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75155B -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 - Google Patents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75155B CN103775155B CN201210413385.5A CN201210413385A CN103775155B CN 103775155 B CN103775155 B CN 103775155B CN 201210413385 A CN201210413385 A CN 201210413385A CN 103775155 B CN103775155 B CN 1037751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camshaft
- valve
- bearing cap
- mechanism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包括进、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进、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的入口分别与布置在气缸盖内的主油道出口连通,所述进、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呈左右对称分布在凸轮轴轴承盖、凸轮轴和气缸盖罩上,机油从油道单向阀进入,流经气缸盖罩再到机油控制阀,当机油从机油控制阀的A油口流出,依次流经气缸盖罩、凸轮轴轴承盖、凸轮轴,最后到达相位器的提前油腔;此时相位器的滞后油腔机油流出,依次流经凸轮轴、凸轮轴轴承盖、气缸盖罩,最后到达机油控制阀的B油口,并通过机油控制阀的T油口排出。本发明通过缩短了油路,减小了油路压力的损失,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并且结构简单、合理,使发动机空间布置较紧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变气门正时的汽油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
背景技术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以减小发动机泵气损失,加快进气速度,改善混合气质量,改变残余废气系数,提高进气效率,最终改善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从而提高发动机低端扭矩及高速功率,降低HC、NOx排放,更高的稀释率可以获得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由于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种类较多,各种机构实现的系统油路布置不同,且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的性能受系统油路布置影响较大。现带有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发动机,机油控制阀基本安装在气缸盖两侧面或前罩壳上,系统油路走向较长较复杂,油路不顺畅造成油压损失较大,与其它零部件的供油油路交叉不独立,相互影响和约束,最终造成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的响应差,相位调节速度低,限制了发动机性能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通过缩短油路,减小油路压力损失,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并且结构简单、合理,使发动机空间布置较紧凑。
本发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包括进、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进、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的入口分别与布置在气缸盖内的主油道出口连通,所述进气门可变正时油路和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结构相同,呈左右对称分布在凸轮轴轴承盖、凸轮轴和气缸盖罩上;
所述进气门可变正时油路包括布置在气缸盖罩内的机油控制阀安装孔、第一竖直油孔、第二竖直油孔、第三竖直油孔、水平油孔,以及布置在气缸盖罩底面的第一油槽、第二油槽,机油控制阀的进油口P依次经水平油孔、第一竖直油孔与第一油槽连通,机油控制阀的B油口经第二竖直油孔与第二油槽连通;机油控制阀的A油口与第三竖直油孔连通;
所述进气门可变正时油路还包括布置在凸轮轴轴承盖上的油腔、第一环形油槽、第二环形油槽,以及布置在凸轮轴轴承盖内的第一斜油孔、第二斜油孔,所述油腔在凸轮轴轴承盖底面与气缸盖的主油道出口对应的位置,通过安装在凸轮轴轴承盖内的单向阀将气缸盖罩的第一油槽与气缸盖内的主油道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油槽和第二环形油槽在凸轮轴轴承盖上的轴孔表面;第一斜油孔将气缸盖罩底面的第二油槽与第一环形油槽连通,第二斜油孔将气缸盖罩内的第三竖直油孔与第二环形油槽连通;
所述进气门可变正时油路还包括布置在凸轮轴上的第三环形油槽、第四环形油槽、第一径向油孔、第二径向油孔和轴向油孔,第三环形油槽将凸轮轴轴承盖上的第一环形油槽与第一径向油孔连通,第一径向油孔通过凸轮轴中心的安装螺栓过孔与相位器的滞后油腔连通,第四环形油槽将凸轮轴轴承盖上的第二环形油槽与轴向油孔连通,轴向油孔与相位器的提前油腔连通。
在凸轮轴轴承盖底面的油腔四周,凸轮轴轴承盖与气缸盖之间用密封圈密封,保证油不从此处泄漏。
在气缸盖罩的第一油槽四周,气缸盖罩与凸轮轴轴承盖之间用密封垫密封,保证油不从此处泄漏。
在气缸盖罩的第二油槽四周,气缸盖罩与凸轮轴轴承盖之间用密封垫密封,保证油不从此处泄漏。
所述气缸盖罩的第三竖直油孔与凸轮轴轴承盖的第二斜油孔之间的密封面,用密封垫密封,保证油不从此处泄漏。
机油从单向阀进入,流经气缸盖罩再到机油控制阀,通过ECU单元控制,机油控制阀实现机油流向的分配,当机油从机油控制阀的A油口流出,依次流经气缸盖罩、凸轮轴轴承盖、凸轮轴,最后到达相位器的提前油腔;此时相位器的滞后油腔机油流出,依次流经凸轮轴、凸轮轴轴承盖、气缸盖罩,最后到达机油控制阀的B油口,并通过机油控制阀的T油口排出。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由于与其它零部件的油路分开,同时进、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独立布置,避免在进行进、排气相位调节时油压波动对其的影响;油路较短,相位器与机油控制阀的油路距离较短,减小了油路压力损失,特别适用于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的系统油路;在可变进、排气门正时油路中分别布置了油道单向阀,防止机油回流,减少机油泵的泵油能力,节约了额外的功率损失;还能够缩短机油泵的泵油时间,提升了相位器工作时的响应速度,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并且控制油路布置简短、合理,使发动机空间布置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进油油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相位滞后油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相位提前油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凸轮轴油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至图5所示,该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包括进、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进、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的入口分别与布置在气缸盖1内的主油道2出口连通,进气门可变正时油路和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结构相同,呈左右对称分布在凸轮轴轴承盖5、凸轮轴17和气缸盖罩7上;从发动机前端看,左侧为进气门可变正时油路,右侧对应的为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
进气门可变正时油路包括布置在气缸盖罩7内的机油控制阀9安装孔、第一竖直油孔11、第二竖直油孔15、第三竖直油孔19、水平油孔10,以及布置在气缸盖罩7底面的第一油槽12、第二油槽14,其中,水平油孔10与机油控制阀9的进油口P贯通,并以螺纹堵塞8进行封堵密封,机油控制阀9的进油口P依次经水平油孔10、第一竖直油孔11与第一油槽12连通,机油控制阀9的B油口经第二竖直油孔15与第二油槽14连通;机油控制阀9的A油口与第三竖直油孔19连通。
进气门可变正时油路还包括布置在凸轮轴轴承盖5上的油腔28、第一环形油槽26、第二环形油槽25,以及布置在凸轮轴轴承盖5内的第一斜油孔13、第二斜油孔18,所述油腔28在凸轮轴轴承盖5底面与气缸盖的主油道出口对应的位置,通过安装在凸轮轴轴承盖5内的单向阀4将气缸盖罩7的第一油槽12与气缸盖1内的主油道2连通,单向阀4分别采用过盈装配固定在进气门可变正时进油油路入口,单向阀4可以防止机油回流,减少机油供给,这样就缩短了相位提前或滞后调节的响应时间,所述第一环形油槽26和第二环形油槽25在凸轮轴轴承盖5上的轴孔表面;第一斜油孔13将气缸盖罩7底面的第二油槽14与第一环形油槽26连通,第二斜油孔18将气缸盖罩7内的第三竖直油孔19与第二环形油槽25连通。
进气门可变正时油路还包括布置在凸轮轴17上的第三环形油槽23、第四环形油槽21、第一径向油孔20、第二径向油孔24和轴向油孔22,第三环形油槽23将凸轮轴轴承盖5上的第一环形油槽26与第一径向油孔20连通,第一径向油孔20通过凸轮轴中心的安装螺栓过孔与相位器16的滞后油腔连通,第四环形油槽21将凸轮轴轴承盖5上的第二环形油槽25与轴向油孔22连通,轴向油孔22与相位器16的提前油腔连通。
参见图2,在凸轮轴轴承盖5底面的油腔28四周,凸轮轴轴承盖5与气缸盖1之间用密封圈3密封,保证油不从此处泄漏。在气缸盖罩7的第一油槽12四周,气缸盖罩7与凸轮轴轴承盖5之间用密封垫6密封,保证油不从此处泄漏。
参见图3,在气缸盖罩7的第二油槽14四周,气缸盖罩7与凸轮轴轴承盖5之间用密封垫6密封,保证油不从此处泄漏。
参见图4,在气缸盖罩7的第三竖直油孔19与凸轮轴轴承盖5的第二斜油孔18之间的密封面,用密封垫6密封,保证油不从此处泄漏。
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与进气门可变正时油路的结构一样,故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2,机油从气缸盖1的主油道2,流至凸轮轴轴承盖5底面的油腔28,并通过油道单向阀4,依次流经第一油槽12、第一竖直油孔11、水平油孔10,然后到达机油控制阀9的进油口P,形成了可变气门正时的进油油路。
参见图3和图5,当机油控制阀9的进油口P与B油口连通时,机油从B油口流出,依次流经第二竖直油孔15、第二油槽14、第一斜油孔13、第一环形油槽26、第三环形油槽23、第一径向油孔20、连接螺栓27与安装螺栓过孔的间隙,最后到达相位器16的滞后油腔,从而形成了可变气门正时的相位滞后油路。
参见图4和图5,当机油控制阀9的进油口P与A油口连通时,机油从A油口流出,依次流经第三竖直油孔19、第二斜油孔18、第二环形油槽25、第四环形油槽21、第二径向油孔24、轴向油孔22,最后到达相位器16的提前油腔,从而形成了可变气门正时的相位提前油路。
参见图5,当机油控制阀9的进油口P与A油口(或B油口)连通时,B油口(或A油口)与回油口T连通,回流的机油通过T油口排出至发动机前罩壳机油室,流至油底壳循环使用,由此形成了可变气门正时的回油油路。
Claims (5)
1.一种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包括进、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进、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的入口分别与布置在气缸盖(1)内的主油道(2)出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门可变正时油路和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结构相同,呈左右对称分布在凸轮轴轴承盖(5)、凸轮轴(17)和气缸盖罩(7)上;
所述进气门可变正时油路包括布置在气缸盖罩(7)内的机油控制阀(9)安装孔、第一竖直油孔(11)、第二竖直油孔(15)、第三竖直油孔(19)、水平油孔(10),以及布置在气缸盖罩(7)底面的第一油槽(12)、第二油槽(14),机油控制阀(9)的进油口P依次经水平油孔(10)、第一竖直油孔(11)与第一油槽(12)连通,机油控制阀(9)的B油口经第二竖直油孔(15)与第二油槽(14)连通;机油控制阀(9)的A油口与第三竖直油孔(19)连通;
所述进气门可变正时油路还包括布置在凸轮轴轴承盖(5)上的油腔(28)、第一环形油槽(26)、第二环形油槽(25),以及布置在凸轮轴轴承盖(5)内的第一斜油孔(13)、第二斜油孔(18),所述油腔(28)在凸轮轴轴承盖(5)底面与气缸盖的主油道(2)出口对应的位置,通过安装在凸轮轴轴承盖(5)内的单向阀(4)将气缸盖罩(7)的第一油槽(12)与气缸盖(1)内的主油道(2)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油槽(26)和第二环形油槽(25)在凸轮轴轴承盖(5)上的轴孔表面;第一斜油孔(13)将气缸盖罩(7)底面的第二油槽(14)与第一环形油槽(26)连通,第二斜油孔(18)将气缸盖罩(7)内的第三竖直油孔(19)与第二环形油槽(25)连通;
所述进气门可变正时油路还包括布置在凸轮轴(17)上的第三环形油槽(23)、第四环形油槽(21)、第一径向油孔(20)、第二径向油孔(24)和轴向油孔(22),第三环形油槽(23)将凸轮轴轴承盖(5)上的第一环形油槽(26)与第一径向油孔(20)连通,第一径向油孔(20)通过凸轮轴中心的安装螺栓过孔与相位器(16)的滞后油腔连通,第四环形油槽(21)将凸轮轴轴承盖(5)上的第二环形油槽(25)与轴向油孔(22)连通,轴向油孔(22)与相位器(16)的提前油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其特征在于:在凸轮轴轴承盖(5)底面的油腔(28)四周,凸轮轴轴承盖(5)与气缸盖(1)之间用密封圈(3)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其特征在于:在气缸盖罩(7)的第一油槽(12)四周,气缸盖罩(7)与凸轮轴轴承盖(5)之间用密封垫(6)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其特征在于:在气缸盖罩(7)的第二油槽(14)四周,气缸盖罩(7)与凸轮轴轴承盖(5)之间用密封垫(6)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罩(7)的第三竖直油孔(19)与凸轮轴轴承盖(5)的第二斜油孔(18)之间的密封面,用密封垫(6)密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13385.5A CN103775155B (zh) | 2012-10-25 | 2012-10-25 |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13385.5A CN103775155B (zh) | 2012-10-25 | 2012-10-25 |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75155A CN103775155A (zh) | 2014-05-07 |
CN103775155B true CN103775155B (zh) | 2016-02-03 |
Family
ID=50567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13385.5A Active CN103775155B (zh) | 2012-10-25 | 2012-10-25 |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7751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29184A (zh) * | 2014-08-29 | 2015-02-04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及其汽缸盖罩 |
CN104481621A (zh) * | 2014-10-29 | 2015-04-01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ocv阀安装结构和vvt油路的凸轮轴轴承盖 |
CN104775867B (zh) * | 2015-04-23 | 2017-05-03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双vvt系统ocv阀的布置结构 |
US9797280B2 (en) * | 2015-10-09 | 2017-10-2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Camshaft thrust bearing lubrication system |
CN107100691B (zh) * | 2017-07-03 | 2023-03-24 | 潍柴西港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 液力可变气门正时机构 |
CN109899126A (zh) * | 2017-12-11 | 2019-06-18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及车辆 |
CN112302753A (zh) * | 2019-07-31 | 2021-02-02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凸轮轴相位器用中央油控阀及凸轮轴相位器 |
CN110700914A (zh) * | 2019-10-11 | 2020-01-17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dvvt循环油路系统及汽油发动机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21139A1 (en) * | 1996-07-25 | 1998-01-28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Oil supply structure in variable valve timing mechanism |
CN101158298A (zh) * | 2007-11-15 | 2008-04-09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vvt相位器供油通道结构 |
CN101718215A (zh) * | 2009-10-22 | 2010-06-02 | 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汽车发动机缸体总成的可变正时系统油路 |
CN101886583A (zh) * | 2010-06-17 | 2010-11-17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变气门正时发动机缸盖 |
KR20110061710A (ko) * | 2009-12-02 | 2011-06-10 | 지엠 글로벌 테크놀러지 오퍼레이션스 엘엘씨 | 가변 밸브 타이밍 시스템용 실린더 헤드 커버 조립체 |
-
2012
- 2012-10-25 CN CN201210413385.5A patent/CN10377515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21139A1 (en) * | 1996-07-25 | 1998-01-28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Oil supply structure in variable valve timing mechanism |
CN101158298A (zh) * | 2007-11-15 | 2008-04-09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vvt相位器供油通道结构 |
CN101718215A (zh) * | 2009-10-22 | 2010-06-02 | 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汽车发动机缸体总成的可变正时系统油路 |
KR20110061710A (ko) * | 2009-12-02 | 2011-06-10 | 지엠 글로벌 테크놀러지 오퍼레이션스 엘엘씨 | 가변 밸브 타이밍 시스템용 실린더 헤드 커버 조립체 |
CN101886583A (zh) * | 2010-06-17 | 2010-11-17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变气门正时发动机缸盖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75155A (zh) | 2014-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75155B (zh) |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 | |
CN103328798A (zh) | 具有集成气门系的气缸盖罩模块 | |
CN204755015U (zh) | 一种阀和内燃机 | |
CN101956584B (zh) | 一种具有vvt和vvl系统的可变气门机构的驱动油路 | |
JP2014532828A (ja) | マルチバルブ噴射システム及び噴射方法 | |
CN103628979A (zh) | 部分关闭的四缸直列式发动机和用于操作这样的四缸直列式发动机的方法 | |
CN103790666A (zh) | 一种高性能低排放柴油机 | |
CN100494664C (zh) | 蓄压式分配型燃料喷射泵 | |
CN101377138A (zh) | 滑阀式两模式发动机进气门延时关闭系统 | |
CN201851241U (zh) | 高压燃油泵 | |
CN103775166B (zh) | 发动机的油路结构 | |
JP2006118448A (ja) | 燃料噴射ポンプ | |
CN204492919U (zh) | 一种发动机 | |
CN204783394U (zh) | 内燃发动机和曲轴 | |
CN201546777U (zh) | 一种新型的发动机vvt油路结构 | |
CN201671677U (zh) | 引擎的润滑及汽门推动件油控阀的配置构造 | |
CN210460782U (zh) | 一种节能型中置式机油控制阀 | |
CN102900488A (zh) | 一种发动机vvt供油系统 | |
US20120298068A1 (en) | Interchangeable Lubricating Oil Pump For Use With Two Engines Having Different Lubrication Requiremen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
CN203441616U (zh) | 一种整体式气缸盖 | |
CN202117730U (zh) | 一种发动机机油泵 | |
CN104564338A (zh) | 一种高度集成油、水、气及增压器安装面的结构 | |
CN206397633U (zh) | 电控单体组合泵单缸进油装置 | |
JP2009209835A (ja) | エンジンの給油装置 | |
CN203670052U (zh) | 燃油泵的布置结构、柴油机和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