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4365A - 美白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美白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84365A
CN103784365A CN201410009075.6A CN201410009075A CN103784365A CN 103784365 A CN103784365 A CN 103784365A CN 201410009075 A CN201410009075 A CN 201410009075A CN 103784365 A CN103784365 A CN 103784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kin whitener
extract
addition
accounts
sk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090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84365B (zh
Inventor
林艺青
谢阿贵
倪瑜佩
黄进明
洪绯
朱宗利
颜森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PIENTZEHUANG COSME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entzehuang (shangh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entzehuang (shangh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entzehuang (shangh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0907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843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84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4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843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43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美白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美白霜包括:美白成分、油脂、增稠剂、乳化剂和水;所述的美白成分包括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桑根提取物和黄芩根提取物;所述的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桑根提取物和黄芩根提取物之间的质量比为(0.1-10):(0.1-10):(0.1-10):(0.1-10)。该美白霜能抑制内皮素-1产生和麦拉宁产生、转移,并加速新陈代谢。

Description

美白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美白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日常护理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产品的功效要求也越来越细化。因为黄种人肤色问题,中国人普遍存在肤色暗沉、黯黄、缺乏光泽、易过敏、色素沉积等问题。专业数据显示,色素沉着现象在女性占到大约80%的比例,而另一项数据显示中国女性80%都是混合性肌肤,肤色不匀是这类肌肤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美白,也是中国消费者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美白化妆品针对黄种人肌肤问题,将不同抑制途径的多种美白活性成分进行合理的复配,应用中药处方“君臣佐使”的原理给皮肤全方位的美白。
市面上可供选择的美白霜的品种不计其数,以植物草本为特色的美白霜也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是打着“植物草本”的旗号,而实际的植物草本的添加量非常低。这样一来,便使得大多数以“植物草本”著称的美白霜效果不明显。
已有的美白霜产品大多数是通过添加熊果苷作为美白活性成分。熊果苷萃取自熊果的叶子,能够加速黑色素的分解与排泄,从而减少皮肤色素沉积,去除色斑和雀斑,同时还有杀菌、消炎的作用。熊果苷的主要功效是亮肤作用,使皮肤看起来青春靓丽。但熊果苷存在较多缺点,如不稳定、易分解等,影响了美白的效果。上述缺陷制约了美白霜产品的发展,该现象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美白霜中的美白成分不稳定、易分解,从而影响美白效果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美白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美白霜高效天然,能够抑制内皮素-1产生,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麦拉宁产生和转移,并加速新陈代谢。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美白霜,所述的美白霜包括:美白成分、油脂、增稠剂、乳化剂和水;所述的美白成分包括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桑根提取物和黄芩根提取物;所述的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桑根提取物和黄芩根提取物之间的质量比为(0.1-10):(0.1-10):(0.1-10):(0.1-10)。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美白成分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中,所述的美白成分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5%-2.0%,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中,所述的美白成分中,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桑根提取物和黄芩根提取物之间的质量比较佳地为(1-10):(1-10):(1-10):(1-10)。
本发明中,所述的美白成分中较佳地还包括枣果提取物;所述的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桑根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枣果提取物的质量比较佳地为(0.1-10):(0.1-10):(0.1-10):(0.1-10):(0.1-10),更佳地为(0.1-5):(0.1-5):(0.1-5):(0.1-5):(1-10)。所述的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桑根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和枣果提取物较佳地由丸善制药公司生产。
本发明中,所述的油脂为本领域常规的油脂,所述的油脂较佳地为可可籽脂(可可脂)、芒果籽脂、牛油果树果脂、辛基十二醇肉豆蔻酸酯和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油脂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1%-20%,更佳地为0.1%-16%,进一步更佳地为0.1%-10%;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其中,所述的可可籽脂的含量较佳地为≤2.0%,更佳地为0.1%-2.0%;所述的芒果籽脂的含量较佳地为≤2.0%,更佳地为0.1%-2.0%;所述的牛油果树果脂的含量较佳地为≤2.0%,更佳地为0.1%-2.0%;所述的辛基十二醇肉豆蔻酸酯的含量较佳地为≤5.0%,更佳地为0.5%-5.0%;所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含量较佳地为≤5.0%,更佳地为0.5%-5.0%;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中,所述的增稠剂为本领域常规的增稠剂,所述的增稠剂较佳地为卡波姆、黄原胶和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增稠剂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2%-1.8%,更佳地为0.2%-1.5%,进一步更佳地为0.6%-1%,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其中,所述的卡波姆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8%;所述的黄原胶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5%;所述的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5%;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中,所述的乳化剂为本领域常规的乳化剂,所述的乳化剂较佳地为鲸蜡硬脂基葡糖苷;所述的乳化剂的添加量为本领域常规的乳化剂,较佳地为0.1%-3%,更佳地为0.1%-2.0%,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中,较佳地,所述的美白霜还包括防腐剂,所述的防腐剂为本领域常规的防腐剂,所述的防腐剂较佳地为苯氧乙醇和/或甲基异噻唑啉酮,更佳地为苯氧乙醇和甲基异噻唑啉酮;所述的苯氧乙醇和甲基异噻唑啉酮的质量比较佳地为(40:1)-(60:1)。所述的防腐剂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2%-0.4%,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中,较佳地,所述的美白霜还包括助乳化剂,所述的助乳化剂为本领域常规的助乳化剂,所述的助乳化剂较佳地为氢化卵磷脂;所述的助乳化剂的添加量为本领域常规的添加量,较佳地为≤1.0%,但不为0,更佳地为0.1%-1.0%,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中,较佳地,所述的美白霜还包括保水剂,所述的保水剂为本领域常规的保水剂,所述的保水剂较佳地为甘油、丁二醇、透明质酸钠和乳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保水剂的添加量为本领域常规的添加量,较佳地为≤15%,但不为0;其中,所述的甘油的含量较佳地为≤10.0%,更佳地为0.1%-10.0%;所述的丁二醇的含量较佳地为≤5.0%,更佳地为0.1%-5.0%;所述的透明质酸钠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1%;所述的乳酸钠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5%;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中,较佳地,所述的美白霜还包括香精,所述的香精为本领域常规的香精;所述的香精的添加量为本领域常规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5%,但不为0;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中,较佳地,所述的美白霜还包括pH调节剂,所述的pH调节剂为本领域常规的pH调节剂,所述的pH调节剂较佳地为精氨酸;所述的pH调节剂的添加量为本领域常规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8%,但不为0;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中,所述的水较佳地为去离子水,所述的去离子水的含量较佳地为补足余量至100%,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美白霜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的增稠剂、乳化剂和水混合均匀,加热至78-82℃,保温至完全溶胀,得混合物A;同时将油脂加热至78-82℃,保温25-35分钟,得油相B;
(2)将所述的混合物A和油相B混合均匀,均质乳化,脱泡,得混合物C;
(3)将所述的混合物C降温至45-50℃,与美白成分混合均匀,冷却,出料,即可;
当所述的美白霜中含有保水剂时,将所述的保水剂与所述的增稠剂、乳化剂和水混合均匀。当所述的美白霜中含有助乳化剂时,将所述的助乳化剂与所述的油脂混合均匀后再加热。当所述的美白霜中含有防腐剂、香精和pH调节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时,所述的防腐剂、香精和pH调节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步骤(3)时加入。
以下对上述制备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
步骤(1)中,所述的加热较佳地为加热至80℃。所述的混合均匀较佳地在水相锅内进行。所述的保温的时间较佳地为30分钟。所述的保温的目的是使水相锅中的各物质完全分散均匀、不存在颗粒。
步骤(2)中,所述的脱泡的方法为本领域常规的方法,较佳地为抽真空脱泡。
步骤(2)中,所述的混合均匀和所述的均质乳化较佳地在乳化锅内进行。所述的均质乳化的方法和条件为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和条件,所述的均质乳化的温度较佳地为75-80℃;所述的均质乳化的时间较佳地为15分钟。
步骤(3)中,所述的冷却为本领域常规操作,较佳地为冷却至36-40℃,更佳地为38℃。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美白霜利用植物提取物作为美白活性成分,采用该植物提取物制得的美白霜能够抑制内皮素-1产生、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麦拉宁产生和转移,并加速新陈代谢,还具有来源天然、对人体和环境安全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样品的测试结果。
图2为培养后的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样品的显微镜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下述实施例的美白成分的来源: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桑根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及枣果提取物都来源于丸善制药公司。
本发明的下述实施例中的各成分的购买厂家及其型号如表1所示:
表1  各成分的购买厂家及其具体的商品名
Figure BDA0000454686380000061
表2  实施例中的各成分及其含量
Figure BDA0000454686380000062
Figure BDA0000454686380000071
实施例1
实施例1中的各成分及其含量如表2所示,其中:所述的美白成分为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桑根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和枣果提取物,上述的植物提取物中各提取物的质量比为8:5:6:4:1。
本实施例的美白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卡波姆、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黄原胶、鲸蜡硬脂基葡糖苷、甘油、丁二醇、透明质酸钠、乳酸钠和去离子水加入到水相锅内混合均匀,加热至80℃保温30分钟至完全溶胀,得混合物A;将可可籽脂、芒果籽脂、牛油果树果脂、辛基十二醇肉豆蔻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氢化卵磷脂混合均匀,加热至熔融,至80℃,保温30分钟,得油相B;
(2)将所述的油相B和所述的混合物A在乳化锅中混合均匀,在80℃下进行均质乳化15分钟,然后抽真空脱泡,得混合物C;
(3)将所述的混合物C降温至45℃后添加美白成分、香精、精氨酸和防腐剂,搅拌混合均匀,冷却至38℃出料。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的各成分的含量如表2所示,其中:所述的美白成分中不含有枣果提取物,美白成分中的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桑根提取物和黄芩根提取物的质量比为10:0.1:0.1:5,其余工艺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实施例3中的各成分的含量如表2所示,其中:所述的美白成分为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桑根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和枣果提取物,上述的植物提取物中各提取物的质量比为0.1:10:5:10:0.1,其余工艺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实施例4中的各成分的含量如表2所示,其中:所述的美白成分为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桑根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和枣果提取物,上述的植物提取物中各提取物的质量比为5:5:10:0.1:10,其余工艺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美白霜的原料组成如下:0.5%的美白成分、0.1%的油脂、0.2%的增稠剂、0.1%的乳化剂和去离子水,其余工艺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美白霜的原料组成如下:2.0%的美白成分、20%的油脂、1.8%的增稠剂、3%的乳化剂和去离子水,其余工艺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
对比例1
本对比例采用添加量为2%的熊果苷替换2%的美白成分,其余原料组分、工艺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中的美白成分为光果甘草根提取物、桑根提取物和枣果提取物,其添加量分别为1.2%、0.4%、0.2%,其余原料组分、工艺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中的美白成分为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和桑根提取物,其添加量分别为1.2%、0.4%、0.2%,其余原料组分、工艺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
对比例4
本对比例中的美白成分为光果甘草根提取物、桑根提取物和黄芩根提取物,其添加量分别为1.2%、0.4%、0.2%,其余原料组分、工艺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
对比例5
本对比例中的美白成分为光果甘草根提取物和桑根提取物,其添加量分别为1.2%、0.4%,其余原料组分、工艺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
对比例6
本对比例中的美白成分为光果甘草根提取物和茵陈蒿花提取物,其添加量分别为1.2%、0.4%,其余原料组分、工艺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
对比例7
本对比例中的美白成分为光果甘草根提取物和黄芩根提取物,其添加量分别为1.2%、0.4%,其余原料组分、工艺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
对比例8
本对比例中的美白成分为光果甘草根提取物,其添加量为1.2%,其余原料组分、工艺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
效果实施例1
分别取实施例1、实施例2、对比例2~8制备的美白霜进行美白性能测试,效果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麦拉宁值越低,说明美白霜抑制黑色素的能力越强,表3中的结果表明,当美白成分为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桑根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和枣果提取物这五种提取物的混合物时,美白效果最好,其次是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桑根提取物和黄芩根提取物组成的混合物。当植物提取物只有其中的三种、两种或一种时,美白霜的麦拉宁值越来越高,美白效果越来越差。
表3  采用不同配方的美白成分制得的美白霜的麦拉宁值
效果实施例2
本发明的美白霜的美白性能测试方法如下:
由仓纺公司购入人体皮肤三维模型试验盒(MEL-300B)。按照该试验操作流程将三维模型移至6孔细胞培养板中,用长期维持培养基(EPI-100LLMM)置于37℃,5%CO2下恒温箱预培养1小时后,将预先用长期维持培养基调制好的各个浓度的受试物分别添加100μL至角质层侧。基底层侧使用长期维持培养基继续培养。2天或3天的间隔交换培养基和受试物共进行16天的培养。培养后,用PBS(-)缓冲洗皮肤组织后,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记录,结果如图1所示。
图1中A图、B图分别表示对比例1、实施例1的样品的测试结果,每组样品设置有三个平行样。从图1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与对比例1相比,在5倍稀释浓度的条件下,观察外观颜色,结果是:实施例1具有较强的色素沉着抑制作用。
同时,对培养后的样品在显微镜下分别放大40倍和100倍,得到的图像如图2所示。图2中A图、B图分别表示对比例1、实施例1的样品在显微镜下放大40倍时的测试图像。图1中C图、D图分别表示对比例1、实施例1的样品在显微镜下放大100倍时的测试图像。从图2中的显微镜图像可以更加明显看出,实施例1具有较强的色素沉着抑制作用。
利用分光测色仪CM-700d(KONICA MINOLTA)对实施例1和对比例1得到的美白霜进行L值(色差单位)测量,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分光测色仪测试的L值结果
受试物 L值(a.u.)
对比例1 39.8±0.2
实施例1 43.6±0.3**
**,p<0.01,n=3)
从表4中可以看出,通过分光测色仪测试,对比例1比实施例1美白效果更好。
利用
Figure BDA0000454686380000111
MX18(Courage+Khazaka公司制造)测试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麦拉宁值,检测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Figure BDA0000454686380000121
MX18测量麦拉宁的结果
受试物 麦拉宁值(a.u.)
对比例1 414.3±1.2
实施例1 326.2±4.2***
***,p<0.001,n=3)
从表5中可以看出,对比例1的麦拉宁值比实施例1的麦拉宁值高,说明实施例1更能抑制黑色素的产生。
此外,对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麦拉宁定量进行测定,结果如表6所示。麦拉宁的定量方法按以下程序操作:用镊子将皮肤剥离后,置入450μL的1.0%SDS溶液(含10mM Tris-HCl,0.05mM EDTA,pH6.8)中实施超音波破碎后,添加5mg/mL的链霉蛋白酶E(由科研制药公司Sigma-Aldrich提供)溶液20μL,45℃条件下加温12小时。在加入50μL的500mM Na2CO3和10μL的30%H2O2后置于80℃条件下加温30分钟。冷却后,加入100μL的氯仿:甲醇(2:1)混合液予以搅拌,10分钟离心分离(10000Kg)后取其上清100μL用光谱仪进行波长为405nm时的测量。同时利用合成麦拉宁(SIGMA)作为标准样品进行同样测量并制作标准曲线,依据标准曲线对皮肤组织中的所含的麦拉宁进行定量。
表6  麦拉宁含量定量结果
受试物 麦拉宁含量(μg/tissue) 麦拉宁生成抑制率(%)
对比例1 43.1±0.5 0.0
实施例1 26.9±1.3** 37.6
**,p<0.01,n=3)
从表6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对麦拉宁生成的抑制效果更好。
有关受试物(实施例1和对比例1)对人体皮肤三维模型的细胞毒性利用MTT法进行评估,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利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的结果
受试物 细胞生存率(%)
对比例1 100.0
实施例1 106.5
(n=3)
从表7中可以看出,利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时,本发明的美白霜的效果更佳。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与对比例1相比,在5倍稀释浓度的条件下具有较强的色素沉着抑制作用的同时,该稀释浓度对人体三维模型没有显示出细胞毒性。说明本发明的植物功效成分能够抑制内皮素-1产生、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麦拉宁产生和转移、和加速新陈代谢作用,具有来源天然、对人体和环境安全性高等优点。

Claims (10)

1.一种美白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美白霜包括:美白成分、油脂、增稠剂、乳化剂和水;所述的美白成分包括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桑根提取物和黄芩根提取物;所述的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桑根提取物和黄芩根提取物之间的质量比为(0.1-10):(0.1-10):(0.1-10):(0.1-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白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美白成分的添加量为0.5%-2.0%,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所述的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桑根提取物和黄芩根提取物之间的质量比较佳地为(1-10):(1-10):(1-10):(1-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白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美白成分还包括枣果提取物;所述的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桑根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枣果提取物的质量比为(0.1-10):(0.1-10):(0.1-10):(0.1-10):(0.1-10),较佳地为(0.1-5):(0.1-5):(0.1-5):(0.1-5):(1-10);所述的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茵陈蒿花提取物、桑根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和枣果提取物由丸善制药公司生产。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美白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脂为可可籽脂、芒果籽脂、牛油果树果脂、辛基十二醇肉豆蔻酸酯和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油脂的添加量为0.1%-16%,较佳地为0.1%-10%;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所述的可可籽脂的含量较佳地为≤2.0%,更佳地为0.1%-2.0%;所述的芒果籽脂的含量较佳地为≤2.0%,更佳地为0.1%-2.0%;所述的牛油果树果脂的含量较佳地为≤2.0%,更佳地为0.1%-2.0%;所述的辛基十二醇肉豆蔻酸酯的含量较佳地为≤5.0%,更佳地为0.5%-5.0%;所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含量较佳地为≤5.0%,更佳地为0.5%-5.0%;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美白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稠剂为卡波姆、黄原胶和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增稠剂的添加量为0.2%-1.5%,较佳地为0.6%-1%;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其中,所述的卡波姆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8%;所述的黄原胶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5%;所述的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5%;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所述的乳化剂为鲸蜡硬脂基葡糖苷;所述的乳化剂的添加量为0.1%-2.0%,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美白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美白霜还包括防腐剂,所述的防腐剂较佳地为苯氧乙醇和/或甲基异噻唑啉酮;所述的防腐剂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2%-0.4%,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当所述的防腐剂为苯氧乙醇和甲基异噻唑啉酮时,所述的苯氧乙醇和甲基异噻唑啉酮的质量比较佳地为(40:1)-(60:1);
所述的美白霜还包括助乳化剂,所述的助乳化剂较佳地为氢化卵磷脂;所述的助乳化剂的添加量较佳地为≤1.0%,但不为0,更佳地为0.1%-1.0%,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美白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美白霜还包括保水剂,所述的保水剂较佳地为甘油、丁二醇、透明质酸钠和乳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保水剂的添加量较佳地为≤15%,但不为0;其中,所述的甘油的含量较佳地为≤10.0%,更佳地为0.1%-10.0%;所述的丁二醇的含量较佳地为≤5.0%,更佳地为0.1%-5.0%;所述的透明质酸钠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1%;所述的乳酸钠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5%;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美白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美白霜还包括香精;所述的香精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5%,但不为0;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所述的美白霜还包括pH调节剂,所述的pH调节剂较佳地为精氨酸;所述的pH调节剂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8%,但不为0;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所述的水为去离子水,所述的去离子水的含量为补足余量至100%,所述百分比为占美白霜的质量百分比。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美白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的增稠剂、乳化剂和水混合均匀,加热至78-82℃,保温至完全溶胀,得混合物A;同时将油脂加热至78-82℃,保温25-35分钟,得油相B;
(2)将所述的混合物A和油相B混合均匀,均质乳化,脱泡,得混合物C;
(3)将所述的混合物C降温至45-50℃,与美白成分混合均匀,冷却,出料,即可;
当所述的美白霜中含有保水剂时,将所述的保水剂与所述的增稠剂、乳化剂和水混合均匀;当所述的美白霜中含有助乳化剂时,将所述的助乳化剂与所述的油脂混合均匀后再加热;当所述的美白霜中含有防腐剂、香精和pH调节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时,所述的防腐剂、香精和pH调节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步骤(3)时加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美白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加热为加热至80℃;所述的混合均匀在水相锅内进行;所述的保温的时间为30分钟;步骤(2)中,所述的脱泡为抽真空脱泡;所述的混合均匀和所述的均质乳化在乳化锅内进行;所述的均质乳化的温度为75-80℃;所述的均质乳化的时间为15分钟;步骤(3)中,所述的冷却为冷却至36-40℃,较佳地为38℃。
CN201410009075.6A 2014-01-08 2014-01-08 美白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7843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09075.6A CN103784365B (zh) 2014-01-08 2014-01-08 美白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09075.6A CN103784365B (zh) 2014-01-08 2014-01-08 美白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4365A true CN103784365A (zh) 2014-05-14
CN103784365B CN103784365B (zh) 2016-08-17

Family

ID=50660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09075.6A Active CN103784365B (zh) 2014-01-08 2014-01-08 美白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84365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6677A (zh) * 2015-10-28 2016-02-17 嘉兴市蝶柔化妆品有限公司 一种清爽洁肤油
CN105411931A (zh) * 2015-12-09 2016-03-23 上海新高姿化妆品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化妆品组合物
CN105434233A (zh) * 2015-12-08 2016-03-30 广州市花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角质修护精华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61620A (zh) * 2016-11-28 2017-02-01 宁浩 一种肌肤美白霜
CN106726907A (zh) * 2016-12-09 2017-05-31 欧诗漫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化妆品美白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84448A (zh) * 2017-04-28 2017-09-22 广州瑞誉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预防痘痕生成的祛痘霜
CN108888561A (zh) * 2018-08-23 2018-11-27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组合物及其制备的化妆品
CN109662904A (zh) * 2019-02-14 2019-04-23 成都市葆姿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美白抗氧化功效的护肤组合物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2528A (ja) * 2001-12-27 2003-07-09 Nonogawa Shoji Kk 化粧料
JP2006342071A (ja) * 2005-06-07 2006-12-21 Ogawa & Co Ltd 保湿性植物抽出物並びに該抽出物を含有する外用剤、化粧料、浴用剤及び洗剤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2528A (ja) * 2001-12-27 2003-07-09 Nonogawa Shoji Kk 化粧料
JP2006342071A (ja) * 2005-06-07 2006-12-21 Ogawa & Co Ltd 保湿性植物抽出物並びに該抽出物を含有する外用剤、化粧料、浴用剤及び洗剤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化妆品卫生规范》", 31 January 2007, article "化妆品组分中限用防腐剂" *
白武等: "最近の生薬成分の開発動向と応用-高機能植物コンプレックスを中心に", 《FRAGRANCE JOURNAL》, 31 July 2012 (2012-07-31)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6677A (zh) * 2015-10-28 2016-02-17 嘉兴市蝶柔化妆品有限公司 一种清爽洁肤油
CN105434233A (zh) * 2015-12-08 2016-03-30 广州市花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角质修护精华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1931A (zh) * 2015-12-09 2016-03-23 上海新高姿化妆品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化妆品组合物
CN106361620A (zh) * 2016-11-28 2017-02-01 宁浩 一种肌肤美白霜
CN106726907A (zh) * 2016-12-09 2017-05-31 欧诗漫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化妆品美白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84448A (zh) * 2017-04-28 2017-09-22 广州瑞誉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预防痘痕生成的祛痘霜
CN108888561A (zh) * 2018-08-23 2018-11-27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组合物及其制备的化妆品
CN108888561B (zh) * 2018-08-23 2021-06-11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组合物及其制备的化妆品
CN109662904A (zh) * 2019-02-14 2019-04-23 成都市葆姿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美白抗氧化功效的护肤组合物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4365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4365A (zh) 美白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84940B (zh) 酵母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585601B (zh) 抗老化用的皮肤外用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92946B (zh) 一种用于美白肌肤的化妆品组合物
JP2021020886A (ja) アンチエイジング化粧品組成物
CN102113987B (zh) 含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KR20100095447A (ko) 여드름 피부용 피부 외용제
CN110200884A (zh) 一种具有控油和修复功效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CN104042559A (zh) 具有美白淡斑功效的天然组合物和天然化妆品
CN105796424A (zh) 一种祛痘组合物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CN112315843A (zh) 一种美白祛斑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KR101526266B1 (ko) 해양심층수를 이용한 용매추출법 및 그 추출물, 및 이추출물이 포집된 나노입자를 함유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CN107334726A (zh) 一种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29206A (zh) 一种具有抗皱活化多糖蛋白密集抗氧化护肤品
CN115252465B (zh) 一种控油舒缓护肤组合物、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307624A (zh) 用于皮肤治疗的组合物
CN104027271A (zh) 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02408A (zh) 含有褐藻和红藻精华的化妆品组合物
CN108096146A (zh) 具有美白、抗衰老、消炎功效的玫瑰酵素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CN108451814A (zh) 一种婴儿湿疹护肤品及其制备方法
JP2003095912A (ja) 皮膚外用剤
CN109528536A (zh) 一种含有胆碱鞣花酸盐的护肤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42503B (zh) 可改善肌肤新陈代谢和抗衰老的护肤品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10801411A (zh) 一种保湿补水美白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10616A (zh) 一种松茸美白面膜液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24

Address after: 363000 Fujian Province, Zhangzhou City Xiangcheng Amber Road No. 7

Applicant after: FUJIAN PIENTZEHUANG COSMET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233, building 7, building 333, No. 3, Guiping Road, Shanghai, Xuhui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Pientzehuang (Shangh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