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7449A - 光学透明电极 - Google Patents

光学透明电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7449A
CN103797449A CN201280037890.2A CN201280037890A CN103797449A CN 103797449 A CN103797449 A CN 103797449A CN 201280037890 A CN201280037890 A CN 201280037890A CN 103797449 A CN103797449 A CN 1037974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connecting portion
electrode pattern
broken string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78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7449B (zh
Inventor
吉城武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662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0947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476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4141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97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7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4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4Optical details, e.g. printed circuits comprising integral optica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5Via connections; Lands around holes or via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极图案的可见性低的光学透明电极。所述光学透明电极由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叠置制作而成,所述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在光学透明基材的一面上具有:由网状导电部形成的大格子11;与相邻的大格子11电连接的连接部12,所述连接部12至少具有1个连接格子16。将所述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以使各自的连接部12的中心大体一致的方式进行叠置,且至少一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具有断线格子31,所述断线格子31在对应于所述叠置制作时的光学透明电极的连接部12内及/或大格子11和连接部12周围部分的位置上,细线的一部分断线而失去电导性。

Description

光学透明电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用的光学透明电极,特别地,本发明涉及能够良好地适用于投射电容式触摸屏的光学透明电极。
背景技术
在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办公自动化(OA)设备、医疗设备或汽车导航系统等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触摸屏作为上述设备的显示器和输入手段。
根据位置检测的方式,触摸屏有光学式、超声波式、电容式、电阻膜式等。电阻膜式触摸屏具有如下结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和带有透明导体层的玻璃隔着垫片相对设置,电流流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测定带有透明导体层的玻璃处的电压。另一方面,电容式触摸屏以光学透明基材上具有透明导体层作为基本结构,其特征在于没有可移动部件,由于所述电容式触摸屏具有高耐用性和高透光率,因而适用于例如车载用途等。
作为触摸屏用途的透明电极(光学透明导电材料),一般使用在光学透明基材上形成由ITO构成的光学透明导电膜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但是,ITO导电膜的折光率大、光的表面反射大,导致总透光率低的问题;另外,由于ITO导电膜的柔性低,在弯曲时会产生龟裂,导致电阻升高的问题。
作为取代ITO的具有光学透明导电膜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等公开了一种形成导电性图案的半添加法,所述方法在基板上形成薄的催化剂层,在所述催化剂层上形成抗蚀图案后,利用电镀法在抗蚀开口部层叠金属层,最后通过除去抗蚀层和由该抗蚀层保护的底层金属,形成导电性图案。
此外,近年来,提出使用银盐扩散转印法的方法,所述方法使用银盐照相感光材料作为导电性材料前体。例如,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5等公开了一种形成金属银图案的技术,该技术在导电性材料前体上,使可溶性银盐形成剂和还原剂在碱性溶液中相互作用,形成金属银图案,其中,所述导电性材料前体在光学透明基材上至少依次具有物理显影核层和卤化银乳剂层。通过上述方式得到的图案可再现均一的线宽,此外,银是导电性最高的金属,与其他方式相比,可以通过较细的线宽得到高导电性,因此,可以得到总透光率高且电阻低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此外,进一步地,与ITO导电膜相比,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具有柔性高、耐弯性强的优点。
采用投射电容式触摸屏,将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以贴合的方式制造触摸传感器,其中,所述光学透明导电材料采用多个电极在同一平面上形成图案。由于触摸屏通常是操作者凝视画面操作,如果存在总透光率不同的部位,会出现电极图案映射到眼睛(可见性高)的问题。电容式触摸屏将横向排列电极的光学透明材料和纵向排列电极的光学透明电极叠置使用,因此,无论如何都会发生上下电极的叠置,叠置部分的总透光率变低,存在电极图案映射到眼睛(可见性高)的问题。此外,在投射电容式触摸屏中,使用由比较大型的正方形或菱形等构成的主电极部分和与相邻主电极部分电连接的小面积的连接部交替重复的构造构成的电极,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叠置使得小面积的连接部叠置,一般会缩小总透光率不同的部位的面积,但是不能获得十分满意的效果,因而有待改善。
针对这些问题,例如,专利文献6和专利文献7等公开了中格子锯齿状排列的导电片,其中,所述中格子具有n倍于小格子的格子间距,所述小格子构成作为主电极的大格子。但是,使用这种技术的情况下,虽然可以改善上下电极间产生的叠置,但是在上下电极间的顶点部会产生不存在图案的小点,触摸屏的画面产生粗糙感,有待进一步改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7-2879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7-28795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3-7735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5-25016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7-188655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1-129501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1-1131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作为投射电容式触摸屏的光学透明电极的、电极图案的可见性低(触摸屏的使用者难以看到电极图案)的光学透明电极。
本发明的上述课题通过以下发明来实现:
(1)一种光学透明电极,所述光学透明电极由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叠置制作而成,所述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在光学透明基材的一面上具有:由网状导电部形成的大格子;至少具有1个连接格子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将相邻的大格子之间进行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以使各自连接部的中心大体一致的方式进行叠置,且至少一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具有断线格子,所述断线格子在对应于所述叠置制作时的光学透明电极的所述连接部内及/或所述大格子和所述连接部周围部分的位置上,细线的一部分断线而失去电导性。
(2)一种光学透明电极,所述光学透明电极在光学透明基材的两面上具有:由网状导电部形成的大格子;至少具有1个连接格子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将相邻的大格子之间进行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将一面具有的连接部的中心与另一面具有的连接部的中心以大体一致的方式进行设置,且至少一面上具有断线格子,所述断线格子在对应于所述连接部内及/或所述大格子和所述连接部周围部分的位置上,细线的一部分断线而失去电导性。
(3)如上述(1)记载的光学透明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各自具有的连接部的大小不同,并且所述大小不同的连接部的形状大体相似。
(4)如上述(2)记载的光学透明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明基材的一面与另一面具有的连接部的大小不同,并且所述大小不同的连接部的形状大体相似。
(5)如上述(1)或(2)记载的光学透明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由网状导电部形成的大格子和非导电部的开口率的差在1%以内,所述非导电部具有断线格子,所述断线格子中细线的一部分断线而失去电导性。
(6)如上述(1)或(2)记载的光学透明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格子由多个单位格子构成,所述单位格子的细线间距为所述断线格子的细线间距的80~120%。
通过本发明,可提供一种适于作为投射电容式触摸屏的光学透明电极的、电极图案的可见性低(触摸屏的使用者难以看到电极图案)的光学透明电极。
附图说明
【图1】图1(a)~(c)表示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叠置制作而成的本发明的光学透明电极所具有的重复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1(a)表示一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具有的大格子和连接部的重复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1(b)表示另一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具有的大格子和连接部的重复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1(c)为将具有图1(a)和图1(b)所示的电极图案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的连接部的中心以大体一致的方式叠置后的图。
【图2】图2(a)为将图1(a)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图;图2(b)为将图1(b)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图;图2(c)为将图2(a)和图2(b)的电极图案的连接部的中心以大体一致的方式叠置后的图;图2(d)为将多个单位格子放大后的图;图2(e)表示图2(a)的连接部的图;图2(f)表示图2(b)的连接部的图;图2(g)为将图1(c)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图。
【图3】图3(a)表示在图2(c)的电极图案中设置断线格子的一个实例的图;图3(b)表示在图2(a)的电极图案中设置断线格子的一个实例的图;图3(c)表示为了获得图3(a)的电极图案,由2个大格子组成的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3(d)表示在图2(a)的电极图案中设置断线格子的其他实例的图;图3(e)表示在图2(b)的电极图案中设置断线格子的一个实例的图;图3(f)表示为了获得图3(a)的电极图案,由2个大格子组成的电极图案的其他实例的图;图3(g)表示在图2(b)的电极图案中设置断线格子的其他实例的图。
图4表示将由断线格子构成的非导电部放大后的图。
【图5】图5(a)表示在图2(a)的电极图案处设置相邻格子的一个实例的图;图5(b)表示在图2(b)的电极图案处设置相邻格子的一个实例的图;图5(c)为将图5(a)和图5(b)的电极图案的连接部的中心以大体一致的方式叠置后的图;图5(d)表示将图5(a)的连接部取出并放大后的图。
【图6】图6(a)~(c)分别表示在图5(a)~(c)的电极图案处设置断线格子的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
【图7】图7(a)~(c)表示具有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的本发明的光学透明电极的3个不同实例的概略横截面图。
图8表示具有一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的本发明的光学透明电极的一个实例的概略横截面图。
图9表示实施例1的电极图案。图9(a)和图9(b)表示将大格子和连接部进行电连接的部分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9(c)和图9(d)表示大格子和连接部未进行电连接的部分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9(e)表示将大格子和连接部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放大后的图;图9(f)表示大格子和连接部未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放大后的图。
图10表示实施例2的电极图案。图10(a)和图10(b)表示将大格子和连接部进行电连接的部分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10(c)表示将大格子和连接部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
图11表示实施例3的电极图案。图11(a)和图11(b)表示将大格子和连接部进行电连接的部分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11(c)和图11(d)表示大格子和连接部未进行电连接的部分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11(e)表示将大格子和连接部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11(f)表示大格子和连接部未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
图12表示实施例4的电极图案。图12(a)和图12(b)表示将大格子和连接部进行电连接的部分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12(c)和图12(d)表示大格子和连接部未进行电连接的部分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12(e)表示将大格子和连接部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12(f)表示大格子和连接部未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
图13表示比较例1的电极图案。图13(a)和图13(b)表示将大格子和连接部进行电连接的部分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13(c)和图13(d)表示大格子和连接部未进行电连接的部分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13(e)表示大格子和连接部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13(f)表示大格子和连接部未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
图14表示比较例2的电极图案。图14(a)和图14(b)表示将大格子和连接部进行电连接的部分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14(c)和图14(d)表示大格子和连接部未进行电连接的部分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14(e)表示将大格子和连接部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14(f)表示大格子和连接部未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
图15为说明断线程度的图。图15(a)表示无断线部的网状电极图案的图;图15(b)~(d)表示断线程度不同的网状电极图案的其他实例的图。
图16为说明断线程度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光学透明电极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光学透明电极由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叠置制作而成,所述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在光学透明基材的一面上具有:由网状导电部形成的大格子;至少具有1个连接格子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将相邻的大格子之间进行电连接。
图1(a)~(c)表示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叠置制作而成的本发明的光学透明电极具有的重复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1(a)表示一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具有的大格子和连接部的重复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1(b)表示另一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具有的大格子和连接部的重复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图1(c)为将具有图1(a)和图1(b)所示的电极图案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的连接部的中心以大体一致的方式叠置后的图。
在图1(a)中,大格子11和连接部12被设置在光学透明基材1a上,由网状导电部形成的大格子11通过将大格子11之间进行电连接的连接部12纵向连接。另一方面,在图1(b)中,在光学透明基材1b上设置的由网状导电部形成的大格子11通过将大格子11之间进行电连接的连接部12横向连接。然后,本发明的光学透明电极通过将具有图1(a)的大格子11和连接部12的重复电极图案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3a与具有图1(b)的大格子11和连接部12的重复电极图案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3b分别按照电极图案方向垂直相交,使各自连接部的中心以大体一致的方式叠合,得到适用于投射电容式触摸屏的光学透明电极。图1(c)表示使光学透明导电材料3a与3b叠合后的状态的图。
在图2(a)、(b)中,大格子11是由多个单位格子20排列成网状而形成。作为单位格子20的形状,例如,可列举如下形状组合后的形状: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四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边形等(正)n边形;圆;椭圆;星形等。此外,列举单独重复上述形状或将2种以上的多种形状组合。将多个这样的单位格子20组合形成由网状导电部形成的大格子11。其中,作为单位格子20的形状,优选为正方形或菱形,此外,单位格子20优选为与大格子11的外圈部分的形状大致相似的形状。此外,如后所述,此处所述的大致相似的形状包括通过连接部12将大格子11之间进行电连接时,连接部12伸进大格子11的形态下,伴随着上述伸进,大格子11的外圈部分的形状没有变化的形状相似的情形。
单位格子20的细线宽度优选为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10μm。此外,单位格子20的细线间距优选为5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μm以下。进一步地,由单位格子20形成的大格子11的开口率优选为8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8~97%。对于单位格子20的细线宽度,例如,当单位格子为正方形时,单位格子20的细线宽度为构成所述单位格子20的正方形的边的宽度;对于单位格子20的细线间距,例如,当单位格子为正方形时,单位格子20的细线间距为相对的边与边之间的距离。大格子11的开口率是指:从总面积中除去细线部(参照图4的符号4)后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所述总面积为构成大格子的全部单位格子的总面积(包含细线部)。
本发明中的连接部12可以如图2(a)所示仅仅由连接格子16构成,也可以如图2(b)所示由连接格子16及其附属的相邻格子17构成。图2(e)是便于说明,仅将图2(a)的连接部12取出的图;图2(f)为仅将图2(b)的连接部12取出后的图。对于图2(e)所示的情况,连接部12仅由连接格子16构成,但在图2(f)中,连接部12由1个连接格子16和2个相邻格子17构成。本发明中,对于这样的与相邻的大格子11电连接的部分却不属于由单位格子20构成的大格子11的部分,全都属于连接部12。
接下来,对连接格子16进行说明。连接格子16的形状,例如,列举将下列形状组合后的形状: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四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边形等(正)n边形;圆形、椭圆、星形等。此外,列举单独重复上述形状或将2种以上的多种形状组合。其中,优选为正方形或菱形。进一步地,连接格子16的形状优选为与上述大格子11大致相似的形状。
本发明中,将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以使各自的连接部12的中心大体一致的方式进行叠置。图2(a)和图2(b)中,连接部的中心点15存在于通过连接部12电连接的相邻的2个大格子11和11的中心点连接线13上,且最优选为相邻2个大格子11和11的中心点14的中间位置。此外,连接部的中心点15也可偏离相邻2个大格子11和11的中心点14的中间位置,只要偏离的距离是构成大格子11的单位格子20的一边长度的20%以下的距离、优选为10%以下的距离。本发明中,将这样的状态记载为“大体一致”。
连接格子16的一边长度优选为构成大格子11的单位格子20的一边长度的n倍(n为整数)的95~105%的范围内。如图2(c)所示,当叠置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时,连接格子16的一边长度大于相邻的2个大格子11和11间的距离18、19时,例如图2(a)所示的情况,变为连接格子16伸进大格子11的形态,在相邻大格子11中,与伸进的连接格子16叠置的部分的单位格子被删去。另一方面,当连接格子16的一边长度为相邻的2个大格子11和11间的距离18、19以下时,例如图2(b)所示的情况,以与连接格子16连接的形式设置相邻格子17也是本发明优选的形态。优选相邻格子17为单位格子20的一边的m倍、另一边的n倍(m、n为整数,m和n相等、不相等均可)的形态。相邻格子17的一边长度优选为构成大格子11的单位格子20的一边长度的n倍(n为整数)的95~105%的范围内。如图2(b)所示,当连接格子16的一边长度为相邻的2个大格子11和11间的距离18、19以下时,变为相邻格子17伸进大格子11的形态,构成与相邻格子17叠置部分的大格子11的单位格子20被删去。连接格子16与相邻格子17的细线宽度优选为20μm以下、更优选为1~10μm、进一步优选为单位格子20的细线宽度的1~2倍。此外,只有连接格子16和相邻格子17的一边、或只有连接格子16和相邻格子17的一边的一部分,线宽可以变粗。
如上所述,图2(c)为将图2(a)和图2(b)的电极图案的连接部的中心以大体一致的方式叠置的图。来自图2(a)的连接格子16和来自图2(b)的连接格子16的中心点15以偏离形成大格子11的单位格子20的一边长度的20%以下、优选偏离10%以下这样大体一致的方式进行叠置。来自图2(a)的连接格子16和来自图2(b)的连接格子16的大小不同,但在本发明中,优选叠置的2个连接格子大小不同这样的情形。这样,可以使叠置的电极图案的可见性更低(触摸屏的使用者难以看到电极图案)。
如前所述,将具有图1(a)和图1(b)的电极图案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3a和3b的连接部12的中心以大体一致的方式叠置时的电极图案(图1(c)中,大格子11和连接部12周围的部分作为留白部分。图2(g)为将图1(c)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图,进一步地,图2(c)为将图2(g)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图(参照图2(c)和图2(g)的符号21))。当存在所述大格子11和连接部12周围的留白部分21时,所述留白部分的总透光率与大格子11的总透光率不同,因此容易引起注意,无法得到电极图案可见性低的光学透明电极。
图3(a)表示在图2(c)的电极图案中设置断线格子的一个实例的图,图3(b)和图3(d)表示在图2(a)的电极图案中设置断线格子的其他实例的图,图3(e)和图3(g)表示在图2(b)的电极图案中设置断线格子的其他实例的图。图4表示将由断线格子构成的非导电部放大后的图。
在本发明的光学透明电极中,多个单位格子20构成的大格子11和多个断线格子31构成的非导电部的开口率的差优选为1%以内,更优选为0.78%以内,特别优选为0.5%以内。本发明中的开口率如同国际公开文本[0018]段的定义,换言之,即无金属部的部分的面积相对于特定的部分(例如,多个单位格子20构成的大格子11或多个断线格子31构成的非导电部)的总面积的比。例如,为得到图3(a)的电极图案,将图3(b)和图3(c)的电极图案组合,图3(b)为由2个大格子11(导电部)和4个由多个断线格子31构成的部分(非导电部)形成的图案,图3(c)为由2个大格子11(导电部)形成的图案。可以按照国际公开文本[0018]段定义的方法求出由多个单位格子20构成的大格子11(导电部)的开口率。此外,可以按照下面的说明,求得由断线格子31构成的非导电部的开口率。
断线格子是指构成格子的细线断线的格子。在图4中,以与导电部相邻的方式,通过存在断线格子31而形成非导电部6,所述导电部中,构成单位格子20的细线部4是连续的,所述断线格子31由断线的细线部5构成。所述非导电部6的开口率是指:从所述非导电部6的面积中去除断线的细线部5后的部分的面积与包含断线的细线部5的非导电部6的面积的比值。
此外,与非导电部的开口率的差在1%以内的大格子11的面积之和占全部大格子11面积之和的80%以上,此外,优选地,与导电部的开口率的差在1%以内的非导电部的面积之和占全部非导电部的面积之和的80%以上。进一步地,更优选全部大格子11的开口率相等,且全部非导电部的开口率相等。但是,在计算上述开口率的过程中,忽略在电极图案中任意设置的徽标部分等。
大格子11和非导电部使用相同形状的单位格子,在非导电部设置断线格子31,断线格子由断线的细线部构成,因此,非导电部的开口率变高。为使大格子11和非导电部的开口率的差在1%以内,可采用减少非导电部的断线部的比例来抑制由断线部所致的开口部的面积率升高的方法;或者,采用改变大格子11和非导电部的单位格子20的形状,大格子11使用具有高开口率的单位格子20的图案来补偿由于使用断线格子31引起的开口率升高的方法等。
断线格子31(图3中用虚线表示)由线的一部分被电断开的细线部5构成,只要在大格子11之间、或者连接部12之间、或者大格子11和连接部12之间形成电断开这样的断线部,以何种方式形成断线部均可。断线程度与断线部的长度无关,得出分配到每个断线格子的断线部的个数的比例,将其作为断线程度。此外,对于断线部跨越多个断线格子的情况,断线部的个数通过除以共有这些断线部的断线格子的个数来计算。进一步地,当断线部未均等地分配到各个单位图形时,将含有断线部的单位图形的最小重复单元的平均断线程度作为非导电部的断线程度。
图15为断线程度的说明图,图15(a)表示无断线部的网状电极图案的图,图15(b)~(d)表示断线程度不同的网状电极图案的其他实例的图。图15(a)表示无断线部的网状电极图案的图,所以断线程度为0%。图15(b)的情况,在单位图形(正方形)中,存在2个断线部51,但该断线部51被两个单位图形所共有,因而,1个断线部在每个单位图形中变为1/2个,作为断线程度,记为(1/2)×2=100%。图15(c)的情况,断线部51被四个单位图形所共有,因而,1个断线部在每个单位图形中变为1/4个,由于单位图形的四个角都存在断线部51,作为断线程度记为(1/4)×4=100%。此外,例如,如图15(d)所示的由5×5的正方形的单位图形形成的网状图案,但断线部51在单位图形中不完全相同,图15(d)的粗线围成的正方形部分52是重复的。这种情况下,对于由4个单位图形构成的正方形部分52,因为由四个1/4个的断线部和一个1个断线部构成,所以断线程度记为((1/4)×4+1×1)÷4=50%。图16同样是说明断线程度的图,具有相同的断线图案、由正方形的单位图形构成的正方形部分53的重复结构。此种情况下,断线程度记为(1/4×4+1/2×12+1×15)÷64=34.375%。
本发明中,非导电部的断线程度优选为20%以上。此外,利用JISK7134的四端子法(端子间距5mm)测定非导电部的方块电阻时,电阻值优选为10KΩ/□以上,更优选为1MΩ/□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GΩ/□以上,优选使用属于所谓绝缘体领域的非导电部。
非导电部具有的断线格子31的细线宽度(图4所示的断线的细线部5的宽度)优选为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10μm。此外,断线格子31的细线间距(参照图4的符号L)优选为5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μm以下。断线格子31的断线部分(参照图4的符号D1、D2)的长度优选为3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1μm以下。断线部可以在与细线垂直相交地断线,也可以斜着断线。此外,上述的单位格子20的细线间距优选为断线格子31的细线间距的80~120%。进一步地,当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叠置时,大格子11的开口率、连接部12的开口率和断线格子31的开口率相互之间的差值优选为全部在1%以内。
当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叠置时,有多种可以获得上述图3(a)所示的电极图案的方法。作为获得这样的电极图案的例子,例如,列举将如图3(b)和图3(c)所示的电极图案以大体一致的方式进行叠置,或将如图3(d)和图3(e)所示的电极图案以大体一致的方式进行叠置,或将如图3(f)和图3(g)所示的电极图案以大体一致的方式进行叠置的方法。如上述例子所示,优选地,断线格子31以断线格子之间不叠置且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叠置时以构成大格子11的单位格子20的95~105%的大小的方式,形成包含断线部的格子(断线格子)。
图5(a)~(c)表示具有相邻格子的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为使说明容易理解,没有表示断线格子。图5(a)表示在图2(a)的电极图案中设置相邻格子17a的一个实例的图,图5(b)表示在图2(b)的电极图案中设置相邻格子17b的一个实例的图,进一步地,图5(c)为将图5(a)和图5(b)的电极图案的连接部的中心以大体一致的方式叠置后的图。由上述可见,为使连接部12通过多条路线与相邻的2个大格子11电连接,设置相邻格子。为此,优选设置相邻格子与连接格子16和其他相邻格子接触,或连接格子16与大格子11接触,或其他相邻格子和另一其他相邻格子接触。此外,也可以伸进连接格子16或其他相邻格子的方式设置相邻格子。图5(d)是为了说明仅将图5(a)的连接部12取出的图。如图5(d)所示,相邻格子17a为171~176总计6个。以使与大格子11(图中未显示)和相邻格子172接触的方式设置相邻格子171。以使与相邻格子171、大格子11(图中未显示)和相邻格子173接触的方式设置相邻格子172。相邻格子173和相邻格子174两者对齐构成连接格子16,以使与大格子11(图中未显示)分别相邻的相邻格子172、175相邻的方式设置相邻格子173和相邻格子174。以使与相邻格子174、大格子11(图中未显示)和相邻格子176接触的方式设置相邻格子175。以使与相邻格子175和大格子11(图中未显示)接触的方式设置相邻格子176。
如将图5(a)的电极图案和图5(b)的电极图案叠置后的图5(c)的电极图案所示,优选设置在一片的电极图案中的相邻格子17a和设置在另一片的电极图案中的相邻格子17b相互不叠置。一旦电极图案叠置,叠置部分的总透光率变低,容易使电极图案作为整体映入眼睛。此外,相邻格子17a与17b的细线宽度和细线间距优选为国际公开文本第[0018]段记载的与单位格子相同的范围。
图6(a)~(c)表示在图5(a)~(c)的电极图案中添加断线格子的电极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图。通过将图6(a)的电极图案和图6(b)的电极图案进行叠置,可以制作如图6(c)所示的全部的线都不重叠的电极图案。
图7(a)~(c)为具有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的本发明的光学透明电极的三种不同实例的示意性的概略横截面图。本发明的光学透明电极100a~100c是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3通过粘合剂层2叠置制作而成的。1为光学透明基材。作为构成粘合剂层2的粘合剂,可使用公知的粘合剂,例如丙烯酸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或使用热塑性树脂,例如EVA或PVB;聚氨酯系热熔粘合剂;热固性树脂,例如环氧树脂或热固性聚氨酯树脂;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例如丙烯酸系紫外线固化树脂、环氧系紫外线固化树脂等公知的粘合剂。作为光学透明导电材料3的叠置方向,可以采用如下的任意一种形式:如图7(a)所示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3的背面(没有导电部61的面)和表面(有导电部61的面)相对、如图7(b)所示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3的背面和背面相对、如图7(c)所示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3的表面和表面相对。
作为本发明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使用的光学透明基材,优选使用塑料、玻璃、橡胶、陶瓷等。上述光学透明基材优选为总透光率在60%以上的光学透明基材。在塑料中,由于具有柔韧性的树脂膜操作性优良,因而适宜使用。作为光学透明基材,作为使用树脂膜的具体实例,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氟树脂、有机硅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二醋酸酯树脂、三醋酸酯树脂、聚芳酯树脂、聚氯乙烯、聚砜树脂、聚醚砜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烯烃树脂、环状聚烯烃树脂等构成的树脂膜,所述树脂膜的厚度优选为50~300μm。也可以在光学透明基材上设置易粘合层等公知的层。进一步地,可以在光学透明基材上设置物理显影核层等公知的层。
导电部61为金属,特别优选使用金、银、铜、镍、铝以及上述金属构成的复合材料。作为形成这些导电部61的方法,可以使用如下公知的方法:使用银盐感光材料的方法;使用相同方法进一步在得到的银图像上实施无电解电镀或电解电镀的方法;使用丝网印刷法印刷银浆等导电性油墨的方法;使用喷墨法印刷银墨等导电性油墨的方法;用无电解电镀等形成铜等金属构成的导电层的方法;或通过气相沉积或溅镀等形成导电层后,在其上面形成抗蚀膜,再经过曝光、显影、蚀刻、除去抗蚀层的方法;贴上铜箔等金属箔,进一步在其上形成抗蚀膜,经过曝光、显影、蚀刻、除去抗蚀层的方法等。其中,优选使用可使导电部61的厚度变薄、进一步地容易使导电部61的线宽变细微的银盐扩散转印法。作为银盐扩散转印法,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3-77350号公报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5-250169号公报中有记载。使用上述方法制作的导电部61的厚度一旦过薄,难以确保作为触摸屏所必需的导电性。因此,该厚度优选为0.05~5μm,更优选为0.1~1μm。
本发明中,除了光学透明基材1和设置在该光学透明基材1上的导电部61外,光学透明导电材料3还可以在电极图案上(距离光学透明基材1远的一侧)、或光学透明基材上与电极图案相反的一侧设置硬涂层、防反射层、粘合层、防眩层等公知的层。
接下来,对于光学透明电极进行说明。所述光学透明电极在光学透明基材的两面上具有网状导电部形成的大格子、与相邻的大格子电连接的连接部,以表面和背面的连接部叠置这样的方式设置制作而成。
图8表示具有一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的本发明的光学透明电极的其他实例的概略横截面图。作为光学透明基材1,本发明的光学透明电极100d可以使用与上述的将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叠置制作而成的光学透明电极(以下记为两片电极)具有的光学透明基材相同的光学透明基材。与两片电极一样,光学透明基材1上可以设置物理显影核层、易粘合层、粘合剂层等公知的层。
图8中,导电部71、72为金属,特别优选使用金、银、铜、镍、铝、以及上述金属构成的复合材料。作为形成这些导电部71的方法,可以使用与上述导电部61相同的方法。此外,其中,优选使用可以使导电部71、72的厚度变薄、进一步地容易使导电部71、72的线宽变细微的银盐扩散转印法。即便如此,与两片电极不同,对于光学透明导电材料为1片的所谓一片电极,在光学透明基材的两面设置导电部是必要的,用上述银盐扩散转印法制作单面的导电部71,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或其他公知方法在剩余的单面设置导电部72,这样可以在两面上设置导电部。特别地,在工序中包括曝光工序的制造法,例如,通过气相沉积或溅镀形成导电层后,在其上面形成抗蚀膜,再经过曝光、显影、蚀刻、除去抗蚀层的方法;贴上铜箔等金属箔,进一步在其上形成抗蚀膜,经过曝光、显影、蚀刻、除去抗蚀层的方法;使用银盐扩散转印法的方法;使用黑白银盐照相法的方法等;在进行曝光时,用针杆可以提高上下面相对位置的精确度,故优选使用。用这些方法制作的导电部71和导电部72的厚度一旦过薄,难以确保作为触摸屏所必需的导电性。因此,厚度优选为0.05~5μm,更优选为0.1~1μm。
除了在光学透明基材1和设置在光学透明基材上的导电部71、72外,图8的光学透明电极100d还可以在电极图案上(距离光学透明基材1远的一侧)设置硬涂层、防反射层、粘合层、防眩层等公知的层。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1
作为光学透明基材,使用厚度为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该光学透明基材的总透光率为91%。
以下按照下述的配方,制作物理显影核层涂布液,然后涂布在光学透明基材上,经干燥设置物理显影核层。
硫化钯溶胶的配制
A液 氯化钯    5g
    盐酸      40ml
    蒸馏水    1000ml
B液 硫化钠    8.6g
    蒸馏水    1000ml
搅拌下,将A液和B液混合,30分钟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填充柱,得到硫化钯溶胶。
物理显影核层涂布液的配制/每1m2光学透明基材
Figure BDA0000463489420000161
(ナガセケムテツクス(株)制造的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10质量%SP-200水溶液    0.5mg
((株)日本触媒制造的聚乙烯亚胺;平均分子量:10,000)
接着,从距离光学透明基材近的一侧开始,在上述的物理显影核层上按顺序涂布具有下述成分的中间层、卤化银乳剂层以及保护层,干燥后得到银盐感光材料1。卤化银乳剂用照相卤化银乳剂的一般的双注混合法制造。该卤化银乳剂用氯化银95摩尔%和溴化银5摩尔%,调至平均粒径为0.15μm进行配制。按照常规方法,使用硫代硫酸钠和氯金酸,对上述方法制得的卤化银乳剂实施金加硫增感。如此方法得到的卤化银乳剂中,每1g银中具有0.5g明胶。
中间层的成分/每1m2光学透明基材
明胶                                0.5g
表面活性剂(具有以下化学式(1)的物质) 5mg
染料(具有以下化学式(2)的物质)       0.1g
Figure BDA0000463489420000171
卤化银乳剂层的成分/每1m2光学透明基材
保护层的组成/每1m2光学透明基材
明胶                                 1g
无定形二氧化硅消光剂(平均粒径3.5μm) 10mg
表面活性剂(具有以上化学式(1)的物质)  10mg
分别准备透明原稿A1和透明原稿B1,所述透明原稿A1具有图1(a)的电极图案,在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9(a)的电极图案,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未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9(c)的电极图案,所述透明原稿B1具有图1(b)的电极图案,在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9(b)的电极图案,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未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9(d)的电极图案。
在透明原稿A1和透明原稿B1中,大格子11由边长为0.25mm的正方形构成的单位格子20构成,大格子11为边长为5mm的正方形,这些大格子11和单位格子20通过宽度为7μm的细线构成。此外,断线格子31为边长为0.25mm的正方形(参照图4的符号S),断线格子31通过宽度为8μm的细线构成。此外,断线格子31每隔67.5μm(参照图4的符号P)有10μm的断线部(参照图4的符号D1)。该断线格子31中,图4的符号D2对应的断线部的长度为10μm。
如图9(a)所示的透明原稿A1的连接部12仅由边长为1mm的正方形(线宽7μm)的连接格子16构成。另一方面,如图9(b)所示的透明原稿B1的连接部12由边长为0.5mm的正方形(线宽7μm)的连接格子16和2个同样的正方形的相邻格子17构成。
将按照上述方法得到的银盐感光材料1的具有卤化银乳剂层一侧的表面与透明原稿A1的具有电极图案一侧的表面贴合,使用以汞灯为光源的接触式打印机,透过树脂滤光器曝光,所述树脂滤光器过滤400nm以下的波长的光。此外,将银盐感光材料1的具有卤化银乳剂层一侧的表面与透明原稿B1的具有电极图案一侧的表面贴合后,同样地进行曝光。此外,对于后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在进行曝光时,贴合的表面与实施例1相同。
此后,在20℃下,下述的扩散转印显影液中浸渍60秒后,接着用40℃的温水洗去卤化银乳剂层、中间层以及保护层,得到具有与A1相同的电极图案作为银图案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1a,用40℃的温水洗去卤化银乳剂层、中间层以及保护层,得到和具有与B1相同的电极图案作为银图案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1b。此外,得到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的线宽、线间距在A1和B1中完全相同,在得到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1a和1b中,大格子11的开口率为94.5%。另一方面,在上述透明原稿A1和B1中,作为断线部,存在断线程度为600%的断线格子、700%的断线格子以及800%的断线格子,上述各个断线格子中的开口率分别为94.5%、94.6%和94.7%。因此,本实施例中,网状导电部形成的大格子与非导电部的开口率的差最大为0.2%,其中,所述非导电部具有断线格子,所述断线格子中细线的一部分断线而失去电导性。
扩散转印显影液的成分
Figure BDA0000463489420000191
将上述全部溶解在1000ml水中,调节pH为12.2。
使用MHM-FW25(日泶化工(株)制造的不含基材的双面胶带),按照图7(a)所示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的方向,将得到的光学透明导电材料1a和1b以使导电性材料1a和1b的连接部12的中心一致的方式进行贴合,得到光学透明电极1。此外,在光学透明电极1中,大格子11和连接部12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的放大图如图9(e)所示。此外,大格子11和连接部12未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的放大图如图9(f)所示。实施例2
除使用透明原稿A2和透明原稿B2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光学透明电极2。所述透明原稿A2在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10(a)的电极图案,在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未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9(c)的电极图案,所述透明原稿B2在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10(b)的电极图案,在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未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9(d)的电极图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得到光学透明电极2。
在透明原稿A2和透明原稿B2中,单位格子20和断线格子31与透明原稿A1和透明原稿B1的单位格子20、断线格子31具有相同的线宽、线间距和断线部。
透明原稿A2的连接部12由边长为0.5mm的正方形(线宽7μm)的连接格子16和2个相同正方形的相邻格子17构成。透明原稿B2的连接部12由边长为0.5mm的正方形(线宽7μm)的连接格子16和2个相同正方形的相邻格子17构成。此外,在光学透明电极2中,大格子11和连接部12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如图10(c)所示,大格子11和连接部12未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的放大图如图9(f)所示。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网状导电部形成的大格子与非导电部的开口率的差与实施例1相同,其中,所述非导电部具有断线格子,所述断线格子中细线的一部分断线而失去电导性。
实施例3
除使用透明原稿A3和透明原稿B3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光学透明电极3。所述透明原稿A3在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11(a)的电极图案,在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未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11(c)的电极图案,所述透明原稿B3在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11(b)的电极图案,在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未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11(d)的电极图案。
在透明原稿A3和透明原稿B3中,单位格子20和断线格子31与透明原稿A1和透明原稿B1的单位格子20、断线格子31具有相同的线宽、线间距和断线部。
透明原稿A3的连接部12由边长为0.25mm的正方形(线宽7μm)的连接格子16和与其相邻的2个边长为0.5mm的正方形(线宽7μm)的相邻格子17构成。另一方面,透明原稿B3的连接部12仅由边长为0.75mm的正方形(线宽7μm)的连接格子16构成。此外,在光学透明电极3中,大格子11和连接部12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如图11(e)所示,大格子11和连接部12未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如图11(f)所示。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网状导电部形成的大格子与非导电部的开口率的差与实施例1相同,其中,所述非导电部具有断线格子,所述断线格子中细线的一部分断线而失去电导性。
实施例4
除使用透明原稿A4和透明原稿B4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光学透明电极4。所述透明原稿A4在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12(a)的电极图案,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未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12(c)的电极图案,所述透明原稿B4在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12(b)的电极图案,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未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12(d)的电极图案。
在透明原稿A4和透明原稿B4中,单位格子20和断线格子31与透明原稿A1和透明原稿B1的单位格子20、断线格子31具有相同的线宽、线间距和断线部。
透明原稿A4的连接部12由如下连接格子和相邻格子构成:边长为0.75mm的正方形(线宽7μm)的连接格子16(由3个0.25mm×0.75mm的长方形的相邻格子(线宽7μm)构成);2个与所述连接格子16相邻的边长为0.5mm的正方形的相邻格子;2个与所述边长为0.5mm的正方形的相邻格子和连接格子16接触的0.25mm×0.5mm的相邻格子;2个与所述0.25mm×0.5mm的相邻格子相邻的0.25mm×0.25mm的相邻格子。另一方面,透明原稿B4的连接部12由边长为1.25mm的正方形(线宽7μm)的连接格子16(由2个0.5mm×1.25mm的长方形(线宽7μm)和1个0.25mm×1.25mm的长方形(线宽7μm)构成)和8个使连接格子16和大格子11进行电连接的边长为0.25mm的正方形相邻格子17(线宽7μm)构成。此外,在光学透明电极4中,大格子11和连接部12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如图12(e)所示,大格子11和连接部12未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如图12(f)所示。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网状导电部形成的大格子与非导电部的开口率的差与实施例1相同,其中,所述非导电部具有断线格子,所述断线格子中细线的一部分断线而失去电导性。
比较例1
除使用透明原稿A5和透明原稿B5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比较例1的光学透明电极。所述透明原稿A5在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13(a)的电极图案,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未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13(c)的电极图案,所述透明原稿B5在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13(b)的电极图案,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未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13(d)的电极图案。
在透明原稿A5和透明原稿B5中,单位格子20与透明原稿A1和透明原稿B1的单位格子20具有相同的线宽、线间距。
透明原稿A5、B5的连接部12由边长为0.5mm的正方形(线宽7μm)的连接格子16以锯齿状配置而成。此外,在比较例1的光学透明电极中,大格子11和连接部12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如图13(e)所示,此外,大格子11和连接部12未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如图13(f)所示。
比较例2
除使用透明原稿A6和透明原稿B6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比较例2的光学透明电极。所述透明原稿A5在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14(a)的电极图案,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未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14(c)的电极图案,所述透明原稿B6在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14(b)的电极图案,大格子11与连接部12未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具有图14(d)的电极图案。
在透明原稿A6和透明原稿B6中,单位格子20与透明原稿A1和透明原稿B1的单位格子20具有相同的线宽、线间距。
透明原稿A6、B6的连接部12由边长为0.5mm的正方形(线宽7μm)的连接格子16以锯齿状配置而成。此外,在比较例2的光学透明电极中,大格子11和连接部12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如图14(e)所示,此外,大格子11和连接部12未进行电连接的电极图案如图14(f)所示。
通过目视评价按照上述方法得到的本发明的光学透明电极1~4和比较例1、2的光学透明电极的可见性。可以清晰看到电极图案的记为1;即使很少但可看到电极图案的记为2;仔细看可看到电极图案的记为3;不注视无法判别电极图案的记为4;完全无法判别电极图案的记为5。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当然,为达成本发明的目的,优选表1的数值越大越好。
表1
可见性
本发明的光学透明电极1 5
本发明的光学透明电极2 4
本发明的光学透明电极3 5
本发明的光学透明电极4 5
比较例1的光学透明电极 2
比较例2的光学透明电极 1
从表1的结果可知,明显的是,本发明的光学透明电极的电极图案的可见性低。
实施例5
使用实施例1使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光学透明基材。
下面,制作实施例1中使用的物理显影核层涂布液,涂布在光学透明基材上,干燥后设置物理显影核层。
接着,从距离光学透明基材近的一侧开始按顺序在上述的物理显影核层上涂布实施例1中使用的中间层、卤化银乳剂层以及保护层,干燥后得到银盐感光材料。
将按照上述方法得到的银盐感光材料和透明原稿A1固定在针杆上,贴合,以汞灯为光源,用接触式打印机透过滤光器曝光,所述滤光器仅能透过254nm的光。
此后,在20℃下,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扩散转印显影液中浸渍60秒后,接着用40℃的温水水洗除去卤化银乳剂层、中间层以及保护层,然后进行干燥处理。这样,在光学透明基材上得到厚度为0.1μm的银图案。此外,该银图案与透明原稿A1具有相同的线宽。
在与按照上述方法得到的银图案相对的面的光学透明基材上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设置物理显影核层,进一步地,按照顺序涂布中间层、卤化银乳剂层、保护层。将按照上述方法制作的银盐感光材料和透明原稿B6用针杆固定、贴合,以汞灯为光源,用接触式打印机透过滤光器曝光,所述滤光器仅能透过截留254nm的光,其中,所述透明原稿B6的图像为透明原稿B1的镜像,上述的固定按照如下方式进行:事先得到的银图案具有的连接部的中心点15与透明原稿B6具有的连接部的中心点15相一致,与大格子的连接部如图9(e)所示,与大格子未连接的部分如图9(f)所示。
此后,在20℃下,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扩散转印显影液中浸渍60秒后,接着用40℃的温水水洗除去卤化银乳剂层、中间层以及保护层,然后进行干燥处理。这样,得到在光学透明基材的反面一侧具有与事先设置的银图案不同的银图案(厚度为0.1μm)的光学透明电极5。此外,该图案是与透明原稿B6具有相同线宽的银图案。得到的光学透明电极5的可见性与光学透明电极1相同,完全无法判别电极图案。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网状导电部形成的大格子与非导电部的开口率的差与实施例1相同,其中,所述非导电部具有断线格子,所述断线格子中细线的一部分断线而失去电导性。
符号说明
1   光学透明基材
1a  光学透明基材
1b  光学透明基材
2   粘合剂层
3   光学透明导电材料
3a  光学透明导电材料
3b  光学透明导电材料
4   构成单位格子的正方形的边形成的细线部
5   断线的细线部
6   非导电部
11  大格子
12  连接部
13  2个大格子的中心点的连接线
14  大格子的中心点
15  连接部的中心点
16  连接格子
17、17a、17b 相邻格子
18、19 相邻的大格子间的距离
20  单位格子
21  大格子和连接部周围的留白部分
31  断线格子
51  断线部
52  方形部分
53  方形部分
61、71、72 导电部
171、172、173、174、175、176 相邻格子
100、100a、100b、100c、100d 光学透明电极

Claims (6)

1.一种光学透明电极,所述光学透明电极由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叠置制作而成,所述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在光学透明基材的一面上具有:由网状导电部形成的大格子;至少具有1个连接格子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将相邻的大格子之间进行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以使各自的连接部的中心大体一致的方式进行叠置,且至少一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具有断线格子,所述断线格子在对应于所述叠置制作时的光学透明电极的所述连接部内及/或所述大格子和所述连接部周围部分的位置上,细线的一部分断线而失去电导性。
2.一种光学透明电极,所述光学透明电极在光学透明基材的两面上具有:由网状导电部形成的大格子;至少具有1个连接格子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将相邻的大格子之间进行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将一面具有的连接部的中心与另一面具有的连接部的中心以大体一致的方式进行设置,且至少一面上具有断线格子,所述断线格子在对应于所述连接部内及/或所述大格子和所述连接部周围部分的位置上,细线的一部分断线而失去电导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明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片光学透明导电材料各自具有的连接部的大小不同,并且所述大小不同的连接部的形状大体相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透明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明基材的一面与另一面具有的连接部的大小不同,并且所述大小不同的连接部的形状大体相似。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透明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由网状导电部形成的大格子和非导电部的开口率的差在1%以内,所述非导电部具有断线格子,所述断线格子中细线的一部分断线而失去电导性。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透明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格子由多个单位格子构成,所述单位格子的细线间距为所述断线格子的细线间距的80~120%。
CN201280037890.2A 2011-07-29 2012-07-19 光学透明电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974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6240 2011-07-29
JP2011166240A JP5809475B2 (ja) 2011-07-29 2011-07-29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JP2011247624A JP5841411B2 (ja) 2011-11-11 2011-11-11 光透過性電極
JP2011-247624 2011-11-11
PCT/JP2012/068298 WO2013018549A1 (ja) 2011-07-29 2012-07-19 光透過性電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7449A true CN103797449A (zh) 2014-05-14
CN103797449B CN103797449B (zh) 2016-11-30

Family

I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3760A (zh) * 2014-11-26 2017-08-01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光透导电材料
CN108475557A (zh) * 2016-01-26 2018-08-31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透明电极及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WO2022121456A1 (zh) * 2020-12-07 2022-06-1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6768A (zh) * 2008-02-28 2011-04-13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变化的薄层电阻的触屏传感器
WO2011062301A1 (en) * 2009-11-20 2011-05-26 Fujifilm Corporation Conductive sheet, method for using conductive sheet, an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N102112949A (zh) * 2008-07-31 2011-06-29 郡是株式会社 平面体和触摸开关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6768A (zh) * 2008-02-28 2011-04-13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变化的薄层电阻的触屏传感器
CN102112949A (zh) * 2008-07-31 2011-06-29 郡是株式会社 平面体和触摸开关
WO2011062301A1 (en) * 2009-11-20 2011-05-26 Fujifilm Corporation Conductive sheet, method for using conductive sheet, an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3760A (zh) * 2014-11-26 2017-08-01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光透导电材料
CN108475557A (zh) * 2016-01-26 2018-08-31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透明电极及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WO2022121456A1 (zh) * 2020-12-07 2022-06-1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
US11947765B2 (en) 2020-12-07 2024-04-02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pa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6384A (zh) 2013-04-16
TWI587374B (zh) 2017-06-11
KR101587486B1 (ko) 2016-01-21
KR20140051339A (ko) 2014-04-30
WO2013018549A1 (ja) 2013-02-07
US9629242B2 (en) 2017-04-18
US20140332262A1 (en) 2014-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6295B (zh) 光透电极
KR101587486B1 (ko) 광투과성 전극
CN106233234A (zh) 光透导电材料
JP2013246723A (ja) 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パネル用光透過性電極
CN104106027B (zh) 光学透明电极
CN107430458B (zh) 图案形成方法
TWI559189B (zh) 光穿透性導電材料
CN106471451B (zh) 光透导电材料
CN108292185B (zh) 透光性导电材料
CN107003760B (zh) 光透导电材料
TWI525515B (zh) 透光性導電結構
TWI558543B (zh) 光穿透性導電材料
CN107111396A (zh) 光透导电材料
CN107710128B (zh) 透光性导电材料
CN103797449B (zh) 光学透明电极
JP6053184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JP2017156828A (ja)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JP2015187815A (ja) 導電材料
CN108920035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JP2017033369A (ja)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積層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