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55521B - 基于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利用空气氧化环己烷生产ka油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利用空气氧化环己烷生产ka油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55521B
CN103755521B CN201410038155.4A CN201410038155A CN103755521B CN 103755521 B CN103755521 B CN 103755521B CN 201410038155 A CN201410038155 A CN 201410038155A CN 103755521 B CN103755521 B CN 1037555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reaction
constant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sedimentation
reaction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81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55521A (zh
Inventor
郭灿城
郭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Puhesu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ANJIANG HUALONG CATALY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ANJIANG HUALONG CATALY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ANJIANG HUALONG CATALY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3815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555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55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55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55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555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7/00Processes involving the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of more than one class of 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7C27/10Processes involving the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of more than one class of 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by oxidation of hydrocarbons
    • C07C27/12Processes involving the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of more than one class of 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by oxidation of hydrocarbons with oxyg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8/00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 B01J8/005Separating solid material from the gas/liquid stream
    • B01J8/007Separating solid material from the gas/liquid stream by sedimen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8/00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 B01J8/08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moving particles
    • B01J8/10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moving particles moved by stirrers or by rotary drums or rotary receptacles or endless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8/00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 B01J8/08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moving particles
    • B01J8/12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moving particles moved by gravity in a downward flow
    • B01J8/125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moving particles moved by gravity in a downward flow with multiple sections one above the other separated by distribution aids, e.g. reaction and regeneration se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7/00Processes involving the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of more than one class of 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7C27/26Purification; Separation; Stabil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9/48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oxidation reactions with formation of hydroxy groups
    • C07C29/5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oxidation reactions with formation of hydroxy groups with molecular oxygen on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9/74Separation; Purification; 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 C07C29/76Separation; Purification; 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by phys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5/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 C07C45/27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oxidation
    • C07C45/3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oxidation with molecular oxygen
    • C07C45/33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oxidation with molecular oxygen of CHx-moie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5/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 C07C45/7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1/00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 C07C2601/12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 C07C2601/14The ring being saturat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利用空气氧化环己烷生产KA油的方法,将含水的环己烷加入到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包括反应塔和至少两个与反应塔底部连通的恒温沉降塔,反应塔内设有气相区、氧化区和气体出口;反应时,将环己烷充满氧化区和恒温沉降塔内,空气从氧化区底部连续通入,与环己烷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同时生成的KA油与水混合形成KA油相,KA油相沉降进入恒温沉降塔中,且此时恒温沉降塔中环己烷通过外循环体系进入氧化区中,使得反应连续进行,所述KA油相在恒温沉降塔继续沉降,直至盛满恒温沉降塔时,将反应塔切换到与另一个装满环己烷的恒温沉降塔连通,由此交替进行,进行连续生产;该方法能高转化率、高选择性地连续化生产KA油,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基于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利用空气氧化环己烷生产KA油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空气氧化环己烷生产KA油的工艺方法,属于KA油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KA油是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混合物,是生产尼伦6和尼伦66的基本化工原料。工业上,环己烷液相空气氧化是制备KA油的主要方法。目前,在工业上由环己烷氧化生产KA油的方法是荷兰斯达米卡本公司的无催化氧化法,该方法中环己烷液相空气氧化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反应收率低,产物选择性差。目前工业上能达到的环己烷最佳转化率4%,KA油收率82%。专利CN1191218公开了金属卟啉催化下环己烷空气氧化制备KA油的方法,按照该方法,中石化在原有引进45kt和70kt KA油大型工业装置上,分别采用2ppm四苯基卟啉铁μ-二聚体(CAS号:12582-61-5)和四苯基卟啉钴(CAS号:14172-90-8)作催化剂,在145℃,8个大气压下,得到7~8%环己烷转化率和85~88%KA油收率,生产效益明显提高。但是,按照CN1191218公开的方法,实际最佳温度操作区间太窄(只有145±3℃),容易受环境影响波动而偏离最佳工作温度,增加了工业操作技术难度和设备精度。
环己烷空气氧化生产KA油的反应过程为:
上述过程中,环己酮进一步氧化到混合酸的过程会降低KA油的收率。对于空气氧化环己烷的过程,金属卟啉的起始催化温度为130℃,最佳催化温度在145℃,而KA油中环己酮的最佳氧化温度在145~150℃。在环己烷液相空气氧化工艺中,减少KA油中环己酮的氧化有利于增加最佳温度操作区间并成为同时提高环己烷转化率和KA油收率的关键。
化工生产中经常遇到产物比重大于反应物且互不相溶的气液固多相反应。对这类反应,反应过程中气体、液体和固体多相同时存在于反应体系中。现有的化工生产模式是,整个反应期间,反应物与反应产物自然地或者被强制地(例如搅拌)分布于反应区。反应结束后,再将反应物与反应产物移到分离器中进行分离。由于体系中多相物质的存在会影响液体在生产装置中的流动性而无法连续生产。对于上述情况,目前化工生产中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方案是加入另一种能同时溶解多相物质的溶剂。通过加入溶剂的方法可以实现有不溶性产物生成的工艺连续化;但是,溶剂的加入使化工生产过程变得复杂,同时也增加相应的设备投资和能耗、物耗以及溶剂对环境的污染;另一种方案是,采用间隙操作生产。上述两个方案中,都将增加反应产物在反应系统中的停留时间,而在反应操作条件下,反应产物会因为分解或者深度反应,导致反应产物选择性和收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利用空气氧化环己烷,高转化率、高选择性地连续化同步反应分离生产KA油的方法,该方法大大提高了KA油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利用空气氧化环己烷生产KA油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含水0.5~1wt%的环己烷加入到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所述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包括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至少两个与所述的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底部连通的恒温沉降塔;所述的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塔内包括上部的气相区、中下部的氧化区和顶部的反应气体导出口;所述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氧化区内的塔壁上沿塔轴45~75°夹角方向倾斜设有多组交替分布的重力沉降板,所述重力沉降板板面设有可使气体和液体通过的小孔;所述搅拌反应塔的氧化区内设有搅拌器;反应时,将所述的环己烷充满所述的氧化区和恒温沉降塔内,空气从所述的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底部连续通入,经气体分布器分散后,与所述氧化区的环己烷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同时氧化反应生成的KA油与水混合形成比环己烷比重大的KA油相,所述KA油相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搅拌反应塔的氧化区直接沉降进入恒温沉降塔中,或者从所述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氧化区沿着重力沉降板沉降进入恒温沉降塔中,而此时所述恒温沉降塔中的环己烷则通过外循环体系进入所述的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中,补充所述的搅拌反应塔或鼓泡重力反应塔内反应所消耗的环已烷,使得反应连续进行;KA油相在所述恒温沉降塔继续沉降,直至KA油相盛满恒温沉降塔时,将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切换到与另一个装满环己烷的恒温沉降塔连通,由此交替进行,进行连续生产;
所述外循环体系的循环速度保证环己烷在氧化区的平均停留时间为40~50min;
所述的氧化反应是在温度为160~180℃,压力为1.0~1.5MPa的条件下反应;或者是在过渡金属盐或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温度为160~180℃,压力为1.0~1.5MPa的条件下反应;或者是在加入金属卟啉催化剂,温度为130~160℃,压力0.6~1MPa的条件下反应;或者是在加入金属卟啉,和过渡金属盐或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催化剂,温度为130~160℃,压力0.6~1MPa的条件下反应。
所述的方法,当使用过渡金属盐或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时,维持过渡金属盐或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3~12ppm;或者使用金属卟啉催化剂时,维持金属卟啉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1~5ppm;或者使用金属卟啉,和过渡金属盐或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催化剂时,维持过渡金属盐或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3~12ppm,金属卟啉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1~5ppm,且金属卟啉和过渡金属盐或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摩尔比为1:3~5。
优选的金属卟啉为四苯基卟啉钴(CAS号14172-90-8)、四苯基卟啉铁(CAS号16456-81-8)、四苯基卟啉锰(CAS号32195-55-4)、四苯基卟啉铁μ-二聚体(CAS号12582-61-5)、四对氯苯基卟啉钴(CAS号55195-17-8)、四对氯苯基卟啉锰(CAS号62613-31-4)、四对氯苯基卟啉铁(CAS号36965-70-5)、四对氯苯基卟啉铁μ-二聚体(CAS号37191-15-4)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过渡金属盐或过渡氧化物为铜、锌、铬、铁、钴、镍、锰的盐或氧化物中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盐包括环烷酸盐或醋酸盐或卤素盐等。
所述装满环己烷的恒温沉降塔中压力和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中压力相同;防止替换过程中压力的突变对反应稳定性的影响和人身安全隐患。
所述的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距塔顶≥1/3塔壁高度处设有用于引出氧化区中过量环己烷以维持氧化区液面平衡的反应液导出口。
所述氧化反应未反应的气体部分进入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上部的气相区,经所述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顶部设置的冷凝器冷凝回收气体中夹带的环己烷后,由反应气体导出口排空。
所述的重力沉降板上下相邻两重力沉降板之间的小孔错开设置。
所述的重力沉降板上下相邻两重力沉降板之间呈V型设置。
所述的重力沉降板长度与塔径比为1:0.8~1.2;优选为1:1。
所述的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中KA油相沉降所消耗的水由环己烷氧化过程生成的水得以补充。
所述的外循环体系包括循环泵和循环管;所述的循环管与恒温沉降塔与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氧化区上部连通。
所述的氧化反应生成的KA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环己烷,而水的比重大于环己烷又不互溶,水的加入可以促进KA油相的生成及其快速从氧化区到分离区转移。
本发明循环泵的运行速率维持环己烷的循环量为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中环己烷体积的1~1.6倍/h;最佳是1.2倍/h。
所述恒温沉降塔中少部分环己烷可以从鼓泡重力反应塔底部连通的管进入鼓泡重力反应塔。
所述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径高比为1:20~40;优选为1:25~35;最优选为1:30。
所述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包括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和至少两个与所述的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底部连通的恒温沉降塔。
所述的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塔内包括上部的气相区、中下部的氧化区和顶部的反应气体导出口;所述中下部的氧化区与所述气相区的分界处为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距塔顶≥1/3塔壁高度处。所述的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径高比为1:20~40;优选为1:25~35;最优选为1:30。
所述的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塔顶部设有反应气体导出口和冷凝液体导入口;塔上部的气相区内设有多层交替设置的冷却盘管;塔内下部设气体原料导入口和气体分布器;塔底部的连接口与至少两个结构、大小相同的恒温沉降塔连接。所述的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距塔顶≥1/3塔壁高度处设有用于引出氧化区中过量反应液以维持氧化区液面平衡的反应液导出口。
所述搅拌反应塔的氧化区内设有搅拌器。
所述的鼓泡重力反应塔下部设有人孔。
所述的鼓泡重力反应塔氧化区内的塔壁上沿塔轴45~75°夹角方向倾斜设有多组交替分布的重力沉降板。
所述重力沉降板板面设有可使气体和液体通过的小孔;所述重力沉降板上下相邻两重力沉降板之间的小孔错开,且呈V型设置;所述的重力沉降板长度与塔径比为1:0.8~1.2;优选为1:1。
所述的恒温沉降塔顶部设有与所述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底部相连的连接口;恒温沉降塔上部设有反应物料导入口,恒温沉降塔下部设有产物出料口,恒温沉降塔顶部与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顶部之间连有液体循环管。所述液体循环管管路上设有循环泵和换热器;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底部连接口通过三通与恒温沉降塔顶部的连接口连接;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上部通过循环管由三通与恒温沉降塔的顶部连接。所述的恒温沉降塔顶部还设有人孔和观察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首次利用KA油与环己烷的比重不同且互不相溶解的物化特性,结合本发明为气液固多相反应设计的反应与分离同步进行的反应器,能在将环己烷液相经空气氧化生成KA油的同时,同步将KA油产物从氧化反应体系中的分离,从而实现了KA油高产率、高选择性地连续化生产。本发明将反应器设计成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一体化,在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内可将产生的比重大于环己烷且互不相溶KA油由于重力作用进入恒温沉降塔中,从而实现了环己烷氧化反应与产物分离的同步进行,一方面避免了生成的KA油进一步氧化或者分解,大大提高了反应的选择性和KA油的产率,另一方面将产物及时分离,使反应的连续进行,实现了连续化生产,也解决了以往工艺采取大量反应物集中分离而导致的设备结构复杂、设备投资大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另外,本发明的鼓泡重力反应塔中重力沉降板的设计减少了气体鼓泡对KA油沉降速度的影响,使产物沿着沉降板沉降及时进入恒温沉降塔,避免了KA油的深度反应,扩大了反应温度的可操作区间;同时通过设置外循环体系,来保证氧化区的温度和物料平衡,维持反应时间,防止过度反应;本发明反应体系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水来促进KA油的成相与转移,进一步提高KA油的选择性,而重力沉降板也有利于将气体进一步分散和阻挡,增加空气与环己烷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进一步提高环己烷转化率,从环己烷转化率和KA油的选择性两方面的同时提高,来增加KA油的收率;综上所述,本发明提高了KA油的选择性和收率,实现了KA油的连续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反应系统为鼓泡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反应系统为搅拌反应塔的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a为恒温沉降塔Ⅰ19顶部接口图,b为鼓泡重力反应塔1顶部接口图,c为7的仰视图,d为7的俯视图,e为搅拌反应塔24的顶部接口图,1为鼓泡重力反应塔,2为反应气体导出口,3为冷凝液体导入口,4为反应液导出口,5为气体原料导入口,6为气体分布器,7为冷却盘管,9和11为连接口,12为反应物料导入口,13为产物出料口,14为循环管,15为人孔,16为观察孔,17和18为三通管,19为恒温沉降塔Ⅰ,20为恒温沉降塔Ⅱ,21为换热器,22为循环泵;23为搅拌器,24为搅拌反应塔;25加热夹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采用图1所示的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进行环己烷的空气氧化制备KA油产品;其中,鼓泡重力反应塔径高比为1:20;重力沉降板长度与塔径比1:0.8;重力沉降板沿塔轴倾斜的夹角为75°;设有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两个恒温沉降塔;反应液导出口离反应塔顶2/5处塔身高度处。
含水量为0.5wt%的环己烷原料从恒温沉降塔Ⅰ上部反应物料导入口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充满恒温沉降塔Ⅰ和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氧化区,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控制鼓泡重力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Ⅰ连通,从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气体原料导入口通入空气,将鼓泡重力反应塔温度调节到160℃,塔内压力保持在1.1MPa进行氧化反应,恒温沉降塔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的环己烷通过外部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循环速度保证环己烷在氧化区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48min,使反应不断进行,生成的KA油产物不断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当KA油产物装满恒温沉降塔Ⅰ时,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切换至鼓泡重力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Ⅱ连通,恒温沉降塔Ⅱ中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的压力接近;将装满KA油产物的恒温沉降塔Ⅰ取下,用新的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压力接近的恒温沉降塔Ⅰ替换,备用,通过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的不断替换,使生产连续进行;当反应稳定后,每隔4小时对KA油产物和进入环己烷原料的量以及反应液成分的检测,计算出环己烷氧化转化率和环己烷氧化产物中KA油选择性,结果如表1。
表1反应时间和环己烷转化率剂KA油选择性的关系
反应时间(h) 环己烷氧化转化率(%) KA油的选择性(%)
4 15 85
8 17 87
12 19 89
16 18 88
实施例2
采用附图1所示的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进行环己烷的空气氧化制备KA油产品;其中,鼓泡重力反应塔径高比为1:40;重力沉降板长度与塔径比1:1.2;重力沉降板沿塔轴倾斜的夹角为45°;设有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两个恒温沉降塔;反应液导出口离反应塔顶3/7处塔身高度处。
含水量为0.7wt%的环己烷原料从恒温沉降塔Ⅰ上部反应物料导入口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充满恒温沉降塔Ⅰ和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氧化区,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控制鼓泡重力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Ⅰ连通,从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气体原料导入口通入空气,将鼓泡重力反应塔温度调节到175℃,塔内压力保持在1.4MPa进行氧化反应,恒温沉降塔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的环己烷通过外部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循环速度保证环己烷在氧化区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42min,使反应不断进行,生成的KA油产物不断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当KA油产物装满恒温沉降塔Ⅰ时,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切换至鼓泡重力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Ⅱ连通,恒温沉降塔Ⅱ中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的压力接近;将装满KA油产物的恒温沉降塔Ⅰ取下,用新的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压力接近的恒温沉降塔Ⅰ替换,备用,通过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的不断替换,使生产连续进行;当反应稳定后,每隔4小时对KA油产物和进入环己烷原料的量以及反应液成分的检测,计算出环己烷氧化转化率和环己烷氧化产物中KA油选择性,结果如表2。
表2反应时间和环己烷转化率剂KA油选择性的关系
反应时间(h) 环己烷氧化转化率(%) KA油的选择性(%)
4 17 87
8 18 88
12 19 90
16 20 88
实施例3
采用附图1所示的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进行环己烷的空气氧化制备KA油产品;其中,鼓泡重力反应塔径高比为1:35;重力沉降板长度与塔径比1:1.2;重力沉降板沿塔轴倾斜的夹角为55°;设有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两个恒温沉降塔;反应液导出口离反应塔顶3/7处塔身高度处。
含水量为0.8wt%的环己烷原料加入环烷酸钴(浓度为10ppm)作为催化剂,混合液从恒温沉降塔Ⅰ上部反应物料导入口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充满恒温沉降塔Ⅰ和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氧化区,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控制鼓泡重力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Ⅰ连通,从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气体原料导入口通入空气,将鼓泡重力反应塔温度调节到170℃,塔内压力保持在1.4MPa进行氧化反应,恒温沉降塔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的环己烷通过外部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循环速度保证环己烷在氧化区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43min,使反应不断进行,生成的KA油产物不断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当KA油产物装满恒温沉降塔Ⅰ时,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切换至鼓泡重力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Ⅱ连通,恒温沉降塔Ⅱ中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的压力接近;将装满KA油产物的恒温沉降塔Ⅰ取下,用新的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压力接近的恒温沉降塔Ⅰ替换,备用,通过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的不断替换,使生产连续进行;当反应稳定后,每隔4小时对KA油产物和进入环己烷原料的量以及反应液成分的检测,计算出环己烷氧化转化率和环己烷氧化产物中KA油选择性,结果如表3。
表3反应时间和环己烷转化率剂KA油选择性的关系
反应时间(h) 环己烷氧化转化率(%) KA油的选择性(%)
4 17 87
8 19 86
12 18 89
16 20 90
实施例4
采用附图1所示的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进行环己烷的空气氧化制备KA油产品;其中,鼓泡重力反应塔径高比为1:25;重力沉降板长度与塔径比1:1.1;重力沉降板沿塔轴倾斜的夹角为65°;设有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两个恒温沉降塔;反应液导出口离反应塔顶2/5处塔身高度处。
含水量为0.8wt%的环己烷原料加入醋酸镍(浓度为8ppm)作为催化剂,混合液从恒温沉降塔Ⅰ上部反应物料导入口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充满恒温沉降塔Ⅰ和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氧化区,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控制鼓泡重力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Ⅰ连通,从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气体原料导入口通入空气,将鼓泡重力反应塔温度调节到165℃,塔内压力保持在1.3MPa进行氧化反应,恒温沉降塔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的环己烷通过外部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循环速度保证环己烷在氧化区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44min,使反应不断进行,生成的KA油产物不断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当KA油产物装满恒温沉降塔Ⅰ时,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切换至鼓泡重力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Ⅱ连通,恒温沉降塔Ⅱ中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的压力接近;将装满KA油产物的恒温沉降塔Ⅰ取下,用新的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压力接近的恒温沉降塔Ⅰ替换,备用,通过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的不断替换,使生产连续进行;当反应稳定后,每隔4小时对KA油产物和进入环己烷原料的量以及反应液成分的检测,计算出环己烷氧化转化率和环己烷氧化产物中KA油选择性,结果如表4。
表4反应时间和环己烷转化率剂KA油选择性的关系
反应时间(h) 环己烷氧化转化率(%) KA油的选择性(%)
4 18 86
8 18 87
12 19 89
16 19 88
实施例5
采用附图1所示的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进行环己烷的空气氧化制备KA油产品;其中,鼓泡重力反应塔径高比为1:32;重力沉降板长度与塔径比1:0.9;重力沉降板沿塔轴倾斜的夹角为50°;设有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两个恒温沉降塔;反应液导出口离反应塔顶2/5处塔身高度处。
含水量为0.8wt%的环己烷原料中加入四苯基卟啉钴(浓度为4ppm)作为催化剂;混合液从恒温沉降塔Ⅰ上部反应物料导入口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充满恒温沉降塔Ⅰ和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氧化区,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控制鼓泡重力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Ⅰ连通,从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气体原料导入口通入空气,将鼓泡重力反应塔温度调节到140℃,塔内压力保持在0.9MPa进行氧化反应,恒温沉降塔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的环己烷通过外部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循环速度保证环己烷在氧化区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44min,使反应不断进行,生成的KA油产物不断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当KA油产物装满恒温沉降塔Ⅰ时,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切换至鼓泡重力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Ⅱ连通,恒温沉降塔Ⅱ中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的压力接近;将装满KA油产物的恒温沉降塔Ⅰ取下,用新的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压力接近的恒温沉降塔Ⅰ替换,备用,通过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的不断替换,使生产连续进行;当反应稳定后,每隔2.5小时对KA油产物和进入环己烷原料的量以及反应液成分的检测,计算出环己烷氧化转化率和环己烷氧化产物中KA油选择性,结果如表5。
表5反应时间和环己烷转化率剂KA油选择性的关系
反应时间(h) 环己烷氧化转化率(%) KA油的选择性(%)
2.5 31 92
5 33 93
7.5 32 95
10 34 94
实施例6
采用附图1所示的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进行环己烷的空气氧化制备KA油产品;其中,鼓泡重力反应塔径高比为1:25;重力沉降板长度与塔径比1:1;重力沉降板沿塔轴倾斜的夹角为65°;设有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两个恒温沉降塔;反应液导出口离反应塔顶1/3处塔身高度处。
含水量为0.6wt%的环己烷原料中加入四苯基卟啉铁μ-二聚体(浓度为3ppm)作为催化剂;混合液从恒温沉降塔Ⅰ上部反应物料导入口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充满恒温沉降塔Ⅰ和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氧化区,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控制鼓泡重力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Ⅰ连通,从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气体原料导入口通入空气,将鼓泡重力反应塔温度调节到155℃,塔内压力保持在0.6MPa进行氧化反应,恒温沉降塔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的环己烷通过外部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循环速度保证环己烷在氧化区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45min,使反应不断进行,生成的KA油产物不断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当KA油产物装满恒温沉降塔Ⅰ时,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切换至鼓泡重力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Ⅱ连通,恒温沉降塔Ⅱ中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的压力接近;将装满KA油产物的恒温沉降塔Ⅰ取下,用新的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压力接近的恒温沉降塔Ⅰ替换,备用,通过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的不断替换,使生产连续进行;当反应稳定后,每隔2.5小时对KA油产物和进入环己烷原料的量以及反应液成分的检测,计算出环己烷氧化转化率和环己烷氧化产物中KA油选择性,结果如表6。
表6反应时间和环己烷转化率剂KA油选择性的关系
反应时间(h) 环己烷氧化转化率(%) KA油的选择性(%)
2.5 32 94
5 31 92
7.5 33 94
10 35 93
实施例7
采用附图1所示的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进行环己烷的空气氧化制备KA油产品;其中,鼓泡重力反应塔径高比为1:30;重力沉降板长度与塔径比1:1;重力沉降板沿塔轴倾斜的夹角为60°;设有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两个恒温沉降塔;反应液导出口离反应塔顶1/3处塔身高度处。
含水量为0.9wt%的环己烷原料中加入四苯基卟啉锰(浓度为3ppm)和氯化亚铜盐作为催化体系(四苯基卟啉钴和氯化亚铜盐摩尔比1:5);混合液从恒温沉降塔Ⅰ上部反应物料导入口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充满恒温沉降塔Ⅰ和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氧化区,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控制鼓泡重力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Ⅰ连通,从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气体原料导入口通入空气,将鼓泡重力反应塔温度调节到135℃,塔内压力保持在0.9MPa进行氧化反应,恒温沉降塔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的环己烷通过外部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循环速度保证环己烷在氧化区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45min,使反应不断进行,生成的KA油产物不断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当KA油产物装满恒温沉降塔Ⅰ时,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切换至鼓泡重力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Ⅱ连通,恒温沉降塔Ⅱ中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的压力接近;将装满KA油产物的恒温沉降塔Ⅰ取下,用新的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压力接近的恒温沉降塔Ⅰ替换,备用,通过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的不断替换,使生产连续进行;当反应稳定后,每隔2.5小时对KA油产物和进入环己烷原料的量以及反应液成分的检测,计算出环己烷氧化转化率和环己烷氧化产物中KA油选择性,结果如表7。
表7反应时间和环己烷转化率剂KA油选择性的关系
反应时间(h) 环己烷氧化转化率(%) KA油的选择性(%)
2.5 32 92
5 33 94
7.5 34 95
10 33 94
实施例8
采用附图1所示的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进行环己烷的空气氧化制备KA油产品;其中,鼓泡重力反应塔径高比为1:25;重力沉降板长度与塔径比1:1;重力沉降板沿塔轴倾斜的夹角为65°;设有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两个恒温沉降塔;反应液导出口离反应塔顶3/7处塔身高度处。
含水量为0.6wt%的环己烷原料中加入四对氯苯基卟啉锰(浓度为3ppm)和氯化钴盐作为催化体系(四对氯苯基卟啉锰和氯化钴盐摩尔比1:3);混合液从恒温沉降塔Ⅰ上部反应物料导入口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充满恒温沉降塔Ⅰ和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氧化区,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控制鼓泡重力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Ⅰ连通,从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气体原料导入口通入空气,将鼓泡重力反应塔温度调节到150℃,塔内压力保持在0.6MPa进行氧化反应,恒温沉降塔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的环己烷通过外部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循环速度保证环己烷在氧化区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47min,使反应不断进行,生成的KA油产物不断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当KA油产物装满恒温沉降塔Ⅰ时,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鼓泡重力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切换至鼓泡重力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Ⅱ连通,恒温沉降塔Ⅱ中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的压力接近;将装满KA油产物的恒温沉降塔Ⅰ取下,用新的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鼓泡重力反应塔中压力接近的恒温沉降塔Ⅰ替换,备用,通过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的不断替换,使生产连续进行;当反应稳定后,每隔2.5小时对KA油产物和进入环己烷原料的量以及反应液成分的检测,计算出环己烷氧化转化率和环己烷氧化产物中KA油选择性,结果如表8。
表8反应时间和环己烷转化率剂KA油选择性的关系
反应时间(h) 环己烷氧化转化率(%) KA油的选择性(%)
2.5 31 94
5 33 93
7.5 33 92
10 34 95
实施例9
采用图2所示的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进行环己烷的空气氧化制备KA油产品;其中,搅拌反应塔径高比为1:25;设有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两个恒温沉降塔;反应液导出口离反应塔顶1/3处塔身高度处。
含水量为0.6wt%的环己烷原料从恒温沉降塔Ⅰ上部反应物料导入口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和搅拌反应塔,充满恒温沉降塔Ⅰ和搅拌反应塔的氧化区,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搅拌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控制搅拌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Ⅰ连通,从搅拌反应塔的气体原料导入口通入空气,将搅拌反应塔温度调节到170℃,塔内压力保持在1.3MPa进行氧化反应,恒温沉降塔和搅拌反应塔中的环己烷通过外部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循环速度保证环己烷在氧化区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42min,使反应不断进行,生成的KA油产物不断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当KA油产物装满恒温沉降塔Ⅰ时,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搅拌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切换至搅拌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Ⅱ连通,恒温沉降塔Ⅱ中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搅拌反应塔中的压力接近;将装满KA油产物的恒温沉降塔Ⅰ取下,用新的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搅拌反应塔中压力接近的恒温沉降塔Ⅰ替换,备用,通过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的不断替换,使生产连续进行;当反应稳定后,每隔4小时对KA油产物和进入环己烷原料的量以及反应液成分的检测,计算出环己烷氧化转化率和环己烷氧化产物中KA油选择性,结果如表9。
表9反应时间和环己烷转化率剂KA油选择性的关系
反应时间(h) 环己烷氧化转化率(%) KA油的选择性(%)
4 16 86
8 17 88
12 20 87
16 19 89
实施例10
采用图2所示的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进行环己烷的空气氧化制备KA油产品;其中,搅拌反应塔径高比为1:35;设有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两个恒温沉降塔;反应液导出口离反应塔顶4/9处塔身高度处。
含水量为0.8wt%的环己烷原料从恒温沉降塔Ⅰ上部反应物料导入口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和搅拌反应塔,充满恒温沉降塔Ⅰ和搅拌反应塔的氧化区,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搅拌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控制搅拌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Ⅰ连通,从搅拌反应塔的气体原料导入口通入空气,将搅拌反应塔温度调节到180℃,塔内压力保持在1.2MPa进行氧化反应,恒温沉降塔和搅拌反应塔中的环己烷通过外部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循环速度保证环己烷在氧化区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47min,使反应不断进行,生成的KA油产物不断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当KA油产物装满恒温沉降塔Ⅰ时,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搅拌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切换至搅拌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Ⅱ连通,恒温沉降塔Ⅱ中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搅拌反应塔中的压力接近;将装满KA油产物的恒温沉降塔Ⅰ取下,用新的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搅拌反应塔中压力接近的恒温沉降塔Ⅰ替换,备用,通过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的不断替换,使生产连续进行;当反应稳定后,每隔4小时对KA油产物和进入环己烷原料的量以及反应液成分的检测,计算出环己烷氧化转化率和环己烷氧化产物中KA油选择性,结果如表10。
表10反应时间和环己烷转化率剂KA油选择性的关系
反应时间(h) 环己烷氧化转化率(%) KA油的选择性(%)
4 18 88
8 19 87
12 18 90
16 20 89
实施例11
采用图2所示的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进行环己烷的空气氧化制备KA油产品;其中,搅拌反应塔径高比为1:30;设有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两个恒温沉降塔;反应液导出口离反应塔顶4/9处塔身高度处。
含水量为0.9wt%的环己烷原料加入醋酸锰(浓度为5ppm)作为催化剂,混合液从恒温沉降塔Ⅰ上部反应物料导入口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和搅拌反应塔,充满恒温沉降塔Ⅰ和搅拌反应塔的氧化区,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搅拌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控制搅拌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Ⅰ连通,从搅拌反应塔的气体原料导入口通入空气,将搅拌反应塔温度调节到175℃,塔内压力保持在1.1MPa进行氧化反应,恒温沉降塔和搅拌反应塔中的环己烷通过外部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循环速度保证环己烷在氧化区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43min,使反应不断进行,生成的KA油产物不断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当KA油产物装满恒温沉降塔Ⅰ时,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搅拌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切换至搅拌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Ⅱ连通,恒温沉降塔Ⅱ中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搅拌反应塔中的压力接近;将装满KA油产物的恒温沉降塔Ⅰ取下,用新的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搅拌反应塔中压力接近的恒温沉降塔Ⅰ替换,备用,通过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的不断替换,使生产连续进行;当反应稳定后,每隔4小时对KA油产物和进入环己烷原料的量以及反应液成分的检测,计算出环己烷氧化转化率和环己烷氧化产物中KA油选择性,结果如表11。
表11反应时间和环己烷转化率剂KA油选择性的关系
反应时间(h) 环己烷氧化转化率(%) KA油的选择性(%)
4 18 87
8 19 87
12 19 89
16 20 89
实施例12
采用图2所示的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进行环己烷的空气氧化制备KA油产品;其中,搅拌反应塔径高比为1:20;设有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两个恒温沉降塔;反应液导出口离反应塔顶4/9处塔身高度处。
含水量为0.7wt%的环己烷原料加入醋酸锌(浓度为8ppm)作为催化剂,混合液从恒温沉降塔Ⅰ上部反应物料导入口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和搅拌反应塔,充满恒温沉降塔Ⅰ和搅拌反应塔的氧化区,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搅拌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控制搅拌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Ⅰ连通,从搅拌反应塔的气体原料导入口通入空气,将搅拌反应塔温度调节到165℃,塔内压力保持在1.2MPa进行氧化反应,恒温沉降塔和搅拌反应塔中的环己烷通过外部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循环速度保证环己烷在氧化区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48min,使反应不断进行,生成的KA油产物不断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当KA油产物装满恒温沉降塔Ⅰ时,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搅拌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切换至搅拌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Ⅱ连通,恒温沉降塔Ⅱ中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搅拌反应塔中的压力接近;将装满KA油产物的恒温沉降塔Ⅰ取下,用新的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搅拌反应塔中压力接近的恒温沉降塔Ⅰ替换,备用,通过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的不断替换,使生产连续进行;当反应稳定后,每隔4小时对KA油产物和进入环己烷原料的量以及反应液成分的检测,计算出环己烷氧化转化率和环己烷氧化产物中KA油选择性,结果如表12。
表12反应时间和环己烷转化率剂KA油选择性的关系
反应时间(h) 环己烷氧化转化率(%) KA油的选择性(%)
4 17 86
8 18 89
12 19 88
16 18 89
实施例13
采用图2所示的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进行环己烷的空气氧化制备KA油产品;其中,搅拌反应塔径高比为1:30;设有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两个恒温沉降塔;反应液导出口离反应塔顶1/3处塔身高度处。
含水量为0.9wt%的环己烷原料中加入四对氯苯基卟啉钴(浓度为5ppm)和环烷酸钴盐作为催化体系(四对氯苯基卟啉钴和环烷酸钴盐摩尔比1:3);混合液从恒温沉降塔Ⅰ上部反应物料导入口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和搅拌反应塔,充满恒温沉降塔Ⅰ和搅拌反应塔的氧化区,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搅拌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控制搅拌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Ⅰ连通,从搅拌反应塔的气体原料导入口通入空气,将搅拌反应塔温度调节到140℃,塔内压力保持在1.0MPa进行氧化反应,恒温沉降塔和搅拌反应塔中的环己烷通过外部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循环速度保证环己烷在氧化区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45min,使反应不断进行,生成的KA油产物不断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当KA油产物装满恒温沉降塔Ⅰ时,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搅拌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切换至搅拌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Ⅱ连通,恒温沉降塔Ⅱ中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搅拌反应塔中的压力接近;将装满KA油产物的恒温沉降塔Ⅰ取下,用新的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搅拌反应塔中压力接近的恒温沉降塔Ⅰ替换,备用,通过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的不断替换,使生产连续进行;当反应稳定后,每隔2.5小时对KA油产物和进入环己烷原料的量以及反应液成分的检测,计算出环己烷氧化转化率和环己烷氧化产物中KA油选择性,结果如表13。
表13反应时间和环己烷转化率剂KA油选择性的关系
反应时间(h) 环己烷氧化转化率(%) KA油的选择性(%)
2.5 33 93
5 32 92
7.5 34 94
10 35 94
实施例14
采用图2所示的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进行环己烷的空气氧化制备KA油产品;其中,搅拌反应塔径高比为1:40;设有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两个恒温沉降塔;反应液导出口离反应塔顶2/5处塔身高度处。
含水量约为1.0wt%的环己烷原料中加入四对氯苯基卟啉铁(浓度为3ppm)和氯化锰盐作为催化体系(四苯基卟啉铁和氯化锰盐摩尔比1:4);混合液从恒温沉降塔Ⅰ上部反应物料导入口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和搅拌反应塔,充满恒温沉降塔Ⅰ和搅拌反应塔的氧化区,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搅拌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控制搅拌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Ⅰ连通,从搅拌反应塔的气体原料导入口通入空气,将搅拌反应塔温度调节到140℃,塔内压力保持在0.8MPa进行氧化反应,恒温沉降塔和搅拌反应塔中的环己烷通过外部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循环速度保证环己烷在氧化区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49min,使反应不断进行,生成的KA油产物不断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当KA油产物装满恒温沉降塔Ⅰ时,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搅拌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切换至搅拌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Ⅱ连通,恒温沉降塔Ⅱ中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搅拌反应塔中的压力接近;将装满KA油产物的恒温沉降塔Ⅰ取下,用新的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搅拌反应塔中压力接近的恒温沉降塔Ⅰ替换,备用,通过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的不断替换,使生产连续进行;当反应稳定后,每隔2.5小时对KA油产物和进入环己烷原料的量以及反应液成分的检测,计算出环己烷氧化转化率和环己烷氧化产物中KA油选择性,结果如表14。
表14反应时间和环己烷转化率剂KA油选择性的关系
反应时间(h) 环己烷氧化转化率(%) KA油的选择性(%)
2.5 31 92
5 32 93
7.5 33 95
10 32 93
实施例15
采用图2所示的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进行环己烷的空气氧化制备KA油产品;其中,搅拌反应塔径高比为1:35;设有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两个恒温沉降塔;反应液导出口离反应塔顶3/7处塔身高度处。
含水量为0.6wt%的环己烷原料中加入四对氯苯基卟啉铁μ-二聚体(浓度为4ppm)作为催化剂;混合液从恒温沉降塔Ⅰ上部反应物料导入口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和搅拌反应塔,充满恒温沉降塔Ⅰ和搅拌反应塔的氧化区,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搅拌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控制搅拌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Ⅰ连通,从搅拌反应塔的气体原料导入口通入空气,将搅拌反应塔温度调节到135℃,塔内压力保持在1.0MPa进行氧化反应,恒温沉降塔和搅拌反应塔中的环己烷通过外部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循环速度保证环己烷在氧化区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44min,使反应不断进行,生成的KA油产物不断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当KA油产物装满恒温沉降塔Ⅰ时,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搅拌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切换至搅拌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Ⅱ连通,恒温沉降塔Ⅱ中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搅拌反应塔中的压力接近;将装满KA油产物的恒温沉降塔Ⅰ取下,用新的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搅拌反应塔中压力接近的恒温沉降塔Ⅰ替换,备用,通过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的不断替换,使生产连续进行;当反应稳定后,每隔2.5小时对KA油产物和进入环己烷原料的量以及反应液成分的检测,计算出环己烷氧化转化率和环己烷氧化产物中KA油选择性,结果如表15。
表15反应时间和环己烷转化率剂KA油选择性的关系
反应时间(h) 环己烷氧化转化率(%) KA油的选择性(%)
2.5 32 93
5 33 92
7.5 33 93
10 34 94
实施例16
采用图2所示的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进行环己烷的空气氧化制备KA油产品;其中,搅拌反应塔径高比为1:30;设有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两个恒温沉降塔;反应液导出口离反应塔顶2/5处塔身高度处。
含水量约为0.8wt%的环己烷原料中加入四苯基卟啉铁(浓度为2ppm)作为催化剂;混合液从恒温沉降塔Ⅰ上部反应物料导入口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和搅拌反应塔,充满恒温沉降塔Ⅰ和搅拌反应塔的氧化区,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搅拌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控制搅拌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Ⅰ连通,从搅拌反应塔的气体原料导入口通入空气,将搅拌反应塔温度调节到150℃,塔内压力保持在0.7MPa进行氧化反应,恒温沉降塔和搅拌反应塔中的环己烷通过外部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循环速度保证环己烷在氧化区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42min,使反应不断进行,生成的KA油产物不断进入恒温沉降塔Ⅰ,当KA油产物装满恒温沉降塔Ⅰ时,将循环管上的三通和搅拌反应塔底部的三通管切换至搅拌反应塔与恒温沉降塔Ⅱ连通,恒温沉降塔Ⅱ中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搅拌反应塔中的压力接近;将装满KA油产物的恒温沉降塔Ⅰ取下,用新的装满环己烷原料,且压力和搅拌反应塔中压力接近的恒温沉降塔Ⅰ替换,备用,通过恒温沉降塔Ⅰ和恒温沉降塔Ⅱ的不断替换,使生产连续进行;当反应稳定后,每隔2.5小时对KA油产物和进入环己烷原料的量以及反应液成分的检测,计算出环己烷氧化转化率和环己烷氧化产物中KA油选择性,结果如表16。
表16反应时间和环己烷转化率剂KA油选择性的关系
反应时间(h) 环己烷氧化转化率(%) KA油的选择性(%)
2.5 31 93
5 34 93
7.5 33 94
10 32 94

Claims (10)

1.基于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利用空气氧化环己烷生产KA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水0.5~1wt%的环己烷加入到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所述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包括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至少两个与所述的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底部连通的恒温沉降塔;所述的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塔内包括上部的气相区、中下部的氧化区和顶部的反应气体导出口;所述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氧化区内的塔壁上沿塔轴45~75°夹角方向倾斜设有多组交替分布的重力沉降板,所述重力沉降板板面设有可使气体和液体通过的小孔;所述搅拌反应塔的氧化区内设有搅拌器;反应时,将所述的环己烷充满所述的氧化区和恒温沉降塔内,空气从所述的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底部连续通入,经气体分布器分散后,与所述氧化区的环己烷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同时氧化反应生成的KA油与水混合形成比环己烷比重大的KA油相,所述KA油相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搅拌反应塔的氧化区直接沉降进入恒温沉降塔中,或者从所述鼓泡重力反应塔的氧化区沿着重力沉降板沉降进入恒温沉降塔中,而此时所述恒温沉降塔中的环己烷则通过外循环体系进入所述的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中,补充所述的搅拌反应塔或鼓泡重力反应塔内反应所消耗的环已烷,使得反应连续进行;KA油相在所述恒温沉降塔继续沉降,直至KA油相盛满恒温沉降塔时,将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切换到与另一个装满环己烷的恒温沉降塔连通,由此交替进行,进行连续生产;
所述外循环体系的循环速度保证环己烷在氧化区的平均停留时间为40~50min;
所述的氧化反应是在温度为160~180℃,压力为1.0~1.5MPa的条件下反应;或者是在过渡金属盐或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温度为160~180℃,压力为1.0~1.5MPa的条件下反应;或者是在加入金属卟啉催化剂,温度为130~160℃,压力0.6~1MPa的条件下反应;或者是在加入金属卟啉,和过渡金属盐或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催化剂,温度为130~160℃,压力0.6~1MPa的条件下反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过渡金属盐或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时,维持过渡金属盐或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3~12ppm;或者使用金属卟啉催化剂时,维持金属卟啉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1~5ppm;或者使用金属卟啉,和过渡金属盐或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催化剂时,维持过渡金属盐或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3~12ppm,金属卟啉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1~5ppm,且金属卟啉和过渡金属盐或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摩尔比为1:3~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卟啉包括四苯基卟啉钴、四苯基卟啉铁、四苯基卟啉锰、四苯基卟啉铁μ-二聚体、四对氯苯基卟啉钴、四对氯苯基卟啉锰、四对氯苯基卟啉铁、四对氯苯基卟啉铁μ-二聚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金属盐或过渡氧化物为铜、锌、铬、铁、钴、镍、锰的盐或氧化物中一种或几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满环己烷的恒温沉降塔中压力和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中压力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距塔顶≥1/3塔壁高度处设有用于引出氧化区中过量环己烷以维持氧化区液面平衡的反应液导出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反应未反应的气体部分进入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上部的气相区,经所述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顶部设置的冷凝器冷凝回收气体中夹带的环己烷后,由反应气体导出口排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力沉降板上下相邻两重力沉降板之间的小孔错开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力沉降板长度与塔径比为1:0.8~1.2。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循环体系包括循环泵和循环管;所述的循环管与恒温沉降塔与鼓泡重力反应塔或搅拌反应塔氧化区上部连通。
CN201410038155.4A 2014-01-26 2014-01-26 基于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利用空气氧化环己烷生产ka油的方法 Active CN1037555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8155.4A CN103755521B (zh) 2014-01-26 2014-01-26 基于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利用空气氧化环己烷生产ka油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8155.4A CN103755521B (zh) 2014-01-26 2014-01-26 基于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利用空气氧化环己烷生产ka油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55521A CN103755521A (zh) 2014-04-30
CN103755521B true CN103755521B (zh) 2015-02-18

Family

ID=50522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8155.4A Active CN103755521B (zh) 2014-01-26 2014-01-26 基于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利用空气氧化环己烷生产ka油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555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5169B (zh) * 2015-09-15 2021-02-23 沅江华龙催化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改进的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利用空气氧化环己烷生产ka油和己二酸的方法
CN107778132B (zh) * 2016-08-25 2021-02-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层导流筒鼓泡反应器制备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方法
CN110128255A (zh) * 2019-02-26 2019-08-16 沅江华龙催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的环己烷空气氧化合成ka油的方法
CN110498735A (zh) * 2019-08-27 2019-11-26 浙江工业大学 钴(ii)盐/锌(ii)盐协同催化分子氧选择性氧化环烷烃制备环烷醇和环烷酮的方法
CN110590503A (zh) * 2019-08-27 2019-12-20 浙江工业大学 钴(ii)盐/铜(ii)盐协同催化分子氧选择性氧化环烷烃制备环烷醇和环烷酮的方法
CN110590504A (zh) * 2019-08-30 2019-12-20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双金属钴(ii)盐/铜(ii)盐协同催化氧化环烷烃制备环烷醇和环烷酮的方法
CN110563550A (zh) * 2019-08-30 2019-12-13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双金属钴(ii)盐/锌(ii)盐协同催化氧化环烷烃制备环烷醇和环烷酮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5131A (zh) * 2002-10-29 2003-03-26 郭灿城 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的方法
CN1530358A (zh) * 2003-01-24 2004-09-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 催化氧化环己烷工艺
CN1850756A (zh) * 2006-05-22 2006-10-25 湖南大学 环己烷空气氧化制备环己醇、环己酮和己二酸的工艺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5131A (zh) * 2002-10-29 2003-03-26 郭灿城 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的方法
CN1530358A (zh) * 2003-01-24 2004-09-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 催化氧化环己烷工艺
CN1850756A (zh) * 2006-05-22 2006-10-25 湖南大学 环己烷空气氧化制备环己醇、环己酮和己二酸的工艺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环己烷催化氧化反应器形式的研究》;李皓等;《化工进展》;20041231;第23卷(第8期);904-90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55521A (zh) 201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55521B (zh) 基于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利用空气氧化环己烷生产ka油的方法
CN103755543B (zh) 基于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的利用空气氧化环己烷生产己二酸的方法
CN103755544B (zh) 基于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利用空气氧化环己烷生产ka油和己二酸的方法
CN106430108B (zh) 一种超重力条件下利用蒽醌法制备过氧化氢的系统及方法
CN104692467B (zh) 一种聚合硫酸铁的制备方法
CN103755520B (zh) 基于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利用空气氧化取代甲苯生产取代苯甲醇、醛和酸的方法
CN105085169A (zh) 基于改进的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利用空气氧化环己烷生产ka油和己二酸的方法
CN109456167A (zh) 一种使用微通道反应器由环己酮合成己二酸的方法
CN104311513B (zh) 一种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
CN213505981U (zh) 一种基于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的系统
CN103724315A (zh) 一种强化微反应器系统内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CN104327016A (zh) 一种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
CN101899022A (zh) 一种仿生催化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
CN112499592A (zh) 一种基于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的系统及工艺
CN104557640A (zh) 一种分子氧催化氧化制备2-硝基-4-甲砜基苯甲酸的方法
CN1594302A (zh) 一种逐级催化氧化连续生产偏苯三酸酐的方法
CN107056670A (zh) 一种二叔基过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CN108610314A (zh) 连续流微通道反应器中合成联苯二酐的方法
CN202246478U (zh) 一种生产1,6-己二醇并联产ε-己内酯的工艺系统
CN103772182B (zh) 基于气液固多相反应分离同步反应器的利用空气氧化对二甲苯生产对苯二甲酸的方法
CN103880851B (zh) 四芳基金属卟啉的连续生产工艺
CN108484565B (zh) 一种生产碳酸酯的系统及利用该系统生产碳酸酯的方法
CN102219676B (zh) Co偶联制草酸酯的方法
CN213506662U (zh) 甲苯氧化联产苯甲醇、苯甲醛和苯甲酸的智能强化系统
CN109438175A (zh) 一种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制备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03

Address after: No. 87 Suzhong Avenue, Shangku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Park, Korla City, Bayingolin Mongoli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41000

Patentee after: Xinjiang Puhesu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s Co.,Ltd.

Address before: 413000 shijihu Road, Yuanjiang City, Yi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UANJIANG HUALONG CATALYS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