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66262A -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66262A
CN103766262A CN201410076358.2A CN201410076358A CN103766262A CN 103766262 A CN103766262 A CN 103766262A CN 201410076358 A CN201410076358 A CN 201410076358A CN 103766262 A CN103766262 A CN 103766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rimp
young
density
prawn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763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66262B (zh
Inventor
陈康健
刘唤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engxing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ENGXING GROUP CO Ltd
ZHANJIANG EVERGREEN AQUA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ENGXING GROUP CO Ltd, ZHANJIANG EVERGREEN AQUA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ENGX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7635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662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66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62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66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62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属于水产品养殖技术领域,其方法包括海水处理、幼体投放、环境控制、饲料投喂、水质调控、质量检验六个步骤;该育苗方式技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种苗的生产,培育出来的虾苗外观无崎形,整齐均匀,摄食、游动正常有力,且逆水性好、反应灵敏。

Description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具有涉及一种通过采用微生物制剂控制水质和投喂藻类、酵母等生物饵料进行凡纳滨对虾育苗的技术,属于水产品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海水养殖的对虾类,主要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及南美白对虾等对虾类组成。其中南北美对虾,又名凡纳滨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对虾养殖优良品种之一,其产量已跻身于世界三大高产虾种之列。自 20 世纪 80年代末引进以来,凡纳滨对虾养殖在中国得到迅猛的发展。目前,中国每年养殖产量 30 × 10t以上,约占全国对虾养殖总产量的 80%。但是,随着养殖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凡纳滨对虾育苗过程中出现的病害逐渐增多,幼体存活率低、滥用药物和虾苗质量下降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对虾育苗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究其原因,在养殖中缺乏健康优质的凡纳滨对虾种苗是影响养殖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目前,对虾育苗技术都是采用工厂化模式,以人工饵料为主,水环境及饵料生物无法满足幼体生理生态需求,病害频发,幼体死亡率高,导致虾苗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另外,传统育苗大量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物以提高存活率,造成对虾生理障碍及药物残留,也使养殖池中的正常菌群失调,导致耐药性微生物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虾苗的质量甚至最终对虾养殖产品的质量。而虾苗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养虾业者的切身利益以及对虾养殖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虾苗的健康育苗技术成为全球渔业界的共识。        
CN200810015938.5公开了一种凡纳滨对虾的育苗方法,利用了生物水质调控技术,保持水环境稳定,同时为凡纳滨对虾的各期幼体生长发育提供优良生物饵料,其生物水质调控仅使用小球藻进行控制,小球藻用量大,成本高;CN201110033585.3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中国南方地区的无特定病原凡纳滨对虾苗种的培养方法,包括土地培养轮虫的纯化,杀灭病菌和营养强化,以轮虫为主要饵料的无特定病原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工艺,其水质改善是通过在育苗水提内添加EM菌,同样存在着成本较高的问题,且仅有益生菌调控水质,容易引起水质不稳定的问题。而目前利用微生物制剂、藻类物质双重控制对虾育苗水体水质的技术还没见到。
微生态制剂是从天然环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微生物经过培养扩增后形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制剂,具有成本低、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无耐药性等优点,可以用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净化水质、作为饲料添加剂等广泛使用,成为替代抗生素的较为理想的产品。本发明目前在无节幼体到仔虾阶段使用小水体进行操作、通过采用微生物制剂和藻类物质控制水质和投喂藻类、酵母等生物饵料、进行凡纳滨对虾育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式,该育苗方式技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种苗的生产,培育出来的虾苗外观无崎形,整齐均匀,摄食、游动正常有力,且逆水性好、反应灵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凡纳滨对虾的育苗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1~0.03 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 30~50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 12~24h 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150~20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l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8~29℃,糠虾幼体阶段29~30℃,仔虾阶段27~30℃;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25~30‰;
    光照:全黑暗;
d.饲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0~0.25g/m3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1)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5~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4~5万cell /mL;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0~0.15g/ m3,轮虫的密度为5~10个/mL,每4~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3~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05~0. 10g/ 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0.5~1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0~0.35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 10~2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1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3~5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l:8~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5~7万celll/mL;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1:1~5: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01~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1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所述的步骤c中(3)所用的海水,需经过步骤a的处理;
所述的步骤e,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为活化后菌株,活力为1 ×107cfu /mL以上,光合细菌的活力为1 ×107cfu /mL以上。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了健康优质种苗繁育的新方法,适合于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种苗的生产,培育出来的虾苗外观无崎形,整齐均匀,摄食、游动正常有力,且逆水性好、反应灵敏,存活率高,养殖成功率平均高出30%左右;本发明利用微生物制剂、藻类物质双重控制对虾育苗水体水质的技术,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因投喂人工饵料而造成的水质污染,而且使得微生物制剂和藻类物质的使用量下降,有利于降低成本,且降低了对虾幼体因应激而产生病害或免疫力下降;本发明技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适于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从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1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 30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 12h 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15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l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8℃,糠虾幼体阶段29℃,仔虾阶段30℃;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25‰;
    光照:全黑暗;
d.饲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0/m3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1)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5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4万cell /mL;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0g/ m3,轮虫的密度为5个/mL,每4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3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05g/ 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0.5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0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 1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1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3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l:8;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5万celll/mL;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1:1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1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实施例2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3 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 50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24h 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20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l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9℃,糠虾幼体阶段30℃,仔虾阶段27℃;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30‰;
    光照:全黑暗;
d.饲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5g/m3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1)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5万cell /mL;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5g/ m3,轮虫的密度为10个/mL,每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10g/ 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1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5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2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1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5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7万celll/mL;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5: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1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实施例3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1 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2)30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12h 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20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l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9℃,糠虾幼体阶段30℃,仔虾阶段27℃;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30‰;
    光照:全黑暗;
d.饲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5g/m3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1)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5万cell /mL;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5g/ m3,轮虫的密度为10个/mL,每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10g/ 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1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5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2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1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5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7万celll/mL;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5: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1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实施例4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1 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30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12h 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15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l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8℃,糠虾幼体阶段29℃,仔虾阶段30℃;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30‰;
    光照:全黑暗;
d.饲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5g/m3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1)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5万cell /mL;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5g/ m3,轮虫的密度为10个/mL,每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10g/ 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1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5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2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1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5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7万celll/mL;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5: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1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实施例5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2 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2) 45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18h 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20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l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9℃,糠虾幼体阶段30℃,仔虾阶段27℃;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30‰;
    光照:全黑暗;
d.饲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5g/m3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1)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5万cell /mL;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5g/ m3,轮虫的密度为10个/mL,每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10g/ 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1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5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2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1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5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7万celll/mL;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5: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1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Claims (3)

1.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1~0.03 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2) 30~50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 12~24h 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150~20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l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8~29℃,糠虾幼体阶段29~30℃,仔虾阶段27~30℃;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25~30‰;
    光照:全黑暗;
d.饲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0~0.25g/m3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1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5~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4~5万cell /mL;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0~0.15g/ m3,轮虫的密度为5~10个/mL,每4~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育苗用微囊饵料BP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3~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05~0. 10g/ 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0.5~1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0~0.35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 10~2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1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3~5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l:8~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5~7万celll/mL;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1:1~5: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01~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1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3)所用的海水,需经过步骤a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e,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为活化后菌株,活力为1 ×107cfu /mL以上,光合细菌的活力为1 ×107cfu /mL以上。
CN201410076358.2A 2014-03-04 2014-03-04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 Active CN1037662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6358.2A CN103766262B (zh) 2014-03-04 2014-03-04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6358.2A CN103766262B (zh) 2014-03-04 2014-03-04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6262A true CN103766262A (zh) 2014-05-07
CN103766262B CN103766262B (zh) 2016-06-08

Family

ID=50559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76358.2A Active CN103766262B (zh) 2014-03-04 2014-03-04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66262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0994A (zh) * 2014-08-13 2014-11-26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和养殖的方法
CN104396838A (zh) * 2014-12-13 2015-03-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菌藻相平衡的对虾养殖方法
CN104560811A (zh) * 2014-12-30 2015-04-29 天津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养殖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
CN104938378A (zh) * 2015-06-03 2015-09-30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罗氏沼虾生态育苗的方法
CN106701622A (zh) * 2016-12-28 2017-05-24 海南绿藻世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芽孢杆菌与小球藻混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360998A (zh) * 2017-07-27 2017-11-2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凡纳滨对虾无特定病原亲虾培育的方法
CN110292009A (zh) * 2019-07-22 2019-1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基于生物饵料和水质生物调控的凡纳滨对虾生态育苗方法
CN112655616A (zh) * 2019-12-25 2021-04-16 海南禄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厂化南美对虾育苗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6968A (zh) * 2006-09-26 2007-03-14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清水式育苗方法
CN101569291A (zh) * 2008-04-30 2009-11-04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凡纳滨对虾的育苗方法
CN102960273A (zh) * 2012-11-16 2013-03-1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高健康南美白对虾苗的培育方法
CN103430883A (zh) * 2013-08-27 2013-12-11 袁生咬 一种南美白对虾高效养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6968A (zh) * 2006-09-26 2007-03-14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清水式育苗方法
CN101569291A (zh) * 2008-04-30 2009-11-04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凡纳滨对虾的育苗方法
CN102960273A (zh) * 2012-11-16 2013-03-1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高健康南美白对虾苗的培育方法
CN103430883A (zh) * 2013-08-27 2013-12-11 袁生咬 一种南美白对虾高效养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玉华: "南美白对虾高密度苗种培育技术", 《河北渔业》 *
曾祥玲等: "利用微胶囊饲料培育凡纳对虾幼体的试验", 《养殖与饲料》 *
蔡葆青: "凡纳滨对虾健康育苗技术的研究", 《福建水产》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0994A (zh) * 2014-08-13 2014-11-26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和养殖的方法
CN104396838A (zh) * 2014-12-13 2015-03-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菌藻相平衡的对虾养殖方法
CN104396838B (zh) * 2014-12-13 2016-05-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菌藻相平衡的对虾养殖方法
CN104560811A (zh) * 2014-12-30 2015-04-29 天津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养殖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
CN104938378A (zh) * 2015-06-03 2015-09-30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罗氏沼虾生态育苗的方法
CN106701622A (zh) * 2016-12-28 2017-05-24 海南绿藻世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芽孢杆菌与小球藻混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360998A (zh) * 2017-07-27 2017-11-2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凡纳滨对虾无特定病原亲虾培育的方法
CN110292009A (zh) * 2019-07-22 2019-1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基于生物饵料和水质生物调控的凡纳滨对虾生态育苗方法
CN112655616A (zh) * 2019-12-25 2021-04-16 海南禄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厂化南美对虾育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6262B (zh) 201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6262B (zh)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
CN102754610B (zh) 一种提高线纹海马幼苗养成率的方法
CN100372510C (zh) 全人工培育斑节对虾亲体的方法
CN102106291B (zh) 一种适用于中国南方地区的无特定病原凡纳滨对虾苗种的培育方法
CN102550459B (zh) 一种用于幼苗培育的育苗水体微生物群落调控方法
CN106867933A (zh) 对凡纳滨对虾养殖中水质净化的微生态制剂及制备与应用
CN106754551A (zh) 一种高菌量乳酸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938378A (zh) 一种罗氏沼虾生态育苗的方法
CN104686408B (zh) 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疾病综合防控方法
CN104593303B (zh) 一种液态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6834174A (zh) 对凡纳滨对虾养殖中抑制弧菌的微生态制剂及制备与应用
CN103828748A (zh) 池塘温室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三茬轮养的方法
CN105248320A (zh) 一种青虾养殖方法
CN109463329A (zh) 一种小龙虾养殖方法
CN102106297A (zh) 一种刺参与鲍鱼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
Baylon Appropriate food type, feeding schedule and Artemia density for the zoea larvae of the mud crab, Scylla tranquebarica (Crustacea: Decapoda: Portunidae)
CN106472376B (zh) 一种生态培育南美白对虾虾苗的方法
CN109430579A (zh) Em菌钙镁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6417122A (zh) 一种提高优质青虾苗种产量的培育方法
CN103641229B (zh)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水质调控的方法
CN101082027B (zh) 肥参菌的制备和修复海参养殖池环境的方法
CN103843704A (zh) 一种梭子蟹育苗的方法
CN106614171A (zh) 一种高效河蟹育苗集成培育方法
CN101082034A (zh) 培藻菌的制备和修复水产养殖环境的方法
CN101082033A (zh) 利生菌的制备和修复水产养殖环境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7

Address after: 524088 Building 108, No. 88 Huguang Express Line, Mazhang District, Zhanji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Hengxing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4000 Ruiyun North Road, Mazhang District, Zhanji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Zhanjiang Hengxing Fisheries Technology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Hengxing Group Co., Ltd.

Patentee before: Zhanjiang Evergreen Aquatic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