承载机构8随传送件7一同运动。
在使用时,若干承载机构8随着传送件7沿水平段74移动并经弧形段76由与第一安装部11平行的一个第一方向转向一个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继续移动,从而实现若干承载机构8的循环使用。下面以若干承载机构8中的一个承载机构8为例详细说明承载机构8由传送件7的水平段沿第一方向运动并沿第二方向转向弧形段时的变化。
当承载机构8沿第一传送链70与第二传送链72的水平段74沿第一方向运动并沿第二方向转向弧形段76时,承载机构8上的第一连接部820先进行弧形段76时,第一枢轴83相对于第一连接部820转动,以实现承载机构8角度的调整。此时,第一连接部820与第二连接部830相对于第一传送链70与第二传送链72之间的距离将会增大,从而使第二枢轴85将相对于滑槽831转动并同时沿该弧形段76的切线方向滑动,从而有效防止承载机构8在第一传送链70与第二传送链72转动时出现卡死与不流畅的现象。另外,通过调整调节件92与固定件90之间的角度以调节每个张紧轮96与对应的第一传送链70及第二传送链72之间的配合力度,从而调节第一传送链70与第二传送链72的张紧力,以使传送件7更平稳的运动。
请参考图4,关于滑槽831长度的计算下面以承载机构8上与第一传送链70配合的第一连接部820、第二连接部830、与第一连接部820配合的第一枢轴83以及与第二连接部830配合的第二枢轴85为例进行以下说明。
由于第一枢轴83与第二枢轴85均分别与对应安装部78相互固定,则第一枢轴83与第二枢轴85之间第一传送链70的链节数为n。当第一传送链70每节的链节长度为m时,第一枢轴83与第二枢轴85沿水平段74移动时,两者之间的间距D则为n与m之积。
当第一枢轴83与第二枢轴85同时进入弧形段76时,第一枢轴83及第二枢轴85分别与第三从动轮50转动的轴心连线的夹角为A,当第三从动轮50的齿数为b时,夹角A为:
。
当第三从动轮50转动的轴心与第一枢轴83或第二枢轴85之间的半径为R时,第一枢轴83与第二枢轴85之间的间距S为:
由此可知,滑槽831的长度L为: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槽831的实际长度可在理论长度L的基础上预留一定空间,例如5mm,以更好的保证承载机构8运动的流畅性。
本发明中,传送装置100实现了承载机构8的自动回收并循环使用,以避免物料或载具的堆积。同时,第二连接部830上设置沿承载机构8运动切线方向延伸的滑槽,从而使承载机构8由传送件7的平移段进入弧形段时保持稳定且流畅的运动。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传送装置,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上的驱动件以及传送件,该传送件可在驱动件的作用下循环运动,其特征在于:该传送装置包括多个承载机构,每个承载机构包括与传送件枢接的承载件;每个承载件通过第一枢轴及第二枢轴与传送件连接,以使每个承载件可在驱动件的作用下随传送件一同移动并实现多个承载机构的循环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承载机构包括第一枢轴与第二枢轴,每个承载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一枢轴与传送件连接,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枢轴与传送件连接;当每个承载机构随传送件从第一方向转向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时,该第一枢轴相对于第一连接部转动,该第二枢轴相对于第二连接部滑动以调整第一枢轴与第二枢轴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送件包括水平段及与水平段呈一定角度连接的弧形段,当每个承载机构随传送件由水平段转向弧形段时,该第一枢轴相对于第一连接部转动,该第二枢轴相对于第二连接部转动且沿该弧形段的切线方向滑动,以调整第一枢轴与第二枢轴之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包括穿孔,该第一枢轴转动地设置于该穿孔内;该第二连接部包括滑槽,该滑槽沿传送件弧形段的切向方向延伸以为第二枢轴滑动时提供让位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槽为长孔状,该穿孔为圆形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与第二枢轴均包括第一端部及与第一端部连接的中间部;该第一枢轴的中间部收容于该穿孔内,该第二枢轴的中间部收容于该滑槽内;该传送件包括安装部,该第一端部固定于该安装部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送装置包括张紧机构,该张紧机构设置于机架与传送件之间,用以调节传送件的张紧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张紧机构包括固定件、调节件、弹性件以及张紧轮;该固定件设置于该机架上,该张紧轮以啮合的方式与传送件配合,该调节件与该弹性件均设置于该固定件与张紧轮之间,用以调节传送件的张力。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动机构,该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与主动轮、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第一传送带以及第二传送带;该主动轮与驱动件同轴连接,该第一传送带连接于该主动轮与第一同步轮之间;该第二传送带连接于该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送装置包括第二传动机构及第三传动机构,该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三从动轮、第四从动轮以及第二转轴;该第三从动轮与第四从动轮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同步轮同轴连接;第三传动机构包括第五从动轮、第六从动轮以及第三转轴;该第五从动轮与第六从动轮通过第三转轴同轴连接;该传送件连接于该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三传动机构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40220.7A CN103803241A (zh) | 2012-11-07 | 2012-11-07 | 传送装置 |
TW101141943A TW201418123A (zh) | 2012-11-07 | 2012-11-09 | 傳送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40220.7A CN103803241A (zh) | 2012-11-07 | 2012-11-07 | 传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03241A true CN103803241A (zh) | 2014-05-21 |
Family
ID=50700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40220.7A Withdrawn CN103803241A (zh) | 2012-11-07 | 2012-11-07 | 传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03241A (zh) |
TW (1) | TW201418123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00542A (zh) * | 2014-11-10 | 2015-03-11 | 苏州互强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工装板同步装置 |
CN104609131A (zh) * | 2014-12-17 | 2015-05-13 | 苏州互强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伺服同步传输线 |
CN109434037A (zh) * | 2018-12-06 | 2019-03-08 | 攀枝花伦奇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沙模检修的穿梭工作台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0930A (zh) * | 2014-09-18 | 2015-01-07 | 安徽永成电子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装箱机用高速推袋输送机用推袋驱动机构 |
CN104229205A (zh) * | 2014-09-18 | 2014-12-24 | 安徽永成电子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装箱机用高速推袋输送机 |
-
2012
- 2012-11-07 CN CN201210440220.7A patent/CN103803241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11-09 TW TW101141943A patent/TW201418123A/zh unknow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00542A (zh) * | 2014-11-10 | 2015-03-11 | 苏州互强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工装板同步装置 |
CN104609131A (zh) * | 2014-12-17 | 2015-05-13 | 苏州互强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伺服同步传输线 |
CN109434037A (zh) * | 2018-12-06 | 2019-03-08 | 攀枝花伦奇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沙模检修的穿梭工作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8123A (zh) | 2014-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03241A (zh) | 传送装置 | |
CN203359419U (zh) | 用于产品位置状态旋转变角的流转轨道装置 | |
CN107651374B (zh) | 一种伸缩式皮带传输机 | |
CN202296117U (zh) | 可调节宽度的输送装置 | |
CN105360267A (zh) | 一种全自动穿串机 | |
CN106416451B (zh) | 基板搬运装置及构成为包含该基板搬运装置的对基板作业系统 | |
CN202464185U (zh) | 包装机之分瓶输送带宽度调节机构 | |
CN104517879A (zh) | 手指间距可调的搬运机械手及其晶圆搬运装置 | |
CN203255625U (zh) | 一种皮带防跑偏装置 | |
CN105501897A (zh) | 一种自动输送机构 | |
CN103274208B (zh) | 一种实现柔性产品翻转换向的二维双向传输机 | |
JP2012051730A (ja) | 振り分け装置 | |
CN203294656U (zh) | 一种滚棒式套圈移送料装置 | |
CN103158901B (zh) | 封箱机 | |
CN202880298U (zh) | 导引支撑件及具有该导引支撑件的输送带装置 | |
CN202389914U (zh) | 大槽角调心托辊 | |
CN208843253U (zh) | 一种移送装置 | |
CN202297083U (zh) | 缓冲平台 | |
CN102774628A (zh) | 可双向运料的组合型带式输送机 | |
JP5725938B2 (ja) | 搬送装置 | |
CN102730395B (zh) | 奶嘴自动整理机 | |
CN105645025A (zh) | 一种组合式眼镜式输送网 | |
CN204916940U (zh) | 多平面输送链及输送装置 | |
CN203889606U (zh) | 一种缓冲塔 | |
CN109335519A (zh) | 步进式送料装置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4 |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